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有哪些专题。这篇关于《我国目前共出土过哪些古酒?》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古酒多装在密封的金属器里,多为青铜罐和壶,但里面的液体并不全部是酒。一部分液体可能是渗进去的水或其他物质,有些液体发红,可能跟储存的器物和周围的黏土有关。

我国目前出土过的古酒

1977年中山王墓

1977年,在发掘中山王墓的过程中,在东、西两库,分别发现了一件扁铜壶和一件圆铜壶,壶口都有铜盖密封,封闭紧密,有工作人员晃了晃,感觉里面有液体。打开那件圆壶后,顿时,一阵酒香飘出,酒!中山王喝的御酒!有人惊呼。这是一项震惊全国的重大发现:盛在圆壶中的酒液,只剩半壶,呈墨绿色,重3公斤;盛在扁壶中的酒液则多一些,约有七八成,重6.7公斤,呈浅翡翠绿色,清澈透明。

这两壶出土于中山王墓中的古酒,目前属世界上第一次发现如此古老的实物酒。它不仅为研究中国酿酒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并与盛酒器相结合,也为研究当时的用酒制度提供了宝贵材料。

1996年道光廿五酒厂

1996年6月,辽宁道光廿五集团公司老厂搬迁时,发掘出4个道光乙巳年(1845年)的木酒海,内装原酒4吨。这是目前唯一可饮用的液体文物,国家文物局鉴定后认为,此酒是奇珍国宝。出土的木酒海和部分原酒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8年,在汶川地震赈灾义拍中,21公斤道光廿五贡酒拍出了551万元的高价,单瓶最高成交价19万元。

2006年安徽六安王墓

2006年初,安徽省考古队在合(肥)武(汉)高速铁路工程沿线例行考古勘探,行至安徽省六安市三十铺镇双墩村时,发现沉睡千年的双墩其实是并列的两座西汉时期大墓。考古人员对南向的一号大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座深达11米、总量3万立方米的封土被揭开,露出墓室。考古队发现大量青铜器、木俑、漆器、车马件等。

而在这座古墓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在墓中出土的一件西汉酒器中,人们发现了2000年前的西汉古酒。

这次考古发现被列入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2012年宝鸡市古墓

2012年7月,在对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贵族墓的发掘过程中,专家在清理一件酒器青铜卣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其内盛有液体,在酒器密封很好的情况下液体很可能是保存下来的酒。

专家认为这可能是考古发现的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中国酒,它应当与同墓出土的禁酒器青铜禁一起,在服务墓主人的情况下相伴面世。

而更有趣的是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测,在本次出土的酒液中含有其他出土古酒中所没有的典型葡萄酒的特征。经过学者们的考证,证实本次出土的酒液确实是我国古代史书上记载的古酒齊醍,而这种古酒,正是我国对红酒的最古老的称呼。此次发现,证明了我国红酒历史的悠久,并否认了红酒是舶来品的错误看法。

2013年烟台西汉古墓

2013年5月,经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分析检验,在烟台开发区三十里堡汉墓群考古现场发掘出的陶器内部液体含有乙醇和甲醇成分,基本可以确定陶器内当年所装液体为酒类,这是我国首次在汉代墓葬出土的陶器中发现酒。在这份送检的样品中还发现了乙酸乙酯,根据其含量,符合清香型白酒的标准。

当时,考古队员发现了一个类似酒坛的陶器,上部被一些碎陶片所覆盖。当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把碎片移开后,发现坛内有液体,而且清澈透明。从土壤的干燥程度,和附近陶器内的干燥程度来看,这个陶器内的液体应该是人为放置的,而且在放置后,上面还叠置了其他陶器,正好把它密封住了,所以才能保存至今。

汉代墓葬出土的器皿中存有液体多次发现,而液体内含有酒精成分,仅在河南和陕西等地出现过一两次,不过都是储存在青铜器中,而且经过千年的埋藏,液体本身已经发生变化,甚至液体颜色都已经变绿。由于这次是存在陶器内,所以液体颜色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且非常清澈,考古专家说,初步估算,这坛子酒的总量应该在4斤左右。

酒中的化学物质在长期埋藏过程中会缓慢变化,就算环境十分稳定,也不可能毫无损耗地保留至今。出土液体不少储存于青铜器内,酒液与青铜混合会起化学反应。古酒虽然有酒味,但毕竟是过期饮料,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外加大量的金属离子,已经无法饮用了,但具有很大的收藏与酒文化研究价值。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我国古代酒文化 古时酒令有哪些类别


酒令是我国古代人们在饮宴和交游助兴取乐的游戏,是古代社会文人雅士、诗经游民追求闲情雅趣的产物。古代酒令类别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种类。

酒令有雅令和通令之分。从字面上看,雅令自然是高雅之酒令,多在文人墨客雅士中流行。行令方法往往是,自酒席中推举一人为令官。令官出题,或出古人诗句,其他人按上句依次联句,连不下去者罚饮酒一杯;或出韵脚,其他人按韵作诗,做不出者罚音;或出上联,其他人对下联,对出者再出上联,其他人依此对对;或出谜面,其他人依次猜谜出谜,猜不出或猜错者罚饮;雅令者形式多样,花样百出,但都离不开雅字,但凡成语典故、诗辞歌赋、琴棋书画、五行八卦、雅谜古玩、花鸟鱼虫等均可入令。令官出令,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续令,所续必在内容与形式上相符,不然则被罚饮酒。行雅令时,常常引经据典,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

唐代传奇《申屠澄》记载了一则关于雅令的动人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句行雅令。不料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脱口接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诗句,隐去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两句,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文人墨客高雅的酒令游戏,自然会产生诗词新作,虽然其中大多数为应景之作,并无多少文学价值故湮没无闻,但其中难免会有一些好诗,走出酒席而流传于世。宋词中有不少以令为名的词牌,且多为短调,十几字,二三十字,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一些词牌注家只将令解释成词之短调曰令,却没有解释为何短调曰令?宋词牌中以令命名,或以令为别名的令之由来如何?余却以为也许最早即在行酒令中产生。因在行令中,即席依令而作,自然是短小精干,才能一蹴而就。余猜想也许此令即酒令之令也未可知,况且很多酒令的名称就是以令命名,如女儿令、调笑令(有同名词牌)、浪淘沙令(宋词牌浪淘沙又名浪淘沙令)等。曹植才华出众,文采斐然,洛神赋洋洋洒洒;但在曹丕的逼迫下,七步为诗定生死,他也只能做20字小诗。另外小说家书中所写的一些诗歌也常借饮酒行令中表达出来。《红楼梦》有不少饮酒行令的情节,在行令中作诗对联,虽为书中情节,确在一定意义上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书中人物命运的隐喻伏笔。

通令则不同,从字面上看,自然是通行通用之酒令,因此多在平民百姓中流行,因为它行令方便,有时也在文人雅士中进行。通令通常以掷骰、抽签、划拳、猜数、传花等方式进行。一般无需多少文采,只需即席反应,或全凭运气。酒席推荐或自荐令官,也可在席中随时变更令官,令官出题,说明规则。或掷骰两三四颗,按出现的点数,自令官开始数数,数到的则饮酒一杯;或抽签,抽中有饮酒类似字样者饮酒一杯;或击鼓传花(或手帕等物),以鼓声(或以一蒙眼者曰)停,则花(或手帕等物)落入谁手,则饮酒一杯。近来又有人以转桌为令者,令官转动转桌面,某一汤勺柄所指向谁,谁即饮酒一杯。至于五魁首啊,八匹马啊等更是我们酒桌上常见的划拳、猜拳酒令,雅语曰拇战。通令由于方法简便,行令容易,无需多少才华,只需即席反应或全凭运气,很容易造成酒宴中热闹的气氛,且通令形式多样,变幻无穷,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某些通令雅俗并行,因此广为流行。但某些通令撸拳挽袖,呼号争喧,显得粗俗、嘈杂,有失风度。

酒令的历史几乎和酿酒的历史一样久远,具体源于何时,虽然已经无据可查,但在如今酒令却成为简单而又普遍的一种行令方式,究其原因,也是酒令文化的传承。

中国白酒酿造古遗址盘点


中国白酒起源于元代,兴盛于清代中叶。目前,在国内发现的大型酿酒作坊遗址中,江西李渡遗址的年代为元代、四川水井坊遗址的年代为明代、四川剑南春遗址的年代为清代,泸州老窖古窖池群为明清时期,古井贡酿酒遗址为宋至清时期。

泸州老窖窖池群

泸州老窖窖池群分布于泸州市江阳区三星街营沟头、泸州市江阳区皂角巷、龙马潭区小市(下大街、什字街、新街子、过江楼)及罗汉镇等地。泸州老窖公司现有生产性古窖池10084口,其中百年以上窖池1615口,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是1573国宝窖池群。泸州老窖百年以上窖池群文物原真性价值明显,自其建窖之始,均保持了原貌、位置、操作流程及工艺未变的四未变特点。泸州老窖百年以上窖池群是中国至今仍然唯一持续酿造白酒的窖池群,其千余口的规模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属性使其世界酿酒奇迹之一和世界仅存的最大规模原生白酒窖池群名副其实。

1996年,泸州老窖窖池群作为中国传统白酒的首个代表,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国家文化部正式颁布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名列其中;入选中国首批中华老字号认定名单。泸州老窖老窖池群作为活文物,已连续不间断使用430余年。

水井坊遗址

水井坊位于成都老东门大桥外,是一座元、明、清三代老烧坊遗址。1998年8月,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改造曲酒生产车间时,发现了该遗址。1999年,多家考古、研究单位参与遗址考古发掘。考古发现有:蒸馏器基座、不同时代的酒窖8口、炉灶4座、灰坑4个、晾堂、灰沟、路基、木柱及柱础、墙基等遗迹,出土的陶瓷器具有碗、盘、钵、盆、杯、碟、勺、灯盏、罐、壶、缸、砖、瓦、瓦当、井圈等。其中以酒具最为丰富,种类有青花、白釉、青釉、酱釉、黑釉、粉彩瓷等品种。考古研究表明:水井坊是一处前店后坊的综合性生产、经营场所。水井坊遗址是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中国白酒第一坊,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不可复制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极高利用价值的活文物。水井坊遗址中起源于元末明初、延续使用至今的古窖窖泥和古糟菌群,在保护性开发利用中成为了水井坊系列产品开发的重要生产资源和品牌基础。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

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配套设施齐全、遗迹保存较为完整、特色鲜明的清代酿酒作坊群。该遗址是由茶盘街、棋盘街两侧的多个清代作坊构成的前店后坊式格局的酒坊遗址,分布面积约120000平方米。分布面积大、作坊多,保存较好,全国罕见。剑南春酒坊遗址生产要素齐全,内容丰富。在已发掘出的遗迹中,不仅有反映酿酒工艺全过程的生产设施,如水井、酒窖、炉灶、晾堂、水沟、盛酒坑、池子、粮仓(制曲晾房)等遗迹,还有房屋建筑基址以及大量瓷质酒具。同一遗址大曲窖、小曲窖均有发现,不同窖池生产着不同品种的酒类。这一考古发现,对研究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传统手工业格局与分布情形,探讨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它不仅丰富了我国城市工业考古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名优白酒剑南春的酿造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这些重要发现在我国近代城市工业考古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被评选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刘伶醉烧锅遗址

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位于河北徐水县刘伶醉酒厂第一酿造车间内。该遗址建于金元,已有800多年历史,其中主要包括16个古发酵池、一口水井及部分挖掘出土的酒用陶器。

刘伶醉古烧锅遗址2001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0月,刘伶醉古烧锅遗址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白酒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6月27日,国家文物局批准此遗址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06年12月1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位于南昌市进贤县李渡镇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内,又称李渡无形堂元代烧酒作坊遗址。2002年4月,原江西李渡酒厂被香港某公司收购,成立江西李渡酒业有限公司。同年6月,在改造老厂车间时在水泥路面下发现一个古井,随即向相关文物部门报告。同年7月~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发掘显示该遗址的文化堆积可分为六个时期,从南宋、元、明、清延续至近代、现代,其中南宋层未发现酿酒遗迹,其他各时期的酿酒遗迹都非常丰富,有水井、炉灶、晾堂、酒窖、蒸馏设施、墙基、水沟、路面、灰坑和砖柱等。出土的遗物有石器、陶器、瓷器、木器、铁器等,以陶瓷为主,其中酒器有73件。2002年李渡烧酒作坊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渡烧酒作坊遗址元代酒窖的发现,证实了《本草纲目》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其法,同时证明了中国至迟在元代已出现了固态发酵制作蒸馏酒。该遗址中明清时代的酿酒遗迹显示其白酒生产工艺属小曲工艺,是中国首次发现使用小曲工艺的烧酒作坊遗址。到近代,开始改用大曲工艺生产。因此该遗址是研究烧酒酿造工艺的起源和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井贡酿酒遗址

古井贡酿酒遗址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包括魏井、宋井、明清窖池、明清作坊遗址,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古井贡酒文化博览园继2008年成为中国白酒首家全国4A级旅游景区之后又获国家文保殊荣。

茅台酿酒工业遗址群

2010年,茅台酿酒工业遗址群申报了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一遗址群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茅台酒酿造体系的实物见证。该遗址位于仁怀市茅台镇国酒社区杨叉街,由10余处实物构成,有一套完备的酿酒工业体系,占地20余亩。这些酿酒坊最初建于明代,曾因战乱多次被毁,1862年在旧址恢复重建,包括粮仓、曲药房、窖池、烤酒房等。

早在2006年,茅台酒的酿造工艺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专家认为茅台酿酒工业遗址群申报国保成功有较大希望。不过,遗憾的是,茅台酿酒工业遗址群未能获得国家文保殊荣。

我国枸杞酒的酿造历史


枸杞酒具有滋补虚弱、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止泪、健腰脚等功能,常饮筋骨强健,延年益寿,根据殷商甲骨文关于枸杞的记载以及我国考古发掘出土的酒具、酒器推断,中国酿造枸杞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超过4000年的历史。

枸杞种植历史与酒字密不可分,酒字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出现的很多。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陕西岐山县等地陆续出土了大批先周及西周早期的甲骨卜辞,这些卜辞与殷商甲骨卜辞在时代上一脉相承,在内容上基本相同。特别是西周甲骨卜辞的一些内容与《诗经》的一些内容能够完全互证。《诗经》中对于枸杞的歌咏很多,经常把枸杞与贤惠的君子和忠贞的爱情等精神向往紧密联系,任意比兴,纵情歌咏,甚至将沾满露水珠的晶莹透红的枸杞与神圣的宗庙祭祀、喝不醉不归的盛大宴饮联系在-起大唱赞歌,使人感到枸杞与酒成了红红火火的激情象征,盛大宴饮的礼仪高潮,神圣祭祀的灵魂导引。这说明在西周时代枸杞就已走红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唱红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由此上溯殷商甲骨卜辞中出现枸杞的记载不但事出必然,而且开辟了《诗经》歌咏枸杞的先河。

从古文献记载看,杞树与枸树是两个不同树种,《诗经小雅》南山有杞、南山有枸就是明证。古人将枸树鲜果封入大缸自然发酵,酿成酒后,芳香四溢,甘美味醇,称为枸酱酒,在西汉时就已名扬海内,为皇家贡品,人们将枸酱酒称为原始茅台;杞果从夏商以来就成为人们食用的珍品果实与佳酿美酒原料。汉代已将酿造美酒的枸树与杞树比美,称杞树为枸杞,其意就是盛赞枸树酿造的枸酱酒同杞树酿造的美酒一样甘美异常。

杞树果实的采摘食用以及作为贵重礼品赏赐于人,早见于甲骨卜辞的记载。据考古发掘,河南伊川大莘遗址出土了距今8600年至8800年红陶三足钵,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实用饮酒器具。我国的磁山文化遗址、三星堆文化遗址和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7000年至5000年左右的杯、壶等陶器或青铜酒器。以上说明我国酿酒在夏朝或夏朝以前就已开始。枸杞作为天然酿酒的原料树种,在殷商甲骨卜辞中多有记载,这既是枸杞种植于夏商时期的第一手证据,也是枸杞作为夏商酿酒原料的直接证据。殷商甲骨卜辞对枸杞和酒的记载与古文献中关于夏商时代人们喜好饮酒的记载是完全一致的。

杞酒文化自古有之,但是,千百年来,杞酒文化一直处于低靡时期,加之国民之习惯,药物保健酒其功效概念往往使其难上餐桌,杞酒成为民间百姓饭余茶后,零星饮用的药酒。

什么是“掐头去尾、过花摘酒”?


掐头去尾,过花摘酒,听起来有点像传说中的武林秘笈,实际上,这说的是白酒的酿造过程。

甑桶蒸馏应该要做到缓汽蒸馏,大汽追尾。即通过酒醅蒸馏,逐渐冷热交换,汽液交换,从而使酒汽得到浓缩,馏出液的酒度由高到低。通常蒸馏开始时用汽要缓,至馏出液的酒精度较低时,要开大汽门,大汽追尾。

蒸馏过程中各馏份的变化规律是:甲醇、高级醇、低级脂肪酸酯、醛类在酒头中较多,在酒身和酒尾中逐渐减少。

有机酸,特别是乳酸等在酒头中很少,在酒身和酒尾中含量逐渐增高。高级醇例如异戊醇的沸点虽然为132℃,但由于异戊醇的酒精溶液比异戊醇的水溶液沸点低,两者的相对挥发度不同,所以,这类物质在酒头、酒尾中含量都高,在各馏份中,异戊醇的含量成S形曲线。

酒的味道,通常是酒头香,暴辣味大;酒身比较协调;酒尾甜,但邪杂味大,所以摘酒时要掐头去尾。掐去酒头,分别贮存,可作勾兑酒用。酒尾经选择适宜的馏份,也可作勾兑酒用。

在蒸馏过程中,馏出液的酒精度高低,主要凭经验去观察,即通常所说的看花摘酒。看花即看酒花。蒸馏液流入一个小的承接器中,激起的泡沫,被称为酒花。开始流酒时的酒花,泡沫较大,整齐一致,较持久,称为大清花;酒度略低时,酒花泡沫较小,渐细碎,仍较持久,叫做二清花、小清花,或称绒花;各地叫法不一。

小清花以后的一瞬间没有酒花,这瞬间以前的馏份是酒。过花以后的馏份是稍子,称为过花摘酒。

怎么样?会不会太专业了?那就对了!

实际上,你只需要记住掐头去尾,过花摘酒这八个字就好了!喝酒的时候,多个谈资,而且很专业!

我国古代酒卖什么价格?


在古代,酒的价格会有较大波动,唐朝经济繁荣,酒业发展迅速,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来了解酒的价格最合适不过。

从唐诗中看古代酒价

唐代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文艺鼎盛。此时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比如大家熟知的李白和杜甫。中国大多数的诗人都是爱酒之人,他们的诗词不仅反映出了人民的喜怒哀乐,也旁敲侧击地提到了酒价。

试举几句大家熟悉的名句: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崔国辅: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

白居易: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陆龟蒙:若得奉君饮,十千沽一斗

这些诗人分布于盛唐、中唐和晚唐各个时期,他们的诗歌都普遍地说到唐代的酒价是每斗十千钱。

唯有一位诗人例外,那就是杜甫。他在《逼侧行赠毕四曜》一诗中写道: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那么,关于酒价的说法,就存在两个版本了。要探秘当时的酒价,我们还得要搞清楚唐代的计量单位。

唐代计量单位

一斗酒有多少斤?

唐代最常用的容积单位是斗,1斗=10升,又有大斗和小斗之分。

换算成现在的国际计量单位:1大斗=6000ml,1小斗=2000ml

而酒的计量单位一般是采用小斗计算的,所以,1斗酒约为2公斤,也就是4斤。

唐代白酒与现代白酒价格比较

1两银子=1000文钱,古诗中普遍提到的十千钱,也就是10两银子。

唐朝的1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42克,1两白银大概相当于250元人民币。

那么,下面来对比一下李白和杜甫所提到的价格,也顺便能知道当时他们各自的消费水平。

李白:他们喝的酒买2000毫升要用2500元,等于625元1斤(500毫升),这个标准放到现在来看,与五粮液的价格很接近,应该算当时比较好的酒了。

杜甫:300文钱相当于0.3两白银,换算为75元人民币1斗,1斤的酒钱是19元,相当于现在路边摊上散酒的价格,跟李白他们喝的酒相比,价钱相差了33倍!

由此看来,杜甫同志当时真的是一位无产阶级,怪不得他的诗歌中有很多是反应当时底层人民生活疾苦的句子。而像李白王维这些诗人,当时的地位和消费能力都还算蛮高的。

盛唐时,有古诗文记载斗米八钱,就是说,一斗米(12.5升)才只要8文钱。所以相比米的价格,酒真算是当时的奢侈品了。

探访五粮液明代古窖


五粮液古窖池位于老街的居中一段,红墙碧瓦、斗拱飞檐,颇具明代风貌。这些古窖池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是我国唯一现存最早的、保存完好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它们承载着600多年的酒香,依然韵味十足。

在600多年的岁月里,她们从未间断发酵,沉淀着酒香,踏积着酒韵,让你恍惚了时空,忘却了自我,以为自己走进了另外的时代,在酒都香中徜徉,踯躅,迷离,留在唇边的是酒香,永驻心中的,是古老的酒文化。

窖为酒之魂。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中采用的窖池,是中国传统的酿酒设备,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物发酵设备。它是在特殊的地质、土壤、气候等条件下,在独特的工艺条件辅助下,经过长期酿酒发酵逐渐富集、驯化而成的窖泥微生物生态环境。它们经过长期而又缓慢地生物化学反应,才产生出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窖香成分。

酒业谚语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凭窖池老,就高度体现了窖池和窖泥微生物对白酒生产的重要性。窖池越老,窖龄越长,窖池生态系统越趋兼容并蓄。经检测,这些明代窖池中的窖泥,每1克中即含数以亿计的微生物,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微生物群落,并且从未中断过发酵,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酿酒是微生物发酵的过程,五粮液的酿造需要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在发酵过程中,窖池会产生种类繁多的微生物与香味物质,并且慢慢向窖池深处渗透,窖龄越长,窖泥附集的有利微生物就越多,微生物与香味物质也越多,酒香就愈浓,变成了丰富的天然香源,这样也就达到了以窖促糟的目的。经过600多年的积淀,五粮液古窖泥中的微生物种群达到数百种,这些微生物参与发酵酿造而成的五粮液,其品质和口感不言而喻。

如今,在国家博物馆你能看到来自这些古窖的一块泥巴,这是国家博物馆中收藏的唯一活国宝,是我国传统酿酒工艺的珍贵见证,其蕴含的文物、文化、生物学价值,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把它拿到阳光下,会呈现出红、黄、绿等五颜六色,而且颜色还在不断变化,非常奇妙。

这神奇的窖泥,是不可复制的,离开了宜宾独特的自然环境,这些微生物就无法存活,当然也就无法酿出真正的美酒。据了解,美国、日本等一些科学发达的国家,曾借用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分析五粮液古窖泥中的成分,试图培养自己的老窖,但至今都没有成功。宜宾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少日照、微风,四季如春,十分适合己酸菌、乳酸菌、乙酸菌、丁酸菌、酵母菌等酿酒微生物的生存。而且宜宾酒窖的地温温度,常年维持在10~20度,正是适于酒窖中酿酒微生物生长发酵的温度,因此造就了五粮液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尤以酒味全面而着称之至境。

600多年的风雨磨砺,独特的自然山水,岂能被复制。

酿酒,真的是一项生物工程,这项从古代就开始应用的生物工程,是五粮液集团的瑰宝,也是一个白酒业的奇迹。这些古窖,牵携着600多年的积淀,用美好的陈酿,醉倒了人间的地久天长。

甜蜜过中秋 葡萄酒与月饼的3种完美搭配


中秋节最热门的话题依然是月饼,但现今却多了一新伴侣--美酒!!!

在通常情况下,巧克力做馅料的巧克力月饼搭配起泡酒堪称完美,甜味较高的水果月饼则比较适合搭配甜度较高的冰酒堪称绝配,而包含名种坚果风味的五仁月饼搭配加强甜型波特酒,别有一番滋味。

1、巧克力月饼+香槟和起泡酒

半干型香槟或起泡酒的剩余糖分不仅能增加月饼的甜蜜口感,而且其清爽的酸度能清除月饼过甜留在口中的油腻感。对于那些用巧克力做馅料,外层为莲蓉酥的巧克力月饼来说,产自意大利北部的微起泡酒阿斯蒂莫斯卡托(MoscatodAsti)无疑是它最完美的情人。因为起泡酒可以最大限度地衬托出巧克力的浓香顺滑和莲蓉酥的甜蜜酥脆。

2、水果月饼+冰酒

泛着金光,琥珀色的德国冰酒给人纯净、自然、浓郁的感觉。葡萄的成熟还会给你复合的果香、花香和醇香。搭配新品的水果月饼,水果的清新、芬芳、甜美、爽口,配合冰酒的纯粹、芳香、亮丽、优美,有异曲同工之妙。

3、五仁月饼+波特酒

波特酒非常适合搭配的食物是坚果。通常来说,有嚼头且味道好的坚果,如核桃、杏仁或开心果等都可用风味更精致的波特酒来佐餐。传统的五仁月饼中包含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如果吃五仁月饼时配上一支经典的葡萄牙坦克10波特酒,那么,波特酒的风味也会变得更加精致微妙。不过这些波特酒的酒精度接近20度,好喝也不要贪杯哦。

月饼先咸后甜,酒先清淡圆润后浓郁悠香,酩酿回味悠悠长,二者相互交织,方能体味出醇香与迷人的韵味。

古蜀大地的又一名酒:郎酒产地在哪


郎酒虽不是中国古老的酒种之一,但却丝毫不能改变其中国十大名酒的地位。在近代历史中郎酒便因为其独特香型赢得了不少口碑和荣誉,为其名列中国名酒奠定了基础。让我们一起往下了解中国酒文化。

郎酒产于四川古蔺。古蔺郎酒的正宗产地是古蔺县二郎滩镇,此镇地处赤水河中游,四周崇山峻岭。就在这高山深谷之中有一清泉流出,泉水清澈,味甜,人们称它为“郎泉”。因取郎泉之水酿酒,故名“郎酒”。古蔺郎酒已有100多年的酿造历史。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朝末年,当地百姓发现郎泉水适宜酿酒,开始以小曲酿制出小曲酒和香花酒,供应当地居民饮用。1932年,由小曲改用大曲酿酒,取名“四沙郎酒”,酒质尤佳。从此,郎酒的名声越来越大,声誉也越来越高。特点:其酒液清澈透明,酱香浓郁,醇厚净爽,入口舒适,甜香满口,回味悠长。

【四川郎酒】是我国名酒园中的一株新秀,郎酒在1963年被评为四川省名酒,同年被誉为老八大名酒;1979年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酒;1984年在第四届全国名酒评比中,郎酒以“酱香浓郁,醇厚净爽,幽雅细腻,回甜味长”的独特香型和风味而闻名全国,首次荣获全国名酒的桂冠,并获金奖;

1985年参加亚太博览会展出。1999年国家质量监督局、标准样品委员会将39°酱香型郎酒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酱香型低度白酒标准样酒。2007年红花郎酒生产工艺研究及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12月30日,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荣登“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榜单”大奖,赢得广大消费者普遍赞誉。

【结束语】看着郎酒获得的一个个荣誉和奖项便知道它绝非浪得虚名,当属实至名归,荣誉满载。

我国古代酒杯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酒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杯的材质从最初的陶制到后来的瓷制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这些酒杯也同时在酒文化的发展长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新石器时代

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酒杯是陶制酒杯。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考古发掘了众多的形制不同的陶土烧制的酒杯。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陶质酒器有268件之多,占出土器物的26。4%。由此可见,酒在当时已占有重要的位置。

商代时期

至商代时,由于酿酒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已能用各种粮食制出不同品种的酒来,加之青铜文化相对发达,祭祀盛行,青铜酒杯应运而生。而且生产数量之多,品种之全,纹饰之美,制作之精都是前所未有的,成为奴隶主阶级举行祭祀宴饮的礼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了一种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当时社会上还出现了长勺氏、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杯为业的氏族。

酒杯的种类也发展到盛酒、温酒、饮酒、贮酒等各种类别。这些酒杯形制端庄厚重,式样沉雄敦实,古朴美观。器身多以饕餮纹、夔龙纹、鸟兽纹、蝉纹装饰,造型神秘狞厉,显示出奴隶主贵族的尊严和不可侵犯。其中模拟自然界动物的立体形状造成的酒杯,又表现出奴隶主阶级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吉祥的渴盼,以及祈求神灵凶物保护的心情,如虎形酒杯、羊形酒杯、牛形酒杯、象形酒杯等。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青铜酒杯逐步向古朴、鲜明的漆器酒杯发展过渡,形制有樽、杯、壶、缶、舟等各式酒杯。至汉代时,漆制的酒杯已十分精致。漆制酒杯,其形制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饮酒器具。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

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座秦墓中,出土了漆耳杯114件,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也出土了耳杯90件。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放在席地中间,里面放着挹酒的勺,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坐床,酒杯变得较为瘦长。

隋唐时期

隋唐时代,随着瓷器制造业的迅猛发展,瓷制酒杯逐步取代了其他质地的酒杯,成为最普及、日常应用最为广泛的饮酒器具。

虽然古代的酒器文化距离我们已经十分遥远,但是蕴藏在古代酒器文化中的博大精深是值得我们后人去传承与思考的,现代酒器制作采用传承古代酒文化韵味的设计方法,也未尝不可。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