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葡萄酒是红酒吗专题。这篇关于《进口葡萄酒,你有中文背标吗?》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你知道吗?进口食品,包括葡萄酒都应该在外包装上有中文标签!近日,《南方都市报》发表的《广州市民买进口虾包装上没中文获10倍赔偿》一文,对普及食品知识和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该文主要内容是讲,一位广州市民谭先生在华润万家超市购买了4盒进口的阿根廷红虾,共花了1,272元。事后不久,谭先生将华润万家公司告上了法庭,称他买的4盒进口阿根廷红虾,在产品外包装上均没有中文标签,只有外文。他认为这些虾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最后,法官判谭先生胜诉,并判超市按照《食品安全法》退一赔十的标准,向谭先生退还货款1,272元,并支付他十倍赔偿共计12,720元。

一、中文背标的依据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必须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否则就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禁止进口和销售。这条法规同样适用于进口葡萄酒。现在市面上还有些葡萄酒打着进口葡萄酒的名号,却在其酒瓶上找不到中文酒标。这样的葡萄酒大部分都可能是假冒产品,或者是通过不正当渠道进口的葡萄酒,消费者应该谨慎。

一般通过正当渠道进口的葡萄酒,在酒瓶上都要出现2种酒标,正标和背标。其中,正标的文字可以是原产国的官方语言,或者国际通用语言;而酒瓶的背面一般要求其在中国市场上流通之前贴上中文的标签,即中文背标。中文背标是进口商或者是原产国酒厂/酒庄按进口商和中国政府的规定附上的中文酒标签。如果该酒款本身就有外文背标的,可以保留该外文背标,但也还需要贴上中文的背标。

二、中文背标的重要性

中文背标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葡萄酒的世界可谓纷繁复杂,全球的葡萄酒酒款数不胜数,主要的酿酒葡萄品种也有数百种,各大葡萄酒产国、产区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葡萄酒的风格、价格等也差别甚大。这些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真的难以辨别,如果只有外文酒标的话,很多普通消费者更是束手无策。

因此,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进口葡萄酒,维护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酒瓶上的中文背标真的不可或缺。

三、中文背标上有哪些信息?

我国海关对进口葡萄酒的中文背标有一定的规定,要求进口葡萄酒的中文背标须包括该葡萄酒的净含量、酒精度、原料、灌装时间、葡萄酒名称、进口经销商名称、进口经销商地址、原产国、产区和贮存条件等信息。

此外,有些进口商还会将酿酒的葡萄品种、葡萄采摘年份、保质期(国家规定葡萄酒和其他酒精含量超过10%的酒精饮料可不用标示保质期)、生产商名字、葡萄酒类型(干/半干/甜/半甜)等信息印在中文背标上。

所以,下次面对进口葡萄酒时,消费者们可以多留意酒瓶上的中文背标,尽可能地了解它的相关信息,选购到真正让自己称心如意的酒款。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进口葡萄酒一定要有中文背标吗?


近来有不少酒友留言关于中文背标的问题,于是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统一为各位酒友回复下。

首先来说说大家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进口葡萄酒是不是一定要有中文背标?

答案当然是是肯定的。

1、中文背标一定要吗?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必须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否则就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禁止进口和销售。这条法规同样适用于进口葡萄酒,也就是说正规的进口葡萄酒,必须要有中文背标。

拉菲古堡葡萄酒中文背标

很多进口葡萄酒也会自带外文背标,当进口到中国时,我们还是得再贴上一个中文背标。因此,在很多正规进口葡萄酒上,可以看到两个背标,一个中文的和一个外文的。有时候,因为背标尺寸问题,中文背标会部分覆盖或完全覆盖外文背标。上图中,拉菲(Lafite)的外文背标便被中文背标覆盖了。

2、中文背标有什么作用?

除了进口食品的相关法规要求外,中文背标对于帮助中国消费者寻找合适自己的酒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葡萄酒世界可谓纷繁复杂,全球的葡萄酒酒款数不胜数,主要的酿酒葡萄品种也有数百种,各大葡萄酒产国、产区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葡萄酒的风格、价格等差别甚大。这些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真的难以辨别,如果只有外文酒标的话,很多人恐怕会一筹莫展。

因此,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进口葡萄酒,维护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酒瓶上的中文背标真的不可或缺。

3、中文背标上有哪些信息?

我国海关对进口葡萄酒的中文背标有一定的规定,要求进口葡萄酒的中文背标须包括:净含量、酒精度、原料、灌装时间、葡萄酒名称、进口经销商名称、进口经销商地址、原产国、产区和贮存条件等信息。

此外,有些进口商还会将酿酒的葡萄品种、葡萄采摘年份、保质期(国家规定葡萄酒和其他酒精含量超过10%的酒精饮料可不用标示保质期)、生产商名字、葡萄酒类型(干/半干/甜/半甜)等信息印在中文背标上。

所以,下次面对进口葡萄酒时,各位酒友可以多留意酒瓶上的中文背标,尽可能地了解它的相关信息,以找到真正让自己称心如意的酒款。

4、为什么有些葡萄酒没有中文背标?

确实,目前在中国还是能看到有些葡萄酒没有中文背标,话说小编家里也有一些葡萄酒没有中文背标。

对此,熟知葡萄酒行业的酒商朋友应该深有体会。在参加一些酒类展会或者一些新品推广的酒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没有中文背标的葡萄酒。因为对于这些葡萄酒,不参照一般的进口食品的要求,而是有其它规定。

《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规定》第四则附则规定:

进出口用作样品、礼品、赠品、展示品等非贸易性的食品,进口用作免税经营(离岛免税除外)、使领馆自用的食品,出口用作使领馆、我国企业驻外人员等自用的食品,可以申请免予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

也就是说,如果是参加酒会的一些样品酒或者赠品酒,可以不贴中文背标。

除此之外,我们外出旅游自带,或者在海外购买邮寄回国的葡萄酒,也可以不贴中文背标。小编家里那些没有中文背标的葡萄酒,便是旅游时自己背回来的。

为什么进口葡萄酒一定要有中文背标?


近来有不少酒友留言关于中文背标的问题,于是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统一为各位酒友回复下。

进口葡萄酒是不是一定要有中文背标?

答案一起来看看。

1、中文背标一定要吗?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必须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否则就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禁止进口和销售。这条法规同样适用于进口葡萄酒,也就是说正规的进口葡萄酒,必须要有中文背标。

很多进口葡萄酒也会自带外文背标,当进口到中国时,我们还是得再贴上一个中文背标。因此,在很多正规进口葡萄酒上,可以看到两个背标,一个中文的和一个外文的。有时候,因为背标尺寸问题,中文背标会部分覆盖或完全覆盖外文背标。

2、中文背标有什么作用?

除了进口食品的相关法规要求外,中文背标对于帮助中国消费者寻找合适自己的酒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葡萄酒世界可谓纷繁复杂,全球的葡萄酒酒款数不胜数,主要的酿酒葡萄品种也有数百种,各大葡萄酒产国、产区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葡萄酒的风格、价格等差别甚大。这些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真的难以辨别,如果只有外文酒标的话,很多人恐怕会一筹莫展。

因此,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进口葡萄酒,维护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酒瓶上的中文背标真的不可或缺。

3、中文背标上有哪些信息?

我国海关对进口葡萄酒的中文背标有一定的规定,要求进口葡萄酒的中文背标须包括:净含量、酒精度、原料、灌装时间、葡萄酒名称、进口经销商名称、进口经销商地址、原产国、产区和贮存条件等信息。

此外,有些进口商还会将酿酒的葡萄品种、葡萄采摘年份、保质期(国家规定葡萄酒和其他酒精含量超过10%的酒精饮料可不用标示保质期)、生产商名字、葡萄酒类型(干/半干/甜/半甜)等信息印在中文背标上。

所以,下次面对进口葡萄酒时,各位酒友可以多留意酒瓶上的中文背标,尽可能地了解它的相关信息,以找到真正让自己称心如意的酒款。

4、为什么有些葡萄酒没有中文背标?

确实,目前在中国还是能看到有些葡萄酒没有中文背标,话说小编家里也有一些葡萄酒没有中文背标。

对此,熟知葡萄酒行业的酒商朋友应该深有体会。在参加一些酒类展会或者一些新品推广的酒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没有中文背标的葡萄酒。因为对于这些葡萄酒,不参照一般的进口食品的要求,而是有其它规定。

《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规定》第四则附则规定:

进出口用作样品、礼品、赠品、展示品等非贸易性的食品,进口用作免税经营(离岛免税除外)、使领馆自用的食品,出口用作使领馆、我国企业驻外人员等自用的食品,可以申请免予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

也就是说,如果是参加酒会的一些样品酒或者赠品酒,可以不贴中文背标。

除此之外,我们外出旅游自带,或者在海外购买邮寄回国的葡萄酒,也可以不贴中文背标。小编家里那些没有中文背标的葡萄酒,便是旅游时自己背回来的。

除了以上特殊情况外,只要是正规进口的,用来销售的葡萄酒,必须要有中文背标~

进口葡萄酒不够正宗?一定要看中文背标


佳沃葡萄酒华中区域经理郭治廷称,去年通过武汉海关进口的葡萄酒有180万瓶,但去年在汉消费的进口葡萄酒达400万瓶,打着原装进口旗号的洋酒也不一定全是正宗的。

西拉是进口葡萄酒中的经典品种,而近日在武汉的一场葡萄酒论坛上,一消费者当众质疑澳洲酿酒师所带西拉的真伪。专家认为,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进口葡萄酒市场的乱象。

日前在武汉举办的第二届联想佳沃美酒节全国巡展活动中,当国际知名酿酒师凯文介绍2005年至2013年阿唐伽、欧乐、考文、酷曼等6款经典西拉的不同口感时,台下现场品鉴的观众中,一名20多岁的女孩当众向凯文提问,自己平时喝的西拉不是这种口感,难道是酿酒工艺不同?经凯文询问女孩后,得出其所喝西拉并非正品的结论,台下哗然。

佳沃葡萄酒华中区域经理郭治廷称,去年通过武汉海关进口的葡萄酒有180万瓶,但去年在汉消费的进口葡萄酒达400万瓶,打着原装进口旗号的洋酒也不一定全是正宗的。

那么,如何辨别进口葡萄酒的真伪?凯文以西拉为例说,西拉一般是深红色酒体,有黑樱桃等新鲜水果的香味,口感柔和,酒中混有甘草气息。而假西拉多半酒体浑浊,口感微涩,没有香气。好的葡萄酒,一般最佳品饮期在三至五年。

郭治廷还特别提醒,正规渠道原装进口洋酒根据规定必须粘贴中文背标,否则就不是正宗洋酒,有可能是走私货。

进口葡萄酒一定要有外文背标吗?


任何进口至中国的葡萄酒,都需要有中文背标,但不一定都要有外文背标。

有些消费者认为,既然是进口的葡萄酒,就一定要有外文的背标,否则就是假酒。真的是这样吗?且听小编为您分析。

一、进口葡萄酒一定要有中文背标

根据我国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必须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否则就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禁止进口和销售。这条同样适合葡萄酒,也就是说正规的进口葡萄酒,必须有中文背标。

很多进口葡萄酒都会自带外文背标,当进口到中国时,我们还是得再贴上一个中文背标。因此,在很多正规进口葡萄酒上,都可以看到2个背标,一个中文的和一个外文的,其中外文背标位于中文背标下面。

二、进口葡萄酒不一定要有外文背标

并不是所有的进口葡萄酒都需要外文背标,我国法律对进口食品饮料的外文背标也没有强制性规定。因此,即使有的进口葡萄酒自带外文背标,进口商在贴中文背标时,也可以将其覆盖。

另外,有的葡萄酒进口商跟国外葡萄酒生产商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甚至获得了酒庄全部酒款或者某些系列酒款的国内独家代理权。那么酒庄在生产这些葡萄酒时,就已经知道这些葡萄酒就是为中国市场生产的。这个时候,酒庄可以在装瓶后,直接贴上中文的酒标(进口商会直接把翻译好的背标发到国外),如红酒世界电商的干露羊驼系列葡萄酒。这样,这批葡萄酒不会销往其他国家或地区,只能销往中国,而且也省了一道程序(国内进口商不必等葡萄酒到国内保税仓之后,再派人去贴一次酒标了)。

也就是,进口葡萄酒背标必须有中文标签,贴中文标签有2种方式:(1)在其原背标上,加中文标签;(2)直接由原产地酒庄贴中文标签。

三、进口葡萄酒的中文背标和外文背标,在信息上有不同吗?

进口葡萄酒的中文背标和外文背标,在信息量上是有所差异的。

拉菲古堡红葡萄酒外文背标

我国海关对进口葡萄酒的中文背标有一定的规定,要求进口葡萄酒的中文背标须包括该葡萄酒的净含量、酒精度、原料、灌装时间、葡萄酒名称、进口经销商名称、进口经销商地址、原产国、产区和贮存条件等信息。有些进口商还会将酿酒的葡萄品种、葡萄采摘年份、保质期(国家规定葡萄酒和其他酒精含量超过10%的酒精饮料可不用标示保质期)、生产商名字、葡萄酒类型(干/半干/甜/半甜)等信息印在中文背标上。

然而,进口葡萄酒会根据其产地的相关法律以及酒庄的习惯,不同产地或不同酒庄,其葡萄酒的背标信息都是不一样的。大多数进口葡萄酒,其外文背标(指那些有外文背标的酒款)上一般会有酒庄名、产地、产区、葡萄采摘年份、装瓶信息、生产商、品种、酒精度、容量、是否含有硫化物、酒庄历史、酒款信息等。

进口葡萄酒必须有中文标签!


你知道吗?进口食品,包括葡萄酒都应该在外包装上有中文标签!近日,《南方都市报》发表的《广州市民买进口虾包装上没中文获10倍赔偿》一文,对普及食品知识和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该文主要内容是讲,一位广州市民谭先生在华润万家超市购买
该文主要内容是讲,一位广州市民谭先生在华润万家超市购买了4盒进口的阿根廷红虾,共花了1,272元。事后不久,谭先生将华润万家公司告上了法庭,称他买的4盒进口阿根廷红虾,在产品外包装上均没有中文标签,只有外文。他认为这些虾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最后,法官判谭先生胜诉,并判超市按照《食品安全法》退一赔十的标准,向谭先生退还货款1,272元,并支付他十倍赔偿共计12,720元。

一、中文背标的依据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必须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否则就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禁止进口和销售。这条法规同样适用于进口葡萄酒。现在市面上还有些葡萄酒打着进口葡萄酒的名号,却在其酒瓶上找不到中文酒标。这样的葡萄酒大部分都可能是假冒产品,或者是通过不正当渠道进口的葡萄酒,消费者应该谨慎。

一般通过正当渠道进口的葡萄酒,在酒瓶上都要出现2种酒标,正标和背标。其中,正标的文字可以是原产国的官方语言,或者国际通用语言;而酒瓶的背面一般要求其在中国市场上流通之前贴上中文的标签,即中文背标。中文背标是进口商或者是原产国酒厂/酒庄按进口商和中国政府的规定附上的中文酒标签。如果该酒款本身就有外文背标的,可以保留该外文背标,但也还需要贴上中文的背标。

二、中文背标的重要性

中文背标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葡萄酒的世界可谓纷繁复杂,全球的葡萄酒酒款数不胜数,主要的酿酒葡萄品种也有数百种,各大葡萄酒产国、产区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葡萄酒的风格、价格等也差别甚大。这些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真的难以辨别,如果只有外文酒标的话,很多普通消费者更是束手无策。

因此,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进口葡萄酒,维护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酒瓶上的中文背标真的不可或缺。

三、中文背标上有哪些信息?

我国海关对进口葡萄酒的中文背标有一定的规定,要求进口葡萄酒的中文背标须包括该葡萄酒的净含量、酒精度、原料、灌装时间、葡萄酒名称、进口经销商名称、进口经销商地址、原产国、产区和贮存条件等信息。

此外,有些进口商还会将酿酒的葡萄品种、葡萄采摘年份、保质期(国家规定葡萄酒和其他酒精含量超过10%的酒精饮料可不用标示保质期)、生产商名字、葡萄酒类型(干/半干/甜/半甜)等信息印在中文背标上。

所以,下次面对进口葡萄酒时,消费者们可以多留意酒瓶上的中文背标,尽可能地了解它的相关信息,选购到真正让自己称心如意的酒款。

进口葡萄酒背标上的保质期 你应该了解这些


爱酒如您,一定会关注葡萄酒背标上的信息,而在部分的葡萄酒背标上,可以看到保质期10年这样的标示。那么这个保质期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十年后这瓶酒就不能喝了呢?如果没标保质期,是不是非正规的酒呢?

其实,在2007年10月1日前,所有的葡萄酒都强制要在背标上注明保质期。但是在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GB10344-2005《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中明确规定,葡萄酒或酒精度超过10%(体积分数)的其他饮料酒可免除标示保质期。也就是说,是否标明保质期,已经完全由进口商/生产商自主决定,不需要任何标示了。

尽管目前进口商/生产商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标注保质期,保质期用在葡萄酒上,实际与葡萄酒的品质,以及陈年潜力毫无关系,是一个可以完全无视的数字。这就好像你看到一瓶看起来很厉害的波尔多葡萄酒背标上写满了庄园啦,销量好啦,品质过人啦,但实际上你买的不过是瓶最普通的餐酒。无论保质期标的一年还是十年,都不应作为判断这瓶酒品质的依据。

关注保质期?不如关注适饮期

既然保质期的标示不是强制的,10年的保质期又没有任何指导作用,如何判断一瓶酒还能不能喝呢?那就需要引入一个葡萄酒行业的概念,即适饮期。适饮期,正如名字所说,能够大体反映一款酒适合饮用的时间范围。虽然每一款酒的适饮期由很多原因决定,没有两款酒的适饮期会完全相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你花费一两百块购买的葡萄酒,都最好购买近3年以内的。因为这个价位的葡萄酒绝大多数都不值得陈年,陈年之后也通常不会有更好的变化。

尽管如此,为了方便读者,根据一些过去的饮酒经验,我们将葡萄酒的适饮期分为了下列三类。这三类只是非常笼统的分类,也只选择了常见的酒款,如果要写的深入,只怕5000字都打不住......

1放弃治疗型两年是极限,买了赶紧喝,电商价格通常低于100

麝香葡萄起泡酒(意大利的MoscatodAsti)

大部分桃红(尤其是加州的白仙粉黛WhiteZinfandel)

新酒(比如说著名的博若莱新酒)

欧洲的大部分餐酒(电商卖100以下,无论红白,赤霞珠为主的除外,法国,西班牙的为主)

新世界大部分低廉葡萄酒(电商100以下,无论红白,同样赤霞珠除外)

Fino雪莉酒(买了速度喝)

2尚且有救型3-5年陈年潜力,名庄和名产地会高一些,电商价格150-300

高品质雷司令(阿尔萨斯,德国Qualittswein,澳洲,华盛顿州)

极少数桃红(极高品质,通常不会便宜,国内不好找)

高品质霞多丽(勃艮第村级往上,美国,澳洲,新西兰,意大利也有一些)

波尔多(这个价位基本是中级庄,放个三五年是没有问题的)

无年份香槟(这个价位的无年份香槟基本是小农和极少量大厂,注意要看除渣日期)

高品质西拉(隆河大区和村庄级,澳洲,美国)

3相当能放型价格基本不会在500以下,除非捡漏,最少都有5-10年潜力,很多要比这个长得多

马德拉酒(不死之酒是白叫的?)

贵腐/晚收甜酒(五年保底,上不封顶,例如苏玳,托卡伊,德国BA/TBA,意大利Passito)

高品质葡萄酒(什么列级庄,勃艮特级园,里奥哈,纳帕谷,玛格丽特河,北隆几个产区,巴罗洛,超级托斯卡纳啦,诸如此类,名产区太多了,基本这些产区的中高端及高端产品都当得起这个称号)

年份香槟(名家的放个十几年轻轻松松)

年份波特(安心的放吧)

为何有些红葡萄酒背标还写白葡萄 难道是假酒?


记得刚对葡萄酒感兴趣时什么都不懂,还总爱和人讲酒。

有一次拿着一瓶长相思去朋友家玩。喝的时候朋友问我:白葡萄酒是拿白葡萄酿的吗?

我心里咯噔一声,自己平时都是乱喝,竟然从来没想过这个再基础不过的问题。但又不好意思说不知道,毕竟我当时在朋友圈子里对葡萄酒已经是无所不知了。

我只能凭想象说:白葡萄酒是红葡萄剥了皮酿的。为了增加点信服力,我还加了一句:你们看这酒的颜色和果肉都是一样的。朋友一片专业,大师,学习了!这危机才算过去。

后来当然知道了,红葡萄酒是拿红葡萄酿的,白葡萄酒是拿白葡萄酿的。

再后来更是知道,颜色不能决定一切,更是有不少红白混酿的特殊葡萄酒。

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些红白混酿。

西拉(Syrah)+维欧尼(Viognier)

如果你看过林裕森老师的《弱滋味》,肯定知道这个搭配。《弱滋味》里一篇《红加白》的文章讲的正是这个经典混酿。

在红葡萄品种西拉里加入少量的白葡萄品种维欧尼(一般不超过5%),是法国北罗纳河谷(NorthernRhone)的经典手法。现在这种经典混酿在喜欢用西拉酿酒的澳大利亚也越来越流行。

在西拉里加入少量维欧尼主要有三个作用:

西拉

1.让酒变柔

西拉是个果味浓缩且有强烈结构感的品种,这和另一个经典红葡萄品种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类似。这类型的葡萄单酿成的葡萄酒,会因为结构、单宁过于强烈,口感有时候难以让大众接受。

为了让酒柔和,更好入口一点,酿酒师针对这两个品种各出奇招,想出了混酿的方法。比如在赤霞珠的老家波尔多(Bordeaux),酿酒师在里面混入细腻柔和的美乐葡萄酒(Merlot)。而在西拉的老家北罗纳河谷,酿酒师更是大胆的加入白葡萄品种维欧尼。

维欧尼是个早熟的品种,在西拉成熟的时候,维欧尼通常已经过熟了。这时的维欧尼有着肥厚、没有强烈结构感的酒体。因此加入少量的过熟维欧尼有能效削弱西拉桀骜不驯的结构。

加与不加维欧尼,在北罗产区内部的子产区都能喝出来明显区别。子产区罗第丘(CoteRotie)喜欢加一点维欧尼,而子产区艾米塔吉(Hermitage)就喜欢用100%西拉。艾米塔吉出产的酒明显的更加刚健,而在罗第丘的表现就轻柔优雅的多。很多人说罗第丘的西拉有着勃艮第般的飘逸感。这样的区别,想必与维欧尼功不可没。

2.为酒增香

同样和赤霞珠类似,两个品种都有着浓郁且直接的黑色果香。这种香气有两个问题,一是有点单调,二是给人一种一直在杀杀杀的感觉,真是一点宛转感都没有。

波尔多人用美乐来增加红色浆果(草莓、覆盆子等)的香气。北罗酿酒师就混维欧尼。你看,这两个产区混酿的思维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成熟的维欧尼属于芳香性葡萄品种,有着浓郁的核果香气(桃、杏等),还有迷人的特有花香。这些香气永远都不可能在只懂得杀杀杀的西拉里出现。少量维欧尼的加入,让罗第丘的西拉出现了特殊的花香,也优雅了整体的香气。

3.加深颜色

往红葡萄酒里加白葡萄,能加深红葡萄酒的颜色?

还真能!

人们总是希望红酒的颜色深一点,不仅看起来美,也给人一种这酒浓度上佳的暗示。

北罗纳河谷人意外的发现,加少量白葡萄不仅不会冲淡颜色,而是会加深颜色!

这个反直觉的现象来源于一个化学现象,共色反应(co-pigmentation)。

葡萄的红颜色部分来源于皮中的花青素(anthocyanidins),而白葡萄中丰富的黄酮化合物(flavonoids)能和花青素联结,从而帮助花青素性质更加稳定。不然这些花青素就容易在酿酒过程中析出然后沉淀,导致红酒颜色反而没有那么深。

所以,白葡萄的加入虽然稀释了花青素,但最终反而帮助更多的红色素留了下来。

香槟(Champagne)

香槟可能是世界上最出名的红白混酿。

香槟主要由2红1白三种葡萄混酿而成(香槟最新规定有7种葡萄品种可以用于酿制香槟,但其余4种并不常见)。

2红分别是黑皮诺(PinotNoir)和莫尼耶品诺(PinotMeunier),1白则是霞多丽(Chardonnay)。香槟看起来完全是白葡萄酒,因为两种红葡萄在酿造时不浸皮,瞬速压榨出汁,只用轻微压榨出的果汁酿酒。

别看香槟看起来是白葡萄酒,但大部分香槟混酿时红葡萄占比更大。

黑品诺是香槟种植最广泛的品种,占38%的种植面积,给酒提供了酒体和浆果香气。莫尼耶品诺占32%的面积,这是一个早熟的品种,味道虽没有黑品诺那么严肃,但非常适合寒冷的香槟种植,主要给酒提供能在年轻时就易于接受的轻柔果味。剩下的一个白葡萄霞多丽是种植面积最小的,只有30%,提供只有白葡萄才能提供的柑橘和核果类香气。

尽管也有黑中白(BlancdeNoirs)和白中白(BlancdeBlancs)这种完全用红葡萄品种或者白葡萄品种酿的香槟,但绝大部分香槟都选择把这2红1白调配在一起,以获得复杂的香气和口感,这个红白调配最终也调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葡萄酒之一。

桃红(Rose)

先考你一个问题,桃红是怎么酿造的?

A.红葡萄轻微浸皮形成浅红色

B.白葡萄酿好后混入少量红葡萄酒

答案是两种都有。

很多人都以为所有桃红都是用A方法酿出来的,这种错误认知可能是来源于世界上最著名的两个桃红产地,法国南部(SouthernFrance,主要是朗格多克,鲁西荣和普罗旺斯)。还有美国加州(California)都使用A方法酿桃红酒。法国南部主要用歌海娜(Granache)和神索(Cinsaut)这两个红葡萄品种,加州则使用他们的骄傲仙粉黛(Zinfandel)。

但世界上很多桃红都是用白葡萄酒酿出来后,最后再添加红葡萄酒进行补色。尤其是大部分新世界桃红酒。

这种酿造方法因为简单,可以酿造出很多价格便宜、简单易饮的桃红酒。不过千万别以为这种桃红的都是廉价的葡萄酒,所有的桃红香槟也是用这种方法酿出来的。所以,红白混酿的桃红并不总是低质廉价的代名词,里面也有不少好货呢!

基昂第(Chianti)

最后一个,想讲一个红白混酿的负面例子。

在今日,基昂第产区的大名无人不知。但你知道吗,基昂第曾经声名狼藉,就因为他们用红白混酿的手法,酿出了质量差出天际的红酒。但乱用红白混酿的方式的错误,也不能完全怪到酒庄、酒商的头上。

在1996年以前,法律规定,如果红葡萄酒要用Chianti这个产区的名字,酒农必须要在主品种桑娇维塞(Sangiovese)里混入10%-30%的白葡萄白玉霓(Trebbiano)或马尔维萨(Malvasia)才可以。

这是条注重经济效益而非质量的法律。

只有极少数的红葡萄适合加入白葡萄进行混酿,而且通常都只加入非常少的量,但桑娇维塞并不是其中的一员。而白玉霓和马尔维萨的高产量和高经济效益还是让法律制定的时候,强制红酒大量加入这两种白葡萄。

这条法律在1996年前的几十年间,彻底摧毁了基昂第的名声。大量的混入白葡萄让当地的红酒变得口味稀薄,完全失去了桑娇维塞应有的复杂和集中度。

从1970年开始,终于有一些酒农对这种只注重经济效益无视质量的法律忍无可忍他们选择无视这条法律。一些酒农开始用100%的桑娇维塞酿酒,其中就包括酒王帕克热爱的托斯卡纳名庄Fontalloro,它作为最早使用100%的桑娇维塞酿酒的酒庄之一,并且赌气到时至今日旗下的用100%的桑娇维塞酿制的FelsinaBerardenga仍以最低等级的日常餐酒IGT作为酒款分级。

更是有一些酒农直接使用赤霞珠,美乐这些国际品种。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超级托斯卡纳。但就是这些因违反法规无法使用基昂第产区名字的低等级酒,最后反而跻身世界上最好的佳酿,卖出了基昂第普通酒款几十倍的价钱,恢复了托斯卡纳葡萄酒的名声。

最终政府在1996年醒悟过来,明白想要经营好一个产区,质量比短时间的经济效益更重要,于是取消了强制在红酒里混入白葡萄的规定。

时至今日,一些超级托斯卡纳酒完全有资格在标签上使用Chianti或者Bolghri的产区名称,但大部分酒庄依然选择使用IGT这一最低的等级,从而纪念那一段改革创新的岁月(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超级托斯卡纳的名声则远远高于Chianti或Bolghri!)。

你看,红白混酿,有好有坏,就和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样,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4个原则给进口葡萄酒取好中文名


给进口葡萄酒取个好名字一定要让人容易记住,而且最好有好意头,比如奔富会使人联想到奔向财富。一般来说进口葡萄酒取名应遵循两个方向:传奇人物/大师名字和品质价值点的感性方向。此外,酒名不能过长,尽量不要超过4个字,同时在音译的时候应该有一点欧化的味道。下面小编将取名原则归结为以下四点。

一、中文名应有助于产品定位

这一点就是要求产品名字能让消费者望文生义,反映品牌所代表的品类或特性,给人以专家品牌印象或正面联想,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传播过程中被问那是啥?的概率,从而提高沟通效率。

名字的定位反应需与品牌实际定位一致,错误的定位反应有不如无。例如俏江南,它给人最强烈的定位反应是江浙菜,因此,作者在某购物中心观察到,想吃江浙菜的顾客进了俏江南一问是川菜,立即退出走进旁边的江南厨子,而想吃川菜的顾客(除非是回头客)多半不会进店,直接去了巴蜀风。作者曾与俏江南一位副总交流,他毫无保留地支持我的观点,说十多年了,俏江南仍要不厌其烦地向潜在顾客解释自己是川菜,造成营销资源的极大浪费。

定位反应除了品类和特性,还包括基于文化背景在顾客心智中激发的调性和忌讳。手机品牌小米、魅族、荣耀和锤子所激发的调性和价值感是不一样的。

最后,追求定位反应要避免走极端,进入通用名误区,成了去哪儿,不加引号就会误读,而这种类型的名字在互联网企业中却是重灾区。

二、品牌反应

品牌反应就是说,哪怕顾客初次听到,也要一听就感觉是个品牌名而不是个通用词汇,才容易被当作品牌来记忆。如果有人谈论一个有品牌反应的名字,路人甲偶然听到那么一下,就可能产生品牌印象;以后见到该品牌时就可能冒出噢,我好像听说过的念头,其它条件相同时,熟悉感就可导致优先选择。在惨烈的同质化竞争时代,这一丁点选择优势的马太效应说不定就让你的葡萄酒品牌最终取胜。

品牌反应依赖于现实状况和文化背景。比如红牛有品牌反应而黄牛就没有,因为现实中没见过红色的牛而黄牛则是经常谈论的名词。此外,黄尾袋鼠就会直接让人联想到澳大利亚以及活泼可爱的袋鼠。

有的企业以为将品类名注册为品牌名,就可以独占品类封杀竞争对手,这是一个天大的误区。比如,普通消费者听到波尔多多半会认为是产好葡萄酒的地方,但是波尔多红不能注册,也不能建立一对一的品牌联想,而且你有波尔多红,别人也有波尔多红!

三、有利于传播

这是品牌起名的第三个要点,就是要尽一切可能降低传播负荷,增加传播机会。

降低传播负荷的第一个考虑就是听音知名,即一听就明白是哪几个字,比如农夫山泉、周黑鸭和淘宝。听音能知名的品牌传播时无废话,因而更容易传播。如果听者问哪几个字?就会干扰传播,本项得分就减半;如果面对此问不能用一个常用成语或俗语简洁回答而需逐字解释,那本项就得个鸭蛋。

要听音知名,更要忌用生僻字。生僻字不仅难以听音知名,而且顾客可能因担心读错伤脸而不愿推荐你的品牌,如同老师不愿抽问名字难认的学生。如辽宁桓(hun)仁是个冰酒产地,但是字难念,用在酒名字里肯定有传播障碍。

降低传播负荷的第二个考虑是简短。品牌名最好是两个字或三个字。

一个字在汉语中基本没有品牌反应,需附加牌字如柒牌马牌,其实浪费了一个字的表达机会。四个字并非不可以,但四字名的定位反应应当强到无需附加品类名,否则长名字再加上品类名就更长,传播负荷大增。比如,农夫山泉、汤城小厨就是不错的四字名,无需说成农夫山泉矿泉水和汤城小厨餐馆。此外,我的美丽日记就是个糟糕的长名字,顾客会自动简约成美丽日记。然而,如果定位反应错误,品牌反应不足,不附加品类名就不会知道美丽日记是啥。又比如众多法国红酒中唯拉菲(Lafite)在中国名气最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一个利于中国人记忆和传播的简短译名拉菲。

降低传播负荷的第四个考虑其实不是关于品牌名本身的,而是关于品牌名和公司名之关系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好是公司名和品牌名一致,因为有些场合只适合出现公司名,两者一致能让真正重要的品牌名得到更多传播。

四、避免混淆

这是品牌起名的第四个要点,目的也是利于传播,但立足点不同。前面的利于传播立足于好名字的本身特征,而避免混淆则要求好名字不应与所处环境中众所周知的名字过于相似而造成混淆。

如果想傍名牌,故意混淆,那么公司一旦做大,就会出现无论怎么努力都被看作是山寨的结局。总的来说,这是中国企业想象力贫乏症的表现,如黄尾袋鼠出名了就跟进了一个黄袋鼠,而杰卡斯热销了就跟进一个杰卡斯特

当然,由于大多数简短而有意义的好名字都被注册了,再加上还可能要兼顾互联网域名,起个好名字已然越来越难,这时,花钱买个好名字可能是最有效的办法。不过,如果不懂得什么是好名字,那么,用重金买来的就很有可能是垃圾。

起名四要(定位反应、品牌反应、利于传播、避免混淆)是基于定位理论总结出来的系统起名方法,而定位理论则是基于心智规律的,其有效性不是阴阳五行命理运数等国粹起名法可比的,也不是那些以品牌成败论好坏而归纳出来的起名法可比的。一些名字糟糕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也获得了成功,那是因为他们通过开创新品类获得了极大关注和公关传播,从而抵消了名字的不足,或者是烧了大把钱用于品牌传播。殊不知,如果他们同时起了个好名字,其实是会更成功的。

你知道酒标上标产区和标葡萄品种有何区别吗?


经常喝葡萄酒的人可能有个疑问,为什么有的酒标上标的是葡萄品种,而有的标示出产区的名称呢?大家都知道,葡萄酒是葡萄酿造的,所以标葡萄品种理所应当,很容易理解。至于标示产区的原因则是因为有很多人认为,葡萄生长的区域对葡萄酒的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世界上有六千多个葡萄品种,可以用于酿造优质葡萄酒的只有50个左右,常见的葡萄品种有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梅洛(Merlot)、霞多丽(Chardonnay)和长相思(SauvignonBlanc)等。酒标上标注了哪个葡萄品种,就说明这款酒是用这种葡萄酿造的,但不一定就是百分之百的该品种,每个产区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了葡萄的使用比例。一款标注了某个品种的葡萄酒,里面可能有高达25%的其他葡萄。标注了葡萄品种的酒标有时也会标上产区名称,比如索诺玛(Sonoma)、南非(SouthAfrica)和巴罗萨谷(BarossaValley)等等。

但许多顶级的欧洲葡萄酒是以其地理位置或产区名称为人所熟知的。你可能听说过波尔多、香槟(Champagne)、巴罗洛(Barolo)和勃艮第。这些都是产区名,而且它们都有与之相配的葡萄品种,这些产区经过数百年的探索,找出在当地生长最好的葡萄酿造葡萄酒。比如勃艮第红葡萄酒是黑皮诺(PinotNoir)酿造的;而勃艮第白葡萄酒是霞多丽酿造的。波尔多红葡萄酒通常是由基于赤霞珠、梅洛或品丽珠(CabernetFranc)的组合,加上马尔贝克(Malbec)和味而多(PetitVerdot)混酿而成的。巴罗洛是用内比奥罗(Nebbiolo)葡萄酿造的。香槟可能是霞多丽、黑皮诺和莫尼耶皮诺(PinotMeunier)的组合。

当然,如今有些界限是模糊的,欧洲葡萄酒也可能标出葡萄品种,而美国加州的葡萄酒也可能只列出酒庄名、产区名或者酿酒师想出的一个名字,用来指代他创造的秘密混酿组合。

对于刚接触葡萄酒的人来说,这可能会造成混淆,你可能已经发现你喜欢的是霞多丽,但后来你又发现,霞多丽也来自勃艮第,突然之间你就不仅仅是寻找酒标上写着霞多丽的葡萄酒,而是会去找勃艮第的葡萄酒,比如酒标上显示夏布利(Chablis)或者伯恩丘(CotedeBeaune)字样的葡萄酒。但是搞清楚所有这些细节也是学习葡萄酒的乐趣之一,不是吗?

你知道进口葡萄酒原装木箱如何辨别吗?


现在我们都在说原瓶进口葡萄酒,实际上,进口酒葡萄酒的木箱也有原装的,这些原装木箱看着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但你知道如何分辨一个木箱是否是原装的呢?下面三点,缺一不可:

①查看牢度

一个原装的木箱,是飘洋过海过来的,所以它的牢度保证了它的安全性,这是欧洲人的一个标准要求。

②明显的酒庄LOGO

木箱的外围常常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酒庄logo,包括葡萄酒的年份也会清晰地标示出来。这个是为了出口和进口的时候,海关不开箱也能知道这个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便于海关和商检检查。

③熏蒸标记

除了酒庄logo,木箱上还印有一个非常重要、微小的麦穗标志,旁边还配有一些信息,这就是熏蒸标记。所有的木制品在欧洲出口的时候、进入中国之前,必须要经过熏蒸灭虫灭害的处理,也只有做过熏蒸处理的木箱才被容许进口,否则我们国家是禁止进口的,因此熏蒸标记是证明这个木包装合法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标志。

IPPC标识

(国际上通用的标识,意思是木包装已经过处理)

为什么要熏蒸?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为保护本国的资源,对有的进口商品实行强制的检疫制度。木质包装熏蒸就是为了防止有害病虫危害进口国森林资源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因此,含有木质包装的出口货物,就必须在出运前对木质包装物进行除害处理,熏蒸是除害处理中的一种方式。

看完了解如何辨别原装木箱了吗?

标了Chateau的葡萄酒都是好酒吗?


喝了那么多葡萄酒,能在酒标上读懂的单词也就只有Chteau了吧?无论是新世界,抑或旧世界,都曾在酒标上见过这一单词的身影,那么,到底Chteau有何内涵?是不是标了Chteau的葡萄酒都身价不菲?

然而,在法国,城堡是为欧洲贵族们修建的建筑,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为了抵御敌人的侵袭。法国的凡尔赛宫便是其中的一例。

而在葡萄酒方面,根据杰西斯罗宾逊(JancisRobinson)在《牛津葡萄酒词典》中的释义,Chteau则指的是一个种植葡萄且酿造葡萄酒的庄园,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酒庄,它包括了葡萄园、酒窖、葡萄酒,以及该地产上的一栋或多栋建筑。这个词在波尔多最常用。波尔多Chteau的特点是自有葡萄园就环绕在酿酒坊及居住建筑的周围。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拉图酒庄(ChteauLatour)。

因此,尽管Chteau在法语中译为城堡,但在葡萄酒领域中,Chteau与其本义含义已经分离。

Chteau为什么会风靡?

Chteau的风靡,主要源于那个时代盛行的中间商贸易。当时的酒庄主要销售桶装葡萄酒,而中间商则把持着采购,运输,调配以及最终装瓶等多个环节。一些有实力的酒庄不甘于如此被动的局面,为了保证葡萄酒质量开始自行装瓶,酒标上会标上城堡内装瓶字样,很多酒庄发现这个词汇对消费者有神奇的吸引力和魅力,于是纷纷效法。

一个酒庄在酒标上标注Chateau,通常只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拥有种植葡萄的葡萄园;第二,酿酒的建筑(包括酿酒设备和酒窖)。所以,那些拥有chateau字样的酒庄可能与其他人共享厂房,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建筑,也可能只有最简陋的车库窝棚。

那么,没有Chteau的酒庄酿造的葡萄酒就是不好的吗?在波尔多人甚至是法国人心中,从来没有因为酒庄缺少一个像样的建筑而烦恼。他们充分意识到Chteau这个词指的是葡萄酒,而非漂亮的城堡。况且许多寸土寸金的葡萄园也没有那么多空地用来该房子。比如大名鼎鼎的柏图斯酒庄(ChteauPtrus)只有一个温和的,雅致的,小房子。

柏图斯的酒标上没有Chteau字样,并且每年所产的葡萄酒数量极为有限、价格昂贵,但却受到全世界的追捧,是葡萄酒世界最顶级的酒庄之一。

标有Chteau的葡萄酒就一定高大上吗?

酒庄名字前面标有Chteau的葡萄酒,市场上常称之为酒庄酒。然而全球最负盛名的顶级飞行酿酒师米歇尔罗兰(MichelRollands)说:酒庄酒本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概念:首先酒庄建立在一定的区域内,拥有属于自己的葡萄园;二是种植的葡萄全部自用不出售,酿酒原料全部来自于自己的庄园;三是酿造和灌装全都在自己的庄园中进行。这三者缺一不可。

除外,表达酒庄意思的词还有农庄(Domaine)和园区(Clos)等,本质上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如今,标有Chteau城堡内装瓶与酒的品质之间早已没有直接的挂钩。合作社类型葡萄酒生产商也可以通过租用土地和酒庄的方式生产廉价的城堡内装瓶葡萄酒。同时不少勃艮第名家生产的非城堡内装瓶葡萄酒不逊色于波尔多名家的品质和价格。

因此,单凭Chteau这个词,并不能保证是一款优良品质的葡萄酒。

一个法文单词却出现在其他国家的葡萄酒,就一定是假酒吗?

Chteau仅代表城堡,古堡的意思,拥有自己的葡萄园和酿酒的建筑都可以有此称谓。在1855梅多克分级后,世界人民逐渐广泛地认识了法国的列级名庄们,许多列级庄以Chteau相称,高端大气的城堡气派,再加上严格的法律规范,让Chteau这个词代表了法国高端葡萄酒的形象。全世界的消费者开始着迷这种葡萄酒,进而带动了Chteau这个词的蓬勃发展,这个词非常具有法国波尔多的特色,但并不是波尔多的专利,也不是法国的专利。

进入20世纪后,其他国家(比如美国、澳洲等)葡萄酒蓬勃发展,各色酒庄如雨后春笋般产生,但至今也没有明确法律限制Chteau一词的使用,于是许多酒庄纷纷以此来命名,作为一个很好营销的标签。

再且,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新世界的葡萄酒大国拥有许多欧洲国家的移民,自然也也效仿了旧世界葡萄酒的酿造风格和文化,不可避免有些酒庄也使用了Chteau这个词来打造品牌。

比如:1976年「巴黎审判」盲品会中拔得头筹的美国蒙特雷纳酒庄ChteauMontelena

所以购买到标注Chteau的新世界葡萄酒不一定是假酒。

2012年,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会议上,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新提议,提议允许来自不同产区的葡萄酿造的美国葡萄酒标注Chteau标签,这意味着Chteau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新世界酒庄所使用,以后也会看到越来越多标有Chteau的新世界葡萄酒。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

法国葡萄酒的酒标上都印有chteau而不是chateau,如果消费者遇到酒标上印有chateau的法国葡萄酒应提高警惕,因为这种葡萄酒很有可能是行业内俗称的贴牌酒。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