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喝葡萄酒的人,另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喝葡萄酒的人。如果说你对于这种极具魅力的酒精饮品一点都不感兴趣,很有可能是你做错了以下这几件事
1、喝错了酒第一次喝酒的你,有没有拿错酒单?很多人在第一次接触葡萄酒时,就被酸涩的干红吓到了门外。看起来那么温柔的葡萄酒,为什么喝起来是这个味道?
对于干红酸涩味道的难以接受,来自于人类本身对甜味的嗜好。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如同干红一般让人难以接受,对于第一次喝葡萄酒的人来说,葡萄酒中的傻白甜才是你的选择。尝试那些果香浓郁、清爽新鲜的莫斯卡托低度甜型酒,如意大利的MoscatodAsti,你会发现葡萄酒竟是如此的平易近人。从此入门,再开始尝试其余类型甜酒,再到干白、干红按照这样的顺序,慢慢打开葡萄酒世界的大门。
2、温度不对就如同冰镇可乐会比普通可乐更好喝一样,在饮用葡萄酒的过程中,温度也十分重要。同样一款酒在不同的温度下,它的风味可能千差万别。所以,别埋怨买回家的葡萄酒不如酒会上的好喝,很可能是你的品酒温度出了问题。
温度对于葡萄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温度对酒中香气物质的影响和对味觉的影响。因此不同的葡萄酒需要搭配不同的温度,才能使酒达到平衡,或是掩盖葡萄酒当中的某种不足。白葡萄酒的侍酒温度比较低,这样会使酒酸度更高,更加清爽,而红葡萄酒侍酒温度相对较高,尤其是浓郁型干红,这样才能显现出香气的复杂度。对于甜葡萄酒和起泡酒,温度则需要降至4℃左右,以避免甜酒过于甜腻,或起泡酒的气泡流失。
3、配餐错误在饮用葡萄酒时,如果搭配的菜不对,不论是食物还是酒的风味都会大打折扣。含有大量脂肪的肉类食品和高单宁的红葡萄酒是非常理想的搭配,因为单宁的涩感能很好的清除口腔的油腻,并能使肉质更加细腻;而这样厚重的酒如果搭配清淡的海鲜就不那么合适了,在鲜味的衬托下,单宁的苦味会更加凸显,海鲜的腥味也会加重,而一杯清爽的白葡萄酒则刚好可以去除腥味,并且使口感更加清爽。从这个角度来说,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的确是配餐的基本准则。
在搭配甜点、水果时,最好挑选一款甜白葡萄酒。甜点和葡萄酒中的酸味并不协调,搭配甜酒则会让酒和甜品的口感都更加美妙。
4、醒酒方式不对没有醒酒or过度醒酒都是人们在喝葡萄酒时经常犯的错误。一瓶新鲜易饮、香气十足的葡萄酒,强行醒酒后只会让它的果香流失,加速氧化;而一瓶尚未到达适饮期的年轻葡萄酒,未经醒酒时也十分寡淡无味。而那些硫味特别重的葡萄酒就更不要提了,如果没有醒酒,喝到的只是满满的臭鸡蛋味,毫无欣赏价值可言。
是否醒酒、醒酒时间都是因酒而异的。当你打开一瓶酒,它的酸度和酒体都十分强劲饱满,单宁紧实,可香气却很简单,这时醒酒器酒派上了用场。一般来说,一款酒的醒酒时间与它的陈酿时间成正比,越年轻的酒需要醒的时间越长,待葡萄酒散发出明快的果香时,这瓶酒也就成功醒好了。过度醒酒会使葡萄酒氧化速度加快,产生烂苹果的氧化味,控制醒酒时间非常重要。
5、酒太老了俗话说,酒是陈的香,可这句老话在葡萄酒中真的毫无意义。葡萄酒装瓶后,在合适的储藏环境下会继续成熟,其品质随着时间有着抛物线一般的变化,而抛物线的顶端则是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适饮期。当过了适饮期后,葡萄酒就进入了衰落的阶段:颜色逐渐是衰败,果香将越来越弱,酱油、醋这样不好的味道也会逐渐明显起来。直到最后,这瓶酒将彻彻底底的变成葡萄醋,再也没有任何品鉴价值了。
一般来说,世界上90%的葡萄酒适饮期都在1-2年内,只有10%左右的葡萄酒才具有5-10年的陈年潜力,而只有剩下1%的顶级葡萄酒才会在10年后到达品质巅峰。可是,有很多人却坚信着酒越陈越香的原则,硬生生将一瓶酒放成了一瓶醋,十年、甚至二十年后再开瓶,这酒能好喝吗?
当你按照正确的方法认真做完了以上这些事,你杯中的葡萄酒是不是好喝了许多?快去享用它吧,itsnevertoolatetodrinkwine!
众所周知,葡萄酒以葡萄果实作为原料酿造而成,而且在酿造过程中没有添加人工香料,但是酿成的酒无论闻起来还是喝起来却拥有许多不同的香气和味道,如香草味、烟熏味、热带水果味乃至辛辣味、泥土味或者海水的咸味等等。这些味道与我们吃过的葡萄相距甚远,而且葡萄酒与葡萄果汁的味道也完全是两回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葡萄酒风味的来源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葡萄酒中的各种化合物是葡萄酒香气的主要来源。例如,当葡萄酒的酸和酒精发生反应时,会产生酯类物质,它们会给葡萄酒带来多种水果的香气,如白葡萄酒中的青苹果味和花香味,以及红葡萄酒中的草莓和树莓味等。
又如,除了酯类化合物带来的果香之外,葡萄酒中的吡嗪类化合物还会给葡萄酒带来植物性香气,如蔬菜类气味(青草味、灯笼椒味、醋栗味等)、巧克力乃至咖啡味等等。
葡萄酒内含有各种不同的香气和味道
葡萄的可塑性
使用葡萄酿造而成的葡萄酒拥有那么多类型的香气,是因为葡萄无可比拟的可塑性特质。葡萄是一种非常敏感、微妙、可塑性很强的水果,除了产生其他果类香气之外,葡萄在发酵和陈年过程中还能发展出非果类的香气,如香草、胡椒、皮革等等。
酿酒葡萄的类型数之不尽,每一种葡萄都有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特点,再加上葡萄酒对特定风土的展现(葡萄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周边环境的风土元素),以及酿酒师在酿酒过程中的种种决定对葡萄酒最终的风味造成的影响,使得葡萄酒作为一种酒精饮料拥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正是由于酿酒葡萄的这种可塑性,原本简单的葡萄汁,在发酵和陈年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发展出各种类型的香气和味道,使得葡萄汁最终变成风味丰富而复杂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葡萄味
不同类型的葡萄酒都有一个主导的味道,例如:
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浓重的黑色水果香气,如桑葚、李子、黑醋栗,以及香料的香气,如胡椒味;
霞多丽(Chardonnay)柠檬、香蕉、桃子、芒果等果香;
美乐(Merlot)樱桃、草莓、黑莓以及桑椹的气息,尤其是显著的樱桃味;
长相思(SauvignonBlanc)绿色草本芳香,如青草味;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完全没有所谓的葡萄味。葡萄味只是葡萄酒众多香气味道中的一种,不过在大多数葡萄酒中并不明显。而且,葡萄酒中出现葡萄味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特征,是不够成熟的果实发酵的结果。不过,使用麝香葡萄(muscat)酿制的白葡萄酒带有最原始的葡萄果实的香气(Grapey),这种葡萄酒也非常流行,深受全球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花香、红色水果风味、香料、奶油、巧克力
这是我们品评和描述一款酒香时经常用到的词汇,但是我们却几乎不曾听到某款酒散发出某种葡萄的香味的酒评,这是为什么呢?
苹果馅饼的主要原料是苹果!我们在吃苹果馅饼的时候能尝到苹果的香味。葡萄酒的主要原料是葡萄,然而,喝葡萄酒的时候我们却尝不出一丁点葡萄的味道!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首先应该很好地区分酿造用的葡萄和我们平时吃的葡萄。事实上,绝大多数用于酿酒的葡萄品种并不适合我们直接食用。
除非在特殊的情况下,比如像麝香葡萄(Muscat)和莎斯拉(chasselas)葡萄这两种既能用于酿酒又能直接食用的葡萄品种,我们能在用该两种葡萄酿造出的葡萄酒中尝到葡萄的香味。
事实上,我们不会在两种不同的葡萄身上闻到相同的味道,也就是说,不同葡萄品种之间有巨大的香味差异,这也正是酿酒界如此引人入胜的地方!
还有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直接食用更多的葡萄品种呢?为了理解好个中原因,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葡萄收获季节到勃艮第(Bourgogne)走一趟,这样就能在葡萄园中品尝葡萄。当你吃到籽多皮又厚的葡萄,你就会意识到吃这种葡萄真心不是一直享受!
葡萄酒中有很多种水果的香气,却很少闻到葡萄味。明明是用葡萄酿的酒,这是为什么呢?
解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葡萄味?
印象里,大家对葡萄味的认知都停留在鲜食葡萄酸酸甜甜的味道上,可酿酒葡萄与鲜食葡萄的差别很大,不同品种在香气和风格特色上各有不同。在这里,我们很容易想到葡萄酒闻香。而关于闻香中的一类香气即是葡萄本身的气味,像绿色水果、黄色水果、红色水果、黑色水果,花香等。
通过发酵或熟成过程中转化为能够释放的香气,即我们所说的二类香气、三类香气,像乳酸味、糖果味、香料味、糕点味,木头味、皮革味、蜂蜜味等。
事实上,葡萄酒中绝大多数水果的味道都来源于葡萄本身,赋予葡萄酒特定的果味是很多酿酒葡萄品种的特色。再加上环境、气候的影响,发酵和陈年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使得这些香气分子变得更加复杂,也就产生了酒中丰富的水果味道。
如果非要定义我们常吃的鲜食葡萄香气为葡萄味的话,这种香气并非不存在于酒中。只是在大多数葡萄酒中,它并不明显,并且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特征,是不够成熟的果实发酵的结果。不过也有例外,用麝香葡萄酿造的白葡萄酒就带有最原始的葡萄香气,这种香气混在甜蜜的花果香中,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众所周知,葡萄酒以葡萄果实作为原料酿造而成,而且在酿造过程中没有添加人工香料,但是酿成的酒无论闻起来还是喝起来却拥有许多不同的香气和味道,如香草味、烟熏味、热带水果味乃至辛辣味、泥土味或者海水的咸味等等。这些味道与我们吃过的葡萄相距甚远,而且葡萄酒与葡萄果汁的味道也完全是两回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葡萄酒风味的来源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葡萄酒中的各种化合物是葡萄酒香气的主要来源。例如,当葡萄酒的酸和酒精发生反应时,会产生酯类物质,它们会给葡萄酒带来多种水果的香气,如白葡萄酒中的青苹果味和花香味,以及红葡萄酒中的草莓和树莓味等。
又如,除了酯类化合物带来的果香之外,葡萄酒中的吡嗪类化合物还会给葡萄酒带来植物性香气,如蔬菜类气味(青草味、灯笼椒味、醋栗味等)、巧克力乃至咖啡味等等。
葡萄的可塑性
使用葡萄酿造而成的葡萄酒拥有那么多类型的香气,是因为葡萄无可比拟的可塑性特质。葡萄是一种非常敏感、微妙、可塑性很强的水果,除了产生其他果类香气之外,葡萄在发酵和陈年过程中还能发展出非果类的香气,如香草、胡椒、皮革等等。
酿酒葡萄的类型数之不尽,每一种葡萄都有其独特的香气和味道特点,再加上葡萄酒对特定风土的展现(葡萄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周边环境的风土元素),以及酿酒师在酿酒过程中的种种决定对葡萄酒最终的风味造成的影响,使得葡萄酒作为一种酒精饮料拥有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正是由于酿酒葡萄的这种可塑性,原本简单的葡萄汁,在发酵和陈年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发展出各种类型的香气和味道,使得葡萄汁最终变成风味丰富而复杂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葡萄味
不同类型的葡萄酒都有一个主导的味道,例如:
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浓重的黑色水果香气,如桑葚、李子、黑醋栗,以及香料的香气,如胡椒味;
霞多丽(Chardonnay)柠檬、香蕉、桃子、芒果等果香;
美乐(Merlot)樱桃、草莓、黑莓以及桑椹的气息,尤其是显著的樱桃味;
长相思(SauvignonBlanc)绿色草本芳香,如青草味;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完全没有所谓的葡萄味。葡萄味只是葡萄酒众多香气味道中的一种,不过在大多数葡萄酒中并不明显。而且,葡萄酒中出现葡萄味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特征,是不够成熟的果实发酵的结果。不过,使用麝香葡萄(muscat)酿制的白葡萄酒带有最原始的葡萄果实的香气(Grapey),这种葡萄酒也非常流行,深受全球各地消费者的喜爱。
相信经常看名家酒评的酒迷朋友们都不会对Meaty这个词陌生,它直译过来就是肉味的意思。那么,在葡萄酒中,什么样的味道可以称之为肉味?为什么葡萄酒中会出现肉味呢?
肉味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一款酒中与肉类、动物、肉质元素相似的味道。这种味道可以展现在鼻腔闻到的香气中,也可以出现在口腔品到的风味中,也有可能残存于口腔的余味之中。
在一些酒评家,如罗伯特帕克(RobertPaker)的酒评中,Flesh(肉质)和Chewy(耐嚼)都可以指带有肉味的葡萄酒,这样的葡萄酒结实耐嚼,酒体丰满,酒精含量高,风味集中,甘油含量高,一般都是一款大酒。在一些语境之下,酒评中的肉味也会指咸肉、野味等味道,多表现为鹿肉、胡椒牛排、香肠、腊牛肉或腊猪肉的气息。还有一些酒评中的肉味是指葡萄酒中的泥土和谷仓风味,会让人联想到煮熟的鸡肉或鸭肉的味道。
葡萄酒中的肉味一般是在葡萄酒陈年过程中产生的。在陈年过程中,清新的一类香气逐渐消失,更为咸鲜的三类香气会逐渐发展出来,这其中就有我们所说的肉味。另外,波尔多(Bordeaux)一些地区所产的葡萄酒也可能会带有泥土和谷仓的味道,这很有可能是由当地的独特风土赋予的。
无论是风土赋予的个性,还是陈年带来的特征,这两种都是较为积极的肉味成因。葡萄酒中的肉味也有可能是由一种被称作酒香酵母(Brettanomyces)的酵母菌导致的,但这个成因相对来说就不那么积极了。酒香酵母能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当酒中的这种化学物质较少时,会带来肉类、动物、皮革的气息;但当这种化学物质含量过高时,它所带来的柔顺香气则会变成马骚味、牲畜棚味等令人不悦的气味。
如果要说葡萄酒中哪一处最让人着迷,答案一定是它美妙的香气了。随着晶莹剔透的酒液倾倒在高脚杯中,复杂的香气也随之触碰着人们的鼻息,赋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在这些味道中,有一类香气在所有葡萄酒中都能找得到,也是葡萄酒香气组成的最基本部分,那就是果香。葡萄酒中丰富而美妙的水果香气,你能认出来多少?
葡萄酒中的水果味道从哪来?
明明是用葡萄酿出的酒,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水果的味道?事实上,葡萄酒中绝大多数水果的味道都来源于葡萄本身,赋予葡萄酒特定的果味是很多酿酒葡萄品种的特色。再加上环境、气候的影响,发酵和陈年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使得这些香气分子变得更加复杂,也就产生了酒中丰富的水果味道。
葡萄酒中有哪些水果味道?
红色水果
草莓、樱桃、覆盆子、蔓越莓
红色水果香气主要出现在年轻、酒体较轻,并给人带来甜美感的红葡萄酒中。勃艮第黑比诺总能给人留下樱桃香气四溢的印象,美国加州仙粉黛和单一品种酿造的歌海娜则带有典型的覆盆子香气。草莓、樱桃也是绝大多数桃红酒的主要香气之一。
黑色水果
黑莓、蓝莓、李子、桑葚、黑加仑
具有黑色水果香气的葡萄酒,大多酒体饱满、单宁强劲、结构复杂。这种香气多见于赤霞珠、西拉等葡萄酒中,使酒的香气带有一丝深邃,在最成熟的葡萄酒中可以发展为浓厚的果酱香气。
绿色水果
苹果、梨
苹果和梨的香气是白葡萄酒中经常能感受到的。在年轻的白葡萄酒中,苹果的香气往往和柠檬混合在一起,是白葡萄酒酒香的构成基础。梨在酒香中的表现则相对含蓄,往往出现在优质霞多丽葡萄酒中。
柑橘类水果
柑橘、柠檬、葡萄柚
柑橘类水果风味一般出现在冷凉产区的白葡萄酒中,这类香气通常是白葡萄酒新鲜和活跃的标志,比如成熟度较低的霞多丽容易产生柠檬的香气,而桑塞尔(Sancerre)的长相思也经常会有葡萄柚的典型气息。
核果类水果
桃、杏
核果类香气会经常出现在气候温和、葡萄成熟度适中的白葡萄酒中。北罗纳河谷的维欧尼具有最典型的蜜桃气息,麝香、白诗南在温和的气候下,也会产生核果类的香气。
热带水果
香蕉、芒果、荔枝、甜瓜、菠萝、百香果
香蕉、芒果、荔枝、甜瓜这些让人感受到热情澎湃的水果,它们的香气经常出现在成熟度较高的白葡萄酒中,充足光照和热量的葡萄园赋予了葡萄酒热带的气息。其中,甜瓜的香气经常出现在澳大利亚温和产区的年轻霞多丽葡萄酒中,百香果是新西兰长相思的典型味道,而荔枝则是琼瑶浆葡萄本身带来的、别具一格的风味。
为什么葡萄酒里没有葡萄味?
明明是用葡萄酿成的酒,可葡萄酒中有无数种水果的香气,却从未闻见过葡萄味,这是为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搞清楚什么叫葡萄味。印象里,大家对葡萄味的认知都停留在鲜食葡萄酸酸甜甜的味道上,可酿酒葡萄与鲜食葡萄的差距非常大,每种品种都在香气和风格特色上存在不同,若要确切形容出它们的统一味道,实在是难以作答。
如果非要定义我们常吃的鲜食葡萄香气为葡萄味的话,这种香气并非不存在于酒中。只是在大多数葡萄酒中,它并不明显,并且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特征,是不够成熟的果实发酵的结果。不过也有例外,用麝香葡萄酿造的白葡萄酒就带有最原始的葡萄香气,这种香气混在甜蜜的花果香中,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古怪的青椒味怎么可能是从我心爱的葡萄酒里出来的呢?一定有刁民要害朕!
首先回答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奇怪的青椒味到底是怎么来的吧。
某一类酒中让人联想到青椒的生青刺激性风味来自于一种叫做甲氧基吡嗪(methoxypyrazine)的化学物质,一般情况下会简写作吡嗪(pyrazine)。
几个有可能会出现青椒味的葡萄品种有以下几个:
长相思SauvignonBlanc
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
品丽珠CabernetFranc
梅洛Merlot
佳美娜Carmnre
马尔贝克Malbec
其实青椒味也是可以成为美好的特点而非缺点。葡萄酒里出现青椒味,并不妨碍它成为一款口感出众又具备陈年潜力的美酒。当然吡嗪如果掌握不好太过浓郁刺鼻的话,确实会有些令人讨厌。
可是当采摘时机和酿酒处理恰当的话,青椒味也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比如有一定青椒风味的长相思可以显得更为清新爽口。像一些波尔多的红葡萄品种例如赤霞珠则会有一些像火烤辣椒酱,绿胡椒,绿橄榄酱和薄荷的味道,显得更加纯粹细腻。
与白葡萄品种一样,青椒味更倾向于在寒冷的产区或者年份出现,很多年轻时带着明显青椒风味显得有些青涩但单宁品质不俗的酒,随着陈年反倒会变成优雅清凉的风格,与成熟的酒相比甚至后来居上了。
当然市场经济的好处就是一旦消费者不买账,供应商就会想办法来解决它。各路人士已经尝试了很多办法从酒里去除青椒味,例如热浸渍酿造法,微氧酿造技术,使用活性炭或者延长在橡木桶的陈年时间等等,结果都失败了...话说除病要从源头下手,问题要从葡萄园里找。
吡嗪的形成从葡萄结果的时候就开始了。实验证实修剪疏叶提升果实被光照的程度,和保证葡萄藤既不过量结果也不结果太少,都可以减少吡嗪的风味。当然,这是酒庄需要操心的事情。
如果非常不喜欢青椒味怎么办?
仔细读背标,如果碰到有风味描述中明确写出有青椒、绿胡椒味时不要买
对于我们上面提到的6个葡萄品种,注意选择购买温暖产区的酒或者较为凉爽产区的温暖年份。像波尔多,卢瓦尔河谷,新西兰,意大利北部等地区较为容易产出青椒味的葡萄酒。
设拉子葡萄(Shiraz)在澳大利亚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移民将这种老家在法国罗讷河谷的葡萄引种到了澳大利亚。在经历了多次风雨之后,如今的设拉子葡萄酒已经成为澳大利亚葡萄酒行业中的一张鲜亮名片,而顶级设拉子葡萄酒中蕴含的香料及胡椒风味,也成了判断当地同类酒款质量的标杆。
原本老家在法国罗讷河谷的西拉(Syrah)在被引种到澳大利亚之后,便成为了设拉子(Shiraz)
造成澳大利亚设拉子葡萄酒中胡椒风味(尤其是黑胡椒风味)表现明显的原因,其实是酒中莎草奥酮(Rotundone)的含量更高。作为一种萜类化合物,莎草奥酮广泛存在于各种香料之中,比如黑胡椒、迷迭香、百里香、罗勒,以及南澳常见的香附子等相对于迷迭香、百里香、罗勒,黑胡椒在中国人餐桌上出现的频率更高,因此也更容易被感知到。
相比较于那些气候温和的产区,来自澳大利亚当地冷凉产区(库纳瓦拉、格兰皮恩斯、阿德莱德山、堪培拉及西澳以南产区等)的设拉子葡萄酒中的胡椒味道会更明显。根据澳大利亚葡萄酒研究院的研究显示,产生这样的变化,与葡萄酒产区的风土条件有着紧密联系。
连续多年的数据显示,当设拉子葡萄处于生长期时,平均气温越低,莎草奥酮的含量就会越高。以1999年-2001年为例,拉尼娜现象导致澳大利亚堪培拉在该三年内的平均气温更低、降雨量更高,产自这一地区的设拉子葡萄酒中含有的莎草奥酮含量也有所增加。
另一个影响莎草奥酮含量高低的时期是葡萄的成熟期。澳大利亚葡萄酒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表示,通常情况下,莎草奥酮的含量在葡萄的成熟(收获)阶段会迅速上升,如果遇到相对较冷的成熟期(这意味着葡萄的成熟期会延长),那么最终酿出的葡萄酒中胡椒的风味会表现得更明显。
除此之外,葡萄园的朝向和温度也会对莎草奥酮含量的高低产生重要影响,而在葡萄种植阶段所进行的管理手段,譬如疏叶、采收等也会对这一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多少起到一定的影响。由于莎草奥酮是一种相对性质稳定的萜类化合物,因此其在葡萄采收后进行的酿造过程中表现出稳定而少受外界影响的特质,但有一点必须要说,酒精度的高低和莎草奥酮的萃取有关通常情况下,酒精度越高,莎草奥酮的萃取量便会越多。这也就意味着,两瓶年份一致、产区一致、酒庄一致甚至连葡萄园地点都相差无几的设拉子葡萄酒,很可能因为其中一瓶的酒精度更高,而让你感受到更明显的胡椒味道。
有的瓶装啤酒,没有超过保质期,可是在开瓶的瞬间,喷涌出大量的酒液。
有很多人弄不清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瓶里的啤酒是否坏了?
这种现象称作喷涌。这是一种异常的病害现象,原因比较复杂。据经验分析,有下列几种原因:
一是与原料大麦的受害有关。如果收割麦时,阴雨连绵,大麦受到黑孢霉菌等杂菌的污染,造成喷涌因子,用这样的大麦制成的啤酒就会喷涌。
二是与酿造用水的水质有关。水质太软,钙离子缺乏,用这种水酿制的啤酒就缺少钙离子,从而造成啤酒中的草酸不能早期形成草酸钙结晶沉淀。当啤酒装瓶后,草酸即与瓶中的钙离子反应,产生草酸钙结晶,此晶粒是诱发啤酒喷涌的因子。
三是在杀菌和运输过程中啤酒胶体性质的改变,失去吸附二氧化碳的能力,因而在开瓶后,二氧化碳立即冲瓶而出,形成喷涌。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