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美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美酒高雅的玩法:流觞曲水》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若论酒桌上玩酒较高雅的时期当属魏晋的流觞曲水了,在高中的时候,我就听我们老师说过,所谓的流觞曲水就是大家都坐在一条小河的旁边,把装满美酒的酒杯从上游漂流下来,漂到谁那里谁就对一首词,对不出来的就喝酒。。。那么,流觞曲水到底是不是这个含义呢?
魏晋时,文人雅士喜袭古风之上,已之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所谓“流觞曲水”,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之,再乘微醉或啸呤或援翰,作出诗来。较着名的一次当数晋穆帝永和9年3月3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于会稽山阴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当然在民间亦有将此简化只饮酒不作诗的。
南北朝时期,除了“流觞曲水”此种酒令外,继而演化而来的吟诗应和,此酒令令文人墨客十分喜爱,流行较盛。南方的士大夫在酒席上吟诗应和,迟者受罚,已成风气。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曲水流觞成佳话 兰亭集序传千古


魏晋时期,人才辈出,而这些名士才人又多喜酒善饮,因此当地酿酒、饮酒之风非常盛行。据文史记载,当时有一户人家一年收了七百石的糯米,还不够酿酒,酒风之盛可见一斑。
在此期间,绍兴还发生了一件流芳千古的佳事,这便是知名的“曲水流觞”。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上已之日,“书圣”王羲之偕同当时的天下名士谢安、殷融、孙绰、阮裕等42人,在江南水乡绍兴的会稽山之阴、兰亭曲水之滨,共襄了一次名垂青史的曲水流觞修禊盛会。众名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嘉泰会稽志》引《天章寺碑记》记载:自王羲之至袁峤之共有十一人,各赋诗二首,郄昙等十五人,各赋诗一首,九岁的王献之等十六人作诗不成,各罚酒三觥。全部得诗三十七首,这也许称得上魏晋名士中较富文学色彩的一次雅集了吧。
较重要的是,王羲之酒酣意畅、神采飞扬,当即用蚕茧纸、鼠须笔为这三十七首诗合成的诗集作序,写就了一篇我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法经典之作——《兰亭集序》,其书法之美,登峰造极,可谓铁划银钩、龙飞凤舞、遒媚劲健、字字玲珑,被称作天下前列行书,为历代文人墨客仿学之墨宝。通篇28行,共324字,遇到重复文字,皆有所变化,精美绝伦,王羲之也借此一举奠定了其书法历史上“书圣”的崇高地位,为的书法史和绍兴的酒文化增添了浓重而辉煌的一笔。兰亭也由此成为众多文人墨客顶礼膜拜的书法。可惜这一旷古的书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中,由于爱不释手,竟成为其随葬品。至此,《兰亭集序》这一稀世珍品便遁迹无踪了。
据说,王羲之酒醒之后欲重写《兰亭集序》,但均与曲水流觞宴上黄酒微醉之时写就的那篇传世佳作相去甚远。这其中绍兴黄酒之于王羲之的作用,不言自明。“曲水流觞”和《兰亭集序》也就成为绍兴黄酒的历史殊荣之一。

河内白曲水分的合理控制


培养基的水分是决定微生物生长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菌体对水分需求不同,不同水分对微生物的生理代谢产物也有所影响。
根据河内白曲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生长需求各异,在河内白曲的培养过程中,二级三角瓶根据麸皮的粗细程度,笔者把水分控制在68%—70%,而浅盘培养时则减少到65%左右。
水分过大时,会造成曲子升温猛,若温度在10小时之内升至50℃左右时,麸曲会发生褐变,产生浓郁的焦糊味,曲子活性降低,影响糖化力和发酵力;而水分过小时,麸皮灭菌后,散疏干硬,接入种曲20小时后才缓缓升温,较高达35℃左右,持续不到3个小时,曲温迅速下降至30℃左右不再升温,菌丝呈星点白色状,不产丝,至培养48小时,仍呈松散的颗粒状,曲种瘦小、干硬、无松软感,糖化力、发酵力低。
因此,在以繁殖为目标的制曲工艺中,必须把曲料含水量控制在适合该菌能够生长繁殖较旺的水平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杂菌污染,即使在半开放条件下操作,仍然能够保证麸曲质量。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