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土壤在葡萄种植中至关重要,决定了适宜的葡萄品种。比如,波尔多(Bordeaux)左岸砾石丰富,右岸则以黏土为主,促成了左赤右梅的局面,即左岸(LeftBank)种植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较多,右岸(RightBank)则以梅洛(Merlot)为主导。除此之外,土壤对于葡萄园中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都发挥着调节作用,间接地影响葡萄酒的风格。不过,人们对于土壤的影响也存在一些误解,可能会夸大或者小瞧了它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4个关于土壤的常见误会。
1.一个地方的土壤不会变
这是关于土壤最常见的误会之一。考虑到各个产区都有其相对稳定的葡萄酒风格,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当地的土壤也是恒久不变的,其实不然。例如,法国勃艮第(Burgundy)的夏布利(Chablis)产区以启莫里阶土(Kimmeridgien)闻名,这种土壤富含贝类的化石,但实际上这只是深层土壤的成分。表层土壤的构成则大不相同,并且变化频繁,雨水、地震和人类活动都会改变表土的类型。因此,当你将葡萄酒的特点与土壤联系起来,相对稳定的底土与变化多端的表土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2.同种土壤促成同种风格的酒
如果你认为,两地具有同样的土壤类型,酿造出来的酒风格就会是相同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即使两片葡萄园的的土壤中主导成分相同,其他细节上的差别也会造成酒风的差异。比如,在德国的摩泽尔(Mosel)产区,许多葡萄园的土壤以板岩为主,但是这之中又有红色板岩土壤和蓝色板岩土壤之分。红色土壤蕴含更多的黏土,保水能力好;蓝色土壤则含有更多石块,排水性好,生产的酒更为浓郁。由此可见,同样是砾石、石灰岩、沙土或是板岩土壤,也会促成风格多样的葡萄酒。
3.土壤给葡萄酒带来特定风味
你可能常在产自石灰岩土壤的葡萄酒中品尝到燧石和汽油的等矿物质风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石灰岩就会给葡萄酒带来这些特定的风味。同时,产自石灰岩以外的其他土壤的葡萄酒,也可能出现燧石和汽油的风味。实际上,在盲品中,人们很难通过风味判断出一款酒产自什么土壤。矿物质风味与土壤之间的联系大多来源于个人的见解,而目前的科学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关系。
4.矿石本身具有味道
石灰岩、板岩和白垩土等词汇不仅指代土壤,也可能出现在酒评中,表达风味。那么,这是否说明这些矿石本身会散发出气味呢?事实并非如此。这些石头本身并不一定带有味道,人们对它们的印象主要来源于其周边的空气、水和表面覆盖的生物,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形成了某种感官印象。矿物质作为风味出现在酒评中时,表明品酒者在酒中捕捉到了与矿石及其周围环境相似的感觉。
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呼声在一定程度上,将市场份额极小的天然葡萄酒推至人们的视野。市场上关于这类葡萄酒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我们不妨透过这些嘈杂的谈论,了解一些关于天然葡萄酒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天然葡萄酒?
天然葡萄酒并没有官方的定义,许多人将之理解为一种葡萄酒酿造和葡萄园管理的方式。天然葡萄酒在葡萄果实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上,采用生物动力法(Biodynamic)、有机种植法(organic)或者可持续发展方式。此外,这类酒款一般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也不进行任何技术干预。
这些葡萄酒的发酵完全依赖于天然酵母。酿酒师不能加入任何的添加剂,但有的地区也允许加入微量的二氧化硫。为了保存葡萄酒的天然风格,避免葡萄酒添进额外的风味,采用橡木桶陈酿或发酵也是不允许的。除此之外,天然葡萄酒装瓶前不需要过滤或澄清。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干预,天然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大多为人工操作而非机器,比如采摘、破碎和压榨等,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所以这类葡萄酒一般产量不大。
天然葡萄酒为什么突然流行起来了?
虽然不少人认为天然葡萄酒是新型饮料,但其实它的兴起和繁荣至今已有几十年时间了。这类葡萄酒最初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那时在法国巴黎的酒吧以及博若莱(Beaujolais)、卢瓦尔河谷(LoireValley)的葡萄园实验室里,都可见其踪影。有一些观点认为,二战后的工业革命促进了机械化的发展,这造成葡萄酒的生产过度机械化,酒款均质化问题严重。就这个问题,部分酿酒师开始思考回归传统,酿造出类似于祖父母甚至更老一辈的葡萄酒。20世纪中期,一位名为朱勒肖维(JulesChauvet)的酒商在博若莱率先推出了无硫葡萄酒,这直接激发了新一代天然葡萄酒酿酒师的诞生。自此,天然葡萄酒的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许多酒吧和餐厅都开始提供天然葡萄酒,甚至极力推崇。以天然葡萄酒为主题的节日也纷纷在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地兴起。
人们还将天然葡萄酒与许多社会的热门话题联系起来,比如健康生活、环保主义以及传统文化保护等。近些年来,加入风土的概念、关注如何最大化表达出风土的特色又进一步让天然葡萄酒成为葡萄酒行业中最受争议的话题之一。
有官方的天然葡萄酒认证吗?
目前,全球尚未有正式的官方天然葡萄酒认证,这一点不同于拥有专门标签以及认证机构的有机和生物动力法葡萄酒。
没有官方的认证,那么在葡萄酒专卖店购买葡萄酒时,要如何识别天然葡萄酒呢?答案便是学会读懂酒标。不少葡萄酒生产者尤其是新世界的生产者,都会在葡萄酒的酒标上标注酿造方式,如果酒标上出现类似于最小干预(MinimalIntervention)、自然酿造工艺(NaturalWinemakingTechniques)或者未澄清/未过滤(Unfined/Unfiltered)等词,这款酒大抵就是天然葡萄酒了。当然,最为靠谱的方式就是去葡萄酒专卖店询问店员,许多葡萄酒专卖店都会将天然葡萄酒放在专区里售卖。意大利的橙酒(OrangeWine)、采用古传制法(MethodeAncestrale)酿造的自然起泡酒(PetillantNaturel)和科丰杜普洛赛克(ColFondoProsecco)等都是相对知名的天然葡萄酒。
关于醒酒(decanting),可能大家都存在很多的疑问:醒什么?醒多久?为什么要醒酒?这里我们就要引申出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概念:葡萄酒屁。是的,就像你家中那个捣蛋鬼兄弟经常会对着你做的一样。
屁会破坏一些美好的东西,这个要归咎于硫这种化学物质,更加准确的说是挥发性硫化物。根据加州葡萄酒分析机构ETS实验室的研究,基本情况要从酵母的新陈代谢过程开始说起。众所周知,酵母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令人高兴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还会产生讨厌的硫化氢(HydrogenSulfide,即H2S),人在胀气时的肠胃中就会有硫化氢。一般来说,H2S会跟CO2一样自己挥发掉,但是如果没有的话,麻烦就来了。硫化氢本身能散发出臭鸡蛋和下水道的臭气,而且只要一点点的量就能被人察觉。
不光如此,葡萄酒中还有可能含有一种物质叫硫醇(methylmercaptan),硫醇有可能是H2S在发酵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或者是由含硫氨基酸分解而得来的。最常见的硫醇是甲硫醇(methylmercaptan),散发着腐烂的卷心菜和焦橡胶的气味。
记住,并不是每一瓶葡萄酒中都含有硫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相信每个人在拔出橡木塞的那一瞬间都要噌噌噌往后退了。从葡萄酒作家W.BlakeGray的笔记可以看出,硫醇事实上会比较容易存在于用螺旋盖封瓶的年轻的白葡萄酒中。因为这些酒的密封性更好,而厌氧环境却是葡萄酒屁的驱动因素之一。
不过我们一般很少能听到这样的事情。不要因为我们理所当然地把精致的葡萄酒世界与屁这一词结合在了一起就觉得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这是一个与葡萄酒酿造相关的问题。再一次,根据ETS实验室的研究可知,葡萄酒中存在硫化物是一个永久性的问题,而且能够纠正和弥补的办法也是有限的。目前的酿酒技术通常会使葡萄酒存在硫化物的风险,甚至包括螺旋盖的使用都有可能引发硫化物问题。
当然,醒酒可以帮助解决葡萄酒中含硫化物的苦恼。而且,这里还有一线意想不到的希望,硫化氢虽然闻起来令人很不愉快,但是根据一项英国埃克塞特大学(ExeterUniversity)的研究显示,少量地吸入硫化氢有可能对人体有益。
提起葡萄酒,人们定会想到如丽人般清澈、干纯的法国葡萄酒,而酿造精细、美妙可口的德国葡萄酒在欧洲及至世界也同样享有盛誉。
德国葡萄酒的种植区以及葡萄的品种与其它国家相比,德国葡萄酒最大的特点是清新、透明。
北部地区生产的葡萄酒一般清淡可口、果香四溢、芬芳馥郁而幽雅脱俗,并伴有新鲜果酸。而南部生产的葡萄酒则圆满充实、果味诱人,有时带有更刚烈的味道而不失温和及适中的酸性。
如今,德国总共有24万英亩的葡萄园,80%以上为白葡萄,其中著名的葡萄品种如:雷司令,系白葡萄中的极品;斯贝博贡德,是古老的红葡萄品种,这种葡萄成熟较迟,由此酿造出的酒酒质醇厚、充实、易入口,略带杏仁香味。
德国葡萄酒的种类
在德国,葡萄酒在市场上分为四种:餐饮酒,乡村餐饮酒、高级葡萄酒和优秀高级葡萄酒。
餐饮酒可以来自四个不同的德国餐饮酒产区。一个地区的餐饮酒不能和另一地区的餐饮酒混合,也不能与欧洲共同体其它国家的餐饮酒相对掺。而德国乡村的干或半干的餐饮酒则来自十七个被公认的乡村餐饮酒地区,每一种都各具特色,体现出德国各地区人民的风土人情。
而优质高级葡萄酒为德国葡萄酒的最高级别,是高雅、美味和适于储存的酒,根据质量和成熟度分为六个等级:如头等酒,以相当成熟的葡萄制作出的上好葡萄酒,是世界上最清亮的葡萄酒之一,酒精含量低,迟采级高级葡萄酒,以晚秋成熟的葡萄酿造而成。精选高级葡萄酒,是经手工选择出十分成熟的葡萄酿造而成的一种贵族酒,着重于口味和雅致。
德国葡萄酒和德国文化
葡萄酒在德国已经形成它特有的文化韵味。仲夏刚过,产酒区的人们就欢欢喜喜地筹办每年一度的葡萄酒节,这也是各个葡萄酒厂家展示他们产品的好机会。借着秋阳,人们合家出游或与亲朋相约,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葡萄酒产地,品尝好酒,享受美好生活。而每年推出的葡萄酒公主更增添了节日风采。游人驻足葡萄酒产区,温和的气候、美丽的风光、地灵人杰,构成了德国一道独特的风景。如以雷司令为主要种植品种的莱茵高地的著名城市吕德海姆,座落在莱茵河畔,河岸风景秀丽,沿街各具特色的酒家鳞次栉比,无论走到哪一家能尝到上好的美酒。
德国的空气中弥漫着音乐,德国葡萄酒文化也与音乐生活紧密相连。在葡萄酒产区常有定期或不定期的音乐演出,尤其是夏天,在音乐厅和周围的教堂都举办各种各样的音乐会,露天音乐会也在这时登场。在莱茵高地,每年夏天都将第一流的演奏家和古典及现代音乐乐团汇集一堂。有的音乐会还在门票中包括晚餐或一杯葡萄酒,人们边品酒边欣赏音乐,实在令人难以忘怀。
或许你对灰霉菌(Botrytis)这个词很陌生,但你一定听说过贵腐(NobleRot)。其实,灰霉菌也被称为贵腐菌,而贵腐葡萄酒就是健康葡萄受到灰霉菌浸染之后的造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贵腐菌的世界,看看它在甜葡萄酒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何为贵腐
贵腐菌本质上是一种霉菌,但它只对葡萄感兴趣,且十分娇气,只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生存。为了让贵腐菌能够顺利传播生长,湿度十分关键,太过潮湿会导致葡萄感染灰霉病,而如果湿度不够,贵腐菌就无法形成。贵腐菌能软化葡萄皮,加速水分蒸发,从而浓缩果实中的风味、糖分和酸。由此得来的葡萄虽然产量极少,但品质不凡,受到不少酿酒师的追捧。
贵腐特性
贵腐菌对葡萄最显著的影响就是提升含糖量。经贵腐菌浸染的葡萄会自然干缩,使葡萄中糖分比例升高,如果将同一品种的贵腐葡萄和正常葡萄进行对比,这一点会相当明显,所以许多高级甜酒都是由贵腐葡萄酿制。当然,贵腐菌能为葡萄酒带来的远不止糖分,还有独特的贵腐香气。由贵腐葡萄酿成的甜酒通常带有蜂蜜、姜饼、杏干和橘子酱的香气和风味。
贵腐产区
想要通过酒标上的NobleRot标签来找出贵腐酒可能有点困难,尤其是在旧世界产酒国。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出产贵腐酒的经典产区。法国苏玳(Sauternes)或许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贵腐甜酒产区了,该产区的甜白通常由浸染了贵腐菌的赛美蓉(Semillon)、长相思(SauvignonBlanc)和密斯卡岱(Muscadelle)葡萄混酿而成,是一种十分精致的甜点酒。而今,苏玳甜白已度过了前些年的低谷期,在世界上重新掀起一股风潮。
据传,匈牙利是最早用贵腐葡萄酿制甜酒的国家,甜蜜诱人的托卡伊阿苏(TokajiAszu)是匈牙利民族的骄傲,也是当地风土的完美阐释。托卡伊阿苏通常为500毫升装,价格不菲,但考虑到其生产所耗的人力物力,这样的售价也算是理所应当。
除了苏玳甜白和托卡伊阿苏这两种目前最受欢迎的贵腐酒之外,德国也出产品质极高的贵腐甜酒逐粒精选葡萄酒(Beerenauslese)和逐粒精选葡萄干葡萄酒(Trockenbeerenauslese)。此外,来自卢瓦尔河谷(LoireValley)的卡特休姆(QuartsdeChaume)、邦尼舒(Bonnezeaux)和莱昂丘(CoteauxduLayon)的甜酒,以及阿尔萨斯(Alsace)所产的迟摘(VendageTardive)和贵腐精选(SelectiondeGrainsNobles)葡萄酒也属于贵腐之列。
如今,甚至连澳大利亚和美国加州(California)的酒庄也开始尝试酿制贵腐葡萄酒。由此可见,贵腐葡萄酒已成为葡萄酒行业的前沿,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喝葡萄酒不是什么难事,打开一瓶酒倒入杯中,即可慢慢品尝。但如果想真正地好好享受一瓶好酒,这其中的学问还真不少。
别让葡萄酒和阳光恋爱
对于葡萄酒爱好者而言,最可惜的事,不是买不到好葡萄酒,而是买到了好酒,却因为保存不当而毁了它。
对:阴暗、潮湿、阴冷这些令人感到不适的词语,却是代表了完美的葡萄酒储存环境。欧美许多葡萄酒爱好者,都喜欢在自家别墅下面挖一个地窖,打造这样一种储酒环境。当然,目前大多数国人都难以拥有这样储酒条件,这时候选购一台电子酒柜是不错的替代选择。
错:让葡萄酒长时间处于阳光直射、高温之下。如果你真这么做了,那么你基本就毁了这瓶酒。葡萄酒暴露在高温、高光环境下,会引起颜色改变、香气减淡,红葡萄酒的单宁减少,而白葡萄酒则出现浑浊增加的情况。
别让葡萄酒成水货
红葡萄酒的最佳品尝温度在16至18度之间,如果在夏天品饮葡萄酒的时候,最好提前把葡萄酒拿出来降温,这有利于葡萄酒香味和滋味散发和品尝。
对:将葡萄酒放入冰桶中,搅拌一下,能让您获得最快的冷却速度。如果没有冰桶,也可以将葡萄酒酒瓶套上胶套,然后放入冰箱,同样能实现快速降温。
错:往葡萄酒内加冰。加冰也就相当于加了水在酒里面,这样会冲淡葡萄酒的香味和滋味,严重影响您品尝、欣赏红葡萄酒。
别让沉淀物扰了兴致
葡萄酒放置久了,难免会有一些沉淀物出现在瓶底,这些沉淀会影响酒的口感,因此倒酒时一定注意。
对:倒酒时要均匀用力,让酒柔和地倒出,不要摇起瓶底的沉淀。
错:拿起酒瓶后大幅度摇晃酒瓶,并且让酒瓶竖着将酒抽倒出来。这种做法会让瓶底的沉淀物倾巢而出。伴着沉淀物的葡萄酒,喝起来一定不是个好滋味。
说起勃艮第香瓜(MelondeBourgogne),你的脑海是不是第一时间浮现日常吃的各种瓜类水果?如果是,那可别误会啦,这篇文章要介绍的此香瓜非彼香瓜。接下来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什么是勃艮第香瓜吧。
勃艮第香瓜是一种主要种植于法国卢瓦尔河谷(LoireValley)产区的白葡萄品种,主要用于酿造慕斯卡德(Muscadet)白葡萄酒。DNA分析表明,这种白葡萄品种由白皮诺(PinotBlanc)和白高维斯(GouaisBlanc)杂交而得。
正如名字所表明的一样,这种白葡萄起源于勃艮第(Burgundy)产区,并在18世纪之前都只种植于该产区。1709年,严冬的冰冻灾害使得卢瓦尔河谷南特(Nantes)产区和西部地区的葡萄品种几乎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当春季到来,这两个地区急需引进新的葡萄品种,勃艮第香瓜这才得以走出家门,落户卢瓦尔河谷这片日后使它声名远扬的沃土。在卢瓦尔河谷安家之后,勃艮第香瓜便主要被用于酿造慕斯卡德白葡萄酒。
慕斯卡德白葡萄酒只能由100%的勃艮第香瓜酿造而成,尽管其风味较为清淡,但南特产区的酿酒师们通过采用酒泥陈酿(SurLie)的工艺,为其赋予了独一无二的特点。这项工艺规定,在酿酒过程中,慕斯卡德白葡萄酒在秋天发酵之后、春天装瓶之前,必须和酒泥一起陈酿一个冬季的时间。这项工艺使得慕斯卡德白葡萄酒发展出更为复杂的风味,同时酒液中的碳酸含量更为饱和,赋予了这种白葡萄酒更清爽的口感。大部分慕斯卡德白葡萄酒都适合年轻时饮用,但是对一些产自好年份,并采用了酒泥陈酿工艺的慕斯卡德白葡萄酒而言,其陈年潜力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
相比于长相思(SauvignonBlanc)和白诗南(CheninBlanc),勃艮第香瓜在卢瓦尔河谷的名气较小,但只有在这里,这种白葡萄的特点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表现。1939年,勃艮第香瓜被引进美国,此外在别的产区很难发现它的身影。虽然勃艮第香瓜这种葡萄品种较为小众,但由它酿造而成的慕斯卡德白葡萄酒却是世界上最平易近人、最清爽的白葡萄酒之一,被誉为理想的沙滩葡萄酒。
经过上面的介绍,你是否对勃艮第香瓜这个葡萄品种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下次别人再问你何为勃艮第香瓜时,可别再想歪啦!
瑞士葡萄酒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并不高,对多数人而言,它可谓是一种陌生而神秘的存在。在瑞士,每逢酒庄开放季,酒窖就会面向公众开放,当地人们也会举杯欢饮,以期许瑞士的葡萄酒行业能够蓬勃发展。既然瑞士葡萄酒如此鲜为人知,我们不妨了解下关于它的17个事实吧。
1.瑞士早在罗马时期就已经开始种植酿酒葡萄。
2.瑞士的葡萄种植面积仅有15,000公顷,不足国土总面积的4%。虽然其葡萄栽培面积颇小,但就葡萄园面积与国土面积之比而言,瑞士在世界各国中名列第十。
3.瑞士葡萄酒每年的产量都维持在1亿升左右,尽管近几年由于收成不佳,产量略有下降。
4.绝大部分的瑞士葡萄酒都仅供国内消费,剩余的1%则主要出口至德国。2016年,瑞士人民的葡萄酒消费量达2.35亿升,其中8,900万升为国产葡萄酒,占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其余的三分之二均是从其它国家进口而来。
5.瑞士共有6个葡萄酒产区。其中,瓦莱(Valais)是最大的产区,其葡萄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33%。紧跟其后的便是沃州(Vaud),其种植面积占比为25%;瑞士德语区则是第三大产区,种植面积占比为19%。另外三个产区为日内瓦(Geneva)、提契诺(Ticino)以及包括纳沙泰尔(Neuchatel)、莫拉(Morat)和比尔(Biel/Bienne)在内的三湖产区(ThreeLakesRegion),葡萄栽培面积占比依次为10%、7%及5%。
图片来源:MySwitzerland
6.瑞士种植有200多个葡萄品种。最受欢迎的品种是莎斯拉(Chasselas)和黑皮诺(PinotNoir),这两个品种所酿葡萄酒的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27%和29%。其它比较知名的葡萄品种有佳美(Gamay)、梅洛(Merlot)、小胭脂红(HumagneRouge)、奥铭(Arvine)、白萨瓦涅(SavagninBlanc)、佳玛蕾(Gamaret)、黑佳拉(Garanoir)和灰皮诺(PinotGris)。
7.莎斯拉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瑞士本土品种,原产自日内瓦湖(LakeGeneva)畔。在瓦莱产区,莎斯拉又被称为芬丹(Fendant)。它是沃州最重要的葡萄品种,产量占比高达61%。此外,该品种也广泛种植于瑞士的其它产区。
8.瑞士和法国一样,对本国葡萄酒有着严格的法律保护,实行原产地控制命名制度(AppellationdOrigineControlee,简称AOC),根据所在产区是否拥有地理标志以及特定的风土条件来划分葡萄酒等级。
9.瓦莱州是六大产区中气候最为干燥的一个,在温热的焚风的影响下,该产区的葡萄成熟得比较快。
10.拉沃(Lavaux)是瑞士最具知名度的葡萄酒产区,位于沃州之内,于2007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UNESCOWorldHeritage)名录。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2世纪,当时熙笃会(Cistercian)的修道士便在日内瓦湖旁的梯田斜坡上开垦了沃州产区的两大一级葡萄园之一狄拉蕊(Dezaley)葡萄园。
11.正如瑞士一首古老的诗歌里说的那样,拉沃产区的葡萄园被三个太阳宠爱着。第一个太阳是天上的太阳,炙热又慷慨;第二个太阳是湖水折射的阳光,拉沃产区的葡萄园梯田面朝日内瓦湖,波平如镜的水面可将大量阳光折射到葡萄园里;第三个太阳则是梯田上的石墙,这些石墙在白天可以折射阳光,到了夜间就会把白天储存的热量散发出来。三个太阳的眷顾,为这片土地的葡萄园带来了充足的光照和热量。
12.瓦莱、日内瓦、拉沃和沃州的大多数其它产区的葡萄园都分布于陡峭的山坡上,所以葡萄的采收必须由人工完成。葡萄采摘完成后通常由小型的单轨货车运输至酿酒厂,如果产量比较大,就会借助直升机来完成运送任务。
13.葡萄酒在沃州产区的沃韦市(Vevey)备受尊崇。这里每20年就会举办一次隆重的葡萄酒节(FetedesVignerons),该节日旨于庆祝当地葡萄酒酿造的悠久传统,最早起源于17世纪,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14.瑞士德语区内的葡萄园散布于17个城镇,这些园地主要种植黑皮诺,其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
15.提契诺产区属于地中海气候,阳光充沛,因此法国波尔多右岸的首要葡萄品种梅洛在这里也是第一主角,其产量占该产区葡萄总产量的83%。
16.地处瑞士瓦莱州的菲斯珀泰尔米嫩(Visperterminen)葡萄园是欧洲范围内最高的葡萄园,海拔高度为1,150米。
17.位于瓦莱州赛永村(Saillon)的法里那之友(LesAmisdeFarinet)葡萄园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葡萄园。园内种植的黑皮诺和莎斯拉通常与产自其它葡萄园的葡萄一起混酿,每年出产数千瓶葡萄酒,销售所得均用于资助弱势儿童。
女士们的口红色号千千万,殊不知人们钟爱的红酒也有自己的色号。接触过葡萄酒的人都知道,红酒往往并不是最纯正的红色,那么,从明艳紫红到古朴棕色,红酒在颜色转变的道路上都经历了什么?酒液颜色是否能作为葡萄酒品质的参考?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探讨一番。
1、紫红色
酒液颜色呈紫色到紫红色是红葡萄酒处于年轻阶段的显著特征。按葡萄品种来看,小西拉(PetiteSirah)、慕合怀特(Mourvedre)、马尔贝克(Malbec)和西拉(Syrah)酿造的红葡萄酒在年轻时常会呈现出中等强度的紫红色。对于刚刚上市出售的葡萄酒,人们总是期望它能呈现深黑艳紫的颜色,因为深黑代表该酒浓郁坚实,而紫色调常暗示酒液新鲜,尚可陈年。
2、宝石红色
宝石红色是红葡萄酒最常见的颜色,代表此酒已经过一定时间的陈年,但也有一些葡萄酒的原色就是宝石红色。例如,年轻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葡萄酒中心色调为深宝石红;用佳美(Gamay)和黑皮诺(PinotNoir)酿成的酒通常呈浅宝石红色;以桑娇维塞(Sangiovese)为主酿造的经典基安帝(ChiantiClassico)葡萄酒也常呈现清澈透明的宝石红色。
3、石榴红色
多数情况下,当一款葡萄酒呈现石榴红色时,即代表它已经达到了巅峰时期。如意大利的酒王巴罗洛(Barolo),陈年达到巅峰期的巴罗洛葡萄酒一般呈现出浅至中等的石榴红色。再比如意大利采用内比奥罗(Nebbiolo)酿造的葡萄酒通常会在酒庄中陈年数年,因此在上市之初便是石榴红色的。
4、棕色
随着陈年时间变长,红葡萄酒会逐渐失去原来的颜色,最终变成棕色。这是因为在漫长的陈年之后,葡萄酒中的花青素(即葡萄酒中的色素)已消失殆尽,暗示此酒已经过了其巅峰期。此外,一些被刻意氧化的葡萄酒也会呈现出棕色,就像切开的苹果放太久氧化了一样。
总体来说,红葡萄酒的酒液颜色可以分为紫红色、宝石红色、石榴红色和棕色。造成颜色的色调和深浅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葡萄品种、陈年状态、酸度、成熟度和酿造工艺的不同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因此,单凭酒液颜色深浅判断酒的品质不能算作公平。要知道,呈浅色的葡萄酒也许使用了果皮较薄的葡萄品种进行酿造,亦或葡萄浸皮时间短,萃取的色素少。还有些葡萄生长在相对寒冷的地区,因此酿成的酒酸度较高,颜色也较为明亮,色泽不如炎热地区所产的酒颜色深浓。
一款酒从明艳紫红发展到古朴棕色,未必代表红酒已色衰,风味不佳,岁月的沉淀或许使其更显魅力。因此,在红酒世界的万紫千红中徜徉的你,大可放心体会不同颜色所承载的独特味道,寻找专属于自己的葡萄酒色号。
如果说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是芳香型的,那大抵是春天了:花香、青草香和春雨浸润过后的泥土芳香纷至沓来,就连行道树也散发着初生嫩芽带来的清香。如果说众多葡萄佳酿中,哪一类葡萄酒与春天的芳香气质相似,那大抵是香气馥郁、口感清新的芳香型白葡萄酒了。
何为芳香型白葡萄酒?
顾名思义,芳香型白葡萄酒是由芳香型葡萄品种酿造而成的酒。这些芳香型品种蕴含大量萜烯类化合物(Terpenes),能够为葡萄酒带来丰富而浓郁的芳香。在酿造这一类葡萄酒时,酿酒师会尽量减少人为干预,让酒款能够充分展现出葡萄果实的天然芳香。
常见的芳香型白葡萄酒
芳香型的葡萄品种繁多,分布于世界各地。以下是几类由分布相对广泛、知名度相对较高的芳香型白葡萄品种酿造而成的葡萄酒。
1、雷司令
雷司令(Riesling)是芳香型葡萄品种的典型代表之一,由其酿造而成的白葡萄酒从干型到甜型皆有分布。雷司令葡萄酒风格上的共性在于酸度很高,一般会带有杏子、菠萝和柑橘类水果的芳香,有时会伴随有花朵和汽油等气息。德国是雷司令葡萄酒的圣地,其中法尔兹(Pfalz)、摩泽尔(Mosel)和莱茵高(Rheingau)是德国最为经典的雷司令产区。一般来说,雷司令葡萄酒可以搭配白鲑、猪肉以及一些辛辣的亚洲菜肴。
如果你想一品德国历史名庄莱茵豪森城堡(SchlossReinhartshausen)出产的雷司令,可点击新品上线|680年德国历史名庄,金奖雷司令清爽来袭查看亮点及选购。
2、琼瑶浆
琼瑶浆(Gewurztraminer)本名当中的Gewurz在德语里意为香料。琼瑶浆其实是一种名为塔明娜(Traminer)葡萄的自然变种,其故乡是意大利,得名于德国,其潜质在传入法国后被发掘,并传播至世界各地。琼瑶浆与别的酿酒白葡萄品种不一样的地方还在于其表皮是粉红色的,故而又被称为最接近红葡萄的白葡萄品种。
这个品种酿造而成的葡萄酒独具荔枝的甜美芳香,堪称葡萄酒中的荔枝,广受喜爱,颇有惹妃子笑的潜质。除了荔枝味,琼瑶浆葡萄酒还带有桃子、菠萝、柚子和柑橘类水果的芳香,隐含着玫瑰花和蜂蜜的气息,有时还带有甜胡椒和肉桂等香料的风味,酒精度高但酸度低。最为知名的琼瑶浆葡萄酒产于法国阿尔萨斯(Alsace),其中最顶级的要数阿尔萨斯迟摘型(VendageTardives)琼瑶浆甜白葡萄酒,这类琼瑶浆充满荔枝、矿物、香料和烟熏的香气,具备一定的陈年潜力。琼瑶浆非常适合搭配中东风味和摩洛哥风味的菜肴。
在欧洲一众旧世界产酒国中,德国以其悠久的酿酒历史和风格多变的雷司令(Riesling)紧紧抓住了众多葡萄酒爱好者的心。德国处于葡萄能够成熟的极限区域,但其产出的葡萄酒果味浓郁,风格优雅,酸度和甜度平衡得恰到好处。您在选购德国葡萄酒时,是否留意过它的分级制度呢?今天,小编将为您梳理德国现行的两套分级体系,希望能够帮助您进一步了解德国葡萄酒并在购酒时有所帮助。
一、官方分级
欧盟(EU)对具有地理标志标签(GeographicalIndications,简称GIs)的葡萄酒进行保护,分为原产地命名保护(ProtectedDesignationofOrigin,简称PDO)和地理标志保护(ProtectedGeographicalIndication,简称PGI)两大类,且PDO比PGI有着更严格的规定。德国葡萄酒也适用于这一法规,所有葡萄酒被分为以下4个等级:
日常餐酒(DeutscherWein)
这一等级的葡萄酒不具有地理标志标签,是使用德国法定葡萄品种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廉价葡萄酒,且酒精度通常达8.5%vol以上。
地区餐酒(Landwein)
这一等级是带有PGI保护的葡萄酒,需产自法律规定的19个产区,且酒精度至少比日常餐酒高0.5%vol,只有干型和半干型两种风格。
优质葡萄酒(QualitatsweinbestimmterAnbaugebiete,简称QbA)
这一等级的葡萄酒属于PDO保护类别,比前两个等级的要求更为严格。其酿酒葡萄必须产自13个法定产区,但不允许跨产区混酿,且必须在酒标中标注产区名。
高级优质葡萄酒(QualitatsweinmitPradikat,简称QmP)
这一等级也写作Pradikatswein,是德国葡萄酒的最高等级,属于PDO保护类别。酿造QmP的葡萄必须来自13个法定产区中的一个子产区,且需在酒标中标注产区名和其细分的6个等级。除此之外,法律还对酿造QmP的葡萄的成熟度、采收方式和酿造工序等方面做出规定,要求颇为严格。
在德国,PDO葡萄酒的产量最大,而其中高级优质葡萄酒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气候寒冷,葡萄的成熟度对于德国葡萄酒来说至关重要,于是法律根据葡萄采收时的成熟度,又将高级优质葡萄酒细分为以下6个等级。别看它很复杂,但只要将这一分级看做葡萄酒的风格划分,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
1.珍藏葡萄酒(Kabinett)
珍藏葡萄酒也有小房酒一称,原指小型酒窖及其中存放的珍品葡萄酒,1971年正式成为德国葡萄酒法规中的等级之一。这一级别的葡萄酒是高级优质葡萄酒中最为淡雅的一种,使用完全成熟的葡萄酿制而成,通常酒体轻盈,酸度脆爽,酒精度较低(半甜型约8-9%vol,干型约12%vol)。酿酒师可以选择在酵母菌将糖分全部转化为酒精之前打断发酵,以获得甜度和酸度之间的平衡。
2.晚收葡萄酒(Spatlese)
正如字面意思,其酿酒葡萄比珍藏级别的更晚采收,因此成熟度更高,也带来了更多的糖分、更饱满的酒体和更浓郁的风味。但在等待采收的期间,会有雨水破坏果实的风险,须加防范。采用雷司令酿造的晚收葡萄酒通常散发着柑橘类水果和核果的香气,且具有不错的陈年潜力。
3.精选葡萄酒(Auslese)
精选葡萄酒使用经过人工挑选的、成熟的整串葡萄酿制而成,涵盖了从干型到甜型的葡萄酒风格。虽然许多葡萄酒的酒标中并未标明甜度,但可以从酒精度来判断其风格:如果酒精度较高,那么这款精选葡萄酒便是干型的,反之则相反。但整体而言,精选葡萄酒比晚收葡萄酒更饱满、更成熟。且酿造这一等级的葡萄还有可能感染了贵腐菌(NobleRot),因此其糖分含量更高。
4.逐粒精选葡萄酒(Beerenauslese,简称BA)
逐粒精选葡萄酒使用人工逐粒精选、感染了贵腐菌的晚收葡萄酿制,而葡萄需要在特定的条件(首先,葡萄必须完成成熟;其次,需要潮湿多雾的早晨及阳光明媚的下午等气候条件)下才能成功感染贵腐菌,达到极高的糖分含量,因此产量非常少。这一等级的葡萄酒均为甜型,酒精度低,具有贵腐菌所来带的蜂蜜、柑橘类果皮和干果的风味。
5.冰酒(Eiswein)
想要酿造一款冰酒并不简单在冬季,让健康的葡萄留在葡萄树上,当气温下降到结冰点时,葡萄中的水分就会结冰。此时,需要人工采摘并尽快压榨,以获得糖分、酸度和风味物质高度浓缩的葡萄汁,经过精心把控的酿酒工序后,一瓶冰酒才最终诞生。其酿酒葡萄的成熟度需至少达到BA的水平,且并非每一年份都可以酿造,产量稀少。冰酒通常极大地展现出葡萄品种本身的风味,甜度与酸度达到了很好的平衡。
6.逐粒精选葡萄干葡萄酒(Trockenbeerenauslese,简称TBA)
这一等级的葡萄酒实属稀罕,需使用经过人工逐粒挑选、感染了贵腐菌且已经干缩的葡萄浆果进行酿制。这种葡萄的糖分含量非常高,以至于酵母菌在将全部糖分转化为酒精之前就会自然死亡,所以TBA的酒精度很低(通常为8%vol左右),且甜度与酸度达到完美平衡,具有贵腐菌的风味特征。
二、德国名庄联盟
德国名庄联盟(VerbandDeutscherPradikatsweinguter,简称VDP)创建于1910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酒庄联盟之一。迄今为止,VDP已有200多家酒庄,这些酒庄是德国顶尖酒庄的代表,酿制的葡萄酒通常品质优越。
由于1971年德国法规中的分级体系在葡萄酒品质和葡萄园风土等方面的体现有所欠缺,VDP于1984年推出了一个分级体系,但其现行的分级制度是2012年经联盟成员投票后重新修订的。对于葡萄酒爱好者来说,将这两个分级体系相结合可以对某一葡萄酒的品质有更多的了解,因而这一分级意义重大。不同于官方的分级制度,VDP侧重于葡萄园的风土和葡萄酒的品质,其分级体系与法国勃艮第(Burgundy)类似,以葡萄园的风土特点、葡萄种植者的技术及年份品质作为标准,将葡萄园分为以下4个等级:
大区级(VDP.Gutswein)
这是VDP体系中的入门酒款,虽为最低等级,但完全符合VDP规定的质量标准,品质有所保证。
村庄级(VDP.Ortswein)
其酿酒葡萄产自村庄中优秀的葡萄园,通常可以展现出葡萄园的风土特色。为控制品质,VDP还规定葡萄园的最大产量为7,500公升/公顷。
一级葡萄园(VDP.ErsteLage)
葡萄园具有一流的葡萄种植条件,种植着该产区传统的葡萄品种,最大产量为6,000公升/公顷。其品质已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出产的葡萄酒需在葡萄采收之后的第二年4月底后才能发售。
特级葡萄园(VDP.GrosseLage)
这一等级的葡萄园由VDP精心确定和划分,是德国最好的葡萄园,最大产量为5,000公升/公顷。VDP还分别对这一等级的甜酒、干白和干红葡萄酒的发售时间做出严格规定。特级葡萄园出产的葡萄酒仅允许使用传统的酿造方法来酿造,可以极好地表达园内的风土特征,风味浓郁而复杂,拥有极好的陈年潜力,品质优异。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2016年很有名的日本石川县超级大葡萄,成串拍卖出人民币7.23万的天价,折合一粒葡萄2400元,堪称世界上最贵的葡萄。
确实,日本人在葡萄培育方面,一直是遥遥领先的资深玩家;但在葡萄酒方面,他们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了。
说起日本比较出名的酒类,大家可能会想到传统的清酒,年轻化的啤酒,惊艳世界的日本威士忌,以及夏日必备的梅酒。而日本葡萄酒,就像日本酒水界的一个透明人,它确实存在,但人们往往忽略它的存在。
是因为日本葡萄酒不好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在许多搜索网站上,日本葡萄酒也是最受欢迎日本酒类之一,而且其中获得过醇鉴葡萄酒大赛年度大奖的并不在少数。
那是因为日本葡萄酒没有特色,千篇一律吗?恰恰相反,日本的葡萄品种往往都既可鲜食,也可酿酒。比如像甲州、贝利麝香A等,除了日本,可能再没有别的地方用这些葡萄酿出那么好喝的酒了。
那到底为什么,日本葡萄酒不红呢?别急,让我们从头说起。
风自西方来
据古籍记载,公元718年,圣僧Gyoki从佛祖那里得到了一株葡萄藤,他把这株葡萄藤种在了山梨县的胜沼町。这是日本最早有关葡萄的记录。如今在胜沼町的大善寺,里面依然供奉着Gyoki雕刻的如来佛像,被前来参拜的人尊称为BudoYakushi。在日语中,Budo是葡萄的意思,Yakushi是药师的意思。据说日本最早的葡萄酒,就是在胜沼町用当地葡萄酿造的,但由于没有文字记录,所以无法证明。
日本最早和葡萄酒有关的记录出现在十六世纪,当时葡萄牙传教士来到日本,欧洲葡萄酒作为宗教用品,第一次被带到了这片东方的土地上。
十七世纪,日本进入江户幕府时期,所有的传教士遭到驱逐,葡萄酒也连带成为禁物。刚刚得到葡萄酒启蒙的日本,还没等到开窍,就遭到了沉重打击。
一八七七年,从波尔多学成归来的两名日本人,在山梨县使用甲州葡萄第一次酿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葡萄酒(这和日本威士忌产业建立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时,距离葡萄第一次出现在日本的土地上,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的时间。
二战时期,战争促进了日本葡萄酒的发展。当时的酒厂为了迎合日本人不爱酸涩的口感,把蜂蜜等甜味香料添加到酒中,制造出了一种甜味果实酒。这与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初期出现的半汁葡萄酒,倒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十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日本各大酒厂学习欧洲酿酒技术,将传统的酿造方法和日本本土葡萄品种结合起来,日本葡萄酒的质量因此显著提高,甚至出现了日本第一个葡萄酒热潮。1983年,日本三得利集团收购了波尔多1855分级中的三级酒庄拉格朗日酒庄(ChateauLagrange),这是当时日本学习西方酿酒技术的标志性事件。这在当时引发了法国葡萄酒界的巨大震动,因为在这之前,从没有人把酒庄卖给过亚洲人。
在这样的环境下,日本的葡萄酒氛围也越来越好:1995年,日本出现了第一位最佳侍酒师(MeillieurSommelierduMonde)ShinyaTasaki;2003年,日本有了第一位常驻葡萄酒大师奈德古德温(NedGoodwin,2014年离开日本);2004年,第一部席卷全球,影响亚洲葡萄酒市场的日本漫画《神之雫》开始连载日本葡萄酒也因此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土的财富
日本的酿酒葡萄品种众多。其中,种植面积较广的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赤霞珠、梅洛、黑皮诺、西拉、霞多丽、长相思、雷司令等国际品种外,还有听起来十分陌生的甲州葡萄(Koshu)和贝利麝香A(MuscatBaileyA)等日本本土品种。
甲州葡萄是最古老的日本葡萄品种,是八百到一千年前,通过丝绸之路被传入日本的葡萄藤的后代。
甲州葡萄的果实呈现出可爱的粉红色,非常讨人喜爱,但其实它属于白葡萄品种。它的果皮较厚,因此口感上会有淡淡的苦味;果实中天然酸度较高,用它酿出的酒往往会表现出清新、活泼的风格特征;而果实中较低的含糖量,则造成不经调配的甲州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只能在10%左右。
本州岛的山梨县,是日本最大的甲州葡萄种植和酿造地。甲州葡萄在这里生长了上千年的时间,早已成为此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山梨县的甲州葡萄酒往往都具有集中、清爽的酸度,非常受酿酒师们的喜爱,有时也被添加到其他葡萄酒中,用于改善口感。
优质的甲州葡萄酒因其轻盈的酒体、明显的矿物感、漂亮的花香和清新的柑橘类香气而闻名。在山梨县,不少酒庄在酿造甲州葡萄酒时,都会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为了使酒的口感更加圆润和饱满。
除了干白外,甲州葡萄也可以被用来酿甜酒和起泡酒。其中,甜酒其实才是甲州葡萄最古老的一种风格。
如果说一提起日本白葡萄酒就会想到甲州,那么提到日本红葡萄酒,你会想到什么呢?别猜了,99.9%的人之前从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贝利麝香A。但这个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的葡萄品种,却早已是日本最受欢迎的红葡萄品种之一,是酿造日本葡萄酒的主力选手。
贝利麝香A的出身十分显赫。它是二十世纪初期,由三得利集团的创始人KawakamiZenbei为日本的气候条件培育出的杂交品种。当时Zenbei的葡萄园位于日本西海岸的新泻县,这里冬季严寒,夏季多雨,贝利麝香A就是为了适应这样的气候条件而培育出来的特殊品种。
如今,贝利麝香A在日本的种植面积约为150公顷,主要集中在山梨县。相较之下,在其故乡新泻县,现在已经很难发现这个品种的身影。
贝利麝香A之所以受欢迎,除了由于它适应力极强外,良好口感也是重要因素。它酿出的葡萄酒往往风格轻盈,果香浓郁,单宁和酸度的含量不高。优质的贝利麝香A往往单宁轻柔,精致优雅,具有成熟的李子、酸樱桃、覆盆子的香气,某些酒庄比如Miyoshi酒庄的贝利麝香A葡萄酒还具有类似糖果和可乐的风味。
古老的葡萄酒产区:本州岛三县
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屿国家,整个国家由四个大岛组成,分别是: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其中,本州岛上的山梨县、长野县和山形县,以及北端的北海道,是日本最主要的四个葡萄酒产区。
我们先来看一下本州岛上的三个主要产区。山梨县、长野县、山形县都有着悠久的葡萄种植历史,其中山梨县,更是占据了日本葡萄与葡萄酒的发源地的重要地位。2012年,日本葡萄种植总面积约190万公顷,本州岛三县的葡萄种植面积加起来就差不多有40%(数据来源OIV)。
虽然该三县的葡萄种植面积广、产量大(平均年产约198300吨),但也只有十分之一的葡萄用于葡萄酒的酿造。除了因为日本鲜食葡萄的需求量本身很大外,这里的葡萄园其实整个日本的葡萄园都与之类似面积往往很小,平均面积不到1公顷。只有把葡萄卖出足够高的价格,才能维系葡萄园正常运转。而日本的鲜食葡萄不仅价格高,而且收益快,某些年份甚至能卖出翻了四五倍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葡萄园都会选择把葡萄直接卖掉。
打破这种僵局的最好办法,就是建立专门的酿酒葡萄园。其实,日本的地理条件并不适合种植葡萄。日本的土壤主要是酸性土壤,而葡萄最好种植在碱性土壤上。在气候方面,日本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季风性气候,特别是在日本最大岛本州岛上,这种气候带来的影响十分明显。在这里,夏季往往会有过多的降水和过重的湿气,正处于重要生长期的葡萄,很可能会因此患病或无法成熟。
在山梨县,人们为了适应这种气候,往往会用架子或网格把葡萄藤抬高,并合理修剪,让它们的叶子接触更多的光和流动的空气。这种栽培形式被称为棚架式,葡萄藤常被修剪为单臂单层水平树形。
但是在山梨县的胜沼町,由于海拔较高,降水量相对较低,排水条件也好,所以葡萄在生长过程中不易腐烂和霉变;海拔较高还造成了昼夜温差较大,因此更有利于葡萄储存糖分,更容易成熟。
正因为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胜沼町的葡萄才能从古至今,一直得到酿酒师们的青睐。
不过近年来,日本的葡萄酒酿造业有向山形县和长野县集中的趋势,但由于这两县本身的酒厂数目不多,所以山梨县仍是日本葡萄酒酿造大县。截止到2011年,山梨县酒厂58家,长野县酒庄26家,山形县酒庄11家。其中,山梨县比较著名的酒庄有ChateauMercian、FujisanWinery、GraceWinery、SuntoryTomiNoOakWinery、LOrientWinery和Lumiere,长野县比较著名的酒庄则有SuntoryShiojiriWinery、CocoFarmandWinery和MannsWine。
最北端的产区:北海道
北海道是日本第二大岛,虽然和本州岛同属温带季风性气候,但这里明显要冷上很多。这里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不高,夏季最高温不会超过23℃,冬季平均温度则在10℃以下。
因此,这里种植的往往是欧洲耐寒品种,比如米勒图高(Muller-Thurgau)、茨威格(Zweigelt)和科纳(Kerner)等。
不同的气候条件,相对应的就会有不同的种植和酿造方法。在北海道,葡萄一般不会受到真菌疾病的侵害,而且为了方便冬季埋土防寒,葡萄藤往往很矮,和本州岛上被高高抬起的葡萄藤形成鲜明的对比。
20世纪60年代,北海道才开始进行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作为新兴的葡萄酒产区,北海道更加注重精品酒庄的建立,比如十胜酒庄(TokachiWinery)、札幌酒厂、塔鲁(Taru)和Takahiko酒厂等。
姗姗来迟的原产地保护制度
二十世纪末,日本也曾试图通过进口散装葡萄酒、葡萄浓缩汁、未发酵的葡萄汁、甚至进口葡萄来增长其葡萄酒的产量。在这方面,法律给生产商们留了很大的余地,允许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添加这些外来的成品或半成品。只要用量占到了一定比例,就可以在标签上标注某个葡萄品种或某个产区的名字。设立这种法规的结果就是,国产品牌的葡萄酒品质参差不齐,市场份额从1982年的75%下降到了2010年的35%。
因此,一些主要的酿酒区开始实施更严格的法规,以保护原产地葡萄酒的声望。例如所有标签上写了山梨县的葡萄酒,都必须由100%的山梨县本地种植的葡萄酿成,葡萄品种上也是如此,只有由100%甲州酿成的酒,才被标上甲州。
日本顶级酒庄哪些?
三得利旗下的酿酒厂TomiNoOka在日本葡萄酒界地位极高。该酒厂始建于1909年,位于山梨县甲府。它除了用本土品种酿造常规的干红、干白之外,还酿造品质很好,产量稀少的贵腐酒。
ChateauMercian是另一家日本葡萄酒巨头,它历史悠久,创建于1970年,是日本葡萄酒产业的先锋代表。ChateauMercian位于最古老的日本葡萄酒产区山梨县胜沼町一带。他们既种植了西拉、赤霞珠、梅洛、长相思等国际品种,也擅长用本地品种。他们注重尝试新的酿酒方式,比如说在酿造贝利麝香A时,该酒庄就十分具有前瞻性的使用了橡木。
现在,当我们看过了日本葡萄酒的历史,认识了日本特有的葡萄品种,走过了日本主要的葡萄酒产区之后,应该要回答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了为什么日本葡萄酒不红?
曾经在日本待了11年的葡萄酒大师奈德古德温认为,日本的葡萄酒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虽然许多日本人在葡萄酒上提供了最高级的服务,但他们那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积累知识的不懈努力,虽然令人钦佩,也体现了典型的日本人的严谨,但过度关注细节往往会混淆葡萄酒的最基本的作用,至少对我来说,葡萄酒首先是带来快乐。简言之,许多日本人根本不懂真正的葡萄酒之美。
奈德古德温曾经把日本形容为一个令人沮丧的波尔多海洋,意思是日本人总是在关注波尔多的葡萄酒,尤其是那些大名鼎鼎的名庄。他认为一些日本人从骨子里仍然认为葡萄酒是西方的东西,把他们自己的葡萄酒地位贬的很低。
但也有人强调,其实不是日本葡萄酒发展缓慢,而是太少人关注它。从市场来看,现如今日本的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以每年62%的速度增长;而且,在日本的餐厅,你甚至能得到比在美国或欧洲的高档餐厅更加成熟的侍酒服务。这一部分人认为,虽然日本葡萄酒业发展并没有很快,但日本绝对是有可能像纽约、旧金山那样的,成为葡萄酒的世界主义者。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本土葡萄酒执着努力,势必会迎来辉煌的未来。说到这里,中国葡萄酒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两种说法,虽然看似各执一词,但其实都是在说一件事情:日本葡萄酒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不红,是因为它仍有很多缺陷,需要更多人的努力、鼓励与关注。在不远的未来,它可能会一飞冲天,也可能会踽踽前行。
时间久远的东西在人们心中总是感觉有分量的,当然葡萄酒也不例外。很多人一听老藤葡萄酒就觉得这款酒质量一定特别好,饱经岁月沧桑、自带睿智与沉稳气质,那么真的是这样吗?你真的了解老藤葡萄酒吗?
什么是老藤葡萄?
顾名思义,老藤葡萄就是年龄较老的葡萄树所生产的葡萄。然而,对于多老的葡萄才能被称为老藤,业界目前尚无定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产区并没有明文的法律或行业规定。在各个国家对于老藤的表达也是不统一的。
除此之外,对老藤的树龄却没有更细致的划分。倒是新世界的澳洲巴罗萨谷产区协会对老藤树龄进行了严格的界定:
老藤OldVine35年树龄以上
幸存老藤SurvivorVine70年树龄以上
百年老藤CenturionVine100年树龄以上
始祖老藤AncestorVine125年树龄以上
老藤真的产好酒吗?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老藤所生产的葡萄酒确实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葡萄藤一般需要5-7年才能在各方面达到成熟状态,根系也需要6-7年才能发育完全。因此。扎根不深的年轻葡萄藤受天气变化影响严重,产量和果实质量也会遭到影响。老藤葡萄发育更完全,稳定性更高,受天气影响不大。
除此之外,随着葡萄树龄的增长,葡萄藤的产量也会有所降低,因此,分配到每粒葡萄上的风味物质也更丰富,这就导致这批老藤葡萄所酿造的酒有更浓郁集中的风味,酒的质量确实比一般葡萄好。另外,老藤葡萄的根系通常更发达,比一般葡萄树扎根更深,能汲取的营养物质也更丰富,这也影响到所产葡萄的质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标注OldWine的葡萄酒都质量极佳,老藤就像是拼接成木桶的一块木板,葡萄品种、种植条件、酿造工艺、陈年环境等等都会影响葡萄酒的最终状态。另外,像黑比诺这样天生娇贵的葡萄品种,很少能出现老藤,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价值。因此,在判断一款酒的好坏时还是要综合考虑,不能将葡萄树龄当做唯一的衡量标准。
如何辨别真正的老藤葡萄酒?
一、是否来自经典产区
先侦查一下酒标,老藤往往集中在澳洲美国等新世界产区。
相反在法国产区,老藤非常少。因为根瘤蚜虫害,大片的葡萄园都被干掉了。
而巴罗萨谷、克莱尔谷(老藤西拉),法国孔得里约(老藤维欧尼),加州洛迪(老藤仙粉黛),西班牙普里奥拉托(老藤歌海娜、老藤佳丽酿),西西里ETNA火山这些产区都是历史的幸运儿,躲过灾祸,存活下来的都是精品。
二、有无树龄证明
这么有年代感的葡萄藤,都会有树龄的证明,就好像树的身份证一样,看树龄的证明也是判断老藤的办法之一。
三、口感品鉴
老藤酿成的葡萄酒往往不需要太长时间的橡木桶陈年就能达到酿酒师想要的酒体和口感。
酒的香味更为复杂细腻,不是常规的清新易饮,而是有一种馥郁的矿物质味道,让人印象丰富而又深刻。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