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品鉴葡萄酒也是一样的道理,想要愉悦而顺利地品酒,就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些利器。那么,这些利器分别是什么呢?
1.酒杯
一般,品鉴葡萄酒至少要有一个国际标准品酒杯(ISO)。这种酒杯不会突出葡萄酒的任何特点,而是原原本本地展现葡萄酒原有的风味和特点。如果你想进一步提升体验,那么建议你准备一套常用的酒杯,包括红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甜酒杯和起泡酒杯。这些专门的酒杯能更好地展现不同葡萄酒的特点。
2.开瓶器
开瓶器的种类和功能多样,其中最常用的当属被称为侍者之友的海马刀。这款开瓶器主要分为三部分:用来割开金属盖箔的带锯齿小刀、5圈螺旋螺丝钻和辅助开瓶的支点。海马刀容易使用,且轻便易携,是品酒必备的工具之一。
3.醒酒器
醒酒器很重要吗?许多人都不以为然,然而对于一些酒体比较饱满的红葡萄酒或者陈年老酒而言,醒酒器确实能派上用场。醒酒器能够扩大葡萄酒与氧气接触的面积,从而加速单宁软化,释放其闭塞的香气,还能过滤葡萄酒中的沉淀物,让葡萄酒达到适合饮用的状态。醒酒器也有不同的款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挑选适合的款式。
4.酒柜
众所皆知,打造一个专业酒窖的成本很高。而葡萄酒酒柜是一个经济实惠的选择,它是模仿酒窖储藏条件而设计的。葡萄酒达人在购置酒柜后将葡萄酒存放在其中,就不用担心葡萄酒会因为不恰当的储存而变质。
5.冰桶
有些葡萄酒在冷藏后风味更佳,譬如法国香槟(Champagne)、西班牙卡瓦(Cava)和意大利普洛赛克(Prosecco)等起泡酒,还有新西兰长相思(SauvignonBlanc)和意大利灰皮诺(PinotGrigio)等白葡萄酒以及法国的博若莱(Beaujolais)葡萄酒。使用冰桶能够快速有效地降低葡萄酒温度,使之达到适饮状态。
假作真时真亦假。市面上假酒很多,多到90%的茅台都是假这样的传言。这有些夸张,但至少你喝六瓶,就有可能有一瓶假的。那么,假酒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在酒店消费酒水,一般服务员把酒拿来后就打开了,咱们也不看,当然若不留意看也看不出来。
比如说,哪怕是你自己带来的酒,交给服务员打开酒盒时,服务员会把酒盒撕得很完整,甚至是用指甲或者刀片从分割线很整齐地切开,那么你就要小心了,你可能在为造假酒的提供便利。
因为你喝完酒,不会把酒盒酒瓶再拿走,而这些东西就是造假者最需要的包装物。
供货商会事先给服务员打招呼,空酒盒几块钱一个,空酒瓶几块钱一个,破损的有破损的价格,完整的有完整的价格。
你一走他就能换到钱。
其实就算你破坏性地拆解也不行,因为你和隔壁房间所撕的不会是一个位置,那么就还能拼接。
包装搞定了,酒水怎么办呢?
先说怎么灌装的问题。现在都是防伪的酒盖,好像是只能倒出来不能倒进去,但假如咱们较真的话,不是倒不进去,只是倒进去有点麻烦,倾斜45度,保持空气流通,是能倒灌的,只不过看上去造假的制假成本高,不可能这样干。
其实这个想法是咱消费者的想法,酒厂和造假的都知道,这个防伪的酒盖,很多也就是给咱消费者看的摆设。
当时流行的做法是给酒盖打点滴,就是医院的吊瓶,把假酒用吊瓶的方式给灌进去。不管你的瓶盖是啥材料,总有针头能洞穿,咱还真的不能不佩服。
用这种方法比较慢,一天也灌不了几瓶,但这几瓶就能卖出上千块,对于小商家来说也是不小的诱惑。
那灌进去的是啥酒呢,一般情况下还真喝不出来是假的。
每个酒厂都有自己的风格,不同产品虽有差别,但风格相近。同样是38度的酒,造假的不过是把便宜的装到贵的那个瓶里。甚至有时候,便宜的和贵的其实根本就是一个酒,只不过价格不同包装不同而已。
比如有家酒企,有三个酒水仓库:1号库、2号库、3号库。不同定位的酒水不管怎样变化,都是从这三个仓库中来。例如3号仓库是好酒,那么主产品也好,副产品也好,开发酒也好,这个3号库出的酒可能就有几十上百个产品系列,这些产品其实大同小异,但价格定位却有不同,有的阳春白雪,有的下里巴人。把便宜的转到贵的瓶子里,你说消费者怎么能敏锐地感觉出来呢。
贩假者盘算的是经济账,哪怕卖十次,被抓三次,也不过是均摊处罚,利润降低了而已,总体还是赚钱的,既然能赚钱,那就还得继续干。
这就是一小撮人的非法谋财之道。
这不是什么厚黑学耍心机,因为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简简单单的一个行为,就能让一桌子的人吃得香聊得欢,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一些快捷方式。比如,杀人游戏。还比如,点菜。
你点的不是菜,而是情商。
你以为点菜是吃货的自然属性?No!只要是吃饭人数在两人以上的饭局,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那么,点菜就是一场食商与情商的双重大考验。
永远不点菜,是最大的问题
总是拒绝点菜=过于被动。
你也许会说:何必那么麻烦,不点菜,不就不会暴露了吗?
呵呵,永远不主动点菜,也将成为别人给你下标签的论据。
曾几何时,我也从不主动点菜,哪怕是闺密之间的聚会,每次也都说:我随便,你点。
直到有一天,再也忍不住的闺密善意提醒:你有没有觉得,你为人处世过于被动了?
见我惊愕,她继续打开话匣子:所有需要做选择的场合,你都选择沉默。这样表面看是随和,实际上给人一种模糊、没立场、甚至是不愿敞开心扉的感觉。别人还要去猜你的感受。
我这才意识到,过于被动,是一种自私的自我保护。后来,我开始学习主动承担起点菜的任务。
你以为点菜只是替大家决定今天吃什么?
No。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选择恐惧。点菜,是为他人省去做决定的麻烦,拯救他们的大脑细胞,你是在服务。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热情服务的人。
但,当然,不推诿点菜只是第一步。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会点菜的人?
看人下菜碟,从选对地方开始
选择不对=不知体恤。
口味的不一致首先是从吃不吃辣开始分野的。
我见过点菜的人自己就不吃辣的,却选择了湘菜馆,一上来就说小炒黄牛肉别放辣、血鸭能不能少点辣哎呀你们还有什么不辣的菜,饭还没开吃就想说句你自己慢用啊然后掀桌走人。
话说回来,川菜、湘菜虽美味,但适合彼此熟悉、又同是无辣不欢的哥们把酒言欢。若是彼此不熟的商务宴请,还是选择粤菜、江浙菜等安全牌。
为什么从总体来说,全国各地的粤菜馆普遍比川菜馆高端(广东本地倒是除外)?这是和粤菜较适合商务宴请互为因果的。
想营造什么氛围,就选择什么场合
不知捕捉氛围=不知轻重。
人多的话,尽可能选择有包厢或大厅人少安静的餐馆,吃围餐。我经历过十几个人挤在狭窄的越南菜餐馆里,只好用小桌子一字排开,大家作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状。说话基本靠喊,吃菜基本靠传。吃饭吃成了体力活,后来大家都默默闭上了嘴。
人少的话,倒是可以选择一些私密性略强的场合。例如少于四人的商务洽谈,就很适合在CBD找一家中档以上的日料店(但千万别是回转寿司连锁),逼格、分量、氛围都刚刚好。
如果是非正式的会议餐,也可不必趁中午出去扎堆。
可以约个下午茶,端上来就精致好看,环境也都清净惬意,价格也比正餐便宜。面子里子都有了,轻松的氛围还有助于促进成果。
之前我们说过收藏酒一些入门知识,关于老酒行话的一些东西,今儿咱们来说挑选什么样的酒来收藏。尤其是我国的白酒种类非常多,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从众多的白酒中选什么样的来收藏也是有一些门道可循。
一、收藏的品种
我们都知道过去国家共组织了5次全国范围的评酒会,先后评选出了17种国家名白酒,涵盖了我们常说的四大名酒、八大名酒、十七大名酒,分别是:茅台酒、汾酒、泸州老窖、五粮液、董酒、西凤酒、洋河大曲、双沟大曲、郎酒、剑南春、全兴大曲、古井贡酒、宋河粮液、特制黄鹤楼、武陵酒、宝丰酒、沱牌曲酒。这些老名酒均可以作为收藏的品种选择。
二、判断收藏价值
1.品质,系出名门的名酒本身就很珍贵,其历史悠久、酒质优越、美誉度高的特点就显得越发可贵,经过多年的陈藏,收藏价值更高。
2.时间,一般来说收藏时间越久远的藏酒价值越高。
3.品相,历经岁月传承,存留下来的老酒其好的品相是非常难得的,品相是决定藏品价值的关键。
4.存世量,当年出厂供给的数量,现存的数量,本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数量越少的藏酒,越珍贵,价值越高。
5.高度(一般50度以上为佳)酒质适合陈藏,越陈越好者价值要高于其它。
三、藏酒优劣鉴别
简单来说,当然是好酒更适合收藏,老酒的鉴别同平时的白酒鉴别方法相似:
从瓶中倒出一滴白酒在手心中,然后用两手摩擦一会儿酒生热后发出的气味清香则为好酒;若气味臭苦,则为劣质酒。
另一个办法是将酒瓶倒置,观察瓶中酒花的变化,若酒花密集上翻且立即消失,并有明显的不均匀分布,酒液混浊,即为劣质酒;若酒花分布均匀,上翻密度间系明显,且慢慢消失,酒液清澈,则为优质酒。
还有一方法是取一滴食用油,置于酒中,若发现油在酒中呈不规则扩散并均匀下沉,则可判定为优质酒。
等待葡萄酒绽放的时刻总是令人愉悦又不安,醒酒或不醒酒,这问题似乎常常困扰着不少人。葡萄酒入口的那一刻,感官被圆润的酒液激起了,心里的美好被诱发了,当下的情境正好一切到位了,无论您对葡萄酒有多少了解,这些不需要分析,最直接的感受,正是葡萄酒要悄悄告诉您的事!
葡萄酒,醒或不醒?
醒酒,若以英文来简单翻译就是Airing,或是Breath,让葡萄酒呼吸。这作用通常使用于年轻的葡萄酒,因为在酿造葡萄酒时为了避免葡萄酒氧化(请记住,氧气是葡萄酒的最大敌人),酿造师会添加二氧化硫进入葡萄酒使其避免氧化。而在葡萄酒装瓶完成塞入软木塞时,也会加入二氧化硫在葡萄酒酒液与上方木塞中间,防止氧气透过软木塞的微小缝隙进入葡萄酒。所以当年轻葡萄酒在开瓶时,因为硫化物并未随时间散除,而会出现所谓的还原臭,这种问题只需要进行醒酒换瓶即可消除。
葡萄酒怎么醒?
有些人觉得如果要醒酒,只需把葡萄酒打开与空气接触即可完成,这个观点并没有错误,不过若是只打开瓶口不将葡萄酒倒入醒酒器,其实效果十分细微。
瓶中葡萄酒透过面积仅有一枚铜板大小的静置液面所获得的氧气,少的几乎难以测量,每公升仅达0.1毫克。在饮用前几小时先把瓶口打开,倒不如在饮用时将葡萄酒倒入酒杯中摇晃,更能快速地加速葡萄酒进行氧化作用。
醒酒方式不同会有细微差异
而若是只打开瓶口,进行长达一夜或一天的醒酒,相信酒质会与直接倒入醒酒器有些许不同,毕竟如同艺术家作画一般,或许一名专业画家可以用10分钟完成其实平常需要2小时才能完成的作品,因为长年累月的训练进而达到一般民众分辨不出的境界。但若由专家聚精会神的评鉴,还是会在细微之处发现有所差异。
需要醒酒的葡萄酒其实大致分为两种:
一是她年纪太轻,需要快速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氧化作用,让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得以挥发,此举能带出层次不凡的香气;再者因单宁导致涩感较重的情形,也能经由让酒呼吸(氧化作用)后得以改善。
其二若是老酒,当葡萄酒在瓶中陈年时间拉长,有时部分的硫化物会导致开瓶后有不干净气息的情况。若将一位老人关在一个窄而无法伸直躯干的房间数十年,在他走出房间的这一刻,总需要花点时间伸展筋骨,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清新的氧气进入血液中,或许不久后就能回复成少年呢!在适度的呼吸过后,能将俗称的还原臭消除,以达到回春的作用。
不过通常对待老酒,侍酒师还是会建议先让酒站立一段时间后(时间取决于年份,20年左右的老酒建议2~3天的静置,更老的酒款则再增加),等待酒渣沉淀时,将酒液直接缓柔的倒入杯中,让老酒适度呼吸,也让酒渣得以过滤澄清;而直接倒入杯中不倒入醒酒器还能避免过度氧化的情形发生。
如何将一些廉价的葡萄酒变得更有口感?这里,小编教你10招,分分钟让你变身调酒达人。赶快学起来吧!
1.可乐(Cola)
红酒配可乐,这样的组合你尝试过吗?也许这会让你觉得有点奇怪,但小编要告诉你,它们真的可以搭配在一起,人家还有个名字,叫做kalimotxo。
秘方:将等量的可乐和与红酒混合在一起,加入少许的冰块和柠檬汁即可。
2.苏打水(SparklingWater)
这杯看起来是不是更加清爽呢?
秘方:将苏打水和白葡萄酒按1:2的比例调和,加入少许的冰块和柠檬片,一杯夏日特饮就好啦~~
3.水果加白兰地(Brandy)
秘方:准备一个稍大的器皿和一个玻璃杯,按4杯酒,1-2杯水果切块,2汤匙白兰地,2汤匙的糖浆,再加上适量的苏打水调配到一起。最后,放入少许的冰块和柠檬片。
4.菠萝块(PineappleSlices)
秘方:将切好的新鲜菠萝块放入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或起泡酒中,放入少许的冰块和柠檬片。
5.鲜榨西瓜汁(MuddledMelon)
秘方:将鲜榨的西瓜汁加入适量的低度白葡萄酒或桃红葡萄酒,再配上几片柠檬和薄荷叶,这搭配,绝对的清爽!
6.柠檬汁(Lemonade)
爱美女士的夏日必选特饮!
秘方:将等量的柠檬汁和白葡萄酒调配到一起,再加上少许冰块和苏打水。夏日美白+清爽的完美的搭配。
7.蜜露(Nectar)
秘方:将果肉饮料加入到起泡酒中即可。别担心,如果你手边没有起泡酒,可以将等量的白葡萄酒、苏打水、果肉饮料调配到一起。
8.石榴(PomegranateArils)
在白葡萄酒中放些石榴,有没有浪漫的感觉?
9.刨冰(Freeze)
秘方:在1杯葡萄酒中加入2汤匙的糖浆,冻成冰。这样的刨冰你试过吗?
10.葡萄酒沙冰
葡萄酒冰沙,也是葡萄酒的一种魅力。调制一款你的专属葡萄酒沙冰吧!至于秘方,小编等你告诉我~~
葡萄酒的世界丰富多彩,有人喜欢波尔多(Bordeaux)的强劲,有人偏爱南罗讷(SouthernRhone)的芳香,而希望二者兼而有之的,大概会钟意里奥哈(Rioja)。这里的葡萄酒柔中带刚闻上去果香馥郁,喝起来结构坚实且单宁充沛。作为西班牙仅有的两个DOCa(DenominaciondeOrigenCalificada)产区之一,里奥哈在西班牙的地位就如同波尔多之于法国,托斯卡纳(Tuscany)之于意大利。对于这样一个老牌产酒国的招牌产区,懂点葡萄酒的人大概都能说上两句。不过想要进阶里奥哈葡萄酒达人,就没那么简单了,至少下面这些都要心中有数。
1、地理位置要知道
里奥哈位于西班牙北部,北倚坎塔布里亚山脉(SierradeCantabria),南接伊比利亚山系(SistemaIberico),沿埃布罗河(EbroRiver)分布。这里共有63,593公顷葡萄园,分布在平均海拔约700米的土地上。从行政区划来看,这些葡萄园分别归属于拉里奥哈省(LaRioja,43,885公顷)、阿拉瓦省(Alava,12,934公顷)和纳瓦拉省(Navarre,6,774公顷)。
2、风土和子产区要掌握
能成为西班牙的顶级产区,里奥哈自然拥有得天独厚的风土条件。该地区受到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双重影响,且北部有坎塔布里亚山脉阻挡了大西洋的湿冷空气,形成了温暖干燥的理想气候。另一方面,产区土壤中沙土、粉土和黏土含量较均衡,有机物含量低,结构也比较合理。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块由于微气候、地形和土壤成分的差异进一步形成了独特的种植环境,里奥哈被分成了三个子产区:里奥哈阿拉维萨(RiojaAlavesa)、上里奥哈(RiojaAlta)和下里奥哈(RiojaBaja)。
●里奥哈阿拉维萨居于里奥哈产区北部,地势陡峭,葡萄多种在富含白垩土和黏土的梯田上。由于其海拔较高,且受到大西洋的影响较大,所以产出的葡萄酒酒体轻盈,酸度较高,含有精致的香气。
●上里奥哈是里奥哈最西边的产区,同样主要受到大西洋的影响,不过气候相对干燥。这里的土壤多为富含白垩和铁元素的黏土和冲击土,产出的葡萄酒单宁充沛,风格优雅,是里奥哈中最优质的子产区。
●下里奥哈的葡萄园多位于靠近埃布罗河的平地,土壤为肥沃的冲击土和富含铁元素的黏土。由于海拔较低,且主要受到地中海气候影响,下里奥哈的气候更为炎热干燥,产出的葡萄酒酒体饱满,果味成熟。但也因为地中海带来的热浪,葡萄酒酒精度过高,酸度有所欠缺。
3、历史和关键人物要了解
从左至右,依次为昆塔诺、姆列达和瑞格尔
如果翻开一本讲里奥哈酿酒史的书,那大概会从罗马人来到这里讲起,并着重强调中世纪僧侣在其中所做的贡献。不过要说现代里奥哈葡萄酒的发展,我们还是从十八世纪开始,说说三个人物和一个息息相关的产区。
说到现代里奥哈葡萄酒的发展史,就绝对避不开波尔多。曼努埃尔昆塔诺(DonManuelQuintano)便是第一个将波尔多的酿酒技术带回里奥哈的人。1780年在法国求学的昆塔诺接触到了波尔多葡萄酒,意识到两个地区葡萄酒之间的差距,于是决定前往波尔多学习酿酒技术。可惜当他带着波尔多橡木桶回到里奥哈准备大展身手时,却因为酒商抵制和政策限制最终不了了之。
虽然昆塔诺的尝试最终失败了,但是潮流并不会因此而转变。半个世纪后,卢西亚诺姆列达(LucianoMurrieta)创建了姆列达侯爵酒庄(MarquesDeMurrieta),运用他从波尔多学到的酿酒技术,并使用橡木桶进行熟化,酿出比以往的里奥哈葡萄酒香气更丰富、口感更细腻的好酒,终于成功将波尔多的酿酒技术引入里奥哈。另一位为波尔多和里奥哈牵线搭桥的功臣人称瑞格尔侯爵(MarquesdeRiscal),他对波尔多的学习更为全面,不仅引进了波尔多酿酒技术,还从波尔多引进了葡萄品种,聘任波尔多酿酒师。
不过波尔多风格在里奥哈的兴起并不止因为三位先锋不遗余力的推广,也是天时的功劳。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波尔多葡萄园相继遭受白粉病和根瘤蚜虫病的重创,于是酒商们开始从里奥哈进口大量波尔多酒,里奥哈风头一时无两。可惜盛极必衰,后来的根瘤蚜虫病和世界大战让它元气大伤,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缓过来。
4、葡萄品种要熟悉
丹魄(Tempranillo)绝对是里奥哈最重要的品种,种植面积占产区种植总面积的75%以上。用丹魄葡萄酿出的酒酒精度和酸度均衡,口感平滑,果味充沛且适宜陈年。不过在里奥哈,丹魄也没有独挑大梁,它还有几位得力副手,加尔纳恰〔GarnachaTinta,即歌海娜(Grenache)〕为其补充酒体和香气,格拉西亚诺(Graciano)能给它带来更好的陈年潜力,而马士罗〔Mazuelo,即佳丽酿(Carignan)〕的高酸和丰富的单宁也能帮助丹魄葡萄酒更好地窖藏。
虽然里奥哈主要产红葡萄酒(90%),但也不乏有趣的白葡萄酒。维奥娜(Viura)是当地最主要的白葡萄品种,既能酿造适宜早饮的酒款,也能酿出经得起陈年的酒款。除了上面五个品种之外,红葡萄品种红马图拉纳(MaturanaTinta),白葡萄品种玛尔维萨(Malvasia)、白歌海娜(GrenacheBlanc)、白丹魄(TempranilloBlanco)、白马图拉纳(MaturanaBlanca)、图伦特斯(Turruntes)、霞多丽(Chardonnay)、长相思(SauvignonBlanc)和弗德乔(Verdejo)也都是酿造里奥哈葡萄酒的法定品种。
葡萄酒的世界丰富多彩,有人喜欢波尔多(Bordeaux)的强劲,有人偏爱南罗讷(SouthernRhone)的芳香,而希望二者兼而有之的,大概会钟意里奥哈(Rioja)。这里的葡萄酒柔中带刚闻上去果香馥郁,喝起来结构坚实且单宁充沛。作为西班牙仅有的两个DOCa(DenominaciondeOrigenCalificada)产区之一,里奥哈在西班牙的地位就如同波尔多之于法国,托斯卡纳(Tuscany)之于意大利。对于这样一个老牌产酒国的招牌产区,懂点葡萄酒的人大概都能说上两句。不过想要进阶里奥哈葡萄酒达人,就没那么简单了,至少下面这些都要心中有数。
1.地理位置要知道
图片来源:Vivino
里奥哈位于西班牙北部,北倚坎塔布里亚山脉(SierradeCantabria),南接伊比利亚山系(SistemaIberico),沿埃布罗河(EbroRiver)分布。这里共有63,593公顷葡萄园,分布在平均海拔约700米的土地上。从行政区划来看,这些葡萄园分别归属于拉里奥哈省(LaRioja,43,885公顷)、阿拉瓦省(Alava,12,934公顷)和纳瓦拉省(Navarre,6,774公顷)。
2.风土和子产区要掌握
图片来源:VinePair
能成为西班牙的顶级产区,里奥哈自然拥有得天独厚的风土条件。该地区受到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双重影响,且北部有坎塔布里亚山脉阻挡了大西洋的湿冷空气,形成了温暖干燥的理想气候。另一方面,产区土壤中沙土、粉土和黏土含量较均衡,有机物含量低,结构也比较合理。在此基础上,不同地块由于微气候、地形和土壤成分的差异进一步形成了独特的种植环境,里奥哈被分成了三个子产区:里奥哈阿拉维萨(RiojaAlavesa)、上里奥哈(RiojaAlta)和下里奥哈(RiojaBaja)。
里奥哈阿拉维萨居于里奥哈产区北部,地势陡峭,葡萄多种在富含白垩土和黏土的梯田上。由于其海拔较高,且受到大西洋的影响较大,所以产出的葡萄酒酒体轻盈,酸度较高,含有精致的香气。
上里奥哈是里奥哈最西边的产区,同样主要受到大西洋的影响,不过气候相对干燥。这里的土壤多为富含白垩和铁元素的黏土和冲击土,产出的葡萄酒单宁充沛,风格优雅,是里奥哈中最优质的子产区。
下里奥哈的葡萄园多位于靠近埃布罗河的平地,土壤为肥沃的冲击土和富含铁元素的黏土。由于海拔较低,且主要受到地中海气候影响,下里奥哈的气候更为炎热干燥,产出的葡萄酒酒体饱满,果味成熟。但也因为地中海带来的热浪,葡萄酒酒精度过高,酸度有所欠缺。
3.历史和关键人物要了解
如果翻开一本讲里奥哈酿酒史的书,那大概会从罗马人来到这里讲起,并着重强调中世纪僧侣在其中所做的贡献。不过要说现代里奥哈葡萄酒的发展,我们还是从十八世纪开始,说说三个人物和一个息息相关的产区。
说到现代里奥哈葡萄酒的发展史,就绝对避不开波尔多。曼努埃尔昆塔诺(DonManuelQuintano)便是第一个将波尔多的酿酒技术带回里奥哈的人。1780年在法国求学的昆塔诺接触到了波尔多葡萄酒,意识到两个地区葡萄酒之间的差距,于是决定前往波尔多学习酿酒技术。可惜当他带着波尔多橡木桶回到里奥哈准备大展身手时,却因为酒商抵制和政策限制最终不了了之。
虽然昆塔诺的尝试最终失败了,但是潮流并不会因此而转变。半个世纪后,卢西亚诺姆列达(LucianoMurrieta)创建了姆列达侯爵酒庄(MarquesDeMurrieta),运用他从波尔多学到的酿酒技术,并使用橡木桶进行熟化,酿出比以往的里奥哈葡萄酒香气更丰富、口感更细腻的好酒,终于成功将波尔多的酿酒技术引入里奥哈。另一位为波尔多和里奥哈牵线搭桥的功臣人称瑞格尔侯爵(MarquesdeRiscal),他对波尔多的学习更为全面,不仅引进了波尔多酿酒技术,还从波尔多引进了葡萄品种,聘任波尔多酿酒师。
不过波尔多风格在里奥哈的兴起并不止因为三位先锋不遗余力的推广,也是天时的功劳。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波尔多葡萄园相继遭受白粉病和根瘤蚜虫病的重创,于是酒商们开始从里奥哈进口大量波尔多酒,里奥哈风头一时无两。可惜盛极必衰,后来的根瘤蚜虫病和世界大战让它元气大伤,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缓过来。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