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酒文化的诗词专题。这篇关于《古人诗词里经常出现的绿酒到底是怎样的酒?》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翻阅古人诗词,你会惊奇地发现,很多与酒有关的诗句,常提到绿酒或酒绿,比如晋陶渊明的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唐杜甫有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五代南唐冯延有词曰: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宋代王安石的令节想君携绿酒,故情怜我踏黄尘。还有晏殊的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史浩的寿酒千钟绿,官花万叠红;王稚登的红颜薄命空流水,绿酒多情似故人

从诗人的酒诗中,无不透露着绿,再到我们经常接触的一个成语叫灯红酒绿,是否理解为古代的酒是绿色的呢?

古代的酒是不是绿色的,这个还不能确定,但古代还真有绿酒存在。2003年西安考古队发现一座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早期大型积炭古墓,其中就发现了色泽青绿的汉酒,至于此酒是呈自然绿色还是被铜绿所染,尚待考证。

而在古代,有记载的绿酒,比较著名的要数醽醁了。醽醁据说它是古代的一种美酒。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解释:酒,红曰堤,绿曰醽(ling零),白曰磋。由此可见,醽,即是绿酒。

而早在晋代,道学家葛洪对醽醁就有引用,《抱扑子嘉遁》中提到:藜藿嘉于八珍,寒泉旨于醽醁。又有文献记载唐代名臣魏征善治酒:一种酒是醽醁、一种是翠涛,唐太宗对此赞不绝口。称之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

而历代诗人,也常有将醽醁入诗入词,比如晋代曹摅的《赠石崇诗》曰:饮必醽渌,肴则时鲜。唐代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写到:寒光凌乱,为谁偏照醽渌?唐代皮日休在《春夕酒醒》留下醽渌余香在翠炉的诗句。(这里的渌同醁)

由此可猜测出,晋唐时期,醽醁是比较流行的酒。

那么绿酒是不是绿色的?有一说法认为绿酒是新酒,因刚酿出来时酒呈绿色而得名。但从一些古诗词的现代注释中,比较普遍说法是,绿酒并非酒液为绿色,而是漂浮在酒液上面酒渣显绿色。盖因古代没有蒸馏技术,简单的过滤无法将酒液滤清,古代也常把酒称为浊酒。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即酒的泡沫,色微绿,细如蚁,故也称之为绿蚁。后世用以代指新出的酒。

古代诗人也常用绿蚁的典故入诗。比较著名的有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宋代的才女李清照也在其词中多次引用绿蚁,如《行香子》中的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渔家傲》中的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随着酿酒技术的发展,蒸馏技术的应用,曾在中国古诗词频繁出现的绿酒,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如今提起绿酒,在葡萄酒界,更多人的反应则是舶来品葡萄牙绿酒(VinhosVerdes)。而葡萄牙绿酒的这个绿,也并非真正的绿色,而是指年轻的意思。之所以叫绿酒,是因为这种酒在年轻时常会带有一点绿色的反光,它实际上是一种清淡而酸度高,还常略带一点起泡的白葡萄酒。

因为年轻而绿,这与中国古人把新酒称为绿酒,意思大体一致。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白酒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酿酒鼻祖到底是谁?


白酒起源于什么时候?白酒什么时候出现的?迄今说法尚不一致。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醴字,淮南子说:清醴之美,始于耒稆。《尚书说命》记载:若作酒醴,尔为曲糵。最早的文献记录是鞠糵,发霉的粮食称鞠,发芽的粮食称糵,从字形看都有米字。米者,粟实也。由此得知,最早的鞠和糵,都是粟类发霉发芽而成的。杜甫《归来》诗里有恁谁给曲糵,细酌老江乾,陈騊声有深深曲糵日方长的诗句,这里的曲糵也是指酒。

中国酒史十分久远,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据考证,酿酒在我国原始社会已经很兴盛。中国诗人借酒抒情言志,酒是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的诗句,表明我国酒的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酒作为一种特殊饮品,给人带来了喜怒哀乐,影响着数代代人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剂。在中国浩如烟海中有关酒的记载与著述有以下几个传说:

1.猿猴造酒说

传说一群猿猴在野外采摘了许多成熟野果,把吃剩下的野果放在了石洼中,堆积的野果在雨水中浸泡使野果果皮腐烂,腐烂的野果产生了酵母菌使野果中的糖分开始发酵,慢慢发酵成了酒浆。

猿猴造酒的古代传说就是基于这种天然果酒的,不过猿猴的这种造酒,充其量只能说是造出了天然的带有酒味的野果,跟人们酿制的酒相差甚远,其中有质的不同。猿猴虽非因酿酒而采果,但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却在不经意间创造了这个惊喜。

2.上天造酒说

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并矣。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周礼》一书中记载了古人发现的二十八星宿。关于酒旗星的说法,《晋中》记载了: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酒旗星的命名说明我们的祖先有丰富的想象力,也证明酒在当时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酒星和酒旗这两个词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鬼才李贺龙头泻酒邀酒星、诗仙李白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的语句。才华横溢的诗人所处年代不同,个性不同,却皆都嗜酒。在中国古人,上天作为能降福于人的万物主宰者已经根深蒂固。酒星发明了酒也成为了古人一种思想。

葡萄酒到底是如何分类的?


普通大众现在可以在市面上购买到各种各样的葡萄酒,有干红、干白、桃红、甜白、贵腐、香槟不同种类的葡萄酒让人们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酒名让人们摸不着头脑,这些描述葡萄酒的词语到底都有哪些含义呢,它们又分别代表着什么类型的葡萄酒呢?你想解开心中的疑团吗,那就快点跟上笔者的脚步吧!。

笔者以中国官方发布的葡萄酒国家标准(GB15037-2006)为基准,根据我们经常遇到的葡萄酒分类问题,从葡萄酒的颜色、二氧化碳压力、含糖量、采摘原料与特殊工艺等不同方面为你全方位立体式的揭开市售葡萄酒的各种类型。

一、按照葡萄酒颜色分类,可以分为:

(一)红葡萄酒:酒液颜色一般为紫红、宝石红、石榴红、砖红色的葡萄酒。

(二)白葡萄酒:酒液颜色一般为黄绿色、禾杆黄、柠檬黄或者金黄色的葡萄酒。

(三)桃红葡萄酒:酒液颜色介于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之间,一般呈现橘红色、粉红色的葡萄酒。

二、按照二氧化碳的压力分类,可以分为:

(一)平静葡萄酒(stillwines):是指在20℃时,酒中二氧化碳压力低于0.05Mpa的葡萄酒,市面上的大部分葡萄酒都是属于这种类型。

(二)起泡葡萄酒(sparklingwines):是指在20℃时,酒中二氧化碳压力高于或等于0.05Mpa的葡萄酒,法国香槟(Champagne)、西班牙卡瓦(Cava)以及意大利阿斯蒂(Asti)等都属于起泡葡萄酒,但不是所有的起泡葡萄酒都可以叫做香槟或者卡瓦。

1)低泡葡萄酒(semi-sparklingwines):是指在20℃时,酒中二氧化碳压力在0.05Mpa-0.35Mpa的葡萄酒。

2)高泡葡萄酒(sparklingwines):是指酒中自然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压力高于或等于0.35Mpa的起泡葡萄酒。对于酒瓶容量小于250ml的葡萄酒,二氧化碳的压力高于或等于0.3Mpa时,也可称为高泡葡萄酒。高泡葡萄酒较为常见。

三、按照含糖量(以葡萄糖计,下同)分类

(一)一般的葡萄酒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干型(dry):含糖量小于或等于4g/l的葡萄酒,或者当总糖与总酸(以酒石酸计,下同)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0g/l时,含糖量最高为9.0g/l的葡萄酒。这种类型有时候会标示为seco。

2)半干型(semi-dry):含糖量一般为4-12g/l之间,或者当总糖与总酸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0g/l时,含糖量最高为18.0g/l的葡萄酒。这种类型有时候会标示为semi-seco。

3)半甜型(semi-sweet):含糖量不超过45g/l的葡萄酒;需要注意的是,高泡葡萄酒没有半甜这种类型。

4)甜型(sweet):含糖量超过45g/l。

(二)高泡葡萄酒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天然(brut):含糖量小于或等于12.0g/l(允许差为3.0g/l,下同)。香槟中的天然干型(brutnatural)、超级干型(ExtraBrut)、干型(Brut)一般情况下均属于这种类型。

2)绝干(extra-dry):含糖量一般为12.1-17.0g/l之间。虽然葡萄酒的国标GB15037中的英文命名与香槟中的ExtraBrut类似,但是这两种却并非同一种类型。

3)干(dry):含糖量一般为17.1-32.0g/l之间。

4)半干(semi-dry):含糖量一般为32.1-50.0g/l之间。

5)甜(sweet):含糖量超过50g/l。

四、特种葡萄酒(specialwines)

特种葡萄酒是指鲜葡萄或者葡萄汁在采摘或者酿造工艺中使用特定方法酿制而成的葡萄酒。

(一)冰葡萄酒(icewines):是指葡萄推迟采收,当气温低于-7℃(有些地方规定的温度更低)时,使葡萄在树枝上保持一定时间结冰,之后在凌晨低温时进行采收,在结冰的状态下压榨而酿制的葡萄酒。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区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德国等地。这种类型的葡萄酒一般会标示为Icewine或Eiswein。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通过了VQA认证的加拿大冰酒会标注icewine,而未通过VQA(加拿大酒商质量认证)的加拿大葡萄酒酒标上一般标示为icewine。

(二)贵腐葡萄酒(noblerotwines):是指在葡萄的成熟后期,果实感染了贵腐菌,使果实的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这种葡萄榨汁后酿造出的葡萄酒带有独特的风味,芬芳香甜,特别珍贵。世界著名的产区有苏玳(Sauternes)、德国、奥地利以及匈牙利的托卡伊(Tokay)。

(三)利口葡萄酒(liqueurwines):是指在葡萄生成酒精度为12%以上的葡萄酒中,加入白兰地、食用酒精或葡萄酒精以及葡萄汁、浓缩葡萄汁、含焦糖葡萄汁、白砂糖等物质,使得其最终产品酒精度数为15.0%-22.0%的葡萄酒。如葡萄牙的波特(Port)和西班牙的雪莉(Sherry)。

(四)产膜葡萄酒(flororfilmwines):是指葡萄酒经过全部酒精发酵,在酒的自由表面产生一层典型的酵母膜后,可加入葡萄白兰地、葡萄酒精或食用酒精,最终产品所含酒精度大于或等于15.0%的葡萄酒。西班牙的雪莉是一种典型的产膜葡萄酒。

(五)加香葡萄酒(flavouredwines):是指以葡萄酒为酒基,经浸泡芳香植物或者加入芳香植物的浸出液(或者馏出液)而制成的葡萄酒。人们常称之为味美思(Vermouth)。常见的品牌有马提尼(Martini)。

(六)葡萄汽酒(carbonatedwines):是指物理特性与起泡葡萄酒类似,但是酒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为部分或者全部人工添加的葡萄酒。

(七)山葡萄酒(V.amurensiswines):是指采用新鲜山葡萄或山葡萄汁酿成的葡萄酒。山葡萄包括毛葡萄、刺葡萄、秋葡萄等野生葡萄。

(八)脱醇葡萄酒(non-alcoholwines):是指采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进行发酵,并应用特种工艺加工而成的、酒精度为0.5%-1.0%的葡萄酒。

(九)低醇葡萄酒(lowalcoholwines):是指采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进行发酵,并采用特种工艺加工而成的、酒精度为1.0%-7.0%的葡萄酒。

到底怎样的葡萄酒是好酒?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很难让人相信你是在认真回答,而不是打哈哈随便敷衍的。如果觉得喝起来喜欢,那这支酒对你来说就有绝对的价值。

就这么简单,下面没了。但内心深处一定觉得我在敷衍好像不想认真回答这个问题(被我说中了吧?),所以只好下面再写一些篇幅,请看官耐心收看

一、是记忆,关键在于记忆

人的嗅觉、味觉是跟我们的记忆有关联的,而我们的喜好也跟我们的成长饮食习惯有直接的关系:跟记忆中喜欢的味道相似,我们比较容易包容接受;记忆中没有的味道,我们第一次接触时可能觉得惊艳,也可能被吓坏,但这就决定了我们下次碰到这个气味时的反应。

讲一个简单也是我很喜欢用的例子,就是樱桃可乐,这是个好恶相当两极化的产品:爱的人喝可乐就是要喝这一味,不爱的人看到还甚至会唸个两句觉得很恶心很奇怪之类的。

二、产区、品种真的是其次

这又是很难解释的下一个境界了,但请容许我继续用我一贯奇怪的比喻试着把这问题的症结点说明清楚。我想用的例子是长沙臭豆腐,是的你没有看错,是来自湖南长沙的臭豆腐,而它出现在讲解葡萄酒品种以及产区的文章里头。长沙是个地名,而那边有一个名产叫臭豆腐。是不是只有长沙有臭豆腐?应该不是;是不是所有来自长沙的臭豆腐都一样好吃?应该也不是;而豆腐是不是只有臭豆腐一种,这更是否定的。这应该蛮容易理解的。

我们可能听过长沙臭豆腐,可能吃过、可能没吃过,但最后决定我们喜欢与否,还是在自己吃过之后,为自己的喜好下了定论,而关键则在于自己吃过以及下了定论。臭豆腐厂商的广告文宣或许能够影响一些我们的观感,但那还是无法改变非常主观的喜好。毕竟,不喜欢臭豆腐的外国人觉得味道太怪了,你再怎么跟他推销臭豆腐都没用,恶心就是恶心。

长沙其实就是个产区,而臭豆腐其实就如同一种豆腐的品种,但是如果回到葡萄酒的世界里,是不是发现哪里好像怪怪的?为什么推销的进口商会去攻击其他产区的进口商说他们产区不好?为什么备有某些品种的进口商要去数落其它品种比较低贱?长沙以外的地方风土都烂透了做不出好的臭豆腐?因为来自长沙所以他们家的臭豆腐一定好吃?臭豆腐以外的豆腐都是坏掉的没人爱吃的?

三、回归本质,相信自己的味蕾

饮食终究还是要回归最本质,毕竟饮食是非常主观的个人喜好。这是骗不了人的,虽然味蕾是可以被改变的,但在每一个当下,我们是没有办法改变我们最真实的喜好。因为喜欢那风味,所以背后的品种、产区、历史才变得有意义,才有趣味,不是吗?为什么要反过来因为品种、产区、历史去限制自己的喜好?或甚至人身攻击别人这个当下味蕾的真实喜好?

会去人身攻击,我想可能是因为血糖过低情绪暴躁的缘故吧,写着写着肚子都饿了,就应景来吃个臭豆腐好了。臭豆腐是不是深坑的真的那么重要吗?或是,吃个皮蛋豆腐?玉子豆腐?豆腐可以,为什么葡萄酒不行?

灯红酒绿 酒为什么是绿的?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灯红酒绿这个词,它与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纸醉金迷一样,成了生活奢侈、作风糜烂的代名词。其实在古代,酒绿就是一个实指,不但没有贬义色彩,相反,还是对美酒的赞美。

翻阅古人的作品,你会发现,到处都是酒绿或绿酒的诗词。陶渊明《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杜甫《独酌成诗》: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晏殊《清平乐》: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古代的酒颜色与现在完全相同,做法也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古代的酒酿得较为粗糙,甚至酒糟也没有滤出,所以,古代的人既说喝酒,也说吃酒,就是喝酒时连同酒糟一起吃下去。

因为酒糟没有滤出,所以酒面上浮有一层淡绿色的糟沫,让美酒有了绿酒之称。曹植在《七启》中说: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释名》也说:酒有沉齐,浮蚁在上,沉沉然如萍之多者。这里说的浮蚁就是这层浮沫,因为它是绿色的,所以也称为绿蚁。

所以,在古代,酒绿是对美酒真心的赞美。但自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中创出灯红酒绿一词:(玉生)侧着头想了一会道:灯红酒绿好吗?之后酒绿就蒙上了一层贬义的色彩,与花天酒地一样,成了生活奢侈的代名词。即使灯红酒绿惹人醉,人们也很少把它与美酒再联系到一起了。

“贵州茅台酒”到底是谁题的字?


一瓶飞天牌贵州茅台酒端上桌,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贵州茅台酒五个大字,字体沉着稳重,刚劲有力。作为包装的重要符号,这五个字完美地诠释了贵州茅台酒的名称及内涵。

翻遍方志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的《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志》,也没有查到贵州茅台酒五字究竟是谁的手笔。问及茅台集团的内部人士,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才了解到这五个字是岭南大书法家麦华三(19071986)先生所书。

上世纪80年代初,贵州茅台酒厂时任厂长邹开良随团前往法国,看到波尔多一家葡萄酒厂为自己的年份酒颁发证书时,让邹开良深受触动。因为他看到,正是因为葡萄酒的年份、优秀的酒质让其价格成倍地增长,更成为收藏者的最爱。

回国后,邹开良与季克良、李兴发等人商量,并在厂务会上将新产品定名为珍品茅台酒。1985年,珍品茅台酒酒质在厂评酒委员会上一致通过,并经专家论证,开始投入设计生产工作中。

珍品茅台酒的包装设计由贵州省包装进出口公司负责。该公司装潢设计科科长、高级美术师马熊早在1974年就参与过茅台酒的包装设计。他接受任务后,最终决定了以红、黑、白、金4种颜色为主色调,飞天图案和岭南书法大家麦华三先生书写的贵州茅台酒行书字体为主要元素的设计方案。

时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麦华三先生,早年编著《古今书法汇通》扬名海外,抗战爆发后举办书展宣传抗战,倡导书风著名书法家陈永正在《岭南书法史》中称麦华三为现代最有影响的书法理论家。

麦华山先生当时已届耄耋之年,闻讯欣然题写了贵州茅台酒五个大字。次年于广州逝世,享年80岁。这成为麦华山先生最后题写的酒名当无疑义。

不久后,马熊的包装设计顺利完成。但是,当时茅台酒地位特殊,用什么样的包装并不是自己说了算,还必须得到中央批准。为此,马熊作为设计师陪同茅台酒厂和贵州省的领导赴北京请示,受到时任副总理谷牧的接见。珍品茅台酒包装顺利通过审查,获准上市。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志》记载:1990年8月,贵州省轻纺工业厅对部分茅台酒价格的批复中,这种珍品茅台酒每瓶出厂价达133元,零售价高达170元。

珍品茅台酒高雅、华贵、古色古香的格调,深受国际好评。1986年荣获第十届亚洲包装设计评比会最高奖亚洲之星包装奖,这也是中国包装行业首次参加国际性评比。

后来,普通飞天牌茅台酒包装也全面使用了麦华三先生题写的贵州茅台酒五个大字。直到今天,贵州茅台集团企徽、官网乃至贵州茅台镇的众多民营酒企,在包装、广告中仍广泛使用这五个字,成为了茅台集团和茅台酒的标准字体。可以说,麦华三先生的书法,展现出了贵州茅台酒的高贵品质和文化特质,为国酒茅台品牌的推广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商家送来的酒发霉了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听说酒塞发霉的酒都是坏的?

酒帽会转的酒是假酒?

这一瓶比那一瓶看上去少一点,一定是假酒?

我有些单纯的朋友,总会被这些粗暴的酒质判别方法洗脑,让人恨铁不成钢。

请这些单纯的朋友扪心自问: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吗?长得丑的酒就一定是坏酒吗?

以下这些情况,喜爱喝酒的朋友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虽看上去可能不太美观,或有违和感,但实际上你的酒并没有问题哦。

外塞发霉

有时我们会发现软木塞表面有一些霉菌,特别是老酒的瓶塞上,看了让人心里也毛毛的。但其实这种情况并不稀罕,反而都是大家心目中高大上的古老的酒窖或者纯手工装瓶才有可能带来的结果这些霉菌往往是因为酒窖潮湿,或者是因为在封酒帽前有酒液滴到了瓶塞上才会长出来。

酒窖中湿度一般长期保持50%到75%之间,有的甚至80%以上,这是长期贮存葡萄酒最理想的环境。在这样高湿的环境下贮藏陈年,软木塞外部发霉的迹象通常是难免的。但霉菌也只会出现在酒塞外部,对酒的品质并没有影响。至今我遇到过的所有软木塞顶部长霉的酒,只要开瓶前擦掉霉菌,喝起来都没有问题。

实际上,你买到的老酒如果没有这些斑斑点点的霉菌,也只是因为酒庄比较讲究,卖出前帮你擦洗了一番罢了。

除去霉菌通常只要擦一下就好了,如果污渍顽固,就先用干毛巾擦拭浮灰,然后沾湿毛巾再擦一遍。拔出酒塞后,再用干毛巾稍微清洁下瓶口内壁,这样就能避免喝到沾上霉菌的葡萄酒了。

液面不均匀

有时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买了几瓶同样的酒,摆一起想拍个照,咦,怎么它们的液面高低不一样,就像这样:

我是不是买到假酒了?

这其实也是正常现象,随着陈年,酒瓶里的水分和酒精会缓慢通过瓶塞的微小缝隙蒸发损耗,于是瓶中的液面会缓慢降低,这是葡萄酒陈年时的自然状况。

不过,如果一瓶酒的保存条件不理想,比如环境温度较高,或是被长期直立放置造成软木塞硬化,与瓶身空隙加大,这就会使它比同年份但妥善保管的葡萄酒液面更低。液面更低意味着瓶内空气更多,葡萄酒氧化的风险也相对更高。

所以看液面,是购买老年份葡萄酒时估计品质的手段之一。如果液面高度低于正常标准时,就要尽量避免购买。当然,如果一瓶20/30年的老酒液面还是和新酒一样,你也要担心是不是假造的了。

酒帽能转/转不动

用木塞封瓶的葡萄酒,顶部通常都会有酒帽。而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酒帽是可转动的。曾听到有人宣称,松的酒帽不密封所以品质不好,或者更直截了当,酒帽能转就是假酒。还有反过来,说转不动的就是假酒的

但事实上,酒帽能转动只是说明封帽的机器用力比较松,转不动则说明用力比较大。而且,封帽的主要用处其实就是保护软木塞上端不被弄脏,以及不受老鼠啃咬,和瓶子里酒的品质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所以遇上较松的封帽,先别紧张。讲真,酒帽和酒之间隔着厚厚的一届软木塞,不管本身是松是紧,有孔没孔根本影响不了酒的品质。

仙粉黛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一种酿酒用葡萄的名字可以具有政治性吗?从我最近参加的一个由EdiMaleti和IvanPeji教授组织的叫做我是Tribidrag的会议来看,非常有可能。这个会议的名字着实具有挑衅意味。

占据了一整天的品酒会和演讲举行在克罗地亚的Split度假区,随着会议的进行,这个度假区的名字也越来越耐人寻味。

来自美国的EmeritaCaroleMeredith教授的扣人心弦的故事让会议有了一个愉快的开始。她讲述了她曾如何尝试找出这个葡萄品种的欧洲起源,毕竟仙粉黛席卷了加州葡萄酒产业超过一百年,一直到1992年赤霞珠成了新一代王者。这个品种在美国被称为仙粉黛,可以酿造带有香料风味,强劲并且拥有陈年潜力的红葡萄酒。

几十年来,历史学家和栽培者们对于仙粉黛起源的猜测越来越大胆,直到被证明它实际是由长岛一位葡萄苗圃工作人员,从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维也纳所种的大量葡萄藤中选中并带回美国的。但这个理论依旧有很多未知的空隙等待填满。

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加州葡萄科学家AustinGoheen注意到了在仙粉黛和被意大利普利亚人叫做Primitivo的葡萄之间有着难以忽视的相似度。但到1996年,仙粉黛和Primitivo才被DNA技术证明它们其实是同一种葡萄。

这项证明其实并没有太大用处。但是普利亚人知道他们的Primitivo是外来的葡萄,极有可能从亚得里亚海的对岸过来的。Meredith早就怀疑真正的起源品种是PlavacMali,克罗地亚南部最常见的红葡萄品种。作为全球顶尖的使用DNA技术的葡萄专家,她曾发现了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是品丽珠(CabernetFranc)和长相思(SauvignonBlanc)的后代。她一直用PlavacMali的不同样本不停测试并且找到了多处相似点,但不足以证明100%相同。对此她非常不甘心。

但是她继续说道:当我1997年12月10号收到IvanPeji的邮件时,那天成为了我的幸运日。她一直都在寻找一位博识的在克罗地亚的联系人帮她一起寻找仙粉黛的起源,而萨格勒布大学(UniversityofZagreb)植物育种系的Peji正好联系了她,因为当时克罗地亚还没有加入欧盟,而他需要一位帮他分析全国酿酒葡萄DNA的专家,两人一拍即合。

四年来,Peji和他的同事EdiMaleti准备了从克罗地亚全国各地采集的成百上千的葡萄藤样本并送往Meredith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Davis)的实验室做分析。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只有带着叶子的葡萄藤才能被分析。DNA鉴定显示许多葡萄藤都和仙粉黛尔有着紧密的基因联系但是并不相同。

但是2002年他们最终在KatelNovi的Split附近找到了完全和仙粉黛尔基因相同的8株葡萄藤。这8株葡萄藤的当地名叫CrljenakKatelanski或Katel的Crljenak。接下来两年中,他们又在两个不同的地区找到了16株基因相同的被当地人称为Pribidrag的葡萄藤。

一位经验丰富的克罗地亚葡萄品种学家曾为这场寻根活动提出过一个可能性,当地一个古老的品种,Tribidrag。终于在2008年,他们使用了一个新技术分析了当地植物标本博物馆收藏的一枚百年以前的早已干枯的葡萄叶,并且得出了一个结论:Tribidrag,Pribidrag,Crljenak,Primitivo和仙粉黛都是同一葡萄品种。

一位历史学家曾被派遣去学习掌控了欧洲贸易多年的威尼斯商业档案。他在其中找到了一份记载着1488年从威尼斯寄往普利亚的一桶Tribidrag的文件,考虑到这个高贵品种的声誉,这桶酒很明显是寄给名门贵族的。

我们的会议刚好是发现仙粉黛起源的15周年,似乎在这15年中克罗地亚当地人也都渐渐了解了这件事。我们的出租车司机在并不知道我在葡萄酒行业工作的情况下,主动向我介绍Split地区是仙粉黛的出生地,而我们会议的一位成员穿了一件写了仙粉黛出生在Katela的运动衫。

外国人到底是怎么喝葡萄酒的?


当葡萄酒文化在中国还不像今天这般普及的时候,那时,中国葡萄酒消费者大多是来自一线城市的精英,葡萄酒的价格也相对高昂,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人对葡萄酒形成了优雅、高端、昂贵的第一印象,以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葡萄酒都是精英阶层才能享用的饮品。

饮酒与选酒

我们先来说说饮酒种类,在大部分欧洲国家,葡萄酒的普及率是非常高的,其次是烈酒比如威士忌、白兰地等以及啤酒,最后,果酒和鸡尾酒也是人们会选择的酒类。

而和中国一样的是,在不同的饮酒场合,人们选择酒的种类也有很大的差别。通常情况下,在一般家庭或者聚会用餐的时候,多数人会选择葡萄酒,因为葡萄酒不仅可以很好的搭配食物还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文化习惯。而在一些较为休闲的场合,例如酒吧,人们选择通常会选择烈酒、啤酒或者鸡尾酒。而在工作之余,在没有特定场合的情况下,同事以及朋友闲聊的时候,葡萄酒以及啤酒又会成为了选择的主流。

其实,如果和中国人的饮酒习惯进行类比不难发现,欧洲国家的饮酒习惯和我们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中国,诸如酒吧、啤酒、鸡尾酒等文化都是欧洲国家的舶来品,因此在饮酒的选择上就有很多共通的地方,而饮酒,除了口味,更多的就是文化的体现。

葡萄酒价格

说了这么多,价格应该是很多人都会关注的重点。从总体来看,在欧洲国家,葡萄酒是人们日常消费的饮品,并非多么奢侈的商品,那么大多数普通消费者会买多少钱的酒呢?

在一般的超市里,大多数销售的都是1欧元到20欧元的葡萄酒,即使是在一些相对高档的商店,也很难看到标价十分夸张的葡萄酒,反而是在很多飞机场的商店里往往有很多昂贵的高档葡萄酒卖,不过那显然是有意照顾前来欧洲出差或者旅行的外国人,尤其是亚洲人的。

而作为当地消费者,最喜欢的也是购买价格便宜的葡萄酒,而销售最快的通常都是3、4欧元的产品。欧洲人家里款待客人的往往也是些便宜的葡萄酒,客人们也不大会在意主人到底花了多少钱招待自己。到欧洲人家里赴宴的客人最喜欢带束鲜花或者一瓶葡萄酒酒,而且通常是带一瓶几欧元的。因为这样无论是送礼的人还是主人都不会为葡萄酒的价格费什么心思,假如带一瓶价格昂贵的葡萄酒,的话反倒会使人尴尬。

作为欧洲的年轻人,他们也喜欢约三两好友带带上葡萄酒和零食到河边草地或树下桥上地席地而坐,而且,这时候的消费的一般也就是几欧元的酒。是不是更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感觉?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也不难看出,对于大多数欧洲普通消费者来说,葡萄酒是一种日常消费的必需品,没有过多的讲究,更不要很昂贵只要喜欢就好,为此在很多市场都出现了性价比更高的利乐包葡萄酒。此外,由于葡萄酒在欧洲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消费者对于选择什么样的葡萄酒也有更加明确的认知,所以,还是那句话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白酒的“香型”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


爱酒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中国白酒是分香型的。可是很多朋友却不知道白酒香型怎样区别,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聊聊白酒香型是由什么决定的。

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正式提出和确立了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四大香型,开创了白酒分香型的先河。

后来,随着鉴定技术越来越精细,现今白酒已细分为12大香型。但是最主流的,还是浓香、酱香、清香3种。

浓香型白酒以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等为代表;酱香型以茅台、郎酒等为代表;而清香型则以汾酒、二锅头等为代表。

不同香型的酒,风味区别较大,这是因为酿造的工艺、环境不同,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酒曲制作工艺的不同。

公元1324年酿酒大师郭怀玉在泸州发明大曲之后,极大提高了中国白酒的风味。

随后大曲的制作工艺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被各地的酿酒作坊广泛采用。各地又在其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改进,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香型口感。

郭怀玉大师制作酒曲的发酵温度适中,在55℃左右,生产出来的主要是浓香型白酒。有些地方把酒曲发酵温度提高到60℃以上,酿造出来的就是酱香型白酒。

而有的地区把酒曲发酵温度稍降到50℃出头,酿造出来的就是清香型白酒。酿酒界有一句老话,叫做曲定酒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已经能检测出来不同香型白酒最主要香味的化学成分:浓香型白酒的最主要香味物质是己酸乙酯,酱香型白酒是丁酸乙酯,而清香型白酒则是乙酸乙酯。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到酒曲不仅给白酒带来了风味,而且还带来了多种香型。所以说,酒曲在酿酒中起着关键作用。

讲到这里,我们顺道说一说酒曲的品质等级。在酿酒界,品质最好的10%的酒曲,可被称作特曲,而后依次是头曲、二曲、三曲。

改革开放前,酿酒技师和作坊老板们都很淳朴,就直接用酒曲的等级来划分并命名白酒,因此特曲、头曲、二曲、三曲等渐渐也成为了白酒的产品名称。当然,酿酒所使用的酒曲的品质越好,酒的品质也就越高。

酱香型的白酒香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浓不猛,回味悠长,倒入杯中过夜香气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实杯还香,令人回味无穷。

酱香型白酒是由酱香酒、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兑而成的。所谓酱香是指酒品具有类似酱食品的香气,酱香型酒香气的组成成分极为复杂,至今未有定论,但普遍认为酱香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与低沸点的醇类组成的复合香气。

浓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劲余长等特点,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

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乙酸乙酯,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浓香型白酒的品种和产量均居全国大曲酒之首,中国名酒中,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洋河大曲、古井贡酒、五粮液都是浓香型白酒中的优秀代表。

清香型白酒酒气清香醇正,口味甘爽协调,酒味纯正绵软。酒体组成的主体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结合成为该酒主体香气,其特点是清、爽、醇、净。清香型风格基本代表了中国白干酒类的基本香型特征。

米香型白酒指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的一类小曲米液,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酒种。米香型酒香气清柔,幽雅纯净,入口柔绵,回味怡畅,给人以朴实纯正的美感。

米香型酒的香气组成是乳酸乙酯含量大于乙酸乙酯,高级醇含量也较多,共同形成它的主体香。

在以上四大主体香型基础上,后来又衍生出了其他8种香型白酒,主要为以西凤酒为代表的凤香型、以董酒为代表的药香型、以酒鬼酒为代表的馥郁香型、以四特酒为代表的特香型、以衡水老白干为代表的老白干香型、以玉冰烧为代表的豉香型、以景芝为代表的芝麻香型以及白云边为代表的兼香型。

以上几种香型只是中国白酒中比较明显的香型,但有时即使是同一香型白酒香气也不一定完全一样。

许多葡萄酒是不甜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摘要:很多没品尝过葡萄酒的人会有一种好奇的预设:葡萄酒一定像葡萄一样香甜芬芳。可是,人们一旦将葡萄酒饮入口中,就会发现那种苦味并不像预设的那样能被立即接受。

为什么多数葡萄酒都是不甜的?

其实,能与葡萄一样甜的饮料是葡萄汁,而葡萄酒是一种与葡萄汁不同的葡萄产品。用中学知识简单地来说,葡萄变成葡萄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而葡萄变成葡萄酒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小编觉得,以为葡萄酒会是甜的消费者一定是刚刚开始了解葡萄酒的饮者。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葡萄酒都是不甜的,但红酒兑雪碧情况的出现多少还是说明了消费者对于干红葡萄酒不甜这回事儿是介意的。记得有位著名导演曾讲过这样一个事情,人家外国人辛辛苦苦把葡萄酒里的糖弄没了,结果咱们的哥们儿又专门把雪碧放在里面其实,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小编的想法就是这种做法还不如向葡萄汁里兑点伏特加来得实在,因为这样做的成本会更低。

一、酿酒葡萄中的糖分与葡萄酒的甜味程度是什么关系?

甜味是指具有糖和蜜一样的味道,是最受人类欢迎的味感。由此可见,葡萄酒甜不甜与葡萄酒中的糖分是息息相关的。品尝过含有不同残余糖分含量的葡萄酒后,可以使用恰当的形容词来形容葡萄酒的甜味,如干型(感觉不到甜味的葡萄酒)、半干、微甜、中等、中甜及非常甜等。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葡萄酒的甜度主要取决于葡萄酒中的残余糖分,但葡萄酒中的其他成分,如酸、单宁和二氧化碳、侍酒温度、醇类物质和酒精含量等也会影响这种感觉。

那么,问题来了,葡萄明明是甜的,为什么到了葡萄酒这一步,残余糖分的甜味程度就会下降了呢?

二、谁吃了葡萄里的糖?

酵母

酵母这种东西说起来,还真可用好吃懒做来形容。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俗称酒精)来获取能量。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酒的酿制,都是通过糖分转化成酒精而成的。而这其中,就是酵母在发挥作用。

三、为什么有的葡萄酒尝起来会很甜呢?

其实,按照上面说的,葡萄酒理应不甜,但为什么有的葡萄酒喝起来还是甜的呢?

这就要分情况说明了。比如,有的甜葡萄酒是通过在中途打断发酵酿制而成的,而有的甜葡萄酒则是因为葡萄本身的糖分太高,没有发酵完全造成的。

对于后一种情况,它的发生原因是酿酒葡萄由于风干、或冰冻压榨后糖分变得较高,当发酵着的葡萄酒酒精浓度达到15%-18%左右时,酵母就会被高浓度的酒精抑制功能,发酵过程就会自然终止。这时,葡萄酒中未发酵的糖分就成了浓度较高的残余糖分,消费者品尝起来也就会有一种酒精与糖分同在的感觉了。

清香到底是个什么香?


清香型白酒:亦称汾香型,以山西汾酒、北京二锅头、金门高粱酒等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

特点

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配谐调,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亦可称酯香匀称,干净利落。

总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为:清、正、甜、净、长五个字,清字当头,净字到底。

工艺追求纯净

采用大麦、豌豆制曲,清蒸清烧两遍,固体发酵工艺生产。其酒气清香芬芳,醇厚绵软,甘润柔和,余味爽净是中国传统酿酒技术的正宗。

用特殊工艺生产的酒头调味酒、高酯调味酒、陈酿调味酒、综合调味酒,其用量只有0.1%~1,但对提高各种质量档次的清香型白酒,特别是对固液勾调的新工艺白酒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微量成分,能协调酯香、柔和口感、突出风格.

清香型酒生产用三种大曲,即: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高温曲)。这三种大曲在生产工艺、生化指标、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及在产酒量上都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大曲的培养温度不同而产生的。

对于清香型白酒来说,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酿造工艺。要酿出一瓶清香型白酒,主要有以下几道工艺:

1、原料粉碎

2、配料

3、蒸糁

4、加浆冷散下曲

5、入缸发酵

6、出缸

7、拌辅料

8、装甑蒸馏

典型代表汾酒

清香型的酒主要使用大曲做发酵催化剂。清香型白酒大曲翻曲频繁,属于中温曲和高温曲,工艺特点为多热少晾。这类酒以山西汾酒作为代表。生产工艺以汾酒为代表,采用清蒸二次清、地缸、固态分离发酵法。

所谓清蒸,即酒醅的原料(高粱和辅料)都要进行清蒸处理,将蒸煮后的高粱拌曲(低温大曲)后放入陶瓷缸,缸埋入土中,发酵28天,取出蒸馏。蒸馏后的酒醅不再配入新料,只加曲进行第二次发酵,仍发酵28天,取出蒸第二次酒,其醅蒸后为扔糟。两次蒸馏得酒,经储存勾兑成汾酒。

由此可见,原料和酒醅都是单独蒸馏,酒醅中不再加入新料,与混蒸续渣(如大曲浓香)工艺显著不同,汾酒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而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基本无痕迹。因为它采用了清渣法,发酵设备为陶瓷地缸、封口用石板,场地、晾堂用砖或水泥地,刷洗很干净,这就保证了汾酒清香、纯净的显著特点。

汾酒大生产每年从8月底或9月初立排投料,至次年7月份最后一排挑糟,历经10~11个月的生产周期。

清香型白酒新标准

在2018年7月27日召开的全国白酒标准化委员会清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上通过审定,审定后的新版《清香型白酒》标准将取消产品分类,不再区分高度酒与低度酒。

据了解,修订后的新版《清香型白酒》标准有四个方面的亮点:

一、定义中明确清香型白酒生产采用大曲、小曲、麸曲及酒母为糖化发酵剂以及缸、池为发酵容器,凸显大清香品类优势。

二、取消产品分类,不再区分高度酒与低度酒。

三、对于感官特征的表述兼顾专业性和通俗性,便于专业鉴定和引导消费。

四、酒度范围、酒质分级、酒体成分检测等理化要求与国际接轨。

风靡全球的有机葡萄酒到底是何方神圣?


近十年来,有机葡萄酒生产正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拓展,意大利、法国、瑞典、英国和西班牙成为全球领先的生产有机葡萄酒的国家,且目前全球酿造有机葡萄酒的酒庄已超过2,000家。那么究竟怎样的葡萄酒才能被称为有机葡萄酒?有机葡萄酒与常规葡萄酒的区别是什么呢?

什么是有机葡萄酒?

顾名思义,有机葡萄酒便是采用有机种植的葡萄酿造而成的。在葡萄的有机种植过程中,葡萄园管理者避免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物质,而是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和自然的方法来耕作葡萄园,采用纯天然物质来为土壤施肥。为了在不使用除草剂的情况下达到防止杂草丛生的效果,种植者通过在葡萄藤中间种植其他植物来抑制杂草的生长。此外,为了保护葡萄藤免受害虫和真菌的侵扰,葡萄叶顶部还要保持通风,有些酒庄甚至还培养了专门应对害虫的有效微生物。

在酿造工艺上,有机葡萄酒也比常规葡萄酒多了不少规矩。在欧盟,有机葡萄酒的转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酿造3年并陈酿4年。同时,禁止添加山梨酸(SorbicAcid)和溶菌酶(Lysozyme)等物质,但是允许使用少量的二氧化硫(SulfurDioxide)。而在美国则更严格,有机葡萄酒中不得添加二氧化硫,且必须与其他产品一样符合美国农业部(USDA)有机认证的要求。

有机葡萄酒与常规葡萄酒在味道上有明显的差异吗?

在风味方面,有机葡萄酒与常规葡萄酒在味道上并没有很大的差异,就连酿酒师也很难在盲品中辨别出来。话虽如此,一些没有添加二氧化硫的有机葡萄酒与常规葡萄酒在风味上却有微妙的不同。

有机葡萄酒会更健康一些吗?

人们普遍认为,有机葡萄酒比较健康,因为其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会更少一些。但事实上,二氧化硫作为发酵的副产物,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任何葡萄酒中,不管是有机葡萄酒还是普通葡萄酒,其二氧化硫的含量对于人体都是绝对安全和健康的。只是对于那些对二氧化硫过敏的人来说,有机葡萄酒会相对健康一些。

“汽油味”的葡萄酒到底是种什么味道?


张爱玲说:别人不喜欢的有许多气味我都喜欢,雾的轻微的霉气,雨打湿的灰尘,葱蒜,廉价的香水。像汽油,有人闻见了要头昏,我却特意要坐在汽车夫旁边,或是走到汽车后面,等它开动的时候布布布放气。

一个满腹才情的女子因为喜欢闻汽油味儿,时常在车尾油厢旁转悠。有个性!不过太不雅致了!张小姐应该试着喝陈年雷司令。

因为一些雷司令随着陈年会产生一种独一无二的香气。这种香气经常被人们描述为汽油味。不过它到底源自何处?什么样的雷司令会有更多的汽油味?今天淘小最就和各位酒友一起来探讨探讨!

此汽油非彼汽油

虽然说是汽油味道,但是如果你真像我一样去加油站接一杯汽油,闻起来的味道还是不太一样的。似乎有点轻微的黑色矿物感,还有点刺激性。

德国葡萄酒真专家胡轩(人称奶总)是这样描述这种汽油味道的:大多数情况这个味道更似矿物质或醋栗感和烟熏,极端例子下更似煤油,机修厂而非纯汽油。

而国内另一位德国葡萄酒大拿汪子懿是这么描述汽油味道的:可能更接近烟熏,燧石的味道吧。但是无论怎么形容,汽油味确实似乎成为了雷司令的一种标签。

汽油味的元凶是什么?

抛开各种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你只需记住,汽油味的来源是一种叫做TDN的物质。

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来自葡萄中两种多糖的水解产生,新鲜葡萄中是不存在TDN的,在陈年过程中,随着水解反应的缓慢进行,TDN会慢慢积聚,而葡萄酒也会缓慢产生汽油的味道。

研究表明,高温,缺水,低产量,高光照,葡萄或葡萄酒的高酸度,贫瘠的土壤(低氮含量)都会导致较高含量的TDN,也就是更加明显的汽油味道。

这样一看就很明显了:

澳洲伊顿谷雷司令自然比德国摩泽尔产区的汽油味要重;

阿尔萨斯雷司令相比莱茵高雷司令,陈年过程中也会更早显现汽油味道。

汽油味道是好还是坏?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葡萄酒的风味,能够让全世界人都喜欢,有人喜欢汽油味道,有人不喜欢汽油味道。

但是无论是雷司令大国德国或是澳洲的酿酒师们,似乎都在一点上取得了共识:

新年份雷司令葡萄酒如果汽油味太重,是酒有缺陷的表现;

老年份雷司令中的汽油味道,既是雷司令的特点,同样是许多饮家追求的特质。

但是如果你极度反感这股味道,是不是一定就要放弃喝雷司令了呢?也不见得!

不喜欢汽油味又想喝雷司令?

经过澳洲AWRI的研究,普通的软木塞,可以吸收至多50%的TDN含量,而一些高科技软木塞则可以吸收接近70%,专门的人工合成塞,则可吸收98%之多!但是相比之下,螺旋盖则没有任何吸收效果。

不过根据香槟专家TomStevenson在一篇有关雷司令香气物质的研究中,他提到软木塞除了会吸收TDN,减轻葡萄酒中的物质,还会吸收葡萄酒中的其他香气物质,所以有利有弊。

但是如果你不喜欢雷司令中的汽油味道,饮用凉爽产区(如德国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年轻(1-3年内)的雷司令,或是购买采用软木塞封瓶的葡萄酒,才是最佳选择。

比副牌酒更便宜的“三牌酒” 到底是怎么回事?


熟悉波尔多葡萄酒的爱好者都知道,许多波尔多名庄除了出产正牌酒之外,还会将未能达到酿造正牌酒标准的葡萄用来酿造副牌酒,也就是所谓的Secondvin,即我们常常谈论的小拉菲、小木桐等。

副牌酒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已经有酒庄进行副牌酒的酿造。但是,一直到1980年代,随着波尔多列级酒庄,特别是以拉菲(Lafite)等为代表的一级庄的价格水涨船高,市场上出现了这样一个需求:消费者想要以更加亲民的价格品尝到大名鼎鼎的一级庄的味道。这时候价格明显比正牌酒低很多的副牌酒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而这股潮流也逐渐蔓延到整个波尔多。

由于很多酿造副牌葡萄酒的葡萄都来自跟正牌酒同样的葡萄园,甚至是同样的葡萄,只是酿酒师会挑选较年轻的葡萄藤或者在质量上稍有不及的葡萄,加上在同一家酒庄,正牌酒与副牌酒的酿造一般都遵循同样的酿酒哲学,因此两者的风格取向会比较相似。总而言之,副牌酒的出现让许多消费者想要一尝列级名庄风味的愿望得以实现。

而从酒庄的角度来看,副牌酒的概念不仅帮助酒庄可以更加严格地筛选葡萄酿造正牌酒,同时还可以利用其名庄的品牌价值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无需将不能用于酿造正牌酒的葡萄贱价卖给酒商酿造不值钱的餐酒。

三牌酒:副牌的副牌

经过几十年的时间,副牌酒已经成为列级名庄除了正牌酒之外的招牌之一。不少副牌酒都发展出它们独特的特质,加上价格因素,副牌酒也开始拥有许多粉丝。

随着副牌酒在市场上渐成气候,市场竞争也愈加残酷,消费者对副牌酒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名庄为了像对待正牌酒那样,以更严格的葡萄筛选标准来酿造副牌酒,由此三牌酒(ThirdWines)应运而生。

跟副牌酒类似,三牌酒可以说是副牌酒的副牌酒。说到三牌酒,就不得不提拉图(Latour)酒庄,这个位列1855波尔多列级一级庄的顶级名庄,从1990年开始就每年生产他们的三牌酒:PauillacdeLatour。这款酒通常采用庄园内比较年轻的葡萄藤,其风格也与正牌和副牌酒大不相同,价格更是只有不到100美元。

三牌酒与副牌酒最大的不同,除了价格之外,大概是在于风土的展示之上。一瓶木桐(Mouton)或者玛歌(Margaux)的副牌酒,多多少少仍然能够透露一些木桐、玛歌风土的影子,而三牌酒则是彻底的大众饮品,与酒庄的风土关系不大。

不过,三牌酒的诞生源于某些特别好的年份,当时酒庄发现有些葡萄虽然并不符合副牌酒的标准,但是品质依然非常的好,如果将它们便宜卖给酒商则太过可惜,因此酒庄决定酿造三牌酒。也就是说,三牌酒虽然无法反映名庄的风土特色,但在品质上依然没有太多的妥协。

哪些酒庄有三牌酒?

副牌酒在波尔多早已流行多年,几乎所有的列级名庄都拥有自己的副牌酒。包括格拉夫列级、圣爱美隆列级、部分波尔多中级庄、甚至一部分未能评入列级的波尔多酒庄都推出了他们的副牌酒。而三牌酒相比之下则少见得多了,许多名庄都没有出产三牌酒的计划。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三牌酒只有以下几款:

拉图酒庄的LePauillacdeChteauLatour

玛歌酒庄的MargauxdeChteauMargaux(小小玛歌)

玫瑰山庄(Montrose)的LeSt-EstphedeMontrose

许多酒庄对三牌酒的概念心存警惕,并不十分认可。巴顿酒庄(LovilleBarton)就曾经表示,追求酿酒的完美是无止境的,然而在追求利润方面酒庄应该有所节制,不该走得太远。爱士图尔酒庄(ChteauCosdEstournel)也同意这个看法,他们认为,假如你生产了三牌酒,那么按照逻辑的发展你还会继续生产四牌酒、五牌酒没完没了的追求利润,终究会在酿酒上不断地妥协。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