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糟的英文说法Lees,是一个古老的英语单词,用来形容像发酵罐那样的容器中,下沉到底部的渣滓或沉淀物。而本文所讲的酒糟中,所含有的物质包括已死的酵母细胞、葡萄籽、果肉、葡萄梗、葡萄皮的碎片,以及在酿酒或熟成过程中产生的非溶解性的酒石酸盐等物质。
在普通餐酒的生产过程中,清澈的葡萄酒会在发酵之后立即与酒糟分离,以避免酵母分解,且随即会进入澄清和稳定过程。而有些红葡萄酒或白葡萄酒(尤其是白葡萄酒)则会在发酵完成后留在酒糟上确切地说,是所谓的精制酒糟(FineLees)长达数月,以增加葡萄酒的复杂风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酒泥陈酿法(LeesContact)特有的过程。
质量再高一些的葡萄酒会在酒糟上度过更久的时间,因为它们和过早与酒糟分离的普通葡萄酒相比,通常需要略微缓慢的酿制过程。酿酒师希望在此过程中,让一些半稳定状态的胶状酚类物质(ColloidalPhenolics)和酒石酸盐会在熟成的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
此外,澄清过程中使用的澄清剂(FiningAgent),如膨润土(Bentonite)、硅酸(SilicicAcid)以及干酪素(Casein)等,也会沉淀下来,成为酒糟的一份子。澄清剂的使用通常尽量简单,以使葡萄酒能够迅速恢复应有的状态。然而,在一些比较大型的酒厂中,酿酒师会采用滚筒真空过滤方式(RotaryDrumVacuumFiltration),以尽可能地保留那些带有强烈酒糟风味的葡萄酒。
当大部分的优质葡萄酒恢复到正常状态后(通常在长时间的沉淀过后采用压榨或在澄清过滤过程中实施重压的方法恢复葡萄酒的状态),酒糟就只有酒石酸钾和少量的酒精还需要处理了。而当酒石酸和酒精也稳定后,酒糟就会被运回葡萄园。葡萄园工人会把它们当做氮肥加入土壤中。当然在此过程中,酒农还需要注意酒糟内含有的一些有机物质,可能会造成土壤腐烂或引起环境污染。
经常有刚刚接触到葡萄酒的朋友吐槽说会遇到这种情况:周末的时候被邀请去参加一次品酒会,竟然看到有人在吐酒!他们认为这样做太粗鲁太不可思议了。但又不知道是否在品酒会上吐酒才是合适的,而咽下去则是不专业的行为?品酒会上到底该不该吐酒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吐酒。
1、什么是吐酒?
吐酒,此吐非彼吐并不是教你在喝了大量酒后如何把酒抠吐出来,而是说在换下一款酒之前,将上一款酒吐出清口。在品酒会,学习葡萄酒,品酒比赛或考试时,品酒者都会把酒吐掉;这是非常正常而且专业的行为,专业的主办方也会为此准备吐酒用的小桶吐酒桶。不过,品酒者有吐酒的,也有咽下去的。将酒吐出去的确是很浪费的行为,但却是有必要的。
2、为什么要吐酒?
或许有人疑问:不把酒喝下去,如何感知它的余味如何呢?实际上,一款酒在进入口中后,就已经呈现了她绝大多数的风味特征。不用吞咽下肚,也能感受到美酒的精妙之处。而吐掉之后,你也可以充分感受到这款酒的回味。对这款酒的感受,吐掉和咽下去没有太大差别。
在品酒会上,有好酒也有劣酒,如果在品酒时,你把每一款酒都咽下的话,在遇到心仪的好酒前,其中的一些劣酒就会令你失去意识,甚至走起路来开始摇摇晃晃,这时你就必须停下,因为喝酒会令你丧失判断力,你会感觉有些酒的味道和你清醒时品到的味道不一样。
偶尔在参加大型品鉴活动时,会遇到因为舍不得吐而把酒都咽下去的朋友,他们的结果往往都是不胜酒力,草草领略几款佳酿后就不能再战了。品酒会上的酒多种多样,在尝到最令你感到惊喜的酒之前,你最好还是把酒吐了,这样才能不辜负好酒,尽情享受你的最爱。
品酒师这个行业里有些耳熟能详的大师,比如罗伯特帕克(RobertParker)、杰西斯罗宾逊(JancisRobinson)等人,他们名字的缩写和他们写下的分数会成为无数消费者买酒的直接参照。因此,对他们来说,超过一万款葡萄酒的年品鉴量是他们的基本工作,一天中品尝百余款酒更是家常便饭。自然,他们为这些葡萄酒打分时,必须头脑清醒,味觉敏锐,还要努力让自己远离酒精肝或是胃病的威胁。所以,和所有从事着相同或类似工作的人一样,这些大师也会做同样的一件事,把含在口中的酒吐掉,而不是咽下去。
3、吐酒的艺术
酒应该怎么吐,不应该哇的一口出来就行了吗?当然可以,但是恐怕姿态就不那么优雅了,而且有可能会将酒液溅的到处都是。学习吐酒的技术前,需要学着如何在公众场合吐酒不感到尴尬,尤其是我们从小都被教育不要在公众场合吐东西。品酒师中间有一句座右铭,即:SpitwithPride,意思是我吐酒,我骄傲。
吐酒首先要确认吐酒槽放置的位置;然后小呷一口,用舌头搅动酒液,使其充分接触你的味蕾,用心体会其中的滋味;最后把口中已起泡的微温的酒液吐入吐酒槽中。葡萄酒大师杰西斯罗宾逊(JancisRobinson)告诉我们,吐酒时应该收紧双唇,有控制性的发力,让葡萄酒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然后吐进吐酒桶中。
4、这些场合不需要吐酒
当然,葡萄酒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供人们把酒言欢的。品鉴会或者品酒专家毕竟不多,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私下与朋友一起饮酒,就没必要吐了,毕竟三五好友共饮一两瓶葡萄酒既在健康标准范围内,又能达到微醺,陶冶心情的效果。这时候遇到好酒,就可以尽情下咽。当然,千万适量,否则,喝多到吐的程度,那就是花钱伤胃了。
专家们都说葡萄酒应该卧放,但是我们在葡萄酒商店或者超市里面,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直立摆放的葡萄酒。到底葡萄酒直立摆放会不会损害酒质呢?葡萄酒要卧放的理由是什么?
葡萄酒为什么要卧放?
实际上,葡萄酒要卧放的理由与氧气有关。使用橡木塞的葡萄酒,如果长期直立存放,天然酒塞容易因干燥而收缩,甚至出现干裂现象,导致过多的氧气进入酒瓶与葡萄酒发生反应,引起葡萄酒液的氧化。葡萄酒中的酒精与氧气相互反应,会产生醋酸(Aceticacid),破坏葡萄酒的风味。
由此可知,采用天然橡木塞的葡萄酒一定要卧放,这样才能保证酒塞在酒瓶内的那一端维持湿润状态,防止酒塞干燥、裂开而引起的氧气侵入。除此之外,葡萄酒也应该保存在环境湿度达到50%~80%的地方,预防酒塞另一端出现干枯断裂的情况。
使用螺旋塞的葡萄酒也需要卧放吗?
目前市面上采用金属螺旋塞的葡萄酒越来越多,尤其是新世界产区的葡萄酒,这些没有使用天然软木塞的葡萄酒也需要卧放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使用螺旋塞的葡萄酒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需要卧放保存,因此可以依据你的酒柜或架子的情况随意摆放。然而卧放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卧放依然是最好的存酒方式。
还有哪些酒不需要卧放?
实际上,除了采用螺旋塞这个条件之外,还有一些葡萄酒也并不需要严格地卧放保存。例如,对于起泡酒来说,无论卧放还是竖放对于酒质并没有多少影响。这是因为困在起泡酒瓶内的二氧化碳所带来的压力,可以为酒塞提供足够的湿度防止氧气进入酒瓶。
法国香槟酒行业委员会(CIVC)的一项研究指出,香槟在卧放的情况下会加速陈年,因为酒塞长时间与酒液接触会导致失去弹性,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氧气会渗入酒瓶内引起氧化。
除了起泡酒之外,诸如马德拉(Madeira)一样的加强型葡萄酒也不需要特别使用卧放的方式保存,因为加强型葡萄酒在酿造的过程中早已经过氧化,甚至酿造马德拉酒时会将葡萄酒加热到60摄氏度高温,并刻意将其暴露在空气中加速氧化,从而产生特别的风味。正因如此,加强型葡萄酒即使在开瓶后也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质,更不用担心竖放导致酒塞收缩而渗入的少量氧气了。
酸对葡萄酒来说非常重要,它与酒精、单宁和甜度并列为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四大基本要素。对于酿酒师和葡萄酒发烧友而言,理解葡萄酒的酸也极为重要。
酸的来源
葡萄酒里的酸,部分来自葡萄本身,部分则来自于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其中,酒石酸(tataric)、苹果酸(malic)和柠檬酸(citric)3种源于葡萄果实;另外3种酸,是由酒精发酵和细菌活动形成的琥珀酸(amber)、乳酸(lactic)和醋酸(acetic)。
葡萄酒的pH值
首先,所有类型的葡萄酒无一例外都是酸性的,绝大多数葡萄酒的pH值都介于3~4之间(理想情况下,白葡萄酒的pH值在3.0~3.4之间,而红葡萄酒在3.3~3.6之间),低于咖啡,但比柠檬水稍高。
pH值对葡萄酒的影响
1.口感
葡萄酒的pH值,反映的是葡萄酒的酸的强度。pH值越低,酸度越强,呈现出来的口感则越清脆鲜活,与之相反,高pH值(低酸度)的葡萄酒则往往口感丰厚,这一点想必不难理解。
2.杀菌
除了影响口感之外,pH值高低对于酿酒师来说还有别的指导意义。由于大部分细菌生物无法在低pH值的环境下存活,因此在酿造高酸度葡萄酒时,酿酒师可以减少使用二氧化硫等用于杀菌的添加剂。与之相反,高pH值(低酸度)的葡萄酒则往往更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
3.陈年
在酿酒过程中,高酸度(低pH值)的葡萄酒发酵速度会更快,同时酸度也会增强葡萄酒的陈年能力。
4.颜色
此外,pH值高低还会影响葡萄酒的颜色。葡萄酒的颜色主要受到醋酸菌和乳酸的共同影响。葡萄果实内的离子化进程以及酸度的高低决定了葡萄的颜色。高酸度的红葡萄酒会拥有深红的颜色,而低酸度的红葡萄酒则会带有一丝模糊的棕色。白葡萄酒的情况也非常类似,低酸度的白葡萄酒同样会偏棕色一点。
TA值又是什么?
除了反映酸的强度的pH值,葡萄酒的酸度通常还可以用TA(TotalAcidity,总酸度)来衡量,其反映的则是酸的数量。如果一款葡萄酒的总酸度是0.6%,那就是说,100毫升的这款葡萄酒中,含有0.60克酸。
大多数葡萄酒的总酸度为0.6~0.7%;而如果一款酒的总酸度超过了1%,就会过于尖酸、难以下咽了。总酸度太低的葡萄酒(低于0.4%),则喝起来会淡然无味,太过贫瘠。
不过,高酸度葡萄酒的口感也可以用甜度来平衡。例如,冰酒的总酸度高达1.5%,但同时它的甜度也非常高,因此喝起来仍然能够取得平衡的口感,同时得益于高酸度,冰酒还拥有很强的陈年能力,能够陈年数十年。
将pH值和TA值综合起来,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一款酒的口感和风格。例如,假设两款酒pH值相同,那么TA值较高的那款酒尝起来则会更酸。
但是,葡萄酒的酸对味道的影响远比简单的数值对比更加复杂,因为不同类型的酸也会影响我们对酸的感受。例如,霞多丽(Chardonnay)在橡木桶内陈年的过程中,其苹果酸会逐步转化成乳酸,口感也会逐渐由尖酸变得更加顺滑。
总而言之,葡萄酒的酸对于酒的抗菌、口感、颜色、陈年能力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将酸度孤立起来、单以酸度高低来评价葡萄酒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酸度的数值并不能准确反映葡萄酒在我们口中产生的感受。
近日,有酒友问起什么是双轮底发酵酒,这样生产的酒酒质是不是更好?相信大家也如该酒友一般,充满了疑问。因为,市场上从名优酒到不知名的一些酒,尤其是浓香型白酒几乎都会宣传其酒采用了双轮底发酵工艺。双轮底发酵已是公认的中国白酒五大传统技艺之一。但到底什么是双轮底工艺呢,它酿出的酒为什么好呢?
所谓双轮底发酵即在开窖时,将大部分糟醅取出,只在窖池底部留少部分糟醅(也可投入适量的成品酒、曲粉等)进行再次发酵的一种方法。等到酒醅经过两轮发酵期满,称为:双轮发酵糟,所酿出的酒称为:双轮发酵酒。
双轮底发酵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双轮底发酵是提高产品质量极其有效的措施。凡经双轮底发酵的,酒质显著提高,特别是在浓香型白酒中。
双轮底槽发酵,其实质是延长发酵期的一种工艺方法,只不过延长发酵的糟醅不是全窖整个糟醅,而仅仅是留于窖池底部的一小部分糟醅。其作用如下:
第一、通过延长发酵期,增加了酯化时间,故酯类物质也增多。
第二、底部糟醅与窖泥有较长时间的接触,有利于香味物质的大量生成与积累,使酒质提高。因为,窖底泥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最容易进入底部糟醅。底部糟醅营养丰富,含水量充足,故微生物容易生长繁殖。底部糟醅酸度高,有利于酯化作用。
双轮底糟发酵产的酒酸和酯含量高、香气正、糟香味大,能增强基础酒的浓香、糟香,提高酒体的丰满度,主要作调味酒使用。
划重点
双轮底发酵即对第一次发酵的底糟不做蒸馏,进行第二次发酵,有意延长底糟发酵期的一种工艺。其所酿制的双轮底酒酸和酯含量高、香气正、糟香味大,能增强基础酒的浓香、糟香,提高酒体的丰满度,主要做调味酒用。
亲朋好友齐聚一桌,共同举杯畅饮之时。为何要举杯相碰以示庆贺呢?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来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碰杯的诞生其实不是因为礼仪需要,而是为了安全着想。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细听小编为大家一一道来。
当时,能享受到葡萄酒的都是皇室,贵族和教廷人士,通过饮料暗杀的事件层出不穷。16世纪,名噪一时的意大利豪门波吉亚家族(HouseofBorgia)更是把毒药变成了葡萄酒的周边产品。
而这一家族末代当家罗德里戈波吉亚(RodrigoBorgia)也就是着名的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在位期间(1492-1503),波吉亚家族把举办宴会,邀请有钱人,下毒,伪造遗嘱,接收财产五步发展为成熟的流水线作业,搅的整个罗马教廷人人自危。一时间,在罗马出门赴宴之前每家每户都搞得像生离死别,和宴会主人饮用葡萄酒变成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最终,为了让大家放心的品鉴佳酿,碰杯终于诞生了。大家喝酒前拿起自己的平底大口金属杯和主人用力一碰,让自己的酒溅到主人的杯子里,然后和主人相视一笑,酒都融在一块了,这样你就不敢下毒了吧!
另一种有趣的说法,是古希腊人的眼中,举杯饮酒的时候,人的五官是可以感受到葡萄酒的乐趣的。鼻子能闻到葡萄酒的果香,眼睛能看到葡萄酒的颜色,舌头可以辨别酒味。
唯独耳朵是被这享受排除在外的,所以希腊人就像出了一个办法,在饮用葡萄酒的时候相互碰撞一下杯子,杯子发出的清脆的响声就能传到耳朵里,这样一来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样能感受到葡萄酒的乐趣。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碰杯现在已经成为在酒桌上大家共同享受、一起祝福的环节。
白酒的名称多种多样,根据原料、产地、香型等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命名方式。白酒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传承了上千年的历史文化。虽然白酒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但是对于其起源,尤其是白酒名称的由来,却很少有人能够描述出来。
白字内藏乾坤
中国白酒的别称历史上,中国白酒亦被称为烧酒、高粱酒、白干酒等。称白酒,是因为其酒无色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用白酒这一名称代替了以前所使用的烧酒或者高粱酒等名称《中国酒概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个简单的白字,也蕴含了丰富的内涵。正如我国国画的一种创作手法白描,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虽然白描线条简单、色彩单一,但通常展现出来的画面极具精神和质感,同时也朴素、简洁、流畅、生动。
水是酒之血,粮是酒之肉,曲是酒之骨,所以粮、曲、水构成了酿造文化的基础。而这粮、曲、水就像白描中的每个笔画一样要用到恰到好处才能呈现有质感的画面,由此才能酿造出窖香浓郁,口味丰满,入口绵甜干净,纯正的无色透明酒体。
白描的创作方式分为单勾和复勾。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
值得一提的是,这与白酒的勾调技术如出一撤。通过神奇的勾调技术,把不同批次的酒依照产品固有的风格特点,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进行酒体设计,再通过点滴之间的艺术,达到了画龙点睛地作用,使酒得以升华,口感层次丰富饱满。
之所以称之为白酒,是因为它有着无色透明的酒液;另外也与白描的名称有异曲同工之妙:颜色单一、朴素简洁、质感纯正。
白酒名称繁多
欢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堕、冻醪、壶觞、壶中物、酌、酤、醑、醍醐、黄封、清酌、昔酒、缥酒、青州从事、平原督邮、曲生、曲秀才、曲道士、曲居士、曲蘖、春、茅柴、香蚁、浮蚁、绿蚁、碧蚁、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狂药、酒兵、般若汤、清圣、浊贤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浓淡及酿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绰号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文在诗词、小说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词。这也是中国酒俗文化的一个特色。
除了被称为白酒以外,建国前,白酒大多称为烧酒、高梁酒等,建国后又被称为白酒、白干烧等。
烧酒
称为烧酒,是因为它是将发酵过的原料加热、蒸馏后所得出的酒液。酒精含量较高,味道浓烈,引火能燃烧。
白干酒
称为白干酒是因为它在酿造中从不掺水。
高粱酒
主要根据白酒原料而命名,有些采用高粱为原料酿造的酒则被称为高粱酒。
笼统来说,一瓶进口葡萄酒在进口环节要缴纳的税费综合税率达到了48%。但是,你是否知道,这瓶酒在真正到达消费者手上的时候还需要缴纳另外的哪些税呢?
进口环节税率还原
先来简单回顾一下进口环节的各种税费:
根据我国税法相关规定,葡萄酒在海关港口过关需要征收14%的关税、10%的消费税和17%的增值税。
假设要进口的这瓶葡萄酒进价100元(这里的进价100元是葡萄酒进口到目的港的成本,即到岸价CIF)。那么,在进口环节,它需要缴纳:
关税:
CIF14%
100元14%=14元。
消费税:
消费税计算方法=组成计税价格10%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CIF+关税)/(1-10%)]10%
[(100元+14元)/(1-10%)]10%=12.67元
增值税:
(CIF+关税+消费税)17%
(100元+14元+12.67元)17%=21.53元
因此,进口税额为:
关税+增值税+消费税
14元+12.67元+21.53元=48.2元
天气渐冷,火锅愈加成为餐桌上的常客,无论是去酒店,还是在家里,一群人聚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火锅,其乐融融,绝对是一种享受!
吃火锅,配什么酒?
一般情况下,不太建议用干红去配火锅,尤其是麻辣火锅!(当然你特别喜欢这样,那也可以,喜欢最重要!)
麻辣火锅中的辣椒、胡椒、花椒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葡萄酒的果香,当然,有人说因此要搭配果香浓郁的葡萄酒,这实在是没事找事,果香再浓郁,麻辣味对其造成的破坏还是照旧,有些浪费的!
吃麻辣火锅就不该去配干红,还因为这两者基本不搭:一个是传统的东方美食,随意、随性,一个是典型的西方文化,高贵典雅,你闭眼想想看,一个人上半身穿西装,下身是灯笼裤,是个什么模样!
硬凑是生硬和奇怪的,但还是有妙人儿想出了用葡萄酒做火锅汤料的妙主意,将西方元素巧妙地融入了东方传统美食!
将整瓶葡萄酒倒入锅内,并加入奶酪作为汤料。葡萄酒加热后味道会变酸,影响口感。但在涮入牛肉、羊肉、洋葱等食材后,酸味会被慢慢中和,醇厚的汤料不但有酒香,还会使肉品更嫩滑鲜美,这在一些城市已经成为了时尚新吃法。
葡萄酒火锅酸甜清淡,算是清汤锅底的一种,更加能体现出食材的品质和口感。当然,葡萄酒可以去腥去油,所以太瘦的肉,反而不好。在刀工上,与葡萄酒火锅搭配的肉片要比一般肉卷来得更大更厚,或者干脆切成肉粒,吃起来才更有嚼劲儿。
附赠葡萄酒火锅汤料制法一份:
1、取熬制数小时的牛骨清汤底,加入西椰菜、洋葱等;
2、加入脂肪含量低的固体状奶酪,使汤底的口感更为柔滑;
3、最后倒入1瓶葡萄酒,可加入少许玫瑰花和香草籽,中和红酒的酸涩味,增添香气。
很简单吧!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一、按葡萄酒的颜色
1.红葡萄酒:酒液颜色有紫红色、宝石红、石榴红、棕色等,带皮发酵。
2.白葡萄酒:酒液颜色有黄绿色、稻草黄、柠檬黄、金黄色、琥珀色等,采用白葡萄品种酿造,或是红葡萄品种不带皮发酵酿造。
3.桃红葡萄酒:酒液颜色有淡粉红色、三文鱼色、橘黄色等,通常带皮发酵时间短。
二、按二氧化碳的压力
1.静止葡萄酒:是指在20℃时,酒中二氧化碳压力低于0.05Mpa的葡萄酒,市面上的大部分葡萄酒都属于这种类型。
2.起泡葡萄酒:是指在20℃时,酒中二氧化碳压力大于或等于0.05Mpa的葡萄酒,如法国香槟(Champagne)、西班牙卡瓦(Cava)以及意大利阿斯蒂(Asti)等。
三、按含糖量
1.干型:含糖量小于或等于4g/L。
2.半干型:含糖量在4-12g/L之间。
3.半甜型:含糖量在12-45g/L之间。
4.甜型:含糖量超过45g/L。
在以上几种分类方法中,每一种中的某一类可以同时用于形容同一款葡萄酒,比如一款半干型起泡白葡萄酒或一款甜红葡萄酒。
得到一支品质佳酿总令人心情愉悦,但若不懂得如何品鉴,愉悦的心情便可能大打折扣。掌握一定的品鉴技巧,能让好酒物有所值,不被辜负。古有中医望闻问切,方能精确诊疗。品酒亦如此,观色闻香,小酌品评,方能知酒懂酒。接下来,红酒世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基础的品鉴方法。
1.观色
品酒的第一步就是观色。而观色的第一步,就是观察酒液的澄清度,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购买的葡萄酒都是清澈的,只有一些存在缺陷的葡萄酒才会出现浑浊的情况。不过,也有例外:一些装瓶前未经过滤或澄清的葡萄酒酒液也可能略显浑浊。观色的第二步就是观察酒液的颜色,在白色背景下,将玻璃酒杯倾斜45最便于观察酒液颜色。不同葡萄品种酿成的酒色泽不尽相同,陈年状态不同也会使颜色深浅不一,品酒者们可以通过下图的几个示例来判断颜色。
红葡萄酒的颜色一般介于紫红色到棕色之间,酒液呈紫红色则代表这是一款年轻的酒款,而平日里常见的葡萄酒的颜色多为宝石红色,说明酒液经过了一定时间的陈年,石榴红色和棕色则表示酒款已在瓶中陈年较长的时间。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酒款的质量决定了酒款的陈年潜力,有一些顶级酒款在陈年数十年之后依旧保持着年轻的色泽,而一些陈年潜力低的酒款在储存一两年之后就已经呈现出棕色。
白葡萄酒的颜色则介于青柠色到琥珀色之间,颜色愈深,愈能凸显酒款的陈年状态,若呈琥珀色,则表示该款酒可能曾被刻意氧化,或者即将超过适饮期。
对桃红葡萄酒的颜色描述有粉红色、黄红色和橙色等等。只有完全呈现出纯正粉色的酒液才可被描述为粉红色,其余泛有橙色的酒液应描述为黄红色或橙色。
2.闻香
品鉴环节中的重头戏当属闻葡萄酒的香气,酒款中蕴含的各类香气不仅为品酒者带来感官享受,还可以用于评定葡萄酒的质量。
闻香时应先摇晃酒杯让香气充分释放,然后将鼻子靠近酒杯边缘,嗅一嗅,感知香气的纯净度和浓郁度。有些酒款香气充盈,只轻轻一嗅,就能立即闻到明显的芳香,而有的酒款香气则十分微弱,甚至难以察觉,这些都有助于品酒者判断一款酒的品质。
葡萄酒中蕴含的香气有多种类别,最常见的是葡萄带来的果香和橡木陈年带来的芳香,有时还会呈现出品种特有的花香和草木香气等,经过陈年的酒款还可能呈现出复杂的陈年香气,例如煮过水果、皮革或糖浆的香气。
3.品酒
闻香过后当品酒。使用味觉品尝,需要考虑的因素增多,品酒者此时可多呷几口酒,以充分感受葡萄酒的甜度、酸度、单宁和酒精度。我们的舌尖最能感知甜度;舌头两侧则对酸度最敏感,一口酒饮毕,唾液分泌的越多,酸度就越高;单宁能让口腔表层皮肤收敛,这种干涩感在上门牙牙龈处最为明显;而酒下肚后,喉咙的灼烧感越强烈,酒精度就越高。
品酒时还需判断酒体轻重和余味长度。酒体一词也许略微抽象,但一般情况下,风味浓郁、单宁高和酒精度高的葡萄酒酒体较为饱满,而风味淡雅、酸度高和酒精度低的酒则酒体较轻。余味是指咽下或吐出酒液后香气在口腔内停留的时间,一款优质的葡萄酒余味往往能够持续一分钟或更长。
4.评价
经过观色、闻香和品酒之后,品酒者此时已经可以对酒款做出相应的评价了。此时我们应该将酒的平衡度、浓郁度、余味长度和复杂度这四个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对酒款的质量做出评价。一款好酒,在香气浓郁、风味复杂的同时,其任何一种香气和风味都不太过突出,口感的甜、酸、涩和酒体之间也能达到平衡,最后的余味亦是悠长而美妙。
一款好酒当细细品味,掌握了品鉴技巧,你才能真正领会葡萄酒这琼浆玉液的美妙。今天这些品鉴知识,你是否都学会了呢?
很多没品尝过葡萄酒的人会有一种好奇的想象葡萄酒一定像葡萄一样香甜芬芳,可是在喝葡萄酒时却发现,葡萄酒酸涩微苦,并不像葡萄一样香甜,而且同是葡萄酒,口感也存在差别。那么,葡萄酒有哪些分类?为何葡萄酒的味道酸涩微苦,而且存在口感差异呢?
根据含糖量,葡萄酒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据北方网介绍,这四种类型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干型葡萄酒是指含糖量小于等于4.0g/L的葡萄酒或者当糖总量与总酸的差值小于等于2.0g/L时,含糖最高为9.0g/L的葡萄酒;半干葡萄酒是指含糖量大于干葡萄酒,一般情况下含糖量最高为12.0g/L的葡萄酒或者当糖总量与总酸的差值小于等于2.0g/L时,含糖最高为18.0g/L的葡萄酒;半甜葡萄酒是指含糖大于半干葡萄酒,含糖量最高为45.0g/L的葡萄酒;而甜葡萄酒则是指含糖大于45.0g/L的葡萄酒,这类葡萄酒普遍为白葡萄酒。甜型葡萄酒虽然含糖量很高,但由于甜度高的葡萄酒往往酸度也高,所以如果酸甜度平衡的话,口感并不会很腻。
那么,不同口感的葡萄酒是如何酿制出来的?为何会产生含糖量的差异呢?中国日报网解释称,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将葡萄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酿酒师可以通过控制发酵过程来决定葡萄酒的残余糖分,进而决定葡萄酒是否呈干型。如果想要酿制干型葡萄酒,只需让发酵过程正常完成即可,这样一来糖分就几乎全都转化成了酒精,因此这样的葡萄酒尝起来也几乎没有甜味。而如果酿酒师想要的是甜型或者半甜型葡萄酒,那么只需缩短发酵时间,使得酒液中剩余一定的糖分即可。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注意日常热量摄取。然而,中国新闻网指出,糖和酒精是葡萄酒中热量的来源,以5盎司(约142克)葡萄酒作为计算标准,当中含有约200卡路里的热量,其中大部分来自酒精。那么,对于无酒不欢的红酒爱好者来说,如何在保持健康的同时品尝美酒呢?为了减少自己的热量摄入,不妨从减少糖分的摄入量入手,选择一些含糖量低的葡萄酒。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