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酿酒工艺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辽一酒的工艺创新与质量控制》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在白酒消费中,消费者已从盲目跟从消费,开始转为消费原汁原味的纯粮酿造的酒品,而具有北方烧酒风格的优质产品自然受到消费者欢迎。
一东北小烧酒的传统酿造工艺亟待升级
众所周知,如果按传统小烧酒标准生产白酒,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优质酒;若要提高质量水平和产品档次,按传统小烧酒标准生产白酒则满足不了消费需求。而长期以来,消费者形成了北方少出或不出名优酒的观念,由此来看,北方烧酒的传统酿造工艺亟待升级。
白酒对生态环境有极强的依赖性,其要求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体现“浑然一体”的境界,生态价值是传统工艺白酒高端价值的体现。
辽宁大连长兴酒庄创新开发的“辽一酒”,并非辽宁前列之意,而是指将北方传统烧酒(习称“小烧”)较简便的工艺转变为相对复杂的工艺,创新传统复合工艺,使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化。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新工艺催生了一种白酒的新香型——辽香型。
优异的生态资源才能生产出优良酒品,辽一酒的研制者王贵玉,抓住传统白酒升级换代的机遇,传承传统工艺,瞄准原生态白酒开展工艺创新,采用高粱酿酒,改变用曲简单、发酵期短,简单蒸馏,短期储存的现状,通过精心研究,反复实践,使北方烧酒也酿出消费者喜爱的优质酒品。
二创新低醉酒度白酒工艺
辽香型白酒的代表酒——辽一酒,倡导、探索、创新的低醉酒度工艺技术,具有以下创新能力。
“三高二长”工艺。辽一酒广采名优酒生产工艺之长,创新推出高温大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流酒、长期发酵、长期储存的“三高二长”工艺。研制者根据北方烧酒的特点,优化工艺条件、工艺技术和产品风格特征的设计方案,重新进行产品市场定位和品质优化,增加了产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创新质量风格,改变了原北方烧酒低温、短期发酵的常规。
辽一酒配料考究,多粮酿制。东北盛产高粱和杂粮,发展多粮复合香型白酒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采五谷精华,使原料配比更科学合理,为发酵微生物提供了合理化的代谢特质和条件,创造了氨—糖反应的特质基础,颠覆了原北方烧酒单粮酿造的传统。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传承创新酿造工艺,严控质量检测


中国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工艺程序复杂、酿造技艺独特。五粮液坚持传统与科技相结合的酿造工艺,“五粮液”及其系列酒在产量大幅提高的过程中,品质更加稳定地提升。首先,传承古老窖池,科学管控微生物。酿酒的关键是微生物,酒的口味、香气实际上是微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五粮液的酿造过程,是泥土中和空气中150多种的微生物参与窖池发酵,共生共存所形成的微观世界。五粮液集团把五粮液的酿造作为一项生物工程来研究和开发,引进现代检测设备和微生物微电子技术,广泛运用于生产的关键环节,用现代微生物工程取代老式窖泥培养法,用微机技术控制制曲,这不但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而且还可以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改进并提升质量。其次,科学勾兑,品质统一。勾兑是酿酒过程中的一项核心技术。五粮液在上世纪60年代就由五粮液勾兑技术领军人物范玉平完成了勾兑技术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并被原轻工部推广应用。上世纪70年代,范玉平等人又建立了微机勾兑专家系统。这项技术被称为“勾兑双绝”。再次,科学化检测设施,严守质检关。宜宾五粮液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五粮液的36道工艺关卡早在30多年前就有了雏形,在后来的发展中,不断改进,我们在细节上不断精益求精,对于品质的严控一刻都不会放松。“每个专检点都由专人负责,一部分由仪器进行理化分析,一部分则依靠技术人员感官把控,多年来这已经成为一门代代相承的手艺绝活。”宜宾五粮液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白酒中的甲醇含量控制方法


从甲醇的性质和成因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甲醇的形成和减少甲醇的含量。1、粮食的选择从甲醇的成因可知,甲醇的主要来源是原料的果胶质。所以,使用果胶质含量低的原料,是可以有效的控制甲醇的形成的2、制曲微生物一般来说,控制土曲中黑曲霉等杂菌的生长,能够减少甲醇的产生。3、原料蒸煮一般来说,原料在高温蒸煮时,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其粮食中含的果胶质分解就越迅速,所以,在原料蒸煮时,蒸煮压力不易过高,以减少果胶质的分解,达到控制甲醇的含量。同时,可以增加排气的次数和时间,以便甲醇可以随气排除,这就是所谓的“低压蒸煮,细气长排”。4、接酒工艺甲醇沸点较低,一般在头酒中含量较高。所以接酒工艺必须严格执行采用“掐头去尾”的方法,更好的控制所接的正常酒的甲醇含量。另外分段摘酒分级入库等工作要借鉴浓香型原酒的摘酒工艺(分层,分段,分级),加以规范,采取更细致的分段摘酒工艺,使得各档次酒得到更好的应用,提高酒体的整体档次。5、其他方法在液态法生产白酒时,比如串蒸酒的生产上。甲醇有酒精浓度高时易于分离的特点,利用这点,可以在酒精串蒸时,适当提高酒精的浓度,以使甲醇更加有效的分离,减少甲醇在原酒中的含量。

2022关于白酒:传承创新酿造工艺,严控质量检测


中国白酒是世界的六大蒸馏酒之一,其工艺序次又杂、酿造技能非凡。五粮液坚拿呆板与科技相通结的酿造工艺,“五粮液”及其系列酒在产量大幅拿高的过程中,品量越发固定地拿降。第一,传承腐朽窖池,科学管控微生物。酿酒的关键是微生物,酒的口胃、芬芳实际上是微生物新旧代降的产物。五粮液的酿造过程,是泥土中平静氛中150多种的微生物参预窖池发酵,同生同存所酿成的微盯世界。五粮液集团把五粮液的酿造作为一项生物工程来试探和拓荒,引入现代检测装备和微生物微电子技能,宽泛使用于生产的关键关键,用现代微生物工程与代旧式窖泥养育法,用微机技能支配制弯,这不仅能保障产物量量的固定,并且还能够跟着试探的深刻而不绝改入并拿降量量。其次,科学勾兑,品量联结。勾兑是酿酒过程中的一项核心技能。五粮液在上世纪60年头就由五粮液勾兑技能领军人类范玉平尽成了勾兑技能的零碎化、科学化试探,并被原轻工部推广答用。上世纪70年头,范玉对等人又建站了微机勾兑妙手零碎。这项技能被称为“勾兑双决”。再次,科学化检测模式,严守量检合。宜宾五粮液股份公司相合负担人表示:“五粮液的36谈工艺合卡早在30多年前就有了雏形,在厥后的入展中,不绝改入,咱们在细节上不绝精益求精,对付品量的严控一刻齐不会松开。“每个专检点齐由专人负担,一部分由仪器入走理化分析,一部分则依赖技能人员感兵把控,多年来这已经成为一门代代相承的手艺决活。”宜宾五粮液股份公司相合负担人表示。

白酒的考验与创新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香型已不是消费者所关注的了,消费者需求的口感、身心和精神享受,白酒专家沈怡方说:过去白酒市场以香为主,现在是以味为主,从香到味的转变,是消费者需求质的变化。
众所周知,浓香型白酒以“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余味悠长”的特点。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人们紧张的心情需要放松,消费者的口感也发生了转变,原来的白酒冲、爆、辣等刺激性很大的口感,已不再适用于消费者的需求,他们对白酒的口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香气上要求细腻、柔和、舒适,口感上要不冲、不辣、不燥,入口绵软,后味爽净,不要香气过浓,后味不要求悠长,要净爽,说起来简单,既要浓香,又要淡雅,既矛盾又互相统一,怎样才能做到,浓香与淡雅的高度和谐统一,这是对白酒的一次考验与创新。
厂家能不能生产出来广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取决于调酒师的水平。白酒工艺的创新和融合,以及先进的检测仪器和净化设备,根据多年来的生产经验和勾调技术,本人对淡雅的酒的生产提供以下经验,仅供参考。
一、融合各种香型的白酒生产技术和工艺,以补充单一香型酒质的缺陷,如浓香型白酒采用酱香型白酒的高温堆积法。
二、多种香型酒的融合,如浓香型酒加一部分酱香或文章来源酒业新闻网清香等。找出较佳的配比关系的确定各种香型酒的用量。
三、生产多种调味酒,用少量的精华酒弥补基础酒的不足。
1、双轮底调酒,增加酒的香气,补充微量成份。
2、陈年调味酒,增加酒体的醇厚感,减少辛辣味,使酒体更绵柔。
3、曲香调味酒,增加酒的曲香味。
4、药香调味酒,用来提高酒的香气及酒体的丰满程度。
5、芝麻调味酒,因本身兼具浓、清、酱之风格,绵柔丰满,优雅细腻,香味协调,回味悠长,空杯留香经久不息,用此调酒味可增加酒的优雅、醇厚、绵柔,饮后令人心旷神怡,愉悦舒适。
综上所述,根据消费者的口感,多次微调,选择适宜的调味酒,做到香与味的和谐,酸与酯的平衡,找出较佳的味觉转变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口感。
口感成卖点,这是白酒发展的一个创新,也是消费潮流所趋,不管是淡雅,还是绵柔,还有其它的,消费者满足是宗旨。

说说扳倒井酒的质量与风格(一)


名酒之所以名贵,是名在质量,贵在风格。没有品质卓绝的质量,就难登大雅之堂,成为世间珍品;缺少鲜明的风格,就会迷失自我,无法在名酒苑中拥有自己的领域。扳倒井以传统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工艺为基础,立足黄河下游与高青地貌结合相对优越的生态环境,学创结合,渐渐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工艺体系。扳倒井利用国内的“二次窖泥技术”和“DMADV”酒体设计控制技术,使用的“井窖工艺”,使扳倒井酒逐步稳定了其独特的风格特点。那么,扳倒井酒的风格特点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独特的多粮酿造体系
多粮酿酒,香味成分丰富,醇厚丰满,是单粮酿酒所无法比拟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也并不是只要多粮就能酿出幽雅、悦人的美酒,它与原料的品种、质量、搭配有关。众说周知,五粮液以五粮合理配比酿出了品质卓绝、风格独特的美酒,那么,扳倒井是怎样选择酿酒配料的呢?
1.大米、糯米
扳倒井地处暖温带的鲁西北平原,这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不仅盛产各种水果、蔬菜,粮食资源也非常丰富。黄河独特的悬河地形,保持了水质天然、纯净不受污染,造就了沿黄地带温暖湿润的生态环境。同时,独特的流水灌溉方式,使黄河大米、糯米远近闻名。因此,黄河大米、糯米为扳倒井的酿酒原料。
2.小米
小米是华北平原独有的粮食作物,谷雨前后播种,秋季收获。香浓郁,味醇和,营养丰富,是微生物留种的优良培养基。小米经蒸馏不粘、不糊,呈现悦人的米香,发酵操作性能良好,是优良的酿酒原料,因此,扳倒井的酿酒配料选用小米。
3.小麦、玉米
四季分明,冷暖有度的特定气候条件,使山东盛产冬小麦。往南,则由于气温高,冬季控制不住小麦生长,因此只能种春小麦;往北,则由于冬季寒冷,小麦无法越冬,也不宜种冬小麦。冬小麦由于历经寒暑,生长期长,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扳倒井选用当地的冬小麦作为制曲、酿酒的原料,对保证酒的品质非常有利。
玉米种植一般在春季或夏季。当地高温多雨的夏季非常适合玉米生长,晴朗少雨的秋季又很适合玉米的收获。因此,当地玉米颗粒饱满,水分少,贮藏丰富,品质好。扳倒井选用部分玉米为酿酒原料,以增加酒的醇甜。
4.高粱
高粱是传统的酿酒原料,品种及生长期是影响高粱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扳倒井将高粱产地选在地域广阔、病虫害少的东北、内蒙地区,以确保高粱的供给和质量保证。
因此,扳倒井酿酒原料的选择是:高粱、大米、糯米、小米、小麦、玉米六种原料,并以恰当的比例进行配合,共酵酿酒。

生产工艺的创新必须重视酿酒工艺的基础研究


1.工艺不能沿用过去产量时代“工业酒”的一些片面观点。如发酵期要短,出酒率要高,贮存期不长,工艺要简单,成本要低等。应适当延长发酵期,加大基酒和成型酒的贮存。为了实现“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规律,各香型酒酿造都有一套高水平的技艺,就是酿酒工艺间的相互渗透,产生新的工艺,如酱香型酒中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浓香型酒中的中高温曲、双轮底发酵、分层蒸馏、按质摘酒、黄水应用。凤香型的土窖续米查适温发酵、加大回醅量、缓火蒸馏等。从微生物上看,传统白酒酿造发酵,其开放式生产工艺设备及采用通过天然菌群培养而成的大曲或小曲糖化发酵剂,决定了参与酿造的微生物种类多少,这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除产酒精外,还产数量众多的香味成分,这些香味成分形成了各种香型风格的主体。就人们的消费习惯而言,大曲白酒的风味较为丰满,这是发酵过程中参与微生物种类多少决定的,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少品味就淡薄,这是微生物大曲酒的一大特征。
2.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新型白酒的兴起正是古老的传统工艺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典范。这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白酒工业上有了良好开端。除生产管理外,微机还应用于酒库管理、勾兑、蒸馏控制、制曲控制、评酒等方面,且初见成效。根据消费市场的变化,近年来,凤香型白酒提出了生产淡雅浓香型白酒的课题,也就是指产品在保持凤香型风格的前提下更注重于味的完善。所以,今后白酒应该转向味的研究。产品感官要求,大部分学者认为是:香气宜人(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酒业新闻网)、醇厚丰满、回甜爽净、香味谐调、风格典雅。

中国白酒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白酒发展的精髓在于,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注重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优化,力争将中国白酒打造成为深入饮者精神的世界佳酿。中国白酒应对传承保持清醒的认识,不仅仅传承精髓的酿造技艺,也意味着对文化历史的尊重继承。传承也蕴含着与时俱进的创新:在学术思维上,酿酒工业生态学思想、酿酒微生物学和酒体形态学理论要继续深化;在技术思路上,技术与市场相结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要愈加紧密;在科技体制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项目为纽带的产(企业)学(学校)研(研究院所)监(质检机构)的科技创新模式要切实落地。中国白酒产业创新的亮点在于对酿酒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提出并大力推行的生态酿酒概念,倡导白酒产业的“生态质量平衡”,来维系白酒酿造环境生态均衡可持续发展。这其中,保护好、建设好、应用好区域内的酿酒生态环境资源是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在反思白酒产业增长方式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酿酒也是白酒酿造技艺终极优势的体现,即在研究传统酿酒自然发酵技艺基础上,保护和建设适应酿酒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以安全、优质、低耗、减排为目标,最终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循环使用。它包括产前无污染绿色优质原辅料的选用,产中安全、优质、低耗、减排的工艺技术的研究,产后酿酒伴生物、副产物的资源再利用,最终向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白酒的发展只有以实现环境保护为前提,才能实现产品持续稳定的优质,推动中国白酒产业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川法小曲酒生产工艺的创新


采用双水泡粮工艺
川法小曲酒生产前列道工序是泡粮工序,目的是使粮粒吸收足够的水分后进行蒸煮,由于原料在晾晒及运输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致使酒有异味。可以在泡粮过程中,先用热水将原料高粱浸泡一段时间后,充分搅拌放去泡粮水,使其去掉粮粒表皮的污染物,再进行正式泡粮。
培菌
在培菌过程中,要做到“定时定温”。培菌糖化实质上是根霉与酵母在固体粮醅扩大培养并合成酶系的过程,这阶段主要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根霉与酵母迅速生长繁殖并合成酶系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是产生部分糖,而不要求彻底完成糖化任务。因而在生产中要坚持低温培箱,严格控制出箱温度(工艺标准要求出箱温度不超过38℃)。开箱温度为36.5℃—38℃。酒中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比例为1:0.81—1:0.83。
入窖发酵
固态小曲白酒生产,甜糟与配糟混合入池发酵,必须使入池发酵温度正常。入窖发酵这一生产工艺主要从下面四点寻求突破:箱上甜糟老嫩,含糖量高低;熟粮与配糟水分是否合适;投粮与配糟比例是否恰当(冬季1:3.5—1:4夏季1:4—1:5);入池团烧温度是否合适。
改进蒸馏工艺
生香靠发酵,提香靠蒸馏。发酵糟入甑后,用中火蒸馏,蒸出酒醅中的酒精和各种香味物质,如酯、酸、醛类等,排出酒中的各类杂质。传统川法小曲酒蒸馏一般是满碗摘酒,不分等级。由于馏分中各段酒微量成分含量不同,可将不同馏分的酒分离出来。川法小曲酒蒸馏也应像其它酒种一样,分段摘酒、分级贮存。

白酒香型识别与创新价值


建国以来,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白酒迎来了技术创新与技术规范高峰期。山西汾酒与泸州老窖作为白酒骨干企业在技术研发与技术推广上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白酒行业在50---60年代曾经掀起过“泸州老窖实验法”与“汾酒实验法”,为白酒香型技术标准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泸州老窖对于浓香技术全国化推广,为中国白酒近30年浓香消费浪潮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国家轻工部在1957年10月至1958年4月期间,开始从科学规范上整理、继承祖国深厚的酿酒传统和酿酒文化,并组织制定具有法律意义的白酒行业和卫生标准。在酿酒专家陈茂春、熊子书的指导下,全面、科学地对泸州老窖酒的发酵机理、酿造工艺、生产流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制定了中国浓香型白酒的行业标准,并在1959年由轻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浓香型白酒第一本酿造工艺书《泸州老窖大曲酒》。其后泸州老窖对全国300多家曲酒厂开展行业标准培训和生产指导,使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和普及,最终形成了当今占有70%市场份额的浓香型白酒群体。中国白酒企业在这一轮技术研发中获得普遍成长,但是,由于当时白酒检测技术与市场标准远远没有建立起来,使得白酒企业更多是以企业标准来标注产品规格,以至于全国各地形成了形式各异的香型标注方法,这些香型大部分以白酒企业名称进行命名,诸如泸香型、汾香型、茅香型等等。1952年度,白酒进行了建国后第一次全国性评比,专家根据白酒呈现出来口感与白酒地区差异评选出首届“中国四大名酒”,山西汾酒、泸州老窖、贵州茅台、陕西西凤,其中技术与口感比较定型有汾酒、茅台、老窖,而西凤则是以其他香型白酒位列其中。中国名酒评比在50年代时代背景下产生了深刻影响,其中来自西南川黔与来自中原晋陕形成中国白酒南北平衡,香型覆盖特点,而泸州老窖、山西汾酒、贵州茅台奠定了此后中国浓、清、酱三大基本香型战略基础,成为白酒行业各自香型鼻祖,陕西西凤也成为最早兼香型白酒代表。白酒的南北分布与香型代表使得中国白酒形成了四个十分重要标杆,这些标杆对中国白酒未来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进入到60年代,白酒标准开始从企业标准走向地方标准,特别是白酒重度产区川黔从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角度将白酒地方标准制定上升到重要战略高度,如当时四川省围绕浓香型白酒制定了四川省浓香型白酒技术标准;当时贵州制定了酱香型白酒地方标准,这些地方性标准出台,极大地规范了本省白酒产业健康发展,给白酒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进入到70年代末,中国白酒迎来了影响深远第三届中国名酒评比,面对白酒行业百花齐放良好局面,白酒评比从直觉感官评比走向科学规范评比,而香型成为白酒能否进入到中国名酒序列十分重要指标,白酒评比从笼统色香味格转化具体分香型评比,极大地丰富中国名酒阵营,也给中国白酒带来划时代影响,从此,白酒从明星企业标准、地方政府标准走向全国性标准,白酒迎来了香型定盘时代。第三届中国名酒评比恰好赶上中国从高度计划经济走向计划与市场并存制度转型期,市场经济细胞已经在各个行业蔓延开来,白酒香型标准提出与中国名酒加冕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也使得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名酒评比竞争更加激烈。进入80年代,中国名酒评比继承了第三届名酒评比科学体系,而香型作为第一维度得到行业高度肯定,新、老八大名酒在第四届中国名酒评比中实现汇合,中国名酒新、老八大名酒交叉形成了著名十大中国名酒,加上酱香型代表酒四川郎酒、清香型代表酒湖北黄鹤楼以及柔和型浓香型酒代表江苏双沟,中国名酒以香型为代表进入到十三大名酒序列;80年代末,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中国名酒于1989年初继续扩容为十七大名酒,浓香型白酒宋河、沱牌,酱香型白酒湖南武陵,清香型白酒河南宝丰进入到名酒阵营,使得白酒最终定格为浓香型白酒占据9席,清香、酱香型白酒各3席,小众香型凤香型白酒与董香型白酒各占1席,白酒大香型战略基本成型。 进入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白酒香型国家标准制定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考虑到浓香型与清香型白酒广泛社会消费基础,1989年3月31日,《浓香型白酒》GB/T10781.1-89和《低度浓香型白酒》GB/T11859.1-89制定并颁布实施,2006年度,国家标准委根据浓香型白酒发展变化制定了《浓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新标,代替1989年制定的浓香两个国标,实现了香型标准统一;1989年3月31日,清香型白酒国标GB/T 10781.2-1989 GB/T 11859.2-198颁布实施,2006年度,国家标准委对清香型白酒进行修正,推出了2006年版本清香国家标准GB/T10781.2-2006,实现了清香型白酒国标全国统一;凤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早在1992年已经发布,但真正实施却是在15年后2007年度,反映了凤香型白酒作为小众香型国家标准成型曲折经历;董香型白酒国家标准颁布时间也十分漫长。现如今,国家标准白酒香型已经达到了11种之多,而非国标白酒香型也呈现出爆发性增长势头,诸如芝麻香型、特香型、馥郁香型、陶香型、陈香型、润香型、蜜香型、和谐香型等等不一而足,当然,众多所谓白酒香型中也不乏概念炒作嫌疑。为什么白酒企业如此钟情于香型创新?香型创新给白酒企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动力?我们认为,最为重要原因就是白酒香型市场价值。经过60多年发展,白酒香型识别已经从高度技术识别转向高附加值市场商业价值识别,正是在香型商业价值引导下,白酒后来者在香型创新上可谓不遗余力,白酒香型的品类价值既创造了品牌高度差异化,也开启了企业商业蓝图。

创新成为酒企发展的一大亮点


我们从小就听过一句话叫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酒企当然也不例外,创新同样是酒企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现在白酒行业发展并不是非常景气的时候,创新更是成为了重中之重。
“创新”是酒企业提出频率较多的过冬策略。酒行业创新空间较大,但不少酒企所谓的“创新”却是老酒装新瓶。而在泸州老窖、龙乡贡、首彩葡萄酒等酒企,他们“创新”的角度和态度让记者为之震撼。
7月27日起,泸州老窖陆续举办的多场“生命中的那坛酒”认购活动,在深圳掀起感动风潮。在同档次高档白酒纷纷降价销售之时,泸州老窖坚守价格底线,维护品牌高端性。同时,另辟蹊径,创立“情感+酒”新营销模式,将情感文化概念植入高端定制白酒,成为新的增长点。
在“客家黄酒之都”河源,龙乡贡通过改良酿造工艺,改进生产技术,对客家黄酒的口感进行了大胆创新。首创“淡雅低甜型客家黄酒”,一举打破了传统客家黄酒口感甜腻的局限性。作为《广东黄酒》地方标准起草单位,龙乡贡凭借自身对酒体的大胆创新以及对行业的责任感,让传承千年的客家黄酒以及神秘的“客家黄酒之都”走到了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
创立爱心基金救助先心病儿童、韬光养晦10后年悄然进军我国、树立品牌大旗争做行业龙头……洋葡萄酒原本是小众、尊贵、典雅的象征,但首彩葡萄酒通过以上种种举措,成功实现了本土化战略。
接地气,做市场。这是记者在深入酒业一线采访后,寻获的亮点。不少酒企业认为,“危机”是危也是机,寒冬是暂时的。只要做细、做广、做深市场,在当前打好基础,必将在未来旺季实现大发展。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