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酒文化习俗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喝酒习俗,这些你知道吗?》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一、结婚饮酒习俗
“会亲酒”,订婚仪式时,要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
“回门酒”,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
“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
二、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1、春节:汉武帝时规定正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春节期间要饮用屠苏酒、椒花酒(椒柏酒);寓意吉祥、康宁、长寿。
2、灯节:又称元宵节、上元节。这个节日始于唐代,因为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所以过去人们都向天宫祈福,必用五牲、果品、酒供祭。祭礼后,撤供,家人团聚畅饮一番,以祝贺新春佳节结束。
3、清明节:时间约在阳历4月5日前后。人们一般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为一个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这个节日饮酒不受限制。
4、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时在农历五月五日,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同时还有为了壮.阳.增寿而饮蟾蜍酒和镇静安眠而饮夜合欢花酒的习俗。
5、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文献诗词中对中秋节饮酒的反映比较多,《说林》记载:“八月黍成,可为酎酒”。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宫中举行中秋夜文酒宴,并熄灭灯烛,月下进行“月饮”。
6、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始于汉朝。宋代高承著的《事物纪原》记载:“菊酒,《西京杂记》曰:‘戚夫人待儿贾佩兰,后出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续齐谐记》曰:‘汉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令家人作绢囊,盛茱萸,悬臂登高山,饮菊花酒,祸乃可消’。景率家人登,夕还,鸡犬皆死。房曰,‘此可以代人’。”
7、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夜。时在一年较后一天的晚上。人们有别岁、守岁的习俗。即除夕夜通宵不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始于南北朝时期。除夕守岁都是要饮酒的,唐代白居易在《客中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宋代苏轼在《岁晚三首序》中写道:“岁晚相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三、其他饮酒习俗:
“满月酒”或“百日酒”,各民族普遍的风俗之一,生了孩子,满月时,摆上几桌酒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贺,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带有礼物,也有的送上红包。
“寄名酒”:旧时孩子出生后,如请人算出命中有克星,多厄难,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庙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户人家则要举行隆重的寄名仪式,拜见法师之后,回到家中,就要大办酒席,祭祀神祖,并邀请亲朋好友,三亲六眷,痛饮一番。
“寿酒”:人有给老人祝寿的习俗,一般在50、60、70岁等生日,称为大寿,一般由儿女或者孙子,孙女出面举办,邀请亲朋好友参加酒宴。
“上梁酒”和“进屋酒”:在农村,盖房是件大事,盖房过程中,上梁又是较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梁这天,要办上梁酒,有的地方还流行用酒浇梁的习俗。房子造好,举家迁入新居时,又要办进屋酒,一是庆贺新屋落成,并志乔迁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开业酒”和“分红酒”:这是店铺作坊置办的喜庆酒。店铺开张,作坊开工之时,老板要置办酒席,以志喜庆贺;店铺或作坊年终按股份分配红利时,要办"分红酒"。
“壮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远行,为其举办酒宴,表达惜别之情。在战争年代,勇士们上战场执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险的任务时,指挥官们都会为他们斟上一杯酒,用酒为勇士们壮胆送行。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这些泡酒的误区你知道吗


药酒虽好,但如果乱服或无剂量限制,极易造成药物或酒精中毒,出现肝硬变、老年痴呆、智力减退、多发性神经炎等病症。酒友们泡制药酒时,需要多了解,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中药泡制的药酒具有很好的滋补功效,但是如果泡制方法不对,喝下去也会伤身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泡制药酒要避开六大误区。

误区一:用什么酒均可

自制药酒一般采用含酒精量在50~60度的优质白酒较为适合,这样的酒在浸泡的过程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杀灭中药材中黏附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寄生虫,使之能在安全的条件下饮用。如果酒的浓度过低,不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影响治疗和保健效果。另外,酒的浓度过低,也不利于保存。而使用高浓度的白酒,即使药材中含有少量水分,泡制出来的药酒也不容易变质。不善于饮酒的人可以在浸泡高度酒1周后兑入30度左右的低度酒,以降低药酒浓度。凡用蛇、蛤蚧等动物浸泡的药酒,均应先用高度酒,1周后再适量兑入低度酒。工业酒精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不可贪图价格便宜而用来浸泡饮用的药酒,以免引起严重的中毒。

误区二:任何中药都能泡药酒

中药材类别很多,有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等,但并不是所有的药材都适合浸泡药酒,如矿物类药物,其有效成分就很难用酒浸泡出来。同时,部分矿物药还含有有毒成分,如含汞、砷、铬、铅等的矿物药均不宜用来浸酒。此外,如选用毒蛇来浸泡药酒,则需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蛇不能随意用来泡酒,一般认为,五步蛇、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毒蛇在浸泡前应去头,否则极易造成人体中毒。需要强调的是,浸酒药材一定要选用正宗的道地药材,切忌贪图便宜购买伪劣药材。

误区三:酒越陈越好

还有不少人认为,酒越陈越好,往往从前一年就开始泡今年用的药酒。其实,如果室温在20℃左右,药材浸泡的时间大多应为15—30天。而炎热的夏季一般5—7天就行了。如果泡制的时间太长,酒精挥发后抑菌作用会降低,泡太久的药材也可能霉变。有些霉变不能目测到,喝下变质的药酒会对胃肠及肝脏造成损伤。一般来说,药酒泡制超过一个月后如果药材没有取出,并不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反而还会造成药物有效成分被水解,损失药效。

误区四:药材直接放进酒中

一般说来,凡在中药店发售的中药都已经过泡制、加工,用其浸泡药酒时不必再清洗。但如果是原药材,则需注意清洁卫生,防止污染,尤其避免搀入有毒的物品。动物药宜去除内脏及污物,清水洗净,用火炉或烤箱烘烤,使之散发出微微的香味。烘烤不仅可除去水分,还可以达到灭菌的效果,并可使有效成分更易溶于酒中,饮用起来也有香醇的感觉。植物药则应限度地除去药材中的杂质、污泥。浸酒的药材应尽量保持干燥,才能保证药酒的效能。如果是新鲜的药材,则需要用水快速洗净、晾干后才可用来泡酒。

误区五:浓度越高越好

关于酒与药材的比例,一般认为药材吸水量高的,每100克药材可用800~1000毫升酒,吸水量少的,每100克药材用500~700毫升酒。同时,根茎类的药材可适当粉碎,这样可扩大药材与酒液的接触面,能促进扩散溶解,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容易渗出。但也不宜过细,否则可使大量细胞破坏,使细胞内的不溶物、黏液质进入酒液而阻碍有效成分的扩散与溶解。当然,具体的比例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必过分拘泥。

误区六:泡酒方法及容器无所谓

泡制药酒有冷浸法、热浸法、煎煮法、酿酒法等多种方法。但其中以冷浸法为简单实用,只要把药材浸在酒中即可,不需要特殊设备。此法尤其适宜于家庭自制药酒。用冷浸法炮制药酒,一般以带盖的陶器、瓷器或带塞的玻璃瓶等较为适宜。避免使用铝、铜或其他金属器皿,同时,塑料制造的器皿也不宜使用,以免药材在浸泡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使患者在饮用了含有毒物质的酒后,引起慢性中毒。

误区七:浸泡时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药酒要浸泡数月至1年以上,时间越长药效越好。但大多数医家认为,浸泡药酒的时间要根据药材的多少、气温的变化等多种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药酒浸泡的时间在15~30天左右。同时,在药酒浸泡期间,需每日摇晃或搅拌一次,7天后改为每周搅拌一次。但有些药材结构比较致密,为了使有效成分充分浸泡出来,时间可稍长一点。气温对药酒的浸泡有直接的影响,气温高则浸泡的时间短些,气温低则浸泡的时间长些。此外,如不考虑美观,可将药材切碎浸泡,这样也能使有效成分更快溶解。待药酒饮服90%后,可加酒再次浸泡。

喝酒碰杯的起源,你知道吗


通常,喝酒的人在喝酒之前,大家喜欢先碰个杯,说一句“cheers”或“干杯”,能给各种酒场平添几分热闹。喝酒碰杯,几乎是每个国家都流行的习俗,慢慢演变成一种礼仪,但你是否好奇过“碰杯”这项礼仪的由来呢?

为什么要碰杯,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古罗马。古代的罗马崇尚武功,常常开展“角力”竞技。竞技前选手们习惯于饮酒,以示相互勉励之意。由于酒是事先准备的,为了防止心术不正的人在给对方喝的酒中放毒药,人们想出一种防范的方法,即在角力前,双方各将自己的酒向对方的酒杯中倾注一些。以后,这样碰杯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礼仪。推荐:喝酒碰杯的习俗是怎么来的

另一种说法是古希腊人创造的。传说古希腊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举杯饮酒之时,人的五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乐趣: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颜色,舌头能够辨别酒味,而只有耳朵被排除在这一享受之外。怎么办呢?古希腊人想出一个办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发出的清脆的响声传到耳朵中。这样,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样,也能享受到喝酒的乐趣了。推荐:喝酒为什么要碰杯,喝酒碰杯有什么讲究

关于碰杯的那些传说

传说一:驱除鬼怪

木制酒杯碰杯或陶瓷杯碰杯的声音以及杯子碰到桌子的声音都被认为是喜庆的声音。虽然水晶杯渐渐取代了这些杯子,人们依旧认为碰杯声是欢乐的声音,就像教堂里传出的声音一样。中世纪的人们认为,妖魔鬼怪会在欢宴的场合引诱人犯罪,而碰杯能够赶走这些恶灵。

传说二:避免被下毒

古时候,流行在酒里下毒。所以人们就开始碰杯,拿酒杯用力一碰,酒花溅到别人杯里,要死就大伙一起死,小样!难怪碰杯的英文叫:切死!国内也叫:来,走一个!也不知道走的哪一个。

传说三:增加集体归属感

碰杯能增加集体归属感。过去聚会时,人们会轮流分享一碗葡萄酒,现今更讲究卫生的我们,选择了碰杯这种方式。杯子与杯子之间的碰撞使得每个人都参加到集体当中,这样,欢聚的气氛就更加热烈了。

古代“杜举”与“干杯”类似

《礼记·檀弓》中讲到一典故,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重臣荀盈去世,还没来得及下葬,晋平公就和近臣师旷、李调饮酒作乐。晋平公有一个厨师,名杜篑。听见堂上钟鼓齐鸣,于是上得堂来,罚师旷、李调各一杯酒,然后自饮一杯扬长而去。晋平公对此感到诧异,命他回来并询问他这么做的缘由。杜篑回答说:“商纣、夏桀因为沉溺酒色以至于亡国,所以商纣身死之日、夏桀被逐之时被定做君主的忌日,在这一天鼓乐不鸣以警惕国君。现在,您的重臣荀盈去世还未安葬,比君主的忌日还要重要,而您却在此宴饮。师旷作为掌管礼乐的太师不能匡君以正道,所以罚他一杯酒,李调作为一个小臣贪图享乐怂恿国君犯错,所以也罚他一杯。而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厨师却越职进谏,所以自罚一杯。”平公听后说:“我也有过失啊!赶快倒杯酒来,我自罚一杯。”杜篑洗净酒杯斟满美酒而后高举酒杯以奉平公,平公饮毕对左右说:“我死以后,你们也要好好的保存这只酒杯,以纪今日之事。”后来,为纪念这个伟大的厨师,国人献酒毕饮酒前这高举酒杯的动作就被古人称做杜举,表示接受敬酒者的敬意或劝导。人们在敬酒时会用右手执杯,伸直与肩齐,让对方看到祝酒者腰间没有暗藏武器,以示友好。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