众所周知,秋冬季节是人们喝白酒多的时候,但是在夏季,有些人也喜欢小酌两杯。夏季适量喝白酒对身体有很大的益处,酒说酱香在前面的文章有专门介绍过,但是,夏季喝白酒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不然物极必反!
1、夏季饮酒忌加冰。夏天切忌喝冰冻的白酒或者加冰的白酒。因为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当然还有少量的醛类等杂质。这些少量醛类是乙醇的氧化物,但对肝脏的损害却高出乙醇10倍。醛类物质的沸点很低,能很快挥发掉。但是如果白酒经过冰冻或者加冰后,就会影响其挥发,增加醛类物质对人体(特别是肝脏)的损害。
2、夏季饮酒忌混喝。夏季喝白酒不要和可乐、汽水等碳酸饮料一起喝,这类饮料中的成分能加快身体吸收酒精增加肝脏负担,喝白酒时,要多喝白开水,以利于酒精尽快随尿排出体外。更不要多种酒混着喝,喝一杯啤酒再来一被白酒,接着是一杯葡萄酒,这样很容易就倒下。
3、夏季饮酒忌空腹。夏季喝白酒不要空着肚子喝,因为天气热很多人不喜欢吃饭,所以先喝酒再吃菜,结果酒喝多了菜没吃多少,造成的后果是一醉不起伤身体还影响工作。所以喝酒的前提是先填饱肚子。
4、夏季饮酒忌过量。在中医上,白酒属于辛热之物,有刺激性,能扩张心血管,使血流加快,科学已证实,每日摄取一些酒精饮料会降低男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但夏季喝白酒切忌过量,一是因为在夏天的饮食中忌讳上火的辛热食物,二是,过量的酒精摄入,血管过分扩张,血流太快的话会加重心脏负担。
切忌浓茶解酒浓茶里含有茶碱、咖啡因。白酒本身对心血管就有一定的刺激。如果同时再有茶碱和咖啡因,对心血管系统无疑是火上浇油。此外茶碱还有利尿作用,排尿多,会使血液中的甲醛带入到肾脏,对肾脏造成损伤。
一定要谨记这些,这样才更有利于发挥白酒的优势,保持身体健康哦!近几年来酱香型白酒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越来越大。真正的酱香好酒以酒色微黄澄清,无沉淀物,酒线细长,酒花均匀,久留不破,酱香醇厚,入口绵柔,清冽甘甜,口味优雅细腻,回味悠长等特点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而且,酱香酒比起其它香型的酒,对身体伤害是的。酱香酒含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适量饮用可以软化血管,护肝,有的效果。
有人喜欢喝酒之后喝浓茶解酒,这样做真的好吗?
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这可以说是对酒后饮茶损害人体肾脏的最早记载了。
虽然古医术上已有记载关于酒后饮茶对身体健康的损害,但是很多人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在酒后往往爱饮茶,特别是浓茶。因为他们觉得浓茶所含的咖啡因有助于提升,并且觉得酒后喝茶能够解除酒燥,化积消食。
但殊不知,白酒后饮茶其实是对肾脏的二次刺激。中医理论认为酒味辛甘,入肝、肺二经,饮酒后阳气上升,肺气增强。而茶味苦,属阴,主降。酒后饮茶,特别是饮浓茶对肾脏不利。
酒精进入肝脏后,通过酶的作用分解,最终成为水和二氧化碳,经肾脏排出体外。而茶碱有利尿作用,浓茶中含有较多的茶碱,它会使尚未分解的酒精产物过早地进入肾脏,而损害肾脏。虽然与肾脏的代偿能力相比,这种损伤不易立即被发现,但是通过日积月累的损伤后,后果不佳。
而且酒精本来对心血管的刺激就很大,浓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二者合二为一,双管齐下,更加速了心脏的跳动,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喝酒后多久才能喝茶?
很多人会说,即使喝酒后喝茶不健康,但是我喝了茶之后,确实会舒服一点,那喝茶还是可以解酒的,其实酒后喝茶不但不可以解酒,还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加速身体进入脱水状态,甚至加重醉酒症状,是不能解酒的;酒后若觉口感舌燥,喝白开水是最正确的选择。
人喝酒后80%的酒精会被肝脏分解排出体外,这种分解作用需要持续2-4小时或者更久,喝酒量多时可能一个晚上也不能将酒精代谢完全,建议喝酒后最少也要过2-4小时再饮茶,最好饮淡茶。
酒后喝茶对人体的损害
1.刺激心脏
酒精对心血管有刺激作用,而茶叶水则同样有刺激兴奋心脏的作用,喝酒后喝茶,无疑会加重心脏的刺激,这对心脏功能不好的人无疑是血上加霜,因此酒后不要立即喝茶,特别是浓茶。
2.影响肾功能
养成喝酒后喝茶的习惯会影响肾脏和心脏;因为饮酒后酒精会代谢转化为乙醛,再转化乙酸,如果喝茶,茶叶中的茶碱会发挥利尿作用,促使有害物质乙醛过早进入肾脏,刺激肾脏,长期如此影响肾功能。
鉴于此,有酒后饮茶习惯者,最好改之。常饮酒者,饮酒后可多吃些新鲜水果,既能润燥化食,又能醒酒。
日前,收藏各种字画和古董受到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近年来,白酒价格的不断上涨,让收藏者对白酒收藏也多了一份兴趣。白酒的收藏门槛较低、保值增值能力强、收藏方便等优势让收藏爱好者备受关注。可是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白酒品牌和种类,消费者该选择什么样的品牌来收藏呢?
专家表示:一瓶陈年好酒的价值如何,首先要看他的外包装是否完好,尤其是封口,封口完好且氧化程度跟外包装同步的就算作同类里面的精品。所以收藏好酒的同进也更应该注重酒的存放。下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白酒收藏存放的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白酒收藏技巧
1、收藏较好是高度酒
专家建议:50度以上为高度,高度酒更适合收藏,高度酒一般都是纯粮食酿造的;而50度以下的低度酒很多都是勾兑的,里面的乙醇很容易挥发,无法长期保存。特别是清香型白酒不适合长期贮存,容易失去原有的香型特点,甚至出现苦涩味。从饮用上来说,一般高度酒的口感更加香醇。
2、收藏主要应以酱香和浓香为主
除了度数以外,白酒的香型也与收藏有很大的关联。目前白酒的香型大致可分为5类: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和其他香型。业内人士表示,收藏主要应以酱香和浓香为主。因为这两种香型覆盖了大部分名酒,也是数千年来人饮酒喜好的结果。而且,从工艺上讲,酱香型和浓香型更加复杂,清香型工艺门槛就很低。
3、收藏成或特殊“概念”的酒更有价值
收藏白酒和集邮很相近,既讲究成套,又讲究特殊意义。特殊年份、特殊意义、特殊事件、、、出口等因素都是藏酒中需要注意的概念。
二、白酒存放技巧
1、白酒储存时,盛酒的容器较好选用坛子,坛子自身含有多种矿物质,用它来装酒能经久保持酒的香味,会令酒更香更醇,促进酒的老熟。而存放的地点较好是地下,因为地下是温度变化不大的环境,基本保持常温。
2、酒精有挥发性,时间长了会跑掉不少,较好用蜡将瓶口封住,这样密封性更好,就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了。
以上是有关“白酒收藏存放技巧”的介绍,各位收藏爱好者在收藏高端白酒时,一定要掌握好收藏和存放技巧。只有这样,白酒在历经多年储藏后会愈久愈香醇,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白酒越陈越香。可今日省城一位酒类专家告诉记者,低度白酒中酒酯类物质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水解,并不会历久弥香。
市民张先生在市场上购买了一瓶据称是“20年陈酿”的38度白酒,便邀一帮朋友分享。不料,拧开盖头闻不到一丝酒香,口尝没有半点酒味。
酒类专家解释说,白酒中所含的酒酯类物质是决定酒香味和口感的关键物质,而低度白酒中酒酯类物质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水解。因此,越陈越淡是低度白酒的一个特征。只有高度白酒才有可能经5年、10年后醇香依旧。
同时,专家提醒,购买低度白酒时,如生产日期已超过一年的,当谨慎。对于颜色发黄的,要小心,因为大部分白酒应该是无色透明的(只有少数酒除外)。
白酒是世界蒸馏酒中独具一格的酒类,为麦黍、高粱、玉米、红薯、米糠等粮食或其他果品发酵、曲酿、蒸馏而成的一种饮料。其酒液无色透明,故称为白酒。白酒芳香浓郁,醇和软润,风味多样。
高粱作为酿酒的主要原料,素有“五谷之长”的盛誉,其性温、味甘、涩,具有和胃健脾、凉血解毒、止泄的功效,可用来防止食积、消化不良、温热、下痢和小便不利等多种疾病;大米、糯米富含B类维生素,大米是预防脚气病、消除口腔类病的主要食疗资源,并对脂肪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糯米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有补虚、补血、止汗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等症。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糯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等成分,为滋补壮体的良好补品,用糯米酿酒,可用于滋补健身和治病,饮之有壮气提神、美容益寿、舒筋活血的功效。玉米被公认是世界上的“黄金作物”,它的纤维素比大米、小米高4~10倍,而纤维素具有可加速肠部蠕动,可排除大肠癌的因子,降低胆固醇的吸收,预防冠心病的作用;玉米中含有被称为致癌化学物“手铐”的谷胱甘肽,能有效减少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此外,玉米脂肪中还含有丰富的VE,它是生育酚,可以促进生长发育,也可以防止皮肤色素沉积和皱纹的产生,具有极强的延缓衰老和增强肌体活力的作用。玉米中的氨基酸含有丰富的谷氨酸,它能促进脑细胞的呼吸,有利于脑组织里氨的排除,具有很好的健脑和增强记忆力的功效。玉米中酯酸含量丰富,可发酵为环己醇和磷酸,而磷酸是人体生命代谢中的主要物质,小米亦称粟米,统称谷子,富含维生素B1、B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口角生疮。小米中的烟酸是少数存在于粮食中相对稳定的维生素,它具有: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减轻胃肠障碍,预防和缓解偏头痛、促进血液循环、使血压下降、减轻腹泻、减轻美尼尔氏综合征(menieressyndrome)的不适症状,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含量等功效。小米是富硒食品,被科学家称之为人体微量元素中的“抗癌之王”,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防止糖尿病、白内障、心脑血管疾病,解毒、排毒、防肝护肝的作用。小麦、大麦、荞麦都是很早就应用于酿酒的粮食作物。小麦中含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硬脂酸的甘油酯,并含有一定的谷酯醇,卵磷脂、精氨酸、硫胺素及微量元素E等,具有安神、除烦、益气止汗等作用。大麦的药用价值很早就被中医所认可,称其味甘、咸、味微寒。有益气补中,利水通淋的作用。现代医学表明,大麦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尼克酸、尿囊素等成分,特别是磷及尼克酸的含量是各类中含量之冠,因此,常用于病后体弱、慢性胃病、消化不良等病症的辅助治疗,同时,大麦又是一种美味的低钠、低脂肪的健康食物,它既可提供能量,又能帮助减肥。其中含有一种化合物,具有抑制肝脏产生坏胆固醇的能力,减少或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人类较近又从大麦中分离出抗突变活性物质——酰基葡基固醇,其成分可抑制在肠中产生的致癌素的形成。从而证明了大麦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荞麦,食味清香,营养价值高(80~90),所酿酒质清澈,久饮益于强身健体,它含有18种氨基酸、9种脂肪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是VP、叶绿素是其他化合物中所不含的,因此,荞麦具有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其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对治疗高血压具有一定的疗效。豌豆中富含人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富含优质蛋白,可提高肌体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本草纲目》称豌豆具有“去黑黯,面光泽”的功效,豌豆所含的维生素C在所有豆类中名列榜首,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亚硝酸胺酶等有预防高血压、心脏病的作用;豌豆与一般蔬菜不同,特含止权素、赤霉素A20和植物凝聚素,可和中益气,解毒利便,抗菌消炎,增强新陈代谢;豌豆还含多种微量元素,铜、锌、镁,有利于造血、骨骼和脑发育。铬、磷、硒,有利于糖和脂肪代谢,维持胰岛素正常功能。胆碱、蛋氨酸,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凝集素,能凝集红细胞,激活淋巴细胞,预防肿瘤。豌豆气味清香,性黏稠,用于酿酒,与各种原料复合使用,能够较大幅度的提供微生物营养成分,所酿酒质香气柔和,清雅柔顺。适量饮用豌豆酒,有一定的养颜美容作用。
“粮为酒之肉”,原料是酿酒的物质基础,选用不同的原料酿酒,其酒体风格及营养成分必然不同。目前,人们在白酒中检测到的微量成分已达上百种,主要包括醇类化合物、低分子有机酸及其脂类、高分子有机酸及其脂类、酸类化合物、吡嗪类化合物、多元醇、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它们一部分来源于原料本身,另一部分是经过微生物发酵过程微生物代谢作用产生的,其中大部分成分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并且是其他食品中所不含的,有些成分对肌体生命活力和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常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是具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成年男性每天饮酒,以不超过酒精20克度;女性以不超过10克为度。我们国家的标准是每天饮酒以酒精计算不超过15克为度。为避免酒与酒精间折算麻烦,大致掌握在:每天白酒不超过一两、红酒不超过二两,啤酒不超过一斤即可。健康饮酒方式是指如需饮酒应限量,须科学、、健康饮用,在适当的场合以适当的方式少量或适量饮用低度酒,在任何不适宜的情况下都避免饮酒,从而使酒精危害降到低。(1)少量慢饮:比较适宜;切忌逞强好胜、饮得过猛过快,忌边饮酒边吸烟,这样会加重对身体的损害。在饮酒之前吃些食物或饮酒时有瘦肉、豆类、蛋类、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同时摄入,以延缓酒精的吸收,保护胃粘膜。(2)保持心舒畅:对饮酒者而言,精神状态也很重要,在身体条件、精神状况良好时人体对酒精的分解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心情舒畅、愉悦,有值得庆祝之事时,可饮用少量或适量的酒;心情烦躁、郁闷、孤独时好不要饮酒。
从较近的新闻以及各大酒企业所出的产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白酒逐渐的走向了年轻化,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都是抱着不同的心态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白酒的年轻化存在的争议吧。
“朋友圈里的人都比较反感酒桌文化,聚会还是喝啤酒多,很随意。”刚工作满一年的王朔说。
调查显示,白酒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30岁~55岁,30岁以下的消费者中经常饮用白酒的人群所占比率较低。新生代80后、90后消费群体对白酒并不太感兴趣,主动消费不强。
有分析人士认为,相比白酒的辛辣口味,年轻消费者更加偏向于口感柔和的啤酒和葡萄酒,而白酒的严肃、刻板印象“根深蒂固”,很难迎合年轻消费者,即便前段时间众酒企纷纷走路线,但过了新鲜劲儿之后,年轻消费者能否长期买账则成为难题。
河南省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张成贵告诉记者,白酒年轻化是一个不合时宜的伪命题,是白酒过于精细化的极端表现,化产品并不能承载白酒文化,如仅仅作为功能性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而且年轻人并没有经济实力大量消费白酒。
同时,还有观点认为,白酒年轻化虽是趋势,但仅凭名字和包装难以吸引消费者,一味求新而摒弃传统无异于“揠苗助长”;就目前来看,年轻人可能不太重视白酒,但并不意味着放弃白酒,其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届时这群年轻人将逐步主动或被动地成为白酒的目标消费人群。
此外,饮用方式是否可以混搭、营销方式不够、品牌诉求弱等也是争议聚焦的问题,白酒的年轻化转型并不那么顺利,目前仍处“培育”阶段,大多酒企对年轻化概念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