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三国酒文化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三国演义中的酒文化》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三国时期,饮酒之风大盛,见诸史籍的可谓不胜枚举。相传在那时候,作为蜀、魏纷争重要战场的古沔阳,很多当地人已经在大量使用高粱、糯米、小麦三种粮食和山泉水酿造三粮液酒,除满足自己生活所需外,还供应交战双方的军士,以此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
以酒谋事,是酒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功能,尤其在诸侯并起、群雄争霸的三国时期,严酷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反映那段历史的知名小说《三国演义》中,不少政治、军事指挥者借酒相助,达到摧毁、消灭敌人之目的,收到兵力难以解决和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妙效果。由此可见,作为饮料的酒已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国演义》中,写到饮酒及与酒有关的情节很多,比如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写曹操横槊赋诗,诗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实,《三国演义》开篇前列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里就写到酒与饮酒。张飞当时的职业就是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接着写刘备与张飞同入村店中饮酒,恰遇关羽。于是刘、关、张得以初相会聚,成就了“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中写到的酒宴,有的用于会盟,有的用于议事,有的用于庆功、作乐,有的用于消愁、解闷。酒可用于友善,亦可用于阴谋;接风、送别,亦皆以酒;仰慕与杀人,亦皆可以酒。《三国演义》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中,写董卓命李儒带武士入宫弑帝,写到帝与后、妃正在楼上,宫女报李儒至,“帝大惊,儒以鸩酒奉帝,帝问何故。儒曰:‘春日融和,董相国特上寿酒。‘太后曰:‘既云寿酒,汝可先饮。’儒怒曰:‘汝不饮耶?’呼左右持短刀、白练于前曰:‘寿酒不饮,可领此二物!’唐妃跪告曰:‘妾身代帝饮酒,愿公存母子性命。‘儒叱曰:‘汝何人,可代王死?’乃举酒与何太后曰:‘汝可先饮!’后大骂……儒大怒,双手扯住太后,直撺下楼;叱武士绞死唐妃,以鸩酒灌杀少帝“。这种以鸩酒杀人,也是酒文化中的另一个方面,不惟《三国演义》中写到,历史生活中或其他作品中也时有发生且常有描绘。再如“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既以酒写活了关云长盖世之神勇,也反衬出曹操礼贤下士笼络人心的权谋,可谓神来之笔。至于曹操误杀父亲好友吕伯奢全家,酒一口没喝成,还酿成一桩大血案,暴露了一代奸雄曹操“不教天下人负我,宁教我负天下人”的阴暗心理,也是酒文化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另一个方面。
刘备的事业发展得较慢,直到曹操称雄于北方,孙权坐镇江东已历两代,他才占据了荆州,算是有了栖身之地,还落了一个“借”字。后来,刘备到刘表那里寄居,一次二人共饮,刘备见自己腿上髀肉复生,岁月蹉跎,而功业不建,不觉流涕。还因酒后失言,差点被刘表和蔡夫人杀掉。刘备本是精细之人,一时酒后失言,也会引来一声虚惊。看来,饮酒是要慎重的。可惜,这位刘皇叔并未能很好接受教训,在他称帝以后,讨伐东吴的时候,有一次见到关兴、张苞屡立大功,吩咐设宴与他二人贺功,这位刘先主酒后又说了一句错话:“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二侄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岂料这句话被老将黄忠听到耳中,觉得十分不受用,随即提刀上马,赶赴前线,连斩敌将,杀退敌兵。他乘胜追之,不意中了敌人一箭,结果七十五岁高龄的黄忠就死在这一箭上了。这就是刘备酒后出言不慎所致。
三国时期是崇尚酒的时代,酒俗繁多,酒风猛烈。无论是使节往来,官吏互访,民间会友,酒是不能少的。《三国演义》的酒文化详尽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酒文化,其中塑造的数百位出场人物几乎人人嗜酒。三国时期的酒,就其用途有:官庭祭祀用的称香酒,百姓祭土地神用的称社酒,敬送老人的为寿酒,还有鸩酒也称毒酒等。酒器更是各式各样,有壶、樽、盏、献、杯、爵,瓮等。综观历史发展,三国时期,饮酒已经战领了生活中各个领域,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见证。它既是人类的创造物,又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的生活,为丰富人类的生活服务。自从先民发明了“酒”这种特殊的饮料以后,就逐渐发展出了具有特色的酒文化。特色的酒文化,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直至今日,它仍然对当代人的生活发挥着重要影响。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三国英雄喝酒的那点事


张飞爱喝酒,还爱劝酒,这厮宴请军官,酒满杯,菜上齐,吩咐一声:“今日都要满饮!”所有人都得跟他一起狂灌。
有个曹豹天生不会喝酒,向张飞求情:“将军,我实在不能喝啦。”
张飞便发怒道:“违我将令,该打一百!”
众军官纷纷劝阻,张飞还是抽了曹豹五十鞭。
客人不喝,主人就强劝,这种酒风在今天华北和东北地区依旧流行,但是像张飞那样因为不喝就打人,还实在是罕见。或许经过了一千八百年的进化,现代人要比三国人文明多了吧。
三国时酒风确实很恶,非但张飞喜欢通过揍人来劝酒,刘表也喜欢,曹操也喜欢,连貌似文雅的孙权也喜欢。
张飞劝酒见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野史,不一定靠谱。刘表、曹操和孙权等人劝酒却主要见于《三国志》,《三国志》是正史,可信度是蛮高的。
先说刘表劝酒。
曹丕在《典论·酒诲》里写道:“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胜,中雅受六胜,季雅受五胜。”什么意思?就是说荆州牧刘表喜欢喝酒,专门让人加工了大、中、小三个酒杯,大酒杯取名“伯雅”,能盛七升酒;中酒杯取名“中雅”,能盛六升酒;小酒杯取名“季雅”,能盛五升酒。
据《历代度量衡考》第244页论述,汉末及三国时一升相当于今天的0.2升,所以“伯雅”能盛两斤四两,“中雅”能盛两斤二两,“季雅”刚好盛两斤。现在一瓶白酒多为一斤装,一瓶啤酒多为一斤二两装,由此可见,一只“季雅”能盛下两瓶白酒,一只“伯雅”能盛下两瓶啤酒。
汉魏时没有蒸馏酒,只有酿造酒,而且酿造方法较为粗放,按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记载的酿酒法,水和米的比例是一比一或者更低,这样如果不经过二次发酵的话,成品酒较多不会超过五度,很像现在江浙一带的江米甜酒,可以用“酸酸甜甜就是我”这句广告词来做广告。
即便这样的低度酒,常人也不会论斤喝。刘表怎么喝呢?他把伯雅、中雅、季雅三个杯子一字排开,统统倒满,咕咚一杯,咕咚一杯,一气喝完,将近七斤酒进肚了。
跟张飞一样,刘表自己狂喝,也让客人狂喝,谁不喝,他就强劝。前面说过,张飞劝酒的方法是用鞭抽,很粗犷。刘表比较内秀一些,他劝酒的方法是用针扎。曹丕在《典论·酒诲》里是这么写的:“(刘表)又设大针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针刺之。”你喝醉了,我就把你扎醒,让你接着再喝。真好客。
再说曹操的酒风。
曹操本人并不怎么喜欢喝酒,执政以后还一度禁酒来着,但他劝起酒来却很猛。《三国志·魏书》第十八卷有云:“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韦拿着大斧子在后面紧跟着,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用斧子向谁敬礼。那意思很明显:敢不喝?劈死你!
孙权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三国志·吴志·张昭传》记载:“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使人以水洒重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当时的场景想必是这样的:孙权在高台上大宴文武,要求大伙一醉方休,某宾客不喝,孙权就让人往他身上泼水,下命令道:“快点儿喝,今儿个必须喝到迷迷糊糊掉下去为止!”这已经不是一“醉”方休了,是一“摔”方休。
关于孙权劝酒之猛,还有一例可作佐证。《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记载:“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孙权劝酒,臣子虞翻装醉,被孙权发现了,孙权大怒,竟然要砍死他!

话说三国里的各种酒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为四大名着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这部小说中,有很多关于美酒的说法与传奇,下面我们就来见识一下吧。
较忠义的酒——
桃园把酒三结义
《三国演义》开头,刘、关、张三人在桃园宣誓结义。祭罢天地,在园里痛饮一醉。这一醉,兄弟三人从此生死同心;这一醉,演绎出天地间较令人称赞的忠义豪情。
较动魄的酒——
青梅煮酒论英雄
刘备在许昌时,为防曹操谋害,每日在花园种菜。忽被曹操叫去喝酒,二人饮酒至半酣,骤雨降至,遂借天上云雨,纵论天下英雄。曹先手指刘后自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闻言,手中匙箸惊落于地。恰巧一声惊雷,刘从容俯首拾箸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掩饰失态,消除了曹操的怀疑。
较豪迈的酒——
关羽温酒斩华雄
较豪迈的酒当数关羽温酒斩华雄。时值袁绍征讨董卓,被华雄连斩数将。关羽自告奋勇道:“酒且斟下,某去就来。”少顷,便提华雄首级入帐。其酒尚温,杯酒间取人首级,如囊中探物。
较有名的酒——
杜康
在《三国演义》中,酒出现得虽然很多,但是酒的牌子却极少出现。较有名的,莫过于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当时曹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控天下的财富,可以想象,他所喝的杜康酒可能也是当时较好的酒了。
较智慧的酒——
张飞佯装酒醉战张颌
张飞与魏将张颌对战时,张颌固守不出。僵持数十日后,张飞每日饮酒,醉后坐在山前辱骂。给张颌造成张飞好酒不顾军情的假象,于是张颌乘夜偷营,结果中计,受到伏击。张颌奔逃,张飞大获全胜。猛将张飞也是粗中有细。
较悲惨的酒——
张飞醉酒枉送性命
张飞一生好酒,可谓无酒不欢,酒也为他送了终。当时关羽已亡,张飞欲与刘备伐吴,以雪兄仇。张飞下令: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手下范疆、张达央告时间紧,被张飞打得皮开肉绽,并下死令:如若完不成,斩首示众!随后大醉一场,卧于帐中。素来重情谊的张飞对兄弟的惨死悲痛欲绝,恨不能手刃仇人,此时,唯有酒才能排解他心中的剧痛。而范疆、张达被逼反叛,趁机刺杀张飞。

三国的酒事儿有哪些


酒是文化的一个传统组成部分,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先民就已会酿酒。汉末三国,酒在社会生活中已渐为普遍。无论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还是新旧两版的“三国”电视剧;无论是温酒斩华雄,还是煮酒论英雄,酒都是三国英雄故事的重要道具。

禁酒与好酒

古时生产力不高,而酿酒又意味着粮食的消耗,因此官方并不鼓励酿酒。传说商末因为出了“酒池肉林”的纣王,酒更是被口诛笔伐,这虽很可能是成者王败者寇的诬蔑,但入周以后禁酒就成了政府行为。到了东汉末年,各地战乱频繁,大量人口逃散死亡,生产力更不能保证,粮用不足一直困扰着各路英豪,禁酒也就成了维持政权和节约军队开支的权宜之计。

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前,就有人开始禁酒,先有汉中的张鲁,后有徐州的吕布,等曹操统一了北方后,禁酒被他搬上了法令。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袁绍父子及其余部不久,面对黄巾之乱后中原地区残蔽的社会经济,他颁布了禁酒令。《后汉书·孔融传》载:“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显然,尽管当时曹操已经采取屯田等方式以增加生产,但连年征战的曹军恐怕还是饿着肚子的,只有靠禁酒来保证粮草的供应。

曹操很清楚酿酒不仅耗费粮食,而且如果饮酒成风也必然贻误军机,因此他并不怎么好酒。不过由于曹操的文人形象与艺术渲染的需要,《三国演义》里边的曹操就大变样儿了。比如第十六回“曹孟德兵败清水”,吃了败仗的曹操有一日“酒醉”,想到城中嫖妓,左右心腹使之与张绣的婶婶邹氏私通,于是曹操每日与邹氏饮酒作乐,好不快活。事情败露后,引起张绣的不满,曹操为此损兵折将。

曹操不一定好酒,却挡不住他周围的人对酒的偏好,其子曹植就是一位。史称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被关羽困于樊城,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准备派遣他去援救曹仁,结果曹植“醉不能受命”。和我们宁愿相信曹操好酒一样,人们也同情曹植后来的境遇。曹丕即位后,将曹植打压得很惨,其中固然有曹丕“相煎太急”的政治手腕,但也不乏曹植喝酒误事、不堪重用的自毁前程。

酒风与酒器

三国有不少酒风剽悍之人,张飞就是较典型的。《三国演义》第二回就是他“醉酒鞭督邮”,开了整部小说的“酒气”。张飞醉酒之后,总是要闹出些事来,如醉酒打了吕布岳父曹豹,失了徐州不说,还把刘备的老婆孩子给搞丢了。后来,为给二哥关羽报仇,心急却无处使劲的张飞醉酒打了范疆、张达,较后遭到报复,命丧黄泉。

三国人酒量、酒风如何,曹丕在《典论·酒诲》里给出了答案。他写道:“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胜,中雅受六胜,季雅受五胜。”就是说荆州牧刘表喜欢喝酒,专门让人做成了大、中、小三个酒杯,大酒杯取名“伯雅”,能盛七升酒;中酒杯取名“中雅”,能盛六升酒;小酒杯取名“季雅”,能盛五升酒。

据《历代度量衡考》一书,汉末及三国时一升相当于今天的0.2升,所以“伯雅”能盛两斤八两,“中雅”能盛两斤四两,“季雅”刚好盛两斤。

汉魏时没有蒸馏酒,只有酿造酒,而且酿造方法较为粗放。《三国演义》开篇就是“一壶浊酒喜相逢”,蒸馏酒直到罗贯中所在的明代才出现,因此“浊酒”是符合汉魏时代状况的。所谓“浊酒”,就是没有过滤的、酒水混合着酒渣的酒,因此显得浑浊。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关三国的影视剧中,但凡出现清冽的酒水,都是穿帮的。

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一幅汉代的画像石有一幅庖厨图,图中的一部分为酿酒情形的描绘,把当时酿酒的全过程都表现出来了。共包括酿酒原料→蒸熟→冷却→加入经捣碎、浸曲、过滤的曲汁→入大口缸发酵→提取酒醪→继续发酵→入小口酒瓶等10道工序。这一酿酒工艺路线,可以说是汉魏时期酿酒的主要操作法。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也有8例制曲法,40余例酿酒法。酿酒技术路线与汉代大致相同。《齐民要术》里还载有曹操酿酒的故事。有一年,他发现家乡亳州已故县令的家酿法(九酝春酒法)新颖独特,所酿的酒醇厚无比,遂将此方献给汉献帝。按现代发酵工程的角度,它被归为“补料发酵法”,这在我国酿酒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它也是后来我国黄酒酿造的较主要的加料方法。

这个方法水和米的比例是一比一或者更低,即使经过二次发酵,成品酒一般不会超过10度,很像现在江浙一带的江米甜酒。即便这样的低度酒,常人也不会论斤喝,而刘表一口气把三大杯干完,将近七斤酒进肚了。

跟张飞强劝不能喝酒的曹豹一样,刘表自己狂喝,也请客人狂喝,谁不喝,他就强劝。曹丕在《典论·酒诲》里还这么写道:“(刘表)又设大针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针刺之。”你喝醉了,我就把你扎醒,让你接着再喝。相比张飞,刘表的酒风也相当剽悍。

至于当时的酒器,之前就有学者指出过,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用爵喝酒是错的。爵虽在商周时期并用于礼器和酒器,但两汉以后,它只出现在祭祀之中。回头看新版《三国》也有这个硬伤,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段就有用爵喝酒的特写。不过有意思的是,当关羽被杀,一直惜之为英雄的曹操专门给他办了场很盛大的丧事,剧中曹操用爵盛酒祭奠关羽,算是误打误撞。但考虑当时的工艺,三国时的爵应该是漆器而非青铜,道具应用并未尽善尽美。

那么三国人到底用什么器皿喝酒?大概除了张飞这样的莽汉,稍微文雅点的人一般用觞。离三国不远的东晋,当年的会稽内史王羲之邀集友朋在兰亭搞过一次“曲水流觞”的聚会,少不了喝酒。酒令是觞在小溪中流淌,如果它在某人面前打转或停下,就叫这人赋诗,作不出诗就罚酒,一次罚三觥。这说明那个时期觞和觥分别是主要的饮酒器和盛酒器。而觞较爵扁平、敞口,也符合酒器作为“祀戎二礼”的庄重到进入普通社会生活的轻松这一发展趋势。

英雄与美酒

“三国”是谱写英雄的,而三国英雄们与酒的故事,也是流光溢彩,为后世讴歌。

《三国演义》第五回“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此回的高潮无疑是“关羽温酒斩华雄”。当然这个情节在《三国志》中并无记载,只算是《三国演义》作者的精心安排,罗贯中想让读者对前列次走进大场面的关羽保持深刻印象。

当十八路诸侯在阵前连折大将,袁绍、曹操无可奈何时,关羽应声而出,“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之后,关公的这一英雄形象,在《三国演义》后面章节中反复出现,甚至千百年后也难以磨灭。新版《三国》中,这一段戏也是开篇以来的浓墨重彩。无名马弓手关羽提着华雄的项上人头得胜归营,曹操惊诧之余不忘战前诺言,亲手接过一爵酒给关羽庆功。剧中曹操有意探视一下爵的温度,其手一伸一缩,凸显了《三国演义》所记“其酒尚温”这个情节,映衬出关羽的绝世武艺。

其实关羽斩华雄和喝不喝酒无关,更和酒温不温没有干系,除了作者有意为之的伏笔外,这里面也有传统酒文化的写照。东晋的左思在《魏都赋》中写过:“冻醴流澌,温酎(zhòu)跃波。”温酎,就是指温热的酒。古人历来喜饮温酒,考古发现中就有许多此类文物,不但有温酒炉出土,而且还有铜温酒樽现世,由此可见,两汉魏晋时期饮用温酒也是一种。

先前讲曹操因喝酒出过糗,当然他也有喝了酒意气风发的时候。就在颁布禁酒令的那一年七月,曹操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描写,一天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宴中,曹操感怀自己的半生戎马和不世功业即将告成,赋诗一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首《短歌行》成了曹操不朽的名篇,事实上,《短歌行》虽确系曹操所作,但“横槊赋诗”不见《三国志》记载,作为赤壁之战的战前动员,它属于小说家的发挥。八百多年后,另一个真正好酒的文人苏东坡,在他的《前赤壁赋》中写到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曹操这般诗酒文人形象,在后世愈加巩固。(凤凰网酒业)

国窖的酒文化


一个酒的品牌,成为一个城市的“代名词”——这,就是百年“国窖”,厚积薄发,散发出的独特而巨大的魅力。作为中国古老的四大历史名酒之一,泸州老窖被称誉为“浓香正宗”、“酒中泰斗”。而它被冠之以“国窖”,更是因为它有着深厚的“酒文化”:从明代万历年间保存至今的窖池群,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国家文化部正式颁布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作为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名列其中;2006年12月,泸州大曲老窖池群以连续不间断使用四百三十余年而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与“都江堰”一起,成为我国唯有的两个“活文物”。从1996年到2006年,十年弹指一挥间,泸州老窖实现了从物质向非物质的飞跃。而伴随时代变迁,技术进步,用“国宝窖池”酿造出的“国窖1573”酒,也从过去的“国宾专用”,飞上了寻常百姓的酒桌之中。千百年来,在这个长、沱两江交汇之地,在这个古称“江阳”的小城里,悠悠小巷之中,弥漫着的不仅仅有泸州老窖沁人心脾的酒香,更有那让人回味无穷的诗篇墨香。从古时的司马相如、杜甫到现代的朱德、华罗庚,不少文人名士都曾在这里“衔杯却爱泸州好”“斗酒诗百篇”。这些动人的诗篇与“国窖”一起,共同形成了泸州迷人的“酒文化”。泸州老窖董事局主席谢明说:“国窖1573定制酒,让专家品鉴,入洞封藏,由政府专业部门公证。代表了我们推动‘中国超高端白酒个性化定制’的市场发展,要让世人领略我国白酒文化品位的追求。”原酒封藏,岁月留香。凤凰卫视资深时事评论员杨锦麟,身着唐装主持封藏盛典。他感慨道,这哪里是封存美酒,简直是中国人传统文化与酿酒文明的真实再现,更是文化在今天的创新表现。他说,“作为中国白酒,特别是浓香型经典白酒,泸州老窖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如果只有历史而没有传承和创新,很难有今天的精彩。这也是对其它行业,尤其是国产、国有企业,中华民族的老字号品牌是个启示。”特邀嘉宾魏明伦、泸州市副市长梁伟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明,共同启动了特制按钮,国窖1573定制酒闪亮登场,将整个大典的气氛推向高潮,2010款国窖1573定制酒正式面向全球首发。

三国群英会酒局


却说周瑜在帐中正与众将议事,闻蒋干来访。当即命众将依计行事。蒋干打扮得象个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一见面,蒋干问道:“公瑾别来无恙!”这一句既是问候,又道出蒋干与周瑜原有一番旧谊。周瑜直截了当:“子翼辛苦,难道是为曹操做说客吗?”蒋干立刻装作很“愕然”的样子,说:“你我分别那么久,我特来和你来叙旧,怎么能说是当说客呢?”周瑜笑着说:“虽然比不上师旷那么聪慧,但闻弦歌而知雅意啊。”蒋干装作很恼怒的样子,说:“阁下待故人若此,我当告退!”蒋干心说,老同学了你还跟我来这一套,于是他装作很有性格的样子,转身就要走,被周瑜拦住。
之后周瑜大摆筵席,并禁止在席间谈论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接着周瑜领蒋干参观了东吴军营的精兵强将。周瑜装醉大笑道:“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蒋干说:“以老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饮至天晚,点上灯烛,周瑜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
蒋干被老同学今日的功成名就刺激的够呛,倒也丝毫不敢提及游说周瑜投降曹操的事。这时他忽然担心起来,责备自己当时怎么在曹丞相面前把话说的那么满,现在回去怎么也得有个交代呀。管不了那么多了,总得有点收获回去。于是他剑走偏锋,就有了晚上偷听、盗书等宵小行为。后来曹操果然中计,斩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
说到底蒋干原本想拉老同学下水,想踩着老同学的肩膀在曹操麾下步步高升,没想到反过来让老同学周瑜给自己放了把鸽子。商场里还有个说法就是“杀熟”,你总是老同学长老同学短的挂在嘴上,OK,看在多年的情份上,今天我不灭你一道也说不过去。于是乎,一个劝降不成,便试图以鸡鸣狗盗之术盗取敌方机密。另一个则将计就计请君入瓮。这赤壁之战,蒋干也算为东吴立了件大功。
本来长相有点仙风道骨的蒋干,后来在戏里成了鼻梁上贴了块白膏药的角色,人也变得鼠里鼠气的。这一切,都是让他那个老同学害的。反过来,他的老同学周瑜,在酒局中表现出非凡的气魄、风度和智谋,这次群英会酒局,也就成为千古佳话。

什么是“国酒文化”


所谓国酒文化,是一个与文化酒互为表里的概念,正因为国酒文化的存在,茅台酒才当之无愧地成为文化酒的杰出代表,而文化酒概念的提出,反过来更加极大地丰富了国酒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其理性高度。
国酒文化的形成,从根本上讲,不是一个纯理论的建树过程,而是在岁月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茅台人创造性的物质实践、精神实践相互发酵、升华积淀的结果。正如茅台酒成为文化酒、国酒的由来一样,国酒文化也是有茅台酒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工艺、神秘的酿造环境,以及在政治、经济、外交等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等等诸多文化因子糅合而成的综合体,因为茅台酒本身的丰富,从而也显得博大精深、丰富多彩。
茅台酒在以醉人的芳香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时,也让其了解白酒、文化。很大程度,国酒文化既是对茅台酒企业文化的全面概括,有超出了一般性企业文化的范畴,在一个更广泛的层面上,构成了酒文化大树较为挺拔的枝干和景观。翻开一部酒典,茅台酒的故事居多。从汉武帝饮枸酱酒而甘美之到秦商聚茅台的胜景,从风来隔壁三家醉的浪漫到酒冠黔人国的,从怒掷酒瓶振国威的悲壮到融化历史坚冰的豪迈,从捕捉泥土和空气情思的低斟浅吟到醉了,也醉了五大洲的盛世之颂,具有的茅台酒和抽象的国酒文化,仿佛是绝伦的史诗,将酒文化的韵味展现得酣畅淋漓。
自古而今,国酒文化始终是一个不拘泥于饮者的特殊载体--文人骚客纷至沓来,为的是茅台酒的诗情中寻找灵感,去生发更畅美的诗篇;政治家们把酒当风,豪迈痛饮中,彼此间不知不觉架起了诗一样的彩虹;外交家们以之为媒,杯杯香浓,让人体会到的,不仅是民族好客的心地,更是这个严肃的民族诗性的另一面……当然,这本身就体现了国酒文化的生动侧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酒文化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今天作为茅台酒股份公司的企业精神,我爱茅台,为国争光所体现出来的珍惜荣誉、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无疑堪称这种文化较具时代特征的核心要素。

漫谈酒局之三国江东群英会


同学们还记得中学课本里学的“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吧?
却说周瑜在帐中正与众将议事,闻蒋干来访。当即命众将依计行事。蒋干打扮得象个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一见面,蒋干问道:“公瑾别来无恙!”这一句既是问候,又道出蒋干与周瑜原有一番旧谊。周瑜直接了当:“子翼辛苦,难道是为曹操做说客吗?”蒋干立刻装作很“愕然”的样子,说:“你我分别那么久,我特来和你来叙旧,怎么能说是当说客呢?”周瑜笑着说:“虽然比不上师旷那么聪慧,但闻弦歌而知雅意啊。”蒋干装作很恼怒的样子,说:“阁下待故人若此,我当告退!”蒋干心说,老同学了你还跟我来这一套,于是他装作很有性格的样子,转身就要走,被周瑜拦住。
之后周瑜大摆筵席,并禁止在席间谈论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接着周瑜领蒋干参观了东吴军营的精兵强将。周瑜装醉大笑道:“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蒋干说:“以老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饮至天晚,点上灯烛,周瑜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
蒋干被老同学今日的NB哄哄和功成名就刺激的够呛,倒也丝毫不敢提及游说周瑜投降曹操的事。这时他忽然担心起来,责备自己当时怎么在曹丞相面前把话说的那么满,现在回去怎么也得有个交代呀。管不了那么多了,总得有点收获回去。于是他剑走偏锋,就有了晚上偷听、盗书等宵小行为。后来曹操果然中计,斩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
说到底蒋干原本想拉老同学下水,想踩着老同学的肩膀在曹操麾下步步高升,没想到反过来让老同学周瑜给自己放了把鸽子。商场里还有个说法就是“杀熟”,你总是老同学长老同学短的挂在嘴上,OK,看在多年的情份上,今天我不灭你一道也说不过去。于是乎,一个劝降不成,便试图以鸡鸣狗盗之术盗取敌方机密。另一个则将计就计请君入瓮。这赤壁之战,蒋干也算为东吴立了件大功。
本来长相有点仙风道骨的蒋干,后来在戏里成了鼻梁上贴了块白膏药的角色,人也变得鼠里鼠气的。这一切,都是让他那个老同学害的。反过来,他的老同学周瑜,在酒局中表现出非凡的气魄、风度和智谋,这次群英会酒局,也就成为千古佳话。

酒令中的酒文化


我国酒文化历史悠久,从周朝开始,宴会上饮酒就有了酒令,酒令是活跃酒席气氛的重要方式,随着历史的变迁,酒令却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虽然行酒令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酒宴上依然倍受欢迎。古代行酒令的方式非常多,如猜拳、骰子令、筹令、酒牌令等,玩法众多,筛子令现在也非常流行,特别是酒吧,古代的筛子和现在的麻将色子类似,有四面、六面、八面的,通过摇色子获得点数来喝酒;酒令和酒牌是通过抽签的方式,不同签上写的东西不同,根据不同的规定来喝酒,有人将我国古代的酒令整理,共有三百余种。酒令中的筹令是很常见的,但是制作却很麻烦,先做好筹签,然后在签上刻上酒令、令辞和酒约,而且多少不等,有的十几签、有的数十签甚至上百签,不同的筹签需要喝的酒不同,能够很快的调节酒宴上的氛围,这是我国最为传统且独特的酒文化。

魏晋诗歌中的酒文化


魏晋文学作为古典文学诗酒结缘的代表文学之一,其背后蕴藏着丰富而高雅的酒文化。小编且借文人骚客的酒中诗,诗中酒,散淡地话说魏晋诗歌中“风流”名士们流露出的对高雅酒文化的追求。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