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古时候,在川黔交界的赤水河畔,有一个聪明能干的男青年李二郎,爱上了美丽灵巧的姑娘赤妹子。赤妹子从小失去父母,在她舅舅家长大,而舅舅是个图利贪财的人,见李二郎孤苦一人,家境贫寒,靠帮主家牧羊为生,不同意将赤妹子嫁给李二郎,但又不便于干涉拒绝。于是,他想出一条妙计:“谁要娶赤妹子,必须拿出一百坛美酒作为订婚之礼。”李二郎明知是刁难自己,但由于钟爱心切,便私下对赤妹子说:“你只要真心爱我,就耐心等待着,我一定要招一百坛美酒来接你成亲!”从此,李二郎放下牧羊鞭,不分昼夜地在赤水河边挖呀、刨呀,寻找泉眼。他挖断99把铁锹,99把锄头,撬断99根木棒,挑断99根扁担……,真诚的心意,艰辛的劳动,终于感动了龙王三太子,使乱石滩中冒出了清澈透明的泉水。李二郎用此泉水酿酒,但酒的香味不浓。一天,龙王三太子为了进一步考验李二郎,就变成一个年老体弱的老头来到李二郎的酒坊,向李讨酒御寒。李二郎爽朗地说:“我酿酒是为了取赤妹子成亲,既然老人要喝,只要不嫌,尽管喝够”。老人见他心地善良,对赤妹子忠心不二,便装醉倒地把喝下的酒吐于泉中。李二郎赶快扶起老人回屋休息。老人似醉非醉地说:”你那泉水犹如酒泉,再刨尺把深,酿出来的酒就更美了。“李二郎听了老人的话,扛锄来到水泉,铡刨几锄,只闻泉水香味扑鼻,李二郎大喜,立刻回去问问老人何故,然而老人已不知去向。李二郎,从此用这甘醇芬芳酒泉水酿出了琼浆美酒,送到赤妹子舅舅家,招回了赤妹子,使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婚后,赤妹子帮其夫李二郎精心酿酒,使美酒名扬四方。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李二郎,把他挖泉酿酒的地方,取名叫二郎滩;把这酒泉取名郎泉;把他酿造的酒取名郎酒。
剑南春产于四川绵竹。绵竹位于剑山之南,剑南春酒的前身绵竹大曲,创始于清朝康熙年间,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绵竹大曲改为“剑南春”,这要得力于知名诗人庞石帚。
20世纪50年代,庞石帚在四川大学任教。庞先生邀请几位忘年交朋友到家里一聚。其中有位朋友在喝绵竹大曲时建议将其改为剑南春,美酒配美名,庞先生听后特别赞赏。
三天后,庞先生将写好的“剑南春”三个大字交给了绵竹酒厂。
庞石帚说:“‘剑南’二字,点出美酒产自剑门雄关之南的绵竹,令人联想起沃野阡陌的天府平原;一个‘春’字,乃是古为今用,苏东坡曾经说过‘唐人酒多以春名’,此字催入领略美酒的魅力,给人以春天的启示。”
诗人娓娓动听的解释,令众人赞不绝口。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便产生了。它是寄生在酒文化历史和地名的基础上的,是文人运用的才智而创造出来的结果。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句话:“吃肉时喝红酒,吃鱼时喝白酒”,为什么会有这一说法呢?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的依据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
日本藤泽市莫西亚公司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实验,为7个富有经验的品酒员准备了38种红酒和26种白酒。在4个不同时段,品酒员品尝这些酒,同时吃着较有可能散发鱼腥味的扇贝肉。研究人员从化学角度分析了酒跟鱼腥味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研究小组报道指出,罪魁祸首似乎应是铁。当酒中铁元素的含量达到每公升2毫克以上时,佐酒所食用的海鲜味道就会变坏。为了对研究结果实行双重校验,研究小组把扇贝肉干浸泡在酒样中。当浸泡在铁元素含量低的酒样中,扇贝肉的味道是正常的;而浸泡在铁元素含量高的酒样中,扇贝肉却会散发出鱼腥味。目前还没有把扇贝肉中跟酒发生反应的化合物提取出来,但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化合物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遇到铁后能够快速分解,释放出腐败的鱼腥味。
此项研究的主要发起人田村孝之认为,这项新发现为葡萄酒制造商提供了依据,他们应该认真考虑降低铁污染的办法。葡萄酒酿造专家戈登·彭斯则指出,还有更充分的理由避免吃鱼肉喝红酒——即使不考虑铁含量的问题,任何醇厚的红酒都有可能淹没许多海鲜菜肴精美细致的味道。
贵州茅台是我国的国酒,大家对其都很熟悉。但是您知道茅台的由来传说吗?下面小编就告诉您。
国酒茅台的传说至少有两个版本,其一与汾酒的传说十分相似,甚至可以说就是把汾酒的传说借来一用,传说中主人公也是一位下凡的仙人,因得到一家好心人的帮助,遂呕得井水成酒水,留下百年佳酿。其二则是更为直接具体,认为茅台酒就是清康熙年间由一山西商人带入贵州,与杏花村的汾酒一脉相承,故而有一仙酿两酒之说。
将汾酒带入贵州的晋商名家贾富,祖籍汾阳,从小吮吸汾酒的清香长大,养成了嗜酒如命的秉性,出门经商时也不忘带上酒坛,以备随时品饮。一年秋天,贾富带一支商队来贵州怀仁做生意,买卖做成,便领人上了一家加得月楼的酒楼,连呼店家快上好酒。谁料事不凑巧,酒商的好酒刚刚卖完,店小二只得把当地娘的怀仁烧酒端上来。贾富见酒后喜不自禁,赶快倒上一杯便喝,哪知酒刚沾唇,就觉得奇辣无比,马上吐于地上,心中失望之极。酒店主人瞧见贾富神色,心中颇为不服,立即吩咐小二把平时舍不得卖的十几坛好酒从窖中搬出,依次摆于地上,让贾富挨个品尝。贾富站起来,先看,后闻,再将酒轻含口中,啧了三啧,脸色依然未变。店主人见遇到了行家,忙将贾富请到上席请教。贾富言道:“你的这些酒中,除了一坛储存较久,还可以外,其余都不行啊。”店主人听贾富一语道破实情,佩服得五体投地,虚心地询问起酿造好酒的学问。贾富说:“这里山水俱佳,应该有条件制出好酒,明年此时,我带人来帮你。”
贾富一行走后,店主人只顾忙于店中事物,渐渐忘记了当初的约定,没想到第二年秋天,贾富真的带着从杏花村聘请的酿酒师傅赶了回来。经过一番考察,他们把制酒的地方选在了一个叫放草村的地方(后改为茅台镇),然后选好水源,按照汾酒的酿造方法,开始了认真的操作。经多次实验,一种不同于山西汾酒的风味独特的新酒种在放草村问世,起名为“华茅酒”(花茅酒),意为“杏花茅酒”。后来,随着酒的品质不断提高,“杏花”二字渐渐淡出,贵州茅台成了的名字。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