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有什么专题。这篇关于《葡萄酒中明明有糖分 为什么喝出的甜味不明显?》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许多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尝起来都不甜(专业术语就是干型),但是它们确实含有少量的糖分。那么,为什么我们很难品尝到甜味呢?其实这些都和残糖量有关。今天,小编就和来给酒粉们普及一下葡萄酒中的残糖量以及与此相关的卡路里。

葡萄酒中的糖分有多少?

静止葡萄酒每升的残留糖分量大致在0-220克之间,具体取决于葡萄酒的风格。干型葡萄酒每瓶的残留糖分最高可达10克,但是尝起来仍然是干型。

小贴士:以上数据只是静止葡萄酒的大致情况,并非官方数据。目前,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要求在酒标上标示葡萄酒的实际甜度。

葡萄酒中的糖分从何而来?

葡萄酒中的糖叫做残留糖分(Residualsugar),也会直接缩写成残糖(RS)。但是葡萄酒中的糖分并不是来自我们通常知道的玉米糖浆或砂糖等,他主要来自酿酒葡萄中的果糖或葡萄糖。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把葡萄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如果发酵不完全,或者发酵过程人为地加入糖分,最终得到的葡萄酒就会具有比较高的残留糖分。总的来说,成酒中没被酵母转化成酒精的糖分就是残留糖分。当然,有些生产商会使用糖和浓缩葡萄汁增加葡萄酒的甜度,一般这种葡萄酒会比较便宜。

为什么有些葡萄酒是干型,有些是甜型?

通常,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如果酵母将葡萄中的糖全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话,那么酿造出的葡萄酒就是干型的;如果酵母未能将葡萄中的糖完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就中断了(通常会采用冷却法和加强法)的话,那么酿造出的葡萄酒所含的糖分就更多,可以是甜型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甜型葡萄酒的酒精度比干型葡萄酒更低。最好的例子是,德国的甜型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在8-9%,而干型雷司令的酒精度一般为10-11%。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揭秘葡萄酒中的糖分


许多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尝起来都是干型(通俗点说,就是不甜),但是它们确实含有少量的糖分。那么,到底含有多少呢?本文将从葡萄酒中的残留糖分量来分析葡萄酒的类型。此外,本文还将介绍葡萄酒中的卡路里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

一、葡萄酒中的糖分有多少?

静止葡萄酒每升的残留糖分量大致在0-220克之间,具体取决于葡萄酒的风格。干型葡萄酒每瓶的残留糖分最高可达10克,但是尝起来仍然是干型。

极干型:小于1g/L

干型:1-10g/L

半干型:6-21g/L

甜型:21-72g/L

极甜型:72-130g/L

小贴士:以上数据只是静止葡萄酒的大致情况,并非官方数据。目前,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要求在酒标上标示葡萄酒的实际甜度。

二、葡萄酒中的糖分从何而来?

葡萄酒中的糖叫做残留糖分(Residualsugar),也会直接缩写成残糖(RS)。但是葡萄酒中的糖分并不是来自我们通常知道的玉米糖浆或砂糖等,他主要来自酿酒葡萄中的果糖或葡萄糖。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把葡萄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如果发酵不完全,或者发酵过程人为地加入糖分,最终得到的葡萄酒就会具有比较高的残留糖分。总的来说,成酒中没被酵母转化成酒精的糖分就是残留糖分。当然,有些生产商会使用糖和浓缩葡萄汁增加葡萄酒的甜度,一般这种葡萄酒会比较便宜。

三、为什么有些葡萄酒是干型,有些是甜型?

通常,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如果酵母将葡萄中的糖全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话,那么酿造出的葡萄酒就是干型的;如果酵母未能将葡萄中的糖完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就中断了(通常会采用冷却法和加强法)的话,那么酿造出的葡萄酒所含的糖分就更多,可以是甜型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甜型葡萄酒的酒精度比干型葡萄酒更低。最好的例子是,德国的甜型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在8-9%,而干型雷司令的酒精度一般为10-11%。

四、如何判断葡萄酒中的残留糖分?

从上述表格,可以发现葡萄酒中的卡路里含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葡萄酒中的残留糖分是呈正比的。判断一款葡萄酒的甜度最精确的方法是查看这款葡萄酒的技术分析表。许多葡萄酒生产商为了表示真诚,都会提供他们每个年份的葡萄酒的一些技术数据。残留糖分(RS)在数据里会有三种呈现方式:克/升(grams/Liter)、克/100毫升(grams/100ml)或者是用百分比的形式。

五、为什么我们很难品尝到葡萄酒的甜度?

某些范围内残留糖分很难被我们的舌头感知的,即使一些高水平的葡萄酒品鉴者都很难界定葡萄酒中的残留糖分含量。这主要是由葡萄酒的其他特征,包括酸度和单宁等会让我们对葡萄酒中的糖分含量产生偏差。

我们自己也可以试验一下,当我们直接含一块糖的时候会感觉很甜,但是当咬一片柠檬的同时再含一块糖的话,柠檬中的酸度几乎可以将我们舌头可以感知的甜度全部中和掉,这样尝起来的糖并不那么甜了。这与葡萄酒是同样的道理。

六、残留糖分的多少对葡萄酒价格有何影响?

一般便宜的葡萄酒所含的残留糖分会更高。可以说很多非常实惠的葡萄酒都含有一些糖分,一般2-15g/L。上文提到葡萄酒中的卡路里含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葡萄酒中的残留糖分呈正比,所以如果你想减少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的话,可以购买品质更好的葡萄酒。

一般优质干型葡萄酒所含的残留糖分会少很多。然而,少量糖分对葡萄酒并不是什么坏事,有些饮用者更偏爱有些糖分的红葡萄酒,因为这样喝起来更加饱满、复杂,酒体更浑厚。(编译/Penny)

“黄酒”明明是很好的酒 为什么喝的人少?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所以说自古以来我国的酒文化就是非常丰富的,并且我们国家又被人们称作酒的故乡,其实,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可是有朋友提出:为什么曾经非常盛行的黄酒如今风光不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黄酒的沉浮兴衰?黄酒还有没有机会再崛起?相信很多人不清楚其中缘由,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首先,浙江绍兴生产黄酒多,绍兴黄酒,绍兴女儿红,是浙江绍兴特产,绍兴黄酒用糯米小麦做原料,越陈越香,含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黄酒在近现代还有个别称叫文酒。这个文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文化人的文,一层是温文尔雅的文。所以一直到建国前,黄酒都是在酒桌上占主流地位的酒类,所以,黄酒适合大部分的人饮用,它含有多种氨基酸个,被誉液体蛋糕,它的营养很丰富,像是微量元素铁。不过要注意的是患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不要喝黄酒。而为什么现在喝黄酒的人少了呢?我想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人都喜欢喝高度数的酒,喜欢喝档次高的酒,最好就是茅台、五粮液等的高档酒,才能显示自己的身份。

另外,黄酒还是那种深藏不露的选手,明明酒精度不低,但喝的时候很难感觉到,容易喝多,而且因为成分复杂,醇酯类物质多,喝多了就又容易上头,这导致喝黄酒易醉易失态,尤其是对于第1次喝黄酒的朋友来说以为酒的度数比较低,所以说就会多喝几杯,但是喝完之后可能就会招架不住了。同时,没有一个特别出名的黄酒品牌来牵头行业的发展,黄酒基本都是地方性的,有很强的地域限制,所以不能形成品牌化,也没有办法扩张,所以受众狭窄,没有共通性。而随着白酒酿造技术的不断提升和销售规模的不断放大,白酒的口感和利润也有了质的飞越,在需求和利润的双重刺激下,反过来又更加巩固了白酒在当今的社会地位。

事实上,喜欢喝黄酒的人都是铁杆粉,例如胡适去台湾后深感最大憾事无黄酒,甚至不抽烟不喝酒的蒋介石也在日记中对家乡的黄酒以为爱物,个人认为,黄酒现在没落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其营养丰富的最大优势在普遍营养过剩的当下反而成了劣势,而且饮黄酒要温饮,但是现代人又有多少个能静下心来慢慢温酒、品酒呢。因此,黄酒自然难免不受现代人的喜爱,他们更喜欢的是高浓度、有档次的酒。不过,浙江绍兴生产黄酒的基地真是大,从厂房外面路过,就能看到很多很多酒罐子,闻到淡淡的酒香味,每次路过都会多吸几口气!

葡萄酒中的糖分解密


许多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尝起来都是干型(通俗点说,就是不甜),但是它们确实含有少量的糖分。那么,到底含有多少呢?本文将从葡萄酒中的残留糖分量来分析葡萄酒的类型。此外,本文还将介绍葡萄酒中的卡路里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

一、葡萄酒中的糖分有多少?

静止葡萄酒每升的残留糖分量大致在0-220克之间,具体取决于葡萄酒的风格。干型葡萄酒每瓶的残留糖分最高可达10克,但是尝起来仍然是干型。

极干型:小于1g/L

干型:1-10g/L

半干型:6-21g/L

甜型:21-72g/L

极甜型:72-130g/L

小贴士:以上数据只是静止葡萄酒的大致情况,并非官方数据。目前,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要求在酒标上标示葡萄酒的实际甜度。

二、葡萄酒中的糖分从何而来?

葡萄酒中的糖叫做残留糖分(Residualsugar),也会直接缩写成残糖(RS)。但是葡萄酒中的糖分并不是来自我们通常知道的玉米糖浆或砂糖等,他主要来自酿酒葡萄中的果糖或葡萄糖。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把葡萄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如果发酵不完全,或者发酵过程人为地加入糖分,最终得到的葡萄酒就会具有比较高的残留糖分。总的来说,成酒中没被酵母转化成酒精的糖分就是残留糖分。当然,有些生产商会使用糖和浓缩葡萄汁增加葡萄酒的甜度,一般这种葡萄酒会比较便宜。

三、为什么有些葡萄酒是干型,有些是甜型?

通常,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如果酵母将葡萄中的糖全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话,那么酿造出的葡萄酒就是干型的;如果酵母未能将葡萄中的糖完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就中断了(通常会采用冷却法和加强法)的话,那么酿造出的葡萄酒所含的糖分就更多,可以是甜型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甜型葡萄酒的酒精度比干型葡萄酒更低。最好的例子是,德国的甜型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在8-9%,而干型雷司令的酒精度一般为10-11%。

四、如何判断葡萄酒中的残留糖分?

葡萄酒中的卡路里含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葡萄酒中的残留糖分是呈正比的。判断一款葡萄酒的甜度最精确的方法是查看这款葡萄酒的技术分析表。许多葡萄酒生产商为了表示真诚,都会提供他们每个年份的葡萄酒的一些技术数据。残留糖分(RS)在数据里会有三种呈现方式:克/升(grams/Liter)、克/100毫升(grams/100ml)或者是用百分比的形式。

五、为什么我们很难品尝到葡萄酒的甜度?

某些范围内残留糖分很难被我们的舌头感知的,即使一些高水平的葡萄酒品鉴者都很难界定葡萄酒中的残留糖分含量。这主要是由葡萄酒的其他特征,包括酸度和单宁等会让我们对葡萄酒中的糖分含量产生偏差。我们自己也可以试验一下,当我们直接含一块糖的时候会感觉很甜,但是当咬一片柠檬的同时再含一块糖的话,柠檬中的酸度几乎可以将我们舌头可以感知的甜度全部中和掉,这样尝起来的糖并不那么甜了。这与葡萄酒是同样的道理。

六、残留糖分的多少对葡萄酒价格有何影响?

一般便宜的葡萄酒所含的残留糖分会更高。可以说很多非常实惠的葡萄酒都含有一些糖分,一般2-15g/L。上文提到葡萄酒中的卡路里含量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葡萄酒中的残留糖分呈正比,所以如果你想减少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的话,可以购买品质更好的葡萄酒。一般优质干型葡萄酒所含的残留糖分会少很多。然而,少量糖分对葡萄酒并不是什么坏事,有些饮用者更偏爱有些糖分的红葡萄酒,因为这样喝起来更加饱满、复杂,酒体更浑厚。

认识葡萄酒中的酒精、单宁、酸度和糖分


葡萄酒是由酿酒葡萄在酵母菌的作用下酿造而成,酿造好的成品拥有单宁、酒精、酸度和糖分,而且这些要素影响着葡萄酒的口感和品质。

1、单宁

喝葡萄酒时,口腔里那种发涩的感觉就是单宁的味道。红葡萄酒中含有单宁,白葡萄酒中几乎没有,因为单宁存在于葡萄皮,由白葡萄酒是用葡萄汁发酵而成。

单宁是一种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许多植物的种子、树皮和果皮等都能找到单宁。葡萄、茶叶、坚果、黑巧克力和肉桂等就含有丰富的单宁。单宁味道苦涩,但闻不到,也看不见,需通过味觉去感受。单宁会使舌头中间感受到微苦,口腔前段感受到干涩。

适度的单宁可以给葡萄酒增添口感的复杂度,并支撑葡萄酒的陈年潜力。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高单宁的葡萄酒酒体会更加饱满,口感会更加浓稠,陈年潜力也更胜一筹。然而高单宁的葡萄酒需要陈年一定的时间,等待单宁被柔化才能有好的饮用体验,否则,葡萄酒的口感会显得干涩,令口腔产生不愉悦的褶皱感。高单宁酒可选择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来搭配佐餐。

2、酸

葡萄酒中的酸和单宁一样,酸味主要来源于葡萄果实本身。葡萄酒的酸有许多种,最为主要的便是酒石酸(TartaricAcid)、苹果酸(MalicAcid)和柠檬酸(CitricAcid)。其中酒石酸含量最高,是葡萄酒酸味的主要来源,而柠檬酸则较为少量甚至没有。

由于受到酿酒葡萄品种和气候的影响,红葡萄酒中的酸度没有白葡萄酒这么显著。一般来说,气候冷凉的地方出产的葡萄酸度较高,而热量充足的地方葡萄则积累的糖分较高,而酸度较低,相应地,其酿造而成的葡萄酒也会呈现出与之对应的酸度水平。

葡萄酒中的酸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酸度也是支撑陈年潜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高酸的葡萄酒一般都有一定的陈年潜力。此外,酸度还可以提升葡萄酒的口感和风味,并有效地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达到保鲜葡萄酒的作用。然而,酸度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酸度会使葡萄酒的口感变得尖酸而难以下咽,并使得其他的风味变得寡淡。适宜的酸可以为葡萄酒增添清新的口感,尤其是对甜葡萄酒来说,酸味有利于化解甜带来的腻感。与单宁不同,口腔中对酸度最为敏感的部位是舌头两侧。高酸的白葡萄酒一般适合与虾等海鲜和醋汁沙拉等菜肴搭配享用。

3、酒精

葡萄果实中的糖分在酵母的作用下会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葡萄酒的酒精就由此而来。通常来说,葡萄酒中酒精含量一般介于8-15%之间;而雪莉酒(Sherry)和波特酒(Port)等加强酒的酒精含量则为16%-22%。当然,还有一些白葡萄酒和起泡酒酒精含量较低,例如阿斯蒂起泡酒(Asti)的酒精含量一般为5%-6.5%。

由于酒精来源于葡萄果实中的糖分,所以气候和酿造工艺会影响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干燥、炎热和光照充足的地区和年份,葡萄果实的含糖量较高,这些地区或年份的葡萄酒酒精度会较高,反之,则越低。此外,葡萄采收的时间、终止发酵的时间和橡木桶陈年的长短等因素也会影响葡萄酒的酒精含量。

口腔中对于酒精最为敏感的部位是舌根和喉咙。酒精度太高,舌根和喉部会有灼烧感;但酒精度过低,会影响葡萄酒的平衡,使得整款酒酒体单薄,品质一般。

4、糖分

葡萄酒中的糖一般来自于葡萄果实中的天然果糖和葡萄糖。在发酵过程中,酵母将糖分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没有发酵的那部分则留在酒液中,成为葡萄酒里的主要糖分来源,这类糖分一般被称为残留糖分(ResidualSugar,以下简称残糖)。

残糖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葡萄酒的口感,但品质好的静止干型葡萄酒残糖范围一般不会太高,人们的味觉很难感受出这部分残糖。按照残糖含量的多少,静止葡萄酒可以分为干型、半干型或半甜型以及甜型。残糖含量低于0.9%的是干型葡萄酒;残糖为0.9%-4%为半干型或半甜型葡萄酒;而残糖含量在4%以上的为甜型葡萄酒。

对于葡萄酒而言,单宁、酸度、酒精和糖分要素都不可或缺,但并非哪个要素越多越好。单宁柔顺,酸度和甜度融合得恰到好处,再加上适量的酒精,复杂的风味,各个要素相互配合,达到平衡的状态,才是一款优质葡萄酒该具有的品质。

什么是“干红”葡萄酒?干红葡萄酒为什么也有“甜味”?


所谓的干型、甜型葡萄酒,实际上指的是葡萄酒的甜度,其界定标准则在于葡萄酒的残余糖分。简单来说,干型葡萄酒即葡萄中的糖分在发酵过程中充分转化成了酒精的葡萄酒;而甜型葡萄酒里面则仍然残留一部分没有充分转化的糖分。

残留糖分

如上文所述,葡萄酒的残留糖分就是指葡萄酒在发酵完成后,酒中还存留下来的糖分,一般以每升葡萄酒中含有多少克糖(g/L)来表示。

葡萄酒在发酵的过程中,酵母会把糖分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如果发酵不完全(比如在酿造波特酒的时候需要在发酵过程中添加烈酒来提前终止发酵),或者人为加入糖分(比如在酿造雪利酒或者一些起泡酒的时候),最终得到的葡萄酒就会具有比较高的残留糖分。

划分依据

判断一款葡萄酒是干型还是甜型,或者是半干、半甜,其依据就是具体的残留糖分(g/L):

干型vs甜型

由于酵母无法将糖分100%转化,因此干型葡萄酒也会残留少量的糖分,这少量的糖分可以让葡萄酒的口感更加顺滑。相比起来,甜型葡萄酒的残留糖分要远远大于干型葡萄酒,口感甜腻,同时往往酸度也不低,这样酸甜之间会相对平衡,不至于太过腻人。

干型葡萄酒为何也有甜味?

如上文所述,干型葡萄酒也会含有少量的残留糖分,除了这部分糖分会带来一丝甜味之外,干型葡萄酒还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尝起来有点甜:

1.果香

用于酿造干型葡萄酒的果实,在充分成熟的情况下会给葡萄酒带来浓郁的果味,而如果我们闻到如樱桃、覆盆子等甜味果香的话,我们会下意识地判断这款酒带有丰富的甜味。

一文带你认识葡萄酒中的“糖分”


谈论葡萄酒时,我们总会不可避免地谈论到酒中的糖分含量或者残糖。而提到干型葡萄酒时,很多人认为干型葡萄酒中是不含残糖的,事实真的如此吗?葡萄酒中的残糖指的是什么?葡萄酒又是如何根据糖分含量分类的?

一、葡萄酒中的残糖指什么?

残糖,英文名作ResidualSugar,通常指葡萄和葡萄汁在完成酒精发酵之后,酒中存留下来的糖分,一般以克/升(g/L)为单位进行衡量。

与葡萄酒中的单宁和酸度等因素一样,糖分含量也可以通过品尝进行感知,其表现在口中的便是甜味。酒中的糖分含量越高,尝起来也就越甜。当然,酸度、单宁和酒精等因素也会干扰人们对葡萄酒甜度的判断,例如,较高的酸度会使酒中的甜味得到均衡,而显得不那么突出。而酒中其他一些要素,如甘油和清新馥郁的果味也会给人带来口感甜美感觉。

二、葡萄酒中的糖分从哪里来?

1.酵母自然停止发酵

在酒精发酵的过程中,当糖分含量过高或酒精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酵母菌就会很难存活,发酵活动变缓直至停止,酒液中就很有可能留下未被发酵的糖分。大名鼎鼎的苏玳(Sauternes)贵腐甜白就是葡萄在贵腐菌(NobleRot)的作用下,糖分和风味物质得到高度浓缩,在酒精发酵完成后,酒中还残留大量糖分,从而带来了甜美的口感。同时,葡萄酒中的残糖还可能来源于极少量无法被酵母转化的糖分,如戊糖(Pentose),这也是一些干型葡萄酒会含有极少量残糖的原因。

2.人工中断发酵进程

为了酿造出特定风格的葡萄酒,酿酒师也会选择人工中断酒精发酵进程,从而给葡萄酒带来一定的残糖。人工中断发酵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向正在发酵的酒液中加入白兰地(Brandy)等烈酒进行加强,杀死酒中的酵母菌,从而酿造出酒精度较高的加强酒,如波特酒(Port)和雪利酒(Sherry)等;另外一种方法是对发酵中的酒液进行降温处理或是注入二氧化碳,以抑制酵母活性,然后将酵母从酒液中过滤出去,达到中断发酵的目的,使用这种方法酿制出来的葡萄酒一般酒精度较低,如意大利阿斯蒂(Asti)起泡酒。

3.加糖

除上述两种方式外,葡萄酒中的糖分还可能源于人工添加的糖分。以酿造香槟(Champagne)为例,在完成基酒发酵、瓶中二次发酵以及吐泥等步骤后,酿酒师会向酒液中添加一种葡萄酒和糖分的混合液,之后再用软木塞和铁丝网封瓶。混合液中的糖分含量决定了香槟的含糖量,进而决定了香槟的类型,天然极干型(BrutNature)香槟在这一阶段不添加糖分。

事实上,加糖(Chaptalization)是一种很古老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在一些较为凉爽的产区或年份,酿酒师也会在酒精发酵之前加糖,以提高成酒的酒精度。但现在很多国家都不允许使用这一技术,如阿根廷、澳大利亚、葡萄牙和意大利等。而法国、德国、加拿大和美国等部分允许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和产区,也对加糖的剂量控制得非常严格。

三、葡萄酒如何根据糖分含量分类?

与单宁、酸度和酒精度等因素一样,糖分含量也是影响葡萄酒风格和风味的重要因素。根据糖分含量的差异,葡萄酒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干型

当我们形容一款酒为干型(Dry)时,一般指这款酒的残糖量很低,介于0-4g/L之间,加上酸度、单宁和酒精度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几乎无法从中感知到糖分的存在。在酿造一些干型葡萄酒时,一些酿酒师也会选择在酒中留下极少量的糖分,以使酒款的口感更显圆润迷人。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葡萄酒,如经典的波尔多红葡萄酒、勃艮第黑皮诺(PinotNoir)红葡萄酒和霞多丽(Chardonnay)白葡萄酒以及纳帕谷(NapaValley)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红葡萄酒等都为干型葡萄酒。

2.半干型

半干型(Semi-Dry)葡萄酒的糖分含量一般在4-12g/L之间,在口中能表现出明显甜味,但这类葡萄酒中的糖分不足以支撑其与大多数甜点搭配。其中,如果酒中仅含少量能被感知到的糖分(一般为4-9g/L),这类葡萄酒也会被称为近乎干(Off-Dry),一些干型的阿尔萨斯(Alsace)琼瑶浆(Gewurztraminer)和意大利阿玛罗尼(Amarone)都有可能属于这一类型,当然市面上很多价格较为低廉的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也都含有少量能被人们感知的糖分。

3.半甜型

和半干型类似,半甜型(Semi-Sweet)葡萄中也拥有足以被人们感知出来但无法与大多数甜点搭配的糖分。但半甜型葡萄酒中的糖分含量相比半干型会更高一些,一般为12-45g/L。德国珍藏(Kabinett)、晚收(Spatlese)和精选(Auslese)等级别的部分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就属于半甜型,当然这三个等级也会出产半干型或干型的葡萄酒。

4.甜型

甜型(Sweet)葡萄酒中的糖分含量高于45g/L,酒中蕴含的糖分以及展现在口中的甜度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根据酿造方式的不同,葡萄酒会展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甜美清新如麝香(Muscat)甜白,拥有葡萄品种带来的花香和果香,爽脆怡人;馥郁浓稠如苏玳和托卡伊阿苏(TokajAszu)贵腐甜白,夹杂着蜂蜜、坚果、杏仁等美妙风味,令人神往。

以上的分类方法主要适用于静止葡萄酒,而起泡酒则根据糖分含量有单独的分类方式:

四、糖分含量高低与葡萄酒品质有关吗?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会将葡萄酒的品质与糖分含量的高低联系起来,认为糖分含量高的葡萄酒一定是大批量生产的廉价酒。但事实上,糖分含量的高低只是酿酒师和产区酿酒风格的一种选择,并不能代表葡萄酒的品质。且白葡萄酒中的糖分也能起到防腐剂的作用,如果酒中的酸度和甜度能达到很好的平衡,那么其糖分含量越高,陈年潜力就越强。

正因如此,一些顶级甜酒拥有长达50年甚至更久的陈年潜力。其中,最为著名的甜酒要数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法国苏玳贵腐甜白、有酒中之王,王者之酒之称的匈牙利托卡伊阿苏和德国的逐粒精选葡萄干葡萄酒(Trockenbeerenauslese,简称TBA)等,这些葡萄酒皆使用受贵腐菌侵染的葡萄酿成,成酒糖分含量高,风味物质高度浓缩,拥有极佳的陈年潜力。

为什么喝葡萄酒要摇杯子?


有人说最看不惯别人喝酒的时候一边摇杯子一边一脸享受的样子。两个字矫情!那么问题来了,喝葡萄酒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那么矫情地摇杯子呢?

不管歌是怎么唱的,电影是如何演的,摇晃的红酒杯基本就是葡萄酒客日常的缩影。在大部分人眼里,摇杯简直就是装逼的代名词。他和当众抖腿或者天热光膀子一样无法直视却又无可奈何。

但是你可知道?摇酒杯不管再怎么不受待见却是葡萄酒品鉴中非常必要的一个步骤。看了这篇文章也许你就能直视那些餐厅的公然摇杯的Swirler了。

为什么喝葡萄酒要摇杯子?

1散发酒香

摇杯子这个动作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让葡萄酒的香气散发出来。

通过摇晃,酒杯中的葡萄酒分子的扰度和熵值就会随之增加额,好像太专业了

总之,就像是一汪平静的湖水泛起了阵阵波涛。摇杯产生的打旋扰动让更多葡萄酒当中的香气分子散发到空气当中。原本闭塞的香气也随之满满发散出来。凑近鼻子一闻,花果香甚至更加深层次的木香土壤风味也变得明晰了。这样才能方便我们品尝到一款葡萄酒原本的滋味。

2醒酒功能

可以说葡萄酒是一种活的饮料。他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散发出不同的风味。从打开酒瓶的那一刻开始,葡萄酒就开始第一次和空气接触。自由的呼吸会让葡萄酒演变成更加有趣的风味。而摇杯正是为了增加其与空气的接触,加速这种变化。

所以说摇杯可不止是装X那么简单。甚至还有科学家就葡萄酒摇杯为选题进行研究。从流体动力学、生物学以及营养学的角度研究摇杯的黄金速度,以求达到酒液和氧气接触的最佳面积。

如何正确地摇酒杯?

摇晃酒杯的过程看似简单,但抄起酒杯随便乱摇可是非常有风险的。小菌子已经见证过无数因为摇酒杯太耍帅结果洒到身上的悲剧。所以我们需要练习。

方法很简单,取一支铅笔然后套一个环状重物(双面胶带的纸圈就是非常好的选择)。像端葡萄酒杯一样捏住铅笔然后转动胶带。

只要保持你的双面胶带圈像呼啦圈一样能够漂亮地在铅笔上转圈,那么你就成功掌握了端着酒杯摇晃的力度和方法!

想要偷懒?只要将倒好葡萄酒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杯颈,在桌面上画圈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摇杯效果,而且几乎不需要练习哦!

摇酒杯的时候你要注意这些

切忌不要在酒杯里倒太多葡萄酒,这样摇起来很费劲而且容易洒出来,酒量占据酒杯的三分之一即可。为什么倒酒只到三分之一?也许这篇文章可以帮你解惑《倒葡萄酒凭什么不能倒满》

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需要摇酒杯。比如摇晃香槟或起泡酒会让酒中的气泡消散,使得风味不增反退。

葡萄酒中的糖分不足以使葡萄酒发酵到17度以上?


葡萄酒从来都只负责浪漫和优雅,想买醉的人都去喝白酒和烈酒了,所以,葡萄酒的度数也多在17度以下,一直保持着很温和的态势。

由酵母的工作原理可知,酒精是由糖分发酵而来的。在一升葡萄汁中,17克左右的糖可以转化为1%的酒精。要想达到17%的酒精,需要葡萄的含糖量接近290克每升。通常来说,酿酒葡萄的含糖量大概在200-250克每升,如果不经过特殊的处理,达到290克每升实在太困难了。即便是通过风干、冷冻抑或是别的方式使葡萄糖分浓缩,酵母君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葡萄酒很难正常发酵到17度,但仍然有一类特殊的葡萄酒,如加强型葡萄酒。

加强型葡萄酒其实就是加入了白兰地的葡萄酒,酒精度在15%-22%之间,甜型、干型都有。一开始对葡萄酒进行加强,仅仅是希望能延长它的保质期,便于运输。

如今,加强酒也有了一大群粉丝,成为了葡萄酒的一种,它特殊的风味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生活中常见的加强型酒类有波特酒,以及莎士比亚最爱的雪莉酒等等。

葡萄酒中为什么会有酸味?


我们在喝葡萄酒的时候总会感觉葡萄酒酸酸的,那么为什么葡萄酒中会有酸味呢?是不是坏了呢?

1、为什么葡萄酒尝起来有点酸?

其实,所有水果中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酸性物质,如柠檬、橘子、苹果和葡萄。通常随着葡萄的成熟,糖分会逐渐积累,而酸性则会越来越低。不过,酸糖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当地气候。

在气候凉爽或生长季较短的地区,葡萄生长过程中分解的酸有限,因此能更好地保留葡萄本身的酸度,最终出产的葡萄酒酸度自然也会相对较高;反之,气候炎热或生长季较长的地区,葡萄中的酸度大多已经转化,因而得到的葡萄酒酸度也不会太高。当然,即使是完全成熟的品种在最后采收时,其酸性也不会完全消失,更有甚者在积累高糖分的同时还能保留高酸。因此,最终酿成的葡萄酒中自然有酸味。

2、葡萄酒中的酸到底是什么?

葡萄酒中的酸种类繁多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非挥发性酸和挥发性酸两种。

1、非挥发性酸

葡萄酒中的非挥发性一般为有机酸,其含量相对较多。这些物质无色无味,只能通过口腔和舌头两侧进行感知。

①酒石酸:含量最多的一类酸。这种物质的酸性较弱,因此即使含量较多也不会带来过于明显的酸感。有的酒石酸独立存在于酒液中,有的则以酒石酸盐的形式存在,例如有时候瓶底会出现一些晶体沉淀物,这就是酒石酸盐结晶。

②苹果酸或乳酸:葡萄酒中还含有一定比例的苹果酸或乳酸,这两者的含量呈反比关系,前者多那么后者势必就会少,这是因为苹果酸是来自酿酒葡萄本身,而乳酸则是通过苹果酸-乳酸发酵而来,所以未进行这一发酵的葡萄酒苹果酸含量更高。

③其它:葡萄本身还带有多种酸,如柠檬酸、琥珀酸等,这类酸的含量相对较少。

2、挥发性酸

葡萄酒中的挥发性酸主要为醋酸,这种物质在一系列微生物活动后会自然产生。同样,当葡萄酒暴露于空气中,也会氧化产生醋酸。由于它具有挥发性,因此含量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明显闻到一股刺鼻的酸味。

3、为什么葡萄酒不能少了酸?

1、稳定果香

在年轻时,葡萄酒的果香往往相对较足,不过如果没有酸的存在,清新的果香会很快进行转化。可以说,一款酸度不够的葡萄酒,很难有浓郁的果香。

2、带来新鲜活力

酸度对葡萄酒的风味口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酸度能使葡萄酒喝起来更加可口,同时帮助开胃,它也会让葡萄酒的风味更加清晰易辨。尤其对于白葡萄酒而言,酸度的作用更大,它还能给葡萄酒带来活力与清爽之感。

3、平衡口感

酸度是葡萄酒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干型葡萄酒如果没有酸度作为支撑就会显得松弛乏味,而甜型葡萄酒更不能没有酸度,否则喝起来一定甜到腻。

4、保护作用并帮助陈年

许多微生物在酸性环境下难以生存,因此它还和酒精一起担负着保护葡萄酒的重任,对抗入侵葡萄酒的微生物。正是因为酸度在葡萄酒陈年过程中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因而高酸葡萄酒陈年潜力也相对更突出。

当然,酸不仅能从本质上防止葡萄酒腐坏变质,也可以帮助二氧化硫保鲜进而促进其作用。

5、稳定色素

酸度是根据pH值来判定,通常pH值越低的葡萄酒,其色素稳定性越高。因此酸度较高的红葡萄酒,其颜色越深,变化速度也会较慢。同样,白葡萄酒的颜色也会受到酸度的影响,低酸环境下酒液容易出现轻微的棕色色调。

葡萄酒中为什么会出现沉淀?


一瓶酒中沉淀物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若沉淀是白色结晶,这通常是由酒石酸氢钾形成的,这是酒石酸沉淀结晶的结果。酒石酸在所有葡萄酒酿制结束后很常见,在暴露于低于-5C的温度下就很容易形成结晶。所有种类的葡萄酒都有可能产生这样的沉淀,但在白葡萄酒中最易见。这些结晶沉淀物对于饮用者的健康以及酒的味道都不会产生影响。

在年轻的红酒中,如果生产者没有过滤掉这些酒石酸结晶,瓶中就带有这种棕红色的微量沉淀。出现些结晶沉淀并无大碍,除了对于外观有些影响和会在口中产生一些细微的颗粒感。

陈年红酒中的自然沉淀

而对于那些窖藏超过20年以上的红酒,它们会产生一种薄片状的暗色沉淀物。在这种情况下,红酒的颜色会变得淡,有些接近砖色、褐色或是琥珀色。沉淀物主要由单宁、以及因年代久远而凝集的色素构成。酒瓶被长期平躺放置,沉淀物就会聚集在瓶身一侧。有些时候,产生的沉淀物甚至会多达半杯。品尝这样的葡萄酒,需要使用滗酒器(或醒酒器)将酒与沉淀物小心缓慢的分离开来。

首先,我们需要将酒瓶直立放之于清凉处,让杂质缓慢沉淀至瓶底,这会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然后,我们需要用很温和方式的开启酒瓶,完全移除瓶嘴周围的金属瓶封。在开启老瓶酒拔塞的时候通常都是要用小花招的。最好使用双片老酒开瓶器(又叫Ah-So开瓶器)。随后,我们开始斟酒,动作要缓慢,循序渐进,将葡萄酒倒入与能装下原酒瓶容量葡萄酒的滗酒器中。这项工作最好在较强的光源下完成,这样能看得更清楚一些。一盏LED台灯或是一支传统的蜡烛都是不错的选择。要注意观察沉淀在瓶肩处沉积的情况,以便于在沉淀到达瓶口的时候停止倾倒。休息片刻后,我们就得到了最为珍贵的琼浆玉液。

滗酒结束后,应该仔细封好滗酒器,可使用瓶塞,或餐巾纸叠成的圆锥物作为塞子。建议您尽早品尝滗酒器中的陈年美酒,因为与年轻的葡萄酒相比,老酒在氧气的催化下要脆弱得多,一不小心就可能错过其香气和风味最美好复杂的时段。

至于那些酒中沉淀物,配上切片面包吃起来也是相当美味的!

为什么喝葡萄酒不能“一口闷”?


观色、闻香、品味是品鉴葡萄酒的三部曲。

其中品酒的时候,酒液需要在口中停留一段时间,随后使用吸气这一技术动作,同时还要发出类似于漱口的咕噜声。

那么,为什么喝葡萄酒不能优雅地一口咽下或豪气的一杯干掉?

喝酒与品酒一字之差却相隔两个世界

喝酒是一种心情。有朋自远方来时,略备薄酒,把酒言欢,喝的是相知相惜;烦恼忧郁时,以酒解忧,喝的是愁绪满腹;离别辞行,以酒相送,喝的是情意绵绵,依依不舍。而品酒,是独自一人的修行。

正确的品酒方法是怎样的?

首先将酒杯举起,杯口放在嘴唇之间,头部微微向后仰,但要避免酒液依靠重力作用流入口中。而是轻轻地吸气,并控制吸入的酒量,在9-12ml较为合理。

酒量过多不仅口腔所需加热时间长,而且很难在口内保持住。如果吸入量过少,则不能湿润口腔和舌头的表面,再加上唾液的稀释,无法代表葡萄酒本身的口味。

入口后的技术动作是什么?

品酒时让葡萄酒在口腔内多停留片刻,利用舌头和面部肌肉的运动上下、前后、左右搅动葡萄酒,让酒在口中打转。这样舌头才能充分品尝三种主要的味道:舌尖的甜味、两侧的酸味、舌根的苦味,使口腔上颚、下颚与酒液充分接触,去感受酒液的酸、甜、苦涩、浓淡、厚薄、均衡协调与否。

然后将嘴微微张开,呈O型,此时口中酒好像要流出来,用嘴轻轻吸气,像是要把酒吸回去一样,让口腔充分体验酒液,感受酒香的扩散,最后缓缓咽下,回味余韵。好的葡萄酒余味可持续15-20秒,一些具有陈年潜力又正值成熟期的好酒,余香可在口中弥久不散。

口腔中短短数秒品味的是什么?

当葡萄酒进入口腔后,最初的1-3秒舌尖能感觉到微甜,这种甜味是酒精在低浓度下的表现;4-6秒时感觉到舌头两侧的酸味,是由葡萄酒里面的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以及发酵产生的乳酸呈现的;7-9秒时舌根感觉到苦味,这是多酚类物质;10-12秒时舌头上能感觉到由于单宁呈现的收缩涩感。

好的葡萄酒在口中非常缓慢的味道变化,口感较厚、犹如天鹅绒般滑润,而质量较差的酒则变化速度较快。

意大利顶级食品研究机构(ISMG)发现,喝葡萄酒时若将酒含在口中8-10秒后再吞下,将更能品尝到酒的香醇与美味。原因在于人类的口水可将葡萄酒中的某些特定成分沉淀下来,因此使得葡萄酒的香味得以散发并留在口中。

同一款酒,为什么不同的人感受会有差异?

人的唾液中含有一种名为淀粉酶的物质,会造成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种食物的口感、味道不同。

美国莫奈尔中心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显示:每个人形成对淀粉的口味感知受口腔中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也就是说,之所以你品尝的葡萄酒味道与大师不同,不是因为你不够勤奋,而是因为你俩基因不同!这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为什么喝葡萄酒比吃葡萄更有保健效果?


了解葡萄酒生产工艺的人都知道,葡萄酒是用百分之百的葡萄或葡萄汁直接发酵而来,也就是说葡萄酒是百分之百的来源于葡萄,葡萄酒中的营养、保健成分基本也都是源于葡萄。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就会感到疑惑了,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吃葡萄和喝葡萄酒岂不是具有同样的效果吗?为什么有人说喝葡萄酒比吃葡萄更有保健效果呢?

主要是因为:

我们平时吃的葡萄和酿酒用的葡萄不一样!

我们作为水果吃的葡萄通常是鲜食葡萄品种,这类葡萄大多果粒大、皮薄、种子少或没有种子,虽然吃起来感觉很甜,但实际含糖量与酿酒葡萄比起来并不高。之所以感觉甜是因为含酸量低,糖酸比高,而且酚类物质含量也低,降低了苦涩感,突出了甜味和清爽感。

而酿酒用的葡萄习惯上称为酿酒葡萄品种,这类品种大多果粒较小、种子较多,多数果皮较厚(尤其是用于酿造红葡萄酒的品种)。其含糖量、含酸量和酚类物质的含量一般情况下都高于鲜食葡萄。尤其是酿酒葡萄里的酚类物质是保健功能活性的物质基础,而这些活性物质成分主要集中分布于果皮和种子。酿酒葡萄的果粒小而果皮厚,果皮的相对比例就大,种子又多,保健成分的含量高就不难理解了,而相比之下,鲜食葡萄的保健成分就不如酿酒葡萄品种的高了。

有人曾经测定过酿酒葡萄赤霞珠品种的酚类物质含量是新疆无核白葡萄的6.9倍。一般人吃葡萄的习惯不利于保健,也就是说吃葡萄不吃葡萄皮,不吃种子,即使将皮和种子在口中咀嚼也不咽下,所以很难将果皮和种子中的保健活性物质有效吸收。

在葡萄转化为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主要的反应是酵母将葡萄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尤其是红葡萄酒是连皮带种子一起发酵的。随着酒精的产生和含量的不断增加,对葡萄固体成分的浸渍作用也在不断增强,可以将葡萄皮和种子(甚至于部分果梗)中的保健活性物质成分有效地溶解到葡萄酒中。而这些保健成分的活性在葡萄酒这一特定的介质中得到显著增强,强化了保健功能,这是吃鲜食葡萄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的效果。

当然,通过发酵酿造作用在将葡萄果实中的糖分基本上转化成酒精的同时还产生了一些副产物。酒精不仅可以提供热能,有舒筋活血的功效,还与一些生物活性物质还会产生协同作用。复杂而神奇的发酵酿制过程,不仅仅使葡萄浆果变成了液体,更是赋予了这种液体更加亮丽的色彩、更加丰富而优雅的香气、更加协调醇和又丰富无穷的味觉。

因此,喝葡萄酒除了是赋予我们感觉器官优雅美感,还赋予了更加实惠的营养保健作用。

葡萄酒中为什么会带有玫瑰香气?


假设自己酿了一批葡萄酒,如果希望酒中带有玫瑰香气,那么以下几种方法都可以实现。

1:玫瑰腌制法

直接将有机的干燥玫瑰花放入到储放熟成中的葡萄酒中。因为直接放入可能会有坏菌影响所以必须以75%浓度的酒精彻底消毒,并腌制2个月以上。

2:玫瑰酒精法

把伏特加和蒸馏水以1:1的比例稀释后,再放入大量的干燥玫瑰花。当稀释酒染上玫瑰花的颜色之后,就拿来蒸馏。蒸馏出来的酒,就会饱含玫瑰花的花精。然后将其加入到储放熟成中的葡萄酒中。

3:玫瑰酵母培养法

葡萄里没有桃子香,也就是说,原物料中并不会存在本身所没有的香气。若有的话,也是额外添加的。所以根本就酿不出那种无中生有的风味。如此一来,就得靠酵母菌附着。一般的业酒厂都会培养非常多的酵母菌种类,这样才能够酿出自家独特的风味酒。在此必须注意的是若单单只采用玫瑰培养出的酵母,那么葡萄酒的发酵反应可能不好。一般而言,商业用的酿酒酵母可以耐酒精和高温(经过纯化和测试的酵母菌稳定度高),而随便从自然界中培养出的酵母,很可能会发酵缓慢或是不耐酒精,这会导致酒发酵不全,甚至无法顺利发酵。所以,最好的方式是配种,拿酒的酵母和自己培养出来的酵母一起培养,尝试让彼此配种存活,这样创造出的酵母才更适合酿酒。方法是先取数朵玫瑰花,放入糖水中以培养醉母菌。当糖被酵母菌吃得差不多时的酵母菌的繁殖活力最强,然后会逐渐失去活性,这时再次加入一点点面粉和糖,酵母菌就会继续繁殖,如此复这样做三次。

利用该酵母让面包发酵,看看是否有玫瑰香气。如果有那就是两者已经兼容开融合了各自的特性。这样一来就可以用这个酵母来酿酒了,酿出的洒就问能会有玫瑰的气息。其实,这些方式在业界已经被普遍使用,并目以此女井酒的风味。而重点是添加的材料必须是天然的。如果对防腐用的硫化物等物质会过敏,那么自家酿酒时就更应重视了。

挂杯明显的葡萄酒品质更高?


或许你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挂杯越多,葡萄酒的品质就越高。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挂杯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一、何为挂杯?

轻轻晃动酒杯,待酒液在杯中绕行数圈后停下,再稍等片刻,我们就能看到一行行弧形或条形的酒液沿着杯壁缓缓滑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挂杯。因其形似徐徐流淌的清泪,浪漫的法国人也把它称为葡萄酒的眼泪,即酒泪。除此之外,挂杯还有酒腿、酒脚和教堂的窗户(ChurchWindows)等别名。

二、挂杯是如何形成的?

挂杯产生背后的原理是吉布斯-马兰戈尼效应(Gibbs-MarangoniEffect),即由两种液体的接触面间的表面张力梯度造成的传质现象。轻摇酒杯后,酒液会在酒杯内壁形成一层薄薄的液体膜。其中易挥发的酒精散逸到外界环境后,导致液体膜的表面张力失衡。在重力作用下,酒液就会沿着杯壁流回杯中,从而形成挂杯。若是晃动尚未开瓶的葡萄酒,你会发现酒瓶内壁不会出现挂杯,这是因为酒瓶是密闭的,酒精没有挥发出去。

需要注意的是,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酒精的挥发速度,进而影响酒泪的形成。温度越高,酒精挥发得越快,酒泪也就越容易产生。

三、挂杯说明什么?挂杯明显=好酒?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可以得知酒精挥发是引起挂杯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糖分、甘油和干浸出物(残糖以外的所有非挥发性物质)等也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在温度、湿度及酒杯材质等外在因素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挂杯越厚密,停留时间越长,说明葡萄酒中的酒精和糖分含量越高,也意味着其酒体更为饱满厚重。

不过,挂杯明显与否和葡萄酒品质好坏并无必然关联。要判断葡萄酒品质的高低,我们还是得综合考虑平衡性、浓郁度、复杂度及余味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