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的贾思勰写下了不朽名着《齐民要术》,这是一部农业技术专着,作为农副业产品之一的酒的生产技术占有一定的篇幅.其中有八例制曲法,四十余例酿酒法.所收录的实际上是汉代以来各地区(以北方为主)的酿酒法,是我国历史上前列部有系统的酿酒技术总结.酿酒技术路线与前面所总结的汉代酿酒路线大致相同.但是更为可贵的是《齐民要术》中总结了许多酿酒技术的原理,这些原理在现代仍然起着指导意义.
1、用曲的方法
用酒曲酿酒是我国的特色,古人如何用曲值得研究.曲是糖化发酵剂,在古代,将其看作发酵的引物.在古时,酿酒的关键步骤之一就是先将酒曲制成这种引物,酒曲的使用是否得当往往决定酿酒的成败.因为古代的酒曲都是天然接种微生物的,极易污染杂菌.
古代用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先将酒曲泡在水中,待酒曲发动后(即待曲中的酶制剂都溶解出来并活化后),过滤曲汁,再投入米饭开始发酵,这称之为浸曲法;另一种是酒曲捣碎成细粉后,直接与米饭混合,这不妨称之为"曲末拌饭法".浸曲法可能比曲末拌饭法更为古老.浸曲法大概是从蘖(谷芽)浸泡糖化发酵转变而来的.浸曲法在汉代甚至在北魏时期都是较常用的用曲方法,这可从《齐民要术》中广泛使用浸曲法得出这一结论.
古代懂得浸曲之水应根据不同的季节而应分别处理.冬季酿酒取来的水可以直接浸曲;春天后,气温较高,水不干净,需将水煮沸,沸水也不能直接浸曲,需冷却后才能浸曲(沸水会将曲中的微生物烫死,酶也会失活).
浸曲,也有讲究,应根据季节,水温确定浸曲时间.以保证浸曲的效果.
2、酸浆的使用
酿酒酵母菌喜欢在较酸的环境中生长,其生长较适pH值较好在4.2-5.0之间.有些微生物如细菌则在中性的pH环境下较易生长.在较低的pH环境下会受到抑制.米饭加水后,其pH往往不在4.2-5.0的范围内.为克服这一矛盾,古人除了选择酿酒时间多在温度较低的冬季进行之外,还采用了即大胆,又明智的"以酸治酸"的策略:酸浆法.本来酿酒所忌讳的就是酒变酸了.但是古人巧妙地利用先酸化后酿酒的策略,使酒醪中的酸性环境有利于的益的酵母菌生长,不利于腐败菌(细菌)的生长,反而可以抑制酒的酸败.较早记载此法的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中有三例酿酒法采用了酸浆法.
3、固态及半固态发酵法
我国黄酒酿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发酵醪液中固体物质的浓度较高.与国外的葡萄酒发酵,啤酒发酵相比,这一特点就更加明显.啤酒也是采用谷物作原料,其糖化醪中麦芽与水之比为1:4.3左右.威士忌的糖化醪则为1:5左右.
《汉书·平当传》如淳注:"稻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上尊,黍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中尊,粟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下尊".一斗米出酒一斗,可见酿酒时原料米在发酵醪液中的浓度肯定是很高的.
新汉王莽时期规定的酿酒米曲酒之间的比例为2:1:6.6.这一比例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发酵醪中的固体物质浓度也大大高于啤酒的发酵醪.
《齐民要术》中的酿酒法的发酵醪液的固体物浓度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浓度极高的如:__米酎酒和__米酒.固体物质与水之比为1:0.7-0.8,居中的是1:1左右的.较稀的则是夏鸡鸣酒,约为1:3.这种酒发酵时间不到24小时,晚间下酿,次日早晨出售,是比较淡泊的.但不管如何,绝大多数酒比啤酒要浓.
从齐民要术的记载来看,用水量较少的酒是"____米酒"(一种法酒),但实际上加水量较少,浓度较高的应是几种酎酒.酎酒酿造的特点是,不是采用常见的浸曲法,原料也不是采用常见的蒸煮方式,而是先磨成粉末,再蒸熟.曲末与蒸米粉拌匀,入缸发酵,几乎近于固态发酵.酎酒酿法的又一特点是酿造时间长达七八个月,而且基本上是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发酵的,即当米粉加曲末用少量的水调匀后,即装入瓮中,更加以密封,不使漏气.由于基本上隔绝了外来氧气的界入,发酵始终处于厌氧状态.有利于酒精发酵.这种方法酿造的酒,酒的颜色如麻油一样浓厚,先能饮好酒一斗者,唯禁得升半,饮三升大醉,不浇,必死,凡人大醉酩酊无知,……,一斗酒,醉二十人.得者无不传饷."
5、温度的控制
古人与现代人在温度这个物理量上无非是表达方式的不同,确切地说古人不是用数值表示,而是用人的体温或沸水的温度做为参照,来大致确定酿造时应控制在什么温度的范围内.我国人民在酿酒过程中已掌握了各关键环节的温度控制要点,这在《齐民要术》中得到了较完整的体现.这就是浸曲时温度的控制;摊饭时温度的控制;维持适当的发酵温度.
6、酿酒的后道处理技术
到北魏时期,酿酒的后道处理技术仍然是比较简单的.从东汉的画像石上的"庖厨图上可看出,酒的过滤是采用绢袋自然过滤后再加上用手挤压.
《齐民要术》中提到了"押酒"法.但如何"押"则不甚清楚.如在"粳米法酒"中是这样做的:"令清者,以盆盖,密泥封之,经七日,便极清澄,接取清者,然后押之".首先是任酒液自然澄清,取上清酒液后,下面的酒糟则用押的方法进一步取其酒液.在古汉字中,"押"通"压",应是用重物从上往下压.才能把酒糟压干.可能会使用压板和某种过滤介质作为配合,把酒糟压下去,稍清的酒液又显示出来.不知当时是否有专用的木质压榨工具.
我国黄酒酿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发酵醪液中固体物质的浓度较高。与国外的葡萄酒发酵,啤酒发酵相比,这一特点就更加明显。啤酒也是采用谷物作原料,其糖化醪中麦芽与水之比为1:4.3左右。威士忌的糖化醪则为1:5左右。
《汉书·平当传》如淳注:"稻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上尊,黍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中尊,粟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下尊"。一斗米出酒一斗,可见酿酒时原料米在发酵醪液中的浓度肯定是很高的。
新汉王莽时期规定的酿酒米曲酒之间的比例为2:1:6.6。这一比例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发酵醪中的固体物质浓度也大大高于啤酒的发酵醪。
《齐民要术》中的酿酒法的发酵醪液的固体物浓度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浓度极高的如:__米酎酒和__米酒。固体物质与水之比为1:0.7-0.8,居中的是1:1左右的。较稀的则是夏鸡鸣酒,约为1:3。这种酒发酵时间不到24小时,晚间下酿,次日早晨出售,是比较淡泊的。但不管如何,绝大多数酒比啤酒要浓。
从<<齐民要术>>的记载来看,用水量较少的酒是“____米酒”(一种法酒),但实际上加水量较少,浓度较高的应是几种酎酒。酎酒酿造的特点是,不是采用常见的浸曲法,原料也不是采用常见的蒸煮方式,而是先磨成粉末,再蒸熟。曲末与蒸米粉拌匀,入缸发酵,几乎近于固态发酵。酎酒酿法的又一特点是酿造时间长达七八个月,而且基本上是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发酵的,即当米粉加曲末用少量的水调匀后,即装入瓮中,更加以密封,不使漏气。由于基本上隔绝了外来氧气的界入,发酵始终处于厌氧状态。有利于酒精发酵。这种方法酿造的酒,酒的颜色如麻油一样浓厚,先能饮好酒一斗者,唯禁得升半,饮三升大醉,不浇,必死,凡人大醉酩酊无知,……,一斗酒,醉二十人。得者无不传饷。”
从《齐民要术》涉及的范围来看,它不仅是我国前列部囊括广义农业的各个方面、农业生产技术的各个环节、古今农业资料的大型综合性农书,而且,它还是我国较早介绍酿酒技术工艺的著作。
在《齐民要术》中,作为农副业产品之一的美酒的生产技术占有一定的篇幅。收录了当地及汉代以来各地区(以北方为主)的酿酒法,是我国历史上前列部有系统的酿酒技术总结。更为可贵的是,《齐民要术》总结了许多酿酒技术的原理,这些原理在现代仍然起着指导意义。
从第七卷第六十四至六十七章,专门对酿酒技术作了详细论述。四章共计一万余字,详细介绍了10多种制曲方法和40多种酿酒方法。尤其是制曲与发酵,在当时科学技术非常不发达的情况下,能掌握到十分准确的微生物生长时间,确实不易,以致于后人在评价贾思勰对酿酒技术的贡献时,称其是当时有名的酿酒大师,是历史记述造曲酿酒的前列人。
之所以高阳郡太守所著书的《齐民要术》能对酿酒技术有着成功的把握,其背后有着广阔的社会实践背景。
关于酿酒的起源说法不一。《吕氏春秋》、《战国策》认为酒是夏禹时的仪狄所造;《皇帝内经·素问》称远在公元前二十六世纪黄帝时期就有了酒;《事物纪原》说酒为东周人杜康所造。我国酿酒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发现,远在五千多年以前的龙山文化早期,我国就有了酿酒和饮酒物品出土。这说明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国已开始了酿酒。
较早的酒可能是自然发酵所得。到了商代,发明了曲,曲的发明是酿酒史上的一件大事,高阳郡区域早在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已开始酿酒的生产。后作为春秋战国时鼎盛的诸侯国齐国境内,齐国的争雄强大奠定了齐地粮丰果茂的农业基础,经济的繁荣,农业的发达又为酒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据考证,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国,是华夏酒文化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从国君到平民无不好酒”。
秦汉以来,由于政治上的统一,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为各地酿酒业的兴旺提供了物质基础。尤其是随着酒曲技术的进步,酒的品种逐步增多,酿酒业仍然得到较大发展。
至北魏时期,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推动了酿酒业的发展。
高阳郡周边地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大大小小的酿酒作坊。从高阳古城周边村落的碑史介绍上,普遍记载有“高阳郡境地酿酒业兴旺”。从明朝流传至今的齐国故都临淄八景之首便是“高阳馆外酒旗风……”,当年高阳城酒馆林立、酒旗猎猎的繁华景象可想而知。
作为爱好农业,深入研究农副产品加工的贾思勰,经常出入其中,收集、传播酿酒的技术和经验。我们发现,在《齐民要术》中,不仅详尽地记述了造曲的用料、用水、粉碎、卫生、发酵时间等过程,而且更为有趣的是,还收集了一篇民间造曲时祈祷用的《祝曲文》(附后)。这都体现了当时高阳郡等齐地先进的酿酒工艺。
高阳故城东距齐国故都临淄十六公里,南临乌河,位于鲁中丘陵北部边沿,向北一马平川,直至渤海再无一座山丘。境内一直是富庶之地,粮产丰富,这为酿酒提供了物质基础。在这种酿酒原料丰富、经验成熟、风气盛行的社会条件下,以高阳郡为著作产源实践地的《齐民要术》能对酿酒工艺进行如此成熟的记录与总结,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四、《齐民要术》对于百粮春酿酒工艺的影响及实践应用
古高阳郡境内的傅山村,距高阳故城仅二、三公里,是当年高阳城的郊区。受贾思勰《齐民要术》酿酒技术的影响,酿酒工艺盛行,历史悠久。
据村史记载,至清代,傅山村及周边仍有十余家私人酒坊,传承《齐民要术》酿酒技艺精华,以高粱等作原料,麦曲发酵,用蒸馏法酿制白酒,闻名遐迩。
1985年,当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时,在傅山村这方具有一千多年传统酿酒文化历史的土地上,为将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傅山村委决定,由集体投资,兴建现代化的酿酒生产基地———山东百粮春酒业有限公司,此决策使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酿酒重地重新焕发了生机。
百粮春人坚持传统的原浆纯粮制酒理念,秉承传统的粮食固态发酵酿造工艺,深入挖掘《齐民要术》酿酒精华,以期古为今用。日前,“《齐民要术》与百粮春”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来自于我国《齐民要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国内白酒界专家、史学家、齐文化研究人士等40余人参加的专家研讨会已于2006年12月16日在付山召开。百粮春正致力于将《齐民要术》酿酒原理发扬广大。
《祝曲文》
东方青帝土公、青帝威神,南方赤帝土公、赤帝威神,西方白帝土公、白帝威神,北方黑帝土公、黑帝威神,中央黄帝土公、黄帝威神,某年、某月,某日、辰,朝日,敬启五方五土之神:主人某甲,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谨以七月上辰,造作麦曲数千百饼,阡陌纵横,以辨疆界,须建立五王,各布封境。酒、脯之荐,以相祈请,愿垂神力,勤鉴所领:使虫类绝踪,穴虫潜影;衣色锦布,或蔚或炳。杀热火焚,以烈以猛;芳越薰椒,味超和鼎。饮利君子,既醉既逞;惠彼小人,亦恭亦静。敬告再三,格言斯整。神之听之,福应自冥。人愿无违,希从毕永。急急如律令。祝三遍,各再拜。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