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红酒的倒法专题,而啤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啤酒知识的地方,如《倒啤酒的门道(二)》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现在再来讨论往杯子里倒啤酒的问题。静止在杯中的啤酒,压强各处基本上是均匀的,上层压强略小于杯底,所以也是表面冒泡稍多。但是如果杯里的啤酒产生了不均匀流动,则各点上的压强是不同的,从流体力学伯努利定律知道,沿一根流线,速度大的局部压强小。这些速度大的地方便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为了说明这一事实,取一杯静止的新鲜啤酒,我们看到它基本上不冒气泡。如果用一根筷子一搅,就会发现在筷子运动的尾部会冒出大量气泡,正是那里压强较低的缘故。如果把筷子在杯里作圆形搅动,使杯中啤酒旋转起来,拿出筷子,啤酒在杯中形成旋涡,理论分析知道旋涡中心压强小,所以那里还有一串气泡,就像在陆地上看到的龙卷风一样,非常有趣。关于涡旋中心压强小的事实,在江河里游泳的人会有亲切的体会,游泳到旋涡边上,会被吸进去,是非常危险的。
这就是说,如果你想让啤酒不冒泡地倒满杯子,你就应当在倒的过程中,尽量减小啤酒杯中液体的相对速度,尽可能使注满杯子的过程变为准静态。前面说的直冲式之所以不适用,就是因为这种方式使啤酒柱有较大的动量,从而杯中的啤酒速度差加大,而且形成大量的小旋涡。而斜溜式,一方面降低了啤酒从瓶口到接触杯子这段落差,使啤酒入杯时的动能减小;另一方面杯子倾斜可以将啤酒柱对杯子的正冲击变为斜冲击,从而减小啤酒接触瞬时的动量改变;再者斜溜过程,增加啤酒溜到杯底的路程,在这溜的过程中杯壁近处的边界粘性层造成对啤酒的阻力也可以减小啤酒到达杯底的速度。所以它基本上满足尽可能准静态的要求。整个过程中泡沫较少。
啤酒中含二氧化碳较多,为什么喝起来就会觉得舒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溶解度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当你倒满一杯冰过的碑酒后,试用一根筷子插入杯中。你就会发现筷子周围爬满了小气泡。这是因为筷子初始温度比啤酒高,筷子周围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在温度高时溶度小,便分离出来爬在筷子上。同样啤酒喝进体内,体内温度比啤酒高,在从口、食道与胃壁的粘膜上也会很快地附着大量的气泡。我们还知道气泡的热传导效率是比较低的。这样,当你喝了比体温低很多的清凉饮料时并不会有过份冰凉的感觉。我们知道,粘膜骤然温度下降,会使它附近的血管收缩,神经活力降低,同时消化能力和胃口也相应地变得迟钝。啤酒中气泡的作用也正是使人既觉得凉爽又不致倒胃口而保持旺盛的消化能力。由于这个原因,你也许注意到,在炎热夏季,当你吃完一杯冰激凌再开始吃饭,会觉得胃口不佳,而喝完凉啤酒再吃饭,还会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因为后者产生气泡的缘故。
所以,为了啤酒好喝,必须注意从酿造、贮运、从瓶中往杯中倒等一系列环节中,不使二氧化碳跑掉,以使它进入口中以后能产生较多的小气泡。在贮运过程中,要避日光曝晒,要适当降温;不要过分激烈地摇晃,以免二氧化碳过多跑掉。否则即使在密闭容器中,会使分离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力过高,导致爆炸事故。还要注意在倒啤酒时,利用斜溜式,而不要在“入口”前这较后一道程序上跑掉过多的二氧化碳。还应当提及的是啤酒中气泡形成不仅与压强和温度有关,还和一定的气化核心有关。气泡总是先在微小的固体近处、或瓶子内表有毛刺处形成。试往啤酒杯里放一小撮砂子,随着砂子下沉,啤酒就会像开了锅一样冒出大量气泡。而且,微小气泡一旦形成,气泡自己又可以作为气化核心而加速气泡的形成。所以啤酒冒泡在实际上是如同雪崩一样的非线性过程。即,气泡愈多便愈容易增加气泡。所以一旦大量气泡冒出来,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溢出杯子。即使停止倒啤酒也还会再冒一阵,直至二氧化碳跑得差不多了才会停下来。
在生活中把这种多了就更多,少了就更少的非线性现象称为马太效应。它来自圣经上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种效应在力学与物理学中,随处都可以遇到。河道弯了,由于流动冲刷就更弯;地不平了,在迳流冲刷下就更不平;大气电离了,局部就更易于电离直至放电。一定程度上穷富差别加大,股市行情暴涨暴落,经济危机等都是马太效应。我们这里说的啤酒冒泡也是。要想精确地描述啤酒冒泡的非线性过程,还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因为泡沫是一种分形结构,不同尺度的泡沫行为也不同。讨论完啤酒,我们来看一看水,它和啤酒同是液体。啤酒里溶解的是二氧化碳,水呢?水中通常溶有少量空气,进一步说,水的分子群可以转化为气体——水蒸气。在这一点上说,它同啤酒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水分子在较低的压强下才会变为气体,产生气泡,这种气泡称为空泡,也称为空穴。空泡有时小到直径只有10-5厘米,可别小看这种不起眼的空泡,它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航海事业的可怕障碍。
1894年,英制240吨的小型驱逐舰“勇敢号”初试航时,螺旋桨转速只能达到384转,比额定设计转速低1.54%,几经调试,直到1897年,总工程师Barnaby才在造船工程师会上发表论文说明较初成绩不良是由于螺旋桨发生了空泡现象。过了20年,1915年,英制的新鱼雷艇“德林”号驶入大西洋试验,它的设计速度比前一型号大一倍,但是当舰艇机器以较大转速工作时,艇尾抖动,尾部海水泡沫翻腾,犹如倒啤酒时一样,速度和前一型号一样。当鱼雷艇回到基地时,螺旋桨已破烂不堪了。这又是空泡在捣乱。直到1971年,有人对上千艘船做了调查发现,其中有30%的螺旋桨在使用一年后,由于空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倒啤酒的门道(一)


从瓶子里往杯中倒啤酒,急性子的人,把瓶子拿得很高,有点象倒大碗茶似地,让啤酒水柱冲向杯底,结果总是倒满一杯泡沫,泡沫流淌得一桌子,待泡沫消失后,杯子里的啤酒却所剩无几。
熟练的服务员则将杯子尽可能倾斜,将瓶口紧靠杯沿,让啤酒缓慢地沿杯壁流向杯底,随着杯子里啤酒增多,再徐徐将杯子倾角调正到竖直的位置,这样可以倒满一杯啤酒而不产生多少泡沫。人们不无诙谐地把这种倒啤酒的窍门总结为三个含谐音的成语:“歪门斜倒(邪道),杯壁(卑鄙)下流,改斜(邪)归正。”
啤酒、香槟酒、可乐等清凉饮料,都是二氧化碳的过饱和溶液。在不密封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也会慢慢分离而散逸到空气中去。新鲜的这类清凉饮料,含二氧化碳愈多品质就愈高。这也正是往杯中倒啤酒带来麻烦的原因。
我们把前面说的两种倒啤酒的方法称为直冲式与斜溜式。为什么斜溜式产生的泡沫少,而直冲式的倒法产生的泡沫多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气体的溶解度开始研究。
二氧化碳溶解到水中的量,通常用单位体积水能溶解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来度量,称为溶解度,是同温度和压强有关的量。温度低时溶解度大,高时溶解度小。在高压下溶解度大,低压时溶解度小。如果在高压强条件下新鲜啤酒突然减小压强,就会分离出二氧化碳而冒泡。在密闭的容器里,冒出的气泡使容器内的压力升高后,达到高压下溶解度,气泡就不再冒了。我们在开香槟酒瓶时,听到“啪”地一声,报上也曾看到开啤酒瓶,瓶盖飞出伤人的消息,这都是因为容器里压力较高的缘故。
历史上有过一则有趣的事。上世纪中,在伦敦的泰晤士河床下打了一条隧道,当隧道峻工时,当地政界人物在隧道里举行庆典。令人扫兴的是发现带到隧道来的香槟酒都跑了气而无味。然而当庆典过后人们走出隧道回到地面时,不幸的事发生了,酒在肚子里发胀了,气从鼻子嘴里不断冒出来,有的人穿的马甲被胀开,有的人不得不重新返回隧道以减轻这突然袭来的痛苦。
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隧道比地平面低数百米,那里气压较高,二氧化碳溶解度也高,所以香槟酒就像跑了气似地无味。等回到地面,气压低了,二氧化碳分离出来,把绅士们的肚子撑了开来。通常在海平面,每升高100米,气压降低2190Pa,气压的这种微小的变化,对于过饱和的二氧化碳溶液气体分离与否表现得很明显。

倒啤酒的方法


为避免啤酒泡沫溢出酒杯,于是人们往往采用斜倒的方法,看似聪明的倒法并不科学。倒啤酒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先将酒杯洗干净,保证没有油星。倒酒时啤酒瓶与酒杯呈直角,酒液朝向杯子的正中,一直倒到泡沫上升到杯口为止。稍等一下,待泡沫消退一些后,再次向杯子正中倒酒,直至泡沫呈冠状,略高出杯口。放心,不会溢出来的。
曾经有人计算过,好好地倒一杯啤酒大约需要7-8分钟。先慢慢向酒杯中倒入半杯啤酒,待2-3分钟后再倒入少许啤酒,以沉淀酒中的酵母,又过2-3分钟再次倒入少许啤酒,如此反复,直倒到泡沫高度占酒杯的1/5。这样的倒法,家常喝酒并不需要,还有急性子的人肯定也接受不了,不过偶尔为之,说不定试过后发现啤酒的味道确实不同了。

科学饮啤酒有门道


营养专家指出,要想在夏季喝上营养健康的啤酒,还有不少学问呢!比如:温度要适宜,啤酒的温度最后控制在10℃~12℃。此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比较大,能形成最佳口味。温度太高,啤酒的苦味比较强烈影响口感,太冰的啤酒会使酒液中的蛋白酶分解,游离,破坏营养成分伤害胃肠道。搭配的菜肴要清淡,可以降低副作用。不宜吃太多烧烤类,海鲜,动物内脏,菌类和红肉等。啤酒不宜与烈酒同饮,否则会强烈刺激肠胃系统,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紊乱。大汗淋漓时不能喝冰镇啤酒,因为冰镇啤酒容易导致大张的毛孔瞬间收缩并中止出汗,使身体发热受阻,易导致感冒。最重要的一点是饮用要适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天饮用啤酒的量是,成年男性不超过750ml,成年女性不超过450ml。

倒啤酒 也是一种学问


相信很多人在喝啤酒的时候都要研究一下它的倒法,因为在酒桌上,啤酒倒的好会受到别人的称赞。那么,对于喜欢起沫的啤酒,该如何倒呢?
先将酒杯洗干净,保证没有油星。倒酒时啤酒瓶与酒杯呈直角,酒液朝向杯子的正中,一直倒到泡沫上升到杯口为止。稍等一下,待泡沫消退一些后,再次向杯子正中倒酒,直至泡沫呈冠状,略高出杯口。放心,不会溢出来的。
曾经有人计算过,好好地倒一杯啤酒大约需要7-8分钟。先慢慢向酒杯中倒入半杯啤酒,待2-3分钟后再倒入少许啤酒,以沉淀酒中的酵母,又过2-3分钟再次倒入少许啤酒,如此反复,直倒到泡沫高度占酒杯的1/5。这样的倒法,家常喝酒并不需要,还有急性子的人肯定也接受不了,不过偶尔为之,说不定试过后发现啤酒的味道确实不同了。

怎么倒一杯泡沫丰富的啤酒?


怎么倒一杯浓郁泡沫的啤酒呢?小编来手把手的教你!

Step 1选一个干净的品脱玻璃杯,绝不能有油和污垢。

每种风格的啤酒都有适合自己高度和大小的玻璃,但一般的标准品脱啤酒玻璃杯为475毫升,这能确保在玻璃中有足够的空间来盛装啤酒和一点泡沫头。

Step 2将啤酒玻璃倾斜45度角,玻璃的边缘应该放在一个平坦的表面上。

Step 3将啤酒容器口,对准玻璃杯中点上方几厘米处,这样可以把啤酒倒在杯子中间。

不要让瓶子碰到玻璃杯,如果是为别人斟酒,应遵循保持玻璃尽可能清洁的礼仪,瓶子或罐子都可能有细菌。

Step 4保持倾倒的速度和啤酒的体积足够均匀,操作时应该平稳地沿着玻璃杯的一侧倒下去,不要溅起水花,瞄准玻璃杯侧的中心。

Step 5当倒入三分之一的啤酒的时候,可以先把杯子平置一会,这时大概会有4cm左右的泡沫头,待它稍微稳定时,再开始倒下一次。

Step 6请等几秒钟,让泡沫在喝啤酒前停留在啤酒顶部。尽可能快地闻一闻这时的香气,因为当泡沫达到顶峰时,啤酒香气是最浓郁的。

但是对于不同品种或包装的啤酒,也有一些特别事项需要注意。

① 如果是小麦啤或带软木塞的啤酒,泡沫有时会膨胀得比较夸张,速度也比一般啤酒快很多。这种啤酒通常建议用略高一些的杯子。

② 瓶装啤酒的底部,一般会有半厘米左右的渣滓,这些渣滓几乎无害,但饮用多了容易造成肠胃胀气。

③ 在倒百威或米勒这类美式淡拉格时,一定要动作缓慢轻柔。因为这类酒一不小心就能倒出一整杯的泡沫。

④ 在倒吉尼斯黑啤酒的时候可以尝试两瓶一起,倒到三分之二的时候静置30秒,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很重要,但是吉尼斯黑啤酒的粉丝们就是这么说的>

现在,你就获得一杯有着美好泡沫的啤酒了!

“三倒啤酒”带来别样口味享受


日本麒麟啤酒公司经实验分析,得出了“一杯啤酒分三次倒才更美味”的结论。“三倒啤酒”是啤酒大国德国的传统饮用方法,但是倒的次数与啤酒成分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对此麒麟啤酒公司经过实验分析发现,如果分三次倒啤酒的话,15分钟过后,啤酒的香味成分“沉香醇”仍有7成存留,而一次倒完的话,仅有4成存留。同时,分三次倒啤酒时,15分钟过后,苦味成分“iso-α-acids”会增加2成,而一次倒完的话,该成分并无明显增减。因为苦味成分大多存在于啤酒泡沫里,三次倒啤酒时泡沫不容易消失,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泡沫中的苦味便转移到啤酒中。麒麟啤酒公司酒类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村上敦司表示:“三次倒啤酒并不只是为了维持啤酒的香味,而是这种倒酒方式,可以让啤酒的味道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改变,这可能是百喝不腻的主要原因”。

如何正确倒瓶装啤酒、罐装啤酒和扎啤


1、将啤酒杯倾斜45°。杯底应该只有一个点和平面(如桌面)接触,其他部分悬在空中。这样可以保持杯子和酒瓶的平衡,倒出完美的啤酒。

2、瓶口(酒罐或扎啤壶)距离酒杯口的最低点几厘米。啤酒的落点应该在杯壁的中点位置。这种做法是为啤酒充入空气、制造泡沫的最佳倒法。

3、开始时,要倒得快而稳。你要令啤酒顺着杯壁倒出,速度平稳而不至于溅出。对准杯壁的中线,保持啤酒流动的速度,使啤酒持续倒出。

4、当啤酒倒至1/3至半杯满时,开始将杯子端平。最理想的情况是,将杯子从45°匀速端平,到端平的时候,刚好倒满啤酒,啤酒上有约4厘米厚的泡沫。你应该一边倒酒,一边端平杯子。

5、喝酒前,稍等几秒钟,等酒面上的泡沫稳定下来。但最好是在刚倒好的时候先闻一下酒香,丰盈的泡沫最能带出啤酒的原始香气。好了,是时候开始享受或醇厚或清新或辛辣的啤酒滋味了。

“啤酒”德国人的第二故乡


啤酒被称作”液体面包”,是德国人一日三餐中缺一不可饮品。德国是世界上啤酒消耗量较大的国家之一,因此德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啤酒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传说和各式酿制方法,还有专属的庆典和舞蹈。就像瓷器使人联想到,绅士使人联想到英国一样。对于啤酒可以说是德国人的第二故乡……
公元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大公颁布了「德国纯啤酒令」,规定德国啤酒只能以大麦芽、啤酒花和水三种原料制作,所以近五百年来德国啤酒即成为了所谓纯正啤酒的代名词。在德国,较知名的啤酒之乡当数巴伐利亚,德国语里就有“啤酒与巴伐利亚”的说法。巴伐利亚地区有1100万居民,人均啤酒消费量为230升,相当每人每天都要喝半升啤酒,喝啤酒是德国较喜欢的休闲活动。
由于德国人将喝啤酒视为每天的“必修课”,各种酒馆、酒屋便多似天上的星星。所以在那里人们几乎只要太阳一露脸,就蜂拥而至,尽情享受啤酒的清爽滋味。德国啤酒品种繁多,我国各地都有自己生产的啤酒。大致上,德国啤酒可以分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和无酒精啤酒六大类。多年来经德国人培养形成的啤酒文化更是世界上独占鳌头的。
慕尼黑一向是公认的“啤酒之都”每年都会举办世界上较大规模的啤酒节庆典。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纷至沓来,涌向慕尼黑,一品“巴伐利亚啤酒”,并亲身体验德国人民欢庆这个节日的热闹和喜悦。德国人对啤酒的狂热,很大部分的原因缘于此。啤酒,从历史走向未来,将一直渗透到德国文化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啤酒”二字是如何蹦出来的


孙猴子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啤酒”是从哪里蹦出来的呢?
青岛因“青岛啤酒”而名扬天下,可是“啤酒”这个词,较初是青岛人创造的,是一句青岛话。其演变由较初的德文“BIER”到“皮酒”、“脾酒”,较终成为“啤酒”。
啤酒一词较初是德文的“BIER”,而不是现在世界多使用的英文“BEER”。据《汉语大字典》记载,啤酒为“德文BIER的音译兼意译”。1897年11月14日,德国人占领青岛后,“BIER”一词开始在青岛广泛使用。
为德文BIER音译兼意译。到了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登州路上创办啤酒厂——“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当时的市民以及商家便把德文的“BIER”译为“皮酒”,这一做法确定了“啤酒”的汉语读音。因为“啤酒”具有养肝益脾之功效,故这一时期青岛人把“皮酒”称作“脾酒”,表示常喝“脾酒”可以达到养肝益脾之功效。
至于“啤酒”一词中的“啤”字,是青岛人的发明,较早流行于青岛民间。按照《胶澳志》里面的说法:“麦酒俗称啤酒”。而在1922年出版的《青岛概要》中,也开始出现有“啤酒”字样,并逐渐在国内开始流行。
“口+卑”:喝出来的质量。关于“啤酒”这一名词,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有一番妙解。他说:“啤酒的啤字,是一个‘口’字加上品牌的‘牌’字的右半边,可以理解成是喝出来的质量,只有口味过硬了,才能创品牌;也可以看成是‘口’字加‘口碑’的‘碑’字的右半边,也就是说,老百姓的口碑是关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