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酿酒工艺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白酒的香型及其工艺》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从表面上看,白酒的香型与其化学组分密切相关,这些化学组分都是发酵工艺的产物。因此,工艺不同,酒的化学组分不同,香型不同。反之,香型不同,工艺也不同,其化学组分也不同。影响酒的香型和化学组分的主要因素有:原料、制曲(糖化发酵剂)工艺、发酵酿酒工艺,操作、窖池结构、生产环境等,此外,还与贮存时间、贮存容器有关。化学组分前已介绍,现将香型与工艺的关系简述如下:酱香型酒的代表茅台酒,原料有高梁(酿酒)、小麦(制大曲),大曲工艺是高温曲(60℃以上),原料清蒸,采用八次发酵八次蒸酒,用曲量大(1∶1.2),入窖前采用堆集工艺,窖池是石壁泥底等,贮存期3年以上。浓香型酒则不同,原料虽然是高梁、小麦,制大曲则是中温(55~60℃),原料混蒸混烧,采用周而复始的万年糟发酵工艺,用曲量为20%左右。窖池是肥泥窖,为丁己酸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并强调百年老窖。泸州特曲、五粮液都号称是数百年老窖酿成,贮存期为一年。清香型酒的代表汾酒,其原料除高梁外,制曲用大麦、豌豆,制大曲的温度较上两种低,不得超过50℃,并用清蒸工艺,地缸发酵等,贮存期也是一年。米香型白酒其原料为大米,糖化发酵剂不是用大曲,而是传统的米小曲,发酵工艺特点属半液态法,而别的香型白酒多属固态法。发酵周期比用大曲的少1/5以上,仅7天左右,贮存期一般也较大曲酒少,仅3~6个月。丰富多彩的其它香型白酒中,其工艺与上述4种香型不同,形成工艺绚丽多姿,各具特点,风格自成一家的门类。现仅列数种酒进行说明。国家名酒董酒则采用大小曲工艺,制曲加中草药,窖池既非肥泥、石窖,也不用地缸、瓦缸发酵,而是用白垩土与石灰和猕猴桃藤的汁来筑窖,采用串香工艺制得董酒。贵州的平坝窖酒、匀酒虽也是大小曲工艺,有的加中药,有的不加,有的串香,有的无,窖池与董酒又不同,是肥泥窖,酒的风格与董酒亦不相同。西风酒也是其它香型,但其制曲原料与汾酒相同,用大麦和豌豆,制曲温度较高,达到60℃,用曲量13~16%,发酵不用地缸,用生泥窖,不强调老窖,发酵期比汾酒少10天,才10—11天。致使酿制出的西凤酒具有酸甜苦辣香的特点。“泸头酱尾”的兼香型,顾名思义,其工艺特点既有浓香型又有酱香型,如白云边酒。所以,有的厂家干脆按比例分别生产酱香型酒和浓香型酒,通过将这两种酒相互勾兑,制得兼香型酒。也就是说,勾兑的比例要恰当,否则非浓非酱,又非浓头酱尾,也就谈不上浓酱兼有的风格特色。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判断,白酒香型的划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凡酒虽同属一种香型,仍有自己的“小自由”,即个性,风格特点。有人把白酒的香型比成京剧的流派,既有梅、尚、荀、陈四大派,又允许四大流派中有支流,发展个性,形成新的流派,同时又允许四大流派之外,并存其它流派。一言蔽之,工艺与香型密切相关。随着科研的进步,工艺的改革,今后将会出现更多的新工艺,更多的新香型。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馥郁香型白酒工艺


馥郁香型白酒我国白酒香型之一,是酒鬼酒公司在湘西传统小曲酒生产基础上,大胆吸纳传统大曲酒生产工艺的精髓,将小曲酒生产工艺和大曲酒生产工艺进行巧妙融合,并在我国白酒泰斗周恒刚、沈怡方等酿酒专家的指导下,历经漫长的生产实践而形成的一个白酒的创新香型。
白酒泰斗沈怡方老先生对馥郁香型酒鬼酒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虽然现在的香型比较多,但归根到底主要还是浓、清、酱,而酒鬼酒将这三大香型集于一身,创造了馥郁香型,这是一个创新”。馥郁香型白酒所具有的“色清透明、诸香馥郁、入口绵甜、醇厚丰满、香味协调、回味悠长,具有馥郁香型的典型风格”和“前浓、中清、后酱”的独特口味特征,除与其生产所处的气候和区域环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外,还与其所采用的独特生产工艺有紧密联系。
1、立体制曲工艺
“曲为酒之骨”,“发酵之动力”,充分说明了曲在酿酒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要酿好酒,必先有好曲,这是酿酒行业的共识。以酒鬼酒为代表的馥郁香型白酒生产,采用根霉曲单独对粮食进行糖化,再将糖化好的粮食进行配糟加大曲入泥池续糟发酵的独特工艺,充分体现了馥郁香型白酒生产在曲药使用上的独到之处。特别是在大结合的方式,由于培养方式的不同,促使大曲中微生物生长环境不同,从而大曲中的微生物种类与量比及曲香成分都有差别,这也是形成酒鬼酒独特风格的原因之一。
2、五粮糖化工艺
在我国白酒生产中,以小曲或根霉曲对粮食进行糖化,大多数都是一种粮食,也有用两种粮食的,而在馥郁香型白酒生产中,是使用5种粮食同时进行糖化。粮食除含有淀粉外,还含有矿物成分及微量元素,而不同的粮食种类所含的矿物成分和微量元素又是不相同的。因此,多种粮食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营养成分十分丰富的培养基质。在传统工艺生产白酒中,糖化过程不仅仅只是将淀粉转变成糖,还是一个利用开放式生产的特点,网罗环境中的微生物的过程。有这样一个营养丰富的培养基质,其所网罗的微生物种类与数量都有所增加,从而增加了参与发酵的微生物种类与数量。同时,该工艺也是形成馥郁香型白酒中清香香气的主要工艺,并由于采用堆积发酵,有可能产生形成酱香香气的前体物质。
3、大曲续糟泥池发酵工艺
糖化好的粮食进行配糟加大曲入泥池续糟发酵的独特工艺,是馥郁香型对我国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的继承与发展。使用大曲,不但提供了发酵微生物菌种,还有很多酶类和曲香成分,也可能有形成酱香香气的前体物质存在;续糟发酵是对原料、香味成分、有机酸等的传承利用;泥池发酵是充分利用窖泥微生物所产生的特殊有机酸对酒体的作用,这也是馥郁香型白酒浓香香气形成的主要工艺。这些都是与浓香型白酒工艺的共性。而其较大的不同点,除使用的大曲制作有所区别外,主要还在于馥郁香型白酒生产中所加的糖化料。由于糖化料的加入,使参与窖内发酵的微生物种类、数量、活性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浓香型白酒窖内发酵有很大的区别,这是形成馥郁香型白酒香味成分及量比独特的主要原因。

清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


清香型白酒是我国白酒三大基本香型之一,主要以山西杏花村汾酒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清香纯正、酒体纯净。体香成分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在成品酒中的比例以55:45为宜。
清香型白酒酿酒工艺特点是清蒸清揸、地缸发酵、清蒸一次清楂。技术要点在于必须有质量上等的小麦和豌豆制的曲,酿酒工艺的中心环节应消除使酒体产生邪杂味的所有因素。在国家名酒中,汾酒、黄鹤楼酒、宝丰酒荣获头牌。
黄鹤楼酒是以高粱为原料,小麦、豌豆采制的“清糙曲”为糖化发酵剂,精心酿制,科学勾兑而成。感官特征:酒液清澈透明,酒质清香、典型纯正、人口绵软、酒味纯正、爽润舒适、后味干净。
河南白酒品牌宝丰酒以高梁为原料,用小麦(50%)、大麦(30%)、豌豆(20%)混合制曲,为中温曲。制酒采用传统的清蒸续楂操作法,以内壁打蜡的水泥窖做发酵池,经贮存勾兑而成。产品具有五色透明,清香芬芳、甘润爽口、回味悠长的特点。
六曲香酒为麸曲清香型白酒,其工艺特点有:原料为高粱,出酒率高,出酒率按成品酒62°,为46%以上。采用11株菌种。黄曲、根霉、毛霉及犁头霉采用通风制曲,以内孢霉培养帘子曲,红曲以曲盒培养。由于采用6种微生物制成麸曲故名六曲香。酿酒酵母拉斯12号,3种生香的汉逊酵母和白地霉用于培养菌液。制酒工艺采用清蒸混入老六甑操作法,发酵期为8~10天。成品酒度62°感官特点是无色透明,清香纯正,醇和绵软,爽口回甜,饮后余香。

清香型白酒工艺特点


清香型白酒以高梁为酿酒原料,大麦和豌豆制成的低温大曲(大麦:豌豆为6:4或7:3),制曲温度一般不超过50℃,用曲量一般为原料的9%~11%。但第二轮发酵时只加曲,不加粮,发酵周期为28d左右,原酒经贮存,勾调成产品。
三种曲(清茬曲、后火曲和红心曲)并用,分别按30%、40%、30%的比例混合使用,该三种曲在制曲工艺阶段基本相同,只是在培菌各阶段的品温控制上有所区别。
工艺操作采用清蒸清楂、地缸固态发酵、清蒸二次清。
工艺操作“四特殊”:润料堆积、低温发酵、高度摘酒、适期贮存。
传统工艺总结有七诀,现代总结又加上四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粮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工必得其细,量必得其准,管必得其严,勾必得其适”。
香味特征:乙酸乙酯为主体香,它的含量占总酯50%以上。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匹配合理,一般在1:0.6左右。
乙缩醛含量占总醛的15.3%,与爽口感有关,导致虽然酒精度高,但是刺激小。正丙醇含量较高,有人认为这与清香型酒的清爽程度有关。酯大于酸,一般酸酯比为1:4.5—5。
感官评语:无色透明、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净爽。
品评要点:色泽:无色透明。
主体香气为乙酸乙酯为主,乳酸乙酯为辅的清雅、纯正的复合香气幽雅、舒适。
由于酒度较高,入口后有明显的辣感、且较持久,如水与酒精分子缔合度好,则刺激性减小。口味特别净,质量好的清香型白酒没有任何邪杂味。
尝第二口后,辣感明显减弱,甜味突出了,饮后有余香。
酒体突出清、爽、绵、甜、净的风格特征。

国内各大香型白酒工艺


白酒的风格是出色、香、味三大要素组成。按酒香的类别来划分乃情理之中。目前,我国白酒吧香型划分为5类,分别是: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刑和其它香型。表面上看,白酒的香型与其化学组分密切相关,这些化学组分都是发酵工艺的产物。因此,工艺不同,酒的化学组分不同,香型不同。反之,香型不同,工艺也不同,其化学组分也不同。影响酒的香型和化学组分的主要因素有:原料、制曲(糖化发酵剂)工艺、发酵酿酒工艺,操作、窖池结构、生产环境等,此外,还与贮存时间、贮存容器有关。
现将香型与工艺的关系简述如下:
酱香型酒的代表茅台酒,原料有高梁(酿酒)、小麦(制大曲),大曲工艺是高温曲(60℃以上),原料清蒸,采用八次发酵八次蒸酒,用曲量大(1∶1.2),入窖前采用堆集工艺,窖池是石壁泥底等,贮存期3年以上。
浓香型酒则不同,原料虽然是高梁、小麦,制大曲则是中温(55~60℃),原料混蒸混烧,采用周而复始的万年糟发酵工艺,用曲量为20%左右。窖池是肥泥窖,为丁己酸菌等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并强调百年老窖。泸州特曲、五粮液都号称是数百年老窖酿成,贮存期为一年。


清香型酒的代表汾酒,其原料除高梁外,制曲用大麦、豌豆,制大曲的温度较上两种低,不得超过50℃,并用清蒸工艺,地缸发酵等,贮存期也是一年。
米香型白酒其原料为大米,糖化发酵剂不是用大曲,而是传统的米小曲,发酵工艺特点属半液态法,而别的香型白酒多属固态法。发酵周期比用大曲的少1/5以上,仅7天左右,贮存期一般也较大曲酒少,仅3~6个月。
丰富多彩的其它香型白酒中,其工艺与上述4种香型不同,形成工艺绚丽多姿,各具特点,风格自成一家的门类。现仅列数种酒进行说明。国家名酒董酒则采用大小曲工艺,制曲加中草药,窖池既非肥泥、石窖,也不用地缸、瓦缸发酵,而是用白垩土与石灰和猕猴桃藤的汁来筑窖,采用串香工艺制得董酒。贵州的平坝窖酒、匀酒虽也是大小曲工艺,有的加中药,有的不加,有的串香,有的无,窖池与董酒又不同,是肥泥窖,酒的风格与董酒亦不相同。西风酒也是其它香型,但其制曲原料与汾酒相同,用大麦和豌豆,制曲温度较高,达到60℃,用曲量13~16%,发酵不用地缸,用生泥窖,不强调老窖,发酵期比汾酒少10天,才10—11天。致使酿制出的西凤酒具有酸甜苦辣香的特点。“泸头酱尾”的兼香型,顾名思义,其工艺特点既有浓香型又有酱香型,如白云边酒。所以,有的厂家干脆按比例分别生产酱香型酒和浓香型酒,通过将这两种酒相互勾兑,制得兼香型酒。也就是说,勾兑的比例要恰当,否则非浓非酱,又非浓头酱尾,也就谈不上浓酱兼有的风格特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判断,白酒香型的划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的。凡酒虽同属一种香型,仍有自己的“小自由”,即个性,风格特点。有人把白酒的香型比成京剧的流派,既有梅、尚、荀、陈四大派,又允许四大流派中有支流,发展个性,形成新的流派,同时又允许四大流派之外,并存其它流派。一言蔽之,工艺与香型密切相关。随着科研的进步,工艺的改革,今后将会出现更多的新工艺,更多的新香型。

揭秘浓香型白酒中的杂味及其形成原因


提高浓香型白酒质量的措施就是“去杂增香”,如果能有效去除杂味的干扰,相对的就提高了白酒的香味,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体会到除杂要比增香困难得多。增香是技术问题,如延长发酵周期,采取双轮底工艺等;除杂则更多的是管理方面的问题,在生产工艺上,原料应清蒸透,搞好清洁卫生工作,加强窖池管理,在缓慢蒸馏,量质摘酒,分级贮存,酒库管理等全生产过程中都不能马虎,否则就会产生邪杂味而降低产品质量。特别是在生产香气淡雅、口味丰富舒雅的浓香型白酒时,对基酒的除杂要求更高。

香味与杂味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某些单体成分物质原本是呈香的,因其过浓,或组分间失去平衡,以致香味也变成了杂味,如丁酸乙酯,在一定浓度时呈菠萝香气,过浓时则呈现臭味。要防止邪杂味,除了加强生产管理,严防基酒中产生邪杂味外,需要勾兑时恰当地掌握各微量成分的量比关系,科学地利用其相乘、相杀、掩盖、变味等作用,使酒中的杂味不显现、不露头,生产出口味纯正、协调的好酒。

浓香型白酒生产中,易产生的邪杂味种类繁多,成因复杂,现就生产过程中几种常见的邪杂味及其成因简析如下。

糠味

杂味中常见的是糠味。容易给人以粗糙不愉快的感觉,并造成酒体不净,后味中糠腥味突出。生产中使用的糠清蒸不彻底或用糠量过大,都易使酒中有糠味。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采购新鲜、干燥、无霉味,无杂质的糠壳,并加强库房管理,不要随意露天堆放,以防止风吹雨淋;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对糠进行清蒸:清蒸可以排除其邪杂味,减少糠味带入酒中。清蒸时火力要大,时间要在40分钟以上,清蒸完毕后,一定要及时出甑摊晾,收堆备用;严格控制粮糠比,用量过大既影响酒的质量又增加成本。

臭味

浓香型白酒中都含有臭味成分,只是因为极其稀薄(在阈值以下)或被香味刺激性成分掩盖所以不突出,不过有两种情况例外:一是质量次的酒及新酒有明显的臭味(气),如新酒中含有硫化氢、硫醇等称为新酒的杂味;二是当某种香味物质过浓和突出时,有时也呈臭味,如丁酸乙酯稀薄时是水果香,浓时呈汗臭味;双乙酰在啤酒和葡萄酒中呈馊味,但在白酒中是重要的香气成分。在贮存过程中,随着低沸点的臭味物质大量挥发,异味逐渐减少,口感也变得越来越柔和。另外,也可采取提高流量温度的办法,在蒸馏时排出大量的杂味物质。

在质量差的浓香型白酒中,常见的是窖泥臭味,有时并不是太突出,但是在后味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明显。出现窖泥臭味主要是由于在培养窖泥时窖泥营养成分比例不合理(蛋白质过剩),窖泥发酵不成熟,酒醅酸度过大,出窖时因操作不慎混入窖泥等原因造成。窖泥及酒醅发酵中,生成硫化物臭味的前体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即蛋白质中的含硫氨基酸,其中半胱氨酸产硫化氢能力强,胱氨酸次之。梭状杆菌、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都能水解半胱氨酸,并生成丙酮酸,氨及硫化氢。生成硫化物臭味能力强的是梭状杆菌,酵母菌次之,窖泥中添加的豆饼粉和曲粉,氮源极为丰富,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必然产生硫化物臭味,其中以硫化氢为主。

油臭

棕榈酸、油酸、亚油酸3种脂肪酸形成的乙酯,是引起白酒浑浊,产生油臭味的主要原因。谷物中的脂肪在其自身或微生物(特别是霉菌)中脂肪酶的作用下,生成甲基酮,这种成分造成脂肪的不良油臭(油哈臭,哈剌味)在长时间缓慢作用下,脂肪酸经酯化反应生成酯,又进一步氧化分解,出现油酯酸败的气味。含脂肪酸的原料(玉米)若不脱胚芽,长时间在高温多湿的情况下贮存,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另外,窖池管理不善,烧包透气浸入大量霉菌,酒醅也容易产生这种现象,这些物质蒸入酒中会出现油臭味、苦味及霉味。

苦味

酒中的苦味常与涩味相伴,有“涩苦”之说。白酒中的苦味是由原料带来的,如马铃薯芽中的龙葵碱,高粱中的单宁及其衍生物,黑斑病的番茄酮。生产中使用霉烂的原料,则出现苦涩味,并带有油臭味;五碳糖过多时,生成焦苦味的糠醛;蛋白质过多时产生大量的杂醇油,其中的丁醇、戊醇都有苦味。用曲量过大,大量的酪氨酸生成的酪醇,酪醇的特点是奇苦,但又有香味,这就是所谓的“曲大酒苦”的成因。在生产过程中,还应加强卫生管理,防止杂菌污染,如侵入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都是造成酒苦的原因。

霉味

霉味多来自原料及辅料的霉变(辅料保管不善),窖池“烧包漏气”霉菌丛生所造成。清洁卫生管理不善,酒醅内混入大量的高温细菌,不但苦味重,还会导致出酒率下降且不易改善。酒库潮湿,通风不良,库内布满霉菌,也会造成库存酒出现霉味。因为白酒对空气中的杂味有较强的吸附力,将环境中的霉味吸于酒内所致。

腥味

腥味大多是因为白酒接触铁锈造成的。接触铁锈,会使酒色发黄,浑浊沉淀,并出现鱼腥味。铁质容器、管道、阀门都容易发生此现象。用血料加石灰涂的酒篓、酒海长期贮酒,血料中的铁溶于酒内,易导致酒色发黄,并带有铁腥味,还易引起浑浊沉淀。用河水、池塘水酿酒,因其中有水草,也会出现鱼腥味。

尘土味

尘土味主要是辅料不洁,其中夹杂大量尘土造成的,再加上清蒸不彻底,尘土味未被蒸出,蒸溜时带入酒内。另白酒对周边的气味有较强吸咐力,若酒库卫生管理不善,容器上布满灰尘,尘土味亦会被吸入酒中。

橡胶味

白酒有橡胶味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一般是由于抽酒的橡胶管路和瓶盖内的橡胶垫的橡胶味被酒溶出所致。酒内一旦溶入橡胶味,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因此,在整个白酒生产过程中切忌酒体与橡胶接触,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


在众多白酒香型之中,浓香型白酒是我国传统白酒酿造技艺传承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和谐、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特点,深受宽广消费者的喜欢。

中国白酒进展至今,历史悠久,品牌众多,同类型白酒在不同的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工艺手法,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

谈到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传统浓香型白酒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应该是原窖法、跑窖法和老五甑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三种工艺吧!

原窖法

工艺代表:泸州老窖和全兴大曲

原窖法工艺,也称为原窖分层堆糟法,原窖是指将本窖的发酵糟醅经过加原料、辅料后,再经蒸煮糊化、打量水、摊晾下曲后仍旧放回原先的窖池内密封发酵。分层堆糟是指窖内发酵完毕的糟醅在出窖时按照面糟、母糟分开出窖,面糟蒸酒后作丢糟处理,母糟出窖时由上而下逐层出糟堆放,经取糟配料、拌料、蒸酒、蒸粮、撒曲后仍投回原窖池发酵。原窖法强调保持原窖母糟风格和窖池的等级质量,窖的质量决策大曲酒的质量,也就是俗称的千年老窖万年糟。

跑窖法

工艺代表:五粮液和剑南春

跑窖法工艺也称为跑窖分层蒸馏法工艺,跑窖是指将发酵完成的糟醅从窖中取出,经加原辅料、蒸馏取酒、糊化、打量水、摊凉冷却、下曲粉后装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窖池中,而不将发酵糟醅放回原窖。窖内发酵完成的糟醅逐甑进行蒸馏,因而称为分层蒸馏。分层蒸馏有利于量质摘酒和按质并坛等措施的实施。

老五甑法

工艺代表:洋河、双沟和古井

老五甑法工艺,是在每次出窖蒸酒时,将每个窖的酒醅拌入新投的原料,分成五甑蒸馏,蒸后其中四甑料重新回入窖内发酵,另一甑料作为废糟。入窖发酵的四甑料,按加入新料的多少,分别被称为大、二和小,大和二所配的新料分别占新投原料总量的40%左右,余下的20%左右原料拌入小。不加新料只加曲的称作回糟,回糟发酵蒸酒后即变成丢糟。

每一种工艺有不同的特点,满足了当地实际生产情形,比如北方及江淮地区的窖池相对较小,所以采纳老五甑法或者原窖法能够实现当天完成生产;而四川等地区窖池偏大,则以跑窖法操作可以降低劳动强度。

延伸阅读

在原窖法、跑窖法和老五甑法基础上,还形成了双轮底或多轮底发酵工艺,这在必定程度上提升了浓香型白酒的质量。

双轮底发酵工艺

双轮底发酵即对第一次发酵的底糟不做蒸馏,进行第二次发酵,有意延长底糟发酵期的一种工艺。即指在开窖时,将大部分糟醅取出,只在窖池底部留少部分糟醅(也可投入适量的成品酒、曲粉等)进行再次发酵的一种方法。等到酒醅经过两轮发酵期满,称为:双轮发酵糟,所酿出的酒称为:双轮发酵酒。

浓香工艺的变化,不仅是因地制宜的挑选,也是对风味的挑选,最终与地域风土共同作用产生了浓香型白酒风味的千变万化。不同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没有好坏之分,正是工艺的不同让不同香型白酒显现不同的风味成为可能。

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工艺


芝麻香型白酒以高粱、小麦、麸皮为原料。其中,高粱是生产芝麻香酒的原料。由于高粱中除淀粉外,还含有较多的粗蛋白、纤维素、单宁等物质,因此,在发酵过程中能生成芝麻香的前体物质。芝麻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如下:
1.工艺特点以高粱、小麦、麸皮为原料,合理配料,泥底砖窖,混蒸混烧,高温大曲、中温大曲和麸曲混合使用,外加白曲、酵母、细菌强化发酵,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长期贮存,分型勾调。
原料→粉碎→润料→配料→蒸料→摊凉→加水、曲、生香酵母→高温堆积→翻堆→入池发酵→出池→蒸馏→酒2.润料粮糟补水,即流酒后出甑的糟子加入适量清水,拌和均匀,配料,用清蒸后的稻壳覆盖在料堆上,上甑前10分钟—15分钟掺和均匀,润料时间不少于60分钟。
3.高温堆积高温堆积是酱香型和兼香型白酒采用的重要工序。目的是使糟醅中的淀粉和蛋白质经酶作用,转化为还原糖和氨基酸,再进一步反应生成各种香味物质。
高温堆积过程是富集空气中酵母大量增殖的过程,进而增加了单细胞蛋白,使糟醅中的蛋白质含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是嗜热芽孢杆菌的增殖过程,以及料醅中微生物的消长过程。因为高温堆积能够网罗空气中的有益微生物,为产生芝麻香的前体物质创造条件。


堆积过程中,淀粉、蛋白质分解,糖分、总酯上升,温度升高,使糟醅发出悦人的复合香,醇、乙缩醛、双乙酰、2,3-丁二醇、酯类化合物及杂环类化合物均明显升高。当堆积温度达到40℃—45℃时,有利于蛋白酶及肽酶对蛋白质分解生成芝麻香型白酒的香气成分。糟醅中含有的地衣酵母等菌种,可将蛋氨酸转化为3-甲硫基丙醇及丙醛等芝麻香味物质。
高温堆积对吡嗪类香气成分的形成至关重要。堆积时间长,酱香突出。芝麻香型白酒堆积温度在45℃—50℃,堆积糟表面层生出大量的白色斑点,并闻到浓郁的果香。生产的酒酒体幽雅细腻、绵柔丰满,芝麻香风味典型。如果堆积时间过长,酱味会过于明显,芝麻香不典型。因此,掌握恰当的堆积时间和堆积温度是生产芝麻香型白酒成败的关键之一。
经试验,堆积48小时,品温达到45℃—50℃,产出的酒芝麻香较好。
4.高温堆积的要求
(1)气温低、保温差的季节应建堆积房,堆积房要宽敞,操作方便并有通风装置。
(2)收堆前加入混合曲,同时加入糟酒5kg左右于粮糟中,拌和后收堆。
(3)堆料要求方正平坦坝状,堆高50cm—70cm,并视气温高低覆盖草帘,气温低时盖48h,防止表层失水结块。
(4)堆积的过程中,每天应用20%vol—30%vol的酒尾10kg—15kg喷洒表面,保持表面水分,并视堆温变化,24h倒堆一遍。
(5)收堆条件:温度25℃—28℃,水分52%—53%,淀粉20%—25%,酸度1.5—2.20。
(6)堆积品温要求不穿皮,表面零点菌落,闻到带甜的酒香味为宜。否则,温度过高,发酵过老,糟醅烧霉成块,会带来不良气味。
5.高温发酵高温发酵是形成芝麻香风格的必要条件。芝麻香型白酒中的含氮化合物对芝麻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含氮化合物的生成,与蛋白质的降解是分不开的。
发酵过程是蛋白质降解的系列产物,在一定条件下转换成呈香呈味物质的重要阶段。而影响微生物生长代谢及物质转化的重要因素,便是温度,如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及肽酶作用的较适温度为40℃—45℃,因此,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芝麻香风味物质的生成。
经试验,入池温度控制在28℃—30℃,糟醅发酵温度一般在40℃—45℃,这是蛋白质分解的较佳温度。芝麻香型白酒香味成分的形成有个时间过程,也就是说发酵时间过短,产出的酒芝麻香的典型性和绵柔细腻程度差。
芝麻香型白酒的入池条件为:水分53%—55%,温度28℃—33℃,回糟35℃—40℃,酸度1.5—2.30,淀粉19%—22%。
6.分层蒸馏,分级贮存、分型勾调芝麻香型白酒由于窖池独特,各层发酵糟醅蒸出的酒,质量有所差别。底层受人工窖泥的影响,己酸乙酯含量较高,酒质偏浓;中层乙酸乙酯较高,酒质偏清;上层酒焦香、酱香味略重,酒质偏酱。因此,这三种不同风格特点的原酒要分层蒸馏、分级贮存。

浓香型白酒工艺特点


(一)浓香型白酒1、代表产品: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剑南春等2、工艺特点以高粮或多粱为酿酒原料,以优质小麦、大麦、豌豆等为制曲原料,自然接种的中高温大曲作糖化发酵剂,采用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混蒸混烧,量质摘酒,分级贮存,勾兑调味,吸附过滤而成的纯粮固态法白酒。与其它香型白酒相区别是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混蒸混烧。浓香型大曲酒酿造工艺总结为“千年老窖,万年香糟,熟糠拌料,长期发酵”。另一个工艺特点是“一长,二高,三适当”。即发酵期长(70天以上):淀粉含量高,酸度高;糠,水,温适当的特点。3、浓香型酒生产工艺基本类型大致分为三大类。即以四川为代表的“跑窖法工艺”和“原窖法工艺”,以及以苏,鲁,皖,豫,江淮为代表的“混烧老五甑法”工艺类型。在生产工艺操作中,人们都十分重视“匀,透,适,稳,准,细,净,低”操作要领。A、“跑窖法工艺”是指生产时先有一口空窖池,然后将另一口窖内已经发酵成熟的糟醅逐甑取出,通过蒸馏取酒,糊化,打量水,摊凉下曲后装入准备好的空窖池,而不再将糟醅装入原窖。待原窖池糟配取出后就成了新的跑窖,依次循环。B、“原窖法工艺”是指窖内糟醅发酵完毕,在出窖时分层起糟,分层堆放(除底糟面糟单独使用)、其它糟醅可混合使用,也可分层使用进行蒸粮取酒,摊凉下曲,仍然放回到原来的窖池进行密封发酵。也叫原窖还原窖。C、“混烧老五甑法工艺”是原料与出窖的香醅在同一个甑桶内同时蒸馏和蒸煮糊化,在窖内有4甑发酵糟,即大楂,二楂,小楂,回糟。出窖时加入新原料分成5甑进行蒸馏,其中4甑入窖发酵,另一甑成为丢糟或称扔糟。4、浓香型白酒香味特征①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酯香,己酸乙酯最高含量不超过280mg/100ml为准,国家标准52°酒为150~250mg/100ml②乳酸乙酯:己酸乙酯的比以小于1为好,最佳值为0.6:1③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的比以小于1为好,含量同乳酸乙酯接近④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的比以0.1:1左右为好。5、浓香型白酒感官评语:无色透明(允许微黄),窖香浓郁,绵甜醇厚,香味谐调,尾净爽口。(来源:今日头条金谷玉酿)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