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中国的白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中国的自虐式白酒文化 自虐虐人才是白酒》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任何文化都是把一个简单的过程复杂化、精细化。比如日本的茶道,亦或欧洲的葡萄酒文化。当茶变成一种道之后,人们会在自身上下功夫,从最初对细节流程的把控,再到器具茶叶品质的无止境追求,到最后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而葡萄酒文化则渗透到西方文化的各个角落,在基督教的仪式中,葡萄酒就代表耶稣的血,而酿制葡萄酒的品种以及掺杂比例就更为繁复,据说一流的品酒师可以品味出,细微的层次差别。因此,这在西方世界里,品酒师是一个高收入职业,而且可以考证的。

而葡萄酒也从酒具演变,到品酒过程,发展出一整套流程。而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葡萄酒会根据菜品的不同,推出餐前酒、餐酒及餐后酒。最顶级的大师,会建议你的用餐时的饮酒流程,以达到最佳的口感效果。关于葡萄酒文化方面的书籍,那更是数不胜数。

反观中国的白酒文化,虽说也有千年历史,但留下了的文化,可能就只有几个品牌,当然,还有我们认为越久远的酒就越好的认知记忆。按照葡萄酒文化观点,酒是有生命周期的,好的酒一方面要看当年雨水情况,还要看是否到达口感巅峰,顶级葡萄酒巅峰期一般20年左右。

中国的白酒采用的是高粱等谷物发酵,也就是说,会不断的往里添加新的谷物,但里面老的谷物并不会丢弃,所以我们饮用的白酒很可能也是百年前的谷物,但白酒并没有黄金期饮用期的说法,这点可能和原料的选用上有一定关系。但无论如何,白酒的精细度上和葡萄酒无法比拟。

当然,一定要说中国白酒没有文化,那也不客观,最简单的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网络上疯传的五斤哥,六斤姐就是这种文化的反衬。酒量就是胆量,武松打虎的故事,如果没有那三碗不过岗,会少很多意思。而被中国人津津乐道的酒品文化,说简单点就是舍命陪君子。这和西方那种自娱自乐模式差别巨大。

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国人比较含蓄,也比较敏感。中国人喝酒需要你来我往,也就是敬酒,独自喝酒是一种失礼的行为。而让客人喝好才能显出主人最大的诚意。但具体怎么样才算喝好,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因为事先谁都不知道,加上中国人喜欢整虚的,我们就想象一下,当你宋江当头领的时候,是多么的望眼欲穿,但还是要忍住,先推三次,最后勉强为之,搞得像受了很大委屈一样。喝酒也是一样,虚虚实实让人雾眼朦胧。

那劝酒的套路就必然发展到非常高深的境界,比如从先干为敬开始,然后旁边的人会说不能厚此薄彼,再来个好事成双、有来有往,最后整几个感情深一口闷,基本上就差不多了。上了酒桌,基本上就能体会到中国人面子问题的精髓,以及身不由己的痛楚。

很多人说,喝酒可以拉近彼此间距离,但这只是一种幻觉,我见过很多人酒后胡言乱语,以及各种奇葩行为,如果这算是真实,我觉得大家隐藏一点其实也挺好的。但我们的文化中,喝白酒并非只是那么单纯,很多人说自己胃溃疡、酒精肝,我还愿意陪你喝,这是对对方莫大的尊敬,把自己灌倒那就是兄弟间的情谊了,类似于我把后背都交给彼此了。因为中国喝酒是交互行为,每个人的情况会有很大差异,好勇斗狠就在所难免,英雄一定是千杯不醉,最后唯一一个屹立酒桌之人。为了这份荣誉,也得多喝几杯。

中国的白酒文化,是需要一定的自虐精神,喝醉是必须的,感受到的压力也是必须的。当面对眼前那个倒满的酒杯,以及对方那复杂的眼神,退却意味着不够尊重、不够胆量、不够意思、不够男人,只能一饮而尽,并微笑说再来一杯,方能化解一切!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精制啤酒更香醇,“自酿”小心变“自虐”


在炎热的夏天,无论是正餐还是夜宵,许多人都会选择冰镇的啤酒来给高温天气降降温。近两年,有越来越多的精酿啤酒出现在大排档里,也有人在朋友圈晒自己做的自酿啤酒。也许你会带着好奇心去品尝一杯这种比普通啤酒颜色略深的液体,除了颜色上的差异,与普通啤酒相比,这种精酿啤酒到底精在哪里?

啤酒精髓作为原料的麦芽

无论是普通啤酒还是精酿啤酒,其本质上还是啤酒,啤酒的传统定义为:一种由麦芽发酵后产生的带二氧化碳气泡的酒精饮料。从字面上不难看出啤酒必须是由麦芽为原料进行发酵而成,而作为原料的麦芽则被看作啤酒的精髓。

原料是酒精饮料的灵魂,许多农作物在经过适当地发酵处理后都能变成带二氧化碳气泡的酒精饮料,比如罗纳河谷的教皇新堡、西勒里的香槟和我奶奶家的自酿米酒。

在过去,只有用麦芽作为原料进行发酵而成的酒饮料,才能被称为啤酒,但请注意这里说的是过去。自从啤酒工业化生产后,为了达到控制成本等各种目的,很多厂家使用了部分其他作物来代替麦芽。

普通啤酒淡如水,精酿啤酒重口味

仔细观察在超市货架的啤酒瓶,标签上可能会写着主要原料:水、麦芽,大米、啤酒花、酵母等。有的还使用了玉米或淀粉。这些厂家对啤酒进行了新的定义:一种由谷物,主要是大麦芽,发酵后产生的带有二氧化碳气泡的酒精饮料。

这些使用其他原料代替部分麦芽、经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出来的普通啤酒,我们称之为工业淡啤或者商业水啤。这些啤酒口味寡淡,酒精度数较低就像喝水一样是人们对它常有的描述。

而越来越多的精酿啤酒,为了调制出不同的口味与风味,其原料虽然各种混搭,但通常离不开水、麦芽、啤酒花和酵母这几大成分,也不会使用大米、淀粉等低价原料来代替大麦麦芽。因此,精酿啤酒的口感醇厚,泡沫丰富(少部分泡沫较薄),麦香味十足。而随着酿酒师对配方及工艺的控制,精酿啤酒又可以呈现出或浓烈、或焦香、或极苦的不同口味,颜色也可以在浅黄到深黑间变化。

从某种角度来看,可以说普通啤酒与精酿啤酒正朝着两种不同的方向发展:百威、嘉士伯等大品牌把啤酒做得越来越淡,而精酿啤酒越来越醇厚,酒精度数也越来越高。

自酿啤酒五步走

虽然精酿啤酒以其独特的口味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但市面上的大部分精酿啤酒都是自酿而成,所需的设备和工艺并不算太复杂(可以看作一般难度的化学实验)。

其原理可以简要的概括为:麦芽糖+酵母酒精+二氧化碳。

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步:

1.用热水浸泡麦芽,使其释放出麦芽糖,形成麦芽糖汁;

2.将麦芽糖汁与谷物分离,煮沸,再加入啤酒花;

3.冷却后投入酵母进行发酵;

4.静待酵母将麦芽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5.待发酵完成后,再控制温度并储存一段时间,让反应完全进行。

这五个步骤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点难度的。每一步都必须保证操作准确,定量精确,同时各种仪器设备也应保证清洁干净,其他微生物的存在会对口感风味产生较大影响。

也许你以前在家自酿过米酒,并且做的很成功。但自酿米酒成功的秘籍就是往甜了做,这招放在啤酒上面就行不通了成功与失败之间只有很细微的差别,不会有太多缓冲的区域。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实验性质的动手操作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多思考,多尝试,胆大心细,总能酿出你喜欢的啤酒。

Bomb!自酿啤酒小心爆炸

不熟悉啤酒工艺的读者可会觉得自酿啤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但很不幸地告诉你,由于涉及到二氧化碳泡沫会改变压力,自酿啤酒在二次发酵的过程中存在爆炸的可能,是一件危险系数较高的事情。为了避免爆炸,应该保持温度的恒定,并避免剧烈晃动、碰撞或震动使其内部压力骤增从而引发爆炸。

同时,在发酵过程中,应该保持设备的干净,以及各种参数的准确与恒定,这样才能把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维持在合理稳定的范围内,在保证饮用安全的前提下再谈啤酒的口味。

最后唠叨一句,适度饮酒,杜绝酒驾。

中国酱香型白酒文化


酱香型白酒对于许多爱酒者而言,已经超越了物质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飘香美酒的背后刻着深刻的深厚的酒文化烙印。

种植文化酝酿美酒

酱酒诱人的芳香,从一粒粒红彤彤的高粱与金灿灿的小麦在西南大地翩翩起舞间开始酝酿。

它们伴随着这块土地从蛮荒到文明,成就了一条永远流淌的生命长河!《本草纲目》有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的记载,一般认为,古称蜀黍的高粱起源于非洲,腾飞于中华,是中国最早栽培的谷类作物之一,最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高粱口感偏涩,质感粗糙,非遇大灾缺粮,人们一般难以将其当做主食食用,但其产量高、易储存,在家禽驯养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至今仍是北方农民饲养家禽的主要饲料之一。小麦的种植范围与中华民族的开疆拓土同步延展,经历了一个自西向东,由北到南的发展历程,小麦最早的考古遗迹出现在西北,商周时期,小麦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到了汉代,又大面积向南进行了推广,至盛唐时期,小麦在江南华南等地成为了餐桌上的贵宾。

高粱与小麦的生长特性注定了其在贵州的深度繁育,从海拔300米的东北部到海拔2000多米的西北部都出现了大面积的种植,种植历史延续至今,即便人们以大米为主食,但在农业生产中依然普遍有大季大米、小季小麦两季种植模式。贵州这片美丽的多彩之地,以深邃的内涵与博大的胸怀接纳了高粱与小麦的繁育,红色高粱与黄色的小麦更以巧妙的方式回馈了这片美丽的深山。几千的历史洪流之中,它们融于山与水之间,不经意间流淌出一股涓涓细流,沿着赤水河谷一路向前,沿途散播着醇香与甘甜!

岁月流淌中的储存文化

时光飞逝中,留下的往往只有时代的背影和美酒的芳香;

于是乎,人们留下了深入浅出的谚语酒是陈的香!

酱香型白酒更是将储存的作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经过一年生产周期生产出来的酱香型白酒并不是立即装瓶售卖,而是要在专业的存储环境中,存放三年以上,通过时间的沉淀,挥发不利因子,产生有利因素,再行进行勾调。

酱香型白酒的陈酿必须要在陶坛中才能实现,因为陶坛的透气性好,空气中的氧气能进入坛内,与酒产生微氧循环,加速酒的酯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有效排除醛类、硫化物等物质,辛辣味减少,增加酒的芳香,陈酿过程总甲醇等有害物质被有效挥发,酒体变得醇和,空气与酒通过陶坛融合,产生陈年老香。经过三年以上的陈酿过程后,酱香型白酒才能进入沟调过程,酱酒的勾调必须坚持酒勾酒的原则,即用存放时间更久的老酒来进行勾调,勾调过程不能添加其他任何附加物质,酱香型白酒的独特香味均是通过陈酿过程产生。

时间给了人们创造奇迹的机会,酱香型白酒的奇迹就是在时间的沉淀中产生的无穷魅力,在科学技术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无法完全诠释其中的奥妙所在。

严格的酿造文化

酱酒一代又一代的酿酒人口口相传着一段口诀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四时合序,酱香始出,千锤百炼,是为金沙!这段口诀中的曲原料为小麦,沙原料为高粱,正是这两种大自然馈赠的天然作物,成就了诠释中国白酒味道的酱香型白酒。

茅台酒在内的所有酱香型白酒,均是采用优质高粱和小麦为原料,在不添加任何附加物的前提下,纯粮发酵、自然酿造。贵州本地所产糯高粱虽产量低,但与其他产区高粱相比,颗粒坚实饱满,淀粉含量高,十分有利于酱香型白酒多次蒸煮翻烤的技术标准,而金沙正是贵州糯高粱的主产区之一。大自然的馈赠不仅仅是优质农作物的提供,赤水河流域生态良好、温度适宜、四季分明,酱香型白酒有着众多由古至今传承不变的规则,这些规则在工业化的今天近乎苛刻,但正是这样的苛刻保证了酱香型白酒不可复制甚至不可超越的价值。酱香型白酒最重要酿造原则可以可以概括为12987。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蒸馏,正是这一项又一项的严格规定,保证了酱香型白酒独特的韵味。

独特环境孕育地域文化

赤水河,它从云南镇雄出发,流经贵州毕节、大方、金沙、仁怀,猛然向北进入四川古蔺,再蜿蜒返回贵州赤水,在川黔交界崇山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在崇山峻岭间润泽着西南大地,滋养着沿岸人民,更成就了辉煌的酱酒黄金地带。

正是天然的屏障、丰富的物种、良好的生态和相对先进的生产力,贵州最古老的原生土著民族彝族部落得以长期发展,彝族政权与中央王朝长期和谐共处,直至清朝才真正被取缔。彝族政权的鼎盛时期,以乌蒙山区为核心,政权范围覆盖今天的四川西部、云南大部和贵州北部及西北部,今天仁怀茅台镇一带也属其彝族十三部的其中一部。正是在那个辉煌的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贵族生活的需要,酿酒技艺得到了鼎盛的发展,彝族地区出产的枸酱酒成为了今天酱香型白酒最原始的雏形。大自然造就了乌蒙山良好的生态,也赐予了人们酿酒的神奇技艺,代代传承。

超高品质,独创养生文化

按照中医理论,舌尖为心肺经,舌中为脾胃经,舌根为肾经,左右两边肝胆经。酱领酒芳香能醒脾提神,甘甜能保脾健胃,酸能护肝扶肝,苦能养心养神。此外,酱领酒喝后不口干,按《说文解字》,舌边有水为活,是生命的最佳象征。故酱酒之饮食功效,与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保胃气,存津液的主题一脉相承的。而且,由于酚类最多,饮用美容功效与干红葡萄酒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同时,酱领酒汇总酯类多,加上酒有行气血,活经络的作用,此外,酱酒经过高温蒸馏和三年以上的陈酿,容易挥发的小分子物质已经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大分子物质,由于蒸馏高温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有害物质。酱酒含有大量的酸类物质,其标准规定酸度为1.53.0g/l,其他白酒的标准为0.51.7g/l,酱酒所含酸以乙酸、乳酸和不饱和酸为主,有利于人体健康。酱酒的天然酚类物质多,根据有关科研数据表明,酱酒中的酚类化合物是其他酒类的34倍,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酱酒的酒精浓度为53%左右,是最科学的酒精浓度,加之经过三年以上的储存,酒度高而不烈,刺激小,有利于健康

酱香酒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犹如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的名片,在以醉人的芳香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将中华酒文化的魅力和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了世界。

春节期间酒局多 谈谈中国式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自然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这里所说的酒文化,是中国式酒文化。

一提到酒,自然会联想到各种各样的酒局。中国的酒局可谓源远流长,举凡有办事的场合,都有酒局存在的可能。酒局里的你来我往经过上千年的发酵酝酿,已上升成一种行为的艺术。

逢年过节要喝酒,朋友小聚要喝酒,婚丧嫁娶要喝酒,金榜题名要喝酒,升官发财要喝酒,喝的是酒,布的是局,玩的是情分,花的是钞票,拼的是身体。

官场上的权力角逐、商战中的你来我往、甚至情场上的无边风月,离了这个酒,便欠了火候、失了分寸。同样的,朋友间要想让圈子根深蒂固,也离不开喝酒,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喝的是酒联络的是感情。不请客、不喝酒,感情再深也欠那么点意思。

中国人凡事讲究个关系,人与人的相互联系就组成了一张网,酒桌上、酒局里,推杯换盏并成了组好这张网的关键节点。在中国办事,你不得不掌握里面的规矩。倘若你跳出这个局,很多事是办不了的,酒局自古便是中国的传统特色。不管你是千杯不倒还是不胜酒力,都是按照中国式酒局来办事。无论是亲朋好友间的聚会,还是职场商场业务上的酒局。凡此种种,里头的学问就是一本百科全书。

酒局也是一盘扑朔迷离的棋局,每个人都是棋子,一言一行一个表情,举杯碰杯干了,敬酒罚酒喝酒,都是落子的艺术。一不小心,有可能满盘皆输。

坐在酒局之中,观与会之人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领悟酒局百态,看人们在酒精作用下的真实性情。时尔让人忍俊不禁,时尔让人暗自沉思,时尔让人心情惋惜。

酒局重点并不在于酒,而是以酒作为媒介,用酒来达到设宴者的某种目的,正所谓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尤其是以官场和商场为名义的酒局,酒局无疑就成了工作能力强弱和交易买卖成交与否的延伸了。

在道家学派的观念里,酒已经是一种哲学存在。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用酒来追寻逍遥自由,功名利禄及荣辱耻廉,乃中国酒文化价值精髓所在。作者深谙个中之道,按照作者自己的话说,混迹酒场三十的,大大小小的酒局经历了无数,作者的眼睛就好比锋利的手术刀,总是能将酒场中的事酒局中的人剖析开来,由此看透了百种人千种事。

中国酒桌是一个大舞台、小社会,酒局之中有人情世故,有官场交情......这些综合起来,便是中国式的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不得忽视的酒文化


提起传统的酒一定少不了的就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现如今的世界上所有的酒也全都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创造出来的,这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酒文化。你知道中国酒文化的起源是什么吗?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看来,冥冥之中早有安排,酒作为现在最流行的饮品之一,它的出现自然不是某个人能随随便便创造的,天公作美,酒的出现便有了几分神秘色彩。

晋人江统在《酒诰》里载有:“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这说明了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人们受这种自然发酵成酒的启示,逐渐发明了人工酿酒。

我国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如《战国策》:“帝女令仪狄造酒,进之于禹。”周代,酿酒已发展成独立的且具相当规模的手工业作坊,并设置有专门管理酿酒的“酒正”、“酒人”、“郁人”、“浆人”、“大酋”等管职。

酒,是人类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大饮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弥人;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至今仍香醇可饮,可谓奇也!中国甲骨文中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从中可以佐证酒的存在之久。

至于文史中的记载更是枚不胜举,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即醉以酒,即饱以德”(《大雅·即醉》)的诗讯《周易》、《周礼》、《礼记》、《左传》等典籍中,关于古代酒俗的记载更多,如“酒者可以养老也”(《礼记》)、“酒以成礼”(《左传》)等。这说明酒存在着多种用途。是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

【结束语】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这就是人们最早受到的启发。

简析中国酱香型白酒文化


酱香型白酒对于许多爱酒者而言,已经超越了物质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飘香美酒的背后刻着深刻的深厚的酒文化烙印。

种植文化酝酿美酒

酱酒诱人的芳香,从一粒粒红彤彤的高粱与金灿灿的小麦在西南大地翩翩起舞间开始酝酿。

它们伴随着这块土地从蛮荒到文明,成就了一条永远流淌的生命长河!《本草纲目》有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的记载,一般认为,古称蜀黍的高粱起源于非洲,腾飞于中华,是中国最早栽培的谷类作物之一,最少已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高粱口感偏涩,质感粗糙,非遇大灾缺粮,人们一般难以将其当做主食食用,但其产量高、易储存,在家禽驯养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至今仍是北方农民饲养家禽的主要饲料之一。小麦的种植范围与中华民族的开疆拓土同步延展,经历了一个自西向东,由北到南的发展历程,小麦最早的考古遗迹出现在西北,商周时期,小麦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到了汉代,又大面积向南进行了推广,至盛唐时期,小麦在江南华南等地成为了餐桌上的贵宾。

高粱与小麦的生长特性注定了其在贵州的深度繁育,从海拔300米的东北部到海拔2000多米的西北部都出现了大面积的种植,种植历史延续至今,即便人们以大米为主食,但在农业生产中依然普遍有大季大米、小季小麦两季种植模式。贵州这片美丽的多彩之地,以深邃的内涵与博大的胸怀接纳了高粱与小麦的繁育,红色高粱与黄色的小麦更以巧妙的方式回馈了这片美丽的深山。几千的历史洪流之中,它们融于山与水之间,不经意间流淌出一股涓涓细流,沿着赤水河谷一路向前,沿途散播着醇香与甘甜!

岁月流淌中的储存文化

时光飞逝中,留下的往往只有时代的背影和美酒的芳香;

于是乎,人们留下了深入浅出的谚语酒是陈的香!

酱香型白酒更是将储存的作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经过一年生产周期生产出来的酱香型白酒并不是立即装瓶售卖,而是要在专业的存储环境中,存放三年以上,通过时间的沉淀,挥发不利因子,产生有利因素,再行进行勾调。

酱香型白酒的陈酿必须要在陶坛中才能实现,因为陶坛的透气性好,空气中的氧气能进入坛内,与酒产生微氧循环,加速酒的酯化、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有效排除醛类、硫化物等物质,辛辣味减少,增加酒的芳香,陈酿过程总甲醇等有害物质被有效挥发,酒体变得醇和,空气与酒通过陶坛融合,产生陈年老香。经过三年以上的陈酿过程后,酱香型白酒才能进入沟调过程,酱酒的勾调必须坚持酒勾酒的原则,即用存放时间更久的老酒来进行勾调,勾调过程不能添加其他任何附加物质,酱香型白酒的独特香味均是通过陈酿过程产生。

时间给了人们创造奇迹的机会,酱香型白酒的奇迹就是在时间的沉淀中产生的无穷魅力,在科学技术无比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无法完全诠释其中的奥妙所在。

严格的酿造文化

酱酒一代又一代的酿酒人口口相传着一段口诀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四时合序,酱香始出,千锤百炼,是为金沙!这段口诀中的曲原料为小麦,沙原料为高粱,正是这两种大自然馈赠的天然作物,成就了诠释中国白酒味道的酱香型白酒。

茅台酒在内的所有酱香型白酒,均是采用优质高粱和小麦为原料,在不添加任何附加物的前提下,纯粮发酵、自然酿造。贵州本地所产糯高粱虽产量低,但与其他产区高粱相比,颗粒坚实饱满,淀粉含量高,十分有利于酱香型白酒多次蒸煮翻烤的技术标准,而金沙正是贵州糯高粱的主产区之一。大自然的馈赠不仅仅是优质农作物的提供,赤水河流域生态良好、温度适宜、四季分明,酱香型白酒有着众多由古至今传承不变的规则,这些规则在工业化的今天近乎苛刻,但正是这样的苛刻保证了酱香型白酒不可复制甚至不可超越的价值。酱香型白酒最重要酿造原则可以可以概括为12987。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蒸馏,正是这一项又一项的严格规定,保证了酱香型白酒独特的韵味。

独特环境孕育地域文化

赤水河,它从云南镇雄出发,流经贵州毕节、大方、金沙、仁怀,猛然向北进入四川古蔺,再蜿蜒返回贵州赤水,在川黔交界崇山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在崇山峻岭间润泽着西南大地,滋养着沿岸人民,更成就了辉煌的酱酒黄金地带。

正是天然的屏障、丰富的物种、良好的生态和相对先进的生产力,贵州最古老的原生土著民族彝族部落得以长期发展,彝族政权与中央王朝长期和谐共处,直至清朝才真正被取缔。彝族政权的鼎盛时期,以乌蒙山区为核心,政权范围覆盖今天的四川西部、云南大部和贵州北部及西北部,今天仁怀茅台镇一带也属其彝族十三部的其中一部。正是在那个辉煌的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贵族生活的需要,酿酒技艺得到了鼎盛的发展,彝族地区出产的枸酱酒成为了今天酱香型白酒最原始的雏形。大自然造就了乌蒙山良好的生态,也赐予了人们酿酒的神奇技艺,代代传承。

超高品质,独创养生文化

按照中医理论,舌尖为心肺经,舌中为脾胃经,舌根为肾经,左右两边肝胆经。酱领酒芳香能醒脾提神,甘甜能保脾健胃,酸能护肝扶肝,苦能养心养神。此外,酱领酒喝后不口干,按《说文解字》,舌边有水为活,是生命的最佳象征。故酱酒之饮食功效,与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保胃气,存津液的主题一脉相承的。而且,由于酚类最多,饮用美容功效与干红葡萄酒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同时,酱领酒汇总酯类多,加上酒有行气血,活经络的作用,此外,酱酒经过高温蒸馏和三年以上的陈酿,容易挥发的小分子物质已经通过化合反应生成大分子物质,由于蒸馏高温的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排除有害物质。酱酒含有大量的酸类物质,其标准规定酸度为1.53.0g/l,其他白酒的标准为0.51.7g/l,酱酒所含酸以乙酸、乳酸和不饱和酸为主,有利于人体健康。酱酒的天然酚类物质多,根据有关科研数据表明,酱酒中的酚类化合物是其他酒类的34倍,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酱酒的酒精浓度为53%左右,是最科学的酒精浓度,加之经过三年以上的储存,酒度高而不烈,刺激小,有利于健康

酱香酒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犹如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的名片,在以醉人的芳香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将中华酒文化的魅力和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了世界。

欧洲酒文化与中国酒文化的差异


以往是旧世界葡萄酒独领风骚,近年来新世界葡萄酒也不甘示弱。各国的葡萄酒各有特色,可谓是百花齐放。

可在中国,人们向来较推崇欧洲的葡萄酒,且欧洲葡萄酒一直占据着中国市场的大份额。欧洲葡萄酒也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俨然成为了一种生活标志。

为什么有的人会觉得欧洲的葡萄酒文化,比中国的酒文化高大上呢?

首先说说中国的酒文化

中国的酒文化有青梅煮酒论英雄,有流觞曲水。中国古上饮酒,讲究饮人:或高雅之士,或知己故交,或玉人可儿;讲究饮地:花下竹林,曲径荷亭。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讲究饮趣:清淡妙吟、传花度曲。

所以在我看来,中国自古酒文化一点都不low,反而觉得很雅致。但是现今的中国酒文化却是这样的

呈现的情景不是恋人对饮的雅致,更不是诗人豪饮的狂放,而是一种有时不分性别的吞咽比赛和其背后隐藏的变相要求。在某种意义上,酒在中国已经远超出了休闲娱乐的范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没有硝烟的角力或者说较量手段。

也可以这样说

喝葡萄酒的凯撒和青梅煮酒的曹刘,同样高大上。只是现在天朝的酒文化被畸形的酒桌文化拉低了整体格调。

说完中国的酒文化

我们来谈谈欧洲的葡萄酒文化

就拿最具代表性的法国葡萄酒做例子。

法国人一开始推销葡萄酒的手段,我是服气的。他们总是塑造一种关于高雅和浪漫的法式生活,然后借此推销法国产品。提起法国,人们立马想到的产品就是香水和葡萄酒,对其赞美似乎早已根深蒂固。

欣赏一瓶葡萄酒,就像欣赏一件工艺品。

打开一瓶葡萄酒,就像打开一本书。

法国人在推销自己的葡萄酒时,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推销一种饮品,而是在推销一种高雅和浪漫的生活方式。

现今欧洲的葡萄酒文化之所以显得高大上我把原因归纳为3点

1、中世纪,葡萄酒仅能在教会酿造,只有很少的贵族才可以饮用,逐渐显得高大上。在古罗马时期,奴隶也可以饮用葡萄酒,很平常。古希腊时期的酒神节,饮酒时荒淫无度(当然从艺术角度看是一种人类抛弃枷锁回归原始状态的美);

2、另外,国内葡萄酒的消费习惯远没有欧洲普及,葡萄酒文化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讲还算新鲜。在很多欧洲国家,葡萄酒饮用和我们平时吃饭喝酒没什么区别;

3、酒商提高葡萄酒的身价,所谓的高大上消费观念会存在。因为酒作为一种商品,被消费,其很重要的一种满足诉求就是帮助消费者完成身份的贴标签,这就是在特定价格区间和价值定位的酒类商品属于奢侈品。

可以看出,欧洲的葡萄酒文化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的高大上。大部分原因是外界的种种因素影响着,让我们觉得其高大上而已,这是假象。而现在的国内酒文化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糟粕,很难与高大上挂钩,这却是真相。

所以相对于中国的酒文化欧洲的葡萄酒文化显得高大上是假象亦是真相

酒如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

这句话假如进行缩句酒是盛唐。可见在当年,酒代表的是大唐文化。如今,我们想重塑我们曾引以为傲的酒文化,任重而道远。

中国酒文化介绍


中国酒文化介绍

 中国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中国的酒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近代以来,啤酒在中国的发展很快,目前年产量已居世界第二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状况,也是了解历史上天灾人祸的线索之一。在一些局部地区,酒业的繁荣对当地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酒与社会经济活动是密切相关的。汉武帝时期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酒的专税就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酒税收入在历史上还与军费,战争有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有的朝代,酒税(或酒的专卖收入)还与徭役及其它税赋形式有关。酒的厚利往往又成为国家、商贾富豪及民众争夺的肥肉。酒的赐晡令的发布,往往又与朝代变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动有关。中国古人将酒的作用归纳为三类: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作用关不限于此三条,起码还包括: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酒也使人沉湎,坠落,伤身败体。历史上还有不少国君因沉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

总之,酒是社会文明的标志。研究社会的文明史,不可不研究酒文化史。中国酒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会给人们带来乐趣和启示

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中国人一年中的几个重大节日,都有相应的饮酒活动,如端午节饮菖蒲酒,重阳节饮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间,春季插完禾苗后,要欢聚饮酒,庆贺丰收时更要饮酒,酒席散尽之时,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归。

过年,也叫除夕,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酒席,即使穷,平时不怎么喝酒,年夜饭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饭,有的人还有饮酒守夜的习俗。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们一般是不出门的,从正月初二开始,才开始串门,有客人上门,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摆上桌子,斟上酒,共贺新春。新年尹始,古人有合家饮屠苏酒的习俗,饮酒时,从小至大依次饮用。据说饮此酒可以避瘟气。

朝鲜族的岁酒:

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桔梗、防风、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类似于汉族的屠苏酒,但药材配方有所不同。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民间认为饮用此酒可避邪,长寿。

哈尼族的新谷酒:

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云南元江一带的哈尼族,按照传统习俗,都要举行一次丰盛的喝新谷酒的仪式,以欢庆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所谓新谷酒,是各家从田里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把,倒挂在堂屋右后方山墙上部的一块小篾笆沿边,意求家神保护庄稼,然后勒下谷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内泡酒。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家家户户置办丰盛的饭菜,全家老少都无一例外地喝上几口新谷酒。这顿饭人人都要吃得酒酣饭饱。

菊花酒由来已久,《西京杂记》曾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婚姻饮酒习俗

南方的女儿酒,最早记载为晋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说南方人生下女儿才数岁,便开始酿酒,酿成酒后,埋藏于池塘底部,待女儿出嫁之时才取出供宾客饮用。这种酒在绍兴得到继承,发展成为著名的花雕酒,其酒质与一般的绍兴酒并无显著差别,主要是装酒的坛子独特,这种酒坛还在土坏时,就雕上各种花卉图案,人物鸟兽,山水亭榭,等到女儿出嫁时,取出酒坛,请画匠用油彩画出百戏,如八仙过海,龙凤呈祥,嫦娥奔月等,并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圆的彩头。

喜酒,往往是婚礼的代名词,置办喜酒即办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参加婚礼。

满族人结婚时的交杯酒:入夜,洞房花烛齐亮,新郎给新娘揭下头盖后要坐在新娘左边,娶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郎抿一口;送亲太太捧着酒杯,先请新娘抿一口;然后两位太太将酒杯交换,请新郎新娘再各抿一口。满族人在举行婚礼前后的谢亲席:将烹制好的一桌酒席置于特制的礼盒中,由两人抬着送到女家,以表示对亲家养育了女儿给自家做媳女的感谢之情。另外,还要做一桌谢媒席,用圆笼装上,由一人挑上送到媒人家,表示对媒人成全好事的感激之情。

达斡尔族的接风酒和出门酒:送亲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满两盅酒,向送亲人敬接风酒,这也叫进门盅,来宾要全部饮尽,以示已是一家人。尔后,男家要摆三道席宴请来宾。婚礼后,女方家远者多在新郎家住一夜,次日才走,在送亲人返程时,新郎父母都恭候门旁内侧,向贵宾一一敬出门酒。

会亲酒,订婚仪式时,要摆的酒席,喝了会亲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约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回门酒,结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称回门酒。回门酒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回家。

交杯酒: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在唐代即有交杯酒这一名称,到了宋代,在礼仪上,盛行用彩丝将两只酒杯相联,并绾成同心结之类的彩结,夫妻互饮一盏,或夫妻传饮。这种风俗在我国非常普遍,如在绍兴地区喝交杯酒时,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福气好的中年妇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给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几颗小汤圆,然后,斟上两盅花雕酒,分别给新婚夫妇各饮一口,再把这两盅酒混合,又分为两盅,取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让新郎新娘喝完后,并向门外撒大把的喜糖,让外面围观的人群争抢。

婚礼上的交杯酒:为表示夫妻相爱,在婚礼上夫妻各执一杯酒,手擘相交各饮一口。

中国酒文化趣谈之诗酒文化


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在其他文学样式尚处于胎眠时期里,诗就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支奇葩,独领风骚。诗抒情,酒抒怀,诗酒结缘千古来,有道是有诗必有酒,无酒不成诗,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诗酒文化。

至先秦时代的《诗经》、《楚辞》开始酒与诗就已结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中国北部的社会生活,全书305篇。涉及到酒,写人们饮酒,写饮酒时心情的多达48篇,足以反映酒对诗歌的浸润已经相当广泛。《楚辞》写酒虽然不如《诗经》那么多,但更多的是对酒的赞赏,对醉酒的渲染!南有《楚辞》,北有《诗经》,酒文化就这样一直深深的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诗歌艺术!

汉魏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连年的战争和朝代的更迭使人们借酒浇愁、感慨良多!曹孟德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诗酒风骨;魏晋之际,政局更为不稳,文士动辄得咎,为逃避祸患,他们沉湎于酒,如果说饮酒是乐事,那么他们这一杯酒则是饮得很痛苦的,当时文人结社集会,少谈政治,以酒解愁。魏末竹林七贤,个个都是大酒徒,他们蔑视礼法,放浪形骸,借酒放歌;晋代陶渊明是实现诗酒真正结缘的第一人,归隐田园的他虽有饮酒避世、借酒浇愁的思绪,但更多的却是通过饮酒来实现物我两忘、回归自然、超然脱俗的境界,享受美酒、体会酒趣,酒成了他诗中最主要的题材;饮酒赋诗、浑然忘我,把酒与诗真正结合到一起。未言心先醉,不再接杯酒诗人用酒唤出内心的情感并形成诗篇,酒在诗歌中奔流,诗歌中溢着酒香,源远流长,千古不绝!

现今的世人往往把嗜酒如命、狂饮烂醉的人蔑称为酒鬼,揶揄讥笑,贬之又贬。而酒鬼这个词在唐代中是寻觅不见踪迹的,有的只是酒友、酒仙。酒仙与酒鬼虽然都是戏称,然而前者超然,后者低俗,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被誉为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的李白便自称酒中仙。他无酒不诗看花饮美酒,听鸟鸣晴川;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他藐视权贵: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他无视金钱,只为痛快一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诗,是一篇篇醉出来的,酒似乎是他的整个生命与生活的全部,似乎酒杯在手就掌握了人生的所有意义,于是万事何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酒反复被李白所咏唱,不停的充实着李白的酒感。他的作品无疑是诗酒文化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李白这位大诗人,更没有那激情豪迈的千古诗句。如此的诗酒生涯,令人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叹!

赞酒名诗出盛唐,盛唐诗人尽酒仙,唐朝的诗人,几乎个个都是诗酒狂客,这个精英荟萃的创作群体,用酒与诗把时代的精神和民族的心态表现得潇洒狂放。俗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称的杜甫,同样有着狂放不羁的一面,在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中对李白的酒事,如数家珍。对李白得意时之崇仰,失意时之关怀,一片真诚,可动天日。诗人虽不在八仙之列,但其好酒之态却不在八仙之下,凭借百罚深杯亦不辞而荣获酒豪的桂冠,他在《曲江二首》中说: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人典衣沽酒,借酒消愁,尽落得酒债累累再如: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等等,都是传诵人口的句子,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读其诗可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杜甫的咏酒绝唱,传世千古,称著于世!

北宋苏东坡,在山东密州(现诸城)任太守时,中秋佳节,酒酣之时,诗兴大发,写下了豪迈悲凉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幅松下醉酒图更是意境优美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再看今朝,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了怀念和哀悼他已故战友和妻子杨开惠,也在词中以酒抒情。于1957年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宵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诗人把一切喜怒哀乐、惆怅感伤全都倾注在酒里,白居易说得好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中国是一个慕古文化国家,从遗留下来如烟海的诗与酒交融的史料上看,酒的出现到诗的形成,两者即结合在一起,诗酒撞击的灿烂火花,一直照耀着诗酒文化漫长的画卷!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