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魏晋及稍后的南北朝时期,葡萄酒的消费和生产又有了恢复和发展。从当时的文献以及文人名士的诗词文赋中可以看出当时葡萄酒消费的情况。魏文帝曹丕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喝葡萄酒。他不仅自己喜欢葡萄酒,还把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诏书,告之于群臣。魏文帝在《诏群医》中写道:“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作为帝王,在给群医的诏书中,不仅谈吃饭穿衣,更大谈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并说只要提起葡萄酒这个名,就足以让人唾涎了,更不用说亲自喝上一口,这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体力行,葡萄酒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得在后来的晋朝及南北朝时期,葡萄酒成为王公大臣、社会名流筵席上常饮的美酒,葡萄酒文化日渐兴起。这在当时的不少诗文里都有反映。陆机在《饮酒乐》中写道:蒲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恒好,欢醉日月言新。陆机(261—303)是三国时东吴名臣陆逊的孙子。《饮酒乐》中的“蒲萄”是指葡萄酒。诗中描绘的是当时上流社会奢侈的生活:一年四季喝着葡萄美酒,每天都是醉生梦死。这时的葡萄酒是王公贵族们享用的美酒,但已比较容易得到,决非汉灵帝时孟佗用来贿官时的价格,否则谁也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喝它。
汉武帝时期,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的欧亚种葡萄是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历史上著名的大探险家张骞出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使西域时(公元前138—前l19年)从大宛带来的。《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汉使(指张骞)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桃。”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据《太平御览》记载,汉武帝时期,“离宫别观傍尽种蒲萄”,可见汉武帝对此事的重视,并且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我国的栽培葡萄从西域引入后,先至新疆,经甘肃河西走廊至陕西西安,其后传至华北、东北及其它地区。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和国力衰微,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业极度困难,葡萄酒异常珍贵。《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中,裴松子注引汉赵岐《三辅决录》:“(孟)佗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孟佗是三国时期新城太守孟达的父亲,张让是汉灵帝时权重一时、善刮民财的大宦官。孟佗仕途不通,就倾其家财结交张让的家奴和身边的人,并直接送给张让一斛葡萄酒,以酒贿官,得凉州刺史之职。汉朝的一斛为十斗,一斗为十升,一升约合现在的200毫升,故一斛葡萄酒就是现在的20升。也就是说,孟佗拿26瓶葡萄酒换得凉州刺史之职!可见当时葡萄酒身价之高。张裕葡萄酒的历史
张裕集团的前身是“张裕酿酒公司”,1892年,由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创办,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1994年,组建成立了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并上市,成为国内同行业中唯一同时发行a、b两种股票的上市公司。经过110多年的发展,张裕集团公司已经成长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至2004年末,张裕集团的总资产为23.7亿元,净资产为16.6亿元。张裕集团的主要产品为葡萄酒、白兰地、香槟酒、保健酒四大系列数百个品种。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综合占有率为20%以上,连年保持行业第一。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大清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清廷要员王文韶亲自签批了该公司营业准照,光绪皇帝的老师、时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亲笔为公司题写了厂名。 “张裕”二字,冠以张姓,取昌裕兴隆之意。张裕公司的创建,被北京中华世纪坛记载为中国1892年所发生的四件大事之一。至今,它已发展成为多元化并举的集团化企业,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厂家。《张裕公司志》里有一句话:“尽管中国葡萄种植、酿酒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汉朝,但葡萄酒工业化生产实以张裕公司为开端。”在张裕之前,中国人餐桌上只有舶来的葡萄酒。恐怕谁也想不到,当年张弼士创办张裕的起因,源自法国领事的一段闲话。如何加大国内葡萄酒基地建设?
中国现在的葡萄种植区域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地区:一是西部地区,主要包括新疆、甘肃、宁夏三省(区);二是东部地区,主要为山东地区;三是渤海湾及北京地区,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地区;四是东北地区,主要有辽宁、吉林两省。目前我国的葡萄酒基地缺乏长效、可持续的规划。对此,中国葡萄酒企业应积极寻求政府支持,为现有的葡萄酒基地进行政策保护,确保我国的葡萄酒基地健康、持续、高效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葡萄酒基因。强化葡萄酒产品管理体系国内葡萄酒市场呈现出“产区资源全球化、葡萄酒文化本土化、消费高端化”三大趋势。国内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取得骄人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对高端市场的大力培养。从2012年开始,中国将对新西兰葡萄酒实施零关税,这将加剧新西兰葡萄酒的竞争力。由此看来,仅靠原料与生产成本的抗衡显然不是国内葡萄酒的强项,国内葡萄酒企业要确立与完善低、中、高、超高类产品布局,特别是超高端葡萄酒品系布局,完善自身产品体系是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国产葡萄酒在将来发展的道理上前景广阔
白洋河作为中国葡萄酒制造业十强企业之一,处于国产葡萄酒企业二线军团中,在面对进口葡萄酒大举进犯,国产葡萄酒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环境下,白洋河面临被收购的局面或说明了国产二线葡萄酒企生存现状堪忧。面对外忧与内患双重压力的环境下,国产二线葡萄酒企业该如何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糖酒快讯市场研究中心认为,几个方面是国产葡萄酒企业需要学习进口葡萄酒的地方。如原料基础,中国也拥有西部等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生长的黄金地带,张裕等国产龙头正以布局新疆完善全球基地架构的举措夯实竞争全球市场的基础功。如渠道变革,连锁专卖模式等终端势力的崛起,缩短了销售距离,完全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渠道扩张模式让进口葡萄酒悄然布局并深入到消费群体中;把海关体系内的保税区作为渠道模式的一个升级,真正进入所谓的贴合市场需求的“3.0互动时代”。卢龙县葡萄酒基地有哪些优势?
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基地位于卢龙县酿酒葡萄基地,它地处北纬39°48′,东经119°,处于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黄金种植带,涉及刘田庄镇、蛤泊乡两个乡镇10余个村,总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是卢龙县倾力打造的葡萄酒产地品牌和酿酒葡萄最集中的种植区,同时也是卢龙县葡萄酒产业聚集区发展的启动区。山谷内自然风光秀美迤逦,整个产区由苇子峪、小岭峪、大岭峪、四海峪、黑沟、亮沟、窄沟、跑马岭等上百个纵深、长短不一、景色各异的大小沟谷组成,这些沟谷与世隔绝,风光秀美。山谷被燕山余脉包围,属于非常有特色的环山地势,整个山谷内只有一个进口,一个出口。土壤多是雨水冲击山体表面的花岗岩、片麻岩等硬度较差的岩石沉积形成的沙壤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铁、锌等矿物质,土质松散,通透性好,既保湿又保温,非常适合酿酒葡萄生长。这里年平均气温11.2℃,6-8月平均气温24.2℃。春季气温回升较快,谷内的酿酒葡萄比谷外要早萌芽10天左右,在成熟期相同的前提下,生长期相应延长,有利于酿酒葡萄糖份和其它有机物的积累,所以独特的小气候使谷内酿酒葡萄的平均含糖量比周边地区高20-30g/L以上。夏季气温不高,有利于色素和芳香物质的生成,这也是柳河山谷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产区所产葡萄酒香气浓郁的主要原因。而在秋季酒葡萄成熟的关键时期,昼夜温差可达到15℃。得天独厚的地理及自然资源使柳河山谷成为卢龙产区最优良的原料基地。张裕品牌由来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为烟台张裕酿酒公司,他是由中国近代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大清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清廷要员王文韶亲自签批了该公司营业准照,光绪皇帝的老师、时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亲笔为公司题写了厂名。“张裕”二字,冠以张姓,取昌裕兴隆之意。张裕公司的创建,被北京中华世纪坛记载为中国1892年所发生的四件大事之一。至今,它已发展成为多元化并举的集团化企业,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厂家。《张裕公司志》里有一句话:“尽管中国葡萄种植、酿酒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汉朝,但葡萄酒工业化生产实以张裕公司为开端。”在张裕之前,中国人餐桌上只有舶来的葡萄酒。恐怕谁也想不到,当年张弼士创办张裕的起因,源自法国领事的一段闲话。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张裕在栖霞发展万亩酿酒葡萄基地》内容,更多精彩访问红酒在中国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