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品酒师专题。这篇关于《品酒词大起底》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经常看到葡萄酒专家用一些像金银花(Honeysuckle)、青椒(GreenPepper)这样的词汇来描述一款酒,这样的香气或风味一般会出现在哪些葡萄酒中呢?本文将带你探索品酒词汪洋大海中的一部分。

金银花

金银花通常被用来描述产自苏玳(Sauternes)和巴萨克(Barsac)产区的甜白葡萄酒的香气,这是因为金银花所散发出来的浓郁花蜜香气与这些葡萄酒中的香气十分相像。这些甜白葡萄酒是采用感染了贵腐菌的葡萄酿造的,贵腐菌穿透葡萄表皮后,加快葡萄中的水分蒸发,使葡萄保留高浓度的糖分。贵腐菌可以赋予葡萄酒特别的甜味以及奶油糖果和金银花花蜜的香气。除了苏玳和巴萨克贵腐甜酒,金银花也可用来描述勃艮第(Burgundy)伯恩丘(CotedeBeaune)经过橡木桶陈酿的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酒,这些酒通常还会带有坚果和花朵等的香气。

青椒

在葡萄酒中,青椒一词通常被用来描述酒中刺鼻的香气,它可以是一个正面的品酒词。产自加州(California)和智利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葡萄酒通常带有青椒的风味,恰好可以与酒中的黑果风味如黑醋栗(Cassis)相平衡。在波尔多(Bordeaux)的一些凉爽的年份里,部分葡萄不够成熟,用其酿成的酒中会伴有植物和叶子的气息。

就白葡萄酒而言,新世界如新西兰和南非的长相思(SauvignonBlanc)通常会带有植物的气息,如青椒。有的人比较喜欢这种绿色草本的特征,而有的人则更喜欢产自桑塞尔(Sancerre)和普伊-富美(PouillyFume)的带有更多矿物风味的酒。

黑醋栗

黑醋栗通常被用来描述口感丰富、酒体饱满的红葡萄酒,如成熟的波尔多葡萄酒或者采用意大利南部的葡萄品种如黑珍珠(NerodAvola)、艾格尼科(Aglianico)和普里米蒂沃(Primitivo)酿造的酒款。黑醋栗属于黑色水果范畴,与酸酸的蓝莓是一类的,而不同于黑李子和黑莓的甜美风味。它既可以指黑醋栗果酱的味道,又可以指新鲜的黑醋栗果实风味。

煮熟的水果味

如果喝一款酒的时候品尝到了煮熟水果味(CookedFruit),那意味着酿酒葡萄在树上的悬挂时间太长或者暴露在太阳底下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果实过于成熟甚至晒伤了。这会使得葡萄酒的总体酸度偏低,喝起来没那么清新,通常还带有果酱的风味,酒精度会更高,口感没那么好。

果酱

带有果酱味(Jammy)的葡萄酒一般酸度较低、酒精度较高,如加州的仙粉黛(Zinfandel)葡萄酒和澳大利亚的西拉(Syrah)葡萄酒。果酱味一般指成熟或者煮熟的水果的味道,比起新鲜水果,它们一般带有更强的甜味和更刺激的味道。果酱味可以是草莓、覆盆子等红果以及黑醋栗、黑莓等黑果制成的果酱。不过过多的果酱味也会使人厌倦。

咖啡

咖啡味(Coffee)是帮助你辨别一款白葡萄酒是否经过了橡木桶的重要香气之一,其他香气包括香草、椰子和丁香。在葡萄酒陈年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咖啡的香气,这也是你能够在年份香槟(Champagne)中找寻到带有烟熏味的卡布奇诺咖啡特征的缘故。

甘草

甘草味(Liquorice)通常被用来描述酒中甜中带苦、带有药味的风味,通常出现在红葡萄酒中。罗讷河谷(RhoneValley)的西拉葡萄酒中的甘草味与黑果的风味融为一体,而巴罗洛(Barolo)和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的内比奥罗(Nebbiolo)葡萄酒中的甘草味则与紫罗兰和玫瑰的香气相得益彰。

烟草

当听到一款酒中带有烟草味(Tobacco),你可能会产生不悦之感,其实这里的烟草并不是指香烟中辛辣的气息,而是指新鲜烟草中令人愉悦的芳香。酒中的烟草味被归为第三类香气,它的出现象征着一款红葡萄酒已经成熟,它通常与皮革和湿树叶的气息一同出现。烟草味一般出现在成熟的、酒体饱满的红葡萄酒中,如来自加州、澳大利亚、南非和南美洲的赤霞珠葡萄酒,在一些陈年的里奥哈(Rioja)葡萄酒和意大利北部的阿玛罗尼(Amarone)葡萄酒中也能觅得。

香草

香草味(Vanilla)在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中都有可能出现,通常产生于葡萄酒在橡木桶中陈年的阶段,尤其是美国新橡木桶。产自里奥哈的红葡萄酒以及加州和澳大利亚经过橡木桶的霞多丽葡萄酒都会有香草气息。

其实用来描述葡萄酒气息和风味的品酒词远远不止上面列举的这些,更多的风味还需要大家通过喝酒细细品味、挖掘。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葡萄酒甜度大起底


提到葡萄酒甜度,许多酒友都能侃侃而谈:甜度就是葡萄酒里面的含糖量嘛,葡萄酒干型和甜型的分类就是按照含糖量来的嘛,所以含糖量越高的葡萄酒喝起来越甜啊。选酒的时候就按照酒标上写的来呗,喜欢喝甜的就选sweet,喜欢喝干的酒选dry这还不简单?可进入实战后却发现,葡萄酒的甜度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是人对甜度的感知会受到单宁、酸度、酒精度和香气等因素的影响,与客观的技术指标有差异。更重要的是,不同类型的葡萄酒,甚至不同国家的葡萄酒对于甜度的标识五花八门,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想要成为熟知葡萄酒甜度术语的专家吗?来跟小编一起看看常见的甜度划分体系吧。

目前最广泛使用的行业甜度标准由欧盟委员会制定,包含了静止酒(StillWine)和起泡酒(SparklingWine)两种类型。欧盟标准以葡萄酒中的残糖量(ResidualSugar)来划分,残糖就是发酵结束后葡萄酒中剩余的糖分,通常以克/升为测量单位。

一、欧盟葡萄酒残糖标准

1、静止酒的残糖标准

按照欧盟的规定,干型静止葡萄酒中的残糖量必须小于4克/升,当酒中酒石酸含量与残糖量的差值小于等于2克时,干型葡萄酒的最高残糖量可达9克/升;半干型葡萄酒中的残糖量需小于等于12克/升,同理若差值小于等于10克,则残糖量最高不超过18克/升;半甜型葡萄酒中的残糖量高于半干型,但不能超过45克/升;如果酒中的残糖量超过45克/升,就属于甜型葡萄酒了。

2、起泡酒的残糖标准

由于起泡酒与静止酒的口感差异较大,所以欧盟为起泡酒制定了另外一套分类标准。按酒中的含糖量,起泡酒可分为7类。与静止葡萄酒不同的是,起泡酒中含糖量最低的并非干型起泡酒,而是自然干型,这种起泡酒在酿制时通常没有加糖(Dosage)工艺。而极干型和干型起泡酒的含糖量并不低,已经达到每升12-32克。这种反人类直觉的等级划分常常让人挑错酒款。所以广大酒友们在选购起泡酒时需要留心了,如果想要挑选干型高酸的起泡酒,千万别被酒标上的Dry和ExtraDry等字样误导,真正符合心里预期的是含有Brut字样的那3类。

二、那些不羁的产酒国

欧盟制定的葡萄酒残糖标准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广泛认可,但也有些国家觉得这个行业标准无法展示本国博大精深的葡萄酒文化,所以一直坚持自己的划分体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些不羁的产酒国和他们的葡萄酒含糖标准。

1、德国

糖分在德国的葡萄酒分级中占有十分核心的地位,采收时葡萄的糖分越高,酿成的葡萄酒等级也就越高。德国人一般用厄克斯勒(Oechsle)作为葡萄含糖量的测量单位,它代表同等体积的葡萄汁和水之间的质量差值。例如,酿造冰酒(Eiswein)的葡萄汁须达到110Oe以上,也就是说,1升冰酒葡萄汁的质量必须大于1,110克。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人测量的是未发酵的葡萄汁,所以这份糖分标准并不能与欧盟的残糖标准直接划等号。但由于葡萄中的糖分含量与潜在酒精度是有直接联系的,所以在不加糖(Chaptalization)和甜储备(Sussreserve),且不人为中断发酵的情况下,所有精选葡萄酒(Auslese)级别以下的都只能是干型葡萄酒。不过,由于德国气候寒冷,葡萄糖分积累实在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德国法律允许日常餐酒(Tafelwein)、地区餐酒(Landwein)和优质餐酒(QbA)这前三个等级的葡萄酒中加糖和甜储备,而属于高级优质葡萄酒(Pradikatswein)的后6个等级也允许添加甜储备。所以大家在购买德国葡萄酒的时候,光凭它的分级体系来断定葡萄酒的甜度是不行的,最好还是找出葡萄酒的技术表看看残糖量。

2、匈牙利

匈牙利的托卡伊(Tokaj)是世界最著名的贵腐酒产区之一,如果按欧盟的糖分划分标准,那么所有的托卡伊葡萄酒都属于甜型,又如何区别不同等级的托卡伊呢?所以匈牙利推出了专为托卡伊制定的分级体系,用篓(Puttonyos)来表示葡萄酒的甜度。1篓葡萄重25千克,3篓级别的托卡伊即酿造一桶(136升)葡萄酒用了3篓贵腐葡萄。完全由贵腐葡萄酿成的托卡伊就被称为托卡伊精华(Aszu-Eszencia),残糖量在180克/升以上。不过从2013年收获季开始,匈牙利就取消了3篓和4篓级别的托卡伊,要求所有托卡伊贵腐酒中的残糖量不少于120克/升。

3、西班牙

西班牙的雪利酒(Sherry)闻名全球,风格多样,从干型到甜型无所不包。作为西班牙的招牌之一,当然也获得了专门制定法规的殊荣。菲诺(Fino)、曼萨尼亚(Manzanilla)、阿蒙蒂亚(Amontillado)、帕罗卡特多(PaloCortado)和欧罗索(Oloroso)雪利都为干型雪利酒,残糖量每升不超过5克。奶白(PaleCream)雪利和奶油(Cream)雪利都是由干型雪利加甜或与甜型雪利调配而成,甜度处于干型和甜型之间。佩德罗-希梅内斯(PedroXimenez)是非常有名的甜型雪利,由于含糖量太高,不太适合直接饮用,一般用于料理和调酒。

除了上述三个国家各自的含糖量标准之外,加拿大、奥地利和法国等产酒国也对本国不同类型葡萄酒的糖分有各自的规定。毕竟糖分在葡萄酒的世界中是如此重要。广大酒友们,看完这篇对葡萄酒糖分的介绍后,出门挑酒是不是心中有数了呢?

葡萄酒与美食搭配大起底


葡萄酒与美食的搭配是推广葡萄酒的市场策略之一,这对消费者和餐饮业都有重要意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较少单饮葡萄酒,多数都是在进餐时饮用。对餐饮业来说,特别是高中档餐馆,伺酒水平往往决定了餐馆的等级。海外中餐馆在当地大多数都入不了高档,除菜肴氛围服务水平达不到外,伺酒,特别是伺葡萄酒的水平低是重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葡萄酒与美食搭配对中国菜精致水平和优雅程度的提高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中国菜肴在国际市场提高商业地位起重要作用。原因非常简单,无论任何国家,高档餐宴的饮品都是葡萄酒。

葡萄酒与美食搭配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非那个人带个搭当(把厨师称为搭当也是文化水平所定)就可以为之,除非厨师本人对菜肴风味传统和发展趋势有深入了解,并对葡萄酒有相当的知识,否则便没有普遍意义。

葡萄酒与美食搭配的意义在于二者可以互相提携美味,或葡萄酒加强了美食的特点,或美食展现葡萄酒的香醇风格。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这种相互提携美味,饮料加强美食风味、美食衬显饮料风格的例子。上等茶与精美茶食配在一起欣赏,与单独喝茶或单独吃茶食的味道大不一样,二者有美味交融的作用。在江浙一带配清新绿茶的茶食与潮汕一带配单宁重功夫茶的茶食有很大区别;江浙一带以瓜子、果仁为主,潮汕一带则以甜或甜咸果脯为主。用那种风味的茶食配不同的茶是人们长期经验积累起来的,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许多人不用特别记忆便可以运用自如。

美食与葡萄酒搭配的道理与此相似。中国近代虽然没有消费葡萄酒的传统,但各地酒的风格还是有很大区别。北方高粱酿造的白酒刚烈浓郁,适合配北方粗旷咸重菜肴。江浙的黄酒细腻醇香,适配鲜咸甜濡的淮扬菜。广东一带以低酒精度的米酒著称,当然是新鲜清淡粤菜的佳配。葡萄酒配美食也如此,只不过葡萄酒在中国大众生活中出现的时间还不长,也不普遍,多数人不熟悉美食与葡萄酒搭配产生的美味妙趣。此外,葡萄酒的风味与中国传统的白酒黄酒有非常大的区别,在欣赏美食时扮演的角色与白酒黄酒也截然不同,配美食时的饮酒方式也有较大区别。例如在外国葡萄酒展览会上举办葡萄酒美食搭配讲座时,许多中国人不等逐一品评葡萄酒和菜肴,便将菜先吃净了。由此可见中国人在进餐时的饮酒方式与外国人的较大区别。所以欣赏葡萄酒美食搭配有一个从开始不大熟悉,学习积累经验,到运用自如的过程。

外国酒商到中国来,也需要学习中国菜肴的传统风味发展由来,然后再配酒,说到中国菜,国外的葡萄酒美食评家们在不太了解时也有配葡萄酒的一家之谈,即德国Riesling,由此可见美食风味与葡萄酒搭配的原则。外国人之所以将风味不一的中国菜看成一种类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外国人到中国自由欣赏美食的机会非常少;二是过去海外中餐馆水准不高,菜式雷同。在美国和欧洲,早期华人餐馆以炒杂碎著称。后来发展为春卷、蛋花汤加甜酸肉(古老肉的变种)、柠檬鸡、核桃虾等适合外国人口味的甜味菜,延至今天仍为多数海外中餐馆的当家菜,并在外国消费者中形成非常强的概念,即到中餐馆就是点这几道菜。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移民经营的中餐馆将香港融合西方烹饪优点的精致中餐带到世界各国,才初步改变海外中餐馆的菜式状况。尽管海外中餐馆菜式有所改进,没有对中国本土菜肴的品尝和深入了解,缺乏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理解的外国人很难真正领会中国菜的精髓,因此,往往在配葡萄酒时从西方概念出发,不一定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葡萄酒配中国菜,需要中国专业人士与外国葡萄酒美食专业人士广泛交流,精心研究发展,否则便出南桔北枳笑话,如用雪莉酒配宫廷菜。近代宫廷菜主要指清宫廷菜,是以山东菜为基础,融合满族游猎传统菜肴发展起来的北方菜系。雪莉酒在外国行家眼里类似中国的黄酒,尽管与黄酒有非常大的区别。黄酒是在中国江南,主要是江浙一带流行,适应与江南一带的饮食习俗,即菜肴甜咸两重(音chng)。同是南方,广州香港便少喝黄酒,而是饮酒精度数低的双蒸米酒,因为清淡鲜美广东菜配黄酒就把那鲜味遮(音三声)了。既然黄酒在中国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来都未推广到中国其它地区,特别是北方,用雪莉配宫廷菜只会令大多数消费者莫名其妙,起不到任何推广的目的。中国有个东施效颦的典故,是说简单模仿别人,在其他人眼里便非常丑,倒是贴切。只是这外国酒商花了大把银子,吃了场热闹,只是包装人,却达不到市场推广的目的。长此以往,对崛起的中国葡萄酒倒是有利的。

产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风格不同,许多葡萄酒都是配当地美食以加强其特点为特色的。看一看强调美食健康因素之前的各国菜肴与葡萄酒的风格,就比较容易理解其中的奥妙。法国繁富浓郁的美食多用黄油烹制,酱汁浓香,所以法国葡萄酒的风格是浓郁醇厚为主。法国也有新鲜易饮的薄若来新红酒,所配的特色菜肴风味与波尔多红酒完全不同。意大利新鲜香逸的美食多用橄榄油烹制,所以过去意大利葡萄酒以轻盈柔和闻名,即使是著名的Chianti红酒也是与法国波尔多红酒有明显区别。

近年来,人们对精致生活的追求逐渐以重视健康因素为重,美食由此向新鲜清淡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葡萄酒的市场也从地方走向国际化,在各国葡萄酒的相互交流中,出现以顶级葡萄酒为标准追求的发展趋势,酿造法国顶级酒的葡萄在全世界广泛种植,葡萄酒风格趋向融合。如,意大利的Chianti酒近十多年来已发展为浓郁醇厚,结构精致,可陈年较长的红酒。即便有追求顶级酒品质的趋势,由于酿酒葡萄受各产地不同气候和土壤影响,葡萄酒仍保持着鲜明的产地特点,为搭配各国风味的美食提供了多种选择。

闲话品酒词


那么云里雾里的品酒词汇,那么深奥难懂的专业术语,在专业人士眼中,构成了一幅幅完整的葡萄酒美图,然而在外行眼中,其中的痛苦难以言表。下面小编小编就带您欣赏。

意识流派品酒词

这种接近意识流的神奇品酒词并非只出现在漫画里,国内外粉丝都有不少如果说一款酒安谧宁静我勉强能猜是在说酒质通透,单宁稳重;那这款酒有初恋的青涩或者这瓶酒让我回忆起《人间失格》的笔法就让我担心说的人是不是真打算和我愉快地聊天了。每当看到这种意识流派笔记,我就习惯性地摆出一副不明觉厉的表情,然后靠边站。

这样的描述,写在自己博客或者笔记本上,作为日后回忆参考当然没任何问题,但如果是用来和别人交流就有点吃力了。毕竟,儿时妈妈做的甜点的味道只有作者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清楚,至于什么心上人洗发水的甜香味这种,万一我真心对你的描述表示认同,咱们没准会打起来

和别人交流品酒的体验

和玛丽苏小说里端着红酒的霸气总裁不同的是,真正的专业酒评家的品酒词既不浪漫也不华丽。资深的爱好者聚在一起喝酒,讨论的是有没有闻到新鲜的樱桃味亦或是黑莓果酱味,有没有尝到椰子或是皮革气息,酸度是高还是低。这些贴近生活的词汇既可以被理解,也能被讨论。就算是写在纸上,未曾谋面的其人也能知道这款酒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口味。

当然,一款出现柠檬味的白葡萄酒里既没有柠檬也不用柠檬汁酿造。葡萄酒的香气之所以让我们产生对常见水果和花朵的联想,科学地说,是因为它们含有一样或是类似的芳香性物质。但酿制葡萄酒的原材料只有葡萄而已。

不过,一杯白葡萄酒和一杯橙汁,虽然都可以带有柑橘类香气,但这之间却差别甚大。同样,有时也会碰到一款红酒带着咖啡香气,但却少有人点透所谓咖啡是苏门答腊曼特宁还是牙买加蓝山。在酒中我们捕捉到的香气,与它们同名的实物间也存在细微的差异。

对于对葡萄酒感兴趣的初学者,我的建议就是用心体会(但请先别插上想象的翅膀),减少品酒词中的主观词语,用其他人也能听懂的句子去简单的描述一款酒,用熟透的李子代替记忆中家乡生产的甜美水果,用轻盈的花香代替拍打着翅膀的蝴蝶,不做作,不虚张声势。

那可以用名画或者音乐做品酒词吗?

当然也不反对,不过,最好让别人知道你在说什么你当然可以像康帝的庄主一样把他家的踏雪(LaTche)比作名画《黎塞留三重像》(TripleportraitduCardinaldeRichelieu),但最好也和奥贝尔德维兰先生(AubertdeVillaine)一样,加一句因为这是款极度严谨,(结构)垂直的酒。这样一来,你才会得到发自内心的,他人对你品味和艺术修养的由衷钦佩

红葡萄酒的品酒词中的“收敛感”一词指的是什么?


在红葡萄酒的品酒词中,你可能会看到这款酒入口有些收敛这样的表述。收敛?是说这款酒不够放肆,还是说这款酒有点严肃不够亲和?对于葡萄酒中的收敛感(Astringency),且跟随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下。

1.什么是收敛感?

收敛感是葡萄酒品鉴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表达词汇,在茶文化中也有相似的说法。收敛感具体表现为嘴巴或喉咙部位所感受到的涩缩、干紧或皱巴巴的感觉,在舌苔上的体会最为典型。因口腔收敛会让人觉得涩嘴,因而在生活中,人们也常把收敛感称之为涩。

在葡萄酒品鉴中,收敛感更多地偏向于指口感(Mouthfeel)上的感触,而非味觉(Taste)上的感受。一般来说,强烈的收敛感会给人一种突兀的不适,让整个口腔四周变得粗糙、有颗粒感。而轻缓的收敛感则容易给人一种细微、精致的感觉,可能更能彰显出所品鉴葡萄酒在口腔中的顺滑质地。

2.收敛感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在葡萄酒中,口腔的收敛感是由单宁(Tannins)带来的。除了红葡萄酒外,茶、咖啡、一些水果或草本植物也含有单宁,因而在吃食这类东西时,我们也常常会觉得嘴里干紧微敛。

实质上,口腔中产生收敛感的原因是单宁附着在口腔或喉咙处的黏膜上,使口腔单细胞菌类的蛋白质凝固,产生不透水物质,进而使口腔局部肌肉收敛,唾液分泌减少,生发出干涩之感。可见,收敛感其实是刺激触觉神经末梢造成的结果,并非味觉上的感应。

值得一提的是,饮用单宁丰沛的红葡萄酒虽然也会有敛嘴和唾液减少的情况,但因为这类红葡萄酒同时拥有比较高的酸度,酸度能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从而口腔内保持合适的口感。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人们在评判葡萄酒的品质时,总是需要重视并权衡葡萄酒中各个元素之间的平衡。

3.除了葡萄酒,还有哪些食物或饮品会给口腔以收敛感?

为了更好地体味收敛感在口腔中的变化,你可以尝试品尝丰富多样的食物或饮品来细细感受。

除了红葡萄酒,很多食物或饮品在看到的当下你也能分辨出它是否会带来收敛的口感,比如阿萨姆(Assam)红茶、第一泡大吉岭红茶、年轻的生普洱茶、玫瑰花茶、丁香、肉桂、石榴、柿子、纯黑巧克力、香蕉皮和未成熟的水果等。

葡萄酒瓶碹底三问


许多葡萄酒瓶的底部都会有凹槽,这个凹槽的官方名字叫做碹底,那么,碹底究竟起源于何时?有何作用?又是否与葡萄酒品质相关?

1、碹底起源为何?

关于碹底的起源并没有确切的定论。据传,因为最初的玻璃葡萄酒瓶是由人工吹制的,因而瓶子的底部无法做到完全的平整,为了避免底部的尖锐凸起破坏桌面,以及增加葡萄酒瓶放置时的稳定性,工匠们便将瓶子底部做成凹陷状。后来,随着制瓶技术的发展,制作底部平滑的葡萄酒瓶已不是难事,但这项传统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2、碹底有什么作用?

对于碹底的作用人们也是众说纷纭,除了此前提到的使酒瓶更易放置并避免破坏桌面以外,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碹底能够增强葡萄酒瓶结构的稳定性,加固瓶身,使其能够承受起泡酒的高压;

●葡萄酒在陈年过程中形成的沉淀可以积聚在碹底,在倒酒时便不易随酒液倒出;

●玻璃制品较滑,碹底可以作为侍酒师倒酒时的着力点,方便倒酒;

●碹底的存在降低了葡萄酒瓶共振的概率,从而减小长途运输中酒瓶破碎的可能性;

●清洗酒瓶时,注入的清水因撞击凹槽而分散,能够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有趣的说法,比如,在民间传说中,小酒馆内都会垂直放置一根钢针,倒空后的酒瓶便会碹底朝下,由钢针刺出一个孔,从而向顾客保证酒馆不会自己用原酒瓶重新装填酒液进行售卖。

3、碹底是否与葡萄酒品质相关?

酒瓶是否有碹底以及碹底的深浅都与葡萄酒的品质没有必然的联系。就拿陈年潜力来说,如今即使是质量上乘、陈年潜力佳的葡萄酒,也不一定要选择带有碹底的酒瓶,这是因为在过滤技术和低温结晶技术的帮助下,现代葡萄酒的澄清度有了很大的改善。除了装瓶前故意不经过滤或澄清的部分葡萄酒外,大部分酒款都只含有极少量沉淀或是完全没有沉淀。

总而言之,葡萄酒的质量与年份条件、酿酒葡萄品质和酿酒技术等息息相关,而碹底并不是重要角色,影响可谓微乎其微。至于如何评判葡萄酒的质量,最准确、直接的方法还是亲自上阵,一品究竟。

葡萄酒新手品酒从4大风格学品酒


对许多新手来说,葡萄酒喝起来只有涩与不涩,要喝出其中的差异,还真有点难度!但如果以口感与风味为基准,其实我们能将葡萄酒粗略分为四种不同的大风格,随着葡萄品种与产地的不同,风格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异。

我觉得每支红酒喝起来都一样,怎么办?这大概是每个葡萄酒新手一开始都在想的事情。哪个人一开始不是从这酒喝起来很顺启蒙的?就和做学问一样,初学品酒最重要的就是分类,而其中最实用的分法之一,便是口感与风味为基准,归类出的四大风格。

葡萄酒新手的品酒入门-口感风格

优雅(Elagant)

优雅的概念更近似轻盈,但为了不让人有负面印象,这里使用优雅。为什么是优雅?能让平常不喝葡萄酒的人一口一口喝下,丝毫没有单宁咬舌的口感,可能还以为是葡萄汁,这就是了!

一般来说,这个风格的红葡萄酒颜色较浅,拿着酒杯朝向灯光,你会发现它们的颜色偏向红宝石色。单宁更轻的,灯光还会穿过酒杯。它们的果香气也以红色系水果为主,草莓、红莓、覆盆子是最常出现的水果香。

最广为人知的非葡萄品种博若莱新酒的佳美(Gamay)莫属了,意大利起泡酒常使用蓝布鲁斯科(Lambrusso)也是非常轻盈的葡萄品种之一。本风格的翘楚则是法国勃艮第生长的黑皮诺,轻盈的口感和优异的酸度,让人永远不嫌腻,到方醉时才发现身边累积好多空酒瓶了。

顺便一提的是,这样的葡萄酒保存期限比较短,除了少数的勃艮第超级好酒之外,建议5-7年内喝掉吧!

浓郁(Bold)

浓郁与轻盈相对,在天平的另外一端。厚重的酒体,一入口舌头就能感受到奶类汤品般的触感,较强的单宁让口腔两侧十分紧涩,酒精度也比较高。这样风格的红酒大多是深不见底的紫色/紫红色,香气以黑色系水果-黑醋栗、黑梅等为主,因为浸泡了橡木桶增加单宁与口感,也会有烟熏、木头之类的气味。

最符合这风格的,非属波尔多(Bordeaux)左岸的混酿红酒了。第一次喝到5大酒庄拉图堡二军LesFortdeLatour时,那强劲的酒体、厚实的单宁骨架,与浓郁的烟燻气息之威猛,对刚开始喝葡萄酒的新手简直不能接受。然而,当酒醒之后,那缭绕不绝的木桶气息与深色果香又让人难以忘怀。

澳洲、智利、美国使用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西拉(Syrah/Shiraz)酿造的红酒与意大利的内比奥罗(Nebbiolo)品种酿造的红酒,也都是常落在浓郁风格的葡萄品种。

香气(Fruity)

顾名思义,指的是以水果为主调的香气。红酒里的香气有哪些?根据品种的不同,有红色水果(蔓越莓、红苺、草莓与覆盆子)、黑色水果(黑梅、黑李、黑樱桃、黑醋栗)、蓝色水果(蓝莓、木莓等),还有无花果、椰枣这些杂七杂八的水果香气。

大略来看,你会发现新世界(美国、智利等国)那些用知名品种(赤霞珠、美乐、仙粉黛等)酿造的红酒,香气中的果味较浓,这与世界的主流、酿酒技术与气候都有相当大的关联。若还没办法让鼻子接受到什么毛皮、菌菇之类的怪味,就以果味主调的酒款开始吧!

特殊风味(Savory)

若直接翻译,这个字的中文意思是可口、味香那样的意思,但其实这是个很难形容的字。

由于土质等各种原因,许多葡萄酒中除了果味、木桶味与酒精味外,也会有草本味、矿物味(在法国夏布利Chablis中常见)、毛皮味,有酒友甚至曾在一瓶雪莉酒中闻到异常的蚬精味!若你发现这瓶酒的味道没啥水果香,先别担心酒坏了,或许这就是它的香气主调。

讲到这里,上述的分类对专家来说,或许过于简化了些,但对新手们在归类上绝对是非常有用的。如果你下次也遇到稍微正式的品酒场合,先试着将它们归类吧。

解读千奇百怪的葡萄酒品酒词


关注酒评的人对鼠尾草应该不会陌生,这是一个经常会出现在某些酒评家笔下的词汇。不过同样是这一种风味,在其他的人口中可能就变成了猫尿味。

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不同背景的人趋向于使用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描述风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不同的人对于同一风味的接受有差异。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喜欢它的人自然倾向于用积极的词汇来描述它,而讨厌它的人,联想的词汇自然不会令人愉悦。

譬如,描述略带苦味的酸度,有人会用樱桃来形容,也有人会将它与苦杏仁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用了不同的词汇来描述同样的口感。而身为酒迷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风格各异、千奇百怪的酒评中找出共同点,如此才能借助酒评挑选到称心如意的美酒。

了解酒评家们的用词习惯,我们就能够从千奇百怪的品鉴记录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帮助我们挑选到心仪的酒款。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些酒评词汇到底所指为何。

猫尿鼠尾草

这两个词都是用来形容一种刺激性的香气,源自葡萄酒中的p-Mentha-8-Thiol-3-One。新西兰的长相思(SauvignonBlanc)就经常会带有这种香气。

雪茄盒烟熏

总的来说,所有的烟草和烟熏味都来自于橡木桶,在波尔多(Bordeaux)混酿中最常见。这种淡淡的木头香气通常被酒评家们描述成雪茄、烟熏或烟草。

甘草桉树

樟脑、甘草和桉树其实都是用来形容清凉的薄荷香。任何一款带有止咳糖浆气息的葡萄酒都会涉及到上述的酒评词,不同的是,桉树通常表示酒款更加新鲜、青涩,而甘草则表达了更加微妙、甜美的感觉。

森林地表蘑菇

侯伯王庄园(ChateauHaut-Brion)的酒评经常会出现森林地表这个描述,当然也有人将其形容为浓郁的蘑菇味。其实两者都意在指明这款酒的咸鲜味非常突出。

皮革单宁

当酒评家们谈到皮革的时候,他们通常在讨论酒中的单宁。由于同样的单宁也会在制皮中用于鞣革,因此皮革闻起来与奔放型的红葡萄酒很相似。

湿石头青椒

这两个词汇通常都用来描述红酒中生脆的钢铁味。如果酒款尝起来相对更新鲜、年轻,那么酒评家就倾向于用青椒来描述,而如果一款相对成熟的酒款中出现了类似的风味,则会采用湿石头一词。

酒评都源自酒评家们的主观感受,所以读懂酒评中的隐含义十分重要。我们可以先按葡萄酒的特质将常见的酒评词进行分类,如,它是形容甜美的口感还是咸鲜的?它所指的香气是否刺激?这样归类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奇怪的酒评在脑中描绘出一款酒的风格特征,帮助我们顺利选酒。

酒瓶的凹底有什么作用?


葡萄酒的玻璃瓶诞生于17世纪初,最早使用玻璃酒瓶的是香槟酒,1724年,法国政府允许瓶装发酵的香槟酒上市销售;1728年5月25日,香槟酒得到国王的许可后销往海外。1728年,法国官方正式批准使用玻璃瓶灌装葡萄酒销售。因此,最早的葡萄酒瓶就是香槟瓶,今天的葡萄酒瓶仍延续了香槟酒瓶的传统工艺和形状。

所以酒瓶凹底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凹底是为了提高酒瓶的撞击能力,原因是平底酒瓶的抗击性能较差,而凹底瓶有较高的物理强度,可大大降低碰撞造成破损的机率。

2.凹底周围形成的均匀基底,提高了酒瓶在立放时的稳定性。

3.凹底可减少酒瓶内部容量体积,使酒瓶显得更加大气。

4.凹底有利于香槟转瓶除泥时的操作,因为拇指插入凹槽配合其他手指转动酒瓶时更容易操作,而且为就餐斟酒服务也提供了方便。

5.可陈年红葡萄酒的培养周期较长,使用凹底耐压酒瓶更加安全,在饮用时较容易隔除陈年葡萄酒的沉淀物。事实上,葡萄酒瓶底部凸凹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主要作用是耐压,有较高的强度,其次是便于陈年葡萄酒的酒泥沉淀。此外,还有利于饮用前酒泥的稳定及去除。酒瓶的凹底深并不代表是好酒,也不会影酒的质量。

传统上,凹底较深的酒瓶暗示这瓶酒有较好的陈年潜力,但在这市场经济年代,酒瓶只是一种容器,并不能代表酒的质量。如今,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葡萄酒产业鱼龙混杂,一些不良生产者为了蒙骗消费者,刻意使用凹底较深的酒瓶来盛载普通酒,以此做为营销手段。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葡萄酒时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被一些假象所蒙骗。通常起泡葡萄酒的瓶底凹陷都很深,而且瓶壁也很厚。香槟瓶凹底深的作用是有很高的耐压强度,以防爆瓶,此外,还可减少容量体积,同样750mL的容量,瓶子要比其他葡萄酒大的多,显得更大气,有质感。

酒瓶的颜色

传统的葡萄酒瓶颜色有:香槟绿、淡绿、琥珀、橄榄绿色和燧石白等。理论上,用白色透明玻璃瓶更能体现葡萄酒的本质色彩,为什么还选择有色瓶呢?其实,所有的葡萄酒在装瓶后,都需要适当的培养,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那么葡萄酒在存放过程中,其中最大的危害之一是来自自然光和灯光中的紫外线,紫外线会破坏酒中的分子结构,从而加速衰老。选择有色酒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强光对酒的侵害,因此,有色酒瓶的使用率远远高于白色酒瓶。

在众多有色酒瓶当中以琥珀色和绿色酒瓶最具保护力。虽然有色酒瓶能够遮挡部分紫外线,但毕竟不能完全防止紫外线的侵害,所以,在储存葡萄酒时应尽量避免光线直接照射,最好放在湿度和温度适宜的阴暗处。

目前,一些白葡萄酒、桃红和冰酒流行使用白色透明玻璃瓶,主要是为了体现酒液的颜色特征。传统上,白葡萄酒、桃红和冰酒大多适宜年轻时饮用,不宜久存,并不担心光线对酒的侵害,因此,随意选择载瓶也就无所谓了。

酱香型白酒窖底酒的制作


酱香型白酒的窖底最早由李兴发先生提出,他在长期的品评勾兑的工作中发现了酱香酒的三种典型体:酱香、醇甜、窖底。窖底酒具有部分浓香型酒风格,酱香明显,浓厚丰满[1],特点是窖香浓郁,酱香明显,无异杂味,回甜,后味爽净。窖底酒在酱香型酒勾兑中起着调香、调味的作用,能使酒体丰满、协调。在全年的生产任务中占1%-3%。

窖底酒顾名思义就是窖池底部糟所烤的酒,但不是所有窖底糟烤的酒都是窖底酒,必须科学合理的培养窖底香醅才能产出窖底酒。制作培养窖底香醅是关键。

窖底香醅制作:

材料

窖底糟:约1000kg

曲药:120kg

窖底水:100kg

20%vol尾酒:200kg

方法

1.用打糟机将窖底糟打细,加入曲药、窖底水、尾酒翻拌均匀,无团块,无干曲粉,下入窖池,拍平后撒糠壳;

2.窖底香醅从下沙开始做,每个轮次都要加工,3次酒时开始取窖底香醅烤酒;

3.每个窖只取一半窖底香醅来烤酒,但另外一半也必须取出来,进行再加工,然后返回窖内继续发酵;

4.到四次酒时烤取三次酒未烤的部分窖底香醅,然后进行循环;

5.为培养窖底水,每次做窖底时可在窖井中加30kg曲药及少量酒糟,为微生物提供所需营养,经过发酵,产生己酸乙酯;

6.烤窖底酒使用的是串蒸工艺。用窖池底部酒糟上甑,快上满时撒一层糠壳隔离,再用窖底香醅将甑子上满;

7.下甑时需人工将表面的窖底香醅分开下甑,不能将窖底香醅与普通酒糟混合。然后将已经烤过的窖底糟也需重新加工,下入窖池底部,与未烤部分隔离开;

8.窖底需要多个轮次甚至多年的培养,好的窖底酒往往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实属不易。

干邑10大知识助你拥有品酒师风范


干邑是法国的顶级名酒,干邑产自法国干邑法定产区,素有生命之水的美誉。干邑在全世界都异常受追捧。你对干邑了解多少?参加干邑(Cognac)品鉴会,听着周围的人相互问候,然后对干邑评头论足。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10点关于干邑的鲜为人知的知识,让你分分钟拥有品酒师的范儿,赶紧来看看吧。

1.如果你知道将要品鉴的干邑是哪一款的话,可以提前在葡萄酒专业网站上,搜寻这款酒的品酒笔记或酒评,然后在品鉴会上将这些知识表现出来。

2.如果侍者给了你一只普通酒杯,你可以要求换一只郁金香杯或者球形杯。谈论杯子时,可以说你最喜欢的酒杯品牌是诺曼哥本哈根(NormanCopenhagen),当然Riedel(醴铎)也是个不错的牌子。不过耍酷前,不要忘记提前看看这些酒杯都长什么样。

3.在品鉴会上,人们可能很快就把手中的酒喝掉,但你不妨先手握杯肚,将手上的温度传递给杯中的酒。等有人问你怎么还没喝时,可以装作毫不在意,然后说:哦,我这样是为了让一些香气释放出来。用手暖杯子,你懂得。

4.看酒的色泽。如果酒呈深色,可以说:嗯这款酒是不是添加了焦糖呢?,也可以说:这款干邑含浓郁的橡木味;如果酒呈明亮的浅色,可以说:这款酒没有添加焦糖!

5.在品鉴会上,可以看一下酒瓶。如果在酒瓶上能找到字母V,可能是VS或VSOP,说明这款干邑还很年轻。如果没有字母V,可能是XO、Napoleon、HorsdAge等,说明这款干邑属于老酒。当然不要泄露这个秘密,注意个别生产商的名字中含字母V,如Voyer。

6.如果酒标上的生产商不是轩尼诗(Hennessy)、拿破仑(Courvoisier)、马爹利(Martell)、卡慕(Camus)或人头马(RemyMartin),就可以说:哦,这是个小品牌啊,有点意思。

7.你要知道一个事实,干邑虽然是法国人酿造的,但与干邑相比,他们对威士忌更感兴趣。法国人消费的干邑仅占总产量的1%至2%,其余的都出口至国外。

8.品尝干邑之前,先摇摇杯子,将鼻子放到杯口闻一下,然后说:这个果香非常不错。

9.如果喝一口干邑后,觉得口腔中没有明显的灼烧感,就说:这款酒的余味非常醇厚/柔软/平滑我很喜欢。注意如果是VS干邑的话,就不要这样说了。

10.如果拿到一杯VS干邑,就笑一笑,向侍者要点冰块、汤力水或雪碧之类的柠檬汽水,然后说,我喜欢这样喝年轻的干邑。

桃红葡萄酒的6大品酒步骤


桃红葡萄酒历史悠久,世界各地的桃红葡萄酒种类丰富。公元前600年,腓内基人将葡萄园的概念引入法国后,桃红葡萄酒开始盛行,十七、十八世纪桃红成为欧洲帝王最欣赏的美酒。特别是桃红葡萄酒凭借桃红浪漫的颜色,深受女士喜爱。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桃红葡萄酒的6大品酒步骤。

第一步:酒温

冰镇后桃红葡萄酒味道较涩传统上,饮用红酒的温度是清凉室温,18至21摄氏度之间,在这温度下,各种年份的红酒都在最佳状态下。一瓶经过冰镇的红酒,比清凉室温下的红酒丹宁特性会更为显著,因而味道较涩。

第二步:醒酒

桃红葡萄酒充分氧化后才够香一瓶佳酿通常是尘封多年的,刚刚打开时会有异味出现,这时就需要唤醒这支酒,在将酒倒入精美的醒酒器后稍待十分钟,酒的异味散去,醒酒器一般要求让酒和空气的接触面最大,红酒充分氧化之后,浓郁的香味就流露出来了。

第三步:观酒

陈年佳酿的酒边呈棕色红酒的那种红色足以撩人心扉,红酒斟酒时以酒杯横置,酒不溢出为基本要求。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将红酒杯横置在白纸上,观看红酒的边缘就能判断出酒的年龄。层次分明者多是新酒,颜色均匀的是有点岁数了,如果微微呈棕色,那有可能碰到了一瓶陈年佳酿。

第四步:饮酒

让它在口腔内多留片刻在酒入口之前,先深深在酒杯里嗅一下,此时已能领会到红酒的幽香,再吞入一口红酒,让红酒在口腔内多停留片刻,舌头上打两个滚,使感官充分体验红酒,最后全部咽下,一股幽香立即萦绕其中。

第五步:酒序

先尝新酒再尝陈酒一次品酒聚会通常会品尝两三支以上的红酒,以期达到对比的效果。喝酒时应按照新在先陈在后、淡在先浓在后的原则。

品酒会上如何品酒?


很多人都喜欢参加葡萄酒品酒会,或是在特殊的节日里小酌几杯。但当我们真正喝上一口葡萄酒时,往往不得不被葡萄酒那股酸涩和强烈的单宁味吓得却步。幸好,品酒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难。其实,品酒不过是多试几种酒,找到自己喜欢的那种,再让味蕾适应决定葡萄酒优劣的各种味道罢了。说到底,世上葡萄酒千万,总有一款适合你!

一、循序渐进

不是鼓励你成为一名极端狂热者,但要从一杯葡萄酒里品出地道来,还非得仔细品尝不可。

醒酒5到30分钟。醒酒可以让葡萄酒内的酒精和葡萄成分轻微氧化。由于酿酒过程中,第一周后必须严格控制无氧环境,因此,相比起开瓶即喝,饮用前醒酒能使葡萄酒口感更芳醇、更丰满、更好入口。

有力摇晃杯中葡萄酒酒,观察并对比色泽以及质地。可以在灯光下观察颜色差异。

采用可以充分保留葡萄酒香气的杯子(如郁金香型酒杯),在摇杯后深嗅葡萄酒香气(你可以看到,很多葡萄酒迷在品酒时会把整个脸都塞到杯子里面去)。试着将酒香和其他熟悉的气味相比较,比如水果、香料,甚至是热茶!

入口,先不要急着吞下,好好感受酒的质地。让酒流过舌尖、舌侧、舌下,一直到达舌根。品尝过酒的味道之后,你可以选择吞下或吐出,然后用嘴吸一口气,让空气再次流动在舌头的各个部分这个动作可以改变酒的味道,有时候这种变化会很突然、很锋利。此时,尝试再次比较酒香以及其他气味。留意气味变化的整个过程,直至香气逐渐消失,以及香气彻底消失所需的时间。

二、多试几种酒

你之所以不喜欢葡萄酒,也许只是因为喝过的一款葡萄酒不适合你的口味。多试几款葡萄酒,你才能找到真正属于你的一款(或是两款、三款)。

维欧尼及雷司令一类的淡干白葡萄酒比长相思及橡木味霞多利等烈干白葡萄酒要更适合品酒初学者。红酒也一样。相比起赤霞珠和贝露娃,加州仙粉黛一类的淡干红葡萄酒的果味相对浓郁,更加适合初学者品尝。

不同品种的葡萄酒之间可能会有或微妙或明显的味道或特征差异。香气、甜度、气味以及其他特征都是区分葡萄酒品质的关键,也是鉴别市面上大多数不同等级的葡萄酒的具体指标。

不同的混酿葡萄酒包含不同的葡萄品种,口感也更加醇厚、更加复杂混酿型葡萄酒大多需要酿造数年时间,才能达至成熟的口味。

葡萄酒不只有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冰酒、起泡酒、马德拉、波特酒、雪莉酒,还有各种蒸馏酒,比如雅文邑和白兰地等等。以上提到的各种葡萄酒包括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都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处理水果、果汁以及葡萄酒本身。

老酒和新酒。葡萄酒商对各类葡萄酒做出了分类,哪些是适合酿制完成马上饮用,哪些适合装瓶后存放一段时间再享用。你可以尝试一下新酒和老酒。如果可以的话,你也可以买来一箱相同品牌相同年份的葡萄酒,然后每年打开一瓶,感受一下葡萄酒经时间产生的微妙变化。

总的来说,来自加州及南美的新世界葡萄酒以其果味浓郁闻名,甜度较大,比较是适合用于品酒入门(价格也相对便宜)。而葡萄酒生产大国,如法国及意大利,其出产的葡萄酒口味偏向酸涩,比较适合进阶葡萄酒迷。

三、发现自己的口味偏好。

没有一款葡萄酒可以满足百家之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喜好,只有发现自己的口味偏好,才能有效地提高选酒和品酒的水平。品酒时,记录下自己对每一种酒的印象,以此发现偏好规律。

品尝葡萄酒有四个基本维度:口味、单宁、酒精、甜度。葡萄酒口味众多,从果味、皮革味、辣味,到果仁味、香草味,乃至混合味哪种才是你的最爱?你喜欢单宁味重的,还是单宁味淡的?酒味浓还是淡,甜的还是酸的?

快速提升品酒水平的4大建议


葡萄酒学习之难就难在没有任何一本圣经般的书籍能指引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葡萄酒专家,这个学习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与发现,积累与沉淀。而对于一些人来,这也正是葡萄酒的乐趣所在。本文并非提出金科玉律般的指南,你也无须按部就班,只是站在葡萄酒专家的角度来看待葡萄酒学习的过程,希望对各大葡萄酒学习者有益。

在分享建议之前,我们还需认识到的是,葡萄酒的学习是一个在对比中不断进步的过程,需多维度多视角地看待葡萄酒问题。所谓的对比就是指在比较中了解一款葡萄酒,对比其与其他葡萄酒的异同之处,而所谓的多维度多视角则是指葡萄酒不仅仅是发酵的葡萄汁,而是承载着人文、地理、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也就是说要在人文历史背景中体会葡萄酒的精髓。

1、品鉴来自不同国家或产区的同一种葡萄酒

阿根廷素以马尔贝克(Malbec)闻名于世,然而法国西南产区卡奥尔(Cahors)却是马尔贝克的发祥地。细细品鉴两地的马尔贝克,深入体味这不同风土下的同一葡萄酒,了解两者的异同。即便你不喜欢其中任何一种,也无须担心,马尔贝克至少还能酿造出更加平易近人的优质桑格利亚汽酒(Sangria)。

2、不依据偏好,品鉴风格相近的葡萄酒

或许你喜爱黑皮诺的柔美,也或许你偏好长相思的柔情?然而,如果你想要真正提高葡萄酒品鉴能力,那么丰富你的品鉴酒单就显得尤为重要。无须顾虑遇上你不喜欢的葡萄酒,因为在葡萄酒的大千世界里,要找到与你偏爱的葡萄酒风格类似的葡萄酒简直易如反掌。你仅需选出其中的四款,然后每周尝试着去品鉴其中一款。

3、深入了解一个葡萄酒产区,然后品鉴这里的葡萄酒

从小产区开始,学习产区知识,了解历史背景,品鉴其特色葡萄酒,没有比这更加完备的葡萄酒学习过程了。值得探讨的候选产区包括:

1)法国阿尔萨斯(Alsace),以白葡萄酒著称;

2)西班牙杜埃罗河岸(RiberadelDuero),以可口型红葡萄酒闻名;

3)美国加州帕索罗布尔斯(PaloRobles),以果味奔放大胆的红葡萄酒闻名;

4)希腊伯罗奔尼撒(Peloponnese),红白葡萄酒都值得探索。

4、举办一场小型葡萄酒品鉴会

爱好葡萄酒,就与大家一起分享吧!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私人品酒会无须大,只需招待3-4名酒友也可同样精彩,不过,主题须明确。在品鉴中切磋品鉴水平,在切磋中提升自身水平,这才是关键。

详解葡萄酒酒标的10大关键词


看懂葡萄酒酒标的10大KeyWord,有助你选择适合自己口感的葡萄酒。

1、葡萄品种

并不是所有葡萄酒瓶上都会标示葡萄种类。一瓶酒中所含特定品种至少达到75%以上,才能在瓶上标识品种名称。但每个国家的规定有所不同,有些国家规定须达85%以上才能在瓶上标识品种名称。

在新世界的酒标上较多会标示葡萄品种,但在某些旧世界酒标上,其产区名称已经限制了其使用的法定葡萄品种,因此不会另外标示。

2、葡萄酒名称

通常葡萄酒名称,会以酒庄名称,或庄园主特定名称,甚至也有可能是产区名称,来做命名。

3、收成年份

酒标上标示的年份为葡萄酒的收成年分。欧洲传统各产区,特别是北方的葡萄种植区,因气候较不稳定,所以葡萄的收成品质会因年份而胡差异。因此在购买旧世界葡萄酒时,年份是一项重要参考要素,有此可知酒龄与品质。如酒标未标示年份则表示是由不同年份的葡萄混酿而成。相对于气候稳定的新世界,酒标上的年份,则较无特殊的参考意义。

4、等级

通常旧世界的葡萄酒由酒标可看出其等级高低。但新世界的葡萄酒由于没有特别严密的分级制度,所以较少标出等级。

5、产区

某些葡萄酒产地名称,几乎可成为品质的象征,透过酒标上标示的产区名称,便可大概了解该酒的风格、品种等资讯。

6、装瓶者

酿酒商自行装瓶的葡萄酒会标示原酒庄装瓶,有的会由酒商在别地的装瓶场装瓶,一般来说原酒庄装瓶的酒更珍贵。通常新世界葡萄酒,生产者和装瓶都是一同企业。

7、酒厂名

著名的酿酒厂是品质的保证,以勃艮第为例,同一片葡萄园可能为为位生产者或酒商所拥有,因此单看产区,很难分辨出品质的好坏与判别,此时酒厂的声誉就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8、产国酒名

该瓶葡萄酒的生产国。

9、净含量

一般葡萄酒的容量为750毫升。

特别设计的小瓶身容量为375毫升、250毫升、185毫升。

如果是重量版的瓶身容量为1500毫升、3000毫升、6000毫升。

10、酒精浓度

通常以。或%表示酒精浓度。一般葡萄酒的酒精浓度通常在8%-15%之间,波特酒、雪莉酒等加烈葡萄酒的浓度比较高(为18%-23%),而德国白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则较一般的低(10%以下)。

新世界酒标:品种、庄园是关键

新世界葡萄酒的酒标较为清晰明了易读懂,多使用英文。

旧世界酒标:庄园、产区、等级、年份是关键

由于不同产区已经限定了法定的葡萄品种,因此庄园、产地、等级、年份是取决旧世界葡萄酒口感和品质的关键。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