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欧亚种葡萄是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历史上著名的大探险家张骞出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使西域时(公元前138—前l19年)从大宛带来的。《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汉使(指张骞)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桃。”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据《太平御览》记载,汉武帝时期,“离宫别观傍尽种蒲萄”,可见汉武帝对此事的重视,并且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我国的栽培葡萄从西域引入后,先至新疆,经甘肃河西走廊至陕西西安,其后传至华北、东北及其它地区。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和国力衰微,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业极度困难,葡萄酒异常珍贵。《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中,裴松子注引汉赵岐《三辅决录》:“(孟)佗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孟佗是三国时期新城太守孟达的父亲,张让是汉灵帝时权重一时、善刮民财的大宦官。孟佗仕途不通,就倾其家财结交张让的家奴和身边的人,并直接送给张让一斛葡萄酒,以酒贿官,得凉州刺史之职。汉朝的一斛为十斗,一斗为十升,一升约合现在的200毫升,故一斛葡萄酒就是现在的20升。也就是说,孟佗拿26瓶葡萄酒换得凉州刺史之职!可见当时葡萄酒身价之高。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葡萄酒在元朝时期的历史


在描述“太原府王国”时则这样记载,“太原府园的都城,其名也叫太原府,那里有好多葡萄园,制造很多的酒,这里是契丹省唯一产酒的地方,酒是从这地方贩运到全省各地。”元朝立国虽然只有九十余年,却是我国古代社会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元朝的统治者十分喜爱马奶酒和葡萄酒。据《元史·卷七十四》记载,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祭宗庙时,所用的牲齐庶品中,酒采用“乳、葡萄酒,以国礼割奠,皆列室用之”。“乳”即马奶酒。这无疑提高了马奶酒和葡萄酒的地位。至元二十八年五月(1291年),元世祖在“宫城中建葡萄酒室”(《故宫遗迹》),格外促进了葡萄酒业的发展。在当时元大都宫城制高点的万岁山广寒殿内,还放着一口可‘贮酒三十余石”的黑玉酒缸,名为渎山大玉海”。此缸至今尚存于北海团城,是元朝帝后嗜饮葡萄酒、马奶酒的历史见证。考虑到粮食短缺等原因,元世祖十分重视农桑,要求朝庭专管农桑、水利的部门“司农司”编纂农桑方面的书籍,用于指导地方官员和百姓发展农业生产。至元十年(1273年),《农桑辑要》刻颁,全书共有六万五千多字,分作七卷。主要内容为典训、耕垦、播种、栽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畜、禽鱼、蜜蜂等。该书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被颁发到各级劝农官,以指导农业生产。书中对“蒲萄”是这样写的:蒲萄:蔓延,性缘不能自举,作架以承之。叶密阴厚,可以避热(十月中,去根一步许,掘作坑收卷蒲萄悉埋之。近枝茎薄实黍穰弥佳,无穰,直安土亦得。不宜湿,湿则冰冻。二月中还出,舒而上架。性不耐寒,不埋则死。其岁久根茎粗大者,宜远根作坑,勿令茎折。其坑外处,亦掘土并穰培覆之)。《博闻录》:“蒲萄,宜载枣树边。春间,钻枣树作一窍,引蒲萄技从窍中过。蒲萄枝长,塞满窍子;去蒲萄根,托枣根以生。其肉实如枣。北地皆如此种。”可见,在元朝葡萄栽培不仅政府重视,确也达到了相当的栽培水平。在最高统治者的重视下,元朝的一些重要官员也身体力行,发展农业。史称“连领六郡,五为监一为守”,政绩显赫,声震朝野的鲁明善就在安丰路(今安徽寿县)任职时撰写了《农桑衣食撮要》。该书以月令体形式,以农桑为主,还包括林、牧、副、渔各业,凡气象、水利、畜牧、园艺、农产品加工等各种农事项目,以及衣、食、住等方面应有尽有,当时被称为“最好的农家月令书之一”。

葡萄酒在我国酿造的鼎盛时期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将西域的葡萄及葡萄酒酿造技术引进中原,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以及葡萄酒招商代理的发展。葡萄酒已成为当时皇亲国戚和达官贵人享用的珍品。相传汉朝陕西扶风,一个叫孟佗,字伯良的富人,拿一斛葡萄酒贿赂宦官张让当即被任命为凉刺史。后来苏轼对此事感慨作了一句诗道:“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唐朝是我国葡萄酒酿造史上很辉煌的时期,那时候做葡萄酒招商代理和销售的商户很多,葡萄酒的酿造已经从宫廷走向民间。李白诗中“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的词句不但说明了葡萄酒已普及到民间,也说明了葡萄酒的珍贵,它像金叵罗一样,可以作为少女出嫁的嫁妆。葡萄酒在元代已经有大量的产品在市场销售并且葡萄酒招商已经做的很不错了。马可波罗在《中国游记》一书中记载在山西太原府有许多好葡萄园,制造很多的葡萄酒通过葡萄酒代理商贩运到各地去销售。所以山西那里早就有这样一首诗:“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说明当地老百姓把种葡萄酿造葡萄酒看成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明朝时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多处提到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及葡萄酒的药用价值,“葡萄酒......驻颜色,耐寒”。就是说葡萄酒能增进健康养颜悦色。我国葡萄酒迄今为止已有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但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始终是做为农村副业产量不大未受到足够重视,以致葡萄酒招商代理一直做的不够好。直到1892年华侨张弼土开创先例在烟台栽培葡萄并建立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我国才出现了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生产企业,葡萄酒招商代理和葡萄酒加盟的相关工作才得以发展起来。

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


由于中国葡萄酒行业起步较晚,在新旧世界的划分中,中国既不属于旧世界的阵营,也没有得到新世界国家的认同。但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中国葡萄酒产业厚积而薄发,中国葡萄酒市场基础已经夯实,力量已经积蓄,相对于目前全球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产能过剩,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葡萄酒生产国家和消费市场却迅猛发展,葡萄酒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东方已成为影响葡萄酒世界的第三极,俨然独立于新旧世界之间。如今,随着中国葡萄酒业的稳步发展,“酒庄酒”业已成为不少企业进军高端酒市场的后备力量。从市场环境来看,中国葡萄酒市场不是一个大众市场,甚至连小众市场都算不上,目前葡萄酒的销售对象不是13亿人,而是2亿左右的城市和富裕乡镇的人口,其中,经常性饮用葡萄酒的人只有上千万人左右。

中国葡萄酒的发展,还看这里!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今中国葡萄酒产业来到了一个新的关口。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新问题。现阶段,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值调整期,伴随着新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趋势,产品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结合中国产区自身特色,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品牌产品正推动着国产葡萄酒市场的进一步成长与成熟。其中,尤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最为突出。区域优势凸显,“中国标志”逐渐生成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的区域优势十分明显,发展酿造葡萄酒的自然条件独特,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优越,是我国和全世界有机葡萄酒的优良产地。据了解,甘肃省80%以上的葡萄产业都是有机葡萄,所酿造的葡萄酒大部分也都是有机葡萄酒。相关数据显示,甘肃是国内葡萄酒主要产区之一,截至2014年,甘肃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30.27万亩,约占全国酿酒葡萄酒种植面积的15%;葡萄酒产能达到13.9万千升,比2009年增长30%。中国的葡萄酒企业,需要传承与坚持葡萄酒的本真,出品符合产区风土实际,符合中国人口味的葡萄酒。在这一点上,甘肃河西走廊产区真正实现了超越。目前,河西走廊已经逐步形成了从葡萄种植、采摘到葡萄酒酿造、储存、灌装、市场营销以及葡萄酒文化旅游观光体验等一条龙式的辐射延伸产业链。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河西走廊许多市县特色优势富民产业,在武威市已经发展成为区域首位优势产业。未来,武威市也将以葡萄酒产业为枢纽,把旅游餐饮等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的综合产业链,加速实现国产葡萄酒走向世界的“中国梦”。政府牵头,莫高领军,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如今,河西走廊产区的莫高、紫轩、祁连、国风、皇台、威龙、敦煌等葡萄酒企业,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应该说,甘肃发展葡萄酒产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好时机。这一良好局面的取得,除了河西走廊得天独厚的产区自然条件及区内葡萄酒企业积极作为外,与近年来甘肃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出台实施的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着力打造著名葡萄酒产区的政策不无关系。2010年4月,《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出台。这一规划的出台,可以说对甘肃葡萄酒产业向著名产区化、产品质量优质化、品牌打造高端化发展,产生了春风化雨的效果——2010年,甘肃省葡萄种植规模超过14万亩,葡萄产量4.6万吨,葡萄酒产量3.3万吨,销售额超过8亿元。销量同比上升43%,销售额同比上升45%,利润同比上升244%。不仅如此,根据今年4月底各大葡萄酒公司公布的2014年年报,莫高在一众葡萄酒企业中表现突出。此外,莫高年报对未来发展战略也做出了说明——坚持“开放的莫高、走出去的战略”。葡萄酒产业打造“双核心”(武威莫高庄园、兰州莫高国际酒庄)、“双引擎”(武威、兰州酿酒厂)、“双高地”(武威产区高地、兰州品牌高地),加快拓展全国市场步伐。莫高的积极作为同样显示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辉煌的发展前景和令人期待的明天。逐鹿高端,打造产区品牌2015年,中国本土的葡萄酒产区印象将会获得进一步的认知提升,而这也将给河西走廊产区的个性化葡萄酒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面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高端化发展已成葡萄酒产业制胜的利器。对甘肃葡萄酒产业而言,高端引领、品牌带动将是必经之路。高端不是高价,也不是哗众取宠。高端化,是相对于葡萄酒的品质而言的。那么,逐鹿高端市场,甘肃的机会在哪里?第一,甘肃葡萄酒敢走高端,首先来自于产区优势。优良、丰富的酿酒葡萄品种和优质、高档的葡萄酒产品,是构成了一个著名葡萄酒产区的重要元素。拥有了最好的产地和原料等自然基础,就具备了酿成最好葡萄酒七成的保障。处于北纬38度左右的黄金酿酒带上,重点栽培和发展黑比诺、赤霞珠等世界名种葡萄,这就是甘肃葡萄酒的天然禀赋。第二,对于具备得天独厚自然优势条件的甘肃葡萄酒业,深知敬畏自然、珍藏自然才能成就好酒。河西走廊产区的多家葡萄酒企业,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着力倡导、实施“有机酿造”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佳绩,这里生产的葡萄酒以优质、高档赢得了专家和消费者的好评。第三,产区优势+有机高端,是甘肃葡萄酒产业的希望所在。甘肃葡萄酒产业的“高端化”是缩小和世界葡萄酒产业,以及和国内知名葡萄酒产业之间差距的必由之路。当然,品种+品质+品牌,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品种决定品质,品质造就品牌。只有这样,甘肃葡萄酒业才能在产能扩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突破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期待中国葡萄酒市场繁荣发展的明天!

中国葡萄酒历史与发展概况


(图为北京龙徽葡萄酒博物馆)

我国的酿酒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汉代以前,那时候我国就已开始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了,并且葡萄酒的生产规模较大,但内地种植较少,主要产地在西域。

到公元前138年,西汉特使张骞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于是,带回了葡萄和葡萄酒酿制技术,葡萄酒酿制技术开始从西域传到内地。

西汉时,中原地区的农民对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认识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葡萄酒只限于在贵族中饮用,平民百姓是绝无口福的。东汉时,葡萄酒仍很珍贵。汉代之后,中原地区就不再种植葡萄了,而仅一些边远地区以贡酒的方式向后来的历代皇室进贡葡萄酒。

而在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时才又重新从西域引入葡萄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并且葡萄酒在当时颇为盛行,酿造技术也已相当发达,风味色泽更佳,这是一个上至天子满朝文武下至平民百姓文人墨客都喝葡萄酒的辉煌盛世,葡萄酒的酿造已经从宫廷走向民间。《班府元龟》是第一本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传来的方法酿造葡萄酒档案的史书。

到了元代中国葡萄酒生产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统治者甚至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并在山西太原、江苏南京开辟了葡萄园,而且在元28年还在皇宫中建造了葡萄酒室,甚至有了检测葡萄酒真伪的办法。

到明朝时,粮食白酒的发酵、蒸馏技术日臻提高完善,蒸馏白酒开始成为中国酿酒产品的主流,葡萄酒生产由于具有季节性,酒产品不易保存,酒度偏低等特点局限而日渐式微。

清朝,尤其是清末民国初,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转折点。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葡萄酿酒公司,并在烟台栽培葡萄。这是我国葡萄酒业经过二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后,出现的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贮酒容器也从瓮改用橡木桶。从西方引入了优良的葡萄品种,并引入了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从此我国的葡萄酒生产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之后,青岛、北京、清徐、吉林长白山和通化等葡萄酒厂相继建立,虽然大部分由外国人经营、生产方式落后,但我国近代葡萄酒工业的雏形已经形成,然而,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摧残和官僚资本的掠夺,葡萄酒工业萧条、暗淡,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葡萄酒工业得到重视,才有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在日前发布的《2006-2007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中,糖酒快讯网市场研究中心的行业分析师对我国葡萄酒发展特征作出了总结分析:
一、葡萄酒产销量稳步增长,价格稳定
2006年以来,全国葡萄酒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但不排除个别产区稳中有升。随着近年来中外葡萄酒企业对葡萄酒文化、市场的培育,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度和偏好提高,这有利于刺激葡萄酒销量的增加。同时产业政策的颁布、有关标准的实施也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竞争趋于白热化,终端成为主战场
随着各葡萄酒项目的陆续投产和国外洋酒的大规模进入,我国葡萄酒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2006年葡萄酒企业将推广、营销的重点转向酒店、夜总会、卡拉OK厅、迪厅和酒吧、超市和购物中心等终端,终端市场发展成为厂家博弈的主战场。进店费、买断费等不正当竞争依旧存在,但骨干企业的竞争将会趋向理性化。2006年,外资渗透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在加剧葡萄酒业的竞争的同时,也使葡萄酒企业明白,若想不断扩大市场,增强影响力,应将更多的目光瞄向终端。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档化趋势明显
伴随着葡萄酒市场的规范化,消费的成熟化,品牌、品质成为葡萄酒消费的主要因素,加上经济发展、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葡萄酒消费逐渐转向奢侈消费,葡萄酒行业结构也向倒金字塔型转变。葡萄酒逐渐向中高端发展,高端葡萄酒发展势头迅猛,2006年高端葡萄酒的消费约占整个市场的40%,特别是冰酒成为高端葡萄酒消费的亮点,如张裕、王朝等冰酒产品的开发势头上升。随着葡萄酒市场高端化趋势的发展,高端市场将会成为争夺的焦点。
四、东西差距缩小,实现增速并驾齐驱
随着产区等概念的深入人心,我国葡萄酒业与市场已经开始打破“东高西低”的生产增长和市场需求规律,出现西部与东部增长速度并驾齐驱的局面。虽然我国葡萄酒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区域还是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厦门这些发达地区,东部干红葡萄酒仍然占据人们消费的较大比重。但在产区等概念的推动下,重庆、西安、兰州、成都和乌鲁木齐等地区葡萄酒消费也出现了新的转折,西部葡萄酒市场消费逐步升温,例如,成都作为葡萄酒消费比较成熟的城市,各品牌已经培育了一批忠诚度较高的消费群,其葡萄酒消费并不亚于东部城市。
五、消费显露成熟,产品评判出现新标准
品牌知信度一直是近年来消费者评判葡萄酒产品好坏的标准,而葡萄酒行业中的知名品牌张裕、长城、王朝等品牌也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考验才获得消费者较高忠诚度的。这些都是品牌所具有较高生命力和持久力的表现。而2006年,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的深入了解,消费逐步成熟,除了品牌知信度,原料、产区、年份、酿酒师等都开始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标准之一。所以2006年以后葡萄酒市场品牌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还有赖于产品在原料、产区等等方面的选择。
六、中国成为国际葡萄酒关注的焦点
进口葡萄酒已经全方位瞄准中国市场。外资渗透的力度正逐渐加大,跨国巨头的下一步棋将是渗透性地占领市场,培育其品牌的认知度。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开始消费进口葡萄酒。进口葡萄酒冲击市场,使2006年葡萄酒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葡萄酒产品的出口状况不容乐观。但我国葡萄酒企业的竞争力在国内葡萄酒市场上仍大于进口葡萄酒,我国葡萄酒企业凭借其当地品牌、低成本、更适合的口味和强劲的产品广告和促销,在2006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然占居有利地势。

国产葡萄酒在将来发展的道理上前景广阔


白洋河作为中国葡萄酒制造业十强企业之一,处于国产葡萄酒企业二线军团中,在面对进口葡萄酒大举进犯,国产葡萄酒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的环境下,白洋河面临被收购的局面或说明了国产二线葡萄酒企生存现状堪忧。面对外忧与内患双重压力的环境下,国产二线葡萄酒企业该如何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糖酒快讯市场研究中心认为,几个方面是国产葡萄酒企业需要学习进口葡萄酒的地方。如原料基础,中国也拥有西部等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生长的黄金地带,张裕等国产龙头正以布局新疆完善全球基地架构的举措夯实竞争全球市场的基础功。如渠道变革,连锁专卖模式等终端势力的崛起,缩短了销售距离,完全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渠道扩张模式让进口葡萄酒悄然布局并深入到消费群体中;把海关体系内的保税区作为渠道模式的一个升级,真正进入所谓的贴合市场需求的“3.0互动时代”。

张裕在栖霞发展万亩酿酒葡萄基地


3月6日上午,张裕公司与栖霞市人民政府、栖霞市西城镇人民政府在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共同签署了《发展一万亩酿酒葡萄基地合同》,签字仪式由周洪江总经理主持。
协议规定,我公司协助栖霞市西城镇发展酿酒葡萄基地,计划2006年至2008年三年投资400万元,协助种植酿酒葡萄一万亩。栖霞市西城镇长岭地区总面积一万余亩,其葡萄基地规划属于国家农业部资金支持项目,也是我公司2006—2008年葡萄基地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司领导的考察与努力下,达成了西城镇政府与我公司共同发展一万亩酿酒葡萄的协议,以作为我公司新的葡萄原料基地。政府对种植葡萄的农民予以补贴,包括无偿提供苗木;无偿提供架材、铁丝、薄膜;无偿整理土地、修建道路;无偿修建水利设施等。除了国家资金支持,还有一定的资金缺口,按照协议,我公司给予每亩400元的资金支持,促进西城政府完成一万亩葡萄基地建设。为了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葡萄基地的正常建设与长远稳定的发展,我公司与西城镇政府签定了正式合同,明确了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协议中也明确了张裕公司除给予技术支持、对葡萄全部收购外,还将给予保护价收购及优质优价的政策支持。
截至2006年7月西城镇已种植葡萄约5000亩,其他5000亩将在未来的两年内陆续完成。预计2008年基地即可产出优质葡萄约3000—4000吨,2010年后可产出优质葡萄8000—10000吨,届时将大幅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整个西城镇葡萄种植产业的发展。

葡萄酒业的发展


古代的波斯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随着古代的战争和商业活动,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传遍了以色列、叙利亚、小亚细亚阿拉伯国家。由于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提倡禁酒律,因而阿拉伯国家的酿酒行业日渐衰萎,几乎被禁绝了。后来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罗马、高卢(即法国)。然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消费习惯由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传到欧洲各国。由于欧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面包和葡萄酒称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欧洲国家就发展起来,因此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欧洲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欧洲国家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80%以上。此外还有一说为葡萄酒起源于希腊,在此就不赘述了。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着“有毒”,防人偷吃。等到数天以后,国王妻妾群中有一个妃子对生活发生了厌倦,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葡萄酿成的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异常兴奋,这个妃子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

智利葡萄酒的发展特点


葡萄成熟的最理想的条件是白天有足够的光合作用,晚上葡萄树得到充分的休息。智利的气候恰好符合了这一要求,白天阳光充足,晚上属于低温气候。智利葡萄酒色泽和香气都很完美。智利的葡萄酒由于夏天干燥,葡萄很少得病,加上天然的环境,很少受到葡萄病毒的入侵。这样好的种植环境,在全球都很少见。当今的智利葡萄酒,以其优异的品质和良好的性价比,在新世界葡萄酒中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智利虽然属于葡萄酒世界中的新世界,但是在新世界葡萄酒中,它却能算作酿酒历史比较长的,智利最早种植葡萄是在16世纪,西班牙人首先移民智利,葡萄随即登陆。当时种植的只是一些从西班牙当地带去的品种,直到18世纪中期才出现了我们熟知的法国品种,如赤霞珠、美乐等。自从1989年独裁者GeneralPinochet的失势,智利的葡萄酒产业才开始繁荣起来,而且有很多外资进入,改善了葡萄园的种植技术以及为酿酒厂引进了现代化的设备。

山葡萄酒的发展空间


野生山葡萄在中国分布广泛。中国大量用于酿酒的山葡萄有湖北郧西的山葡萄,江西等地的刺葡萄,秦岭以南至广西境内的毛葡萄等。用量最大的还是长白山山脉的山葡萄。中国幅员辽阔,野生山葡萄的资源很丰富。不仅野生资源丰富,山葡萄家植也有很大的空间。山葡萄家植,首先要搞好山葡萄的选种问题。中国山葡萄选种育种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长白山葡萄酒厂首先发现雌雄同株的山葡萄,把它移植家栽,起名为“双庆葡萄”。通化葡萄酒厂选育出通化1号,通化2号,通化白品种等。左家特产研究所选育出左山1号,左山2号,双红等品种。以上品种人工家植都收到很好的效果。把山葡萄与欧亚种葡萄杂交,可培育出带有山葡萄遗传基因的酿酒新品种。如公酿1号、北醇等品种,既具有山葡萄的耐寒性、抗病性,又具有欧亚种葡萄的丰产性和高品质,是很受群众欢迎的酿酒葡萄品种。吉林省长白山酒业公司提出了长远的设想:建立山葡萄自然保护区,实行山葡萄野生化栽培,让山葡萄源于自然,再回归自然。长白山周围的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林场的疏林地等,都亟待绿化。在这些地方发展山葡萄生产,即把经过家植的山葡萄选择优良品种,进行野生栽培,粗放管理。既可绿化荒山,又能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为发展山葡萄酒生产开辟一片新天地。目前长白山酒业公司,由个人承包荒山,进行山葡萄野生化栽培,已经发展3万亩。计划在近几年发展到5万亩。通化山葡萄酒和长白山山葡萄酒,在广大群众中有很好的口碑。真正的山葡萄酒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汉武帝时期,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内容,更多精彩访问中国的葡萄酒文化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