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是西欧最早酿制葡萄酒的国家,葡萄酒历史悠久,超过4000年。据说当年只要是凯撒大帝征服的土地,那片土地就会有葡萄树出现,现在几乎全国各地都种植有葡萄树,葡萄酒产量在全球数一数二。
风土条件
意大利的整体气候类型比较复杂,它狭长的地形从北到南跨越了10个纬度。因受山脉和海洋的影响,各地区微气候区别很大。北部气候属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大陆性气候。往南推进,从亚平宁半岛一直到意大利南端都属地中海气候,常年炎热干旱。
意大利纬度和海拔跨越幅度都非常大,使得其土壤构成千变万化。大部分的土壤是火山石、石灰石和坚硬的岩石。此外,也有大量的砾石质黏土。多样化的土壤为意大利种类繁多的葡萄品种提供了良好的栽培条件。
分级制度
意大利葡萄酒的分级制度从1963年开始成立,带有法国葡萄酒分级制度的影子,共分为四个产区:
DOCG(DenominazionediOrigineControllataEGarantita)优质法定产区的葡萄酒,是最高级。
DOC(DenominazionediOrigineControllata)法定产区的葡萄酒,约等同于法国的AOC。
IGT(IndicazioneGeograficaTipica)地区餐酒
VDT(VinodaTavola)最普通的日常餐酒,是意大利葡萄酒的主力,其中也有不错的产品。
葡萄品种
红葡萄品种:内比奥罗(Nebbiolo)、巴贝拉(Barbera)、桑娇维赛(Sangiovesse)、黑曼罗(Negroamaro)和艾格尼科(Aglianico)
白葡萄品种:白皮诺(PinotBianco)、维蒂奇诺(Verdicchio)、卡塔拉托(Catarratto)和特雷比奥罗(Trebbiano)
主要产区
意大利葡萄酒产区主要集中在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纳和西北部的皮埃蒙特(Piedmont),其中托斯卡纳被称为“意大利的波尔多”,另外,在意大利东北部的特伦托(Trentino)、和威尼托(Veneto)产区,也有着非常独特优质的葡萄酒。
除了著名的优质酒产区外,意大利还有不少有名的酒区,但主要以生产中低价位的酒为主,如中部的阿布鲁佐(Abruzzo)、马凯(Marches),南部的普利亚(Apulia)、西西里岛(Sicily)等,这些产区酒产量很大,但较少有精品酒。
希腊葡萄种植面积将近13万公顷,但是只有一半是用来酿酒,其他葡萄用于鲜食和制作葡萄干。希腊拥有200多种土生土长的葡萄品种,葡萄酒产量40多万吨(70%的葡萄酒为白葡萄酒)。由于葡萄酒的生产与消费具有悠久的历史,当地人喜爱饮用葡萄酒,葡萄酒主要用于国内消费,而且葡萄酒的风格依然很传统。
葡萄酒历史
作为悠久而又辉煌的希腊文明的一部分,勿庸置疑,希腊人生产酿造葡萄酒的历史久远。讲到葡萄酒的起源,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公元前6000年时,在高加索地区人们开始种植与酿造葡萄酒,后传到美索不达米亚、腓尼基、埃及以及希腊,并且,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希腊,向西继续传递,促成了今天欧洲葡萄酒形成了众多产区,可以说,希腊连接了葡萄酒发展的历史与现代。
产区分级制度
O.P.A.P.(OnomasíaProeléfseosAnotérasPiótitos):OPAP标准相当于欧盟制定的“产于特定地区的高质量葡萄酒”(VQPRD)标准,符合这个要求的产区有25个,分布于9个行政区。
O.P.E(OnomasíaProeléfseosEleghoméni):OPE标准相当于欧盟制定的“产于特定地区的高质量甜葡萄酒”(VLQPRD)标准的甜型葡萄酒,共有8个产区,分属于4个行政区,比如采用小白玫瑰香酿造的举世著名的Samos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主要葡萄酒产区
纳乌萨(Naoussa):位于北希腊(NorthernGreece)气候非常凉爽,很多葡萄园种植在高地上,主要生产红葡萄酒。主要用当地的品种Xinomavro酿造单宁强劲、酸高、风味复杂的葡萄酒,也可以和国际知名品种混合酿成当地的VindePays。
尼米亚(Nemea):位于奔尼撒半岛PeloponnesePeninsular,这里的葡萄酒产量占希腊葡萄酒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葡萄园里没有根瘤蚜困扰。尼米亚Nemea的红葡萄酒采用Agiorgitiko葡萄酿制,葡萄园的海拔在250米以上。即使在海拔高一点的葡萄园,葡萄酒很柔顺,酸度低,而且果香浓郁。
圣托里尼(Santorini):这里最出名的是用阿斯蒂科(Assyrtiko)葡萄酿造的干白葡萄酒,这个品种可以在完全成熟时还能保持很高的酸度,酿成的酒有点像维欧尼,当地的火山回质土让葡萄酒带有矿物气息。葡萄的产量非常低,但是葡萄酒的价格不是特别高。并且受到当地旅游业影响,葡萄种植面积开始减少。
智利位于安第斯山脉以西的狭长地域,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四季分明。北邻沙漠,气候干燥。而南部是冰川地带,很多地域都处于零下的温度。而在这块狭长地带的中部,却拥有着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谷地地形,全国的大多数酒园都选择在这里开始他们的酿酒事业。智利的葡萄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为酿造著名的智利葡萄酒创造了条件。目前智利是南美最重要的葡萄酒出口国。
智利的葡萄酒分级体系,也称原产地命名制度(D.O.),由北至南划分如下:
科金博葡萄酒产区
埃尔基谷(ElquiValley)
智利14大葡萄酒产区中最靠北的一个。它位于圣地亚哥(Santiago)以北530公里处、阿塔卡马(Atacama)沙漠的南部边缘地带。
利马里谷(LimariValley)
位于科金博(Coquimbo)北部,智利14大葡萄酒产区之一,同时这里也是著名的皮斯科(Pisco)白兰地的产区,处于南纬30度靠近赤道,气候炎热干燥,略微多风,年降水量仅130毫米。
侨帕谷(ChopaValley)
侨帕谷位于智利最窄处,安第斯山脉和海岸山脉在这里相接。这个狭小的山谷由Illapel和Salamanca两部分组成。
阿空加瓜葡萄酒产区
阿空加瓜山谷(AconcaguaValley)
阿空加瓜谷气候稳定,采光足,没有霜害风险,天然条件良好,这里的红葡萄品种色泽深且单宁出色。
卡萨布兰卡山谷(CasablancaValley)
这是智利唯一一个白葡萄种植量多于红葡萄的产区,智利的大多数的白葡萄酒大多来自于这个产区,特别是长相思和霞多丽。
圣安东尼奥山谷(SanAntonioValley)
该产区规模较小,靠近海边,红白葡萄比例为40/60,灌溉水源较为缺乏。
中央山谷葡萄酒产区
麦坡谷(MaipoValley)
这是智利最古老的葡萄种植区,19世纪就开始葡萄的种植,具有温和的地中海气候,夏秋干燥,昼夜温差大。
卡恰布谷(CachapoalValley)
这里是安第斯山脉下最佳的葡萄种植区之一,天然条件优越,气候良好,没有霜害的危险,夏季温度适中,葡萄成熟缓慢。
库里科斯谷(CuricoValley)
该山谷是智利重要的农业中心地带,由安第斯山脉,中央平原,沿岸山脉三幅地势构成,葡萄园集中在中央平原和沿岸山脉的山坡上。
莫莱谷(MauleValley)
这里是智利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产区,达到了28456公顷,莫莱谷是除麦坡谷(MaipoValley)之外唯一一个能被称为“智利葡萄酒摇篮”的产区。
南部葡萄酒产区
依塔塔山谷(ItataValley)
种植面积约为10807公顷,红白品种比例为46/54,地中海气候,降雨集中在冬季,日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
比奥比奥山谷(BiobioValley)
东邻阿根廷,西邻太平洋,气候温和,降水丰富,比较潮湿。主要葡萄品种有黑皮诺、雷司令、霞多丽等等。
马勒科山谷(Malleco)
这是智利最南端的产区,该地区高降水和生长期短的特点特别适合霞多丽的生长,属地中海气候,夏季温暖干燥,冬季多雨。
葡萄酒是马其顿的象征之一。马其顿葡萄酒的酿造历史超过4000年。古代手工艺术品中常见葡萄和葡萄藤的图案,古老歌谣、传说中也常出现葡萄酒。婚礼仪式必备葡萄酒。古时马其顿以酒神迪奥尼斯(Dionysus)的名义建立酒神节(Bacchanalias)。庆祝节是纪念栽培师的保护者St.Tryphon,每年2月14日栽培师会修剪葡萄枝叶,祈求新一年获得丰收。
马其顿葡萄种植园和葡萄栽培学兴盛于古罗马时期。顺瓦尔达尔河而下,从斯科普里(Skopje)到韦莱斯(Veles)、内戈蒂诺(Negotino)、卡瓦达齐(Kavadarci)、代米尔卡皮亚(Demirkapija)、盖夫盖里亚(Gevgelija),迄今仍然一路处处是葡萄种植园和葡萄酒庄。古时葡萄酒即沿着古罗马大道(Egnatia)运往阿尔巴尼亚的都拉斯港和希腊的萨塞洛尼基港。亚历山大大帝时期,葡萄酒酿造就成为国家财富的一部分。
中世纪时,葡萄酒酿造全由教会掌控,最好的葡萄和葡萄酒均来自教堂和修道院,酿酒秘方被当做圣物保存,葡萄酒被视为基督的血液。在前南斯拉夫时期,马其顿出产的葡萄酒占整个前南的2/3。马其顿共和国独立后,原国有酒厂经历了私有化改制,一些小型家庭式酒庄也在全国大量出现。近几年在外资的支持下,马其顿的葡萄酒在口味、色泽、数量、包装、销售等方面均有提高。
葡萄酒特点与产量
马其顿葡萄酒的美味来源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每年大约270天的晴朗天气,使马其顿的葡萄接受光照时间长,成熟度较高。地中海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叠加,使马其顿葡萄酒拥有浓艳的色泽和复合的香气。马其顿葡萄酒还以高含量的多酚类(具有抗氧化和延长寿命的功能)而闻名。
马其顿现有葡萄园约33500公顷。红葡萄酒品种占50%,白葡萄酒品种占50%。最常见的红葡萄酒品种有韵丽(Vranec)(50%)、斯多娜(Stanushina)、克多帅(Kratoshija)、美乐(Merlot)、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黑品诺(PinotNoir)、希拉(Syrah)等。最常见的白葡萄酒品种有斯美德拉卡(Smederevka)(50%)、霞多丽(Chardonnay)、雷司令(Riesling)、白羽(Rkaciteli)等。其中韵丽和斯多娜是马其顿特色品种。
马其顿(2014年)现有81个正式注册的酒厂。主要集中在马其顿中部地区瓦尔达尔河流域,例如斯科普里、韦莱斯、提克维什(Tikvesh)和盖夫盖里亚地区。现占整个马其顿葡萄酒产量的83%。
81个正式注册的酒厂总生产能力为2.1亿升,实际生产量仅为总生产能力的50%。其中4家大酒厂生产能力为150万升至500万升。出口中80%是桶装酒,20%是瓶装酒。马其顿葡萄酒协会是主要商会。
主要葡萄酒产区
全马其顿共有16个葡萄酒产区。其中提克维什(Tikvesh)产区产量最大。提克维什位于马其顿南部,包括内戈蒂诺市和卡瓦达齐市。沃土2000平方公里,处于瓦尔达尔河流域,三面环山,减少冷空气的影响;同时具有地中海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且时间长,冬季温和多雨,特别适合葡萄生长,酿酒历史超过2000年。
葡萄酒分级制度
马其顿的葡萄酒等级是VKGP(wineswithcontrolledandguaranteedorigin),高于AOC(法定产区葡萄酒)和欧盟的AOP(欧盟2009年新法规原产地名保护)。
西班牙(Spain)是容易被忽略的旧世界葡萄酒产国,但它却是世界上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还是全球第三大葡萄酒生产国,也是使用本地葡萄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里奥哈(Rioja)、杜埃罗河岸(RiberadelDuero)、佩内德斯(Penedes)是西班牙三大经典葡萄酒产区。
葡萄酒历史
西班牙的葡萄种植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在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西班牙最早的居民)开始用葡萄酿酒。但是西班牙葡萄酒的历史并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光辉,直到1868年,法国葡萄园遭受根瘤蚜虫病的灾难,许多法国酿酒师(多数是来自波尔多),来到了西班牙的里奥哈(Rioja),带来了他们的技术与经验,这才让西班牙的葡萄酒进入腾飞期。
这段时间,法国的葡萄园大面积被铲除,由于葡萄酒紧缺也从西班牙进口了相当数量的葡萄酒。另外一个对于西班牙葡萄酒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在60年代,桃乐丝酒厂(Torres)的老板兼酿酒师米格尔•桃乐丝(MiguelTorres)第一个引进了不锈钢控温发酵技术。而米格尔•桃乐丝本人是在波尔多学习的酿酒,他还大量从法国、德国引进国际著名的葡萄品种,这也是法国为西班牙提高酿酒水平作出贡献的又一佐证。
著名葡萄品种
西班牙位于伊比利亚(IbérianPeninsula)半岛,拥有超过290万英亩的葡萄园,其中最出名的本土葡萄品种当属丹魄(Tempranillo),它在西班牙的地位就像赤霞珠在波尔多的地位一样,用于酿造最优秀的西班牙葡萄酒。丹魄是一种相对早熟、皮厚的葡萄,一般被认为是西班牙的“贵族葡萄”,最出色的丹魄产自里奥哈产区(Rioja),在酒中表现出草莓等红色水果的香气,酸度较低,和其他品种调配时亦会有出色的表现。
著名葡萄酒种类
西班牙葡萄酒种类丰富,最有名的葡萄酒要数雪利酒(Sherry)和卡瓦起泡酒(Cava)。雪利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加强型白葡萄酒,而卡瓦与法国香槟十分相似,这两种酒现早已成为西班牙葡萄酒最重要的两张名片。
美国葡萄酒及果酒生产概况
美国的葡萄酒及果酒生产,主要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和缅因州。在美国,葡萄酒和果酒生产与法国和意大利等原产地相比,属于新兴产业。但在近二三十年来,美国葡萄酒业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逐渐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色。
(图为北京龙徽葡萄酒博物馆)
我国的酿酒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汉代以前,那时候我国就已开始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了,并且葡萄酒的生产规模较大,但内地种植较少,主要产地在西域。
到公元前138年,西汉特使张骞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于是,带回了葡萄和葡萄酒酿制技术,葡萄酒酿制技术开始从西域传到内地。
西汉时,中原地区的农民对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认识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葡萄酒只限于在贵族中饮用,平民百姓是绝无口福的。东汉时,葡萄酒仍很珍贵。汉代之后,中原地区就不再种植葡萄了,而仅一些边远地区以贡酒的方式向后来的历代皇室进贡葡萄酒。
而在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时才又重新从西域引入葡萄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并且葡萄酒在当时颇为盛行,酿造技术也已相当发达,风味色泽更佳,这是一个上至天子满朝文武下至平民百姓文人墨客都喝葡萄酒的辉煌盛世,葡萄酒的酿造已经从宫廷走向民间。《班府元龟》是第一本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传来的方法酿造葡萄酒档案的史书。
到了元代中国葡萄酒生产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统治者甚至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并在山西太原、江苏南京开辟了葡萄园,而且在元28年还在皇宫中建造了葡萄酒室,甚至有了检测葡萄酒真伪的办法。
到明朝时,粮食白酒的发酵、蒸馏技术日臻提高完善,蒸馏白酒开始成为中国酿酒产品的主流,葡萄酒生产由于具有季节性,酒产品不易保存,酒度偏低等特点局限而日渐式微。
清朝,尤其是清末民国初,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转折点。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葡萄酿酒公司,并在烟台栽培葡萄。这是我国葡萄酒业经过二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后,出现的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贮酒容器也从瓮改用橡木桶。从西方引入了优良的葡萄品种,并引入了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从此我国的葡萄酒生产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之后,青岛、北京、清徐、吉林长白山和通化等葡萄酒厂相继建立,虽然大部分由外国人经营、生产方式落后,但我国近代葡萄酒工业的雏形已经形成,然而,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摧残和官僚资本的掠夺,葡萄酒工业萧条、暗淡,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葡萄酒工业得到重视,才有了迅速的发展。
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英国葡萄酒产区概况》内容,更多精彩访问红酒葡萄酒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