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葡萄酒专题。这篇关于《为什么我们喝不到17度以上的葡萄酒?》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首先得承认,这个命题并不完全正确。市面上有些葡萄酒的确超过了17度,甚至还能达到23度之高。

但是严格意义上讲,这类葡萄酒并不属于我们今天讨论的普通类型的葡萄酒,而属于加强型葡萄酒。

加强型葡萄酒(FortifiedWine),即在普通类型的葡萄酒中添加白兰地等高度酒,使其酒精度上升,常见的有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出产的波特酒、雪利酒、马德拉酒等。

我们是否想过这么一个问题:葡萄酒,度数低的我喝过意大利的asti葡萄酒,才6、7度,度数高点的,我喝过澳大利亚产区的,能到15、16度,可为什么在没有添加白兰地的情况下,就不能酿造超过17度的葡萄酒呢?

有人会说,不是不能吧,可能是因为17%的酒精度对消费者来说太高了,喝了容易上头。如此高度数的葡萄酒,肯定不好卖吧,所以才没有17度以上的葡萄酒出现。诚然,消费者对12-14度左右的葡萄酒,接受度更高,但这不是主要原因,也是不成立的,否则动辄40、50度的烈酒这么卖?

其实,你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不止葡萄酒,任何发酵型的酒类,度数都较低。那么,为什么普通葡萄酒无法超过17度呢?

1.酵母无法在高酒精度的环境下存活

葡萄酒属于发酵型酒精饮料,它不同于白兰地这种蒸馏型。发酵酒,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酵母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转化为酒精。19世纪,化学家巴斯德通过研究发现了发酵的原理:

糖+酵母=酒精+二氧化碳+热量

这样一来,我们从公式中就可以简单的理解到,单细胞真菌,淘气的酵母宝宝在葡萄汁中快速繁殖,它们吃掉了葡萄汁中的糖分,转而排出酒精、二氧化碳气体。没错,就是如此的简单,但是酵母在酒精度大约高于17度以上的环境中,不能愉快的生活下去,高酒精度会降低酵母的活性,直至死亡。换句话说,酒精度一高,酵母就挂了。酵母一挂掉,就无法再生成新的酒精。

当然,酵母的耐酒精度根据品种不同,承受的极限也不同,酒量较差的酵母只能喝到13、14度,好酒量的酵母最高可承受16度多的酒精,超过17度的超级酵母少之又少。

2.糖度不够转化到17度以上

除了酵母工作耐酒精度的主观原因,第二点是葡萄汁中的糖度,最终决定了无法将糖转化成17%以上的酒精度。

一升的葡萄汁中如果含有20%的糖(以还原糖计),可以通过发酵产生12.2%的酒精度。用比较通俗易懂的算法,一升的葡萄汁中,大约每17克的糖,可以转换为1%的酒精。

而通常来说,酿酒葡萄含糖量大约在一升200克到250克之间,具体数值与品种、成熟度等因素有关,有一定的上下波动,但是转化而成的酒精度亦不会超过17度。即使通过风干葡萄、冰冻或者贵腐菌侵袭,水分降低糖分上升,也受限与前文提到的酵母工作环境的问题。总之,想要用自然的酿酒方式超过酒精极限,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不要认为是市场无法接受高酒精度的葡萄酒,而是发酵的特性与原料的含糖量共同决定了葡萄酒最终的度数难以逾越17度,我们也就无从喝到如此高度数的葡萄酒了。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为什么很少见到17度的葡萄酒?


不知道大家在喝酒时是否有注意过一个问题,每款葡萄酒的酒精度数都不太相同,低酒精度的葡萄酒,如意大利的MoscatodAsti,可以只有5、6度,而高酒精度的也就15、6度。为什么我们很少能见到17度以上的葡萄酒呢?

或许有人会说,想买醉的人都去喝白酒和烈酒了,葡萄酒那么优雅,不适合太高的酒精度;也有人会说,这大概是有法律规定的吧,酒精度太高就不能叫葡萄酒了,只能叫它烈酒。然而,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熟悉酒的人都知道,酒类产品按照生产方式,可以分为发酵型和蒸馏型两种。

我们所熟知的啤酒、黄酒、葡萄酒、清酒等,都属于发酵酒,它们的酒精度普遍较低,10%-13%最为常见。

而白酒、白兰地、威士忌之类的高度酒,都是蒸馏酒这一类,如果人们愿意,它们的酒精度是无上限的。

为什么我们很少见到17度以上的葡萄酒呢?

1.酒精度太高,酵母无法存活

既然属于发酵酒中的一种,葡萄酒中的酒精就完全由酵母来控制了。

早在19世纪,伟大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就发现了发酵的原理,那就是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伟大而又神奇的酵母君可以利用糖分继续顽强存活,排出酒精、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

然而即使能存活,这个环境对酵母君来说也是十分艰辛的,毕竟酒精和二氧化碳都是身体代谢出的废物,谁也不能和它们待在一起愉快的生活。

于是,当酒精累积越来越多,而酵母君又被死死关在发酵罐中无法逃脱时,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因此,还未等到酒精发酵到17度,酵母君就已经灰飞烟灭了,这才导致葡萄酒酒精度永远上不了17度。

不过,不同酵母君的酒精耐受能力也不同,有些酒量好的酵母君可以撑到15、6度,而有些在13度时就已经不行了。

可是即便科学家们再怎么培育,能耐受17度酒精、各方面发展良好的酵母君还是没有出世,于是发酵酒的酒精极限也就只有17度了。

为什么威士忌都在40度以上?


很多威士忌老饕,对于威士忌的熟悉程度,远胜自己的对象。

从原料、发酵、蒸馏、桶陈、到调配,如数家珍,能揪着你不放,聊到不休不眠。

但为什么威士忌都在40度以上?资深如他们,也未必答得出来。

首先,威士忌酒精度不得低于40度,是法律规定的。

1988年制定的《苏格兰威士忌法案》,明文规定,任何想在欧盟境内销售或从欧盟外销的苏格兰威士忌,其酒精度数都不得低于40%ABV(Alcoholbyvolume)的下限。

美国波本威士忌也规定酒精浓度不得低于40%,包括我国《列酒管理法施行细则》亦有类似的规定。

低了怎么办?不好意思,不但卖不出去,你可能还会被热情地请到牢里,和狱警交流感情。

当然,烈酒酒精度的立法,其实是很有故事的。

故事源于1915年,当时英国的财政大臣戴维劳埃德乔治(DavidLloydGeorge)滴酒不沾,是个禁酒主义者。

劳埃德仿佛一个天选之子,来到人世的使命,就是为了降低烈酒酒精度的。

他多次通过调整烈酒税、理事会游说等手段,试图降低烈酒度数。当然,威士忌酒厂也不是软柿子,两者各种撕逼,各种互相diss。

当时英国的烈酒税收,是按照酒精度来的,产品的酒精度越高,酒厂的赋税越重。

而40度的酒精度,是当初酒厂得以生存并盈利的底线,他们不得不妥协,后来40度便作为威士忌的最低装瓶标准而保留下来。

这个40度也因此成了《苏格兰威士忌法案》立法的参考标准之一。

另外,除了法律的加持,酒厂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家法」,也就是自己的酒精规则。

比如大家常见的一个46%,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熟成数年的威士忌中,含有大量的脂类化合物和芳香醇,它们就是威士忌香气的主要来源。当酒精度数低于46度时,威士忌就可能会出现凝结的情况,进而牺牲掉酒的一些香气。

为了保留威士忌的香气,酒厂无形中形成了一套「威士忌酒精度不低于40度」的不成文规则。

自然,这个数字并不是绝对的,比如有些装瓶酒精度数则是43%,具体需要根据酒质而定。

无论是历史的沉淀,还是酒厂们的经验,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摆在眼前:

「对威士忌而言,特定的酒精度,意味着可以带来更多的风味。」

降低威士忌的酒精度时,也许大量的税金会被节省下来,但是最终酿出的威士忌品质也大打折扣,谁都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读到这里,「为什么威士忌都在40度以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显山露水:

这是法律规定的,也是无数酒厂沉淀下来的经验,更是保留威士忌万千风味的刚需。

当然,除了要知道威士忌的酒精度是怎么来的,掌握它的酒精度的换算法则,也是行走酒圈的重要知识点。

威士忌除了以「%ABV」为单位的,还会用到Proof这个单位。

Proof酒精浓度又分为美制和英制两种,其中美制Proof:1%ABV=2Proof,英制Proof:1%ABV=1.75Proof,混淆可是要闹笑话的。

最后,酒哥不认同某些酒友所秉持「威士忌喝原酒,才能品尝到真正风味」的说法。

不可否认,原酒能提供更厚实的口感,更浓郁的风味。

但加水、加冰块、加苏打水、加汽水任何一种尝试,都是全新的调配。不同的调配,绽放不同风味,产生不同的喜悦,这不就是喝酒的乐趣么?

何况,威士忌正是有了这种百变,才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俘虏了你我。

葡萄酒中的糖分不足以使葡萄酒发酵到17度以上?


葡萄酒从来都只负责浪漫和优雅,想买醉的人都去喝白酒和烈酒了,所以,葡萄酒的度数也多在17度以下,一直保持着很温和的态势。

由酵母的工作原理可知,酒精是由糖分发酵而来的。在一升葡萄汁中,17克左右的糖可以转化为1%的酒精。要想达到17%的酒精,需要葡萄的含糖量接近290克每升。通常来说,酿酒葡萄的含糖量大概在200-250克每升,如果不经过特殊的处理,达到290克每升实在太困难了。即便是通过风干、冷冻抑或是别的方式使葡萄糖分浓缩,酵母君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葡萄酒很难正常发酵到17度,但仍然有一类特殊的葡萄酒,如加强型葡萄酒。

加强型葡萄酒其实就是加入了白兰地的葡萄酒,酒精度在15%-22%之间,甜型、干型都有。一开始对葡萄酒进行加强,仅仅是希望能延长它的保质期,便于运输。

如今,加强酒也有了一大群粉丝,成为了葡萄酒的一种,它特殊的风味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生活中常见的加强型酒类有波特酒,以及莎士比亚最爱的雪莉酒等等。

夏至为什么我们要喝白葡萄酒?


夏至天气炎热,需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夏至养生之道的关键在于清。夏季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所以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夏季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亦多。若心肌缺盐,搏动就会失常。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之佳品。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这个问题可以从温度、香气、味道各个方面找到答案。温度,夏日炎炎,白葡萄酒的适饮温度比红葡萄酒低,清淡型白葡萄酒7℃左右,风味即可达到最佳;而红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温度都在12℃以上。所以在夏天喝白葡萄酒,清凉感和口感能够两不耽误。一般来说,白葡萄酒的香气比红酒更加清新,通常拥有柑橘、苹果、柠檬、西柚这类水果的味道。

红酒中常见的咖啡、甘草、皮革的味道,在夏天都难以引发清凉的遐想。味道,白葡萄酒的酸度一般比红葡萄酒更高,惬意的酸味在燥热的夏天会带来清新愉悦的感觉,还能给人带来好胃口。红酒单宁的涩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它和酒精一样使人变得越来越热。颜色,不言而喻,红色调子太暖,象征欲望和躁动,白葡萄酒在夏天显得清凉明快。其实不只是夏季适合饮用白葡萄酒,白葡萄酒对人体还有不少好处。科学家指出,白葡萄酒对心脏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适量饮白葡萄酒能有效降低心脏病和郁血性心衰竭风险。

可以有效地降低患心脏疾病的风险。很多研究都指出喝白葡萄酒能降低因眼睛黄斑退化而导致中央视野会逐渐丧失的病变。白葡萄酒中丰富的Resveratrol能有效降低炎症和慢性肺部疾病,特别是雾霾天气,喝点白葡萄酒更有利于护肺。饮用白葡萄酒可降低胃溃疡的风险,并能杀死幽门杆菌。血液循环系统白葡萄酒能让血管保持健康,降低腿部动脉硬化的风险。

白葡萄酒需冰镇,但切忌温度太低。白葡萄酒通常应该在冰镇下饮用,但也不能冰冻得太过。我们会用鼻子来鉴赏白葡萄酒的很多香气。如果白葡萄酒太冰了,酒中的大部分芳香就被困在玻璃杯里,即使是最浓郁的酒香闻起来也会只是中性的了。一般情况下,在冰箱里冰镇上半个小时就足够了。

如果有不速之客造访,你需要迅速冰冻一瓶白葡萄酒,那么就用一个冰桶或一个装满了冷水和冰的大碗这会比单独使用冰的冷却速度更快,10分钟就够了。酒质轻清的白葡萄酒在地窖贮藏温度即10~15℃范围内饮用就可以了。甜酒应该比这更凉一些。所以,炎热的夏天,让我们来一杯白葡萄酒吧!

为什么开瓶后有些葡萄酒闻不到香气?


同样是由葡萄酿成的葡萄酒,为什么可以拥有这么丰富的香气?而且不光是果香,竟然连花香、辛香料,咖啡、巧克力这些香气都有,那么,葡萄酒的香气到底从哪里来呢?为什么有些葡萄酒又闻不到香气呢?

葡萄酒的香气从哪里来?

香气来源一:品种与风土

葡萄酒的果香像一款葡萄酒DNA一样的存在,彻底来源于葡萄本身,只受到品种、产地和气候的影响,无法被发酵和陈年过程改变,是葡萄酒典型性的体现。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葡萄酒的果香会越来越淡,并且常常被其余香气掩盖,不容易辨认出来。

一般而言,新鲜、年轻的葡萄酒果香更为浓郁。赤霞珠的黑醋栗、美乐的红李子、黑比诺的樱桃、长相思的青草、琼瑶浆的荔枝这些都是典型的品种香气。

葡萄酒也会受到风土的影响,例如:如果葡萄被种在沿海地带,或是该地区远古以前时沉在海底,就有可能会有矿石风味,或是海洋的咸味。最经典的例子是法国夏布利白葡萄酒,都会带有一股矿石与海洋般的咸香气息。

香气来源二:发酵

除了葡萄本身的果香或是环境条件带来的影响,在发酵的过程中,也会变化出更多的香气。常见的香气如:香瓜、苹果、梨子、杏桃、核果等,都是在这一阶段产生出的风味。

香气来源三:陈年

葡萄酒酿完之后,会继续在橡木桶中陈放,在这漫长的过程中,由于酒液持续和橡木桶接触,自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香气分子。

橡木桶所带来的典型香气包含:巧克力、咖啡、焦糖、烤面包、烤杏仁、雪松,以及烟燻气息。

为什么开瓶后闻不到香气?

第一,没有正确的保存

在储存过程中,过高的温度甚至可使葡萄酒瓶内压力增高,使酒塞移位造成葡萄酒泄漏和氧化。同时葡萄酒对光很敏感,因为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分解葡萄酒中的很多有机分子,这些有机分子对红酒的香气、味道和口感都起着关键的作用。红酒中的单宁和香槟酒对光最敏感,所以常用深棕色的玻璃瓶包装,起到一定的避光作用。

第二,还处于封闭期

这瓶酒还在沉睡中,也就是常说的还处于封闭期。这个封闭期可能长达8个月至1年的时间,通常是葡萄酒从一种香气类型转变到另一种的时期(比如从初级果香转变到更为复杂的二级香气)。如果是从一箱著名的佳酿中取出来一瓶检验整箱酒陈年进度,那么很有可能是这种情况。

第三,没有陈年能力

这种情况通常是高估了普通葡萄酒的陈年能力,葡萄酒已经过了适饮期,这就不是沉睡,而是已经长眠了。每瓶酒都有一个适饮的时间窗口,依照酒的陈年潜力来定。80%以上的葡萄酒没有陈年的价值,上市即进入适饮期,2-3年内就应该喝掉。

第四,侍酒温度

当温度低于8℃几乎所有葡萄酒的香气会进入封闭状态。平时喝酒时常常会因为将酒遗忘在冰桶里,而导致精致的白葡萄酒温度太低,虽然口感更为清脆,但香气却显得微弱难以察觉,而如果温度进一步降低,葡萄酒的味道也会受到影响,原本复杂多变味道丰富的一瓶酒可能变的平淡无趣,犹如一杯冰透的柠檬水。

如何练习闻香?

将鼻子靠近酒杯,大大的深吸一口气。花香,果香,还是酒精味?接着再换个角度闻,远点儿闻,或许你会发现,在不同的角度,香味还真有那么点不同。

你并不需要像酒评家一样找出十多种香气,请先试着找出一类香气。苹果,桃子,柠檬...这些水果的风味差距较明显,即使是新手也能找出。随着经验增长,你会感受到这是支成熟的苹果香,或是青涩的青苹果。随着喝酒的数量增加,你也能慢慢找出不同的香气。

葡萄酒酒精度不会超过17度?是真的吗?


喜欢喝烈酒的人或许都会有一个统一的意见,那就是葡萄酒太淡了。没错相比于那些动辄四五十度的白酒,葡萄酒的度数一般都不会超过17度,甚至一些起泡酒会低至五六度,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葡萄酒很少有17度以上的度数呢?这还得从葡萄酒的制作工艺说起。

熟悉酒的人都知道,酒类产品按照生产方式,可以分为蒸馏型和发酵型两种。而白酒、白兰地、威士忌之类的高度酒,都是蒸馏酒这一类,如果人们愿意,它们的酒精度可以比四五十度还要高。我们所熟知的啤酒、黄酒、清酒等,都属于发酵酒,葡萄酒也属于这个范畴,它们的酒精度普遍较低,10%-13%最为常见,不会有太高的度数。

1.酒精度太高,酵母无法存活

既然属于发酵酒中的一种,葡萄酒中的酒精就完全由酵母来控制了。早在19世纪,伟大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就发现了发酵的原理,那就是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伟大而又神奇的酵母君可以利用糖分继续顽强存活,排出酒精、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

然而即使能存活,这个环境对酵母君来说也是十分艰辛的,毕竟酒精和二氧化碳都是身体代谢出的废物,谁也不能和它们待在一起愉快的生活。于是,当酒精累积越来越多,而酵母君又被死死关在发酵罐中无法逃脱时,等待它们的只有死亡。因此,还未等到酒精发酵到17度,酵母君就已经灰飞烟灭了,这才导致葡萄酒酒精度永远上不了17度。

不过,不同酵母君的酒精耐受能力也不同,有些酒量好的酵母君可以撑到15、6度,而有些在13度时就已经不行了。可是即便科学家们再怎么培育,能耐受17度酒精、各方面发展良好的酵母君还是没有出世,于是发酵酒的酒精极限也就只有17度了。

2.葡萄中的糖分不足以发酵到17%以上的酒精度

由酵母君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知道,酒精是由糖分发酵而来的。在一升葡萄汁中,17克左右的糖可以转化为1%的酒精。要想达到17%的酒精,需要葡萄的含糖量接近290克每升。通常来说,酿酒葡萄的含糖量大概在200-250克每升,如果不经过特殊的处理,达到290克每升实在太困难了。即便是通过风干、冷冻抑或是别的方式使葡萄糖分浓缩,酵母君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就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普通的葡萄酒很少能有17%的酒精度。如果我偏偏要喝超过17度的葡萄酒呢?别急,虽然葡萄酒很难正常发酵到17度,但仍然有一类特殊的葡萄酒,可以满足我们的愿望,那就是加强型葡萄酒。

加强型葡萄酒其实就是加入了白兰地的葡萄酒,酒精度在15%-22%之间,甜型、干型都有。一开始对葡萄酒进行加强,仅仅是希望能延长它的保质期,便于运输;而如今,加强酒也有了一大群粉丝,成为了葡萄酒的一种,它特殊的风味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意想不到的中国葡萄酒历史


说到葡萄酒,我们总会把它归入到舶来品的行列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葡萄酒是国外的产物,以为中国是一个生产白酒的文化古国,而没有葡萄酒的历史。还有大部分的人们则认为中国的葡萄酒历史非常的短暂,只有不到百年。其实这些想法与认识都是不准确的,都有被误导的嫌疑。

纵观葡萄酒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只要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大部分都会有葡萄酒的身影。对于葡萄酒出现的时间、地点与发明者我们并没有得到任何明确的文字记载,但我们可以从出土的文物及地质年代的废墟中大致可以推断出人类在距今7000多年前已经开始了葡萄酒的酿造与饮用。考古学家在今天的伊朗北部(古波斯)的一个石器时代晚期的村庄里挖掘出了储存有葡萄酒的陶罐,是我们探知的最早的葡萄酒生产国。

虽然中国并不是最早的葡萄酒酿造国,但葡萄酒在中国也有着3000年以上的历史。1980年在河南省发掘的一个商代(公元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的古墓中,发现了一个密封的铜卣,经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铜卣中的酒为葡萄酒。至于这些酒是由谁怎样酿成的,采用的什么葡萄品种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证明的是3000多年前中国的皇室贵族已经开始饮用葡萄酒了。我们还可以从《诗经》与《周记》中找到大量的关于葡萄的文字。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知道在3000多年前我国已经有了人工种植葡萄与葡萄园,并为皇室提供这些珍奇异果。

我国真正有据可查的关于葡萄酒的文字记载开始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前88),张赛出使西域,从那里带来了葡萄酒与葡萄插秧,我国的葡萄种植与酿造业开始了规模发展。随着汉朝的衰败与消亡,面临连年的战争,葡萄酒产业也随之衰落,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了逐步的恢复与发展。魏文帝曹丕就是一个葡萄酒爱好者,他在《诏群医》中写道: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说明了当时的葡萄酒多汁,解渴,美味可口,得到了魏文帝的大加赞扬。因为曹丕这个葡萄酒爱好者的推崇,葡萄酒成为了皇室贵族王公大臣餐桌上的必备饮品。

我国真正有据可查的关于葡萄酒的文字记载开始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前88),张赛出使西域,从那里带来了葡萄酒与葡萄插秧,我国的葡萄种植与酿造业开始了规模发展。随着汉朝的衰败与消亡,面临连年的战争,葡萄酒产业也随之衰落,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了逐步的恢复与发展。魏文帝曹丕就是一个葡萄酒爱好者,他在《诏群医》中写道: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说明了当时的葡萄酒多汁,解渴,美味可口,得到了魏文帝的大加赞扬。因为曹丕这个葡萄酒爱好者的推崇,葡萄酒成为了皇室贵族王公大臣餐桌上的必备饮品。

而说到唐代的诗人,那与葡萄酒更有不解的渊源。别人不提单说诗仙李白,他可以说是葡萄酒的发烧友,可谓酒仙也。他一生写下了大量歌颂葡萄酒的诗歌,他对葡萄酒甚至达到了迷恋的程度,甘愿醉死在葡萄酒的海洋里。他的《襄阳歌》这样写道: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发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麴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风笙龙管行相催。

他愿把一江的汉水都化为葡萄酒美酒,每天喝上三百杯,一连喝上一百年,如此慷慨激昂的情怀无人可比,不仅爱喝还很能喝,敢喝,真的是名副其实的酒仙。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生于葡萄高度发展的时期,当时的葡萄种植酿造已经发展到了太原,并得到了很高的声望。刘禹锡除了自己种植酿造葡萄酒外,还培育了一些野生葡萄,并将移栽,培养,打理葡萄,以及葡萄生长发育的过程都记录了下来,比如在他的《蒲桃歌》中这样写道: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

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

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

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

看来刘禹锡不仅仅诗写的好,种植葡萄与酿葡萄酒也是一流的。

到了宋朝葡萄酒的发展还是如火如荼,大诗人苏东坡可谓葡萄酒的品酒专家,他可以分辨出葡萄酒的好坏与品质的高低,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享受人生,还需美酒相伴。金元时期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巅峰时期。金国著名的文学家元好问曾写过一篇专门歌颂葡萄酒的文章《蒲桃酒赋》,从该赋的序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的葡萄酒酿造工艺在汉人的民间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很多百姓不知道葡萄酒的酿造工艺,酿造出的葡萄酒良莠不齐,可以推断出葡萄酒的种植酿造工艺还是大量的被达官贵族尤其是少数民族所掌控,百姓只有自己摸索探讨,这也是葡萄酒没有在中国广泛流传的原因之一。

明清时代,葡萄酒产业开始出现了转折,蒸馏技术的广泛应用于推广,烈性酒开始越来越被更多的百姓所接受,作为我国的传统国酒米酒的继续高速发展,加上难以种植控制的葡萄与渐渐失传的酿造工艺,葡萄酒的酿造发展每况愈下,葡萄酒渐渐的被大家所遗忘。而如今随着葡萄酒热的再次兴起,大量的进口葡萄酒与百姓越来越多的亲密接触,大家都误认为葡萄酒都是舶来品,而没有意识到中国其实是一个葡萄酒文明古国,甚至早于闻名世界的法国,如今我们再也不用在进口葡萄酒前抬不起头来!

关于瑞士葡萄酒的17个事实


瑞士葡萄酒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并不高,对多数人而言,它可谓是一种陌生而神秘的存在。在瑞士,每逢酒庄开放季,酒窖就会面向公众开放,当地人们也会举杯欢饮,以期许瑞士的葡萄酒行业能够蓬勃发展。既然瑞士葡萄酒如此鲜为人知,我们不妨了解下关于它的17个事实吧。

1.瑞士早在罗马时期就已经开始种植酿酒葡萄。

2.瑞士的葡萄种植面积仅有15,000公顷,不足国土总面积的4%。虽然其葡萄栽培面积颇小,但就葡萄园面积与国土面积之比而言,瑞士在世界各国中名列第十。

3.瑞士葡萄酒每年的产量都维持在1亿升左右,尽管近几年由于收成不佳,产量略有下降。

4.绝大部分的瑞士葡萄酒都仅供国内消费,剩余的1%则主要出口至德国。2016年,瑞士人民的葡萄酒消费量达2.35亿升,其中8,900万升为国产葡萄酒,占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其余的三分之二均是从其它国家进口而来。

5.瑞士共有6个葡萄酒产区。其中,瓦莱(Valais)是最大的产区,其葡萄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33%。紧跟其后的便是沃州(Vaud),其种植面积占比为25%;瑞士德语区则是第三大产区,种植面积占比为19%。另外三个产区为日内瓦(Geneva)、提契诺(Ticino)以及包括纳沙泰尔(Neuchatel)、莫拉(Morat)和比尔(Biel/Bienne)在内的三湖产区(ThreeLakesRegion),葡萄栽培面积占比依次为10%、7%及5%。

图片来源:MySwitzerland

6.瑞士种植有200多个葡萄品种。最受欢迎的品种是莎斯拉(Chasselas)和黑皮诺(PinotNoir),这两个品种所酿葡萄酒的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27%和29%。其它比较知名的葡萄品种有佳美(Gamay)、梅洛(Merlot)、小胭脂红(HumagneRouge)、奥铭(Arvine)、白萨瓦涅(SavagninBlanc)、佳玛蕾(Gamaret)、黑佳拉(Garanoir)和灰皮诺(PinotGris)。

7.莎斯拉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瑞士本土品种,原产自日内瓦湖(LakeGeneva)畔。在瓦莱产区,莎斯拉又被称为芬丹(Fendant)。它是沃州最重要的葡萄品种,产量占比高达61%。此外,该品种也广泛种植于瑞士的其它产区。

8.瑞士和法国一样,对本国葡萄酒有着严格的法律保护,实行原产地控制命名制度(AppellationdOrigineControlee,简称AOC),根据所在产区是否拥有地理标志以及特定的风土条件来划分葡萄酒等级。

9.瓦莱州是六大产区中气候最为干燥的一个,在温热的焚风的影响下,该产区的葡萄成熟得比较快。

喝葡萄酒为什么要用高脚杯?


葡萄酒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感官的酒精饮料:你需要眼观其色、鼻闻其香、舌尝其味且用心感受,方能体验其美妙之处,而这一切都需要高脚杯的帮助。

首先,高脚杯不会影响酒的温度。不同的葡萄酒,适饮温度不同,只有刚刚好,才能充分绽放她的美。红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温度是13-18℃,白葡萄酒7-13℃,起泡酒6-10℃。这些酒在这些温度下喝才最美味,可是我们的体温,一般在36℃,如果用普通的水杯,手部直接接触杯身,必然会影响葡萄酒的风味。

其次,高脚杯利于观色和闻香。葡萄酒杯拥有绝好的透明度,非常适合观色,另外,由于酒精属于易挥发性物质,因此当酒精从葡萄酒表面挥发后,香气也会随之散发开来。研究发现,只有葡萄酒杯的杯口会形成环状的香气带,最适宜饮酒者进行闻香。

第三,高脚杯利于摇杯。通常,葡萄酒杯的杯肚要比杯口宽,这样在摇杯醒酒的时候就不致于将葡萄酒洒落出去。

当喝白酒时我们喝的是什么?


在鸡尾酒、红酒等时尚酒类的围追堵截中,白酒与当下追求时尚与个性的年轻人之间的距离仿佛越来越远。但实际上,在中国酒坛叱咤了千年风云的白酒又怎会轻易落败呢?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说,白酒可以包罗万千。

当我们喝鸡尾酒时,喝的是一种时尚与活力;当我们喝红酒时,喝的是一种健康与氛围;当我们喝啤酒时,喝的是一种热情与欢畅。

那么,当我们喝白酒时,我们喝的是什么?

如同上文所说,白酒其实包罗万千。所以,喝白酒时,也是在喝时尚、活力、健康、氛围、热情、欢畅,但更重要的是友情。

或许,有人会质疑,白酒具有社交属性,红酒同样也具有社交属性,凭什么说喝白酒喝的是友情呢?君不见在各类商务场合中,举着红酒杯觥筹交错者比比皆是吗?

当然不一样。商务场合中,注重的是交情而非友情,商务人士在用红酒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限定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关系可以拉近但却难以交心。所以,红酒或是在聚会中与人保持距离的共饮,或是在独处时与世界保持距离的浅酌。

而白酒,却是能够将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距离消弭殆尽的魔水。

在白酒交际的场合里,人与人从陌生到熟悉,只需要一杯酒的时间。英国诗人约翰盖伊曾经说过酒杯里竟能蹦出友谊来,说的正是这样的情况。如果与陌生人在一起喝酒时,能够感受到愉悦,那彼此就很容易成为朋友。而由此结成的友谊,往往能够延续一生,因为,白酒是最能够体现热情的东西。

于是,白酒成为联络与维持友情的重要载体,出来喝两杯成为朋友之间的默契所在。

从古至今,白酒都在友情中发挥着巨大的能量,只是古人都酒诗百篇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今人则更倾向于一切都在酒里。古人蕴藏在诗中的浓情厚意,被今人浓缩成了四个字:不醉不归。

近来特别流行一句话,叫做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应该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酒与朋友。因此,冯唐最喜的是在一个有雨有肉的夜晚,和你没头没尾的分一瓶酒。

而每逢毕业,同学分别寄语同学录,使用频率最多的话就是,希望我们的友谊像酒一样醇厚。或许,大家都还未曾识得酒滋味,但都已领悟到了友情与酒两者的相似。所谓花开一时,酒香一生,友情确实如酒,历久而弥香。

所以,当我们在喝白酒的时候,我们其实喝的是友情啊。

欧洲葡萄酒卖4、5欧元 为什么中国100元都买不到好葡萄酒?


在国外,一两欧元一瓶的葡萄酒也有,机场里卖的多半也是四、五欧元一瓶的葡萄酒,十欧元以上一瓶的葡萄酒已属上了档次,可是在国内,只要提到是进口葡萄酒,动辄就是数百元,为什么很多消费者甚至觉得100多元都买不到好的葡萄酒?

高昂的关税!

高昂的税收问题,往往是大家最容易想到,也是行家们第一个归咎的原因,关税14%,消费税10%,增值税17%,加在一起是48.2%,基本上加上税钱,就等于法国的零售价了。其次就是层层的经销制度,法国国家小,一般酒庄不是直销就是最多中间经过一个酒商,而成熟竞争的市场里,酒商的利润往往就是10%-15%。而在中国,因为国家大,区域性强,人情复杂,葡萄酒从酒庄出来到消费者手上,需要经历的往往是进口商、经销商、零售商3个层级,每个层级哪怕按照30%这样一个合理的利润计算,也几乎等于翻了1倍。

消费者的盲目性

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的一知半解也是进口葡萄酒价格普遍大幅高于国外的原因。一些消费者对于葡萄酒文化的陌生也导致了在选择上的盲目,造成看价格买葡萄酒的情况。一瓶原价30元,也不打折,就卖30元的酒;一瓶原价100元,现在打3折,促销价30元的酒,你觉得哪瓶的品质更好?包括小编在内的大部分消费者,都会觉得后者的品质应该更好吧?其实两者是一样的,但是后者能多卖啊!于是,就给消费者就留下了一个阴影,100元的酒多数不好喝,而其实大家往往买到的所谓100元的酒,其实品质就是30元的。30元的酒刨去成本,税收,能好喝才怪!但是100元的酒不好喝的心理落差却产生了。

低价进口葡萄酒不属于中国市场定位

无论进口多少钱的葡萄酒,进口成本是恒定的。如果进口一瓶10元的葡萄酒,进入中国,卖你50元,你一定觉得这瓶酒太暴利了,然如果进口一瓶300元的葡萄酒,卖你400元,你是不是觉得就好很多了呢?但是这两瓶酒进口到中国,运输成本是一样的啊。一瓶100元的酒,要么成本低,要么利润低,是不可能出现高成本还高利润的葡萄酒的。如果一瓶100元以内的酒还说什么限量,八成都是骗你的。产量绝对不代表质量,拉菲的葡萄酒的产量在每年30万瓶左右,在整个波尔多来说都并不算少,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品质以及每年的高价格。

喝葡萄酒为什么容易变胖?


很多人觉得喝酒就会长胖,这是真的吗?本着科学探讨的精神,咔嚓君今天就跟大家深入讨论葡萄酒与长胖之间的关系。

一、酒精热量会被优先代谢

葡萄酒内实际上只含少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但是,每100g干型葡萄酒就含有72千卡的热量!只不过葡萄酒的热量和食品的有所不同,它来自酒精转化后的乙酸。相较于食品,我们的身体会优先消耗酒精产生的热量。

所以,如果你喝了太多酒,或在空腹的情况下喝酒,你的身体就得优先代谢酒精,而不被代谢的食物则容易堆积成脂肪。换句话说,喝酒容易引起发胖的后果,但发胖的直接原因并不是酒精。

二、喝酒带来饥饿感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喝酒的过程中容易产生饥饿感,越喝越饿,不知不觉就吃得太撑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二:

1.血糖降低

如前文所述,我们的身体会优先代谢酒精,而身体在代谢掉所有酒精前,是不会把注意力分散在消化食物上的。结果就是,神经会向你的大脑传送没有食物在消化这条信息,大脑相应地就会发出反馈,让我们的身体产生对高热量食物的欲望。

2.下丘脑被灌晕

酒精会对大脑的下丘脑产生短暂性影响,令你感觉到饥火中烧,同时又便意难忍。下丘脑在大脑发育的早期形成,属于比较原始的大脑构造,位于人类的脑干上方,面积很小,属于神经系统的操控中心,从性冲动、体温调节到青菜萝卜各有所爱都是它说了算。

国内外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的研究均表明,下丘脑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我们对食物和酒精的渴望。

三、保持身材、健康饮酒的守则

了解了这么多科学道理后,我们要怎样才能健康饮酒呢?

1.酒前来点蛋白质

饮酒前来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吧,它们不仅能产生长期支持你酒精代谢的热量,还能帮你控制住对酒精的渴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酸奶、豆浆、肉、蛋等。

2.不逾越底线

不损伤身体的要则,在于知道自己酒量的深浅。如果你的体重没超过140磅(63kg),你应该坚持每次只喝1高脚杯酒;而如果你更丰满些,2杯葡萄酒是不损伤身体的极限。

3.怎样喝酒能减肥?

要做到喝酒的同时还能减肥,实际上也就八个字:放下甜品,端起水杯。因为葡萄酒中的酚类、维生素在加强代谢、抑制脂肪吸收的作用上很强,只要酒后不吃高热量食物,葡萄酒会是一款瘦身佳品。

四、小酒杯有助于减肥?

根据剑桥大学在去年(2017年)12月发表的一项研究,长期以来,人们使用的葡萄酒杯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数个世纪之前,葡萄酒杯的平均容量仅仅为66毫升(2.23盎司),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酒杯的平均容量逐步增大到232毫升。但是,在那之后的短短20年,酒杯尺寸再次翻倍,如今一个葡萄酒杯的平均容量达到了449毫升!

酒杯变大虽然有利于葡萄酒的醒酒,但是也会导致人们在酒精的驱使下越喝越多。2015年英国慈善机构皇家公共卫生协会(TheRoyalSocietyforPublicHealth)就提出警告,酒杯变大会使得人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喝下更多的葡萄酒,继而摄入过量的卡路里,最终导致体重增加。也就是说,酒杯变大有可能导致肥胖人口的增加。

换句话说,假如我们选择尺寸小一些的酒杯,将有助于避免过量饮用葡萄酒的情况出现。

葡萄酒颜色能告诉我们什么?


一、红葡萄酒

1.紫色(Purple):大部分品质较佳,具有陈年潜力的年轻葡萄酒。

2.樱桃红(Cherry):酒体较轻的红葡萄酒,比如采用黑皮诺(PinotNoir)、佳美(Gamay)、歌海娜(Grenache)、梅洛(Merlot)酿制的葡萄酒,以及博若莱(Beaujolais)、希侬(Chinon)、布尔格伊(Bourgueil)、瓦波利切拉(Valpolicella)和新西兰红葡萄酒。

3.深红色(Crimson):红葡萄酒最典型的色泽,范围较广。

4.深紫红色(Mulberry):很可能是马尔贝克(Malbec)、西拉(Syrah)或来自气候炎热产区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

5.红棕色(ReddishBrown):很可能是一款较为成熟的葡萄酒。如果带有橙色色调,则属于内比奥罗(Nebbiolo)葡萄酒的典型特征,如巴罗洛(Barolo)、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布鲁奈罗蒙塔希诺(BrunellodiMontalcino)。如果带有黑色色调,则可能为来自南非或澳大利亚的红葡萄酒,且该酒虽然成熟却不属于是老酒。

二、白葡萄酒

1.近乎无色(AlmostColorless):鸽笼白(Colombard)、白诗南(CheninBlanc)、苏瓦韦(Soave)、慕斯卡德(Muscadet)、年轻夏布利(Chablis)或商业化廉价混酿白葡萄酒。

2.黄绿色(GreenishTinge):如果葡萄酒颜色非常浅,则很可能为德国白葡萄酒;如果带有金色色调,则很可能为澳大利亚白葡萄酒。

3.浅色/浅黄色(Pale/PaleYellow):大部分年轻干型白葡萄酒,范围较广。

4.金黄色泽(YellowGold):来自欧洲的白葡萄酒在光照充裕、经过陈年或含有残留糖分的情况下,呈金黄色泽。琼瑶浆(Gewurztraminer)、灰皮诺(PinotGris)、赛美蓉(Semillon)、维欧尼(Viognier),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和澳大利亚出产的霞多丽(Chardonnay)一般呈金黄色泽。

5.深金色泽(DeepGold):优质甜白葡萄酒,这种酒在陈年后,颜色逐渐向棕色靠拢,而不会衰退。

三、桃红葡萄酒

桃红葡萄酒的色调和深浅程度差异很大。这种酒呈现何种颜色,除受酿酒品种影响外,还会受酿酒工艺影响。一般来说,带有紫色色调的桃红葡萄酒很可能采用现代化酿酒工艺酿制,而带有橘黄色色调则表明部分酒液被氧化。靠盲品来对桃红葡萄酒做出判断,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喝的酒去哪了?


美国膳食指南(2015版)的专家报告中,推荐的健康食谱简要概括为多吃蔬菜、水果、全谷、低脂或无脂奶制品、水产品、豆类和坚果;成年人适量饮酒;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少吃加糖食品饮料喝精粮。其中成年人适量饮酒一般被认为是健康膳食的一部分,对适合饮酒的人群而言适量饮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适量饮酒的量是多少呢?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修订版)》中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这里所说的酒精量是纯酒精量。按照不同酒的度数,可以算出其中含的酒精量。酒的度数衡量酒的烈性程度,通常指在20℃时酒体中含乙醇的百分比,如常见的53的酱香型白酒中,100mL(约2两)含有53mL乙醇。乙醇密度约为0.8g/mL,也就是说100mL酒里面有大概42g乙醇。而根据成年男性每天不应超过25g酒精摄入量的推荐,我们大概每天在喝60mL(约1两2钱)酒以内就是符合膳食指南的要求。

可是事实又果真如此么?酒一旦入口,就会在我们体内的各个消化器官里消耗,30-60分钟内我们的血液内的酒精含量就会达到峰值。我们喝下的酒精中的10%能随我们的呼吸、排汗以及尿液中排出,剩余的90%会在体内分解或代谢掉,这其中胃能吸15%左右的酒精,小肠吸收75%。

被我们身体吸收了的酒精绝大部分酒精都会肝脏进行代谢,因为肝脏存在两种特殊的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分离,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分离,使乙醛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并释放大量的热能。在一般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出现皮肤潮红现象,严重时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

17种美食与葡萄酒的黄金组合


葡萄酒和美食搭配得好,可相得益彰。葡萄酒突出美食的口感,美食衬托葡萄酒的品鉴。因此,如果能把食物和葡萄酒巧搭成美味的餐饮实丰是惬意。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17种美食与葡萄酒的黄金组合,赶紧来看看吧。

外国食物和葡萄酒巧搭方法:

1.生蚝和法国Chablis白酒

2.羊肉和波尔多红酒

3.鹅肝跟波尔多Sauternes甜白酒

4.鲑鱼跟用PinotNoir葡萄酿的酒

5.勃根地煮法的牛肉料理跟勃根地红酒

6.炖牛肉跟意大利Barolo红酒

7.烤鱼跟葡萄牙VinhoVerde白酒

8.葡萄牙波特酒跟胡桃和Stilton奶酪

9.西班牙干(dry)雪利酒跟浓汤

10.羊奶奶酪跟法国卢瓦河区干白酒

中国菜与葡萄酒搭配方法:

1.勃根地白酒跟浓厚干贝鱼翅鲍鱼佳肴

2.玫瑰红酒跟糖醋菜肴

3.年轻勃根地红酒跟煎烤牛排等肉类

4.陈年勃根地红酒跟长时间炖煮肉类

5.微甜的卢瓦河白酒搭配咖哩沙茶

6.干白酒跟清蒸水煮海鲜

7.陈年隆河区教皇新堡(ChateauneufduPape)搭配野味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