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红酒与杯子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杯子形状控制饮酒速度》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人们饮酒的时候是否注意过酒杯,对于饮酒时的速度会联想到酒杯吗?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较新发布的研究成果就显示,如果用曲线型杯子喝酒,会比用直桶型杯子喝得速度更快。
据研究人员介绍,他们让100多名志愿者进行相关的模拟试验,这些志愿者都是没有酗酒记录的普通人,年龄在18岁到40岁之间。在试验环节中,研究人员让志愿者饮用啤酒或非酒精类饮品,并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杯子。


研究人员观察饮酒者的表现后发现,与使用曲线型杯子相比,志愿者使用直桶型杯子时,饮酒的速度慢了近60%。但如果饮用普通饮料,则杯子形状不会对饮用速度造成影响。
研究人员因此认为,人们在饮酒时都希望掌握好速度,曲线型杯子与直桶型杯子相比,要判断已经喝了多少酒会更难。为证明这一点,他们又请志愿者判断两种不同形状杯子中所盛酒的量是否超过实际容量的一半,结果显示,人们对曲线型杯子中酒量比例的判断差错率更高。
更关键的是,那些在判断不同形状杯中所盛酒量比例时更容易出错的人群,也正是在使用曲线型杯子饮酒时速度更快的人群,两项试验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有力地支持了前述推测。M.JIuku365.COM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饮酒的速度对男士的肝是有影响的


在日常生活中,较常喝酒的人就是我们的男同胞们了,因为他们免不了应酬的,在他们喝酒的时候,我们真的很担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我们都知道美酒对肝脏是有影响的,如何才能减少酒精对肝脏的影响呢?来看看下面吧。
理想速度,即不超过肝脏处理能力的饮酒速度。肝脏分解酒精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0毫升,酒中所含的纯酒精(乙醇)的量,可以通过酒瓶标签上标示的度数计算出来。举个例子,酒精度数为16%的250毫升酒,用250毫升×0.16=40毫升,那么酒精的量就是40毫升。
如果一个人花4个小时喝完,那么平均每小时摄入的酒精量是10毫升,刚刚符合肝脏的处理速度。按照这一速度喝酒,能较大程度地降低酒精对肝脏的负担。

饮酒应控制在纯酒精30克~50克


吴同果认为,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心肌病、反流性食管炎、食道贲门撕裂、消化性溃疡出血等严重后果,但少量饮红酒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一部分人晚上饮点酒还可以帮助睡眠,总的来说饮还是比不饮好一点,但是肝脏不好的人较好滴酒不沾。
“少量”究竟是指多少呢?对于饮白酒,医生经常建议:“一两有好处,二两没坏处,三两以上肯定有坏处。”吴同果建议按照纯酒精(乙醇)的量进行计算,每日超过150克就算大量了,而少量以30克~50克为宜,相当于每天饮高度酒(53度以上)一两,或红酒(12度左右)300毫升,或啤酒(5度左右)600毫升。在这个标准下,他建议较好分开上午和下午各饮一半。

酒具黑陶杯的形状


酒具黑陶杯是什么形状的?绍兴较早的饮器是陶制品。河姆渡文化遗存中有大量陶器,尤其是第四文化层,出土陶片达十万多片,复原陶器两百多件,这是一种夹灰黑陶。

到前列、二文化层中,发展为夹砂灰、红陶。这里有许多当时或以后可以作为酒具的杯、盉等。当然,这时的陶器造型不规整,质量粗疏。在良渚文化和绍兴马鞍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陶器造型就较前规整了。那里的杯、碗、瓶、壶制作细腻,形状精巧。特别是良渚发掘的高颈贯耳壶、黑陶杯。黑陶杯黑色薄胎,上端呈盅形,上沿外卷,下端高足。70年代初绍兴西施山遗址出土的陶杯呈柄形,有把手,工艺精细,表现了远古人高度的制陶技术,是古越酒具中的杰出代表。

酒杯形状不同喝出不同酒品


喝酒影响口感的除了葡萄酒酒杯的颜色,有时候特定的杯子形状也会让你一杯酒喝出不一样的感觉,骨灰级品酒客对酒杯的形状也是很有考究的。
波尔多杯:波尔多的赤霞珠果味重、酸度低,酒体厚重,单宁也很重。为突出其果香,精心设计过造型的波尔多杯理应可以能让酒流向舌头中部,然后向四面流散,达到果味先入、而后感受到微微酸度的境界。
勃艮第杯:而勃艮第的黑比诺则单宁柔和、酸度高、浆果味浓郁,勃艮第杯的“大肚”设计是为尽量笼聚黑比诺优雅的香气,戏剧化如Riedel公司的“Sommelier”系列勃艮第杯明显外卷的杯口设计,据说是为了便利酒液先流过舌尖的甜味区,突出其果香味,从而平衡了本来较高的酸度。
“R~mer”雷司令专用酒杯:白葡萄酒杯中的另一匹“黑马”则是雷司令。按照酒杯业界的理论,霞多丽白葡萄酒酸度较低,因而杯口应内收,使酒液直接流向舌头中部两侧的咸味区和酸味区,然后由舌头两侧慢慢地流向舌尖,使果香与甜味在酸度的衬托下渐次加强;雷司令白葡萄酒则酸度较高,杯口应稍微外展,有利于把酒液导向舌尖外部味蕾的甜味区,突出甜味和果香,降低酸的感觉。
且不说有关舌头感觉区的分布理论如今正在经受越来越多的挑战,更尴尬的是,雷司令的生产大国——德国本身拥有一种名为“R~mer”的专门用于雷司令的传统酒杯,这种酒杯杯柄粗短,杯身延续了波希米亚式的外饰华丽风格,是当今少有的“法定”正统而无视现代酒杯理论的活化石。

如何控制白酒中的醛类含量?


酒中醛类是分子大小相应的醇的氧化物,也是白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低沸点的醛类有甲醛、乙醛等,高沸点的醛类有糠醛、丁醛、戊醛、己醛等。醛类的毒性大于醇类,其中毒性较大的是甲醛,毒性比甲醇大30倍左右,是一种原生质毒物,能使蛋白质凝固,10克甲醛可使人致死。在发生急性中毒时,出现咳嗽、胸痛、灼烧感、头晕、意识丧失及呕吐等现象。从醛类物质的性质和产生机理、来源,可以学会如何降低醛类的含量。1、控制流酒温度。乙醛的沸点低,白酒中乙醛的含量与流酒温度有很大关系,控制好蒸馏时的流酒温度,可以有效的控制原酒的乙醛含量。坚持低温留酒。2、原酒陈酿。乙醛沸点低,在贮存过程中,乙醛大量挥发,酒中乙醛含量可以大大的降低。同时,在贮存过程中,乙醛经挥发、氧化和缩合,可以降低其在酒中的含量,防止丙烯醛的产生。在新酒中,丙烯醛给酒带来燥辣味,但经贮存后,辣味大为减少,因为丙烯醛的沸点只有50度,容易挥发,致使酒在老熟过程中辣味减轻。3、卫生管理。酒醅中含有较多的甘油,如感染大量杂菌,尤其是当酵母与乳酸菌共栖时,就会产生丙烯醛。所以,要严格做好卫生,避免酒醅中感染大量杂菌。甑桶、工具、底锅水等,要班班清理干净,其中发酵窖池的清洁灭菌工作尤为重要,酒醅每次出窖池后,一定要清扫干净。经验证明,若曲、原辅料及设备工具感染大量细菌,则酒中丙烯醛的含量就有可能多。

“一标准杯”与杯子容量无关


在酒界,有一个抽象词,那就是“一标准杯”,它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一标准杯”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与杯子的容量大小完全没有关系。它是指一杯含有特定分量的酒精的饮料,这些饮料包括啤酒、葡萄酒和烈酒等。不同国家对“一标准杯”的定义有所不同:
在英国,一标准杯是指一杯含有10毫升(7.9克)酒精的饮料;
在澳大利亚,一标准杯是指一杯含有12.7毫升(10克)酒精的饮料;
在日本,一标准杯是指一杯含有25毫升(19.75克)酒精的饮料;


在美国,一标准杯是指一杯含有0.6盎司(18毫升)酒精的饮料(这里的“盎司”是指美制液体盎司,1美制液体盎司约等于30毫升)。
对于不同的饮料,由于酒精度不同,所以“一标准杯”所指的分量也就不同。下面以美国为例,说明对于不同的酒精饮料而言,“一标准杯”到底是指多少量的酒:
对于酒精度为5%(ABV)的普通啤酒,一标准杯是指12盎司;
对于酒精度为7%(ABV)的烈性啤酒,一标准杯是指8-9盎司;
对于酒精度为12%(ABV)的葡萄酒,一标准杯是指5盎司;
对于酒精度为40%(ABV)的烈酒(威士忌、金酒、朗姆酒、伏特加、龙舌兰酒、白兰地等),一标准杯是指1.5盎司。

看酒花消失速度判断白酒度数靠谱吗


想要通过酒花判断白酒度数,首先要有一个前提:必须是纯粮酿造的白酒,假酒或是勾兑白酒不管用。

大清花

酒花大如黄豆,整齐一致,清亮透明,消失极快,酒精含量在60至75%(v/v)。推荐:酒花消失得越快酒的度数越高,这是真的吗

小清花

酒花大小如绿豆、清亮透明、消失速度慢于大清花,酒度约在50至60%(v/v)。推荐:白酒酒花与酒质有什么关系

云花

酒花大小如米粒、互相重叠(可重叠二至三层)存留时间比较久,约2分钟,酒度在40~50%之间。

二花

又称小花,形似云花,大小不一,大者如大米,小者如小米,存留时间与云花相似,酒度在15~40%之间。

油花

酒花如小米的1/4,布满液面,大多为脂肪酸形成的油珠,酒度在5%(v/v)时较明显。

因此,总结起来就是:

酒花越大,消散越快——酒度越高;

酒花越小越少,消散越慢——酒度越低;

用浓香型白酒为例:

市面上常见的是52%(v/v)和38%(v/v)的酒品,52%(v/v)就应该呈现小清花,如绿豆大小,且消散速度中上;

而38%(v/v)则应呈现二花,大小不一,且消散速度缓慢。

但因酒精浓度不同,酒液表面的张力不同,因而摇动酒瓶形成的酒花的大小、持留时间也不同。所以,酒花可以作为辨别白酒度数的一个参考。

通过酒花判断酒的质量这个也许不靠谱,但判断度数多少还是有些道理的,但被五良商家添加了酒花剂和增稠剂的不算数。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