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三杯酒藏舞专题。这篇关于《为何敬酒、罚酒都需连喝三杯?》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你来晚了,罚酒三杯吧,三杯为敬,不然可不诚心哦。生活中,经常会有因为未能按时赴约被要求罚酒,为什么酒桌上会有连喝三杯的礼节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是很多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形容宴席进行到一半或者接近尾声的时候,似乎在酒桌上有很多和数字三有关的礼节。

很多地区酒桌上头三杯的讲究;敬酒的时候为了表达敬意常常连敬三杯;罚酒的时候也常常被要求连罚三杯,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关于连喝三杯的礼仪。

连敬三杯

首先我们讲讲连敬三杯的来源:古人饮酒常常以三爵酒为礼,喝酒时,主人一定要先于客人饮酒,被称为献。这个礼俗很悠久,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主人喝完之后,客人也需要饮酒来回敬主人,称为酢,亦称报。

最后,主人为了劝客人多饮,自己必先饮以倡之,是为酬。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起酒杯畅饮,是为应酬,即以此回应主人的厚意。现在我们很多地区的头三杯大概也是这个礼仪演变而来的吧。

《礼记玉藻》记载: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就是古代饮酒礼节的佐证,所以普通的敬酒,即以这三爵为度。演变到了今天在很多地区为了表达敬意,往往就需要连敬三杯了。

连罚三杯

自古以来,人们对三就有一种特殊的理解。我们常说再一再二不再三就足以说明这个数字的特殊性,一般从一到二比较容易,到了三就会略感困难,三也许是古人使用的最高数字,在他们眼中是最圆满的。

借鉴上面连敬三杯的事例,也许罚酒三杯,就是是由圆满之意引申而来的:被罚者没喝一杯酒,对自己的错误认识就加深一层,当被罚者喝了三杯酒,说明他已有了完全认错之意了。所以连罚三杯是用来测试被罚者有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误的礼节。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连喝三杯往往成了酒友们用来调节气氛或者劝酒的说辞了,这样是不对的。饮酒不易过快,慢饮是最好,千万不要随意对人开玩笑要连干三杯,适可而止。

如果说实在不得已需要干杯,那一定要知道干杯的意义在哪里:

1、对上司、尊者、长辈,先干为敬;

2、对朋友、伙伴、平辈之人,相互干杯表示关系亲密;

3、对下属、晚辈,接收敬酒时干杯表示祝福、满意、很看重的意思。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对白酒加敌敌畏的处罚不能只“罚酒三杯”


白酒真的会被添加农药敌敌畏?这个流传多年的食品谣言曾被业内辟谣。不过,近日,陕西汉中市镇巴县一家酒厂老板范某在自产白酒中添加敌敌畏,被当地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记者在北京某酒类批发市场购买了四种浓香和酱香型白酒,分别进行检测。其中一款名叫贵州茅台特供的瓶装酒,出现显色反应,意味着其疑似添加敌敌畏。不过,这瓶酒的瓶身无任何生产厂家信息,几乎可断定系假冒产品。研究资料显示,敌敌畏对人体有剧烈毒性,0.5~5g即可致人死亡。

不少人常喝的白酒里竟然被添加了敌敌畏!不知喝酒、好酒的人看了报道感觉如何,纵然如我等很少喝酒者,也感到后怕。不法商贩为何要在白酒中掺入高毒农药敌敌畏?据称是为了给白酒压苦提香,防止变质,或为了冒充陈酿老酒。但无论如何,将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添加在酒中,并公然上市销售,从中赚取暴利,就是种恶意的违法犯罪和图财害命行为。现在,酒厂老板终于为其违法行为付出了代价,这是咎由自取。

要说的是处罚力度如何,是否罪罚相当。从网上的留言看,网友对这样的处罚并不认同,以为太轻,如同罚酒三杯,不足以震慑当事者,也不足以以儆效尤。

的确,半年有期徒刑加罚金,看似很严厉。但据刑法规定,对类似行为,将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上述判决虽然没出圈圈,但选的却是下限。难道没有或暂时没有严重危害或严重情节的,就可罚酒三杯,从轻发落?

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而在稍早时候,国家食药监局有关人士也表示,目前中国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要让那些为了谋财不惜害命的人倾家荡产、人头落地。这既表明了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关切,也昭示了呵护人们舌尖安全的决心。由是观之,上述在白酒中添加敌敌畏被处罚的积极意义有目共睹,但在处罚力度如同罚酒的情况下,显然难以谈得上最严。

当然,我们是法治国家,一切应依法而行。但对于天大的事,就不能含糊,不能罚酒三杯了事。只有严管重罚,才会令不法分子望而却步,人民群众才不至于再谈食色变。

为什么“敬”也三杯 “罚”也三杯


在社交场合的酒桌上流传着一套不成文的规矩,敬酒三杯,罚酒也是三杯,甚至连一些民族风俗习惯也是如此,广西贝江苗寨有个习俗,被敬酒客人必须一口气喝三杯。那为什么是三杯呢?不少人以为是现代人发明的,其实不然,是我国传统文化延伸出来的。

《礼记玉藻》记载: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古人倡导饮酒有节,饮不过三爵,过则违礼。不做三爵不识之人,即是说正人君子饮酒,三爵而止,饮过三爵,就该自觉放下杯子了。

古时的三爵酒是指: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这种礼俗起源很悠久,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

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后,主人为劝客人多饮,自已必先饮以倡之,是为酬。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起酒杯畅饮,是为应酬,即以此回应主人的厚意。普通的敬酒,即以这三爵为度。

再者,自古以来,人们对三就有一种特殊的理解。从人类一般经验看,现代幼儿数学启蒙,一般从一到二比较容易,到了三就会略感困难,三曾经是原始先民使用的最高数字,是最圆满的。

敬酒用三,说明敬酒者的情已很圆满了,三巡劝酒也是这个意思;而罚酒三杯,也是由圆满之意引申而成的极限之意,被罚者饮了三杯酒,说明他已有了完全认错之意了。再如,古代科举考试要求饮三杯酒,所谓文人饮三盅进三场连中三元,三杯含有祝福高中之意。

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端酒敬酒不再是一种劝酒的方式,它已经成为一种纯粹的酒礼。希望酒友们,在日常生活相聚会的酒筵中,还能够回归酒礼,适可而止。

饮酒习俗:“头三杯”是个什么说法


在河南喝酒,在大家互相敬酒之前,先喝头三杯酒。当然,如果是大杯的话,可以分三次喝完,如果是小杯,则需要满饮三杯。这个头三杯是个什么说法?

无论是身在河南,还是做客河南,只要上过河南的酒桌,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规矩:在大家互相敬酒之前,先喝头三杯酒。当然,如果是大杯的话,可以分三次喝完,如果是小杯,则需要满饮三杯。

这头三杯酒,往往是主陪先喝,但大家并非接连喝下,而是分为不同的时段,比如在凉菜上得差不多,并且是双数之时,大家动筷子之前,先喝一杯开席酒,然后吃菜的时间,再穿插性地喝两杯酒。

事实上,不光是河南,山东也有这样的喝酒规矩,但为啥要在互相敬酒之前喝三杯?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

有人说,喝头三杯酒来源于古代的科举考试:文人饮三盅进三场连中三元,想必是有临别饮酒送行与祝福高中之意。

但杜康哥认为,这样的说法太有局限性,并且起源时间也太晚,与河南源远流长的喝酒文化不太匹配,而最有可能的起源时间,则是先秦及秦汉时期形成的儒家礼仪经典著作《礼记》。

《礼记玉藻》中记载: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三爵之礼,因为儒家倡导文明饮酒、适量饮酒,所以酒桌上喝酒时,大家喝够三爵,到了微醺的状态,就不再多喝了。

杜康哥猜想,儒家曾经长期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因此,它所倡导的三爵之礼,自然成为中原大地的饮酒文化,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喝酒规矩在河南和山东至今存在的原因,但后来因为饮酒器具的变化,演化成为喝头三杯酒。

但随着汉朝以后,多个朝代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喝酒文化更加盛行,甚至出现了强行劝酒之风。因此,出现了现在河南酒桌上的新规矩:往往喝完头三杯酒之后,人们才真正进入酒局,主陪、副陪等挨个儿敬客人,然后客人再挨个儿回敬主人。

河南是中华美酒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喝酒之风自然盛行,不醉不归形容河南待客饮酒,十分贴切。

河南饮酒习俗:“头三杯”是个什么说法?


在河南喝酒,在大家互相敬酒之前,先喝头三杯酒。当然,如果是大杯的话,可以分三次喝完,如果是小杯,则需要满饮三杯。这个头三杯是个什么说法?

无论是身在河南,还是做客河南,只要上过河南的酒桌,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规矩:在大家互相敬酒之前,先喝头三杯酒。当然,如果是大杯的话,可以分三次喝完,如果是小杯,则需要满饮三杯。

这头三杯酒,往往是主陪先喝,但大家并非接连喝下,而是分为不同的时段,比如在凉菜上得差不多,并且是双数之时,大家动筷子之前,先喝一杯开席酒,然后吃菜的时间,再穿插性地喝两杯酒。

事实上,不光是河南,山东也有这样的喝酒规矩,但为啥要在互相敬酒之前喝三杯?这个问题,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

有人说,喝头三杯酒来源于古代的科举考试:文人饮三盅进三场连中三元,想必是有临别饮酒送行与祝福高中之意。

但杜康哥认为,这样的说法太有局限性,并且起源时间也太晚,与河南源远流长的喝酒文化不太匹配,而最有可能的起源时间,则是先秦及秦汉时期形成的儒家礼仪经典著作《礼记》。

《礼记玉藻》中记载: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三爵之礼,因为儒家倡导文明饮酒、适量饮酒,所以酒桌上喝酒时,大家喝够三爵,到了微醺的状态,就不再多喝了。

杜康哥猜想,儒家曾经长期占据社会的主导地位,因此,它所倡导的三爵之礼,自然成为中原大地的饮酒文化,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喝酒规矩在河南和山东至今存在的原因,但后来因为饮酒器具的变化,演化成为喝头三杯酒。

但随着汉朝以后,多个朝代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喝酒文化更加盛行,甚至出现了强行劝酒之风。因此,出现了现在河南酒桌上的新规矩:往往喝完头三杯酒之后,人们才真正进入酒局,主陪、副陪等挨个儿敬客人,然后客人再挨个儿回敬主人。

河南是中华美酒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喝酒之风自然盛行,不醉不归形容河南待客饮酒,十分贴切。

并非所有香槟都需醒酒


醒酒是指通过加速葡萄酒氧化的过程来让葡萄酒释放其原有的芳香,同时柔化葡萄酒中的单宁,改善其口感。那么香槟要不要醒酒?小编告诉大家并不是所有的香槟都适合醒酒。

一般酒体比较饱满、15~20年之间的香槟比较适合这种摇瓶醒酒,或者是经过2~3年在瓶中熟化的NV香槟也可以。太老的香槟反而不适合做这种剧烈的醒酒,它可能也会放到醒酒器中,但是采用更温柔的方式,不会这么暴力地摇晃。

在香槟区,一般喜欢在橡木桶里养基酒的人,他们都会觉得自己的酒很像勃艮第白葡萄酒。所以你可以用这种醒酒的方式来彰显它的香气,来品味香槟酒原本的酒体。

我们在台湾喝香槟,有时会把气泡都摇掉,就要喝原来的酒体。让香槟更接近Mosel、Montrachet或者ChablisGrandCru的酒体。当然,这只是一种享用香槟的方式,不是绝对的。也有人觉得通过这种近乎暴力的摇瓶让香槟的气泡消失,是对酒本身的一种损伤。

另外,要提醒的是,我在做香槟醒酒时,先是将酒直接倒入醒酒器中,然后摇晃十几下,不要摇太多,要不然摇完以后可能会变化很快。

三杯葡萄酒 敬人生中的美妙滋味


徐若瑄在《敬女人》里头曾这样唱过:第一杯,敬可歌可泣的青春,聊不完、扯不断的我们;第二杯,敬无奇不有的人生,还在烦,还在等的女人。

那些年的缱绻心事,总有好酒相陪。属于青春的岁月,常跟贪杯划上等号,再来一杯吧,庆祝开心猖狂的日子,三五好友相聚先带上一瓶好酒当暗号;属于长大的年岁,太痛的失恋,太甜的好友重聚,总有好酒仿佛见证了所有的快乐与悲伤。

长大后的我们,回味那些年的味道,有苦有甜,有滋有味,也像酒。有些日子属于三五朋友,有些日子则属于自己,三杯酒,让我们再敬人生中的美好时刻,以及这些美好的人。

一杯红葡萄酒,敬记得留时间给自己的你

于是长大了才知道,属于自己的时刻如此不可多得。记得留时间给自己,原来也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生活总是忙碌的,但是有些时刻,只能属于自己,这是你无法放过自己的约定。于是私藏来自葡萄牙杜罗河谷坦克酒庄的珍藏级T2干红,庆祝下班后的MeTime放松时刻,泡个热水澡,放个音乐,挑本好书,选杯美酒,时间总算是你自己的了。

你偶尔觉得红酒真的好像你的人生,刚开始入口时有淡淡苦涩,越品尝越是觉得甘味和余韵跟着在舌尖蔓延开来,或许是果香,或许是橡木香气,总得小口小口得尝,告诉自己不要太着急,更好的永远都还在后头。

啜饮红酒的时候,有种错觉像在跟自己恋爱,晃晃手中的红酒杯,珍惜这样与自己恋爱和对话的时刻,你的MeTime没有人可以打扰,你也好久没有爱上自己了。

一杯白葡萄酒!敬这些年不曾失散的好朋友

毕业那年是谁喊过永远不散,接着有的出国深造了,有的远赴异乡工作,才发现好朋友要再见面,真的没这么简单。还是庆幸,这些年来,我们终究没有失散。

好朋友,即使久久才见一次面,仍把彼此放在心上的那群人;好朋友,保管了彼此最私密的心事,最荒唐的糗事,最难堪的情事,平时不用着急常常联系,一通电话你永远知道她们在那里。好像在她们面前,脆弱变得容易了,孤独变得遥远了,日子变得甘美了,你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

用白葡萄酒代替给好朋友们肉麻的情话,白葡萄酒甘甜顺口,口感轻盈清新,像是每次好朋友聚会总会聊起的学生时代,记起当时下课的钟声,第一次暗恋,第一次一群朋友出国,一切都是如此新鲜。你想起你们当时的眼神,那样澄澈地相信着未来,用一杯白酒提醒自己,现在也不要忘了。

好朋友的聚会亲密时刻,用白葡萄酒庆祝当年的青春、现在的甘甜,还有未来更多一起做的梦。

一杯起泡酒!敬一起打拼的同事伙伴

已经深夜了,团队还在公司拼着明天的合作案,没有人喊苦,所有人都想努力拿出最好的成绩。职场几度流转,你才知道遇到一群好的同事多么难能可贵。

用一杯起泡酒,献给生活中一起默默耕耘的同事和伙伴吧!献给那群总是不轻易放过自己,总是想再努力多一点的他们,如果职场这一条路走得还算顺遂,得感谢一路支持过你的他们。

说到庆祝,总让人想到起泡酒,没有人不喜欢起泡酒的清新口感与丰富内涵,而起泡酒的制程多半是用白色的霞多丽(Chardonnay)与红色的黑皮诺(PinotNoir)两种酿酒葡萄精心混合调制,似乎也象征了团队合作的默契,以及每个团队成员都同等的重要!

庆功的骄傲时刻,让起泡酒的畅快与清爽扫去所有疲惫,纪念辛苦的日子,迎接未来即将到来的甘甜与爽口。Cheers.

三杯酒,献给三段美好的关系,总觉得还有一些不够。下一杯酒,你想献给谁呢?找到你命定中的那瓶酒,让未来的日子也有好久相伴!

酒文化:“三杯两盏淡酒”说说李清照与酒


李清照好酒,留传至今仅50多首作品,其中与酒有关的达26首。从作品中可知清照不仅会喝酒,而且经常醉酒。从她的词中不仅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现象,更能从中看出当词人所在朝代的酒文化氛围。

李清照词风以南渡为界,前期词风清丽婉转,表现少女、少妇时期幸福快乐的生活,酒是她幸福生活的调味品。后期词风沉哀凄苦,表现孤独无依、绝望哀愁,此时酒是她的寄托品。

少女时曾在溪亭饮酒至太阳落山,醉酒驾船不认识回家的路,有词云: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常记西亭日暮》)。婚后夫妻恩爱,情投意合,春游郊外饮酒,有词云: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参加亲朋好友的酒会,有词云:金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庆清朝慢禁帷低张》)。丈夫出仕,两地分居,词人用酒抚慰自己,排遣相思之苦。如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了一夜,残酒还未消,可见其醉之深,同时也更加体现了她思夫的情感;再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描写秋季面对菊独自饮酒,想念丈夫的思绪由然而生。可见南渡之前,词人无忧无虑、生活甜蜜,幸福美满,饮酒充满愉悦,调节心情,增添情趣。

南渡之后词人历经国破家亡之痛,身世变迁之悲,思乡念国之苦,孤苦无依流落江浙一带,酒成了她生活的必需品,寄托品。她借酒浇愁,麻醉自我,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她的创作思维。此时词人的创作达到高峰,随着她对社会、历史、国家的深入认识和感受,其词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更具社会性、时代性。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靖康之耻后词人流落江浙,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故乡,强烈思乡之情,只有被酒麻醉了才可能忘记忘了除非醉,语言白话,清楚明了,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愁更愁,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现实是残酷的,兵荒马乱,无依无靠,返回故乡是没有希望,思乡只增添痛苦,如此痛苦倒不如忘却。真的如果忘记却又做不到,其实词人时时刻刻都在惦记着故乡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没完没了。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字。?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行香子天与秋光》)。绿蚁是指新酿的酒。秋天到来,词人第一次穿着薄薄的衣裳,喝着刚刚酿成的新酒,不禁回想起曾经与丈夫度过的美好时光,酒或许是词人支撑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精神的寄托。

后期作品更多是写颠沛流离的生活,身世变迁的痛苦。她的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仍然找得到酒的影子: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此时,词人穷困潦倒,生活艰辛,但仍难以丢掉酒,而此句以她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和动人的笔触,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她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和内心深处的一种绝望的哀愁情绪。本词分析此词要知词人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也正是这词中之酒,才使李词的内容加空灵,更具韵味,也更易表现她的情绪。

有人认为词人之所以用淡酒是因为晚年穷困潦倒,生活艰难买不起好酒。认为淡酒的意蕴是价格便宜的酒,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淡酒相对的是烈酒,与价格贵贱没有关系。在古代诗词中,清酒是清醇的美酒,封存贮藏多年酒气醇香加工精细的高级酒。如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与其相对的是浊酒,浊酒应当就是酿制时间较短酒质欠纯的薄酒,价格较低。本词的酒虽然淡,却不是杜甫的潦倒新亭浊酒杯的浊酒,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更注重的是与潦倒联系在一起,与经济上的贫困相关;陆游的?莫道农家腊酒浑的腊酒,虽然质量不高,可也足以用作丰年的欢庆。这些诗句中都提到了浑酒或浊酒,都是表现出浊酒的意蕴,传达出诗人的内心的情感!深秋的季节,萧瑟冷清,寒风阵阵,大雁鸣叫。淡酒可能是抵御晚来的寒气,虽然无效,抵挡不住,却因而把李清照的视觉从室内转移到室外,从地上转向了天空。李清照的精神状态,以一个淡字,并非是要表达其生活的贫困,虽然她晚年生活穷困无助、悲苦失意,但主要是因为其愁情太深,词人借酒浇愁,饮的酒无法排遣内心的痛苦,喝的酒感觉太淡了,这是因为愁情太浓厚而对酒的错觉,并非酒是真的太淡了,而是词人经历太多的痛苦无法用酒麻醉自我。这个淡字,其实,是全词情感性质,意象色调,在程度上的统一和谐的表现。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

早在南渡前,词人作品《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有描写抵挡寒冷排遣愁苦之的词句浓睡不消残酒。词人饮的酒是十分的浓烈,沉沉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退酒力,为什么此时词人酒力不行呢?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深刻的愁苦,有的只是一位贵妇人的无忧无虑的闲愁,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但历经国破、丧夫、家亡,由一个衣食无忧的贵妇人流落为无依无靠,穷困潦倒的寡妇。面对冷清萧条的秋季,李清照借酒浇愁就不一样了!两相对比,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诗人通过层层渲染,把这种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结篇。从社会现实看,反映了南渡后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声声慢》可谓千古绝唱凄苦情!

一首《声声慢》道尽了词人内心愁苦,一句三杯两盏淡酒更是将词人对酒的以来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是我国古代表达借酒浇愁的首位词人!

三杯酒下肚 商纣王喝的到底是什么酒


在中国的史学界,历来有猿猴造酒说、神农造酒说、黄帝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等。我们的问题在于:在上述诸多说法当中,哪种是比较合理的呢?

目前学术界大致趋向一致的意见是:酒是从天然发酵到人工发酵酿制而成的,是集体发明的,不是某个圣贤发明的。也就是说,远古的劳动人民在集体劳动中,发现了发酵的果类和谷物带有一种酒味的浆液,取而饮之,觉得异常好喝,进而创造了酿酒技术。

但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科学证据并不足以说明: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的发源地。我们这一篇讲的就是科学如何最终证明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的发源地的。

话说在2004年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一篇由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张居中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教授帕特里克麦戈文等人合作完成的科学论文。该论文宣称,根据他们进行的一项研究,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最迟在8600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饮用发酵饮料,而这种发酵饮料很可能就是由包括稻米、蜂蜜、水果等酿酒原料酿制而成的。

而这一结论,把此前世界所公认的中国酿酒史往前推了近4000年,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学会酿酒的国家。而在此之前,酒的发明专利,往往被认为应该属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问题在于:麦戈文教授与张居中教授等人此说的依据何在呢?

这话呀,还得从出土于贾湖遗址的16件陶器说起。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的贾湖遗址,最早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发现,是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经专家鉴定,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而我们所要说到的这16件陶器的具体生产年代,确定为距今8600余年。

通过对这16件陶器里的沉淀物进行的气相色谱分析、液相色谱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等一系列化学分析,麦戈文与张居中等人确认,这些沉淀物含有酒类挥发后的酒石酸,残留物的化学成分与现代稻米、米酒、葡萄酒、蜂蜡、葡萄丹宁酸以及一些古代和现代草药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相同,某些残留物还包含有山楂的化学成分。麦戈文与张居中等人由此断定:这16件陶器曾被用于盛放美酒。

也就是说,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们,至此终于找到了中国是酒的故乡、酒文化的发源地的最有力证据。

如此说来,中国已经有着长达8600余年的悠久酿酒历史,也就是说,从中国酿酒史这个角度来说,商纣王的酒池肉林还真的很有可能真的存在过了。

现在的问题在于:既然从考古学界的证据表明,商纣王的酒池肉林还真的很有可能存在过。那商纣王的酒池肉林里的酒到底是什么种类的酒呢?

通过考古发现,我们还可以得知,按照时间来说,这商纣王的酒池里的酒,只能属于发酵酒中的米酒。而此时的所谓米酒中的酒精含量,充其量不过1%而已充气量也就是个汽酒而已。这样的酒池肉林里的酒,您就是都把它们喝掉,充其量也就是把您给撑死,而不是醉死的。

葡萄酒为何不能倒满杯?


无论是酒展还是宴会上,侍酒师们倒酒时,都不会将葡萄酒倒满一整杯,只是倒在三分之一以下。那么大的酒杯,却不倒满酒,这是为何?何况中国人喝酒讲求满上,这个不满杯的意义到底在哪?今天小编与您一起分享学习葡萄酒为什么不能倒满杯?

(1)醒酒的需要

作为有生命的酒液,葡萄酒在未开瓶饮用的时候,就像一个睡美人般沉睡,将酒液倒入杯中后,通过与空气的亲密交融而渐渐苏醒。而倒三分之一的量,则最有利于摇杯,让睡美人能更快醒来。而倒满杯则不利于摇杯,无法大面积接触空气而进行醒酒。

(2)摇杯的需要

为什么说倒三分之一的量最有利摇杯呢,你会发现,酒杯的设计往往到三分一的高度杯口的横截最大,这要摇杯起来,不仅能是酒体与空间进行最大面积的接触,更让酒体内的香气有充分的空间进行积蓄、散发。当品酒的时候,香气会先进入鼻子,让你迷醉在多层次的醇香中,而如果倒满整杯的话葡萄酒所散发的香气就会散落在空气中,不利于香气的积蓄,这样也就闻不到令人陶醉的香气了。同时如果倒的太满,则无法摇杯,更无法观察挂杯现象。

(3)优雅绅士锻炼的需要

葡萄酒是优雅的睡美人,喝红酒便更是优雅的行为,倘若一次倒一整杯,既不优雅,视觉上也缺乏美感,而且这样酒也容易洒出来。在给别人倒酒的时候,应该为每个人依次少量酌酒,其原因在于酒瓶底部和上部存在着味道浓淡的差异。这样既能细细分辨葡萄酒多变的魅力,又能在朋友面前展示自身绅士般的优雅素质,一举两得!

喝酒需先过“三关” 盘点我国广西饮酒文化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少数民族又是我国酒文化得以完整传承的所在地,少数民族的许多饮酒文化、风貌是我国传统酒文化最原始的部分。

瑶族三关酒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广西红水河两岸。广西瑶族在迎接村寨的集体客人或十分重要的单个客人时,要设三关酒迎接,三关酒是表示十分尊敬的礼节。主家派人在屋外必经之路上设三道酒关,每经一关须饮两杯,三关之后,方进屋宴饮。

瑶族在接待客人光临前,就把一只灌满酒的葫芦挂在堂屋门背后,等待客人将近大门时,立刻斟酒一碗,迎上前去,一手搭在客人肩上,一手递到客人面前,要求客人喝进门酒,客人应毫不迟疑喝干。若逢节日或喜庆日,客人喝完酒后,主人还要朝天鸣放鸟枪,向全寨人通报有贵客光临。进门酒之后,还将在前往主人家中的路上设两关,饮过之后主人全家便都要出来迎客进屋,客人若无酒量,可浅尝辄止,表示谢意。朴实的民风,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你流连忘返,喝下的酒都是甜的。喝了不上头的酒,瑶族是至今还仍然保留独特风俗的少数民族之一,尝一尝瑶族的美酒,感受下瑶族的独特风情无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传说此习俗起源于巴马瑶族的祖先卡罗,卡罗生下三个月后父母相继过世,善良的汉人盘尧收养了他。卡罗成家后为报答养育之恩,率家人采药酿酒宴请二老。在迎接养父母的当天,卡罗带族人到寨外十五里处设酒关,每五里设一关,每至一关,卡罗就敬二老甘醇的美酒两碗,以表隆重和真诚。此传说不仅反映了汉瑶人民的团结友谊,而且寓意瑶家敬客之情真挚。

广西酒文化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时期,广西的酿酒业就已经兴盛起来,首先在苍梧地区形成酿造规模。苍梧,郡名,在今梧州地域。汉朝的苍梧出产上等美酒,名曰苍梧缥清酒,又回苍梧清。汉人刘熙《释名释饮食》记载:酒言宜成醪、苍梧清之属也。宜成醪,指湖北宜城出产的酒。汉代的酒类产品以宜城和苍梧所产最为知名,论其品位、质感均在各地酒品之上。苍梧酒和宜城酒均为米酒,采用传统发酵方法酿造。按汉代酿酒,有清、浊之分。浊酒或称为醪,又称白酒,是一种比较浑浊的米酒,制造特色是用曲量较少,酝造期较短,成酒后醪液浓稠、色泽深重,但酒精含量不高。清酒的用曲量较多,酝造期也较长,还须经过过滤、压榨等工序进行特殊处理,因而酿成后,酒液比较清澈,酒度也较高。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古代酿制的米酒都按清、浊来分类。汉朝时,宜城酒是浊酒类的杰出代表,而苍梧酒则达到了当时清酒类的最高水平。为此,苍梧清酒在汉酒中出类拔苹,声名大噪,就连当时的皇家酒品都为之逊色。桓谭《新论》就说:玄酒不如苍梧之醇。玄酒,朝廷为国把大典而特酿的礼仪酒,具有极高的规格,在汉代人看来,皇家宝酒的品质滋味也要排在苍梧酒之下。仅此一点即可得知,汉代的广西酒业已经生产出居于全国领先水平的酒类产品,这种酒就是苍梧清酒。

魏晋时期,苍梧酒业继续保持着强劲走势,其酒类产品行销于很多地区,让天下酒人为之传觞,史家美誉则接踵而来。《御定历代赋汇》卷一OO引曹植《酒赋》这样描述当时酒事风貌:其味有宜城醪醴、苍梧缥清。或秋藏冬发,或春酝夏成;或云沸川涌,或素蚁浮萍。尔乃王孙公子,游侠翱翔,将承欢以接意,会陵云之采堂。可见苍梧酒已步入上流社会的生活圈内,成为官场及士人交往场合的饮用佳品。《历代赋汇补逸》卷一三引傅玄《酒赋》云:课长兴与中山,比苍梧与宜城。这里,傅去提到晋代流行的四种名酝,苍梧酒就位列其一。晋朝时,苍梧酒的品种逐渐增多,除清酒之外,又出现了九酝酒和竹叶酒。《渊鉴类函》卷三九三引张华《轻薄篇》中有苍梧竹叶清的记载。当时的竹叶酒为一种淡绿色的清酒,以色泽得名。又《历代赋汇》逸句卷一引傅玄《七谟》云:乃有苍梧之九酝。九酝是一种酿酒法,通过多次投料、长时间酝酿来获得高酒度的醇酒,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酒常以九酝为名,借以突出其独到的工艺特色。晋朝时苍梧出产了九酝酒,说明当地的酿酒技术又有新的发展。九酝酒的出现把苍梧酿酒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到南朝时期,苍梧地区的酿酒还维持着一定程度的知名规模,所酿酒品凭借前代遗芳,依旧博得外界好评。《古俪府》卷一二粱昭明太子《七契》就说:古圣所珍,其酒则苍梧九酝,中山千日。陈朝诗人张正见在《置酒高台上卜诗中还吟唱着浮蚁擅苍梧的语句。于此可见,苍梧酒作为古代广西酒业的象征产品,已维系了千年之久。

由于史料缺载,隋唐时期的广西酒业显得十分寂静。前代知名的苍梧酒也已消沉。然而到了宋朝,广西酿酒又恢复了昔日的繁荣景象,并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宋朝是我国酿酒业的发达时期,然而朝廷为了保障酒税的巨额财政收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榷酒垄断,限制民间酿酒业的自由发展,而唯独对岭南地区实行优惠政策,广西也正好划在这一优惠区内。为此,宋朝的广西酿酒业未受束缚,官营的酒业与民营的酒业齐头并进,生产日趋高涨,以至官酒公厨与民间酒坊中都有优质产品推向市面。有宋一代,桂林瑞露酒、横宾古辣泉酒、昭州曼阳罗酒,以及通行粤西的老酒和蛇酒都见载于史册,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赏。诸多名酒把宋代的广西酒业点缀得五彩斑斓,令人百般神往。

宋代的广西帅府设在桂林,瑞露酒是帅府公厨酿制的美酒,属于公厨官酿,一般不作为商品酒使用,但其酒名酝色仍然传流全国,为世人所知。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六记载:广右无酒禁,公私皆有美酝,以帅司瑞露为冠,风味蕴藉,似备道全,美之君子,声震湖广。范成大在桂林时,曾对瑞露酒备加称赞,他在《桂海虞衡志志酒》中说:及来桂林,而饮瑞露,乃尽酒之妙,声震湖广,则虽金澜之胜,未必能颌顿也。金澜,指金朝的宫廷名酒。范成大曾北上使金,有幸品尝金朝的名酝金澜酒,当时为之叫绝;后又任职广西,再饮瑞露酒,大有超越以往之感。瑞露酒之美妙,于此可想而知。瑞露酒的酿造,有赖于桂林井泉水质的优良,《桂海虞衡志志酒》记载:瑞露,帅司公厨酒也。经抚所前,有井清烈,汲以酿,遂有名。今南库中自出一泉,近年只用库共,酒仍佳。由于桂林水好,宜于酿酒,所以除帅司之外,州城内外亦产好酒,邹浩曾写诗称颂,其《道乡集》卷五《饮桂州酒示柄》有云:好酒如好人,虽久略不变。炎凉互推移,气味愈可见。于此可知,酒品能够长期存放,并且酒味愈陈愈佳,是宋代桂林酒的特色之一。凡是到达桂林的人,都会对这里的酒类产品投以欣羡的目光,如南宋人赵希迈写诗歌咏桂林风物,就着笔于当地佳酿。《东欧诗存》卷八引其《岁杪》诗云:岁杪携家客桂林,乡山万里楚云深。瓮留腊水供春酿,梅着寒花伴晚吟。

古辣泉酒产于宾、横二州之间。宾州,今宾阳县;横州,今横县。二州接壤处,有古辣泉,用于酿酒,风味殊特。《岭外代答》卷六记载:宾、横之间,有古辣墟,山出藤药,而水亦宜酿,故酒色微红,虽以行烈日中数日,其色味宛然。《桂海虞衡志志酒》亦载:古辣本宾、横间墟名,以墟中泉酿酒,既熟,不煮,理之地中,日足取出。古辣美酒,不但以泉水优良而著名,同时还采用了当地独特的埋酵工艺,故而其酒卓有特色。这种酿酒方法,一直沿续到清代,成为当地人民造酒的传统模式。清人陆祚蕃《粤西偶记》记载:古辣泉在永淳之墟,取以酿酒,既熟不煮,理之土中,日足取出,色浅红,味甘不易败。从来至清,古辣泉酒长年酝造,世代不绝,并以其独特的风味感染人间,成为古代广西流传最久、生命力最强的一种名酒。

昭州(治所在今广西平乐县)在宋代时成为广西的一个重要产酒区,其生产能力逐年递增,当时沿平乐溪两岸,酿酒作坊栉次鳞比,从业者甚多。梅挚曾于北宋景伯年间知昭州,他曾写诗描述这里的酒业风貌,其《梅谏议集昭潭十爱》有云:我爱昭州酒,千家不禁烧。漂醪一爵举,瘴雾四时消。红叶和云踏,青帘傍水招。化醴民自醉,鼓腹日歌尧。可见阳州一带,酿酒业供销两旺,场面十分壮观。由于酒业发达,昭州出产了一些极富地方风韵的特色酒,其中便有曼陀罗酒,这种酒以曼阳罗花做配料,含有较强的麻醉成分。按曼阳罗属茄科之草木,秋时开花,呈长筒状,有白色白蕊,花中含有麻醉物质。相传华论发明麻沸散,即以此花为主药。《岭外代答》卷六记载说:昭州酒颇能醉人,闻其造酒时,采曼陀罗花,置之瓮中,使酒收其毒气。由于这种酒中同时含有酒精加麻醉剂两种成份,能够使人过饮即醉,所以很多人把曼陀罗花酒当作麻醉剂使用。历史上传说的蒙汗酒实际就是这种曼阳罗酒。从北宋时起,昭州曼阳罗酒开始流传到附近各省,被人们用于特殊场合。《宋人轶事汇编》卷一九所引《涑水纪闻》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杜杞字伟长,为湖南转运使。五溪蛮反,把以金帛官爵诱出之,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在宋代的广西酒品中,昭州曼阳罗酒最富有传奇色彩,以至于后代小说家将其渲染为迷药一类的蒙汗酒,让人见而知畏。

白酒挂杯的三个阶段


很多人都知道,无论喝红酒还是要喝白酒,都要看挂杯。也就是看酒好坏的标准,挂杯就是其中一个。

挂杯就是把酒倒入杯中,倒出后,留在酒杯的痕迹。好酒的酒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摇晃杯子后杯子壁上会出现一圈酒液分界线,分界线会逐步形成一串项链状态的形态,就像珍珠项链。

第二阶段,看挂杯的第二个现象,珍珠项链形成的小酒珠受重力影响,沿着杯子壁向下滑动,形成一条一条的酒痕迹,类似女孩哭泣时脸上的泪痕,水珠往下掉有先有后,后面拉的那根酒痕很细,这就是美人泪。

第三阶段,看挂杯的最后一个现象,美人泪流过之后杯壁上会残留一些酒液,因为好酒的酒分子和水分子抱的特别紧,内张力很大,会使残留的酒痕聚集在一起,酒水附着在杯壁上形成的点状的繁星,所以叫做满天星。

美酒挂杯,如美人泪,恋恋不舍,缓缓驻留。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