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中国的饮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陕南民间饮酒的乡风民俗》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陕南人好客,对酒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具有其独特的认识,视酒为生活中待客的惯常礼仪。无论红白喜事,四时八节,各种庆典,亲朋相聚都离不开酒。通常无酒不设宴,故俗呼设宴曰:“办酒席”,因此有“亲不亲,酒为凭”的说法,就说明这一风俗,由于人们喜欢以酒为媒介,表达友好,联络感情,加深交往。在长期的饮“酒”活动中,形成了许多有趣的喝酒规矩和乡风民俗,称为“酒规”。

1、以干为敬。旧时饮酒多为白散酒、杆杆酒、柿子酒、米酒;盛酒器具以锡制、铜制的酒壶为上乘,饮时先把酒壶放进热水里或火塘边,酒烫热后再饮,据说热酒不易上头。近些年瓶装酒发展很快,饮热酒也大为减少,酒壶少见。“主人不敬酒,待客礼不周”,在酒席桌上主人要首先给客人和长辈敬酒,斟酒曰“满上”,民间有“酒满、茶半、饭八成”之说,故而斟酒以杯满为敬。劝酒曰“干杯”,意在让对方多喝,总想把客人灌醉,方显主人大方,待客有诚意,主人才感到欣慰。“挨次敬酒,不可遗漏”,俗话说:“酒席桌上无大小(尊卑)”,都是平等的,一样看待。敬酒一般先由长者开始,依次敬酒,绝不能跳越或遗漏敬“花花酒”,否则,别人会耻笑你不懂规矩,不礼貌。被“越”或遗漏者会生气、发怒,甚至骂你看不起他,势利眼,都得甘受认错。

客人要回敬主人。敬酒和劝酒时,通常有碰杯的习惯,双方并要说一些祝福对方的吉利话,碰杯之后双方都要仰着脖子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接着将杯口朝下,表明自己喝得滴酒不剩,叫作“以干为敬”。所谓“感情浅、舔一舔;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还有一种酒规,若不喝干净,“滴酒罚三杯”。

2、猜拳行令饮酒。陕南人秉性豪爽,认为喝酒不猜拳行令就不热闹,喝得不过瘾。拳的种类很多,较为流行的有普通拳、兄弟拳、老汉拳、姐儿拳(也称姑娘拳)、螃蟹拳、蛤蟆拳、牛儿拳、雷对拳、麻雀拳、广东拳、一品当朝拳等。此外,还有“猜宝”、“大压小”、“打扛子”(老虎、扛子、虫、鸡)等。普通拳分“江湖乱道”和“戴帽”两种。“江湖乱道”即开门见山,叫几算几;“戴帽拳”即在划拳前有几个引子,简单的引子是双方握拳或独出拇指,同时喊:“两相好”,然后猜拳行令。陕南人划拳,一般是两人对划,口中喊出0~10中的任何一个数字,手伸出数个指头。如一个人叫出的数字等于两个人所伸出指头之和,即为胜、对方为输(负),认罚饮酒。当地人称这些拳为“酒歌”,有趣的是在什么场合就划什么拳,不允许张冠李戴。普通拳不分男女老幼任何场合都可以划。老汉们在一起只能划老汉拳,小伙子在一起只能划雷对拳;嫁女儿只能划姑娘拳,而且只许妇女划;娶媳妇划兄弟拳;祝寿宴要划老汉拳;通常划拳所呼令为“三字令”或“四字令”,多为和气、吉祥、如意、发财的内容。三字令:“一心敬(一),两相好或宝一对(二),三星照或三桃园(三),四季财(四),五魁首(五),六六顺(六),七个巧(七),八仙神(八),九长寿(九),满十在(十)”。四字令:“一品当朝,二龙抢宝或二郞担山,三阳开泰,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连高升,七夕相会,八仙过海,九九长寿,福寿满堂。”

这些呼词,多含典故。一心:杜甫《高都护骢马行》有“与人一心成大功”,表同心。《古诗十九首》“一心抱区区”,表专心。划拳时,用以表示同心者饮,诚意者敬。二郞担山:古代太平歌词《二郞担山救母》:“二郞爷爷本姓杨,身穿道袍鹅蛋黄……”即二郞神杨戬担山压日头的故事。三星高照:即福、禄、寿三星,福星即天官,所谓“天官赐福”也;禄星管人间钱财;寿星为南极老寿星,三星高照福禄寿皆至。三元:古代读书会考,乡试头名为解元,会试头名为会元,殿试头名为状元;又殿试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亦称三星。桃园三结义,指《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四喜:指人生四件得意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五魁:古代学者当苦读《诗书》、《礼》、《易》、《春》、《秋》五种儒家经典,希望夺得魁首。五子登科:五代窦禹均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名列高第,时人赠诗曰:“燕山窦十郞,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五福:谓人有五种福份,即“长寿,富贵,健康、美德、善终”。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七巧:农历七月初七夜,天上牛郞织女相会,人间妇女对月穿针,希望织女赐巧。八仙:古书《八仙庆寿》,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又有“醉中八仙”:即唐代嗜酒豪放的八位诗人贺知章、李琎、李适、崔中元、苏晋、李白、张旭、焦遂。九州:古代将划为九州,划拳指“九州一统”,也指“九九长寿”,谐音久久之意。十全:清乾隆皇帝自诩文治武功福禄寿具备,自称“十全老人”,所以划拳时,常呼“满十在”。

3、唱酒歌。酒歌就是在划某种拳时,嘴里喊的有韵调的,如说似唱的词语。因其语词简练,琅琅上口,有强烈的节奏感,还有一定的韵调,又要配合手势动作、出指数字,故称“酒歌”,例如:

“老汉拳”,几个老汉聚在一起喝酒,先说几句开场白,接着两个老汉开始划拳,口唱道:“一个老汉七十七,再过四年八十一,穿是这样穿,吃是这样吃,手拿竹管口吹笛,怀抱羊皮鼓,咚不隆咚哧,诺大年纪不稀奇,一辈子离不开这东西(指酒)”。两人对唱,边唱边比划,当唱到七十七、八十一、穿衣、吃饭、吹笛、打鼓时,要做出形象的动作,说到极兴处,还站起来手舞足蹈。如果错了,就要罚酒一杯。

“螃蟹拳”的歌词也很有趣,“一个螃蟹一张壳,两只眼睛八只脚,一对大钳子,若是夹住你,扯也扯不脱;横起把路走,好像个‘霉脑壳’(群众指小偷为‘霉脑壳’)。一心敬你,亲家母你喝。”两人边唱边比划动作,如说错了或出错指数为输,输家喝了罚酒后,再划时要把数字加倍,如唱:“两只螃蟹两张壳,四只眼睛一十六只脚……”,依次类推,逐步升级。若数字加错了,或动作比划错了,都要罚饮。

“麻雀拳”歌词:“一只麻雀一张嘴,两只眼睛两条腿,八个脚指丫,两支翅膀飞。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亦是要求口手合一,以对错定胜负。

这种酒歌,在陕南山区深为群众喜爱,至今流行。“酒歌”增添了宴席的热烈气氛,又能陶冶精神,把知识、娱乐与酒融为一体的独特酒文化。

4、打通关。陕南人平时待客,八人一桌,摆一桌菜,置一壶酒,不喝酒不够朋友,喝酒不醉不讲亲情。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无酒量者无论如何也要饮上几口。客人若是滴酒不沾的人,在开始斟酒前,就要把自己面前的酒杯倒扣在桌子上,并说明原因,知道你真正不能饮酒,主人就不硬劝你喝了,否则若饮过一杯,主人就要接二连三不断地敬酒,你若不喝,主人就认为你不诚实。一般先由主人敬酒,言辞恳切,毕恭毕敬,盛情难却,客人只好一饮而尽,一连饮三杯。先从上席长者敬酒,挨次再一一敬完。所谓“酒过三巡”,开始“打通关”,又称“过酒关”。一般为六拳或十二拳,即所谓“半打”或“一打”。“通关”除不胜酒力的人而外,人人皆打,人人得“应关”。

陕南的这些酒俗、酒礼,是构成陕南古今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我国各地一样,把传统的以礼为中心的治世思想广泛传布开来,深入到民间各个层面中,所以古人云:“酒以成礼”、“酒以合乐”、无酒不成礼。有礼必有酒,礼在必有酒在,酒是为成礼服务的。因此,在礼化的,酒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陕南婚嫁饮酒习俗


婚嫁是人生的终身大事,从启媒到结婚的整个过程,是少不了各种宴席喜酒的。今天一起来看看陕南婚嫁饮酒习俗。

1、启媒酒。现时男女婚姻自由,但男女双方有意,还得请个媒人从中牵线搭桥,沟通双方父母的联系。一般由男方请媒人向女方家提亲。请媒人要向媒人送四色水礼叫“启媒礼”,请媒人喝“启媒酒”,俗言:“是媒不是媒,嘴上抹三回”。

2、过门酒。通过媒人男方向女家提亲,女方答应后,男方备礼同媒人一起去女方求婚。提亲后,八字又相合,然后女方父母兄妹亲族,要带上姑娘由媒人引导,到男方去“踩门户”,即察看家庭情况,陕南叫“过门”,男方备酒肉宴席款待女方来客,谓之喝“过门酒”。

3、订亲酒。男女双方同意后,举行订婚仪式,男方备礼在媒人的带领下,去女方拜认直系亲属,为“认亲”,将婚姻关系正式确定下来,女方备酒席,请陪客,招待男子、亲朋和媒人,称“订亲酒”,“订亲酒”也可在男方举行。

4、花圆酒。婚礼的前一天,女方姑娘出嫁,要备办酒席招待前来“填箱”、送礼的亲朋,陕南叫“花圆酒”(即“花好月圆”之意)。

5、离娘酒。“花圆酒”的当日晚上,女方家要备酒席款待父母,兄妹、族亲,由出嫁姑娘向父母、家人、族亲敬酒告别,陕南叫“离娘酒”。

6、婚庆酒。男女结婚庆典,要大摆酒席,招待女方前来送亲的“上亲”和前来贺礼的亲朋好友,称为“婚庆酒”。婚庆酒的重点是要“上亲”喝好酒,男方要安排有海量的、有身份的已亲厚友去陪“上亲”,尽量让“上亲”喝醉酒。新娘新郎要向“上亲”敬酒,较少三怀,直至“上亲”掏出红包,名为“挡酒礼”,才不再敬酒。

7、交杯酒。婚庆日晚上闹房时,有的就在婚庆典上,新郎新娘双方要手挽手,有的还要挽着对方的脖颈喝“交杯酒”。俗言:“喝了交杯酒,夫妻白到头”。

8、圆饭酒。陕南旧时农村结婚三天喜事,头一天为“支客”,招待帮忙的和已亲;第二天为“酬客”,招待上亲、已亲、朋亲;第三天为“圆饭席”,亦称“圆饭酒”,只招待上亲、已亲。现时,城镇婚事从简,不办“圆饭酒”,但农村还盛行。

9、回门酒。陕南习俗结婚第三天有“回门”之俗。新郎陪新娘一同回娘家,备礼看望父母。一般为三天“回门”,路远的十天“回门”。岳父母家在新女婿回门这天设丰盛酒宴招待,名曰“回门酒”。回门要早去早归,太阳落山之前必须返回,否则月亮照了新娘光生女子不生男孩。至此婚嫁酒席习俗即告结束。

陕南寿诞饮酒习俗


一个人从出生到寿终,是漫长的生命历程。做父母的首先要记下儿女诞生的年月日时。现时的履历表和身份证也要填写出生年月这一栏,可见它是人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生辰这个日子,亲朋欢聚一堂,置办酒席乃人之常情。

1、汤酒。又叫出生酒。“汤酒”一般打十朝或做满月时举行。婴儿出生十天或满月之后,娘家亲友和男方亲友,要来送礼祝贺,称之“送汤”。主家要摆几席酒宴款待,俗称“喝汤酒”,也叫“十朝酒”或“满月酒”。一般家庭打了“十朝”就不做“满月”了,二者只办一场;有钱人家,既打“十朝”,又做“满月”。

2、周岁酒。孩子满周岁的那天,是人生的前列个生日,娘婆二家的亲友要来为孩子贺岁。家人要举办“抓周”仪式,称为“抓岁岁”,以预测孩子的智商和前途。并要设酒席招待宾客,谓之“周岁酒”。

3、十二周岁酒。陕南民间习俗认为,孩子长到12岁,已由童年进入少年,魂已全了,神鬼不敢来侵犯,所以十分重视12岁生日,亲友要来祝贺。寄魂在庙的孩子要还愿“赎身”;戴项圈和长命锁的要拈香设祭,斩断项圈和开锁;拴红绳的也要剪断红绳。主家要置酒席款待宾客,称喝“12岁酒”。

4、三十六岁酒。陕南民间习俗十分重视三十六岁生日,按十二甲子计算,36岁无论什么属相,都是“本命年”,当地俗谚云:“人人有个三十六,没有喜来只有忧”,认为三十六是个“铁门坎”,需要化解灾难。父母和亲朋都要为其庆贺,燃放鞭炮,热闹一番,以冲走“晦气”,要设酒宴款待宾客,称为喝“三十六岁酒”或“冲喜酒”。

5、贺寿酒。人老了,重生日纪念。陕南人很讲孝道,素有为老年人“做寿”的传统习俗,但民间习俗有规矩,无论男女,不论年岁多大,地位多高,有“三不做寿”:即父母在世不做寿,孝服在身不做寿,未满花甲不做寿。一般是六十、七十、八十、九十、百岁大寿都要“祝寿”,祝老人长寿。要办“祝寿宴”,要饮“祝寿酒”。

陕南手工工匠饮酒习俗


陕南开发较早,资源丰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容纳了大量的南北移民,其中有各种手工业工匠来此定居谋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些工匠也形成了许多饮酒习俗。

1、拜师酒。诸匠收徒弟,先经人介绍,如蒙同意,由家长设酒宴,携子弟登门拜师,先拜行业祖师,再拜师傅,请人书写“徒弟字”,酒肉款待师傅,谓之“拜师酒”。“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出师酒。一般学徒期为三年,学徒期满,徒弟要办“出师酒”,师傅赠徒弟工具一套,以示“衣钵相传”。

3、开张酒。手艺人讲究吃喝,工匠年初给某家做活,称为“开张活”,主家、工匠同道“开张大发”,“恭喜发财”。主家设酒宴相待,工匠推谢后入席共敬畅饮,称为“开张酒”。

4、辞岁酒。陕南民间谚语:“家财万贯,匠人莫怠慢”。匠人在某家干活至年终时,主家要给工匠送“红包”,说:“招待不周”,匠人双手接包,说:“承情,活没做好,请多指教”,主家并设酒席款待工匠,谓之“辞岁酒”。

陕南修房造屋饮酒习俗


陕南民间认为修房造屋是人生的创业大事,一个人一生顶多能修1~2次房,故应备酒席约请亲朋、工匠饮酒祝贺。下面是陕南修房造屋饮酒习俗。

1、破土动工酒。地基整平后,要择黄道吉日、吉时良辰,先按方位图纸放线,方可破土动工挖基础。“破土”之前,主家要用香火祀祈山神土地、鲁班大师,请泥、木匠、宗族长辈施礼祝福,在“破土”处奠酒。尔后,手端一个盘子向东西南北中五方敬撒“五谷”和盐茶米面祈祝。并置办酒席,款待工匠、亲友、邻居,称“破土酒”。

2、立门酒。陕南民俗认为,门是内外空间分隔的标志,是出入一户的通口,因此称一家一户为“门户”,它关系到一家一户人的凶吉祸福、财运、健康、寿命,所以陕南人历来十分重视门的处理。立门要择吉日良辰,在门框上方中间要悬挂红布一块,用红纸书写“立门大吉”四字,除焚香放炮而外,还要设酒席款待工匠,以庆贺大吉大利,谓之“立门酒”。

3、上梁酒。上梁是民居建筑习俗中的重要一环,民间十分重视,要在梁的正中悬挂红布一块,并用红纸写上“上梁大吉”四字,还要唱“上梁歌”,设酒席款待工匠和帮工,谓之“上梁酒”,以示庆贺。

4、贺房酒。也称新宅落成酒。新宅落成,或迁入新宅,要喝“贺房酒”,亲友、邻居前来庆贺,向主人馈赠吉祥如意的礼品,吹凑乐器,燃放鞭炮,热闹一番,主人敬备酒席,款待宾客,开怀畅饮贺房美酒,主宾要相互敬酒,猜拳行令,一醉方休,才显吉利。

四川民间的民间酒文化


四川的白酒是非常出名的,白酒企业也是非常多的,所以酒在四川比较常见,就连在民间,我们也经常可以看见生产酒的小作坊,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酒在四川民间的一些文化风俗。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人口有彝、藏、羌、回、蒙古、傈僳、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不同的酿酒工艺,同时其饮酒习俗、酒礼俗、民间歌舞酒会等也迥然不同,酒的文化深刻的融入了各民族的风俗当中。如彝族男女老少皆能饮酒,他们喝酒时,常先把酒倒进大碗里,大家依次轮流喝这一碗酒,人称彝家这种喝酒方式为“转转酒”。而傈僳族人早晨起来,就要从酒坛舀上一碗酒,再炸一点玉米花下酒,就算吃过早餐了。据说,玉米酒不但可御高山风寒,而且营养丰富。咂酒是土家人款待贵客的宴饮形式,咂酒一般隔年制作,清香醇厚,相传源于明代,又叫喝“咂抹坛酒”,即为前一位客人用竹管吸酒后用毛巾拭抹管口让后一位客人继续吸饮。
这些多姿多彩的四川酒文化风情构成了独特的民俗资源,是四川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它们展现了特有的民族风情及其文化底蕴,再现了不同民族的人类文化传统符号,对吸引外来游客、传承民族文化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此酒文化背景下,四川的民俗和四川酒文化产业应运而生,它们集生产示范、科学普及、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为一体,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到当地的民俗风情、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审美情趣,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陕南社会生活中的饮酒习俗


说起陕西省,很多人会想起大风从坡上刮过的黄土高坡,想起戴着白头巾的陕北汉子,想起帝王之都西安、深埋地底的秦王兵马俑,还有那可口的肉夹馍、羊肉泡馍……其实很多人印象中只有陕北和西安,但却未必知道陕西还有个“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陕南。下面要跟大家讲的就是陕南社会生活中的饮酒习俗。

1、开业酒。商铺开业,前列天,四邻和亲朋要来祝贺,送礼和放炮,商家要设宴款待,并豪饮祝贺,谓之“开业酒”。

2、升学酒。时下学子考中大学,社会上视为一件喜事,亲朋要来送礼庆贺,学子和家长要告谢老师,设酒宴酬谢老师和亲朋,开怀畅饮,以示庆贺,称“升学酒”或“谢师酒”。

3、平伙酒。陕南农村的许多山民爱搭平伙,利用搭平伙的机会吃肉喝酒。“想喝酒,找借口”,每当农闲或下雨天,人们闲若无事,便要生出一段事来,就有人提议,凑热闹,搭平伙。大家平等出钱,聚会一起,寻着机会喝酒吃肉,真是“济济一堂欢有时,杯杯玉液乐无疆”,联络感情,增进交流,一醉方休,叫“平伙酒”。

4、请会酒。陕南民间旧时有一种“请会”的习俗,“请会”是一种民间互助借贷方式。比如一家开商铺或买房置地,资金不足,往往采取“请会”方式借贷。被请会之人一般多是能拿得出所借资金的邻居和已亲厚友,还贷期限一般为3至5年,每人所借资金一样,不付利息,每年聚会吃1~2次酒席,谓之“吃会”,在会上抽签每年偿还1~2家的借贷,直至还完为止。“请会酒”的酒宴是很丰盛的,俗语说:“男子好吃去塞会,女子好吃认姊姐”。

5、磨盘酒。一般是同窗、同乡或哥们,为了约会和联络感情,私下议定每隔一定时间,如同推磨一样轮流吃酒席,谓之“磨盘酒”。

陕南,这里山美水美人美歌也美。在这里,你除了可以在汉中老城、三国故地怀古,还可以深入到秦岭、巴山的深处畅游山水,也可以在充满江南韵味的小镇,细品往事,可以去大街小巷搜寻美食……

重阳蒸酒的民俗


黔东南的苗村侗寨,大多数的农家都能酿制出醇香甘甜的米酒。有的农家在九月重阳选出上好的糯米烤酒,酒质自然上乘,再佐以冰糖、菊花、猪板油调制而成,曰“重阳酒”。这类优质好酒,奇香诱人,平日里是舍不得喝的,待贵客到来时,方拿出来与客人开怀畅饮。品评苗家侗家的米酒,贵阳人较有见地和体会。大地方来的客人,并不知苗乡侗寨土酒的威力,置身于芦笙悠悠,侗歌缠绵的村寨,在回归自然的氛围下,性情勃发的客人会将度数不高,醇香甘甜的米酒当成饮料一般来喝,六七碗下肚,客人们并没有什么不适,岂料酒宴散后步出房门,客人经微风一拂,便会脚下无力发出“咣当”的倒地之声,继而高声喝道:“我醉了,黔东南的美酒哦!”客人离去后,有的三天酒意不散。时日一长,见得多了,贵阳人便给黔东南的米酒取了一个调笑的名称“咣当酒”,难得这声状具备的酒名随着客人们的四处传诵,黔东南的美酒自然享誉山外。

陕南酿酒历史,陕南酒文化渊源


陕南山区酒风甚烈,故民间俗语说:“无酒不成礼仪,无酒不成敬意,无酒不成宴席”,宴席上大盘上菜,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频频劝酒,猜拳行令,觥筹交错,不喝个酩酊大醉,休想停杯散席。所以陕南饮酒习俗历史悠久,酒文化灿烂多姿。

陕南的酿酒历史和酒文化的渊源,几乎与民族的酿酒历史和酒文化的发展同步。从陕南安康出土的大量陶器来看,大多数是储存水和酒的容器。正如有些学者所说:“耕而作陶”,“在原始社会食物生产的重大变革中,陶器的出现,是继人类用火之后较伟大的谷物生产技术和饮食方式的革命。”

随着制陶业的产生,使谷物的炊煮、食用和运输、贮存有了保证,也利用食物发酵而滋生了酵母菌,为酿酒技术创造了条件。安康汉滨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陶瓮、陶罐、陶樽等陶器,能够贮存谷物、水、酒等液态食物,特别为酿酒提供了可使用的容器。这种贮酒容器,一直沿袭到现在。

陶质酒器作为酒文化的原始载体,较能说明问题的是汉滨区柏树岭出土的厚壁敞口瓮和柳家河出土的一件彩陶壶,陶壶上有三个小口,短颈、圆腹、平底。除中间一个小口外,肩部另开有两个小口,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此种器物据陕西省文物考古所研究人员称,为史前装“咂酒”的容器。三个小口可供3人插入竹管同时吸饮。这种饮酒风俗,在陕南巴山老林,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随处可见。

在镇坪、汉阴、平利山区,农民用糯米或包谷酿成甜酒,盛于陶罐贮存数月或一年,然后再用凉开水冲泡,以竹管吸饮,每逢宾朋到来,便以咂酒热情款待。由此可见,陕南原始先民早在原始制陶阶段已经掌握了谷物的酿酒技术,其酒文化也相当繁盛。

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景阳冈酒


景阳冈酒文化,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以后又借助文学名著走向辉煌,历史名人、共和国、将领及当代文学大师、艺术大师的赋诗题词,极大丰富了景阳冈酒文化的内涵,使其地位倍加显赫。
早在宋代,有人做西江月词,赞美景阳冈酒“造成玉液流霞,香甜津润堪垮。开坛隔壁醉三家,过客停车驻马。洞宾曾留宝剑,太白当过乌纱,神仙爱酒不归家,醉倒景阳冈下”。到了明代,有人写《浣溪沙》词赞景阳冈酒“凤凰开酒双展翅,野鸟开酒变凤凰,八位神仙来饮酒,店内醉倒正四双,要问喝的什么酒,就是名酒透瓶香”。1956年11月,共和国为阳谷题写“阳谷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1987年5月13日,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来阳谷视察山东景阳冈酒厂,称景阳冈酒为壮军威酒,并亲笔题词“昔日助英雄驱虎豹,今朝壮威杀豺狼”。景阳冈酒已成为捍卫祖国神圣尊严壮军威的英雄酒。
我国政协常委爱新觉罗.溥杰先生亲自为山东景阳冈酒厂题写厂名,原书协主席李铎题诗云“狮子楼前人共语,景阳冈上酒飘香”,知名国画大师李苦禅先生也为景阳冈酒题诗“景阳冈上踞猛虎,傍及十里无人烟,二郎武松真好汉,臂力除暴万民安,八百年来成佳话,口碑载道世世传”。知名书法大师欧阳中石先生先后两次为景阳冈酒题词“可壮英雄打虎胆,能增隽士兴诗才。”、“阳谷人厚,景阳酒香”。内蒙古作家王仲文来阳谷作武松讲学,独饮半斤景阳冈酒,酒后七分钟写了一首“千年景阳冈,今日酒更香”赞诗“请得仙娥掘凤池,甘霖阳谷起酣漪,芳香自慰青莲梦,浓郁常催白阮诗。满县载花难尽尝,多人买蹇怎能骑。撩情赐号景阳冈,一滴一株醉灵芝”。知名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品尝景阳冈酒后即兴挥毫泼墨,为景阳冈酒业献上了武松打虎图。知名文学家沈雁冰、知名书画家舒同、刘海粟、吴作人、杨萱庭及古今诗人为景阳冈酒题赠的墨宝诗文不下百余件,成为景阳冈酒文化的珍品。原聊城市政协主席许继善先生有诗云,“五湖四海话景阳,千载陈酿透瓶香,漫道三碗不过冈,武松豪饮猛虎降”。景阳冈美酒是华夏文化的结晶,它刚柔相济,水火交融,源远流长,奥秘无穷。它藏于喜中,藏于乐中。正象景阳冈酒厂厂歌那样“淳朴酿纯酒,真诚孕豪爽,信誉满天下,名昭日月光。自古好酒伴喜庆,开怀莫比景阳冈”。

山东邹城恢复“乡饮酒礼”:属解放后首次


端午节上午,在邹城市唐村镇文化广场上,50多名群众身着礼生、乐生等传统汉服,在演礼人员的带领下,依宾客年龄资历依次敬酒,共同恢复“乡饮酒礼”盛事。《礼记·乡饮酒义》记载,“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乡饮酒礼”是一种饮酒的礼仪,在古代属于“嘉礼”的一种,融礼、乐、诗于一体,由谋、戒、宿、迎、献、乐宾、读律令等程序组成。通常由州县长官邀请当地乡贤、长者作为“乡饮宾”共同宴饮,以体现尊贤、敬老、礼让的美德。据史料记载,乡饮酒礼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集体活动,成型与西周,子路曾向孔子请教过“乡饮酒礼”清道光23年废止此礼。“这项传统礼仪名为饮酒,实为尚德崇礼,主要目的是推广尊贤敬老精神,”邹城市非遗传承中心主任、邹鲁礼乐团团长米怀志告诉记者,“乡饮酒礼是邹鲁礼乐团继释奠礼、婚礼、成人礼、开笔礼、乡射礼后挖掘的另一传统礼仪。”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