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白酒专题。这篇关于《白酒饮酒之道之“六观”》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白酒六观可解析为物质四观和精神二观。色、香、味、格是物质四观,重在白酒本身通过与饮者的眼睛、鼻子、嘴的交互作用给予饮者的物质刺激,形成直接的物质体验。养、意是精神二观,强调白酒对人精神的激发,体现的是人与酒的交融关系,是天地人和的饮酒之道:怡情逸景,致物达意。

酒之色:

包含色泽和形态两方面,是直接的视角冲击。白酒的色泽当清亮透明,或无色或微黄,那是粮谷历经升华和时间积淀的本色。白酒的形态宛若白酒生命脉搏跳动的美感。静若一汪清水,却无法掩盖微观下整洁美妙的排列。挂杯形成酒泪的速度、密度、滑落的快慢反映酒体的粘稠性和酒中成分的丰富度。

酒之香:

一是来源于酿造粮谷本身的香气,二是来源于发酵过程,三是来源于陈酿老熟。鼻子的敏感度比味觉高出1万倍,能区分上千种气味,即使这些气味处于结合和掩饰的状态。白酒的香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物质信息。

酒之味:

酒液进入口腔,被轻微加热,分子在口腔中蒸腾跳跃,这是白酒和人体直接的接触。酸、甜、苦、咸、鲜、厚薄等感受一一具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丰满愉悦的味觉体验。

酒之格:

亦为酒性。或优雅,或热烈,或委婉,或细腻,是综合色、香、味形成的对白酒物质形态的综合描述,是升华到精神层面必须经历的认识前奏。

酒之养: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养不仅表现白酒的保健、养生功能,更重要的是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饮酒方式,以反对功利性喝酒为主,达到养身的目的。酒作为物质存在没有对错,时下对酒的贬义在于人对养的忽视。

酒之意:

这是高的境界,此时酒中有人,人中有酒,酒与人融为一体。白酒物质形态给予人感官的刺激引发饮者更高层面的精神共振,激起饮者的精神愉悦,融情于酒,因酒生情,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种天地人和的美妙感受。

白酒六观是逐步升华的体验,是以物质为起点,触及精神和灵魂的品饮之道。物质四观与精神二观的共进才能让中国白酒和白酒饮者不限于追求物质的低刺激,通向人与酒的交融。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色香味格养意 中国白酒的“六观”


白酒具有物质形态和精神内涵的双重属性。然而一直以来,仅用色、香、味、格描述白酒带来的感官刺激,忽视引发饮者精神共鸣的归纳。因此,我们在色、香、味、格基础上,加之养、意,提出中国白酒的六观。白酒以其物质形态诱食者食之,食者尊己尊物敬而饮之,怡情逸景,致物达意。

白酒六观模型

白酒六观可解析为物质四观和精神二观。色、香、味、格是物质四观,重在白酒本身通过与饮者的眼睛、鼻子、嘴的交互作用给予饮者的物质刺激,形成直接的物质体验。养、意是精神二观,强调白酒对人精神的激发,体现的是人与酒的交融关系,是天地人和的饮酒之道。

一、酒之色

包含色泽和形态两方面,是最直接的视角冲击。白酒的色泽当清亮透明,或无色或微黄,那是粮谷历经升华和时间积淀的本色。白酒的形态宛若白酒生命脉搏跳动的美感。静若一汪清水,却无法掩盖微观下整洁美妙的排列。挂杯形成酒泪的速度、密度、滑落的快慢反映酒体的粘稠性和酒中成分的丰富度。

二、酒之香

一是来源于酿造粮谷本身的香气,二是来源于发酵过程,三是来源于陈酿老熟。鼻子的敏感度比味觉高出1万倍,能区分上千种气味,即使这些气味处于结合和掩饰的状态。白酒的香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物质信息。

三、酒之味

酒液进入口腔,被轻微加热,分子在口腔中蒸腾跳跃,这是白酒和人体最直接的接触。酸、甜、苦、咸、鲜、厚薄等感受一一具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丰满愉悦的味觉体验。

四、酒之格

亦为酒性。或优雅,或热烈,或委婉,或细腻,是综合色、香、味形成的对白酒物质形态的综合描述,是升华到精神层面必须经历的认识前奏。

五、酒之养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养不仅表现白酒的保健、养生功能,更重要的是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饮酒方式,以反对功利性喝酒为主,达到养身的目的。酒作为物质存在没有对错,时下对酒的贬义在于人对养的忽视。

六、酒之意

这是最高的境界,此时酒中有人,人中有酒,酒与人融为一体。白酒物质形态给予人感官的刺激引发饮者更高层面的精神共振,激起饮者的精神愉悦,融情于酒,因酒生情,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种天地人和的美妙感受。

白酒六观是逐步升华的体验,是以物质为起点,最后触及精神和灵魂的品饮之道。物质四观与精神二观的共进才能让中国白酒和白酒饮者不限于追求物质的低级刺激,通向人与酒的交融。

“饮酒在于使人快乐” 思想圣人庄子的饮酒之道


庄子的典籍几乎没有庄子饮酒的记载,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难道真的滴酒不沾?非也,虽没有记载,但论述不在少数,如庄子所说的饮酒以乐,不选其具,更是深刻阐述了喝酒的目的性。

忠贞以攻为主,饮酒以乐为主

其实这个观点还颇有点如今90后的风格,怎样都无所谓,应当保持自己天赋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俗所拘束,饮酒就是为了快乐!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饮酒目的在于礼仪需要,《礼记礼运》曰:礼之初,始于饮食。庄子则另有高论,《庄子?渔父》云:忠贞以攻为主,饮酒以乐为主,甚至饮酒以乐,不选其具。

饮酒三部曲

《庄子叶公子高问使齐》将饮酒比处事,并谈到饮酒者的三部曲: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意思是说,严格遵循礼仪饮酒的人,开始时规规矩矩,到后来常常就一片混乱,大失礼仪;酒喝到过量时则忘记一切凡事,放纵无度。可以推想,庄子对于这种饮宴场面已经司空见惯。饮酒之后,人们忘记了彼此的隔阂和矛盾,表达真实的情感,这正是酒的神力所在,也是酒得以长盛不衰的秘诀。

庄子云:且夫乘物以游心,讬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人只有遵循自然的规律和法则,才能实现精神的逍遥和自由。

醉者神全

《庄子达生》谈饮酒的妙用,提出了醉者神全的观点。庄子云:夫醉者坠车,虽疾不死。人们在醉酒之后,他的精神无限集中,生死荣辱所有世俗的繁累都不能进入精神之中,即使遇到危险也不会惧怕。即使从车子上摔下去,也会毫发未损。

醉酒后精神越发高涨,思路更加狂放,更为接近精神的真实状态,以至于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并由此得出结论:彼得全于酒,而况得全于天乎?(《庄子达生》)饮酒能够让人超脱凡俗,实现精神的保全凝聚。从这个角度来说,庄周梦蝶很可能就是酒后庄子精神逍遥的产物。

庄子之酒道

后世文人竞相仿效法庄子的酒道,以饮酒实现个人精神与创作的升华。有道是十诗九言酒,无酒不成诗。苏轼有感于心,亦云:惟有醉时真,空洞了无疑。坠车终无伤,庄叟不吾欺。辛弃疾则有醉时拈笔越精神的警句,无不体现出醉者神全的精神。

庄子在《庄子?杂篇?寓言重言卮言》中提出的三言历来为人津津乐道。卮是古时的饮酒器,形制酷似酒杯。卮言,不就是酒后之言吗?无论是重言、寓言还是卮言,庄子都是从无己、无功、无名的精神状态中表述的,这是酒后思维喷张的必然现象。卮言实在是酒后自我精神的自由流露,即酒后随着主观意识而毫无节制、发自自然的思想言论,因以曼衍,所以穷年。

故后人常用卮言,作为对自己著作与文章的谦词。卮言乃饮酒后个人思想最为本真的流露与释放,这才是语言应该有的表达。所以庄子认为酒后的话才是本真的,才符合自然之道,才可以统领其它言论。

与庄子饮酒之道不谋而合的还有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而这个说法与以孔子为代表的酒礼习俗相比较又是一种新的酒文化观念。纵观整个中国的酒文化之路,都不能不提庄子的饮酒之道。

世界各国饮酒文化趣观


酒俗是人类生活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纵观世界酒俗,则会领略一幅生动活泼的画卷。

一、中国

中国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

儒家并不反对饮酒,用酒祭祀敬神,养老奉宾,都是德行。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做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

二、日韩

在亚洲,喝酒之王国当日本和韩国莫属。这两个国家的男人几乎没有不会喝酒的,日本的女酒客也多达50%以上。日本的男人如果拒绝上司的饮酒之邀,则他的饭碗便恐有不测,甚至可能永远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在韩国,每日白酒的消耗量已居世界第一。人们喝酒习惯一醉方休。所以,在韩国的大街上常看到互相搀扶而行的大醉之人。

三、意大利

意大利是一个嗜酒的国度,意大利大餐世界出名,每宴必饮酒,而且一喝起来就不计较时间,往往痛饮至深夜。他们最盛行的酒是一种叫维诺的葡萄酒。

四、法国

法国人可称得上是世界饮酒量的冠军。其人口虽仅占世界人口的1.3%,而喝掉的酒精饮料却占世界的30%。他们视酒为一般饮料,不分昼夜想喝就喝。你到法国作客,只要主人把酒取出来就得喝。法国酒店遍布城乡,标志鲜明,陈设华丽,营业时间也长。

五、英国

英国酒店也很多,数以万计,在高峰时酒店会爆满,只能买酒随便站着喝,如果连站的地方也没有了,就干脆到酒店门前的广场上席地而饮。但英国人从不劝酒,更不灌酒,宾主喝多喝少全凭自己。

古代饮酒养生之道仍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酒文化,其实质是中国的人际关系文化,期间蕴藏着伟大的东方智慧,通过对古人饮酒的了解,或许我们能真正体会到:酒并非是酒精与肉体的搏斗,而是人与人灵魂的交融,以及识别我与世界的关系。

在我们的文化里,酒文化与茶文化有共通之处,但也有实质的区别,茶文化强调的是我的自我修为,在茶道中感悟自己,所以独自饮茶往往成为自我修行的一种方式;酒文化则强调的是我与外界人的关系,在饮酒过程中观物、识人,以此获得自我的提升。所以古人常常把饮酒当成一种仪式。

不过遗憾的是,我们现代人把酒作为一种实现功利工具,却忽略了酒最本真的东西。

古人把饮酒视为一种养身方式,酒有舒筋活血的功效,能促进血液循环,只要把量控制到恰到好处,对人的健康是有益无害的。所以古人把饮酒视为一种养身之道,那么,古人是如何利用酒养身的呢?

首先是勿强饮,即不过量。

但古人饮酒,遵循温克。也就是说要多喝酒,但是也要能把持住自己,要保证自己不失言、不失态。人们通常情况下很讨厌那些没喝几杯就失态的人,还有那些不适可而止,狂饮不止的人。

三爵不识是古人饮酒必须要遵循的礼仪。换句话说,就是正人君子喝酒三爵就好了,喝完三爵,就应该很自觉放下杯子,退出酒筵。三爵,就是《论语乡党》所说的惟酒无量不及乱的意思,也就是适量,量足就好了。

其次是勿空腹饮。

中国有句古语叫空腹盛怒,切勿饮,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因为酒进入人体后,乙醇是靠肝脏分解的,肝脏在分解乙醇过程中又需要各种维生素来维持辅助,如果此时胃肠中空无食物,乙醇最易被迅速吸收,造成肌理失调、肝脏受损。因此,饮酒时应佐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肴、水果等食物。

再次是勿混饮。

多种混杂饮用会产生一些新的有害成分,会使人感觉胃不舒服、头痛等。这一点很多我们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最后是温饮和酒后不饮茶。

自古以来,不少饮酒之人常常喜欢酒后喝茶,以为喝茶解其实则不然,后喝茶对身体极为有害。李时珍说:酒后饮茶,伤肾脏,腰脚重坠,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孪痛之疾。

还有就是,古人注重饮酒礼仪,把饮酒作为一种仪式。

古人饮酒优雅而缓慢,很注重节奏,这是一种很高的生活情趣,他们在饮酒中秉诗作赋,并产生了很多千古绝唱。与此同时,通过这种仪式,可识人。

中国饮酒,自古非常讲究礼仪。早在先秦,《礼记乡饮酒义》就规定: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人,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各个朝代各有特色。但几千年来约定俗成,主要有以下通行礼数:

一是未饮先酹酒。酹,指洒酒于地。在签神祭祖祭山川江河时,必须仪态恭肃,手擎酒杯,默念祷词,先将杯中酒分倾三点,后将余酒洒一半圆形;

二是饮中应干杯。即端杯敬酒,讲究先干为敬,受敬者也要以同样方式回报,否则罚酒。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早在东汉,王符的《潜夫论》就记载了引满传空六礼,就指要把杯中酒喝干,并亮底给同座检查。

三是酒令以助兴。酒令是我国特有的宴饮的艺术,是我国酒文化的独创。它用来活跃气氛,调节感情,促进交流,斗智斗巧,提高宴饮的文化品位。通行的情况是:与席者公推一人为令官,负责行令,大家听令;违令者、不能应令者,都要罚酒。

除此之外,古代人饮酒时还有一些其他特别讲究的礼节,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

所以,古人的酒文化,绝对是养身又养心的,虽然现在很多仪式之类的已经不适合现代人,但过中的道理,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国式理性饮酒的隐性逻辑:诗酒以观人


中国以酒观人的传统由来已久,以诗观人的事例也同样普遍存在。群居而坐,一觞一咏,俯仰天地,畅叙幽情,真性情所致,于是乎彼此引以为知己,推心置腹,以酒见性,以诗展才,群情熙然,成就一段段流传千古的雅聚佳话,这大概是国人对于社交活动中的饮酒最为向往的境地,但它同时也是中国式理性饮酒的隐性逻辑。

以酒观人最初仅是考察帝王诸侯将相士大夫德行的一面镜子,防止沉湎于酒而亡国误家,但到了诸葛亮的《将苑知人性》中,却正式变为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将苑》是现存的诸葛亮兵法。诸葛亮素以知人善任、用兵如神著称,《将苑》第3-11章专门论述如何考察和选拔将材,其中知人性排在了第一位,而醉之以酒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南北朝时期,人物品评之风盛行,以酒观人的事例不在少数。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和政局动荡之下,有的人滥饮无度以至于无用之极,譬如刘伶病酒;有的人饮酒辄醉,以真性情示人以磊落坦荡,如阮籍;但也有人饮酒有节,谨言慎行以自保,如山涛。山涛,字巨源,就是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重的主人公。据说山涛酒量惊人,饮酒八斗才会醉。晋武帝司马炎想试试他的酒量,就在一次宴会上为山涛准备了八斗酒,然后在喝酒的过程中再偷偷添加,但山涛喝了八斗酒之后就不再喝,任凭所有人怎么劝,就是不肯再多喝一口。竹林七贤当中,山涛的政治成就最高,与他超凡的自制力不无关系。诸葛亮把醉之以酒作为洞察人之本性的方法,因为这可以更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一个人。当然,这与今天普遍存在的用闷酒来考察诚意甚或忠诚的粗暴方式,不可同日而语。

以酒观人是为了检视一个人的性情和自控能力,而以诗观人的作用则更加多样。中国诗歌批评史上自古主张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志泛指内心的一切理性、感性的活动,言则是表达方式。内心情感翻滚,灵感迸发,忍不住用语言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如果语言不足以表达,可以唱出来,或者咏叹一声,还不足以表达,就用手舞足蹈的形体语言表达。当然,敬酒的时候,也会用一切都在酒里来体现满满的诚意。于是乎,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了兴、观、群、怨的作用。兴,是触景生情,以景物来比拟、兴发内心的情感;观,可以用诗歌来洞察人性、观察世事万事万物,风俗世故,兴衰成败;群,把饮酒赋诗作为社交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加速群体共同爱好的形成;怨,是诗人不平则鸣,怨刺上级或者社会,然后静待他人的赏评。

无论兴、观、群、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酒的作用极为奇妙,而以诗酒观人的传统就这样渐渐就形成并流传下来。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案例。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描写了当时最富盛名的八位酒仙,即贺知章、汝阳王、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一时传为佳话,但他本人并未参与过这样的聚会,所以创作素材大抵也是听人传说后搜集整理而成。史料记载,他主要和李白相熟,一起饮酒的频次也高一些。但诗中主要以呈现盛唐长安的豪放之气为主,八位酒仙在杜甫的笔下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但细究起来,笔法不无夸张渲染之处。根据笔者的经验,张旭三杯草圣传,比较真实,也符合书法创作的客观规律。焦遂在史书上鲜有记载,也没有留下名篇佳作,但根据《饮中八仙歌》的描述,饮酒五斗之后才兴奋得起来,高谈阔论、语惊四座,可能是大脑缺酒的那种。但最有名的那句李白斗酒诗百篇,显然是文学创作的夸张手法,只不过是为了表现李白才华横溢而又狂放不羁的形象而已。

诗和酒都是中国社交活动的重要媒介,但二者相遇,有时相得益彰,有时却怪诞不经。《饮中八仙》描写的是中国文人士子放浪形骸的一面,行为艺术本身又经过诗人的渲染,它显然不符合理性饮酒的风尚,也偏离了以诗酒社交的真正意义。但后世却经常以此作为劝酒的佳句,也经常令笔者哭笑不得。

以诗酒观人,还有另外一层意义,就是在饮酒的过程中,丰富饮酒的内容,拉长饮酒的时间,提高饮酒的气氛,叫人轻松惬意而又内心兴奋,既达到了增进了解的目的,使彼此可以看清对方真实的形象,而又降低了醉酒的风险,以及快速饮酒对身体带来的伤害。

饮酒之道:饮而不贪才是真风流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

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梁实秋:花要半开,酒要微醺

梁实秋应算是现代文人之中的一位海量级人物了。上世纪30年代初,他受邀南下青岛大学,因久住而起腻烦,于是便每每呼朋唤友,三日小饮五日大饮,甚至凭着年轻气盛,结伙远征济南、南京、北京等地,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晚年时,梁实秋曾于《饮酒》一文中回忆这段往事,并感悟出饮酒之佳境应为《菜根谭》中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梁实秋觉得:越是原始的民族,越不能抵抗酒的引诱莎士比亚所写的《暴风雨》一剧中曾描写了一个半人半兽的怪物卡力班,他因为尝着了酒的滋味,以至于不惜做白人的奴隶,因为酒的确有令人神往的效力。文明多一点儿的民族,对于酒便能比较的有节制些。我们中国人吃酒之雍容悠闲的态度,是几千年陶炼出来的结果。

林语堂:饮酒有助于人类的创作

与梁实秋相比,学贯中西的林语堂自愧不如,坦言道:我的酒量不过绍兴三杯,有时只喝了一杯啤酒便会觉得头脑晕晕然。然而他对饮酒以及酒与文学的关系却颇有研究,认为饮酒比之别物更有所助于文学,能有助于人类的创作力,得到极持久的效果。

陆文夫:君子在酒不在菜也

当代文坛,若推选饮酒第一人,则非陆文夫莫属。他酒龄长、酒量大,有人送他个酒仙的雅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可以列入酒仙的行列。

陆文夫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小说《美食家》闻名天下,其本人正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最是嗜酒如命。若问他为何如此爱酒?他会一口气说出酒的诸多好处:酒可以解忧、助兴、催眠、解乏,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平时在家,他是有菜得饮,无菜亦得饮。其逻辑是有菜不饮枉对佳肴;菜不够,酒来凑,君子在酒不在菜也。据传,他在苏州十全街开了间名为老苏州的茶酒楼,亦算是自给自足、以酒养酒吧。

叶圣陶:饮酒的乐趣在于一小口的品尝

文人对酒有一种本能的亲近感。叶圣陶有三句著名的生活自白:一曰吸烟,二曰喝酒,三曰不锻炼。

在叶圣陶先生90华诞时,有人向他讨教长寿秘诀。叶老的问答是喝酒,而且要少喝勤喝。他一生喝了近80年的酒,但不饮烈性白酒,且喜欢喝慢酒,以微醺为最大限度。

有一次郑振铎请他喝酒。郑振铎性格豪爽,爱喝快酒。他举杯邀叶老:圣陶干一杯,干一杯。叶圣陶先生不赞同,说:慢慢喝,饮酒的趣味在于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味。

叶圣陶先生嗜好饮酒,在朋友中是出了名的。在他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说:我能饮,朋友中知道的人不少,至今几乎不曾间断过。当时叶圣陶已经80岁了。

王蒙:饮而不贪真风流

当有人问古稀之年的王蒙如何写起意识流作品时,他以四句幽默的诗答曰:有酒方能意识流,人间天上任遨游。杏花竹叶情如梦,大块文章乐未休。

谈到酒,王蒙先生说: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要花钱买醉,且一醉方休,追求一种不清醒不正常不自觉浑浑噩噩莫之所以的精神状态呢?面对一个喝得大醉、醉的癫狂的人,我常常认为这是自我的痛苦,生命的痛苦。但酒确实也是人类自我慰藉的一种产物,酒更是生活的一种滋味。我以为:酒中自有真情在,饮而不贪才是真正的风流。

与道貌岸然的政治家不同,作家多是性情中人,烂漫长醉多文辞,杜康两杯好解忧,讲求真性情的文人学者,注定与酒为伴,正如《酒色赋》所言:

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

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

如果婚姻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

如果酒色只是本能,生活还有什么劲头?

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

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

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

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走到尽头?

白酒的养生之道


白酒的养生之道

适量的白酒可以起到养生的作用,白酒能够祛风寒,舒筋,活血,还能够通风。

中国人的酒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江湖侠客还是文人墨客,身边总会出现白酒,白酒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中国白酒盛行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白酒的养生功效,就也就为什么中国白酒能从古流传到现在,长久不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量饮用一小杯,可以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1、有助于睡眠

适当得饮用白酒,能促进循环系统的兴奋。对于经常失眠的人,睡前一小杯白酒有助于睡眠。

2、增食欲,促消化

酿造酒的原料多以粮食或水果为主,因而酒又具备了粮食和水果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如膳食纤维、氨基酸、糖类、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等。这些营养成分都能刺激胃液分泌与唾液分泌,起到健胃作用,并起到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作用。所以我们在用餐的时候,可以喝上一小杯度数不高的白酒,促进营养的吸收。

3、保护心血管

适量饮酒还能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而且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从而可达到保护心血管的效果。

4、多种医疗功效

白酒有通风、散寒、舒筋、活血作用,例如红花酒治疗血淤性痛经症,龟肉酒治疗多年咳嗽,蛇血酒补养气血,桔子酒、桃仁酒治疗肾虚腰痛等。

通过了解以上白酒知识,我们知道了白酒功效多多。虽然白酒可以养生,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只有通过小量适量地喝,日积月累,才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每日可以饮用白酒2两,而且不能够空腹饮酒,如果是作为养生,适量饮用低度的白酒,饮酒的同时要和菜搭配着吃,不能同碳酸饮料或者其他种类的酒一起喝。如果不能适量的饮用,不仅不能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反而会对你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所以说,白酒可以养生,但是一定要适量。

“品酒”之道


葡萄酒不说喝,而说品,那么这品之道,在哪儿呢?

品酒有自己的礼仪。不管是在酒庄还是酒吧,品酒礼仪规则几乎没什么差别。那么在品酒时有哪些需要注意呢?

一般来说,品尝费用在1美元到30美元不等。有时你会得到一个纪念杯,但有时就没有。有时你会站在酒吧里品尝,可有时也会提供座位。通常情况下,你可以和其他人分享你品尝的酒。

在这要强调品酒这个词。酒庄或是酒吧喜欢和你分享他们的酒,但是不要要求满杯。大多数酒只提供一盎司或者两盎司给顾客品尝。

正规的品尝包括一到六种酒,这取决于库存清单。慢慢来,最少30分钟到一个小时品尝六种酒,享受你的品酒体验。旋转、啜饮、回味。你也可以向侍者提问,听他们对酒的讲解。

负责品酒的侍者会先提供白酒,然后是红酒。开始会是干酒,最后是两种甜酒。如果你不喜欢你品尝的酒,可以吐掉并且把它倒掉。在品尝下一杯时把杯子洗净,吐酒在品酒时是被允许的。

正规的品酒会有一个倾倒废酒的桶放在柜台或者你的桌子附近,这样你就可以把酒倒进去,但是不要吐进去。虽然在过去,向桶中吐酒是一种适当的礼仪。

但是在今天,向桶中吐酒这种行为会被同伴和侍者看作是一种恐怖的行为。向桶中吐酒或许没有错,只是现代人比以前更加敏感和注意。过去的传统在今天变成了禁忌。你可以要一个纸杯,把酒吐在里面。然后再把杯子里的酒倒进桶里。大多数酒庄会把吐酒的注意事项贴出来,在开始品尝之前先仔细看一下。

如果你要参观一个葡萄酒产区,每天访问四到五家酒庄还要加上午餐。那么你需要一个指定司机或者一个短途运输服务。考虑到醉酒驾车的代价,雇佣司机或车的费用是微不足道的。

你所品尝的大部分酒都不在你家乡的酒店里出售,甚至不在酒庄以外的任何地方出售。酒庄或者酒店肯定希望你买酒,但是你没有必要感觉非买不可。如果你非常喜欢品尝的酒,那么就买一两瓶,小费很受欢迎。对于酒庄和酒店来说,最好的广告就是一个满意的顾客。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