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唐朝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唐朝时期酒楼与酒联的匹配》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酒水在每个朝代都会赋予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五千年的文明,每个朝代的酒文化都各具特色,每个朝代赋予酒的形象可以充分显示出这个朝代的文化氛围。
唐代,胡人来我国经商开店,除做珠宝杂货生意外,经营酒肆也是主要行业。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胡人酒肆主要开设在西市和春明门到曲江一代。酒肆的服务员,即是西域的女子,被称为“胡姬”。她们是促使胡酒在唐代城市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古代青年女子当垆不多的情况下,这些“胡姬酒肆”曾为唐代长安饮食市场开创了新的局面。
胡姬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翻开《全唐诗》,可见其中有许多描写。初唐诗人王绩曾以隋代遗老身份待诏门下省,每日得酒一斗,被称为“斗酒学士”,他在《过酒家五首》中较先描写了唐代城市里酒肆中的胡姬:“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黄金销未尽,只为酒家贫。此日常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依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来时常道(上”世“下”贝“),惭愧酒家胡。”这里饮酒饮葡萄酒,去的又是胡人开的酒店,而且钱少了不好意思进门,很显然有为侍酒的胡姬准备“小费”的意思。为了胡姬而去酒店饮酒,在唐代城市里是一种世风,张(礻古)有一首《白鼻(马呙)》写得很清楚:“为底胡姬酒,常来马鼻(马呙)。摘莲抛水上,郎意在浮花。”“胡姬酒肆”常设在城门路边,人们送友远行,长在此饯行。岑参在《送宇文南金放后归太原郝主簿》中写道:“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酒肆中除了美酒,还有美味佳肴和音乐歌舞。贺朝《赠酒店胡姬》诗生动描写了“胡姬酒肆”里的情景:“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红(毛旁,上日下羽)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鱼会)鲤,金鼎正烹羊。上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所有诗人中似乎是李白较爱与胡姬谈笑了,所以他的诗作中描写胡姬的地方甚多。他指出胡姬常在酒店门口招揽顾客:“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一》)胡姬能招揽到顾客,一凭异国情调的美貌,二凭高超的歌舞技巧。李白在《醉后赠王历阳》中写道:“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纵起龙虎,舞曲指云霄。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他在另一首诗《前有一樽酒行二首之二》中又写道:“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可见当时长安以歌舞侍酒为生的胡姬为数不少。
胡姬侍酒,收费一定很高,大概只有贵族少年才敢不断光顾胡姬招手的酒肆。李白在《少年行之二》写道:“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马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他在另一首《白鼻(马呙)》中也写道:“银鞍白马(马呙),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按鞭直就胡姬饮。”胡姬来到中原,克服了大量旅途的艰辛。为此,她们在酒肆里强欢作笑时也在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如李贺《龙夜吟》所述:“卷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竹。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直排七点星藏指,暗合清风调宫征。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浩月愁中听。寒贴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不过,胡姬在酒肆里服务态度和收入都是不错的,这是数百年间酒肆里能保持胡姬侍酒的主要原因。
胡姬酒肆里的酒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名酒,象高昌的“葡萄酒”,波斯的“三勒浆”、“龙膏酒”等。高昌“葡萄酒”在唐太宗平定高昌后传入我国。《册府元龟》记载:“收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缇益。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这是在中原仿制西域酒的开始。波斯的“三勒酒”是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三种酒的合称。顺宗时,宫中还有古传乌弋山离(伊朗南路)所酿的龙膏酒。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酒联赏趣


我国酿酒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酒店星罗棋布,酒联更是琳琅满目。许多酒联,充满了谐趣。这里采录一些精品,供友人下酒。
有的酒联对仗工整,自然贴切,雅俗共赏,如:“绵香浓,蜀酒特色;麻辣汤,川味正宗”(川味馆酒联);“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喝几杯各自西东(少林寺酒馆的酒联)。
酒联中也有着意于抒情写景的。如:“秋月春花名士酒;清山绿水美人萧。”月是秋月,山是青山;花是春花,水是绿水;酒是名士来饮,萧是美人来吹,一幅赏心悦目的饮酒行乐图。
传说杜康在洛阳开作坊卖酒,门前一联曰:“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三盏海底眠。”酒仙刘伶不信,连饮三蛊杜康酒一醉而死。时隔三年,杜康去刘家讨酒帐,刘妻让杜康还人。杜说,刘伶是醉非死。开棺查看,刘伶面如敷粉,杜康唤他,刘伶果然醒来,前列句话是:“杜康好酒也!”
杭州平湖秋月处,有一家叫做“仙乐处”的酒楼,其联曰:“翘首迎仙踪,白也仙,林也仙,苏也仙,我今买醉湖山里,非仙也仙;及时行乐也,春也乐,夏也乐,秋业乐,冬来寻诗风雪中,不乐亦乐。”此联趣随境迁,风趣自然,浑然天成。
广东潮州“韩江酒楼”有一来联:“韩愈送穷。刘伶醉酒;江淹作赋,王粲登楼。”此联用鹤顶格和凤尾格,妙趣横生,巧嵌了“韩江西楼”四字,并自然贴切地讲述了四个典故。
成都一酒家从“愁”字上立意撰一酒联:“劝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另一家则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以规劝的饿态度撰联,分外亲切:“交谊小心,须知良莠难辨;酒莫过量,谨防乐极生悲。”
酒店有酒联,而名酒则有我联。如举世闻名的茅台酒,有人题联日:“风来隔壁千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赞美洋河大曲联:“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
有的酒联与故事有关。传说有一天苏轼与秦观乘船外出,忽见岸上有一个醉汉,骑着驴东倒西歪地走着。苏轼出对道:“醉汉骑驴,步步颠来算酒账。”秦观忽见船尾艄公摇着船一俯一仰的样子,即对道:“艄公摇橹,深深作揖讨船钱。”此景对出此联,可谓生动有趣。

什么是酒联,元宵节酒联醉人心


的节日从一开始便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使得酒文化成为地地道道的社会文化,大众文化。每逢元宵节,我国历来有张灯结彩的习俗,也流传下来不少与元宵节有关的酒联趣事,至今依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你知道酒联吗?


每逢佳节或友人相聚,都免不了以酒助兴。在酒宴欢庆之时,欣赏一下酒联,可增添一份饮酒的快乐和情趣。须知,芸芸众生,古往今来,酿成了独特的酒联文化。
酒联多见于酒楼酒店,旧时一家名声显盛的酒楼,必有酒联示客。如“美味招来天下客;酒香引出洞中仙”,“香闻十里春无价;醉买三杯梦亦香”,“座上不乏豪客饮;门前常扶醉人归”。这些酒联都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文人侠客见此,想必会酒兴大发。
酒楼都爱把自家的酒比得世上无双。你看:“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盏海底眠”,“香生玉碗春无价;醉买金杯梦亦温”。世间若有此等好酒,谁不会痛饮一番呢?
步入酒楼,一把酒盏,似可物我两忘,万事和畅。你看,北京什刹海酒家的酒联:“四座了无尘事在;入窗都为酒人开”。而“一醉千愁解;三杯万事和”也是酒客皆知。至于“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更是豪情万丈。旧时经商难、处世难,便有一些酒家借酒联发泄——“东不管西不管酒管;兴也罢衰也罢喝罢”,酒客也可借酒解愁。
当然,有的酒家则相反,以规劝的态度撰联,以喝酒喻为人,显得格外亲切,让人回味:“交不可滥,以免良莠难辨,引以为戒;酒勿过醉,谨防乐极生悲,懊悔莫及。”确实,喝酒应有度,交友要择良。
酒联给酒家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名酒也有名联,如,洋河大曲、高沟大曲、茅台酒、西凤酒、竹叶青等等,自古就有对联流传,使世人耳详其名。如自古就有“知味停车,闻香下马”之美誉的洋河大曲,数百年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20世纪30年代,上海产有一种“三星”优质白兰地酒。由于洋酒充斥市场,三星白兰地酒每况愈下,厂主为了摆脱困境,绞尽脑汁,拟出“五月黄梅天”的上联刊登在上海一家大报上,悬赏征下联,引起广大市民和消费者的注意。揭晓时登出中奖下联:“三星白兰地”。正是这条别开生面的征联,使三星白兰地酒名声大振,一时销量陡增。如今酒业竞争激烈,酒厂征联的广告也不时见诸报端,一些妙联佳对丰富了酒联的宝库。
您也许嗜酒,那您应该懂一点酒联知识。也许您并不饮酒,但欣赏酒联也可品味醉人的韵味。

唐朝的太白酒简介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富足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促进了酒业的大发展。太白酒在唐代也出现了非凡繁盛的发展景象,史部尚书王圭(今眉县人)陪同唐太宗李世民到眉县太白山汤凤泉避暑时,畅饮了当地所产的太白酒后欣然赋诗赞曰:“闻香十里远,隔夜知味长,何得此琼液,恒寒雪花浆。”足见当时太白酒的醇香和太白山水的美妙。



盛唐时期的李白,是历史上较知名的“诗仙”和“酒仙”,他流传下来的1000多首诗中,与酒有关的就有170多首。当初,李白从西蜀出发欲往长安求取功名,他翻越太白山,夜宿金渠镇,饮了当地所产太白酒,回忆蜀道艰难,人生辛酸,当夜挥笔写下千古绝唱《蜀道难》。并以此诗为引,拜会了当朝名仕、秘书监贺知章。贺知章读后拍案叫绝称李白为“谪仙太白”,广为流传。后来,李白在《对酒忆贺监并序》中忆及那次奇遇:“四月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为谪仙人。”“谪仙李白”的美誉也使太白酒在唐代声名大振,达到昌盛时期。唐代以后,长安、卞梁等大都市所开酒店,悬挂“太白遗风”、“太白酒家”者甚多。

秦汉时期的酒具


秦汉时代,上至皇室贵族,下到达官显宦,无不嗜酒成性,豪饮成风,民间饮酒也日渐普遍。所以对饮酒之器也十分讲究。《盐铁论·散不足》载:“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中者野王纶器,金错蜀杯。夫一文杯得铜杯十。”说的正是这种情况。当时不仅富贵人家用金酒壶、玉酒杯、漆酒壶、漆酒杯。就是在城市里的酒肆中,其酒具也颇为讲究。如《汉乐府·羽林郎》曾这样描写:“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汉人所用的酒具主要有瓮、缸、壶、卮、樽、杯、勺等。河南洛阳烧沟汉墓中,出土了大批陶瓮,其外壁都写有各种酒名,或刻有贮酒的石数,内壁附有酒液散发后遗存下的黄色残渣。可见这种陶瓮是贮酒的器具。河北满城西汉刘胜夫妇墓中也出土了贮酒所用的33个大陶缸。有些陶缸上“稻酒十一石”、“黍上尊酒十五石”、“甘醪十五石”等字迹还分明可见。壶为盛酒的器具,如《初学记》云:“食中有客,提壶行酤。”初始于战国时期的“卮”,汉代应用也十分广泛。《史记·项羽本纪》中所载“鸿门宴”中就多次提到这种酒器。樽,是汉代较为常见的盛酒器。汉樽多作圆筒形,有的似鼎,但三足矮小,腹部两侧有两只环耳,用以提携。两汉时期,用樽盛酒非常流行。饮宴之时用盘承樽置于席间,以便宾客用勺舀酒。汉诗中经常提到樽,如“堂上置樽酒”(《相逢行》)。《陇西行》也说:“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渠于),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意思是说,把客人请到北屋,坐在毡毯上,然后摆设酒席,先在席间放置两个樽,一樽盛清酒,一樽盛白酒,樽上放勺,供舀酒之用。秦汉时期,酒具正处于一个变革时期,青铜器已逐渐被漆器所取代,而壶、卮、杯、勺等基本上都是漆器。直到南北朝时期,漆器酒具才开始衰落。这一点从考古资料中也可以得到证实。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了一座秦墓,出土了许多漆器饮食具,仅饮酒用的耳杯就有23件.而青铜器已非常稀少了,只有一件青铜鼎。在近年来发掘的马王堆汉墓、临沂金雀山汉墓、扬州西郊汉墓等文化遇址中,出土的饮食器已全部是漆器了。这时的漆器酒具大多数都是器外涂黑漆,上面用朱漆绘有装饰纹样,器物内壁涂朱色漆。

唐宋时期的酒具


唐代,随着陶瓷工艺的迅速发展,瓷质酒具的使用已比较普遍,并逐步取代了做工繁杂、成本高的漆制品。唐初的酒具除了越窑苍翠欲滴、如冰似玉的青瓷杯、盏、壶外,还出现了凤头壶、龙首杯等三彩釉陶酒具。唐代中期以后,瓷质酒具的造型上又有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一种盛酒与斟酒的新器具——酒注子(或称执壶、注壶、偏提等)。其形状似今日的酒壶,有嘴、有柄,既能盛酒又可注酒于杯,因而取代了樽、勺,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斟酒器具。这种酒注子在绍兴、宁波等地唐代的墓穴中均有大量发现。酒注子是在前代鸡头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南北朝及隋代鸡头壶上的鸡头是纯装饰物,后来人们不断改进创新,把鸡头部分做成中间有孔的壶嘴,使之既美观,又有实用价值。关于它的初始情况,宋人李济翁在《资暇录》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记载:“元和(唐宪宗年号)初,酌酒犹用樽杓,所以丞相高公有斟酌之誉。虽数十人,一樽一杓,挹酒而散,了无遗滴。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嫈(同营),而盖、觜、柄皆具。太和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日偏提。”唐代中期酒注子的造型浑圆厚重,壶腹以圆形、扁圆形为主,壶嘴大而短。唐末时壶体逐渐变得精巧修长,壶腹多为瓜棱形、椭圆形,壶颈、壶嘴、壶柄都增长了。从唐人“举杯邀明月”、“会须一饮三百杯”和“衔杯乐圣称避贤”等诗句中,可知唐代饮酒亦多用杯子。和酒注子配套使用的便是瓷酒杯。酒杯的形状有高足杯、圈足直筒杯、曲腹圈足小杯、带柄小杯等。五代时期,酒具基本沿袭唐制。不过,这时又出现了一种与酒注子配套的温酒用具——注碗。使用时在注碗内放入热水,再把酒注子放入其中来烫酒。随酌随饮,非常方便。宋代的手工业中,陶瓷业是最杰出的,同时它在我国瓷业发展史上也是最繁荣、最辉煌的时期。当时著名烧瓷大窑,北方有定窑、汝窑、钧窑,南方有越窑、建窑、景德镇窑等,都能生产瓷器精品。宋代的酒器,多数是壶杯成套,其品种之完备、器形之丰富,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如酒壶就有瓜棱壶、兽流壶、提梁壶、葫芦式壶等。其中葫芦式壶是宋代新出现的器形,它的特点是壶身为葫芦形,流贴附在下截圆腹上册,另一侧两截壶体间有束带形曲柄相连。无论哪种壶,使用时一般都与五代以来一直流行的注碗配套使用。而且酒壶与注碗的形状要求和谐一致,如瓜棱壶要配瓜棱形注碗。

明清时期的酒具


明代,全国各地几乎都有瓷窑,瓷器的使用已非常普遍。随着制瓷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瓷质酒具的质量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尤其是景德镇的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南洋及世界各地。其主要代表有青花瓷、成化斗彩瓷和被称为“祭红”的红釉瓷。青花瓷酒具有酒壶、酒杯、小酒碗等,其特点是式样美观,瓷胎晶莹,青花深翠,很受文人雅士的青睐;成化斗彩瓷是明宪宗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形成的一种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制瓷新工艺。这种瓷器上多雕绘有各式花纹图案,构成各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或动植物画面。因而,这种瓷酒具就多根据其造型或图物而得名,如秋千杯、龙舟杯、高士杯、娃娃杯、鸡缸杯、人物莲子盏等。由于其工艺复杂、精湛,明代就已是著名的珍品。《万历野获编》说:“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郭子章《豫章陶志》也说:“成窑有鸡缸杯,为酒器之最。”清初大收藏家高江村在《成窑鸡缸歌注》中也对成化斗彩酒具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成窑酒杯,。种类甚多……秋千杯者,士女戏秋千也;龙舟杯者,斗龙舟也;高士杯者,一面画周茂叔爱莲,一面画陶渊明对菊也;娃娃杯者,五婴儿相戏也;……各式不一,皆描画精工,点色深浅,瓷色莹洁而质坚。”“祭红”是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景德镇烧制的一种色调纯正的鲜红釉瓷器。其中祭红酒杯尤为精美,堪称酒具中的珍品,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就存有一件明代传世的祭红高足杯。继明之后,清代的酒具仍以陶瓷器具为主。清代的酒具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清代新出现的,如珐琅彩酒杯、素三彩瓷酒具、景德镇的青花玲珑瓷酒杯等,另一类是仿古的瓷酒具。其中包括仿商、周时期青铜酒具的样式制出的尊、爵、角等,和仿宋明时期的瓷酒具酒注子、马蹄杯、娃娃杯、斗彩鸡缸杯等。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