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杯的标准姿势,大口喝啤酒!世界杯与啤酒向来是最佳CP。美国摇滚先锋人物弗兰克?扎帕曾经说:“一个国家如果有了足球和核武器,起码还得有啤酒。”
那么问题来了,看世界杯为什么要喝啤酒?
这要世界杯的起源说起。第一届世界杯的参赛队伍中,德国队和英国队都是钟爱啤酒的民族。他们最先把喝啤酒的传统带入了世界杯。
而啤酒真正在世界杯风靡是因为一支著名的球队——利物浦队。
利物浦是英格兰足球历史上最成功的俱乐部之一。然而,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这支队伍建立之初其实只是表演性质。它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卖啤酒。
1884年,利物浦市啤酒商约翰?霍丁建造了一座新体育场,他打算在场内卖自家啤酒。为了促进销量,他从苏格兰租来球队进行比赛,这也就是后来利物浦队的前身。这支球队在英国掀起了看球要喝啤酒的传统,这也是关于足球和啤酒可以查到的最早历史记录。
啤酒会和足球发生关系,除了历史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啤酒商对各种足球赛事的赞助。作为来自荷兰的百年老字号,喜力啤酒在体育赞助商一直比较活跃。从欧洲冠军杯到ATP网球赛事,处处都有喜力的身影。
进球可促进啤酒的销量,这话不是瞎说。上世纪60年代德国黑啤的大火,80年代比利时修道院啤酒的风靡,都是足球带来的最直接的收益。
1954年瑞士世界杯,德国队开场八分钟先失两球,在加时赛环节反败为胜,以3:2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匈牙利黄金王朝。当时正处于战后伤痛期的德国根本没有想到过会赢,德国黑啤也因此脱颖而出,以纯正的口感和细腻的味道享誉盛名。
除了德国,比利时的啤酒也沾了足球的光。1963年4月24日,比利时布鲁塞尔主场5:1大胜世界冠军巴西队。这场比赛让比利时的啤酒厂赚了大钱,啤酒销量蹭蹭往上涨。赛后比利时的啤酒厂门开始复苏,销声匿迹许久的修道院啤酒成为了啤酒世界的一代“球王”,甚至一度占据各大啤酒榜单的冠军宝座。当上世纪80年代比利时球队“红魔”走上巅峰之时,比利时啤酒也随之掀起精酿的风潮。
啤酒跟足球一样,它的魅力在于缓慢不张扬,入喉清爽,微苦,淡甜,不会一口就眩晕。酒水泡沫在嘴中迅速炸开,引爆你味蕾的同时,紧张刺激的足球对决也正在这一刻发生,这绝对是一种平日里少有的难忘体验!
足球与啤酒,一个是人气爆棚的世界第一运动,一个是消耗量世界第一的酒精饮品。Nobeernofootball,没有啤酒的世界杯能叫世界杯吗?
对了,这个世界杯,德国队空运近1.8万升啤酒去俄罗斯。遗憾的是,在6月17日的小组赛中,德国0:1负于墨西哥。祝德国队下场比赛能够力挽狂澜!
世界杯作为全球球迷的夏季盛宴,2018年国内也开启了啤酒狂欢。据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数据显示,世界杯前四场比赛,用户场均从饿了么下单305万只小龙虾和40万瓶(罐)啤酒,整体夜宵订单数同比增长近3倍。其中精酿啤酒占比显著上升,饿了么用户场均要喝掉近60000瓶(罐)。
话不多说,我们开瓶啤酒继续畅饮吧,期待下一场~~
现代人生存压力大,休闲时光爱到夜店寻找刺激,夜店音乐强劲有力,使人前列时间感受到极点的忘我瞬间,舞曲足以让人每一个细胞都为之颠狂,使人一天的心情得到了的抒发。在弥漫了激情与暧昧氛围中,当然离不了夜场啤酒,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一款具有“动感、超载”纯正拿破仑啤酒。
拿破仑啤酒是在原味摩森康胜四海啤酒()有限公司产品的基础上提升发展而来,运用与众不同的特殊生产工艺,经过400多道工序,全部选用进口优质澳麦和美国原产啤酒花,采用美国全套原装较先进生产设备,结合避暑胜地承德御用泉水酿造而成。以特色瓶形及丰富的啤酒酿造经验和不断探索的先驱精神,以优质麦芽发酵酿造出更好的啤酒带给广大消费者。
原料及辅料:水、优质麦芽、大米、啤酒花
原麦汁浓度:8°P
净含量:300ml
酒精度:≥2.5%vol
数量:24瓶/箱
淡黄色的拿破仑啤酒原料为水、优质麦芽、啤酒花、大米精制而成,适宜在3℃冰冻饮用,带有明显奶油状泡沫头,泡沫精细、乳白、致密,通过特殊的酿造工艺,大大提高啤酒的发酵度,取得了独特的风味,口感清爽、入喉畅快。饮用后不会有饱肚感,不易醉人,其它风味物质不突出,口味柔和如水,苦味及酸感低,残糖量极低,拿破仑啤酒以完善主义者的立场,追求完美境界创造出全新品牌。
拿破仑啤酒以坚定不一的信念,树立“诚信行天下”的品牌形象,完善彰显荣耀、绅士风度、手足情义与勇气,锐意进取,努力拼搏,创造出拿破仑全新啤酒国际品牌,让我们为人生真正的荣耀干杯!畅享纯正拿破仑啤酒。
近日,哈尔滨啤酒与国际足球联合会正式签约,使其在成为2010FIFA南非官方指定啤酒,这标志着品牌前列次成功登陆官方合作伙伴榜单,而这也是哈尔滨啤酒迄今为止较大手笔的赞助。
作为官方指定啤酒,哈尔滨啤酒将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大型市场活动,包括“哈足球、冰动南非”个人足球技巧比赛、大篷车我国巡游、足球技巧训练营、消费者促销和在线互动等。
据悉,作为百威英博啤酒集团的我国性品牌,哈尔滨啤酒销往我国及英美等海外市场,包括冰纯、小麦王、纯生等产品。
但几乎就在一刹那间,一个已经几乎被遗忘的事实又逐渐清晰起来:不对呀,哈尔滨啤酒早已不是纯粹血统的品牌了,早已经成为了百威英博啤酒集团的囊中之物,成为了过继给美国人的孩子!此时,一种很不情愿的不祥之兆涌上脑际:难道,不但人玩不转,品牌也照样玩不转,只有哈尔滨啤酒到了美国人手里才能登上的大雅之堂?但愿这不是我的妄自菲薄和对品牌的极度不自信。
只是,这个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联姻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不但要靠实力与金钱,更要靠人脉与公关。除了家门口的北京奥运会,品牌在各级别赞助商占据了大多数,你还何曾见过哪一届奥运会、成为品牌的主场?这次哈啤的登堂入室,不用想都知道,美国人在其中出了多大的力气。
但不论如何,不管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哈啤能攀上,对此次事件本身,我是抱有充分肯定的态度的,依稀看到了哈啤品牌实现质变的光明。因为,对啤酒品牌来说,决不可能再有比这个舞台更有利于塑造品牌的载体了!对消费者而言,啤酒与足球的关系,就像饕餮大餐与食盐的关系,缺少了啤酒这道佐料,再精美的大餐也注定毫无味道可言!哪怕就是北京奥运会,作为啤酒赞助商的青岛啤酒与燕京啤酒,所收获的品牌效果也一定远远比不上。更不消说,成为2010广州亚运会啤酒赞助商的台湾啤酒了,其收获更无法与赞助同日而语。
20多年间,燕京啤酒公司从1980年投资643万元建成年产1万吨的小型啤酒厂,发展成为今年啤酒销量预计可达470万吨,年销售收入突破130亿元,有形资产达到150亿元,商标商誉价值达到229.52亿元的大型啤酒集团,并成为企业500强之一,燕京品牌也进入了较有价值品牌前14名。
2008年,燕京啤酒集团产销量突破422万吨,销售收入达116亿元。按2008年销量排序,燕京啤酒集团排在世界啤酒企业前8位。
化风险为机遇
主持人:2009年对很多企业来说,充满了挑战。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燕京啤酒集团的表现如何?
李福成:前几天参加了一个论坛,与会者填了一张表:“你的企业是否已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复苏?”我填的是“已经复苏了”。国际金融危机确实给企业带来风险,但只要处理得好,风险中充满了机遇。今年1到11月,燕京啤酒集团的啤酒销量达到449万吨,同比增长12%,而同期我国啤酒行业的平均增速为6.6%;销售收入达131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利税总额28.5亿元,同比增长28%,创下了燕京集团历史较高水平。
主持人:燕京是如何化危为机的呢?
李福成:国际金融危机刚来时,我们也很困惑。危机到底会带来多大影响?这场危机将持续多长时间?我们特别请来了国内的经济学家和国际知名公司的顾问,请他们分析宏观经济形势,与企业共同研讨应对之策。集团公司230多名中层干部全部参加。
主持人:像这样的培训,企业经常举办吗?
李福成:这是第25期,学习结束后,我们还把重要内容集结成一本《工作研究》。经过5天培训、讨论,大家结合企业实际,确立了应对策略————坚定信心,积极应对,用“三大调整”扩大市场、提升品牌。在变化多端的市场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应对水平。我较近给全体中层干部每人发了一本《商战》,对我们开拓市场很有启发。
主持人:通过学习、讨论,你们拿出了什么应对之策?
李福成:我们提出“三大调整”,一是市场结构调整,建立5大优势竞争区,重点在外地市场加大突破力度;二是产品结构调整,不断扩大中高档啤酒比例,目前中高档啤酒比例已从22%上升到31%以上;第三是品牌结构调整,推进品牌“1+3”战略,燕京的主品牌不断强化,漓泉、惠泉、雪鹿3个子品牌不断成长,燕京啤酒品牌整合集中度大大提高。
主持人:“三大调整”收效如何?
李福成:效果非常明显。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的“蓝色纪念碑”上,记录了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的苏美尔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形。其实,啤酒的发明者是苏美尔人。
公元前6000年前,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用大麦芽酿制成了原始的啤酒,不过那时的啤酒并没有丰富的泡沫。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波斯一带的闪米人学会了制作啤酒,而且他们还把制作啤酒的方法刻在板上,献给农耕女神。公元前2225年,啤酒在古巴比伦人中得到了普及,他们用啤酒来招待客人。那时候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注意到了啤酒的药用价值,纷纷用啤酒制作药物。希腊人也非常热爱喝啤酒,他们从埃及人那里学会了酿制啤酒的方法。
公元4世纪时,啤酒传遍了整个北欧。啤酒种类开始变得丰富,其中英国人用蜂蜜和水混合酿制而成的蜂蜜酒是比较有名的一种。英国出现的一种黑啤酒也非常有名,与现代的黑啤酒已经很相似。公元1世纪,爱尔兰人自行酿制出了一种跟现代的淡色啤酒相仿的啤酒。
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大公威廉四世发布《德国啤酒纯酒法》规定啤酒只可以啤酒花,麦子,酵母和水做原料,同时是最早的食品法律
19世纪,有了冷冻机,人们开始对啤酒进行低温后熟的处理,就是这一发明使啤酒冒出了泡沫。1900年,俄罗斯技师首次在中国哈尔滨建立了啤酒作坊,中国人开始喝上了啤酒。1903年,英国人和德国人又在中国建了英德啤酒厂,就是青岛啤酒厂的前身。
名称由来
“啤酒”的名称是由外文的谐音译过来的,拿啤酒的“啤”字来说,中国过去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后来,有人根据国外对啤酒的称呼如德国、荷兰称“Bier”;英国称“Beer”;法国称“Biere”;意大利称“Birre”;罗马尼亚称“Berea”等等,这些外文都含有“啤”字的音,于是译成中文“啤”字创造了这个外来语文字,又由于具有一定的酒精,故翻译时用了“啤酒”一词,一直沿用至今。正因为啤酒以大麦芽为主要原料,所以日本人也称啤酒为“麦酒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