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葡萄酒的品种虽然多样,但是用来酿造葡萄酒的葡萄品种就二十中左右,包括:Tempranillo、Albarino、Garnacha、Palomino、Airen、Macabeo、Parellada、Xarel·lo、Carinena和Monastrell等。尽管如此,西班牙还是全世界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西班牙有4000多年的葡萄酒酿造历史,是旧世界的老牌产酒国,但常被人忽略。除了本国酒商并不重视营销策略外,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其漫长的葡萄酒历史并没有太多的闪光点。西班牙人十分喜爱葡萄酒,但对葡萄酒的质量要求并不高。据说,最先在葡萄酒中添兑汽水饮用的就是西班牙人。不过,他们只向品质和口味都很差的酒中添兑可乐。随着西班牙葡萄酒业的发展,西班牙人逐渐意识到对本国葡萄酒进行法律保护的重要性,于1932年创立了原产地命名制度(DenominacióndeOrigen,DO),并于1970年作了修订。该制度同法国的原产地控制命名制度(Appellationd'originecontrôlée,AOC)、葡萄牙的法定产区制度(DenominaçãodeOrigemControlada,DOC)以及意大利的法定产区制度(Denominazionedioriginecontrollata,DOC)有许多相似之处。截止到2009年,西班牙共有77个法定葡萄酒产区。西班牙葡萄酒种类丰富,最有名的葡萄酒要数Sherry。Sherry分为“开花”和“不开花”两种。所谓“花”,就是指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一层“薄膜”。这是一种与法国香槟十分相似的起泡酒,现早已成为西班牙葡萄酒最重要的一张名片。
汉朝——葡萄酒业的开始与发展
我国早在汉朝时期,即公元前206年(汉武帝建元年间)以前就已经开始种植葡萄,并且有了葡萄酒的生产酿造。司马迁曾在《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的信息。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大宛是古西域的一个国家,位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这一史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西汉时期,已经从邻国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技术。西域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葡萄酒的主要产地。我国栽培葡萄的技术从西域引入后,先至新疆,经甘肃河西走廊至陕西西安,其后传于华北、东北及其他地区。从张骞将西域的葡萄及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引进中原后,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在两汉时期,葡萄酒成为当时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用的上等珍品佳酿。据《太平御览》卷972引《续汉书》云:“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斗遗张让,即以为凉州剌史。”这句话是说一个叫孟佗的人拿了相当于现在20升(合约26瓶)的葡萄酒贿赂张让,结果换得了凉州剌史一职。这一历史典故足以说明在东汉时期,葡萄酒是相当珍贵的。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我国葡萄酒业的开始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葡萄酒业的恢复及葡萄酒文化的兴起;唐代——灿烂的葡萄酒文化;元代——我国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时期;明代——我国葡萄酒业的低速发展时期;清末民国初期——我国葡萄酒业发展的转折期。纵观汉武帝时期至清末民国初的2000多年,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从创建、发展到繁荣的不同阶段,其中,有过繁荣和鼎盛,也有过低潮和没落,与之相随而行的是绵延不断、流传至今的灿烂的中国葡萄酒文化。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的民族文化,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真实地记载和再现了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葡萄酒业——传统民族产业的繁荣。考古发现,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附近出土的压榨机的年代为公元前6000年,而中美科学家对距今9000年——7000年的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研究结果,却使世界葡萄酒的人工酿造历史推前了3000年。他们用现代分析方法,证明在该遗址中发掘的陶器中装的是葡萄酒。这不仅说明人类至少在9000年前就开始酿造葡萄酒了,而且也说明中国人可能在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中国葡萄酒的发展,还看这里!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今中国葡萄酒产业来到了一个新的关口。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新问题。现阶段,中国葡萄酒市场正值调整期,伴随着新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趋势,产品结构也在发生着改变:结合中国产区自身特色,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品牌产品正推动着国产葡萄酒市场的进一步成长与成熟。其中,尤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最为突出。区域优势凸显,“中国标志”逐渐生成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的区域优势十分明显,发展酿造葡萄酒的自然条件独特,光、热、水、土资源组合优越,是我国和全世界有机葡萄酒的优良产地。据了解,甘肃省80%以上的葡萄产业都是有机葡萄,所酿造的葡萄酒大部分也都是有机葡萄酒。相关数据显示,甘肃是国内葡萄酒主要产区之一,截至2014年,甘肃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30.27万亩,约占全国酿酒葡萄酒种植面积的15%;葡萄酒产能达到13.9万千升,比2009年增长30%。中国的葡萄酒企业,需要传承与坚持葡萄酒的本真,出品符合产区风土实际,符合中国人口味的葡萄酒。在这一点上,甘肃河西走廊产区真正实现了超越。目前,河西走廊已经逐步形成了从葡萄种植、采摘到葡萄酒酿造、储存、灌装、市场营销以及葡萄酒文化旅游观光体验等一条龙式的辐射延伸产业链。葡萄酒产业已经成为河西走廊许多市县特色优势富民产业,在武威市已经发展成为区域首位优势产业。未来,武威市也将以葡萄酒产业为枢纽,把旅游餐饮等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的综合产业链,加速实现国产葡萄酒走向世界的“中国梦”。政府牵头,莫高领军,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如今,河西走廊产区的莫高、紫轩、祁连、国风、皇台、威龙、敦煌等葡萄酒企业,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应该说,甘肃发展葡萄酒产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好时机。这一良好局面的取得,除了河西走廊得天独厚的产区自然条件及区内葡萄酒企业积极作为外,与近年来甘肃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出台实施的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着力打造著名葡萄酒产区的政策不无关系。2010年4月,《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出台。这一规划的出台,可以说对甘肃葡萄酒产业向著名产区化、产品质量优质化、品牌打造高端化发展,产生了春风化雨的效果——2010年,甘肃省葡萄种植规模超过14万亩,葡萄产量4.6万吨,葡萄酒产量3.3万吨,销售额超过8亿元。销量同比上升43%,销售额同比上升45%,利润同比上升244%。不仅如此,根据今年4月底各大葡萄酒公司公布的2014年年报,莫高在一众葡萄酒企业中表现突出。此外,莫高年报对未来发展战略也做出了说明——坚持“开放的莫高、走出去的战略”。葡萄酒产业打造“双核心”(武威莫高庄园、兰州莫高国际酒庄)、“双引擎”(武威、兰州酿酒厂)、“双高地”(武威产区高地、兰州品牌高地),加快拓展全国市场步伐。莫高的积极作为同样显示了甘肃省葡萄酒产业辉煌的发展前景和令人期待的明天。逐鹿高端,打造产区品牌2015年,中国本土的葡萄酒产区印象将会获得进一步的认知提升,而这也将给河西走廊产区的个性化葡萄酒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面对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高端化发展已成葡萄酒产业制胜的利器。对甘肃葡萄酒产业而言,高端引领、品牌带动将是必经之路。高端不是高价,也不是哗众取宠。高端化,是相对于葡萄酒的品质而言的。那么,逐鹿高端市场,甘肃的机会在哪里?第一,甘肃葡萄酒敢走高端,首先来自于产区优势。优良、丰富的酿酒葡萄品种和优质、高档的葡萄酒产品,是构成了一个著名葡萄酒产区的重要元素。拥有了最好的产地和原料等自然基础,就具备了酿成最好葡萄酒七成的保障。处于北纬38度左右的黄金酿酒带上,重点栽培和发展黑比诺、赤霞珠等世界名种葡萄,这就是甘肃葡萄酒的天然禀赋。第二,对于具备得天独厚自然优势条件的甘肃葡萄酒业,深知敬畏自然、珍藏自然才能成就好酒。河西走廊产区的多家葡萄酒企业,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着力倡导、实施“有机酿造”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系列佳绩,这里生产的葡萄酒以优质、高档赢得了专家和消费者的好评。第三,产区优势+有机高端,是甘肃葡萄酒产业的希望所在。甘肃葡萄酒产业的“高端化”是缩小和世界葡萄酒产业,以及和国内知名葡萄酒产业之间差距的必由之路。当然,品种+品质+品牌,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品种决定品质,品质造就品牌。只有这样,甘肃葡萄酒业才能在产能扩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品牌、效益的突破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期待中国葡萄酒市场繁荣发展的明天!汉武帝时期,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的欧亚种葡萄是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历史上著名的大探险家张骞出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使西域时(公元前138—前l19年)从大宛带来的。《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汉使(指张骞)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桃。”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据《太平御览》记载,汉武帝时期,“离宫别观傍尽种蒲萄”,可见汉武帝对此事的重视,并且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我国的栽培葡萄从西域引入后,先至新疆,经甘肃河西走廊至陕西西安,其后传至华北、东北及其它地区。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和国力衰微,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业极度困难,葡萄酒异常珍贵。《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中,裴松子注引汉赵岐《三辅决录》:“(孟)佗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孟佗是三国时期新城太守孟达的父亲,张让是汉灵帝时权重一时、善刮民财的大宦官。孟佗仕途不通,就倾其家财结交张让的家奴和身边的人,并直接送给张让一斛葡萄酒,以酒贿官,得凉州刺史之职。汉朝的一斛为十斗,一斗为十升,一升约合现在的200毫升,故一斛葡萄酒就是现在的20升。也就是说,孟佗拿26瓶葡萄酒换得凉州刺史之职!可见当时葡萄酒身价之高。中国葡萄酒历史与发展概况
(图为北京龙徽葡萄酒博物馆)
我国的酿酒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汉代以前,那时候我国就已开始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了,并且葡萄酒的生产规模较大,但内地种植较少,主要产地在西域。
到公元前138年,西汉特使张骞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于是,带回了葡萄和葡萄酒酿制技术,葡萄酒酿制技术开始从西域传到内地。
西汉时,中原地区的农民对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认识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葡萄酒只限于在贵族中饮用,平民百姓是绝无口福的。东汉时,葡萄酒仍很珍贵。汉代之后,中原地区就不再种植葡萄了,而仅一些边远地区以贡酒的方式向后来的历代皇室进贡葡萄酒。
而在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时才又重新从西域引入葡萄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并且葡萄酒在当时颇为盛行,酿造技术也已相当发达,风味色泽更佳,这是一个上至天子满朝文武下至平民百姓文人墨客都喝葡萄酒的辉煌盛世,葡萄酒的酿造已经从宫廷走向民间。《班府元龟》是第一本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传来的方法酿造葡萄酒档案的史书。
到了元代中国葡萄酒生产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统治者甚至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并在山西太原、江苏南京开辟了葡萄园,而且在元28年还在皇宫中建造了葡萄酒室,甚至有了检测葡萄酒真伪的办法。
到明朝时,粮食白酒的发酵、蒸馏技术日臻提高完善,蒸馏白酒开始成为中国酿酒产品的主流,葡萄酒生产由于具有季节性,酒产品不易保存,酒度偏低等特点局限而日渐式微。
清朝,尤其是清末民国初,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转折点。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葡萄酿酒公司,并在烟台栽培葡萄。这是我国葡萄酒业经过二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后,出现的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贮酒容器也从瓮改用橡木桶。从西方引入了优良的葡萄品种,并引入了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从此我国的葡萄酒生产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之后,青岛、北京、清徐、吉林长白山和通化等葡萄酒厂相继建立,虽然大部分由外国人经营、生产方式落后,但我国近代葡萄酒工业的雏形已经形成,然而,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摧残和官僚资本的掠夺,葡萄酒工业萧条、暗淡,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葡萄酒工业得到重视,才有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在日前发布的《2006-2007中国葡萄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中,糖酒快讯网市场研究中心的行业分析师对我国葡萄酒发展特征作出了总结分析:
一、葡萄酒产销量稳步增长,价格稳定
2006年以来,全国葡萄酒市场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价格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但不排除个别产区稳中有升。随着近年来中外葡萄酒企业对葡萄酒文化、市场的培育,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知度和偏好提高,这有利于刺激葡萄酒销量的增加。同时产业政策的颁布、有关标准的实施也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竞争趋于白热化,终端成为主战场
随着各葡萄酒项目的陆续投产和国外洋酒的大规模进入,我国葡萄酒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2006年葡萄酒企业将推广、营销的重点转向酒店、夜总会、卡拉OK厅、迪厅和酒吧、超市和购物中心等终端,终端市场发展成为厂家博弈的主战场。进店费、买断费等不正当竞争依旧存在,但骨干企业的竞争将会趋向理性化。2006年,外资渗透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在加剧葡萄酒业的竞争的同时,也使葡萄酒企业明白,若想不断扩大市场,增强影响力,应将更多的目光瞄向终端。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档化趋势明显
伴随着葡萄酒市场的规范化,消费的成熟化,品牌、品质成为葡萄酒消费的主要因素,加上经济发展、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葡萄酒消费逐渐转向奢侈消费,葡萄酒行业结构也向倒金字塔型转变。葡萄酒逐渐向中高端发展,高端葡萄酒发展势头迅猛,2006年高端葡萄酒的消费约占整个市场的40%,特别是冰酒成为高端葡萄酒消费的亮点,如张裕、王朝等冰酒产品的开发势头上升。随着葡萄酒市场高端化趋势的发展,高端市场将会成为争夺的焦点。
四、东西差距缩小,实现增速并驾齐驱
随着产区等概念的深入人心,我国葡萄酒业与市场已经开始打破“东高西低”的生产增长和市场需求规律,出现西部与东部增长速度并驾齐驱的局面。虽然我国葡萄酒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区域还是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厦门这些发达地区,东部干红葡萄酒仍然占据人们消费的较大比重。但在产区等概念的推动下,重庆、西安、兰州、成都和乌鲁木齐等地区葡萄酒消费也出现了新的转折,西部葡萄酒市场消费逐步升温,例如,成都作为葡萄酒消费比较成熟的城市,各品牌已经培育了一批忠诚度较高的消费群,其葡萄酒消费并不亚于东部城市。
五、消费显露成熟,产品评判出现新标准
品牌知信度一直是近年来消费者评判葡萄酒产品好坏的标准,而葡萄酒行业中的知名品牌张裕、长城、王朝等品牌也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考验才获得消费者较高忠诚度的。这些都是品牌所具有较高生命力和持久力的表现。而2006年,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的深入了解,消费逐步成熟,除了品牌知信度,原料、产区、年份、酿酒师等都开始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标准之一。所以2006年以后葡萄酒市场品牌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还有赖于产品在原料、产区等等方面的选择。
六、中国成为国际葡萄酒关注的焦点
进口葡萄酒已经全方位瞄准中国市场。外资渗透的力度正逐渐加大,跨国巨头的下一步棋将是渗透性地占领市场,培育其品牌的认知度。同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开始消费进口葡萄酒。进口葡萄酒冲击市场,使2006年葡萄酒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葡萄酒产品的出口状况不容乐观。但我国葡萄酒企业的竞争力在国内葡萄酒市场上仍大于进口葡萄酒,我国葡萄酒企业凭借其当地品牌、低成本、更适合的口味和强劲的产品广告和促销,在2006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然占居有利地势。
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中国葡萄酒业的发展》内容,更多精彩访问中国的葡萄酒文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