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日本清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日本清酒和烧酒的简单介绍》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一.清酒

日本清酒是借鉴中国黄酒的酿造法而发展起来的日本国酒。

日本人常说,清酒是上帝的恩赐。1000多年来,清酒一直是日本人最常喝的饮料。在大型的宴会上,结婚典礼中,在酒吧间或寻常百姓的餐桌上,人们都可以看到清酒。清酒已成为日本的国粹。

据中国史书记载,古时候日本只有浊酒,没有清酒。后来有人在浊酒中加入石炭,使其沉淀,取其清沏的酒液饮用,于是便有了清酒之名。公元7世纪中叶之后,朝鲜古国百济与中国常有来往,并成为中国文化传入日本的桥梁。因此,中国用曲种酿酒的技术就由百济人传播到日本,使日本的酿酒业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到了公元14世纪,日本的酿酒技术已日臻成熟,人们用传统的清酒酿造法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尤其在奈良地区所产的清酒最负盛名。

日本现代清酒,由于用料、产地和酒精含量不同,酒的质量、名称也不相同,各地都有自己的名牌产品,下面略加介绍。

吟酿酒:这是最高级的日本清酒,是用高精白米酿造的。所有的工序都是在低温条件下发酵的豪华清酒,具有水果香味。著名品牌有熊本的千代园吟酿;新的雪中梅吟酿;长野的真澄寿吟酿;北海道的男山吟酿;熊本的香露大吟酿;新的八海山大吟酿;福冈的白花大吟酿;爱媛的梅锦大吟酿滴;茨城的一人娘大吟酿滴;大分的西关美吟等。

本酿造:这种酒酒精含量较少,酒度不高,是目前日本许多酒厂采用的清酒酿制的方法。著名的品牌有岛根的丰秋本酿造;富山的立山本酿造;岐阜的三千盛本酿造;岐阜平濑的久寿玉本酿造;新的越寒梅本酿造;三重的宫雪极上本酿造;兵库的白鹰极上本酿造等。

原酒:是指滤过杂质没有加水的生酒,加温至65℃灭菌的清酒。这种酒的酒精含量高,可达18%~19%或更高。著名品牌有山口的五桥纯米原酒;新的越誉纯米;广岛的旭菊水纯米;宫城的一藏纯米;京都的玉乃光纯米特别酿造等。

三增酒:此即三倍增酿酒,是在酿制成的清酒中,加上酒精、葡萄糖、饴糖、乳酸、氨基酸、无机盐和水,使勾兑出来酒的量,相当于原来清酒的三倍。这种酒味略甜,不酸,经脱色处理后,晶莹透明,是一种颇受人们喜欢的饮料。

此外,还有活性清酒,即未经加热灭菌的清酒;辛口清酒,是一种带有辣味的清酒。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日本清酒源于中国米酒?关于清酒,你应该知道更多!


鼻子凑到杯口可以闻到青苹果、水梨的新鲜水果香,接着清凉的酒液进入口腔,口感如丝绸般顺滑,伴着空气的酒液在舌尖略作翻滚后送入喉咙,瞬间爆发出华丽的类似甜瓜、哈密瓜、苹果的香气瞬间征服了我的味觉

如果说上述文字描述的是葡萄酒的口感,你或许不会感到惊讶,但如果说这是在描述清酒,你的表情可能是这样:清酒?不就是米酒吗,怎么可能是这样!

没错,大多数酒友对清酒的认知仍然停留在米酒的层面上,客观上大家的认知也并无问题,因为日本清酒,确实源于中国的米酒,但又绝对不仅仅如此。本期话题,酒评君(微信号:jiuping_cn)就和大家聊聊日本的清酒。

日本清酒的前世今生

不同于中国酒那些美好而又神秘传说,日本清酒的最初竟然起源于口水。据说在绳文时代后期,水稻从中国引入日本,即开启了日本以米酿酒的历史。那时候人们将煮熟的米饭含在口里咀嚼,以唾液将米饭中的淀粉糖化,然后吐出加水,让野生酵母自然附着发酵,变成酒精,俗称口嚼法。这一做法直到中国秦朝的先民因避战乱远迁东洋,并将米曲酿酒的技术带到日本才得以结束。从这一层面讲,中国的米酒确实是日本清酒的祖先。

然而由于风土和社会的发展不同,源于中国的米酒在日本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酒,但请注意,不是随便什么米酒都可以叫清酒,由于日本清酒正式被列为国际贸易组织的地理标志保护之内,即只有在日本本土产的清酒才可在酒标上列明日本酒、清酒或是英文JapaneseSake。

日本清酒的匠心

用来酿造清酒的的大米颇有讲究。不同于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这种酿酒米的淀粉分布很集中,绝大部分都集中于米心,这个米心也称为白心。白心越大,则淀粉集中度越高,如下图:

清酒在酿造之前,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磨米,也就是将大米最外层的粗糙部分打磨掉,只剩中心浓缩的淀粉质。经过这样的处理,不但可以去除外层容易产生杂味的蛋白质和脂肪,还能令酒曲的菌丝容易渗透至中心,更大程度地转化成糖分,酿造而成的酒质自然充满个性、醇正无比。大米的打磨程度,一般用精米步合这个指标来衡量,所谓精米步合,就是精磨之后,米剩下来的百分比。

精米步合的程度,对清酒的口感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某些高级的清酒用米,会磨掉70%,譬如獭祭纯米大吟酿二割三分,即精米步合23%,磨掉了整整77%的米!

清酒中也有分类,是根据使用的精米、糙米和曲米的比例不同,以及发酵时间长短来划分的。其中最好的清酒是大吟醸酒,要求所用原料的精米率在60%以下,并且经长时间发酵。清酒的味道可以从甘口(甘甜)到辛口(辛辣)进行排列,对于日本男人来说,辛辣口味可能更受欢迎。

除了大米会对清酒的口感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之外,另外一个影响清酒质量的因素就是水。在清酒酿造的过程中,从洗米、浸泡、酒母酿制、清洗酿酒器具到装瓶等都会需要用到水。所以在日本古代,优质名水的水源周边也是酿酒的著名之地,这和中国的白酒非常类似(之前酒评君就和大家分析过水源对中国白酒的重要意义)。

在日本,井水是最为常用做酿造水的水种,因为其四季水温变化不大,加上从层层叠叠的地层渗出,矿物质含量少,水质清透干净,对酿酒非常有利。日本国内拥有不少适合酿酒的水源,其中100个最优质的水源就被当地环境厅选为名水百选,而各大酒造如果有用到其中相关的水源酿酒,都会不约而同地把酿酒水源标注在酒标上以作为宣传点和卖点。

一般来说,日本每一个酒造(酿酒厂)所产的清酒用的都是当地的水与米,由于稻米和水源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因此不同地区产出的清酒也具有不同的地方风味,这和中国的白酒、法国的葡萄酒不同产区不同风味的道理是相同的。

当然,生产一瓶好的清酒,酿酒师也很重要。日本的酿酒师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称呼,叫做杜氏,对,就是杜康的杜,这是为了纪念中国的酒神杜康。事实上,在日本古代,对中国的文化非常崇拜,以至于连清酒的命名都取名中国词语,比如:黑松白鹿、松竹梅、李白、上善如水等。反观中国的不少酒类产品,反而开始模仿西方的包装和命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日本的工匠精神一直为人们所称道,正是日本杜氏们对酿酒工艺的不断创新和孜孜以求,终于酿出了可以和葡萄酒媲美的、清酒的巅峰之作纯米大吟醸,将清酒这个日本国粹成功打造成了世界名酒,华丽的果香、花香也被西方世界所接受。

清酒该怎么喝?

若是有朋自远方来,三五知己把酒言欢,自然少不了冰上一壶松竹梅;拜访长者,显示孝心,千寿、万寿是首选的佳品;公司聚会,商谈生意,菊正宗既不失身份,又彰显自然;若想享受天伦之乐,热上一壶朝香,真可谓乐也融融。

天冷时,暖一小瓶,用猪口(喝清酒的小瓷杯)盛来喝,也是一件乐事。但不要忘记帮朋友倒酒,猪口是不能空着的!冷饮当然用玻璃杯较好,更地道的可用那种四方小木杯,以前的工人在杯角放一把盐来佐着喝,现在却只能在喜庆节日看到了。

不管是清酒还是白酒或者葡萄酒,都是非常具有生命的产品,工业化的生产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却也磨灭了个性,我们在享受日本清酒的带来香醇体验并惊叹于其酿酒工艺时,不妨做一下反观和自省。米酒,源于中国却兴于日本,在国内从未形成规模,也没有出现强势品牌,在日本却被做了成了国酒,除了行业的自我规范外,从业者那种淳朴、踏实、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也许是我们中国酒人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好了,本期酒评君(微信号:jiuping_cn)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往期课堂文章

【小课堂】同等档次白酒,为什么酱香型白酒一般比其他香型白酒贵?

【小课堂】原浆酒不得不说的秘密(上)

【谣言粉碎机】白酒伤身红酒养人?细数坑爹的饮酒谎言

【指南】酒评君吃喝指南:温一壶客家娘酒,品一段恬淡温情

【小课堂】水源对白酒酿造有哪些重要性?为什么名酒出现在河流水系地区?

【小课堂】葡萄酒的酒精度越高越好吗?关于葡萄酒的度数,你应该知道更多

品酒香,交酒友,知酒事

酒评网(微信号:jiuping_cn)以普及白酒、葡萄酒知识,倡导健康酒文化为导向,通过酒友点评、有奖调查和品酒会等多种渠道,深度挖掘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和关注热点,定期发布白酒品牌及葡萄酒品牌排名、消费者偏好等数据,打造国内领先的以识酒、品酒、鉴酒为一体的互动分享平台。联系作者,QQ/微信:9919385

清酒配西餐 能否拯救日本酒文化


导读:西风正在压倒东风,从目前来看,亚洲的消费文化正在不断的被西方消费文化侵蚀,也许我们目前正在面临韩流的影响,但是无论是韩国烧酒还是日本清酒都在不断的收到欧美酒品的影响,消费者消费习惯也对本国酒品产生影响。希望中国白酒能够早点正视这种变化,虽然很悲伤,但是白酒正在从一定程度上变的过时。

外媒称,日本南部一家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清酒厂的老板七田谦介,在伦敦的餐馆里度过了头晕目眩的一周。他品尝了各种充满异国风情又令人费解的菜式:酒吧餐、厨师汉堡、法式大餐、安格斯牛肉,还有柠汁腌鱼生。

据美国《纽约时报》11月25日报道,这场体验让他有点困惑,还有点不适,七田谦介说,就好像经历了一次由食物引发的宿醉。

现年43岁的七田谦介说,他现在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把自己家族酿制的清酒推广到欧洲的餐馆,让它与西餐搭配,开辟新的市场。七田谦介这么做实属无奈。清酒一直是日本人引以为傲的传统饮品,但它的销量几十年来却在不断下滑。趁现在还不算太晚,七田谦介和另外几位酿酒商都在设法扭转颓势。

如果我说,清酒配汉堡不会伤害我作为日本人的自豪感,那是在撒谎。七田谦介最近在一次晚餐时承认道。他一边说着,一边用叉子迟疑地戳向一片羊腰和一堆羊杂。那是他第一次吃羊杂。但作为酿酒商要存活下来,我们必须尝试这条路。

七田谦介接着说:清酒的搭配范围之广令人称奇,我发现它与很多西方菜式都可以很好地搭配,甚至可能比葡萄酒和啤酒还好。

例如,法国生蚝一般都以口感酸爽的香槟或夏布利酒搭配。但七田谦介却说,清酒配生蚝效果更佳。他经营的天山酒造已有140年历史。他说,这是因为清酒更香醇、没那么酸,由于能去除邪味,它还可以消除生蚝的腥气。此外,清酒的鲜味经常被称为第五种味道则提升了食物的质感。

最近在伦敦Hixter餐厅享用晚餐时,主厨朗尼莫瑞以一盘朗塞斯顿羔羊肉和有肉质口感的鸡油菌,来搭配七田谦介的纯米75。这种清酒用糙米酿造,口味浓烈,即使在日本也很稀有。日本人一般喜欢用精米酿造的清酒,因为精米能带来一种优雅和柔滑的味道。相比之下,七田谦介的清酒则饱满直接,酸味受到了抑制,与味道浓厚的羊肉相得益彰。

葡萄酒往往口感更酸,会盖过肉的味道,必比登葡萄酒市场营销负责人加雷思格罗夫斯)说。这家零售商最近宣布,从日本进口了大量清酒。清酒不太会盖住食物的味道,能够互不影响。

多数西方人只是知道,清酒颜色澄清,要搭配寿司或刺身,酒精度在15%到20%之间。清酒据信起源于7世纪,而在日本的神道教里,清酒则被视作神祗的饮品。

专门用来酿造清酒的大米有80种。清酒是由酒酿、水和酒曲酿成的。酒曲是加入了某种特殊霉菌的大米。葡萄酒一般只用玻璃杯盛,而清酒却可以倒入不同的杯皿,酒香也会因为容器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可以盛放清酒的容器包括陶器、漆器、玻璃、瓷器,还有用日本柳杉制做的盒型容器。

清酒种类繁多,从有些类似香槟的发泡酒,到未经杀菌处理的生酒。生酒直接从酒桶汲出时味道最佳,口感妙不可言,但几个小时就会变质。还有一些清酒是用日本柚酿制的,这种柑橘属水果又称香橙,味道就像是意大利柠檬酒的浓郁版。而梅酒则彷佛是梅子味的匈牙利甜酒托卡伊。

还有一些不那么出名的古酒,即陈年清酒。一瓶40年的古酒售价在300美元以上。白木繁里(ShigeriShiraki,音)是岐阜市山区一座家族清酒厂的老板。这家酒厂创立于1835年。她正在探索如何让自己酿造了20年的清酒达摩正宗适合西方人的口味。这种古酒是由几名工人手工酿制的,而且只在冬天酿造,延续了17世纪酿造古酒时普遍采用的方法。白木说她的清酒厂不用冷库。

白木繁里的清酒带有一种咸味,能让人联想起酱油或马麦酱,还有一丝波尔图葡萄酒、雪利酒,或者烟熏味埃拉岛威士忌的口感。白木繁里建议搭配味道浓郁的甜品,在享用山核桃派和香草雪糕时倒上一杯,或者把它当成一种餐后酒。

一些大厨和美食爱好者称,用清酒所做的这种尝试结果还很难说,但对于酿酒商来说,面前的挑战越来越迫在眉睫。

自1970年代以来,清酒在日本的消耗量就大幅下降,一个原因是出生率的不断下滑,此外许多饮酒者转而饮用葡萄酒很大一部分是进口的或者国内生产的其他酒类,如啤酒、威士忌或烈性的烧酒。2012年,日本出口了5000吨清酒,但主要都流入了日式餐厅,这就限制了清酒的受众。海外销售仍然只占总销量的很小部分。

清酒厂的数量已经由上世纪上半叶的约4600家,减少至目前的1000家左右。大部分清酒厂都是传统的家族式酒厂。

伦敦的餐饮行业咨询师巴里麦可利说:清酒行业单靠本地市场根本无法生存,除非现在就做出改变,否则二三十年后清酒业就会消亡。

餐厅和零售商正开始把清酒包装成新的时尚饮品,就像在英国人气爆棚的手工酿制啤酒一样。苏格兰的酒厂Arran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商业化生产英国的第一款国产清酒。它是继挪威的纳酷欧之后,第二家采取这种做法的欧洲酒厂。许多酒吧已经开始使用清酒调制鸡尾酒。

除了进军海外市场的赌博,酿酒商说,他们还有一个终极目标:让清酒在日本重新流行起来。

【延伸阅读】纽约时报:日本政府拟借清酒提振经济

外媒称,日本面对着令人不安的经济数据以及对其垮掉的一代的回忆,而该国政府正提供某种能给人少许安慰的东西一两瓶清酒。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22日报道,在日本各地的国际机场,政府正在帮助建造品酒展位,在那里游客可以品尝清酒一种用发酵大米制成的酒。在最近的一个早晨,一名服务员在东京附近成田机场的品酒摊位解释说,最优质的清酒要稍微凉一些喝,而不像日本境外餐馆有时提供的那种较低级别的清酒,需要加热喝。

该计划至少实施到3月份,政府希望借此稍稍提振日本经济。一项由政府资助、名为酷日本的计划将重点推介该国软性商品,如动漫、音乐、时装、食品和饮料等。

清酒和其他较软性的商品几乎不会填补电子产品等核心产业遭侵蚀后留下的空白。但政府似乎认为,一分一厘都很重要。对于酒和其他稻米为基础的产品,政府希望到2020年时将它们的出口增加5倍,也就是让它们的出口额达到5.9亿美元。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葡萄酒 威士忌和清酒之外的珍宝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2016年很有名的日本石川县超级大葡萄,成串拍卖出人民币7.23万的天价,折合一粒葡萄2400元,堪称世界上最贵的葡萄。

确实,日本人在葡萄培育方面,一直是遥遥领先的资深玩家;但在葡萄酒方面,他们就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了。

说起日本比较出名的酒类,大家可能会想到传统的清酒,年轻化的啤酒,惊艳世界的日本威士忌,以及夏日必备的梅酒。而日本葡萄酒,就像日本酒水界的一个透明人,它确实存在,但人们往往忽略它的存在。

是因为日本葡萄酒不好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在许多搜索网站上,日本葡萄酒也是最受欢迎日本酒类之一,而且其中获得过醇鉴葡萄酒大赛年度大奖的并不在少数。

那是因为日本葡萄酒没有特色,千篇一律吗?恰恰相反,日本的葡萄品种往往都既可鲜食,也可酿酒。比如像甲州、贝利麝香A等,除了日本,可能再没有别的地方用这些葡萄酿出那么好喝的酒了。

那到底为什么,日本葡萄酒不红呢?别急,让我们从头说起。

风自西方来

据古籍记载,公元718年,圣僧Gyoki从佛祖那里得到了一株葡萄藤,他把这株葡萄藤种在了山梨县的胜沼町。这是日本最早有关葡萄的记录。如今在胜沼町的大善寺,里面依然供奉着Gyoki雕刻的如来佛像,被前来参拜的人尊称为BudoYakushi。在日语中,Budo是葡萄的意思,Yakushi是药师的意思。据说日本最早的葡萄酒,就是在胜沼町用当地葡萄酿造的,但由于没有文字记录,所以无法证明。

日本最早和葡萄酒有关的记录出现在十六世纪,当时葡萄牙传教士来到日本,欧洲葡萄酒作为宗教用品,第一次被带到了这片东方的土地上。

十七世纪,日本进入江户幕府时期,所有的传教士遭到驱逐,葡萄酒也连带成为禁物。刚刚得到葡萄酒启蒙的日本,还没等到开窍,就遭到了沉重打击。

一八七七年,从波尔多学成归来的两名日本人,在山梨县使用甲州葡萄第一次酿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葡萄酒(这和日本威士忌产业建立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时,距离葡萄第一次出现在日本的土地上,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的时间。

二战时期,战争促进了日本葡萄酒的发展。当时的酒厂为了迎合日本人不爱酸涩的口感,把蜂蜜等甜味香料添加到酒中,制造出了一种甜味果实酒。这与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初期出现的半汁葡萄酒,倒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二十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日本各大酒厂学习欧洲酿酒技术,将传统的酿造方法和日本本土葡萄品种结合起来,日本葡萄酒的质量因此显著提高,甚至出现了日本第一个葡萄酒热潮。1983年,日本三得利集团收购了波尔多1855分级中的三级酒庄拉格朗日酒庄(ChateauLagrange),这是当时日本学习西方酿酒技术的标志性事件。这在当时引发了法国葡萄酒界的巨大震动,因为在这之前,从没有人把酒庄卖给过亚洲人。

在这样的环境下,日本的葡萄酒氛围也越来越好:1995年,日本出现了第一位最佳侍酒师(MeillieurSommelierduMonde)ShinyaTasaki;2003年,日本有了第一位常驻葡萄酒大师奈德古德温(NedGoodwin,2014年离开日本);2004年,第一部席卷全球,影响亚洲葡萄酒市场的日本漫画《神之雫》开始连载日本葡萄酒也因此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土的财富

日本的酿酒葡萄品种众多。其中,种植面积较广的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赤霞珠、梅洛、黑皮诺、西拉、霞多丽、长相思、雷司令等国际品种外,还有听起来十分陌生的甲州葡萄(Koshu)和贝利麝香A(MuscatBaileyA)等日本本土品种。

甲州葡萄是最古老的日本葡萄品种,是八百到一千年前,通过丝绸之路被传入日本的葡萄藤的后代。

甲州葡萄的果实呈现出可爱的粉红色,非常讨人喜爱,但其实它属于白葡萄品种。它的果皮较厚,因此口感上会有淡淡的苦味;果实中天然酸度较高,用它酿出的酒往往会表现出清新、活泼的风格特征;而果实中较低的含糖量,则造成不经调配的甲州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只能在10%左右。

本州岛的山梨县,是日本最大的甲州葡萄种植和酿造地。甲州葡萄在这里生长了上千年的时间,早已成为此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山梨县的甲州葡萄酒往往都具有集中、清爽的酸度,非常受酿酒师们的喜爱,有时也被添加到其他葡萄酒中,用于改善口感。

优质的甲州葡萄酒因其轻盈的酒体、明显的矿物感、漂亮的花香和清新的柑橘类香气而闻名。在山梨县,不少酒庄在酿造甲州葡萄酒时,都会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为了使酒的口感更加圆润和饱满。

除了干白外,甲州葡萄也可以被用来酿甜酒和起泡酒。其中,甜酒其实才是甲州葡萄最古老的一种风格。

如果说一提起日本白葡萄酒就会想到甲州,那么提到日本红葡萄酒,你会想到什么呢?别猜了,99.9%的人之前从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贝利麝香A。但这个听起来有点莫名其妙的葡萄品种,却早已是日本最受欢迎的红葡萄品种之一,是酿造日本葡萄酒的主力选手。

贝利麝香A的出身十分显赫。它是二十世纪初期,由三得利集团的创始人KawakamiZenbei为日本的气候条件培育出的杂交品种。当时Zenbei的葡萄园位于日本西海岸的新泻县,这里冬季严寒,夏季多雨,贝利麝香A就是为了适应这样的气候条件而培育出来的特殊品种。

如今,贝利麝香A在日本的种植面积约为150公顷,主要集中在山梨县。相较之下,在其故乡新泻县,现在已经很难发现这个品种的身影。

贝利麝香A之所以受欢迎,除了由于它适应力极强外,良好口感也是重要因素。它酿出的葡萄酒往往风格轻盈,果香浓郁,单宁和酸度的含量不高。优质的贝利麝香A往往单宁轻柔,精致优雅,具有成熟的李子、酸樱桃、覆盆子的香气,某些酒庄比如Miyoshi酒庄的贝利麝香A葡萄酒还具有类似糖果和可乐的风味。

淡口味与重口味 清酒与烧酒的基本区别


如同中国的白酒,法国的葡萄酒,每个国家都会有一个在本土范围内比较出名的酒,这些酒口味不同,酿造方法不同。以日本的清酒与韩国的烧酒,其主要区别就在于淡口味与重口味。

饮用方法的区别

清酒的饮法比较讲究,日本人喝清酒很有讲究,传统的是农历三月三至九月九喝的是冷酒;秋冬两季天气较冷,则热饮:将酒连瓶放入开水中,逐渐升温,有温得不烫手的酒,微热的酒,烫得正合适的酒,还有热酒。不烫手的酒温度大约40℃左右,热酒则为55℃,由热酒温度计控制,非常方便。

烧酒的饮法是兑热水喝或制成加冰块、苏打水等的鸡尾酒。烧酒鸡尾酒中除了乌龙茶加烧酒外,大多数是甜的,还有许多人在烧酒兑热水喝时喜欢加上一颗梅干。

酒精度数的区别

日本清酒的度数比较低,根据日本税法规定,清酒的度数不能超过22%。一般常见的请酒基本在12%-18%之间。因为酒精的比重小于蒸馏水,因此含酒精越多,酒的比重越小,其清酒度越高。而味道较淡较甜的清酒,含酒精成分少,所以清酒度越低。

烧酒的度数根据日本税法,烧酒的酒精度数规定甲类烧酒不超过36度,乙类烧酒不超过45度。但除泡盛以外,一般的烧酒产品都集中在27-34度左右的水平。

酿制工艺的区别

日本清酒(sake)是大米在酒曲的作用下经发酵和过滤制成的酒类,颜色透明,酒精度数较低。日本清酒的分类是根据使用的精米、糙米和曲米的比例不同,以及发酵时间长短来划分的。其中最好的清酒分类是大吟醸酒,使用糙米的比例达到50%以上并且经长时间发酵。清酒的味道可以从【甘甜(甘口)】到【辛辣(辛口)】进行排列,但没有定式说哪种味道更高级,只是个人习惯。对于日本男人来说,辛辣口味可能更受欢迎。

烧酒又可分为本烧酒(乙类烧酒)和甲类烧酒。乙类烧酒完全由粮食制成,一般使用红薯、土豆、栗子、大麦、荞麦等淀粉的单一品种,经过两次发酵并蒸馏后适当稀释,成为透明的烧酒。与清酒相比,味道较浓烈且糖度较低。

甲类烧酒则是用不特定原料(很多厂家都是直接用糖蜜)制成酒精后,再加水稀释制成的勾兑酒,品质较低,一般用作制作果汁加酒饮料(冰结系列等等)。一些甲类烧酒的厂商为提高品牌质量,也开始进行产品包装。一般来说,装在类似于啤酒瓶或者塑料桶中的烧酒,大多属于甲类烧酒,价格便宜。

虽然韩国和日本的白酒制作工艺都源自中国,但是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沉淀,韩日两国所生产出来酒在品质、口味等等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韩国烧酒和中国白酒的区别


随着韩剧的流行,大家经常会看到一些喝烧酒的镜头,随之而来的,我们身边很多商铺也出现了韩国烧酒的身影。有些人会质疑,这种看着同样透明的烧酒和白酒到底有什么区别?带着疑问,记者近期咨询了业内人士。

据介绍,烧酒是一种源于韩国的酒精饮料,主要原料是大米,通常还配以小麦、大麦或者甘薯等。韩国烧酒的名字虽然叫烧酒,但是酒精度与中国白酒有着天壤之别,完全没有中国白酒那么烧。中国白酒最低的酒精度也要有30度以上,但是韩果烧酒的度数大都为19.5~21.5度。

中国人喝白酒讲究味香,单单香型就要分为酱香、浓香、清香等多种香型,这是传统也是习惯,所以导致中国白酒香料放得比较多。对于习惯了的国人来讲,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家里如果喝过白酒,酒味三四个钟头都不会消失。韩国烧酒却没有这么浓烈的酒味,不是凑到跟前,是不会闻到酒味的,并不是说韩国烧酒不放香料,只是非常少罢了。

韩国烧酒入口不难,有酒精度数低的原因,但后味很甜。中国白酒依据度数、工艺的不同,入口有很大差异,好酒入口比较绵。中国白酒的消费群体中,女性是占很少比例的,而韩国烧酒因为上述原因,在韩国几乎是男女老少都喜欢,这个在韩剧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你真的会喝日本清酒吗?一张图告诉你


中国人讲究岁末饮屠苏,咱们的邻居则是新年必从喝屠苏酒开始,以求得福康延年。正值2018年元旦之际,我们就以这充满祝福的屠苏酒为引子,和大家继续聊聊日本清酒。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喜欢上清酒,知味也陆续向大家介绍了十四代、獭祭这些著名的清酒品牌。不过,了解牌子只是预备了敲门砖,在众多的清酒中,还需要靠亲自品尝,才能知道到底哪支清酒适合自己。

那么,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清酒的品质呢?这回我们化繁为简,用一张图来告诉大家:

一张图教会你如何评价清酒

如何品鉴清酒

其实,品鉴、欣赏清酒和葡萄酒类似,从看、闻、尝三个方面入手。

观色

品清酒,首先要从观察颜色开始。大部分市面上的清酒是澄澈透明的,如果手中的清酒并非如此,就要小心它的品质了。

当然,有几种清酒天生就特立独行。比如有两种清酒是浑浊如乳白色的,一种是经过粗略过滤的浊酒,另一种则是完全未经过滤的无滤过生原酒。

另外,如果是长期成熟的清酒和古酒,也会被岁月染上一些色彩,呈金色至深琥珀色。

专业的清酒品鉴中,会使用蛇之目猪口杯(kikichoko)来观察清酒的清澈程度和颜色。这种不透明陶瓷杯以180毫升大小最为常见,杯底有蛇之目(两个钴蓝色的同心圆),与白瓷形成鲜明的深浅对比,便于清楚鉴赏清酒色泽。

闻香

观色之后,自然是闻香。与葡萄酒一样,清酒也拥有相当丰富的香气,包括花果、香草甚至还有坚果与磨菇气息。这些味道微妙的交织在一起,造就了每支清酒独特的个性与趣味。这里要注意的是,与葡萄酒闻香前常常要做的晃杯手势不一样,感受清酒的香气是不需要剧烈摇晃杯子的,只需静静闻香即可。

感受清酒的香气,可以从原料香﹑吟酿香(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香气),以及熟成香三个层面入手。

原料香

大多数清酒都会拥有米的饱满香气,这是原料本身含有的香气。精米步合越高,米的香气就越高,在纯米酒中表现尤为明显。

吟酿香

吟酿香指的是清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香气,以花果香气为主,比如苹果、梨及一些热带水果如香瓜、荔枝和香蕉等。这些花果香气在吟酿酒中表现得最为典型,因此也被称作为吟酿香。

“煮酒”和“烧酒”究竟有何区别?


从远古到当代,中国酒最主要的变化是:酒精度越来越高。具体则体现在采用原材料的革新、酿造技术的革新,和人们对酒需求的不断演变。

先秦就有了白酒?

中国古代酿酒的起源应该是谷物发酵。曲药的发明和运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酿造技术进步的伟大贡献,当发明了富集培养酿酒微生物而制成了酒曲(酒曲是谷物发酵的动力,提供菌系、酶系和物系)后,才可以大规模生产酒。

先秦时期,中国确定了早期米酒酿造的基本模式,出现了那时称谓白酒(浊酒)的产品。白酒酒液稠浊,酒面上漂着米渣,酒精度偏低,成熟快,保存期短,通常不过滤;不同于我们今天称为蒸馏白酒。上世纪50年代之前,人们对蒸馏酒称谓很混乱,土酒、烧酒、老白干等等,都属于蒸馏酒。为了工业化的规范,才统称中国白酒。

煮酒和烧酒有何区别?

南北朝以前,酒类不易存放,经常出现酸败现象,唐代人学会了给酒进行加热处理(蒸酒法或火迫法)来保持酒质的稳定。一种是高温加热,反复煮沸,俗称煮酒;一种是低温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使酒质不变而杀菌,便于长期保存,称烧酒法。

元代蒸馏酒法引入,提高了酿酒能力,也丰富了酒种。人们就试着用来蒸馏谷物酒,叫做烧酒,所以是中国人首先发明了谷物烧酒,区别于西方的蒸馏酒的酿造工艺。这种烧酒就是今天的白酒雏形,它经过元明清三代演绎,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知的中国著名的蒸馏酒的精品。中国蒸馏白酒始创制于元代,成体系于明代,发扬光大于清代,传承创新于当代。

中国白酒的现代释义为:中国白酒是采用自然纯粮的固态发酵,此方法是中国白酒的精髓和灵魂。微生物在粮谷和辅料构成的气、液、固三相并存的固态基质上生长、繁衍、代谢,产生以乙醇为主体,醇、醛、酸、酯等千余种物质共存的复杂体系,具有与其他蒸馏酒类完全不同的基本特征:曲药酿造、固态发酵和固态蒸馏。

白酒十二香型之间有何关系?

五届全国评酒会推动着白酒香型的诞生和发展,多种香型的共存突出了中国白酒个性的丰富,也折射出了不同地域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中国白酒不凡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白酒已拥有包括浓香、酱香、清香、米香四大基本香型在内的十几种香型。不同香型的白酒亦有别样的芬芳,浓香型白酒有粮糟窖陈的复合香,酱香型白酒有近似酱油的鲜香味,清香型白酒有类似青苹果的果香,米香型白酒有淡雅的玫瑰花的芳香等等。

时至今日,白酒的生产秘密也还没有被完全解答。白酒中,酒精和水占了98%,剩下2%的微量物质,它们正是白酒风味物质的来源。它们含量和比例的不同,带来了浓香、酱香、清香等香型的区分,也带来了酸、甜、苦、辣等不同的口感。它复杂而又丰富的香气成分需要我们继续研究,而不是神秘化。

白酒种类繁多,到目前为止,已形成十二种香型白酒:

十二香型白酒的关系

从图型看出:

1)酱、浓、清、米香型是基本香型,它们独立的存在于各种白酒香型之中。

2)其它八种香型是在这四种基本香型基础上,以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香型,在工艺的揉和下,形成了自身的独特工艺,衍生出来的香型。

1)浓酱结合衍生兼香型(酱中带浓,浓中带酱);

2)浓清结合衍生凤型;

3)浓清酱结合衍生特型或馥郁香型;

4)以酱香为基础衍生芝麻香型;

5)以米香为基础衍生豉香型;

6)以浓酱米为基础衍生药香型;

7)以清香为基础衍生老白干香型。

不同的香型白酒体现着不同的风格特征(或称典型性),而这些风格的形成源于酿酒各自采用的原料、曲种、发酵容器、生产工艺、贮存、勾调技术以及不同的地理环境,从而形成了中国白酒的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为什么烧酒和五花肉是韩剧的标配?


也许你还依稀记得自己当年看过的第一部韩剧,但你肯定已记不清有多少部韩剧里的主角们在吃烤肉喝烧酒,顺便谈情说爱了。

行了,不要回看复习了,因为韩剧几乎部部都在这种吃喝套路里经历着旷世奇缘,从《蓝色生死恋》吃喝到《太阳的后裔》,女主角都要嫁人了,韩剧主人公的口味也没发生什么巨变。

这样看似普通的一对食物组合,到底是有多美味,才能如此长久地霸占着韩国的屏幕餐桌与大家的言情回忆?今天,我们就来严肃且认真地聊聊这事儿!

烧酒、五花肉,这组黄金搭档戏里戏外当之无愧为韩国最具人气的国民美食。

在韩国,一份针对「上班族会餐最常点的菜单是什么」的调查问卷中,五花肉以30%的票投拿得头彩,排在其后的依次是:啤酒屋下酒菜、炸鸡以及生鱼片;甚至有韩国网民表示「五花肉虽然天天见,但是最好吃的还是它。」此问卷同时显示,韩国人会餐时最常喝的酒是烧酒(占40%),啤酒位居第二,其后是烧啤(烧酒与啤酒混合而成)。

不仅是韩国人,外国人最喜欢的韩式料理也是五花肉。最近在韩国,一次以「2017年外国人喜欢的那些韩国文化」为主题的调查报告发现:烤五花肉以28.2%的票数荣登「身边的外国朋友最喜欢的韩餐」榜首;与此同时,烧酒以42%的票投成为「最想推荐给外国朋友的韩国酒款」。

不难看出,韩国人在对待吃饭这件事情上,态度是异常统一的:心里一半装的是五花肉,另一半装的是烧酒!

我们先来说说容易让人「看走眼」的平凡五花肉。五花肉之所以在韩国大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价格适中。韩国市面上牛羊肉要比猪肉贵出许多,每一千克猪五花肉价格约在107元人民币左右,相较而言吃五花肉减了不少钱包压力。

除了不怎么贵,五花肉还很好吃!五花肉位于猪的腹部,猪腹脂肪组织发达,并且夹带着不少肌肉,肥瘦间隔均匀,堪称猪肉最优质的部位之一,肥,遇热易化;瘦,久煮不柴。不仅韩国人钟情五花肉,在中国博大的饮食天地里也出现了不少它的身影,如梅干菜扣肉、东坡肉、回锅肉、粉蒸肉等都是五花肉在扮演主角。

韩国人推崇原味的五花肉,烹饪上持简:主要使用烤或蒸煮的方法,特别讲究一些的地方会用酱汁、药材、咖喱甚至绿茶等提前将猪肉片腌渍,为烧烤增加多样的风味砝码。

精选的五花肉片被一页一页铺上烤盘,搭配着蒜瓣儿与泡菜,听着从肉底与铁板之间释放出的滋滋弱响的焦化声,静候的一分一秒都是放松的余闲。

时下,除了烧烤,还出现了五花肉小火锅等吃法,蒸煮出来的「白肉」相较于金黄的烤肉略显寡淡却尊重了更多原味,迎合了绿色健康饮食的风尚。

在韩国,无论是日常饮食,还是节日餐桌,人们都无法离开五花肉。与中国不同的是,韩国中部地区的五花肉都是去掉猪皮出售的,只有在济州岛等南部地区,五花肉才连皮售卖。

五花肉的韩文发音与「3+3」很相似,故在当地,五花肉又被叫作「三枚肉」(似乎和中国的三层肉叫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三月三日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定为「五花肉日」,在这一天,五花肉的销量可以达到平时的5倍左右。

酒类知识:“煮酒”和“烧酒”有什么区别?


南北朝以前,酒类不易存放,常喝的酒与现在的有很多区别,大部分都是水酒或是黄酒,酒类不易存放,经常出现酸败现象。

唐代人学会了给酒进行加热处理(蒸酒法或火迫法)来保持酒质的稳定。一种是高温加热,反复煮沸,俗称煮酒;一种是低温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使酒质不变而杀菌,便于长期保存,称烧酒法。

元代蒸馏酒法引入,提高了酿酒能力,也丰富了酒种。人们就试着用来蒸馏谷物酒,叫做烧酒,所以是中国人首先发明了谷物烧酒,区别于西方的蒸馏酒的酿造工艺。这种烧酒就是今天的白酒雏形,它经过元明清三代演绎,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知的中国著名的蒸馏酒的精品。中国蒸馏白酒始创制于元代,成体系于明代,发扬光大于清代,传承创新于当代。

中国白酒的现代释义为:中国白酒是采用自然纯粮的固态发酵,此方法是中国白酒的精髓和灵魂。微生物在粮谷和辅料构成的气、液、固三相并存的固态基质上生长、繁衍、代谢,产生以乙醇为主体,醇、醛、酸、酯等千余种物质共存的复杂体系,具有与其他蒸馏酒类完全不同的基本特征:曲药酿造、固态发酵和固态蒸馏。

烧酒与今天我们所喝的白酒所差无几,因此度数较之前有所提升,所以也就无法如前真正做到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了!

烧酒何时在中国出现?追溯西南烧酒文化的酝酿


酒与诗古时文人墨客就至爱饮酒,常常醉酒而诗兴大发,吟一两句诗,成千古绝唱。而酒文化的渊源,还得从长江流域说起。

长江流域的酒历史是研究烧酒文化起源与传播的重要切入口之一。

横断山东侧是巴蜀的重要产茶区,是茶马古道的主要起点之一,这里也是烧酒率先出现的地带之一。

关于烧酒何时在中国出现,有不少学者做过研究,目前尚有很多争议,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找出一些关键证据来认识西南酒文化的主要发展脉络。长江三峡以上长江段及其几条支流,集中孕育了中国白酒文化。从三峡逆长江而上,乌江、嘉陵江、涪江、赤水、沱江和岷江均为汇入巴蜀盆地的长江支流,这里名酒(指有名的烧酒)集中,酒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绝非偶然,这里是研究烧酒文化起源与传播的重要切入口之一。

董酒产地遵义在乌江江畔,沱牌大曲产地射洪在涪江中游,茅台产地茅台镇和郎酒产地古蔺均在赤水边,剑南春产地绵竹在沱江上游,泸州老窖产地在沱江汇入长江处,五粮液产地在岷江汇入长江处,全兴大曲产地在沱江和岷江流域的成都。

酿酒在蜀川早已经出现,三星堆已有不少酒器。1979年成都西郊土桥曾家包东汉墓出土一块《酿酒》画像石(如图),证明东汉时成都平原的酿酒业已经相当发达。(唐)李肇《唐国史补》的一段记录首先提到了剑南道烧春一词: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蒲萄,岭南之灵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三勒者谓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唐代诗人牛峤《女冠子》也提到成都的烧春:锦江烟水,卓女烧春浓美。司空图《诗品典雅》有玉壶买春。因此烧春应该是目前能够找到的比较早的和烧酒一词有关的词。

烧酒一词已经见于唐代:荔支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白居易,作于忠州,今属重庆)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雍陶)有不少学者认为唐朝蜀川的烧春、烧酒不是蒸馏酒,主要依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五《谷之四》烧酒条的一段重要记录: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段记录是烧酒元代起源说的主要依据。烧酒的很多别名,也多在元代文献中出现。李时珍的记录基本可以肯定烧酒的出现不晚于元代。

但是,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记录还不能完全确定烧酒的出现的上限是元代,因为《本草纲目》卷二十五,葡萄酒条提到唐朝时西域高昌国已经有用蒸馏法做烧酒:时珍曰:葡萄酒有二様。醸成者味佳。有如烧酒法者有大毒。醸者取汁同曲,如常醸糯米饭法,无汁用干葡萄末亦可。魏文帝所谓葡萄醸酒,甘于曲米,醉而易醒者也。烧者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醸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髙昌,始得其法。李时珍提到的这种高昌造酒法还传入了唐朝。(宋)王溥《唐要》卷一百也有记录: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世或有贡献。及破髙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幷得其酒法。自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既颁赐羣臣,京中始识其味。这里的酷烈度数一定很高。这一叙述和《本草纲目》前面的叙述似乎是有矛盾的。我认为《纲目》烧酒元代起源说指的可能是中原烧酒的起源,而烧酒唐代高昌起源说所言当指西域葡萄烧酒的起源。但根据上面(宋)王溥《唐要》的记录,有一点大致可以确定下来,唐代已经接触到了西域的酿酒技术。

下面两条记录值得注意:池色溶溶蓝染水,花光焰焰火烧春。(唐白居易《早春招张宾客》)深处最宜香惹蝶,摘时兼恐焰烧春。(唐李冶《蔷薇花》)这里的烧春和火、焰等词共现。通常蒸馏酒才是可燃的。这里的烧春如果不是蒸馏酒,也一定是度数比较高的发酵酒。

宋代四川诗人苏舜钦的《苏学士集》巻六《送陈进士游江南》一诗提到了蒸酒,:时有飘梅应得句,苦无蒸酒可沾巾。这里的蒸酒两字应该是偏正结构,指蒸的酒。江南当时的发酵酒已经很有名,尤其是绍兴黄酒,所以苦无蒸酒一定不是指苦无发酵酒,这里的蒸酒当指另一种工艺的酒。

北宋四川眉山人苏轼《物类相感志》有酒中火焰,以青布拂之自灭。前面提到,通常只有蒸馏酒才可以燃烧。苏轼提到的这种酒如果不是蒸馏酒,也是度数比较高的一种酒。苏轼、苏舜钦都是四川人,我们大致可以确定,当时四川出现了度数比较高的酒。

由于现在四川还没有出土宋以前和剑南烧春或其他川酒有关的蒸馏器,所以剑南烧春等西南烧酒在宋以前是否是蒸馏酒的最后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有一点我们比较有把握,蜀川已经出现了可以燃烧的酒。至于靠什么技术使得蜀川烧酒能到燃烧的高度,尚需深入研究。

早期的烧春、烧酒大致可以断定是度数较高的酒,不能肯定是蒸馏酒。元代开始,烧酒才专指蒸馏烧酒。无论是哪一类烧酒,度数都比非烧酒类要高,这为明代西南烧酒的繁荣和茶马古道全面翻越横断山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醒酒可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醒酒这一术语对于大多数葡萄酒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它能够让一款稍微欠缺平衡性的葡萄酒变得更为柔和,同时能够很好地唤醒葡萄酒中沉睡的酒香。但是,在醒酒到底是什么,在醒酒的过程中葡萄酒发生了哪些改变,以及如何判断一款酒是否适宜醒酒这些问题上,许多人还存在着误解与困惑。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为大家介绍一些醒酒的相关知识,这样在下次开瓶之前,您可以自己判断是否需要提前醒酒。

1.醒酒相关的基础知识

醒酒,其实就是让葡萄酒暴露于空气之下,加速其氧化过程。然而葡萄酒与氧气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在葡萄酒熟成以及陈年过程中,少量的氧气有利于葡萄酒的演化,这些氧气来源于装瓶这一工序,最终存在于酒液或瓶口处,但如果瓶内的氧气过多,葡萄酒就会被氧化。氧化后的葡萄酒色泽暗淡,容易丧失酒香,甚至转化为醋酸味。这一复杂的关系同样也可能出现在醒酒这一过程中。如果是打开一瓶葡萄酒,让醒酒在酒瓶中发生的话,则仅仅是瓶口的葡萄酒暴露于空气之中,这并不会影响整瓶葡萄酒的风味;而如果是将葡萄酒倒入另一个容器中进行醒酒的话,则会对葡萄酒的风味产生影响,因为酒液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了。

2.葡萄酒在醒酒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在国外,人们几乎在饮用每一款葡萄酒前都会事先醒酒,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烘托氛围、讲究排场的表现,因为醒酒似乎能营造出聚餐的氛围并且能提高大家对于葡萄酒的期待,而并不是因为每一款葡萄酒都需要提前醒酒。当一款葡萄酒打开之后,新鲜的空气介入,酒液中的每一种物质几乎都会尝试着与这一新来者发生发应,其中最主要有两种变化:酒精挥发以及氧化加速。当一款年轻,稍欠平衡的葡萄酒醒酒时间达到20至30分钟后,氧化作用开始柔化酒液中的易挥发性物质,诸如亚硝酸盐以及酒精等,对于那些口感强烈、结构欠佳的葡萄酒来说,这也许能够使得其更加平衡,但是对于那些本身结构良好或具有其他不稳定性的葡萄酒来说,醒酒的结果可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3.醒酒对于不同类型葡萄酒的适用性

上文已讲到,醒酒对于大多数年轻且不平衡的葡萄酒来说能够起到很好的柔化单宁以及挥发酒香的作用。但是,这一醒酒过程也需要小心谨慎,醒酒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葡萄酒因过度氧化而变成醋酸味。而对于陈年的葡萄酒而言,醒酒同样也不能过度。尽管有些酒款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很好地对抗氧化作用,适宜醒酒,但大多数的陈年葡萄酒对于氧化作用都是十分脆弱的,很难在新鲜的空气中较好地维持原有的结构,尤其是一些已在瓶中陈年达几十年之久的酒款,可能在醒酒几分钟之后就变得寡淡无奇。

一般来说,陈年后的加强酒,如波特酒,通常在醒酒后会有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些酒添加了蒸馏酒精,结构更为稳定。而对于酒体轻盈、果香精致的葡萄酒类型,如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以及起泡酒,则完全不需要醒酒,因为氧气的侵入会使得原本柔和的风味变得寡淡,起泡酒中的碳酸物质也容易挥发。6至8年的年轻厚重的红葡萄酒可以倒入其他容器中进行醒酒,时间可达一个小时;陈年红葡萄酒则适宜通过充气来醒酒,时间应把握在20至30分钟。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