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酒相关的话题中,总不缺乏风土(terroir)一词的身影,即使许多人依然无法给风土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人们就风土对葡萄酒影响的讨论总是乐此不疲。本文就带你走进风土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什么是风土?
风土可以概括为气候、土壤和地形等因素的总和。风土本名Terroir来源于法文词Terre,意为土地,可以用在很大的区域,比如波尔多,也可以用来形容葡萄园内的小区域。
虽然风土本身并没有味道,但人们可以通过一款酒各方面的特征品尝和体会它,比如酒精度、酸度等。
风土如何影响葡萄酒?
1气候
气候是用来描述葡萄在生长周期经历的平均天气。在与风土相关的气候因素中,气温显得意义非凡。一个区域的气候由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纬度等因素决定,气候大致可以分为凉爽类型、温和类型、温暖类型以及炎热类型。
在温暖或者炎热的地区,葡萄能够积累更高水平的糖分,故而由其酿造而成的葡萄酒具有较高的酒精度。在凉爽或温和的地区,葡萄积累的糖分会相对较低,同时保持一定水平的酸度,由这些地方的葡萄酿造而成的葡萄酒往往拥有较低的酒精度和较高的酸度。总而言之,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大陆性气候和温带气候下生长的酿酒葡萄,都有各自的特色。
此外,规模较小的亚区域或者一个葡萄园,还会拥有各具特色的微气候。受到不同气候条件影响的葡萄园或者亚区域,其所出产的葡萄酿造而成的葡萄酒会具有独一无二的显著特征。
2土壤
一个地区的土壤类型对葡萄酒的风味也能有深远的影响。贫瘠的土壤对于其他许多植物来说,是恶劣之所,但对于葡萄这类藤本植物来说则是乐土。
据多位葡萄种植家研究,土壤还会为葡萄酒带来某种矿物质风味,虽然科学家们至今无法确定这类风味具体如何产生。
土壤的类型和构成可以调节葡萄园内的温度。较深色的土壤能吸收太阳光,提升温度,而颜色较浅的土壤则会反射太阳光。土层中颗粒较大的岩石可以储存热量,等到夜晚温度下降之时释放热量,温暖葡萄藤蔓。
最后,土壤可以给葡萄直接供给水分。水分通过附在黏土上的方式储存在土壤中,土壤中黏土的比例越高,储水能力也就越强。酿酒葡萄的水分供给需要维持在一个平衡的水平,太多或者太少都会对葡萄果实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土壤的构成对葡萄果实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3地形
地形和地貌是葡萄园的位置以及周围的环境属性。说到地形,我们不仅要考虑到葡萄园在地图上的位置,还要将坡度、海拔和附近的其他相关自然因素也考虑进来。
葡萄园的坡度和朝向会影响葡萄接收的光照量。与温度一样,阳光对葡萄的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葡萄接收的阳光不足,那么其酿造而成的葡萄酒就会呈现出粗糙的特征,产生令人不悦的口感,且生青味浓重;但相反,如果接收的阳光过于充足,葡萄果实过分成熟,就会产生带苦的果酱风味。
海拔是另一个影响葡萄园温度的因素。一定范围内,海拔越高,温度越低。较高的海拔可以降低葡萄园的温度,而且,海拔相对较高的区域,昼夜温差也较大,这有助于葡萄果实保持酸度,积累风味。
像湖泊或者山脉这样的自然因素,对于葡萄的成功栽培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湖泊和大型的水域可以调节气温,使得葡萄园的温度在冬季不至过于严寒,夏季也不会过于炎热。而山脉则可以保护葡萄园,减缓大风、大雨等自然因素的不利影响。
了解风土对葡萄酒的影响比大多数人想象得要简单,但要从一款酒中体会出不同风土的特征,则会复杂得多,这需要各位酒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体验。
无论你是刚接触葡萄酒的新手,或是经验丰富的老手,时常会看到品饮葡萄酒时摇晃酒杯,这是为了让葡萄酒跟空气接触,进而加速酒的氧化,让酒香气扩散更均匀。比方说温度过低或是较年轻的葡萄酒,香气都被锁起来了,就更需要摇杯来提升温度或是加速氧化,绝对不是为了耍帅!
不过今天我们要谈的,是关于摇杯之后可以观察的另一个现象-泪脚
泪脚Legs/Tears这一个词有很多的说法,只要搜索葡萄酒并加上眼泪、泪痕、流泪、酒泪......等关键字,都是在讲同一件事。当你摇晃酒杯并观察酒杯的内壁时,往往可以看到杯壁上出现一条条透明的柱状液体,也因为像眼泪流下的感觉,因此有泪脚这样的称呼!
究竟泪脚到底是怎样形成,而泪脚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由于葡萄酒大部份的成份是水,其他内含物质有:矿物质、酒精、糖、酸、甘油......等,我们可以说泪脚的形成是一种科学原理,其中又以水和酒精对泪脚的形成最为重要。
1.酒精挥发的速度比水更快,加上酒液表面的酒精分子会比水分子的数量要多,尤其在酒液比较薄的地方--例如摇晃杯子并残留在杯壁上的酒。
2.由于水的表面张力比较高,它习惯于吸附其他的分子。
3.酒精的表面张力比水的低,而且它的极性更弱。水和酒精的混合液的表面张力比纯净水的要低一些。
因此,当葡萄酒中的酒精开始挥发之后,酒液表面的酒精分子浓度就会下降,从而导致酒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最终形成一个表面张力梯度。
出现这样的梯度后,下层酒液中的水分子就会自动往上移动到液体表面,以缓和表面的张力。于是,在一杯葡萄酒的主液面上,就会形成一圈高低表面张力区,随着酒精的不断挥发,高低表面张力区会不断扩大。
不过,高低表面张力区之间的牵引力并不能抵抗重力的作用,所以杯壁上的液体最终还会慢慢流回到主液面,形成所谓的泪脚。
而液体的这种因为表面张力梯度而造成的传质现象就是著名的马伦哥尼效应(MarangoniEffect)。
对于喝酒的人而言,泪脚可以大概说明哪些情况呢?以科学的角度来说,泪脚可以看出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因为酒精是泪脚形成的最关键因素,所以泪脚的数量、持续时间都有很大的关连。
酒精浓度越高的红酒,泪脚就越多、持续的时间也会越长。
不过因为和酒精挥发有关,所以温度、湿度这些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泪脚的产生。
温度越高=酒精挥发的快=泪脚容易形成。
智利位于太平洋和安第斯山脉(AndesMountains)的中间地带,它的国土朝南北延伸,地理形状比较细长,因此有人也把它称作倒过来的加州(California)。正是这种地理条件孕育了智利复杂多样的微气候和葡萄酒风格。下面,小编就带你深入了解智利葡萄酒的万种风情。
智利的葡萄酒产区主要位于首都圣地亚哥(Santiago)的周边地带,其多样的微气候深刻影响着葡萄酒的品质。比如,坐拥着干露酒庄(ConchayToro)等名庄的迈坡谷(MaipoValley)的风土条件就很适宜红葡萄的生长,其酿出的葡萄酒果味浓郁,令人心旷神怡,同时价格还比较低廉。
迈坡谷主要种植的葡萄品种包括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梅洛(Merlot)和佳美娜(Camenere),其中佳美娜已经成为了智利的标志性葡萄品种。据记载,该地种植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是新世界最早的葡萄产区之一。
图片来源:WinesofChile
圣地亚哥以西的卡萨布兰卡谷(CasablancaValley)气候凉爽,是著名的白葡萄酒产区。这里种植着脆爽的长相思(SauvignonBlanc)、适宜佐餐的霞多丽(Chardonnay)以及小部分的黑皮诺(PinotNoir),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品质都很高。
利马里谷(LimariValley)虽说不像迈坡谷和卡萨布兰卡谷那么有名,但仍不失为一个风土条件优异的葡萄酒产区。它位于圣地亚哥以北200英里处,临近利马里省(Limari)的首府奥瓦列(Ovalle)。这里气候凉爽,适宜白葡萄的大量生长。尽管利马里谷并不位于国际公认的葡萄生长纬度带,也并不处在智利最北端的地区,但这里的白葡萄依然有着喜人的长势。
图片来源:Vivino
利马里谷种植的主要葡萄品种是霞多丽。因为该地临近赤道,产区内还有着世界上最为干旱的沙漠---阿卡塔马沙漠(AtacamaDesert),因此这里的气候极其炎热干燥。此外,利马里谷北部的阿卡塔马(Atacama)和科金博(Coquimbo)则主要种植着智利鼎鼎大名的葡萄品种--皮斯科(Pisco)。
在介绍完智利北部的几个产区后,就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智利的南部产区。南智利最有名的就要数空加瓜谷(ValledeColchagua)了。这座70英里宽的山谷深居内陆,气候十分炎热,智利顶级的红葡萄品种大都生长于此。
图片来源:WinesofChile
空加瓜谷最好的葡萄包括赤霞珠、佳美娜以及西拉(Syrah),同时还生长着足以媲美邻国阿根廷的马尔贝克(Malbec)。此外,一些智利最好的酿酒商都把自己的葡萄园建在这里,比如拉博丝特酒庄(CasaLapostolle)、柯诺苏酒庄(Conosur)、蒙特斯酒庄(MontesWines)以及蒙特干酒庄(MontGras),这足以证明空加瓜谷是多么适宜葡萄的种植和生长。
近年来,由于国际需求上涨,智利的葡萄酒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虽说现在智利标志性的葡萄品种依然是佳美娜,但由于国际上对赤霞珠的需求日益旺盛,在出口到美国的葡萄酒中,采用佳美娜酿造的实际上只占了17%,而最近颇受欢迎的赤霞珠葡萄酒则占到了总出口量的近三分之一。此外,梅洛和西拉的市场份额占比都略高于8%。
图片来源:Vivino
就白葡萄而言,长相思是智利最好的品种,占到出口份额的6%。紧随其后的是品丽珠(CabernetFranc)、黑皮诺和马尔贝克,基本都占到5%左右。
从首都圣地亚哥出发,很快就能到达智利一些最为著名的葡萄产区。这些地区的葡萄种类繁多,既出产单一品种的葡萄酒,也出产混酿葡萄酒。在美国市场上,智利的葡萄酒一直都比较畅销,其中空加瓜谷、中央山谷(ValleCentral)和迈坡谷是智利销量最大的三个产区。
无论是产自温暖气候的葡萄酒还是凉爽气候的葡萄酒,无论是旧世界的葡萄酒还是新世界的葡萄酒,只要你有所偏爱,智利葡萄酒总能投你所好。毫不夸张地说,在智利的任何角落,你都能找到一款独特而又美味的佳酿。
当我们在谈论葡萄酒时,常常会提到一个词风土(Terroir)。很多人都认为风土相当重要,那么,风土究竟指什么?这个概念是如何诞生的?又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什么是风土?
风土一词源于法语,这个词的词根Terre在法语中是土地的意思,但如今它所指代的范围远不止土地,而是包含了一系列造就某个指定地点独特环境的所有自然因素,即:气候、天气、盛行风、降水、河流等水域、地形、地貌、海拔、地理位置、温度、阳光、土壤和周围植被等。
尽管风土一词与葡萄酒的联系最为紧密,但也常常会用于油、茶、咖啡等各农产品生产行业。在葡萄酒的世界里,风土指葡萄藤及其果实生长的自然环境。
风土的概念如何诞生?
风土的概念来源于本笃会(Benedictine)的僧侣。在历史上,他们将黑皮诺(PinotNoir)和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带到法国勃艮第(Burgundy),并对葡萄的种植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精细的研究,对种植地作了细致的划分。如今,勃艮第以出品世界顶级葡萄酒而闻名,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旧世界看中风土以及其对葡萄酒的影响不无道理。欧洲的产区分级系统也可以说是基于风土的概念,比起葡萄,更强调种植的环境,这也是为什么旧世界葡萄酒的酒标上往往会标注葡萄园、村庄和产区等,而不是标注葡萄品种。
风土为什么如此重要?
事实上这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因为部分人认为风土并没有传统上认为的那么重要,尤其是在新世界国家。一些新派酿酒师认为比起风土,酿酒工艺(包括发酵、陈酿和装瓶等方面采用的工艺)才是决定葡萄酒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当然,随着现代酿酒技术的发展,后天的加工、处理在最终成酒品质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就大部分人来说,风土的重要性依旧无可比拟。
我们都知道在凉爽和温暖气候下出品的葡萄酒会具有不同的特征,单单是气候就已经可以造就葡萄酒的不同风格,而葡萄生长的环境当中还有许多影响因素:海拔影响整体温度,进而影响果实的成熟速度;降雨影响了果实生长的大小;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排水性、持水力和肥力,这也会赋予果实截然不同的品质如果将风土所囊括的每一个方面都纳入考虑,不难想象,风土对葡萄酒风格与品质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风土对葡萄酒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对于这个问题,大致有两派意见:大多数欧洲酿酒师非常重视风土对葡萄酒品质的直接影响,而美国、澳洲等新世界产区的酿酒师则认为除了风土之外还有更多其它因素(如种植技术等)影响葡萄的品质。
何谓风土?
风土(法语:Terroir),此名称来自于法国,是农产品在其生长过程中所依赖的环境因素的总称。
欧洲人对风土的重视,从法国人身上可见一斑。在1937年法国政府出台原产地命名控制(AOC,法文:Appellationdoriginecontrle)制度之时,就肯定及强调了产地对葡萄酒品质的决定性影响。
法国人对风土的重视,也不仅仅限于欧洲大陆。例如,波尔多五级庄ChateauPontet-Canet庄主去年收购已故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在加州北部的葡萄庄园VillaSorriso时透露,他们看上该葡萄园的原因就是其土壤可以完美地种植出他们想要的葡萄,酿出理想的葡萄酒。
而对于大多数新世界葡萄酒的消费者来说,风土则不过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很多人认为,风土不过是葡萄酒爱好者口中的装腔词汇。不过,仍然有许多人认同葡萄种植环境因素对葡萄酒的影响。那么,风土对葡萄酒的影响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风土三要素:土壤、地势和气候
-土壤
土壤可以说是风土概念里的核心要素。在全世界适合种植葡萄的土地上,就有数十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单单在美国加州的纳帕谷,科学家就发现有高达33种土系(Soilseries),上百种土壤差异。
不同的葡萄品种,对土壤自然有不同的需求。例如,美乐(Merlot)和霞多丽(Chardonnay)适合在黏土中生长,而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等晚熟品种则需要沙砾(Gravel)型土壤,因为后者的传热性和排水性均较良好。
-地势
葡萄园的地势,决定了葡萄种植的温度、光照程度和排水性等。例如,葡萄园适合选在有一定坡度的地方,因为坡地可以改善排水性。地势较高的葡萄园温度适当,而朝向东方和南方的葡萄园的光照条件比较好。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勃艮第的GrandCru都是在山坡地带,朝向东或南方的坡地。而它的延伸地段,坡度较缓位置较低的葡萄园只能是PremierCru。
-气候
葡萄园的气候条件,囊括了从大气候到葡萄藤间距差异带来的微气候等,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等等因素。气候决定葡萄成熟期的长短,成熟时含糖量多少和酒精度的高低。在温暖的产区,如美国加州,其葡萄酒往往会含有较高的酒精度。
事实上,风土对葡萄酒的影响很难用确切的数据估量。酿酒师追求的是在最好的产区寻找最好的地点种植葡萄,然而影响葡萄酒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不过,许多酿酒师的终极理想,都是酿造出充分表达产地风土的葡萄酒。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风土二字在酿酒师心目中的地位。
当然也仍然有对风土持怀疑态度的酿酒师。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寻找能够充分表现风土特色的葡萄酒,有助于增进对产区和葡萄品种的了解。风土不仅仅是个抽象的名词,它需要每一个饮用葡萄酒的人用心去体会。
澳大利亚葡萄酒绝对是葡萄酒新世界里的明星生产国。在2014年,澳大利亚葡萄酒的总出口量和出口额都增长了1.9%,其中总出口量为7亿升,总出口额为18.2亿澳元。
在上周于伦敦举办的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年度品鉴会上,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WineAustralia)的主席布莱恩瓦什(BrianWalsh)告诉《醇鉴》(Decanter),澳大利亚还需要做很多工作才能推广其优质葡萄酒生产国的形象。他还指出,未来澳大利亚葡萄酒要战胜旧世界的阴影,关键在于风土。
看到澳大利亚葡萄酒的的出口额自2007年以来第一次出现增长,非常鼓舞人心,出口国对澳大利亚高档葡萄酒的需求上涨是促进这一增长的主要因素,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的主管安德里亚斯克拉克(AndreasClark)说。
瓦什说,他希望在葡萄酒市场复兴的情形之下更加努力工作,以把更多的澳大利亚葡萄酒推上跟所谓的旧世界葡萄酒的同样高的地位。
英国是澳大利亚葡萄酒的重要出口市场,但是英国的高档餐厅往往更关注旧世界葡萄酒。
在短期里,我们并不打算改变这样的局面,瓦什说,我们要用一种跨时代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
在问到怎样才能评估澳大利亚葡萄酒是否取得成功时,瓦什说,当我们确实成功了之后,我们就可以从直觉上感知到。不过现在我们确实已经做了一些可以提高消费者对澳大利亚葡萄酒的认识的工作。
简单来说,我们不要用一种对比性太强烈的方式来谈论葡萄酒。我们会提到旧世界这个概念,但我们要给澳大利亚葡萄酒自己独有的诠释。
他认为,这部分意味着用一种更开放的眼光来谈论风土和葡萄品种。澳大利亚的几个大产区正在进行几项关于土壤和地理的研究,以挖掘一些具有特色风土条件的种植区。瓦什也协助发现了一处名为BarossaDirt的特色种植区。
风土是一个全球性的术语,瓦什说。法国人在风土方面很有话语权,而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在风土上战胜他们,这就是我们的未来所在。只有风土才是不可复制的。风土赋予我们的葡萄酒独一无二的个性。
在超市的货架上,我们不难看到酒标上写有OldWine的葡萄酒,这个特别的术语似乎正暗示着这瓶酒的价值。不少商家在宣传时也打着老藤的旗号,然而所谓的老藤葡萄到底对酒有什么影响呢?
什么是老藤葡萄?
顾名思义,老藤葡萄就是年龄较老的葡萄树所生产的葡萄。然而,对于多老的葡萄才能被称为老藤,业界目前尚无定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产区并没有明文的法律或行业规定。一些国家将15年以上葡萄树定为老藤,另一些则认为是25年或者50年,更有甚者,存活100年以上的葡萄才能定义为老藤。
由于没有明确规定,12年以上的葡萄一般都可称为老藤,也有部分酒庄在酒标上写明葡萄藤的年龄,例如25年、50年或100年等等,以确定自己是真正有价值的老藤。
不同国家用于注明老藤的酒标术语如图:
老藤真的产好酒吗?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老藤所生产的葡萄酒确实有自己的过人之处。葡萄藤一般需要5-7年才能在各方面达到成熟状态,根系也需要6-7年才能发育完全。因此。扎根不深的年轻葡萄藤受天气变化影响严重,产量和果实质量也会遭到影响。老藤葡萄发育更完全,稳定性更高,受天气影响不大。
除此之外,随着葡萄树龄的增长,葡萄藤的产量也会有所降低,因此,分配到每粒葡萄上的风味物质也更丰富,这就导致这批老藤葡萄所酿造的酒有更浓郁集中的风味,酒的质量确实比一般葡萄好。另外,老藤葡萄的根系通常更发达,比一般葡萄树扎根更深,能汲取的营养物质也更丰富,这也影响到所产葡萄的质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标注OldWine的葡萄酒都质量极佳,老藤就像是拼接成木桶的一块木板,葡萄品种、种植条件、酿造工艺、陈年环境等等都会影响葡萄酒的最终状态。另外,像黑比诺这样天生娇贵的葡萄品种,很少能出现老藤,但这并不影响它的价值。因此,在判断一款酒的好坏时还是要综合考虑,不能将葡萄树龄当做唯一的衡量标准。
世界上最著名的老藤葡萄
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葡萄藤位于斯洛文尼亚的马里博尔(Maribor),该葡萄藤种植于17世纪,至今生长良好,每年葡萄产量为35-55千克,仍可用于酿酒。
2、意大利南蒂罗尔地区CastelKatzenzungen葡萄园中生长着350岁的Versoaln葡萄藤,年产量为500瓶葡萄酒。这些老藤葡萄会和年轻葡萄一起混酿,以增加酒的产量。
3、英国汉普顿宫中有一棵BlackHamburg葡萄树,有史可考是在1769年由LancelotCapabilityBrown带来的。2001年,这棵葡萄树产量还能保持在380kgs/年。
4、美国加州阿马多尔的Grandpere葡萄园种植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仙粉黛,已经有150多岁了。
5、南澳巴罗萨谷是世界上老藤葡萄树生长最多的产区。据说TurkeyFlat酒庄从1847年至今,一直用同一批西拉藤酿酒。
风土一词的法语为Terroir,它来自拉丁语中的Terre,是葡萄树生长环境的总和,包括土壤类型、地形、地理位置、光照条件、降水量、昼夜温差和微生物环境等一切影响葡萄酒风格的自然因素。
栽培食用葡萄可在排水性良好且pH值较低的土壤内撒下种子,而酿酒葡萄的栽培则不能这样随意地入土。
不同的风土条件能赋予葡萄酒不同的品质,如果你想种植酿酒用葡萄,就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土壤类型。以下是最适合栽培酿酒葡萄的8种土壤。
1.黏土(Clay)
黏土由微小扁平的矿物颗粒构成,这种土壤在湿润的环境下会发生膨胀,所以持水性较强,但排水性较差。黏土与质地略微疏松的土壤相比,在开春时节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变暖,而这会导致葡萄的成熟过程变得迟缓,所产的葡萄果实酸度较高且单宁明显。黏土一般肥沃度较高,所以能将更多的营养物质输送给葡萄树。梅洛(Merlot)和霞多丽(Chardonnay)在黏土中的生长状态就非常好。
2.淤泥和沙土(SiltSand)
淤泥的颗粒比黏土的颗粒要大,德国-奥地利地区有一种叫黄土的土壤就是其中的一类,那里能产出非常不错的白葡萄酒。沙石的颗粒通常较大,且质地非常松散,所以持水性较差,无法满足高品质葡萄树的成长,但它能够吸收较多的阳光,为植物提供较高的温度。
3.壤土(Loam)
壤土是结合了淤泥、沙土和粘土的一种混合型土壤,通常较为肥沃,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的含量均较高,能够适宜地持住水分。壤土种植的葡萄树一般长势旺盛,但果实的结出有可能受到影响,产量较低。混合了黏土的壤土则适宜栽培既长势旺盛又产量颇丰的葡萄树。加州中部山谷的壤土葡萄园就栽培了许多高产的葡萄树,这里结出的果实适合生产低成本的商用调配葡萄酒。
4.白垩土(Chalk)
白垩土是一种寒性的石灰岩,质地较软,所以葡萄树的根部较易穿透。这种土壤不但能够保持足够的水分滋养葡萄树,还能很好地将多余的水分及时排出。该土壤中带有较多的钙离子,所以呈碱性,出产的葡萄酸度也较高。此外,白垩土有助于葡萄顺利成熟。纯净的白垩土是非常罕见的,仅在香槟(Champagne)和干邑(Cognac)产区较为集中地出现。
5.花岗岩和片岩(GraniteSchist)
花岗岩和片岩是一种火成岩石,含有多种矿物质。用花岗岩和片岩构成的土壤通常质地疏松,较为贫瘠,但排水性较好。这些土壤集中出现在法国的北罗讷河谷(RhoneValley)、葡萄牙的斗罗河(Douro),以及法国的博若莱(Beaujolais)产区。想要栽培佳美(Gamay)和西拉(Syrah)葡萄,或者想获得花香浓郁的果味葡萄酒,就要选择这种土壤了。
6.沙砾(Gravel)
由沙砾和大块石英岩混合而成的土壤叫做砾岩。沙砾的传热性和排水性均较良好,所以,此种土壤非常适合栽培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等晚熟品种,而类似梅洛(Merlot)这样的品种在此种土壤中就会承受过大的水压。
7.石灰岩(Limestone)
基岩的属性一般会决定上层土壤的品质。以石灰岩为基岩的土壤通常有很高的含钙量。石灰岩是一层较坚硬的底层土,这让葡萄树的根茎难以刺破。包含石灰岩块的土壤叫做钙化石(Calcareous),而泥灰岩(Marl)一词则用来描述一种由黏土和石灰岩混合而成的易碎土壤。法国东部的夜丘(CotedOr)地区就集中了这种钙质的泥灰土,并能出产品质较高的霞多丽(Chardonnay)。
8.火山岩土壤
火山岩土壤是玄武岩和其他岩石混合而成的土壤。加州纳帕谷的火山岩土壤通常含有较高的矿物成分,但几乎无法保持葡萄树生长需要的水分,所以,这里的葡萄树长势不算旺盛,但对于栽培酿制浓郁葡萄酒的原料来说就非常合适。
和香气和风味一样,口感(Mouthfeel)也是葡萄酒品鉴中时常出现的一个概念,不过比起前两者,口感似乎更为抽象难懂一些。那么葡萄酒的口感到底指的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影响?哪些酿酒工艺能够提升葡萄酒的口感?
一、何为葡萄酒的口感?
葡萄酒的口感是指葡萄酒给口腔带来的触觉感受,舌头、牙龈、口腔上颚以及喉咙是这种感官体验的重要部位。酸度是否锐利、喉咙是否有灼烧感、单宁是否艰涩粗糙......这些都是衡量葡萄酒口感的参考指标。
二、影响葡萄酒口感的因素有哪些?
单宁、酸、糖分和酒精是葡萄酒的4大要素,它们的含量高低以及比例是否协调直接影响着葡萄酒的口感。
1.酸
葡萄酒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有酒石酸(TartaricAcid)、苹果酸(MalicAcid)、乳酸(LacticAcid)和柠檬酸(CitricAcid)。其中的苹果酸和乳酸给口腔带来的触感呈两极分化态势,前者尖锐刺激,后者则温和柔顺。也就是说,这两者到底谁占上风对葡萄酒的口感有着显著影响。另外,酸度的高低也会影响葡萄酒的口感表现。适宜的酸度能让一款葡萄酒尝起来爽脆而活泼,但是如果酸度过高,葡萄酒就会显得尖酸扎口,过低则会缺少活力,变得沉闷乏味。
2.单宁
单宁是一种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许多植物的种子、树皮和果皮中都能找到单宁的影子,带壳的坚果、茶叶、黑巧克力和肉桂等等都含有丰富的单宁。
单宁本身无色无味,但与唾液中的蛋白质发生反应后,会给口腔带来收敛与干涩之感。葡萄酒中的单宁主要来自于葡萄皮和葡萄籽,一般来说,酿酒葡萄的成熟度越高,单宁就越为细腻柔顺,反之则越为粗糙涩口。
3.糖分
在发酵过程中,葡萄中的天然果糖和葡萄糖在酵母作用下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发酵自然结束或被人为中断后剩余的糖分称为残留糖分(ResidualSugar),是葡萄酒的主要糖分来源。糖分含量过高会使葡萄酒尝起来过于甜腻,而糖分不足又往往会让葡萄酒变得尖锐干涩。
4.酒精
酒精由葡萄中的糖分经酵母作用转化而来。口腔中对酒精最为敏感的部位是舌根和喉咙,酒精含量过高会给舌根和喉部带来明显的灼热感,过低又无法支撑起葡萄酒的酒体,导致葡萄酒的口感变得单调寡淡。
三、哪些酿酒工艺可以提升葡萄酒的口感?
如上文所述,葡萄酒的口感受酸、单宁、糖分和酒精的影响,因此能够作用于这4种成分的工艺都可以改善葡萄酒的口感,例如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Fermentation)和酒泥陈酿(SurLie),还有橡木桶发酵或陈酿。
1.苹果酸-乳酸发酵
苹果酸-乳酸发酵是指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苹果酸转化成乳酸和二氧化碳的过程,通常在酒精发酵结束后进行,因而也被称为二次发酵(SecondaryFermentation)。这道工序能把葡萄酒中尖锐的苹果酸转化为温和细腻的乳酸,从而使其口感变得更为柔和。
几乎所有红葡萄酒,尤其是酒体中等至饱满的红葡萄酒,都会借助苹果酸-乳酸发酵来增加风味复杂度,提升口感。一些白葡萄酒由于酸度太高,也会采用这项工艺,例如夏布利(Chablis)白葡萄酒。
2.酒泥陈酿
在发酵过程中,死去的酵母会沉积到容器底部,形成酒泥。而所谓酒泥陈酿,顾名思义就是葡萄酒在陈年时与酒泥保持接触。这种工艺起源于法国勃艮第,最初用于酿制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酒,现在已普及至世界各地的许多白葡萄酒。
在酒泥陈酿期间,酵母细胞逐渐分解成更简单的化合物,如糖和蛋白质,这些物质能够提升葡萄酒的浓稠度和酒体,赋予葡萄酒奶油般的质地。除此之外,部分蛋白质还会与单宁发生反应,进而降低葡萄酒的单宁含量,使其口感更为圆润顺滑。
3.橡木桶发酵/橡木桶陈酿
2,000多年前,罗马人看中了橡木桶防水性能出色且方便运输的优良特性,把它广泛应用于盛装葡萄酒。后来他们发现,橡木桶还能让葡萄酒发生一些可喜的变化,于是使用橡木桶陈酿葡萄酒的做法便从此流传开来。如今,除了充当陈酿容器的角色,橡木桶还是颇受欢迎的发酵工具。
橡木桶的一大本领就是给葡萄酒提供理想的微氧化环境。这是因为,橡木桶上存在许多细小的孔隙,可允许少量氧气进入与酒液发生反应,从而达到柔化单宁的效果。经过橡木桶的润色后,葡萄酒的质地和口感都会更上一层楼。
复杂,多而杂。和不简单是同义词。在葡萄酒品鉴中复杂是一个描述词汇,这款酒非常复杂、饱满回味悠长,什么样的葡萄酒可以叫做复杂?复杂度是指葡萄酒闻起来和在口腔中可被感知到的香气类型的数量。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复杂的葡萄酒。
在葡萄酒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这种酒精饮料从祭祀用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进而使品酒成为一门学问。初期,人们并不关心葡萄酒是否复杂,她更多被赋予宗教和享乐的意义,甚至希腊人习惯向葡萄酒中添加松脂或大量水来饮用。葡萄酒真正被当做艺术来欣赏可能始于荷兰人称霸海洋的时代,随着波尔多新型红酒的面世,品质出众的葡萄酒渐渐成为王公贵族把玩的对象。区分葡萄酒品种高下的品酒学问也就应运而生了。
至今,评价葡萄酒品质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不管是英国的20分制还是美国人主导的百分制都遵循类似的评分准则。人们从外观、鼻闻、口感及整体感受等方面来评判一款酒的品质。除了浓郁度和回味长度两个可直接感知的因素,对品质最重要的复杂度经常让爱好者感到困扰。
要界定一款酒的复杂性,首先要有规范的,至少是公认的行业术语。我们可以用山楂、兰花、菊花等中国常见的植物气味,也可以用自家小猫小狗身上特定场合才有的气味或者好闻,香,甜等概括性的描述。但遗憾的是现代的葡萄酒评价体系是西方人建立的,当我们谈论葡萄酒这种舶来品时只能用西方已经公认的行业术语才能让大家都明白我们要表达的意思。诚然,西方人熟悉的气味东方人并不熟悉,好在西方人并没有用晦涩的化学名词来描述葡萄酒,而是用生活中常见的,最能引起共鸣的动植物类气息来描述香气。其实这些花、果、木头、矿物之类的东西,我们在超市或其他场合都有机会碰得到,只要留心观察就很容易记住。另一个方法是通过典型的葡萄品种的香气来练习,比如一款非常典型的纳帕谷或者澳大利亚温暖气候地区的赤霞珠葡萄酒,应该具有明显的黑醋栗香气,练习者通过熟悉这样一款酒就可以知道黑醋栗的气味。
相反,一款高级的勃艮第特级田葡萄酒,可能具有花香、果香、橡木、坚果、动物和陈年气息,香气范围涵盖了几个大概,虽然这瓶酒的浓郁度可能远不如产自澳大利亚的黑皮诺,但毫无疑问他是非常复杂的。
当然,并不是说葡萄酒一定要复杂才能喝。再复杂的葡萄酒没有合适的环境和器具也很难品出其中意义,拿一些名贵的葡萄酒来豪饮干杯更是只有土豪才干得出来了。多样性也是葡萄酒的魅力之一,简单的或复杂的,浓郁或优雅,甜或不甜,每一种葡萄酒都有欣赏者。喝葡萄酒也不必总是端着架子故作绅士,有些酒就是要拿来畅饮的,干嘛非要让她收起热情假装高贵呢。
爱喝酒的你一定听说过混酿葡萄酒,事实上,混酿是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极具创造性的部分,采用哪些葡萄品种混酿,各品种所占比例都决定了酒的风格。如果说单酿是一台个人秀,让葡萄表现个人魅力,那么混酿就是一场舞台剧,各尽其责、相互配合,才能创造出精彩。
什么是混酿?
混酿与单酿相对,一般指采用2种及以上葡萄品种酿成的葡萄酒,通常其中一葡萄品种会占据40%以上比例,另几种品种所占比例较少。
混酿能最大程度的让葡萄酒表现自己的特质,在颜色、香气、酒体、结构和复杂性上都有明显的提升。每种葡萄都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缺点,通过混酿能更好的弥补短板。比如一个品种无论从颜色还是香气上都无可挑剔,但单宁含量较少,酿酒师有可能会向其中加入少量单宁丰富的品种,来提升酒的结构感。
混酿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一款酒能够达到最佳状态,它可以发生在不同颜色的葡萄品种之间,也能发生在跨地区的同一品种之间、不同桶之间甚至不同年份之间。
有哪些常见的经典混酿?
波尔多混酿(红)
波尔多红葡萄酒是我们最常见的混酿葡萄酒,以赤霞珠或梅洛为主导,结构强劲,风味浓郁,带有强烈的李子、黑醋栗、烟熏和皮革的气味。赤霞珠有较高的单宁和酸度,波尔多温和的气候使晚熟的赤霞珠通常带有生青味。梅洛柔美丰腴,使酒的口感更佳柔顺,也增添了一丝樱桃和巧克力的香气。这样的搭配使葡萄酒既有饱满的酒体,复杂浓郁的香气,又有着强劲的结构感和十足的陈年潜力,十分美妙。
波尔多混酿是最流行且知名的混酿风格,已席卷了全世界葡萄酒产区。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智利波尔多混酿的风潮还在继续。
波尔多混酿(白)
相较于波尔多干红,波尔多白葡萄酒似乎并没有那么出名,通常带有柑橘和青草的香气。长相思和赛美蓉是波尔多白葡萄酒的主要品种,长相思提供酒的骨架和独特的青草香气,赛美蓉则让葡萄酒更加圆润,并带来复杂度和蜂蜜的气息,比例较少的密斯卡岱给酒增添一丝葡萄味的香气。这样完美的搭配让波尔多白葡萄酒大放异彩,所酿出的苏玳贵腐甜白也享有极高的美誉。
法国罗纳河谷GSM混酿
GSM混酿是法国南罗纳河谷常有的混酿方式,以歌海娜、西拉和慕合怀特混酿而成,这种混酿方式在南罗和澳大利亚都非常常见。一般情况下,GSM混酿以歌海娜和西拉为主。歌海娜为葡萄酒带来了更高的酒精含量,和许多甜美的红色水果风味,而西拉、慕合怀特则为酒提供了颜色、结构感、酸度、黑色水果和辛香料的气息。所酿造的葡萄酒具有较高的酒精度,浓郁的樱桃、覆盆子、辛香料的气息,酒体较为饱满强劲。
罗纳河谷觉得教皇新堡是GSM混酿最知名的产区。教皇新堡法律规定,允许混酿葡萄品种高达13种,堪称混酿之王。即便如此,歌海娜、西拉和慕合怀特仍然是主要品种。
阿玛罗尼
阿玛罗尼酿造于意大利北部Valpolicella产区,是意大利最知名的葡萄酒之一,以风干葡萄酿造而成。Corvina是阿玛罗尼的主要酿造品种,为葡萄酒提供了柔顺浓厚的风味;Rondinella颜色较深,单宁丰富,有自然的芳香,为酒提供了结构感和颜色;Molinara是公认的温和而芳香的品种,使阿玛罗尼的酒体更加丰满圆润。三种意大利特有品种的搭配,再加上阿玛罗尼独特的风干酿造法,使阿玛罗尼酒精度较高,酒体饱满,熟樱桃、红葡萄干、巧克力和浓缩咖啡的香气十分迷人,风味极为凝练。
香槟
虽然香槟的风格十分多样,但抛开白中白(BlancdeBlanc)、黑中白(BlancdeNoirs)外,绝大多数香槟都是以霞多丽、黑比诺和莫尼耶比诺混酿而成。虽然是红、白葡萄混酿,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美妙。霞多丽作为唯一一个白葡萄品种,提供了清新的酸度和柑橘类水果的香气,黑比诺则为酒添加了丰富的红色水果香和酒体强度,令酒质丰盈,莫尼耶比诺则给香槟带来一丝植物性的香气,增添了香气的复杂性。
除了多品种混酿外,香槟酒厂还会进行不同年份之间的混酿,酿造出风格统一的无年份香槟。无年份香槟有着酒庄特有的风格,不会受年份好坏的影响,除非在年份非常好的时候,香槟厂所酿葡萄酒几乎都为无年份香槟。
什么是高端葡萄酒?高端葡萄酒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就我们国人的习惯来讲,价格和性价比都高的基本可以算是高端葡萄酒了。是什么造就了高端葡萄酒?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高端葡萄酒的诞生过程。
品质绝佳的葡萄被摘收挑选后,还要经过发酵、加料、橡木桶培养等环节后才可以出厂,一般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甚至更久。其中,酿酒师的能力与经验不容小视,他们分别有独特的酿酒秘方,所出之酒也带有自己的独特口感。但世界知名的优秀酿酒师极少,一般仅为顶级酒庄工作。
高端葡萄酒可谓是七分风土,三分精琢,没有科学的人工管理和酿制,就算是上乘的葡萄也是无法酿成风味绝佳的美酒的。
酒庄对葡萄原料的苛刻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一旦葡萄达不到要求,就不能作为原料酿酒,因此高端酒品的实际产量总是低于理论产量。以法国为例,政府主导了一个挑选葡萄的严格体系。葡萄园首先会对采摘下的葡萄进行分级,而在送压榨前还要被更高级的工人进行二次筛选,目的就是确保被压榨的每粒葡萄都满足高品质的要求。酒庄会根据原料和酿造的不同把葡萄酒划分为正牌酒(FirstWine)和副牌酒(SecondWine),甚至还会有三牌酒(ThirdWine)。
符合条件的最上等的葡萄会被用于酿造正牌酒,次等的葡萄则用于酿造副牌酒,有的酒庄甚至干脆就把次等葡萄卖掉。而如果所有的葡萄都达不到优等的要求,就只好不出产正牌酒了。这种情况在过去曾经真实地发生过:1991年,霜冻导致柏翠(Petrus)酒庄的葡萄质量不佳,柏翠(Petrus)酒庄决定当年不仅不酿正牌酒,连副牌酒也不酿,所产葡萄则全被丢弃或转卖。同年的白马庄也没有酿制任何一瓶正牌酒,而是将葡萄全部酿制为副牌酒。在这严格的层层筛选之下,真正能够通过检验而用于酿制正牌酒的葡萄数量是有限的,加之固定种植面积的局限,各大名庄的正牌酒产量常年维持在较低水平。
葡萄种植及酿酒过程除了要求酒庄的自律精神外,还离不开政府的严格监管。为保证酒品的竞争力,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严格的制度来约束酒品的产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国的AOC制度,法国高端葡萄酒全部纳入该制度的监管之下。严格监管的结果使葡萄酒增产变得极为困难,如果某个酒庄希望增加葡萄种植面积,必须经过极为复杂的审批程序。如果有人私自增加种植面积或单位面积产量,一旦被监管部门发现,酒庄负责人和酿酒师不仅要上法庭,还要赔偿,更重要的是酒庄声誉就此毁于一旦!可以这样评价:法国原产地制度有效保障了法国葡萄酒的品质,最终实现了法国葡萄酒坚硬的供给状态。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