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飞天窑藏酒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飞天仙女临河赐酒的传说》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很多年以前,茅台镇因黄龙在此饮酒大醉后毁掉了这里的泉水,导致河水浑浊,杨柳湾泉水断流,再也酿不成美酒,茅台村人只好以农耕为生。
有一年的除夕,气候宜人的茅台村破例下了一场鹅毛大雪。一时间,北风呼啸,气温聚降,冷得出奇,村里村外,见不到一个行人,人们都躲到家里围着火炉取暖。傍晚,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媪,步履蹒跚地走进村口。这老媪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提着一只破竹篮,一看就知是行乞的。老媪进得村后,朝着紧靠街口的一户姓郑的农家走去,老媪伸出颤抖的右手敲门。开门的是一个憨厚的后生。郑家的这个小伙子见这陌生的老人气息奄奄地靠着门框,便急忙将她扶进屋里,让她在火炉旁取暖,又立即到厨房里忙起来。等到那老媪全身都已经和,郑家的这个小伙子已为她端上了香喷喷的白米饭,还有一碗自己酿制的甜米酒。那老媪毫不客气地吃喝起来……
晚上,年轻的主人将家里仅有的一张床铺收拾停当,服侍老人睡下,自己则守着炉过夜。夜深了,屋外寒风怒号不停,雪落得越来越大,听着老人均匀的鼾声,郑家小伙子宽慰地笑了。渐渐地,倦意袭来,他也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他看见一位美丽的姑娘,身穿五彩羽衣,乘风飘飘而来,端庄地站在他面前。姑娘手中举着一个银光闪闪的三脚酒杯,引导他来到赤水河边。姑娘将酒杯高高举起,手腕一抖,只见一杯晶莹的酒液洒入河里。接着又轻舒彩袖,往河面一划。此时郑家的这个小伙子闻到阵阵浓郁的酒香,直入心脾。姑娘此时才笑盈盈地告诉他:“好心人,要记住:年年九月九,下河挑水酿美酒,饮用洗浴,健康长寿;灌溉田地,五谷丰收。”说完,踏着彩云冉冉升空而去。
郑家的这个小伙子突然惊醒,天已大亮,户外的风声已停息,阳光耀眼,他出门一看,积雪尽消,放眼一看,往年浊浪翻滚的赤水河,已变得清澈透明,缓缓向前流去。他惊喜地回到屋里,想把老人叫醒,告诉她眼前发生的变化。但此时床上已空,老媪已不知去向,被子却叠得整整齐齐,只有阵阵浓郁的醇香向他袭来,一如梦中。从此以后,乡亲们耕耘劳作,粮食连年丰收,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而更奇怪的是,到每年的九月初九,浑浊的赤水河马上变得清流纯净。而郑氏家族的酒师按照仙女的嘱咐,利用祖传的酿酒技艺和制曲秘方,从河里挑水酿酒,于是酿出了芳香的茅台酒。从此以后,前来喝酒的人越来越多,茅台村又繁荣起来了。直到1957年,在设计茅台酒外销装潢商标时,郑义兴(由于郑义兴对茅台酒厂的特殊贡献被尊称为“国酒大师”,并在茅台酒厂的国酒文化城中为其塑像。)就建议根据这个在茅台镇代代相传的美丽故事,特地选用了“飞仙”图案。所以就出现了畅销多年的飞天茅台酒。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珍酒的传说


1989年,原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周林在为《茅台酒厂志》写序时,曾记述了这么一段情景:记得在1958年中共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期间,我陪同毛主席去杜甫草堂,主席问我:“茅台酒现在情况如何?用的是什么水?”我说:“生产还好,就是用的赤水河的水。”毛主席笑着说:“你搞它一万吨,要保证质量。”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茅台镇地处大娄山脉西段北侧,山路崎岖,坡陡弯急,交通极为不便,并且沿河两岸均系滑坡地带,地质条件比较差。以当时情况来看,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茅台酒生产不仅投资大,而且有很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
因此,经中央和贵州省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在茅台地区尽可能扩大生产的同时进行易地试验,在确实有把握的前提下,进行外地建厂以弥补茅台生产不足。
但茅台酒真的能够易地生产吗?只有经过严密的科学实验,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结论。这样,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的项目得以开展。经过科学院、茅台酒厂及我国部分酿酒专家和贵州省科委、遵义地、市有关部门,对酿造酱香型白酒所必备的条件进行综合考察和科学论证后,较终遵义市北郊十字铺一带从众多候选地中脱颖而出。
这里离茅台镇仅130余公里,又紧靠川黔铁路两大运输动脉,交通运输极为方便。更为难的是,十字铺一带四面环山的地形与贵州茅台酒厂所处的峡谷地带十分相似,水质、土壤等自然环境也与茅台没有明显差异。
1974年12月9日,根据贵州省科委和贵州省轻工厅一九七四年八月二十九日文件精神,遵义市革命委员会下达了《关于新建“茅台酒易地试验厂”的通知》,决定于遵义市北郊十字铺建立“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正式开展“易地茅台”试验工作。
1975年10月,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正式投料进行探索性生产。同年,科学院科技办公室将“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定名为“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中试)”,并列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就此这段源于伟人心中夙愿的酱香传奇正式拉开了序幕。

国公酒的传说


在苏北民间,流传着“国公酒”的故事。“国公酒”,又叫“史国公酒”,此酒因何得名,有何妙用?这里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明崇祯十七年冬,清兵攻破燕京,其间,福王朱由崧来到南京建立南明王朝。官拜为兵部尚书的史可法,率领大批兵马,开往江北,建起防线,抵御南下清兵。当时,史可法亲临前线,坐镇指挥将士抗敌。
史可法率领人马进驻在古镇洋河时,正是寒冬腊月,天气阴冷,寒风凛冽,雨雪不断,四处潮湿。就在这种条件下,史可法与将士们一样,披着铠甲,眠卧沙场,枕戈待敌,尤其是夜晚,天气更为恶劣。由于阴冷受寒,挨饿受累,不久,史可法就觉得浑身筋骨疼痛,胳膊难抬,原来是患了风湿症。
史可法患病之后,心中十分焦急,个人安危是小事,抗御清兵是大事。于是,就请来军营中的高手名医治病,各种灵丹妙药都用了,仍然不见有效。正在他心急如火之时,这天晚上,史可法卧在铺上闷闷不乐,忽然,他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史可法定眼一看,只见眼前站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红光满面,精神抖擞,笑盈盈地上前施礼道,“史督师安好!”
史可法此刻莫名其妙,便问:“你是何人啊?”
“我么,是洋河镇上民间老中医,虽然医术不高,但听说忠勇爱国的史督师身患风湿,我这里有个小单方,供你驱风治病。”说着,就从自己的怀中掏出一瓶洋河大曲,然后又拿出几味中草药,让史可法泡成药酒,每天服用,说是喝了定然有效。按照老中医说的方法,史可法就服此药酒,喝了之后,非常有效,不久,他患的风湿症就好了。后来,将士中也有患此症的,史可法就照这个办法,把洋河大曲放在坛子里泡成药酒,治好军中许多患风湿的士兵。从此,兵将士气大振,连打胜仗。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史可法,把用洋河大曲泡制的药酒称为“史国公酒”,;又叫“国公酒”。这样一来,“国公酒”就成了江淮一带名酒了,它的配方一直传遍我国。凡手足麻木,筋骨疼痛,口歪目斜,风寒湿气、半身不遂等病症,长期服用“国公酒”,就能收到良好的功效。

与“小飞天”相比更罕见的“大飞天”


2018年的保利秋拍茅台酒专场上,1980-1985年140ml规格的“飞天牌”外销贵州茅台酒(小飞天)以约35万元港币成交,引起广大茅台酒爱好者及收藏者的关注。与“小飞天”相比,“大飞天”更为罕见,收藏价值也相当高。今天,我们就再好好聊一聊“飞天”。

“飞天”商标

“飞天”过去主要指出口国外的茅台酒,酒的品质与内销茅台酒是一样的。

建国初期,茅台酒在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始了出口之路。1954年到1958年,国内外市场发售的茅台酒都是“金轮牌”。

1958年8月,当时的茅台酒厂委托香港五丰行代理出口。为更有利于外销,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相继注册了“飞天”商标,不过海外称之为“飞仙牌”,国内称“飞天牌”。

飞天商标图案由两个飞在天空的仙女组成,造型选自古代敦煌石窟壁画——飞天献酒。飞天图案既代表了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又在世界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飞天商标一经推出,便迅速帮助茅台酒打开了国际市场。

飞天商标从1958年8月开始使用,到现在刚好60年。几十年来,受社会环境及工艺技术的影响,飞天商标曾经多次进行调整。于是,商标的变迁,也成了飞天茅台的收藏鉴别要点之一。

小飞天

飞天茅台酒比较常见的是500g或500ml标准包装,2018年保利秋拍茅台酒专场上拍出的140ml飞天茅台酒属于小包装。

小包装茅台酒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在数十年的历史中,茅台酒的内销品和外销品都有多种小规格包装,如250g、125g、375ml、270ml、200ml、140ml、50ml等。

1976年以前,茅台酒是以“市斤”为包装计量单位的,1市斤即500g。为了与国际接轨,1976年,茅台酒开始用“L”作为计量单位。1986年9月起,内销酒和外销酒逐步统一改用“ml”。

小包装茅台酒在酒收藏市场一直都很火爆,因为它们既具有原酒的一切特质,又兼具了类似“酒版”的功能和价值。

酒版又称酒办、酒伴、酒样、“迷你”酒,是酒厂按比例将各种名酒缩小制成的微型瓶装酒。酒版与原装酒在外观、材质、酒液、酒标上完全一致,瓶内装有30ml到100ml的原酒。

小包装的茅台酒与酒版相似,集酒瓶、酒标、酒液于一体,融历史、文化、艺术于一身,其纪念意义远远超过了酒本身。

小包装茅台酒与标准意义上的酒版又不完全相同。国外酒版的容量一般不超过100ml,而小包装茅台酒的容量则覆盖了50ml到375ml的范围。

国外常见的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伏特加及各种餐酒、开胃酒、甜酒等,甚至葡萄酒、啤酒等,都会制作酒版,以供促销宣传、专家品鉴、收藏之用。

大飞天

与“小飞天”相比,“大飞天”更为难得。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原来的“飞天”商标因“四旧”嫌疑被停用,茅台酒厂使用“葵花牌”商标进行出口,但有些国家和地区对“朵朵葵花向太阳”的寓意并不认同,茅台酒出口量锐减。因此,从1975年2月开始,“葵花牌”又全面被“飞天牌”替代。

外销茅台酒改回飞天牌后,容量也由之前的500ml变为540ml,因此业界称这一时期的“飞天”为“大飞天”,时间跨度为1975-1985年。

大飞天茅台酒只存在了10年左右时间,产量有限,现在市面上的的大飞天基本都是从国外回流的珍品。由于大飞天诞生于文革之后,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特殊,其收藏纪念价值就更加显而易见。

大飞天包装上的显著变化有:酒标上标注的容量改为0.54L,标明度数改为53%vol,厂址右下角的“MOUTAI”改为“MOUTAI”,封盖较平且使用暗红色封膜。

茅台酒商标“进化史”非常复杂,仅“飞天”就经历了60年的变迁。因为有着外销酒的身份,“飞天”二字本身对于茅台酒爱好者及收藏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受投资收藏环境影响,现在“飞天”茅台酒的价格仍然持续上涨。

茅台酒除了收藏价值,其品饮价值也不能忽视。不过,市场上销售飞天茅台酒的渠道很多,但假货也非常泛滥,令茅台酒爱好者困惑不已。选择正确的消费渠道,明确相关的行业动态才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来源:酒网酒)

女奴酒的传说


女奴酒的传说
古代女酒,从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周代时期,国家以法令形式确定为礼仪之物,使女酒成为古代宫廷中的“官酒佳酿”和“百药之长”的御用之品。所谓“女酒”,是古代女性酿的酒而得名。从历史上的考证推论,则是上古时代部落战争中所俘的女性被强制为奴酿酒而称名的。因此,女奴酒的称谓和故事在民间也早已流传广闻了。
女奴酒的传说早在越王勾践时代已有。当时越国因被吴国所败,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国强邦时期,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其夫人与同奴婢,浣纱编织,还身临舂米谷,作醪浆,为越国生聚人才作奖品。当时勾践手下有一位大臣称范蠡,他为护送西施入吴,曾携带美酒,这个酒是当时越国所酿的女酒,即“女奴酒”。后在途中二人潜通生一子,在就李之地,即现桐乡崇福镇暂住,寄子。灭吴后,范蠡与西施重回旧地,不见旧居故友,唯有酒坛尚存,逐建亭纪念取名语儿亭,后改为“语儿乡”。这一传说在《吴越春秋》略有记述。所以女奴酒在春秋时期的流行,在绍兴民间的传说中恐怕是有许多道理的。
随着历史的变迁,女酒的酿制方法逐渐流传到民间。特别是汉以来推行酒政,实行榷酒法令,使官家造酒,沽酒,实行酒类专卖。并禁止民间私酿沽酒。但许多豪族由于当时封建的特权却是充许酿酒的。这种家族内有大批奴仆和囚徒,“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藁”,其中有女隶即是“古时没入官家为奴”的女子,又称奴婢,《说文介字》中称为:“古之罪人”。因此,这种女奴在豪门大族中酿造的酒称“女酒”,而民间称呼恰为“女奴酒”。由此朝庭对此“女奴酒”不属于禁酿的理由是因为民间自酿秘藏的醪酒,只允许家酿自用不准售人经营的。这在宋代一部《太平广记》中记载甚多。比如提到晋代南方酒“……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即漉,候冬陂池水竭时置酒罂中,密固其上,座于陂中,至春涨水满,不复发矣。候女将嫁,因决陂水,取供贺客,南人谓之女酒。味绝美,居常不可致也。”从这段文字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女酒并非是沽酒买卖,而是自酿家酒的珍藏品。当然,晋代以酒类专卖缴税的制度已比周代实行的全面禁酒要宽容好得多,但在敬神、乡饮、宴客、养老省亲等不属经营盈利的用酒,仍然是不属于禁酒案例中,特别是家庭女奴制造的酒,不属于社会商品买卖的日常用酒,即民间自酿的数量不多的家酿醪酒。由于女酒从开酿到“取供贺客”要经历十多年的秘藏时间,遂使女酒品位的特殊性更为明显。所以,晋代的女酒已成为南方江浙一带女嫁男婚中的婚俗礼品。《晋书?苻坚载记》“选阉人及女隶有聪识者,置博士以授经”这是贵族对奴隶的一种管理方法,使其类似舂米、制酒等繁重苦役中的技术,绝艺使其传授下来。“女酒”所以流传后代,除了这是广大女奴的创造和流传,更关键的则是由于对民间禁酒以致隐蔽成俗,遂成为民间家庭普遍的生活食品。
到了唐宋时期,“女酒”已成为婚俗流行中的酒名。这是由于酒税的改革,允许民间私酿自卖,唯独“女奴酒”仍不属税课之列,这种情况一直沿袭到近代民国时期。因此女奴酒的传说颇多。《太平广记》卷五十九女儿者:“陈市上酒妇也,作酒常美,仙人过其家饮酒。即以素书五卷质酒钱……女儿随仙人去。”《太平广记》是一部专门收集自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当时李等人奉宋太宗之命,集体编纂的,以太平兴国二年(977)至六年(981)雕印成书,故称《太平广记》。仅管小说来自传闻,但在绍兴近代中有关“女奴酒”的传闻依然是似真非实的流行过。例如南宋时期的理宗皇帝的母亲全皇后,曾先居东浦全安楼,后移居宫后,其宅的“女奴酒”后因理宗登位遂称为“黄封酒”“御前酒”的种种传说。这种“民间传说”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酒乡东浦一带颇为流传,往往成为当时乡间人们在夏夜乘凉时的聊天故事。
东浦赏曾是绍兴古代酿酒发祥地。酒的传说也很多,唯有“酒仙娘娘”的传说却出自一位年轻的“女奴”。说来年月久远,早在宋代就流传下来,直到明末清初,赏这个酿酒村落居然建造“戒定寺”,一尊女性的“酒仙菩萨”,历来受当地酿酒坊主的敬崇,每年七月初三是其生日,举行盛大的民间“酒仙神诞会”,直到清咸丰三年曾有碑石刻于庙内,至今尚存。这个传说的“酒仙娘娘”说是十几岁的“大姑娘”时,为大户人家作奴。一天出去割草,正值梅雨季节,天气闷热,忽然一阵大雨。把她带去盛饭的竹蓝被淋湿,于是有意识地把割来的一种“辣蓼草”遮在其饭兰上,人在树下避雨,稍息雨过天晴,她打开饭兰,见冷饭已被雨淋湿成浆,并有一股香气扑鼻,并口尝了一口,感觉“味甘鲜”,于是把饭浆全吃了,事后感到脸发红,微有睡意,便在草地上休息,进入梦境,遇“女娲娘娘”说“汝为女酒星,为民造福,此为福水”,并送一颗仙丹于她,嘱咐她如何造酒之法,醒后见仙丹乃白药也。于是她赶紧回家,已面目全非,唯石臼石舂石榨而已,她就在七星潭附近搭建草舍,种稻作酒。从此,这里出现世世代代都是以酿酒为生。这个故事是以绍兴过去山阴地域的民间传说为主,尤为生动。绍兴过去分山阴、会稽二县,在酒行中又以地域不同分东路、西路之分,以山阴县为主的称西路酒,以会稽县为主的称东路酒,按理同是鉴湖之水源的佳酿,而酿酒的传说各有不同。东路酒的民间传说有二,一说,过去有一位裁缝师傅,又称“女红”,丈夫早死,只剩一女,她们寡母孤女,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后在大户人家作婢为生,因为人勤劳诚实,深得主人看重。有一天,这家大户忽遭大火,家产烧尽,主人悔不痛生,害了一场大病不起,身边仆人、家奴亦都东离西散,唯有这一对母女仍一如既往尽心服待主人。这对母女在路边结草为庐,一边为别人做“女红”,一边把主人贮藏于地下的“女酒”作为“酒娘”,即“搭酿沽酒”,供养主人养病看医,为其主人儿子读书赶考,数年后其子果中“头名状元”后锦衣还乡,认其母女为“养母义姐”,其酒为“状元红”,流传至今。还有一说,即是“朱买臣五十当富贵”的故事了。朱买臣系汉时会稽太守,年轻时因家境贫困,曾有“借月读书”之美谈,也有因饥饿偷喝主人家贮藏的“老酒”而遭欺凌。只因为这样才有了他年过五十岁尚做官发迹的传说了。所谓“老酒”即“女酒”也。
明未清初的文学家张岱曾在《陶庵梦忆》卷八“龙山放灯”一文中记有“女酒星”一来,“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相传十五夜灯残人静,当垆者正收盘核,有美妇六、七人买酒、酒尽,有未开瓮者,。买大一,可四斗许,出袖中蔬果,顷刻罄而去,疑是女人星,或曰酒星”。这段文字的描字述说给后世了解古代女酒的史源提供了民间的传闻早已有之的依据。所以“女奴酒”只是民间的口头语,而文字的考证多是以“女酒”出名。因此,对于上述的民间传说,虽不能作为历史依据,但也不能一概斥之为虚妄不经的东西。事实上,民间传说的背后有着真实历史的影子,这就是民俗文化的基本特色的丰富性。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民间传说对“女奴酒”和它在许多世纪以来丧失掉了的无谓的幻想式的愿望和理想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认识“女奴酒”“女酒”的源渊和起因了。

琅琊台酒的传说


据传,春秋战国时期,琅琊台酒美酒的酿造始于越王勾践。史书记载,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吴国。为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72年迁都琅琊,并把吴越之地的酿酒方法传到琅琊。琅琊人民按照越王勾践传授的酿酒方法,取琅琊山泉之水精工酿制成酒,献于勾践。勾践饮后连声称赞胜过吴越之酒,并为酒取名“琅琊红”。此后,越王勾践在琅琊山上筑高台,登台东观沧海,南望故乡。每逢庆典节日,越王都要大宴臣民于琅琊台上,畅饮“琅琊红”酒,君民豪饮千杯不醉。在越王的影响下,古琅琊民间也形成了每遇喜庆节日畅饮“琅琊红”酒的习惯,豪饮之风在古琅琊成为一种,极大地带动了古琅琊酿酒业的发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琅琊设立琅琊郡。战争的平息,国家的统一,为琅琊经济的繁荣和酒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其统治,显示大秦的威仪,寻求长生不老药,开始了我国范围的巡游。秦始皇五巡天下,三到琅琊。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庞大的车队,自咸阳、临碣石、至芝罘、到琅琊,这是秦始皇初登琅琊。琅琊的碧水蓝天,山岚海涛令秦始皇陶醉,“大乐之,留三月”,乐而忘归。秦始皇下令,从内地迁来三万户百姓,削平越王勾践所筑的旧台,另筑起一座雄伟的新台,并“立石刻,颂秦德”,还遣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下东洋,寻长生不老药。公元前218年、210年,秦始皇又先后两次登临琅琊台。秦始皇三次巡游琅琊,对繁荣琅琊地区的经济和酒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大批的移民为琅琊地区农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古代,人口稀有,生产力极度贫乏是造成地区经济不发达的主要原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迁3万户百姓到琅琊,免除他们的徭役12年,使琅琊地区的人民得以休息,劳动力富足,大片因战争荒芜的土地重新被开垦利用起来,农业出现了空前未有的繁荣局面,国库盈满,家家余粮,农业的发达为大规模酿酒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秦始皇三次东游琅琊,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秦的国都咸阳,在当时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人墨客多会于此,咸阳的冶炼技术也在我国处于地位,青铜器被广泛应用,铁器也逐渐被运用到生产中来。随着秦始皇东巡,这些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琅琊,极大地提高了琅琊地区的生产力水平。
秦始皇在琅琊的求仙活动,为琅琊台酒的丰富和发展创造了契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期望得道成仙,长生不老,实现其永远统治的目的,为寻求长生药,曾三次登临琅琊台。琅琊之所以成为秦始皇较重要的求仙地,固然是琅琊美景对他的吸引,更重要的是方土徐福所谓长生药的谎言。

飞天茅台的起源


20世纪50年代,贵州茅台的“五星”和“葵花”两个商标产品在海外销售局面难以打开,在此背景下,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为了拓展酒的海外市场,于1958年委托香港一家设计行进行外销酒的商标设计,根据国际市场的运行需要,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原则,中粮总公司较终采用敦煌壁画飞天中的“仙女献酒”图案(此为酒文化与历史文化的较佳结合)作为外销酒的商标,并于1959年在及东南亚等18个国家进行正版注册,使用至今。出口品牌“飞天”商标及版权,隶属于贵州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飞天”标识图案造型,为享誉全球的“敦煌壁画艺术飞天形象”,即“散花传香”的“天歌神”,与“奏乐起舞”的“天乐神”,两个飞天合捧一盏金爵酒杯,曼舞天际,传播酒香。寓意“飞天”标识传香颂乐,是加强中西饮食等文化的交流纽带,是传递中西友谊的崇高使者。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