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酒库网(jiuku365.com)美酒百科频道的《“品”之道:这样品酒更专业》内容,更多精彩欢迎访问品酒文化专题!

葡萄酒不说“喝”,而说“品”,那么这“品”之道,在哪儿呢?

品酒有自己的礼仪。不管是在酒庄还是酒吧,品酒礼仪规则几乎没什么差别。那么在品酒时有哪些需要注意呢?

一般来说,品尝费用在1美元到30美元不等。有时你会得到一个纪念杯,但有时就没有。有时你会站在酒吧里品尝,可有时也会提供座位。通常情况下,你可以和其他人分享你品尝的酒。

在这要强调“品酒”这个词。酒庄或是酒吧喜欢和你分享他们的酒,但是不要要求满杯。大多数酒只提供一盎司或者两盎司给顾客品尝。

正规的品尝包括一到六种酒,这取决于库存清单。慢慢来,最少30分钟到一个小时品尝六种酒,享受你的品酒体验。旋转、啜饮、回味。你也可以向侍者提问,听他们对酒的讲解。

负责品酒的侍者会先提供白酒,然后是红酒。开始会是干酒,最后是两种甜酒。如果你不喜欢你品尝的酒,可以吐掉并且把它倒掉。在品尝下一杯时把杯子洗净,吐酒在品酒时是被允许的。

正规的品酒会有一个倾倒废酒的桶放在柜台或者你的桌子附近,这样你就可以把酒倒进去,但是不要吐进去。虽然在过去,向桶中吐酒是一种适当的礼仪。

但是在今天,向桶中吐酒这种行为会被同伴和侍者看作是一种恐怖的行为。向桶中吐酒或许没有错,只是现代人比以前更加敏感和注意。过去的传统在今天变成了禁忌。你可以要一个纸杯,把酒吐在里面。然后再把杯子里的酒倒进桶里。大多数酒庄会把吐酒的注意事项贴出来,在开始品尝之前先仔细看一下。

如果你要参观一个葡萄酒产区,每天访问四到五家酒庄还要加上午餐。那么你需要一个指定司机或者一个短途运输服务。考虑到醉酒驾车的代价,雇佣司机或车的费用是微不足道的。

你所品尝的大部分酒都不在你家乡的酒店里出售,甚至不在酒庄以外的任何地方出售。酒庄或者酒店肯定希望你买酒,但是你没有必要感觉非买不可。如果你非常喜欢品尝的酒,那么就买一两瓶,小费很受欢迎。对于酒庄和酒店来说,最好的广告就是一个满意的顾客。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如何像老板一样品酒


身体放松,深呼吸,让你的思想自由徜徉。这可不是练习瑜伽,而是你在品酒时应有的状态。

葡萄酒的香气十分丰富,由人的鼻子感知。而味道则由口腔感知。同样一款酒,有的人可以品出门道来,有的人却不知所以。这里面有什么诀窍吗?其实只要你掌握了下面的几点,你也可以像个老板一样品酒。

1.使用正确的杯子。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举个例子,以前人们用碟形杯品香槟,香槟的气泡和风味会迅速散失,品酒体验大打折扣。现在,大家一般用郁金香型杯,这种杯子可以使香槟的风味集中起来。

2.倒酒适量。

倒得太少会闻不到香味,倒得太多则会在摇杯的时候洒出来。一般品酒的时候倒个三分之一就行了。

3.摇杯。

摇杯可不是为了装腔作势。摇杯的时候酒液会在杯壁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液体,这层酒液会很快蒸发,从而使酒的香气散出。因此这一步很关键。

4.鼻子的正确位置。

闻香的时候是把鼻子全部伸进酒杯还是离杯口几厘米呢?我们建议让鼻子差一点就要挨着杯沿为好。

5.闻香。

有的人喜欢短促地闻,有的人喜欢深嗅一口。甚至有的人先用一边的鼻孔闻,然后再换另一边。所以,这个全凭个人喜好吧!

6.持续地闻香。

好酒常被形容为回味悠长,原因在于你喝了一口酒之后,酒的香气依然会在你呼气的时候通过连接口鼻的通道让你感知到。而喝之前闻到的香气和之后闻到的香气会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回味越长,酒的品质越好。

7.发挥你的想象力。

闻香之后,就是你的大脑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放松,让你的想象力自由驰骋,调动你的记忆和你的感官,你会为自己辨别出的味道感到惊奇。

最后一点,不要被一些势利的侍酒师吓到,要相信自己的感官。只要你足够放松,你会发觉酒的香气和你的感觉会融为一体,将你带到一片从未到过的乐土。这不就是品尝葡萄酒的乐趣所在吗?

怎样品红酒


葡萄酒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很多人会在闲暇时间喝一杯葡萄酒,但是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不是如何喝酒,而是如何品酒,小伙伴们是否感兴趣呢?

正确的品酒步骤是什么?

品红酒分三个步骤:

1、观色

看酒的颜色,光泽,清澈程度。

将酒道在高脚杯中,手握杯柄或托住杯底,倾斜45度角,在杯下垫张白纸,借助自然光仔细观察酒的颜色。同时,观察酒中心一个呈鸭蛋圆形部分的颜色,注意反光的情况,边缘部分有个向下月牙状的部分,称作边缘(rim),能够找到一些关于酒年龄,陈酿情况,酒精度数的线索。那个近乎无色透明的弯边由于酒精挥发的表面张力改变,越高就说明酒精度数越高。

葡萄酒的颜色应该是清澈、有光泽的,不应该是浑浊不清的,凭借葡萄酒色泽深浅的差异,可判断出这瓶葡萄酒的成熟度,最好在阳光下,而且尽可能在白色的背景前观察酒的颜色,通常红葡萄酒愈老颜色愈浅,愈年轻颜色愈深。

白葡萄酒“杯裙”的色泽是透明度非常强的深金黄色.许多白葡萄酒开始是淡黄色,随着时间的增加颜色越来越深.通常,凉爽地区的酒色泽浅淡,“杯裙”为金黄色是高温区的酒.在橡木桶内熟化过的酒,其“杯裙”的颜色较深.非常年轻的酒时常泛出一种青绿色,年长的,或者是氧化了的酒呈现为棕色.

红酒“杯裙”的色泽较复杂,从玫瑰红经过棕色和橘黄色到蓝紫色,这大部分取决于使用的葡萄品种,但是酒的生产年代和地域也影响它的颜色.与白葡萄酒相比,红酒越熟化越清澈.倾斜杯子观察酒的边缘:或深或浅,都表明了酒的年龄.深红色的酒说明产地的气温较高.

葡萄酒的粘度:当转动玻璃杯中的酒时,可观察留在杯壁上的酒滴,业内人士称之为“泪”或“腿”,酒的糖度和酒精度越高,这种酒滴越明显。

2、闻香

将鼻子靠近杯口,先轻闻静止状态的酒香。然后将酒杯稍微旋转,使杯中酒轻轻荡漾,促使酒与空气(尤其是空气中的氧)接触,以便酒的香气释放出来,再将杯子靠近鼻子前,再吸气,闻一闻酒香,与第一次闻的感觉做比较,第一次的酒香比较直接和轻淡,第二次闻的香味比较丰富、浓烈和复杂。闻酒时,应探鼻入杯中,短促地轻闻几下,不是长长的深吸,闻闻酒是否芳香,是否有清纯的果香或气味粗劣、闭塞、清淡、新鲜、酸的、甜的、浓郁、腻的、刺激、强烈或带有诱惑的羞涩。

3、品味

将酒杯举起,杯口放在嘴唇之间,并压住下唇,头部稍向后仰,把酒吸入口中。葡萄酒讲究一小口一小口地啜饮慢品。让酒在口中翻转,用舌头反复玩味,让酒在舌尖溶动,或用舌尖把酒包住然后在口腔里转动它,也可进行“咀嚼”,让每一个味蕾都充分打开,尽情感其味道及酸甜度。

具体来说,要让舌头充分品尝三种主要的味道:舌尖的甜味、两侧的酸味、舌根的苦味;让整个口腔上颚、下颚充分与酒液接触,去感觉酒的酸、甜、苦涩、浓淡、厚薄、均衡协调与否,让酒香扩散到整个口腔中;也可将口微笑张,轻轻的向内吸气。这样不仅可防葡萄酒从口中流出,还可使葡萄酒蒸汽进到鼻腔后部。最后在口味分析结束时,最好咽下少量葡萄酒,将其余部分吐出。然后,用舌头舔牙齿和口腔内表面,以鉴别尾味。好的葡萄酒余味可以持续15—20秒。一般而言,越好的葡萄酒香味越持久,同时香味种类也越丰富,特别是一些耐久存的老酒,余香可在口中历久不散。

值得注意的是:端酒杯时注意不要握杯身,手心的温度会影响酒的口感。

葡萄酒的颜色与葡萄酒酒质有什么关系?

葡萄酒的色泽

葡萄酒的颜色来自哪里呢?主要来自于葡萄的皮和汁。不管是红葡萄还是白葡萄,果肉都是白色的,只有红葡萄的皮才有将酒染红的颜色。对于红葡萄酒来说,发酵过程中,皮与汁共同发酵,皮中的色素进入到酒中,就会有红色呈现。而白葡萄酒一般单独发酵果汁,所以就是果汁的颜色。

按葡萄酒的色泽,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三类。白葡萄酒并非是完全透明无色的,而是多多少少大一些黄色和绿色。随着葡萄酒的年龄变长,白葡萄酒的颜色会越来越深;红葡萄酒呈现紫红、紫蓝、石榴红、深红等不同的红色;桃红葡萄酒色泽则比红葡萄酒稍淡,呈现粉红色。不论什么颜色的葡萄酒,都应该透明、鲜艳,不浑浊。

葡萄酒的色泽,直观地给人以酒质优劣的信息,构成红葡萄酒颜色的花青素和单宁组分,能给人们口感带来微涩和厚实的感受。味醇厚、丰满的红酒,不会是色泽浅淡的红酒。一款微黄带绿、晶莹剔透的白葡萄酒,会给人以冰晶玉洁的美感,而深黄带棕的白葡萄酒则往往与氧化褐变联系在一起。

葡萄酒的色泽也充分表现了葡萄酒的年龄。

白葡萄酒陈年时间越长,色泽越深。白葡萄酒在18~27岁之间的会呈现淡黄色带绿光和淡稻草黄,28~35岁会出现稻草黄、金色,如果是普通的干白就应该喝掉了。琥珀色和土黄色的白葡萄酒就已经走到生命的终点,不好喝了;如果是甜性白酒就不一样了,这正是成熟的巅峰。

红葡萄陈年时间越长,色泽越浅。红葡萄酒年轻的时候会呈现出紫色或者深紫色,到樱桃红和宝石红说明酒已经开始成熟,一般的葡萄酒这时喝最好。如果到了棕红、砖红色,普通的红酒就已经老了,不过好素质的红酒也是相当不错的。茶色的普通酒基本已经死了,除了好酒庄特殊的红酒。

一般红葡萄酒的变化规律:宝石红+紫罗兰--艳宝石红--浅宝石红+砖红--砖瓦红+橘红--浅砖瓦红偏橘红。

葡萄酒香味有哪些类型?

1、花香即花的香味。这是年轻的葡萄酒中比较常有的香味,久存之后会逐渐变淡、消失;其中最重要的或许也是最陌生的是葡萄花香。最普遍的是醇浓的白葡萄酒中的香堇菜花味(出现在用某些发酵剂发酵时),丁香味,玫瑰花味(五月玫瑰,茶玫瑰--玫瑰的一种)

2、水果香这是年轻新鲜的葡萄酒比较常有的香味,久存之后会逐渐变淡、消失。需要指出的是,酒的果香通常使人忆起的不是新鲜的果子,而是如果酱般的“甜味”。譬如,酒的草莓味很普通,但大多数品酒者将其称为草莓酱味。酒的苹果味也很普遍,但一般称为苹果酒味(苹果酒是用苹果酿制的酒)。

最常见的果香是:白葡萄酒中的葡萄味,麝香葡萄味;新酿的白葡萄酒中和一些新酿的红葡萄酒中的苹果味,梨味;各种精心酿制的白葡萄酒中的柠檬味,柑子味;各种红葡萄酒中的覆盆子味,桑葚味,梅子味,越橘味;某些白葡萄酒中的樱桃味,桃子味和杏味......

3、干果香味陈酿中常有的某些香味。钺木桶中酿制的酒有荚果和桂皮的气味;黑比诺红酒中常有黑椒的气味;陈年白葡萄酒中有肉豆蔻子味。

4、香料香味,是来自橡木桶的香味,大部分则属于葡萄酒成熟后发出来的香味。

5、蔬菜和植物气味用未全成熟的葡萄酿制的红葡萄酒中有生的和煮熟的蔬菜气味;新酿的赤霞珠葡萄酒的辣椒气味,上等的白葡萄酒中的青草味;植物浆液的气味,苹果皮的气味和树木的气味;木桶中陈酿的橡木味;以及蘑菇和甘草的气味等。劣质的酒散发出类似葱和大蒜的气味。

6、动物性香耐久存的红酒经长年的瓶中培养之后,浓郁腥烈的动物性香味会开始出现。与上述植物气味不同,其中大部分并不好闻。一些优质陈年的红葡萄酒中有酸奶和新鲜奶酪的气味。这类酒一般在瓶上注明“不含氧气”。尽管难闻,在很多时候只要轻晃杯中之酒,这种气味就消失。这些难闻的气味有:汗味,湿狗的气味,脏衣服的气味。劣质酒中还有老鼠和生肉的气味。

7、熏烤烘焙香此类的香味和橡木桶在制造时熏烤程度有所关联。通常很好闻,有面包店烤面包的香味,咖啡味,巧克力味,红茶味,焦糖味,烤干果味,用熟透的葡萄酿制的白葡萄酒中还有蜂蜜和烤蜜蜂的香味。在很旧的桶中,用大量鞣酸酿制的红葡萄酒有松脂和皮革的气味;另外,还有烤木头的气味,焦味,焦木味。

8、其他类酒香,如焦糖、蜂蜜。

葡萄酒的口味有哪些种类?

1、葡萄酒的甜味

葡萄酒中的甜味物质是构成柔和、肥硕和圆润等感官特征的要素。葡萄酒中的甜味物质育两大类。一类是糖,主要是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木糖等,它们存在于葡萄浆果中,存在于半干至甜型葡萄酒中,也有少量存在于干型葡萄酒中。另一类是包括酒精在内的醇类和甘油等,如乙醇、甘油、丁二醇、肌醇、山梨醇等,它们是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形成的。

大部分红葡萄酒和某些白葡萄酒属于干性。提前终止发醇的酒会留下一些天然糖分。舌尖若明显感触到糖分,便属于微甜至十分甜的葡萄酒。

2、葡萄酒的酸味

葡萄酒中的酸味可于舌头两侧和颚部位感觉到。

葡萄酒中的酸味是由一系列的有机酸引起的。这些有机酸在葡萄酒中以两种状态存在:大多数以游离状态存在,从而构成葡萄酒的总酸,也是这部分酸才具有酸味;另一部分酸则与葡萄酒中的碱反应后,以盐的状态存在,并不直接影响酸味。

3、葡萄酒的涩味

红葡萄酒喝到口中有一种微微的涩感,是因为葡萄的皮和籽皆含有“丹宁”(Tannin),丹宁是一种可在茶、菠菜等植物中的带苦涩味的化合物,会让口水和口腔黏膜失去润滑的效果,产生涩味。

丹宁主要来自葡萄皮。红葡萄酒丹宁含量最高,白葡萄酒最低。

红葡萄酒连皮渣一起发酵,这样才有了“涩味”。干型红葡萄酒的糖份几乎已发酵完,每升葡萄酒中含总糖低于4克,饮用时觉不出甜味,感到有酸涩味。

白葡萄酒压榨后尽量把皮渣滤清,纯以葡萄汁发酵,所以酿好后自然清澈明亮,涩味不重。

涩味是构成红葡萄酒口感结构的主要元素。涩味,品酒师视为这红葡萄酒的骨架,好品质的涩,并不是刺激舌尖的生青涩。

适量的涩乃精于葡萄酒者的心头好,但过犹不及。产生过度苦涩多因未臻全熟便摘下的葡萄果实,此情况常发生于低价葡萄酒。

4、葡萄酒的酒精度

一般来说,葡萄酒的酒精度大都在8%-15%之间,(酒精度单位一般用%或者°)它主要由葡萄果实中的含糖量决定的。虽然葡萄酒的发酵是很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化学变化是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即发酵可简单表示为:葡萄中的糖份+酵母菌→酒精+二氧化碳+热量。因此葡萄的含糖量高,转化出的酒精度就相应的高,而葡萄本身含糖量低,则转化出的酒精度就低。

不同国家地区的气候、葡萄品种、年份等因素都会导致葡萄的含糖量乃至葡萄酒酒精度有所不同。如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的葡萄酒通常酒精度会高些,因此我们经常看到美国的葡萄酒酒精度在13%,澳大利亚的葡萄酒酒精度数在13.5%,甚至14%;像德国等气候相对寒冷一些的国家则葡萄含糖量较低,从而葡萄酒酒精度也相对较低。

酒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葡萄酒的口味:过高会掩盖葡萄酒的天然芳香,过低则导致葡萄酒口味不足。酒液流进喉咙时,会弥漫一股暖气。酒精越多,温暧感越强。酒精成份高,对口腔的刺激力度亦较大。

5、葡萄酒的余味

我们已知道,将葡萄酒含在口中所获得的感觉是在变化的。但当我们将葡萄酒咽下或吐掉后,口腔中的感觉并不会立即消失。因为在口腔、咽部、鼻腔中还充满着葡萄酒及其蒸汽,还有很多感觉继续存在,它逐渐降低,最后消失,这就是余味。余味的长短和舒适度因葡萄酒不同而变化。

实质上,葡萄酒的余味取决于葡萄酒的质量。质量一般的酒余味很短或者根本没有余味。质量中等的酒的余味可以持续几分钟,使你体会到葡萄酒的味道。而高质量的葡萄酒余味绵长,你可以感觉到千变万化的味道。正是这种感官体验才使得品尝葡萄酒令人着迷。

以上就是品味葡萄酒的相关内容,大家在喝一款葡萄酒时,可以从以上几点进行品鉴,现在喝葡萄酒的人越来越多,掌握一定的葡萄酒品鉴知识总没有坏处哦。

品酒真的品不出什么吗?只需十步让品酒更有滋味!


在你还没有开始喜欢上葡萄酒之前,你也许并不会关注自己的嗅觉和味觉怎么样。但是,当你迷上葡萄酒之后,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发展自己的嗅觉和味觉,以探索出葡萄酒中所蕴含成百甚至上千种香气和风味。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嗅觉和味觉变得更灵敏呢?

(1)感觉基础

在品鉴葡萄酒时,人的感觉由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组成。拿起一杯葡萄酒,看看它的颜色光泽,然后品一口,你的大脑就会形成对这款酒的基本感受。

视觉:主要关注色泽本身,颜色浓郁度,是否带有气泡。

嗅觉/味觉:通过鼻子和味蕾感受到的一系列香气和风味。

味觉:甜,酸,苦,咸(矿物质的风味)。

触觉:冷/暖,灼热(酒精),紧涩(单宁),气泡,粘稠度。

(2)记忆训练

在生活中,你的嗅觉和味觉会自动自发地形成自己的喜好憎厌。比如,你小时候喜好牛奶,长大一点了可能喜欢可口可乐,之后又迷上鸡尾酒……你的味蕾慢慢习惯了牛奶的粘稠感,可口可口的甜味、冰凉口感和滋滋气泡,鸡尾酒的酒精灼热感。把自己孩童时代、青年时代以及成年后喜欢食用和饮用的东西列出来,观察它们的特点,从中你就可以发现自己的口感偏好。

(3)文化影响

一个人的口感偏好受到当地文化的强烈影响。很多美国人的口感喜好具有如上所列出来的特点:牛奶——可口可乐——鸡尾酒。另外,美国人喜欢把卡布奇诺咖啡作为餐后饮料,而意大利人只喜欢在早餐的时候饮用这种咖啡,或者是不加冰的浓缩咖啡。由于文化的不同,美国人和意大利人的口感喜好有明显不同。

(4)美国人的葡萄酒口感偏好

美国葡萄酒生产商喜欢迎合美国人的口感偏好。他们会推迟采摘葡萄,以让葡萄达到更高的成熟度,酿造出口感更甜美,果香更浓郁的葡萄酒,而且他们喜欢使用橡木桶或其他工艺来柔化单宁。另外,他们只重点生产少数几种广为人知的品种。

美国著名葡萄酒博主阿尔德·亚罗(AlderYarrow)在其最新的博客中说:“……索诺玛和纳帕谷有93%的葡萄园都只种植8种葡萄,这8种葡萄按种植面积从大到小排列如下: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霞多丽(Chardonnay)、黑皮诺(PinotNoir)、梅洛(Merlot)、西拉(Syrah)、小西拉(PetiteSyrah)、长相思(SauvignonBlanc)和仙粉黛(Zinfandel)。”这也是为什么部分意大利葡萄酒生产商为了扩大对美国的出口量,特意使用赤霞珠或梅洛来酿酒,甚至还使用小橡木桶来熟成葡萄酒。

(5)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

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葡萄酒专家罗伯特·帕克(RobertParker)发明一套葡萄酒评分系统,这套系统迅速风靡整个葡萄酒界。帕克偏好酒体厚重、果香充沛的赤霞珠和梅洛葡萄酒,这跟美国人的葡萄酒偏好一致。当你参考葡萄酒专家的意见时,要注意考虑专家本身的偏好。

(6)参考非专业人士的意见

网络上已经出现不少非专业性质的葡萄酒评分网站和APP,当你参考这些资源时,也要注意考虑评分者本身的文化背景和个人偏好。

(7)品鉴顺序如何影响口感

人的嗅觉和味蕾非常灵敏,可以鉴别出不同葡萄酒之间或强烈或微妙的不同之处。不过,在品酒时,如果你先品鉴口感浓重的“大酒”,比如酒体厚重浓郁的红葡萄酒,再品鉴口感轻盈微妙的白葡萄酒,你就很难发现后者的独特之处。如果你想要让自己的嗅觉和味蕾正常发挥,就要把品鉴顺序倒过来,先品酒体轻盈的干型葡萄酒,再到酒体偏重的干型葡萄酒,最后是甜葡萄酒或者加强型葡萄酒。

(8)食物搭配如何影响口感

鸡尾酒文化(餐前先饮用一点酒)影响了美国的葡萄酒文化:美国人喜欢易于入口的葡萄酒,酸度不要太高,单宁不要太重,这样的酒适合单独饮用,不需要搭配食物。

这跟意大利人的葡萄酒文化刚好相反,意大利人喜欢用葡萄酒来搭配美食:

——口感清爽,酸度很高,或者富含矿物质的白葡萄酒可以去除调味饭的浓郁味道;

——酒体轻盈,酸度适中的红葡萄酒适合搭配午餐的面包和芝士;

——结构突出,酒体厚重的红葡萄酒适合搭配味道浓重的肉类菜肴。

这样一来,如果你想要把自己的口感喜好锻炼得跟意大利人的一样,你就要多尝试餐酒搭配。

(9)探索味蕾

如果只是枯燥地从文本资料中学习葡萄酒的产区、品种等信息,你会觉得很困难。不过,如果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尝试来自不同产区、使用不同品种酿造出来的葡萄酒,进行切切实实的品鉴体验,你会发现事情变得有趣多了。

(10)发展嗅觉和味觉

当你了解了自己的口感喜好,并且开始尝试各种陌生葡萄酒之后,你的口感喜好就会慢慢地变化。要记住,葡萄酒是快乐的源泉

古人饮酒养生之道


中国酒文化,其实质是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期间蕴藏着伟大的东方智慧,通过对古人饮酒的了解,或许我们能真正体会到:酒并非是酒精与肉体的搏斗,而是人与人灵魂的交融,以及识别“我”与“世界”的关系。在我们的文化里,酒文化与茶文化有共通之处,但也有实质的区别,茶文化强调的是“我”的自我修为,在茶道中感悟自己,所以独自饮茶往往成为自我修行的一种方式;酒文化则强调的是“我”与外界——人的关系,在饮酒过程中“观物、识人”,以此获得自我的提升。所以古人常常把饮酒当成一种仪式。不过遗憾的是,我们现代人把酒作为一种实现功利工具,却忽略了酒最本真的东西。古人把饮酒视为一种养身方式,酒有舒筋活血的功效,能促进血液循环,只要把量控制到恰到好处,对人的健康是有益无害的。所以古人把饮酒视为一种养身之道,那么,古人是如何利用酒养身的呢?首先是“勿强饮”,即不过量。但古人饮酒,遵循“温克”。也就是说要多喝酒,但是也要能把持住自己,要保证自己不失言、不失态。人们通常情况下很讨厌那些没喝几杯就失态的人,还有那些不适可而止,狂饮不止的人。“三爵不识”是古人饮酒必须要遵循的礼仪。换句话说,就是正人君子喝酒三爵就好了,喝完三爵,就应该很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三爵,就是《论语·乡党》所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的意思,也就是适量,量足就好了。其次是“勿空腹饮”。中国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因为酒进入人体后,乙醇是靠肝脏分解的,肝脏在分解乙醇过程中又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辅助,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因此,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水果等食物。再次是“勿混饮”。多种混杂饮用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这一点很多我们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最后是“温饮和酒后不饮茶”。自古以来,不少饮酒之人常常喜欢酒后喝茶,以为喝茶解其实则不然,后喝茶对身体极为有害。李时珍说:“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孪痛之疾。还有就是,古人注重饮酒礼仪,把饮酒作为一种仪式。古人饮酒优雅而缓慢,很注重节奏,这是一种很高的生活情趣,他们在饮酒中秉诗作赋,并产生了很多千古绝唱。与此同时,通过这种仪式,可识人。中国饮酒,自古非常讲究礼仪。早在先秦,《礼记·乡饮酒义》就规定:“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人,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各个朝代各有特色。但几千年来约定俗成,主要有以下通行礼数:一是未饮先酹酒。酹,指洒酒于地。在签神祭祖祭山川江河时,必须仪态恭肃,手擎酒杯,默念祷词,先将杯中酒分倾三点,后将余酒洒一半圆形;二是饮中应干杯。即端杯敬酒,讲究“先干为敬”,受敬者也要以同样方式回报,否则罚酒。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早在东汉,王符的《潜夫论》就记载了“引满传空”六礼,就指要把杯中酒喝干,并亮底给同座检查。三是酒令以助兴。酒令是我国特有的宴饮的艺术,是我国酒文化的独创。它用来活跃气氛,调节感情,促进交流,斗智斗巧,提高宴饮的文化品位。通行的情况是:与席者公推一人为令官,负责行令,大家听令;违令者、不能应令者,都要罚酒。除此之外,古代人饮酒时还有一些其他特别讲究的礼节,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所以,古人的酒文化,绝对是“养身又养心”的,虽然现在很多仪式之类的已经不适合现代人,但过中的道理,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葡萄酒应该怎样品?


不会品酒?没关系,看完下面的内容,你也可以学会。品鉴葡萄酒需要用到三种感觉:视觉、嗅觉和味觉。

1、视觉

评价一款葡萄酒的第一步就是简单的注视它,从倒酒时就已经开始;在侍好酒以后,品尝者应该手持杯脚以45度角、合适的距离下进行观察;而后在摇动酒杯观察酒液在杯壁上流动(酒柱)的状态。理想环境是在良好的光线下,对着白色平面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酒的清澈度、色泽和强烈程度已经可以初步的体现出酒的特质。

2、嗅觉

嗅觉的运用在品尝中非常重要,它对香气的捕捉分析比味觉还要多。在酒倒入杯中静止下来以后就可以进行初次闻香,然后是摇杯再次闻香(结合视觉)。好的品尝者在进行了视觉和嗅觉对葡萄酒的认识以后,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了酒的特征质量。

3、味觉

为了证实视觉和嗅觉、也为了得到全面的感觉,我们还需要用舌头和口腔来体味葡萄酒。品尝时要喝入适量的酒,最好布满整个口腔,用舌头对酒进行充分的搅动来体味酒的结构和香气;中间通过鼻子的吸气可使酒的特征更加明显。最后将酒吐出或喝下,再体味一下后味的长短。从酒入口腔到喝下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0-12秒左右。

【小贴士】

口腔里的动作

葡萄酒喝入口中后,舌头以缓慢的动作搅动,让葡萄酒液充分的与舌头、上颚、下颚、脸颊内侧以及舌根的位置接触。葡萄酒经过舌头咀嚼后,吞下一、两小口,然后吸入一些空气到口中,使葡萄酒的芳香度更加强烈。(吸气时,口的形状类似发英文字母F,吸力和缓,不可过猛,以免呛到喉咙。)当葡萄酒在口腔内的各个味觉感应区发生作用,此时应专注地去体会并且记录葡萄酒的结构(酒精、酸、单宁等)以及真实的味道。

葡萄酒在口中的留置时间

根据喝入口中葡萄酒的量与质而定。专家们建议,葡萄酒留置口中的时间约1520秒钟。如果葡萄酒含在口中的时间过久,那么葡萄酒会逐渐被唾液稀释。

葡萄酒的年轻之道


社交、互联网、消费力,作为年轻消费群体的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一点儿都不算新鲜的标签,却让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航向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节日里,年轻的你有没有开一支葡萄酒,注定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社交带来新群体

国观智库发布最新7月份葡萄酒进口数据,全国葡萄酒进口量同比大增54.9%;进口金额同比增长近30%,延续二季度的迅速增长趋势,成为今年来第三个进口量同比增长超过50%的月份。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市场越来越庞大的进口葡萄酒消费群体。

全球葡萄酒市场研究机构WineIntelligence最新发布的《中国葡萄酒消费者细分2015》,针对中国的3800万进口葡萄酒消费者,划分出了6类特点鲜明的消费者群体。

对比WineIntelligence2012年发布的消费群体分类,最新的分类中出现了一个3年前并未出现的消费群体发展中的饮用者。研究显示,他们大多是接近30岁或30岁出头、持有大学学历的高薪白领,最初在商务饭局等场合开始接触葡萄酒,后来逐渐养成饮酒习惯,如今把饮用葡萄酒的习惯带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外的社交场合中。

此外,在限制三公消费的3年间,狂热分子和传统名庄爱好者等发烧友级别消费者在消费者总人口中的比例有所下降。

年轻就是消费力

当年轻、社交成为葡萄酒消费的附加标签,不得不让想把酒卖出去的酒商们,改变和中国市场的沟通方式。

法国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以下简称CIVB),近日就向中国年轻消费者发出了探索与体验的邀请函,通过创建全新的中文网站、嫁接网购平台、发布分级认证课程体系等一系列新的沟通方式,试图构建消费者从认知到购买的全感体验。

对于全新网站的创建,CIVB认为,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葡萄酒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是在充分考量了中国日新月异而独具特色的互联网架构和年轻消费群体需求后做出的决定。CIVB亚太区代表托马斯朱力安认为:中文网站是我们与中国年轻消费群体的一次崭新对话,它将是全球互联网背景下,波尔多葡萄酒布局全球互联网推广的重要一步。

显然,如何吸引中国年轻消费者,已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中国葡萄酒消费者分类

15%

节庆场合饮酒者

很少喝,大多是在庆祝、节日等特殊场合饮酒。最关注价格。

16%

健康饮酒者

对葡萄酒了解有限,且对价格敏感。认为葡萄酒有益健康。

23%

社交新人

刚接触葡萄酒的年轻消费者,认为葡萄酒很有趣,适合在社交场合饮用。

7%

狂热分子

高消费、饮酒频率高,对自己的葡萄酒知识充满自信。

19%

传统名庄爱好者

高消费、较保守的消费者,特别钟情于法国葡萄酒。

19%

发展中的饮酒者

对葡萄酒逐渐感兴趣,将看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在品酒,还是酒在品人?//千万不要被葡萄酒绑架了


千万不要被葡萄酒绑架了

是人在品酒?还是酒在品人?这是个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葡萄酒文化在国内迅速传播,葡萄酒知识也越来越普及,日常生活中接触和消费葡萄酒也是越来越多,国内葡萄酒市场整体的销量一直在稳步上升,中国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葡萄酒消费大国,懂酒的国人也越来越多了。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葡萄酒爱好者能够非常方便的学习到一些关于葡萄酒的基础认知,比如说最常见的持杯方式,品酒步骤,品酒礼仪等,但有很多的消费者或者酒商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诸如此类的品酒知识后往往对这一套过于纠结,或者说过于看重一些表面的形式所带来的仪式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生搬硬套,在任何情况下都硬往上搬,并且对别人不遵守这套理论表现出嗤之以鼻的轻蔑态度。

当然在一些特定场合,专业知识和礼仪所带来的仪式感确实会给整场活动带来提升,那么:

仪式感很重要,但是否不可或缺呢?

我们都知道正确的持杯方式是要用手指握住杯柄或杯座,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手掌的温度影响到酒的温度,也不会在酒杯上留下指纹以免影响视线以及美观。

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很多同行嘲笑某某的持杯方式不正确,特别是每次有名人明星,或者是影视剧中有不是那么正确的持杯方式的时候,各路大神就像吃了兴奋剂一样纷纷对此口诛笔伐,也不知这个H点究竟在哪?可能是以此来彰显自己的专业吧,毕竟比名人还懂酒噢,如果是个普通人搞错了,那么很明显就没有这种对比效果了,也就不值得一骂。回到问题本身,难道女王和总统都不懂品酒礼仪吗?其实并非如此,只是在一些较为轻松的场合没必要过于死板的遵循理论,把自己弄得很拘束,他们也有在很多场合的持杯方式是符合持杯标准的,肯定懂基本的葡萄酒礼仪,真的没必要在任何场合都利用理论弄一套仪式感来烘托品位和彰显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

不是说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是要品鉴非常名贵的名庄酒,品鉴名庄在许多时候仪式感当然很重要;也不是什么场合都要品鉴出一个三六九等来,要打多少多少分,那是专业品鉴家的事,所以说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大部分的时候,葡萄酒就是用来佐餐或者解忧的而已,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手掌哪怕碰到了杯肚,留下了指纹,又能怎样呢?这杯酒就不能喝了?手掌的温度会高到让这款酒的口感降低几个等级?指纹会遮挡住视线让你看不清杯中酒?恐怕不至于那么严重吧,如果你练了金庸小说里的“九阳神功”手掌内力能使酒液瞬间沸腾那或许有可能,这是玩笑话。当然了,在品鉴活动中专业的品鉴方法能够使你更好的做出判断,商务场合中这些方法带来的仪式感会更加正式,尽量做到得体大方就行,其他日常生活中,喝酒能够给你带来快乐就好了,不要被束缚了!

(题外话: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如果酒的温度会过低,其实是可以选择故意用手心捧住杯肚,这样稍微的给葡萄酒提升一点点温度,这种方式在品鉴威士忌和白兰地时也经常会用到。额,这又是个知识点,下次不要再笑别人了,有可能是这种情况就尴尬了)

诸如此类的例子有很多,有些人在品酒的时候,不管是一款什么酒,不管它有没有陈年能力,是否过了适饮期?酒质如何?也不管是在什么场合,总之就是要醒酒至少半小时以上,不然就显得好像特别没品位不专业一样,然后开始标准化作业“观色→摇杯→闻香→品尝→回味”再加上“吐酒”一整套就齐活了,有些人热衷于在酒桌上炫耀此套花半小时就可以学会的理论,一招打天下,而往往忽视了自己内心里最真实的想法,也不管自己是否是真正喜欢这款酒的口感,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了酒桌开始就在那里不停的摇晃着手中的红酒杯,好像随时随地都自带BGM“旋转、跳跃、我闭着眼”,然后就自我陶醉了,哪怕是一瓶口感并不怎么好的劣质酒。往往此时老九心里很想上前拍一拍他的肩膀,对他充满关怀的说上一句“大兄弟,你累吗?”,我们来试想一下此情此景,在某个盛夏的街边大排档,一毛腿粗汉子,光着膀子吆五喝六的带着几位朋友去吃夜宵,在隔壁超市买了一支29块9特价促销的红酒,这位可爱的汉子非得交待兄弟把酒提前开了瓶醒,然后他要去家拿水晶杯和醒酒器(因为大排档没有啊),拿来之后开始醒酒,然后在昏暗的灯光下就着烤串教大家观色摇杯闻香,并期盼同伴们投来赞许的目光......“大兄弟,你真的不累吗?”

当然这个是戏说,有些夸张演绎成分,但不得不说现实中肯定有类似的现象,老九这里想要说的是现在往往有很多人把“葡萄酒”这个东西看的有点过于“高大上”了,赋予了一些原本不应该属于它的优越感,这就很容易让大家想当然的要给予其仪式感,这样才能与之对称嘛。这些错觉有些是消费者自身的感觉,有些是酒商故意使然,做为卖方当然想营造一种他的产品“高大上”的理论,换个角度想想其实这样反而不好,容易让一部分消费者敬而远之,把葡萄酒平民化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在盛产葡萄酒的西方国家,比如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除了那些金字塔尖的名庄酒之外,绝大部分葡萄酒本来就是给普通民众日常饮用的,这玩意儿本来就是一农产品嘛,从乡下农村田间地头生产出来的,当然首先酒农们是非常喜欢喝的呀,那么酒农们日常在葡萄酒辛苦劳作,喝点酒解解乏也要“一观二闻三品尝”吗?估计任性的酒农会摔杯子,就算是朋友聚会或者在家佐餐,喝点小酒真的不需要这么“累”。(那些绝世佳酿另当别论)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是那么高大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品酒师,也不是说所有的人都要做品酒师才能喝酒,更不是说必须要有仪式才能喝酒,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态,没必要在任何的品酒场合都弄的跟一场盲品比赛或者名媛舞会一样,为了彰显自己专业或者赢得旁人的崇拜目光,做足了仪式然后再品尝,那些你自己从来都没有切身感受过的华丽丽的辞藻随时脱口而出,出口成章,这样可有点累,哥们儿,你自己在家一个人喝酒也非得整成这样不可吗?再举个例子: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街小巷,每家每户基本上都会有茶叶,现在绝大多数餐饮行业里面上菜之前都有一壶茶水供人饮用,你见过哪个茶艺师去小饭馆吃个饭还要对里面的茶水引经据典品头论足一番吗?需要回家沐浴更衣,焚香抚琴再品茗吗?真的不需要这样,想喝就喝嘛,再说了还有人拿它涮碗筷呢,你要不要去教育一番?大家都很忙,没空听你瞎哔哔,等着上菜呢......所以,没必要太端着。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相信很多葡萄酒爱好者看过一部叫《杯酒人生》的电影,影片中男主人公迈尔斯是位葡萄酒品鉴专家,里面有讲到很多知名酒庄,迈尔珍藏了一支自己最喜欢的ChateauChevalBlanc,结尾迈尔斯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千,匆匆回家找到这瓶酒,然后在汉堡王独自一人打开了那支1961年的白马,用的是汉堡王里的可乐杯(上图)。英国女王,美国总统也有举杯拿杯肚的时候,你能说他们不懂酒吗?即使是再专业的品酒师在夜深人静或者心情低落时保不齐也会有一口闷的时候......诚然,仪式感很重要,但没必要把所有的都仪式化,它并非不可或缺的。

有人就会问了,说了这么多那是不是说我们以前学的那些都是错的呢?可是老师以前都是这么教的啊,以往红酒俱乐部的文章里也是这么写的啊,但老九你现在这么说好像也挺有道理的,那我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学习这些专业的品酒知识了呢,反正仪式感也并不是不可或缺的,按照自己习惯来就行了呗,自己喜欢就好?当然不是,你可以被别人说LOW,但LOW也请要做到高级LOW,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仪式感这个东西就像内裤,你要有,但不要逢人就证明你有,况且还有些时候你也可以不穿的!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九有时候在想我们在传播葡萄酒文化的过程中目前有些方式方法是不是跑偏了,导致国人会有这样的一些错误认知或者说书呆子式的认知,就好像现如今所谓的“填鸭式教育”一般,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有点走的太快太急了。所以我把咱们红酒俱乐部的宗旨定位在:要做葡萄酒文化领域“醉”接地气的靠谱自媒体,传播红酒文化,分享红酒知识,懂酒,品酒,爱上红酒。接地气,把它拉下“神坛”,不忘初心,始终在路上......

最后想要说的是大家在品酒过程中千万不要被葡萄酒给绑架了,不要被一些表面形式所束缚,是人在品酒,而不是由酒在品人,品酒无对错,喝酒随心走。跟着你自己的内心走就好了,这也是我们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千万不要觉得别人说什么好就是什么好,因为葡萄酒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东西,自己喜欢的才是真的好,之于酒,之于人,也包括对事。同理你也可以觉得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你就是要在任何时候都要做足仪式才有感觉,要符合所有的品酒礼仪,哪怕是你一个人在家喝、在烧烤摊喝,哪怕身边只有一瓶超市特价促销的普通餐酒,哪怕是你哭的稀里哗啦的时候都要装模作样的“一观二闻三品尝”慢慢品尝这杯佳酿,只要你自己觉得有必要并且会使自己感到愉悦又不会影响他人就好,千万不要既委屈了自己又难受了别人......

做人也好,做学问也罢,《道德经》中的一句话老九觉得很受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延伸到对葡萄酒的态度,同样适用......

白酒评价专业用语有哪些


对于不喝白酒的人来说,形容白酒只有一个字“辣”,但对于爱喝白酒的人来说,白酒的滋味就要丰富得多了,那么专业人员喝白酒是怎么形容白酒的呢?主要就是绵、甜、醇、纯、净、爽、厚、正等。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真实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吧。

评价白酒的字眼

人们在品评白酒的时候通常会用到的字眼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一、绵

绵,说到绵,人们想到的就是缠绵,而缠绵的意思大致是融合,温暖温柔的腻在一起,之说以说白酒绵,就是因为白酒有这种现象,绵的白酒喝了之后通常很快就能被消化系统吸收,并且扩散到身体的个个部位,而一些没有绵性的白酒,喝下去之后会像喝水一样,停留在胃里,给胃部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二、甜

甜的话这个不怎么明显,像我们吃到胃里的食物多少都是有些糖分的,米饭也是一样,人们只要细细品尝还是能感受到甜味。好的白酒需要人们小口品尝,方能品尝出白酒的甜味。

三、醇

醇是指白酒在喝的时候的口感,有的白酒喝的时候非常刺鼻刺喉,这种白酒就没有醇的感觉,醇的白酒喝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没有那么强的刺激性,因此酒的均匀度好。

四、纯

纯的话,人们都知道是指纯净,对于白酒来说,纯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白酒的纯酒就代表此酒的来源正宗不正宗。

五、净

这里说的净并不是说白酒干不干净,而是指白酒在口中的爽滑度,人们吃的东西中有些食物会比较黏,而好的白酒带给人的感觉就是爽滑,合起来比较惬意,所以很多白酒都不会有黏嘴的感觉。

六、爽

爽是给人们的一种感受,像喜欢喝酒的人们在喝白酒的时候感觉是很爽的,像夏天喝凉水一样舒爽。

七、厚

厚的话主要是说白酒在喝了之后还能口留余香,而且喝了之后不会出现上头这样的情况,酒尾比较厚重。

八、正

正的话主要是讲述白酒的出处,面对目标人群来说,正宗的口味是他们所追求的,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求。

虽然这些字眼都是评价白酒的,但是也不是完全适合各种白酒,因为每一种白酒之间都有着非常多的不同的地方,一般好的酱香人们往往会觉得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醉了不上头。而清香酒无色透明、清香纯正、入口爽净、口味醇和回甜。浓香酒则无色(微黄)透明、窖香浓郁、绵甜醇厚、香味协调、尾味净爽,每一种白酒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每个人的口味也不一样,所以形容的感受也会有所区别,但相信一款好酒最终带来的舒适感是大家都能够体会到的。

品酒锦囊


学习品酒是一个体验奇妙感受的过程,它能够加深你对葡萄酒以及酿酒师的认识。看,闻,尝,是品酒的三大利器,是每一个专业品酒师的必备技能。游弋在上千种独特的气味里,感知咸、甜、酸、辣和苦带给你的神奇感受,体味不同葡萄酒的不同风味,也许这就是品酒的乐趣。那么,如何利用好上天赋予我们的这三大利器呢?

1.看·察颜观色将一杯酒倒入适当的玻璃杯中。倾斜酒杯,仔细观察从边缘至中间的颜色。白色背景有利于你观察酒的颜色,白纸、餐巾纸或者白色的桌布都可供选择。葡萄酒都会呈现出什么颜色呢?对于红葡萄酒来说,常见颜色有绛紫色、紫色、紫红色、宝石红、红褐色、砖红或者甚至是褐色的等;而对于白葡萄酒来说,常见颜色可包括无色、浅黄、稻草黄、浅绿、金黄、琥珀色等。2.看·透明度看透明度主要是查看一款酒是否清澈无杂质。稍微倾斜并转动酒杯,看酒液中是否有悬浮的小颗粒或沉淀。一般而言,随着陈年的进行,红葡萄酒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浅,而白葡萄酒的颜色会越来越深。3.闻·第一印象嗅是品酒中的关键一环。摇杯有利于葡萄酒香气的释放,因此在闻酒香前摇杯10-12秒有助于分辨香气。在第一闻酒香时,快速吸入一口,可迅速获得对葡萄酒的第一印象。4.闻·第二印象香气是葡萄酒品质与特征的印证,将鼻子深入到杯子中,深深地吸气,感受满满地香气,橡木味、浆果味、花香、香草味或柑橘味等将扑面而来。旋转酒杯,让香气交汇融合,再深深吸气,让葡萄酒的香气深深地印刻在脑海,此乃闻的第二印象。5.品·小酌品乃品酒的高潮。先小酌一口,让酒液流经口腔的每一个角落,感受酒液的层层味道。品尝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6.品·初始阶段品的初始阶段主要关注酒精含量、单宁水平、酸度和剩余糖分等四个方面。对于一款品质上乘的葡萄酒,这四个方面必定是平衡的,没有一个会显得突兀,大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气度。7.品·中间阶段这个阶段是品的高潮,即品尝酒所具有的实际风味。在这一阶段,专业品酒师们都会一边品尝一边记录下他们所品尝到的风味。比如,对于红葡萄酒来说,果味类味道就可包括樱桃、李子、西梅脯或无花果等,而香料类味道可包括胡椒、丁香、肉桂或是橡木、雪松等。8.品·结束阶段更加恰当地说,这一阶段,应该被称为回味阶段。回味时长也是判断一款酒品质的标准之一。是回味悠长,如奶油般浓郁顺滑,还是回味短暂,如白开水般清淡,这些都是品完一款酒所留在我们口中的味道。9.记·评价总结记录下所品的这款酒的特征会让你在以后的品酒过程受益良多。不管你是否喜欢这款酒,也不管它是甜的、酸的还是苦的,不管它是否平衡,也不管它可否搭配奶酪或风味浓郁的菜肴,只要你品过,那就将它们的名字、生产者和年份等记录下来,以备未来参考,这是一名专业品酒师的必备技能。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