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是葡萄酒的一种。红葡萄酒:葡萄带皮发酵而成,酒色分为深红,鲜红,宝石红等。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红葡萄榨汁后不带皮发酵酿制,色淡黄或金黄,澄清透明,有独特的典型性。桃红葡萄酒:用红葡萄经过短期浸渍发酵酿成的葡萄酒,一般颜色为粉红色。

扩展资料

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其酒精度高于啤酒而低于白酒。营养丰富,保健作用明显。有人认为,葡萄酒是最健康最卫生的饮料之一。

它能调整新陈代谢的性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胆固醇增加。还具有利尿、激发肝功能和防止衰老的功效。也是医治心脏病的辅助剂,可预防坏血病、贫血、脚气病、消化不良和眼角膜炎等疾病。常饮葡葡酒患心脏病率减少,血脂和血管硬化降低。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是不是木塞越长的葡萄酒就越好


  每瓶酒都会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木塞,通过对橡木塞的质量分析,也可以分辨出一瓶葡萄酒的优劣。一般来讲,如果一瓶葡萄酒采用整木来做木塞,它应该是有点品质的葡萄酒,因为整木软木塞带有很小的气孔,而好一些的葡萄酒在瓶内成熟还是需要微量的氧气的,这种软透气的软木有助于葡萄酒的呼吸。如果是用碎木组合起来的软木塞,一般是普通的葡萄酒,买来后要尽快喝掉的。最近几年出现了用细末粘合起来的软木塞,这种塞子的好处是不容易漏酒,适合于酒的长途运输,一般用于普通和中档的葡萄酒。这些常识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酒,但却是常理。

还有就是看橡木的表面,越光滑的橡木塞质量越好,相反表面有很多坑坑洼洼的橡木塞气密性就差,相应酒的质量也就降低。橡木材质中的细小缝隙会允许微量的空气进入酒瓶。不要小看这个缓慢、细微的氧化过程,它是保证葡萄酒在瓶中质量稳定且渐渐变得醇厚、芳香的主要原因。

经常喝酒的人会发现,有的塞子长,有的塞子短。长酒塞往往比常规的塞子长出1/4。塞子长的通常来讲是好酒,而且都为整木的软木塞,这种酒最起码具有8年以上的陈年潜力,如果提前喝是一定需要醒酒的。因为长的木塞一定是比短的要贵,长时间瓶陈,酒液会往木塞里渗透的,长的封存就更加保险,这种长塞子酒以传统产酒国欧洲的为主。而不需要陈年多长时间就可以喝的,就没必要花更多的成本使用长木塞了。通常一般等级的葡萄酒所使用的软木塞长度约3.5厘米至5厘米左右,比较优质的葡萄酒使用的软木塞长度多在5厘米以上,像有些售价上千美元的法国葡萄酒均采用了长木塞。

你不爱葡萄酒,是不是对葡萄酒有这些误会?


都知道喝葡萄酒利于美容养生,但很多人实在对葡萄酒爱不起来,因为葡萄酒实在不好喝!

确实,葡萄酒养生的功效现在人们都知道,但是有些人还是很少喝它,宁可花费成千上万买高级的补品,也会与葡萄酒保持距离。这些人,应该是和葡萄酒一些小误会。

葡萄酒忒酸

葡萄酒的酸,可真不少,我知道的就有苹果酸、乳酸、酒石酸、柠檬酸等等,这些酸味物质就是令葡萄酒喝起来非常清新爽口的主要原因,而且酸度高了,会有很好的杀菌、防腐的作用。

而且最重要的是,酸味物质可以起到很好的抗衰老的效果,刘嘉玲每天饭后一杯柠檬汁,今年52岁了,现在依然拥有年轻的面貌。所以说酸虽然让人接受不了,但是它的效果确实显而易见的。

葡萄酒忒涩

葡萄酒的涩,就是单宁这个物质在搞鬼。单宁是一种酚类物质,它作用于我们的口腔的表面,让口腔产生一种收缩感,这种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涩”。单宁是葡萄酒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加葡萄酒的层次,决定酒的风味、结构与质地,并且增加葡萄酒的平衡度和复杂度。

单宁是一种非常好的抗氧化剂,是人体内自由基和活性氧的杀手,可以让皮肤收敛、去皱、美白、抗衰老、防腐杀菌的作用。和酸一样,虽然涩也不是让人喜欢的口感,但却对身体有不少好处。

葡萄酒忒苦

葡萄酒中的苦味是和涩味混合在一起的,所以比较不明显,但是在喝完酒后的回味中苦味就比较明显了。苦味的产生是因为食物中含有机碱,而葡萄酒中的有机碱,就是单宁。

估计看到这很多朋友知道了,原来这又苦又涩的罪魁祸首就是单宁,没错!就是它!但是,朋友们细想一下,这种酸涩苦的口感是不是很像中药,俗话说的好,良药苦口利于病,所以,酸涩苦的葡萄酒,对身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葡萄酒忒贵

一小瓶江小白也就十来块钱,一瓶青岛啤酒连十块钱都不到,喝点好的果汁也才十多块,一瓶红酒,便宜的八九十块钱,贵的成千上万,平民老百姓能喝的起吗?

其实这么想就错了,喝点红酒养生保健并不用喝的非常多,一个星期喝一瓶也是可以的,平均到每天,估计还没有你喝一次啤酒的贵呢。所以正确的喝酒方法才是养生保健的关键。一个星期喝一瓶,也是不错的选择。

喝完后劲忒大

红酒之所以后劲大,这与葡萄酒的作用机理是相同的,葡萄酒中的物质本身就具有软化血管,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所以喝酒后酒精就会快速通过软化的血管,加速酒的吸收,因而,喝完酒后劲就特别大。

而且,葡萄酒本身就是果酒,经常性的就会一不小心喝醉。其实任何酒精的饮料都会喝醉都有后劲,只不过要适量饮用,才能避免酒后头疼、脱水等症状。

所以说,如果因为这些原因而不喝红酒,你就真的亏大了!

红酒虽然养生,但也要注意合适的饮用方法和饮用量。

健康养生的喝酒方式为:

每天按时并且适量的坚持饮用葡萄酒。

合适的饮用量为:

1瓶红酒,平均分为4-6天喝完。

抛弃对葡萄酒的误解,一起来爱上葡萄酒吧!

葡萄酒中的酒精度是不是越高越好?


葡萄酒和葡萄汁,看起来只有一字之差,其实差异非常大,最不能忽略的就是酒精度这个东西!什么是酒精度相信不用我解释,毕竟大家更关心的是葡萄酒中的酒精度是不是越高越好。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些酒精度达到14度甚至15度的葡萄酒,并且声称声称14%葡萄酒是高等餐酒,远优于11%、12%、13%的葡萄酒。单瓶使用的葡萄串数越多,酒精度越高。度数低的不一定是差酒,但度数高的是好酒。估计拉菲、康帝看到这都要哭晕在厕所了,这说法真的是颠覆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了避免广大酒友被忽悠,小编觉得很有必要写篇文章来科普一波。

葡萄酒中的酒精来自哪里?

其实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糖分可以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发酵酿酒正是运用这个原理。

当酵母一口一口吃掉糖分时,发酵过程也就正在进行了,这个过程正是葡萄酒之所以为酒的关键。

但是,糖分又从何而来呢?当然是葡萄本身!

用来酿酒的葡萄往往浓缩了许多糖分,这得益于植物本身进行的光合作用,即在光照和叶绿素等一定的条件下,植物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糖分和氧气。

葡萄酒的酒精度数为何有高有低?

既然葡萄酒的酒精度来自糖分的转化,那么为什么酒精度数有高有低呢?葡萄酒的酒精度到底由什么决定?

(1)气候

前面提到,葡萄中的糖分主要来自光合作用,这个过程就需要涉及到光照。

理论上,葡萄在生长季时接触的阳光越多,积累的糖分就可能越多,也就更有潜力酿造成具有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这也就是为什么来自温暖甚至炎热产区的葡萄酒酒精度相对更高。

而在一些凉爽产区,光合作用缓慢,糖分累积不多,最终葡萄酒的酒精度自然也就不高。

进一步深扒的话,葡萄园的阳光还受纬度、朝向、海拔和种植密度等影响。

(2)成熟度

除了气候本身,葡萄的采摘时间也是决定成熟度和糖分含量的关键。

采收时间早,葡萄果实中积累的糖分自然相对要少,从而酿出来的葡萄酒酒精度较低。

反之,采收时间晚,葡萄积累了大量糖分,自然也更容易酿出高酒精度的葡萄酒。

(3)品种

品种也是影响酒精度的关键,有的葡萄品种天性适宜生长在气候温暖的地区,或者天性晚熟,那么这种葡萄就更容易酿出高酒精度葡萄酒。

例如歌海娜(Grenache)。

(4)酿造工艺

所选用的酵母的糖分转化比率、是否中途打断发酵、是否人工加糖(这在很多产区是禁止的)、是否进行脱醇处理等等……

可以说,酿酒师有100种方法酿出他想要的酒精度!

总而言之,葡萄酒的酒精度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并不是单靠完美的发酵酿制就可以带来高酒精度,也不是单瓶使用的葡萄串数越多,酒精度就越高。顺带说一句,葡萄讲究的是质不是量,用100串不好的葡萄酿出来的酒,还不如10串好葡萄酿出来的酒好!

14%葡萄酒比13%葡萄酒更好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你得知道,酒精在葡萄酒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毫无疑问,酒精是葡萄酒重要的组成成分,是支撑骨架和酒体的重要元素。它与单宁、酸度、甜度和香气一起构成了葡萄酒风味的5大重要因素,这5者的量要相互和谐,相互平衡,才能给饮者带来更好的口感体验。

如果单纯只是酒精度高,其它成分不高的话,那么浓烈刺鼻的酒精就会掩盖葡萄酒的其它风味,带来不愉快的口感体验;反之,酒精度低于应有的水平也会导致口感不平衡,且不足以支撑酒体,导致口感平淡乏味;而对于结构平衡的葡萄酒,即便酒精度高也不会让人感觉到有特别突出的酒精味,这就是平衡的重要性!

可见,酒精含量只能影响葡萄酒的品质,而不能决定葡萄酒的品质,所以单看酒精度高低是不能下定论的。

综上来看,14%葡萄酒比13%葡萄酒更好这个说法并不成立!并不是酒精度越高越好,度数高的不一定就是好酒,低酒精度也不乏好酒。

常见葡萄酒的酒精度是多少?

PS,以下均为普遍情况,不排除特例!

(1)低度酒(低于10%)

典型代表:大部分意大利莫斯卡托阿斯蒂起泡酒(Moscato d’Asti)、布凯拉多起泡酒(Brachetto d’Acqui)、德国大部分珍藏(Kabinett)、晚收(Spatlese)、部分精选(Auslese)雷司令(Riesling)和冰酒(Eiswein)等。

(2)中低度酒(10%-12%)

典型代表:大部分普罗塞克(Prosecco)、德国部分精选(Auslese)级别以上的雷司令葡萄酒以及奥地利、澳洲和美国雷司令、加拿大冰酒(Icewine)等。

PS,11%、12% 葡萄酒可不是像前面图中那位卖家说的那样是低等酒,也不是发酵后加糖酿成,更不会因为酒精度低就一定影响口感,导致芳香物质累计不足等,葡萄酒重在各要素之间的平衡。其实,低酒精度葡萄酒以甜型居多,正是有剩余糖分未转化成酒精,才会使得酒精度较低。

(3)中度酒(12%-13.5%)

典型代表:大部分波尔多(Bordeaux)、勃艮第(Bourgogne)、香槟(Champagne)、基安帝(Chianti)、里奥哈(Rioja)和新西兰葡萄酒等。

(4)中高度酒(13.5%-15%)

典型代表:大部分法国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葡萄酒、部分苏玳(Sauternes)贵腐甜酒、美国加州葡萄酒、巴罗洛(Barolo)和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以及多数阿根廷、澳洲和智利葡萄酒等。

(5)高度酒(高于15%)

典型代表:部分加州仙粉黛(Zinfandel)和澳洲西拉(Shiraz)、麝香(Muscat)甜酒、阿玛罗尼(Amarone)、波特(Port)、雪利(Sherry)和马德拉(Madeira)等加强酒。

为什么现在许多葡萄酒的酒精度越来越高?

虽然酒精度高不代表品质高,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许多葡萄酒的酒精度越来越高了。以波尔多(Bordeaux)名庄酒为例,近几个年份的酒精度多分布在13-13.5%这个范围内,玛歌白亭(Pavillon Blanc du Chateau Margaux)、美讯(Chateau La Mission Haut Brion)的酒精度甚至达到了15%;相比之下,上世纪一般不超过12.5%,例如1948年木桐(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的酒精度只有 10.5%。

(1)很多人会将其归结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缘故。没错,前面提到,气候肯定会影响酒精度,因为温度越高,葡萄越容易成熟,积累的糖分越高,自然也更容易酿出酒精度更高的葡萄酒。

(2)当然,现在人们为了追求更成熟的酚类物质,葡萄的采摘期也有所推迟,因而积累的糖分自然也就更多。

(3)随着科技的进步,酿酒的技术也提高了。比如,增强葡萄植株抵御病害的能力,改良土壤成分,设计更匹配的葡萄植株修剪、栽培方法,控制葡萄产量……问题的关键是,这都会使葡萄植株活力更高,结出更高质量、高糖分的果实,当然,酒精度也就更高了。改进酿酒工艺后,使用的酵母品种更好了,优质的酵母有能力把更多糖分转化成酒精。

(4)上世纪 80 年代,出现了一批偏爱强劲口感的酒评家和葡萄酒杂志:葡萄酒的酒精度达到14%、15%,甚至16%, 就会被评价为 “Powerful”,因1982年拉菲而声名鹊起的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媒体舆论引导也起了很大作用。

(5)人们开始追求高酒精度葡萄酒。如今,人们喝葡萄酒时,更喜欢成熟、果味足、单宁柔顺的,尤其我大天朝还常常不喜欢太酸的葡萄酒。为了顺应市场需要,酿酒的葡萄成熟度越来越高,于是酒精度也一高再高。

葡萄酒是素食吗?不是!


葡萄酒是素食吗?由葡萄酿造的,应该是吧。但小编要告诉你,你想错了!!!

素食主义者们,快放下手中那杯葡萄酒或者是吉尼斯黑啤酒吧。你手中的饮料可能含有微量的蛋、鱼鳔和牛奶成分。而这些东西可能违背了你的饮食选择。

自19世纪以来,吉尼斯便一直依赖鱼胶——一种从鱼鳔中提取的胶原蛋白——来为啤酒除去杂质,这一过程称为下胶。当今,一些葡萄酒酿酒师为了同样的目的也会使用鱼胶。除此之外,还会使用酪蛋白(提取自牛奶的蛋白质)或鸡蛋蛋白(蛋清)。

英国的每日电讯报指出,虽然在最终的产品中这些成分都是微量存在的,但是,据欧洲食品安全周刊2011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一些对鸡蛋过敏的受试者在饮用使用鸡蛋清过滤的葡萄酒后,出现了过敏反应。显然,这表明在下胶过程中使用的蛋清有一些最终进入了酒瓶。

虽然,如今市场上也有一些对素食主义者“友好”的葡萄酒产品,但是根据美国标签法的规定,生产商不需要在标签上列出其产品的成分,因此消费者很难知道自己喝的葡萄酒里面到底有什么。因此这对于素食主义者以及食物过敏患者存在着风险。

当然,那些想要避免摄入非素食食材的人们还是可以寻找到未经过滤的葡萄酒和啤酒的。有些葡萄酒的标签上会注明Unfined and Unfiltered(未下胶/未过滤的)。一些酿酒师对于酿造这样“真实和毛糙”的葡萄酒引以为豪。这类葡萄酒通常酒体更加丰满,因为它们含有更多的固体悬浮物。

小编相信,坚持素食主义的朋友们在看到这篇文章后也会找到自己喜欢的“真实和毛糙”的葡萄酒。

葡萄酒喝起来是不是都是又苦又涩的?


班杰明·富兰克林说道:“好的葡萄酒证明了上帝希望我们幸福”,为什么让我们幸福的葡萄酒,有些会如此地难喝呢?其实并不是因为它难喝,而是因为你没有喝对!

根据葡萄酒所含的残糖量,葡萄酒分为以下四类:

干型葡萄酒:残糖含量不超过4克/升,感觉不到甜;

半干型葡萄酒:残糖含量4-12克/升,感觉微甜;

半甜型葡萄酒:残糖含量12—40克/升,感觉甜;

甜型葡萄酒:残糖含量超过40克/升,比较甜。

一般来说,葡萄酒中所含的单宁(Tannin),会使葡萄酒入口后口腔感觉干涩,口腔黏膜有褶皱感。单宁是葡萄酒中所含有的二种酚化合物其中的一种物质,尤其在红葡萄酒中含量较多,白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去皮去籽,所含单宁较少。

葡萄酒中的单宁一般是由葡萄籽、皮及梗浸泡发酵而来,或者是因为存于橡木桶内而萃取橡木内的单宁而来。单宁的多少可以决定酒的风味、结构与质地。缺乏单宁的红酒质地轻薄,没有厚实的感觉。单宁具有抗氧化作用,且有益于心脏血管疾病的预防。单宁丰富的红葡萄酒可以存放多年,并且逐渐酝酿出香醇细致的陈年风味。

质量高又甜度高的葡萄酒,糖分来自葡萄本身,是酿造过程中终止发酵保留下来的葡萄本身的糖分,它们对于葡萄原料、酿造工艺要求较高。当然,如果不喜欢甜味的酒,可以选择干型的白葡萄酒,其中几乎不含单宁,所以没有涩味,但是,会有小部分的干白葡萄酒带有或多或少的苦味,为了避免这小比例的不愉快,建议初级葡萄酒爱好者,选择半干型的,哪怕是微弱的甜味,都会让葡萄酒变得柔美很多。

如果你能够接受苦瓜的苦,或中国茶里面的涩,那你完全具有享受葡萄酒苦与涩美妙的潜质,也许你可以多点耐心、多给自己时间去体会。

你是不是走进了购买红酒的三个误区?


很多人购买红酒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买,很容易有错误的购买意识。以下三个购买红酒的误区你走进了吗?

选购红酒的误区一:

很多人局限于买法国波尔多五大酒庄和它们的副牌酒,实质上,100-300元的澳大利亚红酒也是良好的选择,性价比不错,适合平时喝。

此外,因为法国波尔多地域的酒庄都有分等级,很多人就会感觉等级高的就必定好,实质并非如斯。比如相当著名的玛歌(Margaux)区内,有不少的酒庄都处于没落阶段,三级的酒庄比不上五级的酒庄。因此如果你碰见一些很少人认识或不是很出名的二、三级酒庄园,就要小心了。

误区二:副牌酒和正牌酒样式类似

必定要记得,副牌酒和正牌酒是一点都不类似的,很多认觉得喝正牌酒的副牌,就能够品尝到正牌的样式,实质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副牌酒通常有几种制造要领,一是选择树龄比较年轻的葡萄树上的果实来酿造,通常好的酒庄(正牌)所选用的葡萄树龄是30年以上的,但副牌就会选10年左右;选择葡萄和放进橡木桶内酿造也很随便;正牌酿造出来今后,看到此中有不可的就会成为副牌。

因此,建议大伙甘愿买二、三等级庄园出的正牌酒,不要贪图经过喝副牌酒来体验正牌酒。

误区三:过于追求好年份

有不少人在选购红酒时都讲求年份,因为年份好的红酒确实较年份差的壮大量。不外,如果说2000年是好年份,那接下来又有说2003年是好年份的,另有说2005年是好年份的,所谓好年份的酒喝一支少一支,这些实质上都是销售商的营业计谋。

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红酒是不是葡萄酒吗?》内容,更多精彩访问红酒是葡萄酒吗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