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红酒大品牌专题。这篇关于《6大常见基酒》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基酒又名酒基、底料、主料。在鸡尾酒中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是鸡尾酒中的当家要素。完美的鸡尾酒需要基酒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各种加香、呈味、调色的材料,并与各种成分充分的混合达到色、香、味、形俱佳的效果。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常见的6种基酒。

金酒(Gin)酒吧里的基酒之王

主要原材料:谷物、水、杜松子、其它草药

以金酒为基酒的主流鸡尾酒:Martini、GinFizz、GinTonic、GinRickey等

金酒又有别号杜松子酒,在国内还有翻译成琴酒的,它最先由荷兰生产,并且是荷兰的国酒,但后来却在英国大量生产,随着殖民者的脚步走遍天下后闻名于世。

早在16世纪以前,金酒就已被制造作为药物使用(其主要成分杜松子一直被当作利尿、解热与治疗痛风的药材来使用),因此被称为金酒之父的16世纪荷兰病理学家法兰西斯西尔维乌斯博士,实际上可能只是第一个记载了金酒制造配方的人。另一个荷兰人路卡斯博斯看出这种配方在商业上的前景,因此在原本的金酒配方里面加入了一些糖,制造出口味更甜、更大众化的金酒。

金酒在荷兰被称为Genever,后来它被英国船员带到英伦三岛,并将其名称简称为较容易发音记忆的Gin,从此以后英国开始有少量的金酒制造。后来英法战争期间,英政府禁止进口法国产的葡萄酒和白兰地,英国民间只好去寻求粮食烈酒过瘾,荷兰金酒的进口量有所增长但远不能填补市场空白,英国人便开始大量自行蒸馏金酒,但那时他们只会净饮金酒。金酒成为鸡尾酒基酒的潜力则在另外一个与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中被发掘出来:汤力水曾在印度被广泛用于疟疾的治疗,但其味道实在太苦,那些被派往印度的英军便用自己随身携带的金酒与汤力水兑着喝,没想到还真的别有风味,于是这种金汤力便传回欧洲,成为流行饮品,正式拉开金酒成为鸡尾酒基酒之王的序幕,更多的人开始去研究用它了调更多酒的可能性,因此诞生了很多经典鸡尾酒。今天,大部分鸡尾酒吧里面,金酒的消耗量都是烈酒中最高的。

金酒能成为基酒之王,与其特殊的风味分不开。金酒的制造过程简单来说,是以谷物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得到食用酒精,加入杜松子配以芳香性植物,经过浸渍,再次蒸馏,馏出液分段截取,再经配制而成的一种蒸馏酒。杜松子是金酒的主要调味原料,但绝大部分酒厂都会加入其它草药,比如豆蔻、肉桂、香菜、淮山、白芷、芷茴香、甘草、柑橘皮、坚果等,但各家的配方都不一样,营造自己的特有风格,比如著名的必富达24金酒(Beefeater24),甚至会以日本煎茶和中国绿茶为主要原料,充满了东方风味。

伏特加(Vodka)调酒师最爱的画布

主要原材料:谷物(或薯类)、水

以伏特加为基酒的主流鸡尾酒:ScrewDriver、MoscowMule、BloodyMary、WhiteRussian

起源于俄罗斯(另一说是波兰)的伏特加英文名为Vodka,源自俄罗斯的一个港口名Viatka,含义和白兰地、威士忌一样,就是生命之水的意思。据说克里姆林宫的僧侣们在500多年前首次把这种液体蒸馏出来的目的是为了给战争中的伤员消毒杀菌,但其中一个馋嘴和尚迫不及待地偷喝了一口以后,历史的蝴蝶在彼时煽动了翅膀伏特加马上就开始成为流行饮料,500多年来经久不衰,历经东正教的抵制和戈尔巴乔夫的禁酒运动而越活越滋润。在巅峰,伏特加让俄罗斯每年有3万人因酒精中毒而死,而10年阿富汗战争中年均死亡的苏联士兵仅1.4万人。即使在二战时,粮食紧缺的苏联人仍然把宝贵的粮食拿来酿酒,以保证前线战士每天100克的伏特加供给。

伏特加供养了俄罗斯人,不论贫富。底层的男人只会买了便宜伏特加狂灌;而中产阶级的玩法又不太一样了,除了去夜店里喝各种各样的伏特加鸡尾酒,他们也会端坐在家里享受中高档的伏特加,与之搭配的是烟熏肉、黑面包、生洋葱、酸黄瓜;而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土豪们,则会端出顶级鱼子酱和鱼生。发现没有,伏特加什么都能配,从酸的到辣的,最新鲜的到最烟熏的。

我试过,按照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里,伊丽莎白教本杰明的方式去享用鱼子酱搭配伏特加:送一小勺鱼子酱入口,用舌头和上颚将鱼子全部挤破,感受那鲜美和淡淡的海腥味,但一点都不要咽下去,马上来一口伏特加宛如海浪冲刷般,口中的鲜腥味猛烈地爆发出来,一口吞下,从胸中到腹部,一阵舒服的灼热。伏特加一点都没有掩盖鱼子酱,而只是把鱼子酱的特点放大。

这是因为,伏特加的最大优势,是纯净。尤其是好的伏特加,决不会像深色烈酒一样有突出的味道,纯净是它的典型性,一瓶用来净饮的伏特加价值多高,取决于它有多纯。而这也是它被调酒师钟爱的原因,因为它犹如洁白的画布,可以任你在上面挥洒味觉灵感。

龙舌兰(Tequila)沙漠中的醉人甘露

主要原材料:龙舌兰、水

以龙舌兰为基酒的主流鸡尾酒:Margarita、Paloma、TequilaSunrise、TequilaSunset

龙舌兰是墨西哥盛行的一种沙漠植物,其球茎含有大量糖分,墨西哥土著一直有用它的汁液发酵酿成低度酒精饮料(普逵酒)的传统。而直到16世纪初,征服了这片土地的西班牙殖民者才运用蒸馏技术将其蒸馏为烈酒原因则是:他们的白兰地喝完了!在那个年代,欧洲人并不懂得将水煮沸杀菌,而水中又病菌横行,他们只能通过喝酒来补充水源。但殖民者的船上可以运载的白兰地是有限的,葡萄种植又未在殖民地普及,他们急需一种能满足日常大量饮用需要的酒精,以此帮助他们杀灭食物中的细菌。

这才完成了从龙舌兰植物普逵酒龙舌兰酒的进化完成态。在刚诞生时,龙舌兰酒还被称为龙舌兰白兰地,直到后来墨西哥的特其拉村因盛产龙舌兰蒸馏酒而闻名,它才最终得到了龙舌兰酒的命名。

到了16世纪末,当时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立法禁止墨西哥种植葡萄,让西班牙葡萄酒得以在当地倾销。而在后来得到龙舌兰酒之父称号的唐佩德罗(DonPedro)瞅准了这一机会,利用了本地的大量土地种植了龙舌兰,然后在位于哈利斯科州(Jalisco)的蒸馏厂里,开始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生产龙舌兰白兰地。

直到1821年墨西哥独立,龙舌兰酒已经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因为内需巨大。1862年,法军入侵墨西哥,扶植傀儡君主,原墨西哥政府则流亡到北部,继续与法军对抗,靠着在众多龙舌兰酒厂里征得的大额税收,他们有了充足的军费,得以在持久战中支撑到最后,直至法军撤退。由于与国家革命及独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加上在战争中获胜,龙舌兰酒得以取代法国白兰地,成为最受墨西哥人欢迎的烈酒。

朗姆酒(Rum)重回盛世

主要原材料:甘蔗、水

以朗姆酒为基酒的主流鸡尾酒:Mojito、Daiquiri、PinaColada、CubaLibre

在近年这波深色烈酒强势增长的市场行情中,朗姆酒扮演了主要角色。深色朗姆酒包括经过橡木桶陈年的金朗姆酒和黑朗姆酒,但这只是朗姆家族的半壁江山别忘记,还有调酒师们的挚爱白朗姆,它是热销的Mojito的基酒;而Mojito,这款海明威最爱的、童叟无欺的鸡尾酒,每天晚上都会在出现在数不清的资深酒饕和鸡尾酒菜鸟的杯中。新崛起的品种还有调味朗姆酒:它通过在金色或黑色朗姆酒中加入香料(大多数时候是加勒比海当地香料,以保持整体的加勒比风格)后调制而成,大多颜色较深。现在酒吧中常见的摩根船长(CaptainMorgan)和水手杰瑞(SailorJerry)就是调味朗姆酒中的佼佼者,光名字就有股浓浓的加勒比海风情。

这个地区是朗姆酒的发源地,但朗姆酒的奠基人却是哥伦布在环球航行中,他将甘蔗作物带到了加勒比海地区,开启了中南美洲的甘蔗种植历史。

1651年,巴巴多斯岛的一份手稿中首次提到了朗姆酒。据考证,朗姆酒也确实起源于这个小岛。彼时该岛蔗糖业兴旺,人们发现蔗糖提炼过程中的副产品糖蜜,发酵后会产生酒精。对酒精的蒸馏则产出了世界上第一滴真正的朗姆酒,而它最初被称为Rumbullion,且经历了和其它蒸馏烈酒一样的命运:在诞生之初,主要用途是消毒和治病。随后,朗姆酒的生产传到了加勒比海其它岛国,然后是整个南美。

相对于威士忌和白兰地,朗姆酒的蒸馏厂都遍布在热带亚热带区域,这给它带来一个优势:炎热的气候可以加快木桶陈化酒液的速度,使得高档的朗姆酒能比威士忌和白兰地更快地达到酒液与橡木桶的平衡点、得到理想的陈化效果。朗姆酒生产商因此也能够对不断增长的对顶级产品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如果有饮家担心被热带气候催熟的朗姆酒香气会不够细致复杂,那没问题,欧洲装瓶公司的存货均在凉爽地区进行陈酿,加勒比海地区也有高原蒸馏厂,各种出品任君选择。

干邑(Cognac)精致圆润的生命之水

主要原材料:葡萄、水

以干邑为基酒的主流鸡尾酒:Sidecar、BrandyAlexander、BrandySour

白兰地,是以葡萄酿制后再蒸馏而成的烈酒,通常还需要在橡木桶中进行陈酿。干邑白兰地则是指按照干邑生产法规所生产的出来的白兰地。所有干邑都是白兰地,但只有在法国干邑区产的白兰地才能叫干邑,它必须符合3个条件:所使用的酿酒葡萄来自法定的干邑六大种植区、经过二次蒸馏、在橡木桶陈酿两年以上。

由于气味的细密和口味的繁复,人们会对干邑有很多形容,而中国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李心草则将它比做交响乐。不仅仅是因为传世佳酿与脍炙人口的交响乐一样,都承载着岁月的精粹,凝聚着天赋的灵感,更在于二者同样追求完美与和谐的真谛。

走进每一个存有生命之水的酒窖,不用品尝历经百年的珍贵液体,你也会为时光的魔力而深深沉醉。且不说历经百年酿制和贮藏的难度,但从发愿的本心来讲,干邑人从蒸馏出第一滴生命之水开始,就已经将世代传承以此为生,很自然地当做了整个家族的使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将干邑形容成贵族的液体,因为从诞生开始,干邑的使命就是经岁月沉淀,蕴藏时间光华。在每个干邑酒窖里,你都会轻易地看见百年的时光流逝和沉淀橡木桶上白粉笔画出的字迹中,记录着桶内佳酿的奥妙:从品种、产地,到蒸馏日期

正在陈化的生命之水会在橡木桶中经历一系列的微妙变化:原本无色无味的清澈烈酒,慢慢汲取了橡木的颜色,呈现诱人的琥珀色;透过橡木的气孔,干邑进行着缓慢的氧化,也使它的香气变得更加醇厚。干邑调配师和他的助手们会进行每年一度的库藏清点,品尝每一桶生命之水,确保是否如同预期般成熟。

威士忌(Whisky)烟熏出男人气息

主要原材料:谷物、水

以威士忌为基酒的主流鸡尾酒:Manhattan、OldFashioned、Highball、Sazerac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威士忌只不过是洋酒的一种,每个人喝威士忌的原因也有所不同。有的人喝威士忌,只是为了它的酒精度,除了多点麦味和木桶味,其实跟白兰地或伏特加没什么差别。有的人喝威士忌,则是为了凸显自己的品位。到底单一麦芽威士忌和调和式威士忌哪个比较好?这个问题常有人问,但只要反问一句:你觉得混血儿比较漂亮还是纯种的比较漂亮?就能让对方哑口无言,见仁见智嘛!

调和式威士忌讲究的是将来自不同蒸馏厂,年份、风味迥异的许多原酒(包括麦芽威士忌和用其他麦类和马铃薯、玉米等原料制成的谷物威士忌)以高超的混调技术调出具有品牌风格,而口感、气味丰富均衡的作品。至于单一麦芽威士忌,则来自单一蒸馏厂,能反映当地特有的水质、原料、燃料,以及蒸馏厂本身制作工艺所形成的独特个性。这两种威士忌基本上欣据史料推测,单一麦芽威士忌起源于15世纪的爱尔兰,之后经由艾雷岛(Islay)传进苏格兰。如今已是苏格兰象征的威士忌,在18世纪时曾经因为英国政府对酒厂课以很重的麦芽税,而掀起了私酿的风潮。为了躲避查缉,酿酒厂都设在偏远山中,还得假冒成其它种类的工厂,使用小型蒸馏器以便随时收拾细软出逃。巧合的是,偏远的深山正好也多半拥有未经污染的优良水源和空气,这些清澈冷洌的水源,是影响威士忌风味的重要原料,而洁净的空气则有利于长期陈酿过程中酒香的发展。1823年公布的威士忌法律,正式结束了秘密酿造的时代,威士忌的产量和品质都开始突飞猛进。

jiuKu365.com编辑推荐

调制鸡尾酒的基酒6大类型及特点


基酒又名酒基、底料、主料。在鸡尾酒中起决定性的主导作用,是鸡尾酒中的当家要素。完美的鸡尾酒绝不是基酒的独角戏,需要基酒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各种加香、呈味、调色的材料。与各种成分充分的混合达到色、香、味、形俱佳的效果。

选择基酒首要的标准是酒的品质、风格、特性,其次是价格。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调制鸡尾酒的基酒6大类型及特点。

基酒的分类

按照调制鸡尾酒酒基品种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以金酒为酒基的鸡尾酒,如:金菲斯、阿拉斯加、新加坡司令等。

⑵以威士忌为酒基的鸡尾酒,如:老式鸡尾酒、罗伯罗伊、纽约等。

⑶以白兰地为酒基的鸡尾酒,如:亚力山大、阿拉巴马、白兰地酸酒等。

⑷以朗姆为酒基的鸡尾酒,如:百家地鸡尾酒、得其利、迈泰等。

⑸以伏特加酒为酒基的鸡尾酒,如:黑俄罗斯、血腥玛丽、螺丝钻等。

⑹以龙舌兰为酒基,如反舌鸟、冰冻蓝色玛格丽特、草帽、野莓龙舌兰等。

金酒为酒基

金酒又名叫杜松子酒,最先由(荷兰)生产,在(英国)大量生产后闻名于世,是世界第一大类的烈酒。荷兰金酒是以大麦芽与裸麦等为原料,经发酵后蒸馏三次获得谷物原酒,然后加入杜松子香料再蒸馏。最后将精馏而得的酒贮存于玻璃槽中待其成熟,包装时稀释至酒度量40度左右,荷兰金酒色泽透明清亮。香味突出,风格独特,适宜于单饮,不宜作鸡尾酒的基酒。英国金酒的生产过程比荷兰金酒简单,它用食用酒精和杜松子以及其它香料共同蒸馏而得-干金酒、酒液无色透明,气味奇异清香,口感醇美爽适,既可单饮,也可与其它酒混合配制或作鸡尾酒的基酒。故有人称金酒为鸡尾酒的心脏。金酒按口味风格又可分为辣味金酒、老汤姆金酒和、果味金酒。

威士忌为酒基

威士忌(WHISKY)是一种由大麦等谷物酿制,在橡木桶中陈酿多年后,调配成43度左右的烈性蒸馏酒。

威士忌又可主要分为苏格兰威士忌和美国威士忌两类,另外还有小的,如爱尔兰威士忌。

白兰地为酒基

白兰地(BRANDY)是一种烈酒,由葡萄酒或水果发酵后蒸馏而成的,但须放在木桶里经过相当时间的陈年。世界各国都出产白兰地,而葡萄酒以法国产的最好,所以法国白兰地也是最好,其中以干邑白兰地(COGNACBRANDY)尤为世界驰名。

所有的干邑都是白兰地,但所有的白兰地并不都是干邑。干邑是由法国的Charente所出的葡萄酒蒸馏的,而且受到法律的限制与保障,其他地方出的葡萄酒蒸馏出白兰地,在法律上说,不可称为干邑。

白兰地(BRANDY)是一种可饮用的酒,是由葡萄酒或发酵过的水果汁蒸馏出来的,要在木桶里经过陈年才好喝。例如:干邑(COGNAC),雅文邑(ARMAGNAC),西班牙白兰地,美国白兰地。KIRSCH或写成KIRSCHWASSER(樱桃白兰地)CALVADOS或APPLEJACK(苹果白兰地),SLⅣOⅥTZ(李子白兰地),以及其他水果白兰地等。

朗姆为酒基

朗姆酒又叫糖酒,是制糖业的一种副产品,它以蔗糖作原料,先制成糖蜜,然后再经发酵、发馏,在橡木桶中储存3年以上而成。

根据不同的原料和酿制不同方法,朗姆酒可分为:朗姆白酒、朗姆老酒、淡朗姆酒、朗姆常酒、强香朗姆酒,含酒精42%~50%、酒液有琥珀色、棕色,也有无色的。根据风味特征,可将朗姆酒分为:浓香型、轻香型、

*浓香型:首先将甘蔗糖澄清,再接入能产丁酸的细菌和产酒精的酵母菌,发酵10天以上,用壶式锅间歇蒸馏,得86%左右的无色原朗姆酒,在木桶中贮存多年后勾兑成金黄色或淡棕色的成品酒。

*轻香型:甘蔗糖只加酵母,发酵期短,塔式连续蒸馏,产出95%度的原酒,贮存勾兑,成浅黄色到金黄色的成品酒,以古巴朗姆为代表。

伏特加酒为酒基

伏特加是从俄语中水一词派生而来的,是俄国具有代表性的白酒,开始是用小麦、黑麦、大麦等作原料酿造的。到18世纪以后就开始使用土豆和玉米作原料了,将蒸馏而成的伏特加原酒,经过8小时以上的缓慢过滤,使原酒液用活性碳吸收它的味道。

伏特加无色、无香味,具有中性的特点,不需贮存即可出售。由于伏特加无色透明,与金酒一样,可与其它酒类混合调成各种混合饮品和鸡尾酒。

伏特加现已不是苏联的特产,有许多国家如:波兰、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都有生产出品质与苏联所产相近的伏特加。

龙舌兰为酒基

龙舌兰,又叫特基拉,是一种墨西哥产,使用龙舌兰草(Agave)的鳞茎部位为原料所制造出的含酒精饮品。

通常我们提到龙舌兰酒时,可能意指的是下列几种酒之中的一种,但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最有可能的还是指为人广知的Tequila,其他几款酒则大都是墨西哥当地人才较为熟悉。

Pulque这是种用龙舌兰草的心为原料,经过发酵而制造出的发酵酒类,最早由古代的印地安文明发现,在宗教上有不小的用途,也是所有龙舌兰酒的基础原型。由于没有经过蒸馏处理酒精度不高,目前在墨西哥许多地区仍然有酿造。

MezcalMezcal其实可说是所有以龙舌兰草心为原料,所制造出的蒸馏酒之总称,简单说来Tequila可说是Mezcal的一种,但并不是所有的Mezcal都能称作Tequila。开始时,无论是制造地点、原料或作法上,Mezcal都较Tequila的范围来得广泛、规定不严谨,但近年来Mezcal也渐渐有了较为确定的产品规范以便能争取到较高的认同地位,与Tequila分庭抗礼。

TequilaTequila是龙舌兰酒一族的顶峰,只有在某些特定地区、使用一种称为蓝色龙舌兰草(BlueAgave)的植物做为原料所制造的此类产品,才有资格冠上Tequila之名。

还有一些其他种类,同样也是使用龙舌兰为原料所制造的酒类,例如齐瓦瓦州(Chihuahua)生产的Sotol就是。这类的酒通常都是比较区域性的产品而不是很出名。

龙舌兰(Tequila)是墨西哥的特产,系由仙人掌(龙舌兰)榨汁、发酵、蒸馏而成,近年在酒吧颇流行,烈酒。

6种常见的葡萄酒缺陷


葡萄酒就如一个小生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有的会变得越来越出色,而有的会出现很多缺陷,本文为大家介绍葡萄酒最常见的6种缺陷

1、氧化

氧化是葡萄酒中最常见的缺陷,葡萄酒一旦发生了氧化就不能补救,葡萄酒因氧气过量而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存放在家中的葡萄酒很容易会产生氧化现象。

氧化的葡萄酒在颜色和风味上都与正常的葡萄酒不同,氧化的葡萄酒由原来明亮的红色变成砖红或棕红,缺少光泽,新鲜的口感也变得干涩,偏苦。红葡萄酒由于含有更高的单宁,所以比白葡萄酒更耐氧化,单宁可以减缓氧化的速度。

2、木塞污染

木塞污染既可以发生在橡木桶中,又可以发生在葡萄酒的装配生产线上,这会殃及整批葡萄酒,而绝非是一瓶两瓶的事。木塞污染或许是酿酒师和葡萄酒收藏者最头疼的问题,木塞污染由化学物质三氯苯甲醚(TCA)产生。

木塞污染程度低时不易被察觉,但是酒会缺少原本应该有的果香和新鲜度。木塞污染的葡萄酒闻起来有股潮湿的气味,有时像湿报纸发出的难闻气味,有时又像是潮湿地下室发出的发霉气味,或狗身上散发的气味。平均约有2%的葡萄酒会存在木塞污染,这是葡萄酒第二大最常见的缺陷。

为避免木塞污染,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酒庄采用螺旋盖、玻璃瓶盖或者塑料瓶盖来封瓶。

3、硫化合物污染

二氧化硫可作为葡萄酒的防腐剂,但若处理不当,硫化合物污染会给葡萄酒带来刺鼻的气味。氧化硫含量稍低的情况下,会覆盖葡萄酒的果味。当闻到葡萄酒中含有臭鸡蛋、放屁、燃烧橡胶、臭鼬或小便的刺鼻气味,这瓶葡萄酒就有可能已经遭到硫化合物污染。

通常来说,葡萄酒经过充分的醒酒,可以缓解二氧化硫污染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减少葡萄酒中不愉悦的气味。

4、热损伤

热损伤是指葡萄酒在高温情况中暴露过多产生的缺陷,这种缺陷是不可补救的。想象一下,一瓶葡萄酒放在太阳下被慢慢晒熟的过程吧!

有热损伤的葡萄酒闻起来有过分的果酱气味,少许甜味,但是这种是经人工处理过的甜味。闻起来让人想起罐头或用葡萄制成的果酱的气息。高温常常引起瓶封的问题,空气的膨胀会将瓶塞顶起,这样,葡萄酒通常会伴随有氧化的现象。

5、紫外线伤害

葡萄酒因过度地暴露在紫外线这种放射性光线而造成的损害。常见的情况是,葡萄酒放在阳光照射或靠近窗户的地方。强光最容易损害白葡萄酒,例如香槟、欧维尼和白诗南等。它可以使葡萄酒尝起来像潮湿的运动衫。

6、微生物污染

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因微生物活动而产生的污染。这里可能有多种情况出现。记住,葡萄酒是微生物活动的产物,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就是控制这些微生物发展的过程。有些离群的酵母可能成为葡萄酒酿造过程的害群之马,或者一些外来的微生物会避开干净的酿造环境。

有很多细菌存在于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这些细菌会给葡萄酒带来异样的风味,但是绝大多数细菌只会损坏葡萄酒。这些细菌会让葡萄酒带上医药、动物或微生物等不干净的口感。

葡萄酒中的6种常见花香


葡萄酒中的花香事实上是源于一些化合物,如天竺葵香就来自于一种萜类化合物香叶醇。对于脂类、萜烯类和硫醇类等芳香型化合物,只有某些葡萄酒专家或化学家才懂的,我们似乎没必要知道它们的来源,不过其特征以及常出现在哪些葡萄酒中还是必须要了解的。

1、玫瑰花香

作为一种颇为复杂的香气,玫瑰花香不仅仅出现在红葡萄酒中,而且也经常出现在白葡萄酒中,主要来自于左旋玫瑰酶、乙位大马酮、天竺葵醇、橙花醇等化合物。

常见葡萄酒:琼瑶浆(Gewurztraminer)、佳美(Gamay)、黑皮诺(PinotNoir)、歌海娜(Grenache)、桑娇维塞(Sangiovese)、内比奥罗(Nebbiolo)等。

2、天竺葵香

天竺葵香并不是葡萄中原本所含的香气,而是一种生成化合物,如香叶醇等,因此在一款葡萄酒中闻到浓烈的天竺葵香的话,那该款葡萄酒往往可能已变质。

常见葡萄酒:麝香(Muscat)、琼瑶浆、特浓情(Torrontes)、马尔贝克(Malbec)、味而多(PetitVerdot)

3、柑橘花香

柑橘花香复杂而迷人,经常出现在白葡萄酒中,其主要来源于橙花醇、芳樟醇、香茅醇等化合物。

常见葡萄酒:雷司令(Riesling)、白诗南(CheninBlanc)、维欧尼(Viognier)、霞多丽(Chardonnay)等。

4、白色花香

白色花香是一种典雅微妙的香气,如茉莉花等,往往夹杂在白葡萄酒的果味中。松油醇、茴香酸、苯乙醇等化合物往往有白色花香的气息。

常见葡萄酒:灰皮诺(PinotGris)、白诗南、特浓情、白皮诺(PinotBlanc)、慕斯卡德(Muscadet)、赛美蓉(Semillon)、菲亚诺(Fiano)等。

5、薰衣草香

薰衣草的香气在很多红葡萄酒中都有出现,类似于玫瑰花香。左旋玫瑰酶、芳樟醇、橙花醇、香叶醇等化合物往往带有这种香气。

常见葡萄酒:歌海娜、西拉(Syrah)、慕合怀特(Mourvedre)、马尔贝克、味而多、丹魄(Tempranillo)、桑娇维塞等。

6、紫罗兰香

只有品质上乘的红葡萄酒才会拥有紫罗兰的迷人香气,能呈现出紫罗兰气息的化合物是甲位紫罗兰酮等。

常见葡萄酒:梅洛(Merlot)、慕合怀特、国产多瑞加(TourigaNacional)、味而多、小西拉(PetitSirah)、马尔贝克、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

葡萄酒与食物搭配常见的6个误解


再好吃的食物、再好喝的葡萄酒,如果两者搭不起来,那硬凑也只是徒增伤悲。虽然每个人的口味偏好都是很主观的,但在餐酒搭配上还是有些原则,而且这些原则可能跟你以为的不一样。下面这几点就是大家常范的错误。

误解一、白葡萄酒配海鲜

在餐厅,不少顾客都有海鲜就该配白葡萄酒的误解。这可不一定,海鲜其实也可以配红葡萄酒。怎么配其实取决于料理用的酱汁,所以点菜时可以再稍微看一下菜色描述。比方说,鳕鱼虽然风味清淡,但如果佐以辣味红酱,就可以配上风味更浓郁的酒款。而且像鲑鱼本身就很适合搭配黑皮诺红葡萄酒。

误解二、香槟配甜点

在有的婚礼场合中,香槟常常用来搭配做工精巧的糖霜蛋糕,但这其实不太搭。香槟的酸会和蛋糕的甜产生冲突。两相搭配的结果,是香槟变得更酸,反而不理想。与其如此,不如选用意大利起泡酒或甜白酒,至于香槟,还是做为开胃酒比较合适。

误解三、选桃红葡萄酒酒作为折衷选择

在餐厅就餐,你会看到很多客人没有选对酒,比如说从头到尾都喝红葡萄酒或白葡萄酒。但比起这个,更头痛的是,如果同一桌有人点海鲜,有人点牛排,桃红葡萄酒就成了他们折衷的选择。他们以为这样跟两种料理都很搭。其实这样折衷的效果不见得好。倒不如点单杯葡萄酒,客制化每个人的餐酒搭配。

误解四、红葡萄酒配起司

在餐厅里最常发生的错误就是客人以红酒搭配起司。很少有红酒可以平衡山羊起司的酸气。实际上,山羊起司与香槟或白诗南(CheninBlanc)葡萄酒比较搭。而牛乳起司则适合口感比较圆润的勃艮第白葡萄酒以衬托起司的风味,换言之,口感比较涩的葡萄酒相对不适合。

如果真的很想喝红酒怎么办?建议可以搭配熟成切达起司或米莫雷特起司(mimolette),这类起司味道比较温顺,口感也比较有嚼劲。

误解五、忽略葡萄酒的结构

所谓的结构(structure),在这里指的是品葡萄酒时的整体感受,像是甜、酸等味道及酒精、单宁等在口感上造成的差异。

在搭配时,应考量料理的酸度、甜味、油脂与口感是否能与葡萄酒的酸度、酒精、单宁及甜味相配。如果把一道加了BBQ酱汁的辣味料理和酒精含量高的葡萄酒相搭配,即使能衬托彼此风味,但料理的辣会让酒精味更浓,喝起来会有灼烧的感觉,所以还是选择微甜的白葡萄酒比较合适。

误解六:执迷于完美这件事

尽管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大家都还是认为有绝对相配的完美餐酒组合。比如说大家会觉得长相思葡萄酒和山羊起司最配,但如果有人不喜欢长相思的味道呢?

餐酒搭配就像做菜,如果某种水果和某种食材很搭(像是樱桃与鸭肉),而所选的葡萄酒又具备相似风味,例如黑皮诺,那就会蛮配的。换句话说,与其依照食材本身来选酒,有时也可多把重点放在料理方式,才能选出更适合的酒。

从上述得到一个结论:旧有观念之所以流传下来,不代表就是正确的,有时只是没有人去更正而已。与其用大脑去理解料理与酒品的搭配,不如闭上眼好好透过舌尖感受。

5大常见白葡萄酒


关于葡萄酒,人们好像更加熟悉红葡萄酒,其实在葡萄酒专家口中,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一样富有健康功效,也非常值得一品。你知道如何挑选出一款适合自己的白葡萄酒吗?下面小编就带您一起来认识5大常见白葡萄酒。

1.长相思

按产区分,长相思葡萄酒拥有三大风格。法国长相思白葡萄酒以波尔多和卢瓦尔河谷最为出名,大多以长相思为主要酿酒葡萄品种;在加州,长相思经常采用橡木桶发酵或陈年,赋予其更加醇厚的酒体,这种经过橡木桶的长相思也被人们称为白富美;而新西兰则以清爽口感的长相思最为着名,其酒的风味相近,伴有显着地青草气味,而不喜欢这种味道的人称其为猫尿味。山羊奶酪是长相思葡萄酒的绝配,两者搭配能营造出奇妙的口感和风味。

2.霞多丽

霞多丽曾经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白葡萄酒,不过现在已时过境迁,霞多丽仅在销量上能赢取些许面子。现在,资深酒客们是很少会点霞多丽的,除非其产自勃艮第。作为勃艮第法定白葡萄品种,以霞多丽酿造的勃艮第白葡萄酒颇具万花丛中一点绿的感觉,在一众高品质勃艮第红葡萄酒中体现其价值,当然它们的价格也相当不菲。霞多丽葡萄酒最令人惊喜之处就在于其风味多变,有待你细细去发现。

3.雷司令

雷司令以德国出产的最为著名,其陈年潜力相当可观。年轻的雷司令,甜美活泼;陈年后的雷司令散发着汽油气息,颜色也随之变深,最后,你会发现,雷司令的原有风味不再,而其他陈酿风味突显。德国雷司令白葡萄酒最适宜搭配亚洲料理。不过,由于雷司令葡萄酒的酒精含量较大多数白葡萄酒都更低,因此会被人觉得不上档次。

4.灰皮诺

灰皮诺在法国被称为PinotGris,而在意大利被称为PinotGrigio。作为黑皮诺的变种之一,灰皮诺常被用于酿造干白葡萄酒,不过见到用灰皮诺酿造的冰酒也并不奇怪。意大利的灰皮诺风味简单淡雅,与风味平淡的长相思类似。

5.维欧尼

就在约30年前,维欧尼在全球的种植面积仅仅不过30英亩,不过幸运的是,现在维欧尼的种植面积已经翻了好几倍。维欧尼属于芳香型葡萄品种,花香味浓郁,但种植难度大,产量少。在北罗讷河谷,维欧尼有时会与西拉混酿或调配,赋予西拉葡萄酒几分浓郁花香。一般而言,单一品种的维欧尼葡萄酒酒精含量都较高。

除了上述5中常见白葡萄酒,琼瑶浆、白歌海娜、瑚珊、玛珊、白诗南和绿维特利纳等白葡萄品种酿造的葡萄酒也颇为常见,其各自的特点即便是葡萄酒菜鸟也应该知道一些,比如琼瑶浆伴有显着荔枝味,瑚珊和玛珊是北罗讷河谷混酿白葡萄酒,绿维特利纳是奥地利的着名白葡萄品种等等。

常见10大饮酒误区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喝酒红脸不易醉、喝酒后浓茶咖啡可醒酒?其实生活中很多看似正确的常识都未必是正确而科学的。下面小编将为大家揭开日常生活中十大饮酒误区。

谎言一、喝酒红脸不易醉

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这句话常在宴席上被用作劝酒的理由。但事实上,醉酒和脸色并无多大关系。

一些人认为喝了酒面红如关公是好事,认为这代表血液循环好,能迅速将酒精分解掉,因此不容易醉。但专家指出,酒量和脸色没有太大关系,因人而异。事实上,导致很多人认为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醉的原因其实是,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加上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

谎言二、浓茶咖啡可醒酒

有些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或咖啡有醒酒作用,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

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的物质)过早地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而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有刺激中枢神经和肌肉的作用,酒后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极大增加心血管的负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诱发高血压。

谎言三、喝醉了抠喉咙催吐

日常应酬中,不少人采用的秘诀就是喝多了之后到卫生间抠喉咙催吐,呕吐之后感觉好受一些,甚至可以继续喝酒。但专家指出,这属于危险动作。

抠喉咙催吐一定要在清醒时或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因为醉酒者意识不清,很容易吸入呕吐物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其次,剧烈呕吐会导致腹内压增高,除了容易引起胃出血外,还会使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引发急性胰腺炎等急症。

谎言四、酒兑饮料很时尚

时下,喝酒兑饮料成了一种饮酒时尚。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各种混搭组合数不胜数。由于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感觉像在喝饮料,所以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

但专家提醒,通常用来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伤害。

另外,兑着饮料喝酒,表面上看是稀释了酒,结果却容易让人越喝越多。因为喝的人一开始觉得像在喝饮料,就使劲喝,一旦察觉到有酒精作用时,就已经喝多了。

谎言五、白酒伤身红酒养人可大喝

很多人认为喝白酒伤身,喝葡萄酒对健康有益,多喝点也没关系。事实上,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关键还在于控制饮用量。

专家指出,每周酒精的进食量男性为140克以下,女性为70克以下,超过这个数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危险。140克酒精就相当于50度白酒的3-4两,也就是说,成年男性每周饮用50度的白酒不能超过3-4两,而红酒则要控制在每天一二两。

谎言六、腊肉香肠做下酒菜

聚餐时千万不要空腹喝酒,如果事先不能先吃点东西垫肚子,最好也是边吃菜边喝酒。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用咸鱼、香肠、腊肉下酒,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不仅伤肝,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甚至诱发癌症。

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伤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喝酒前最好先吃点东西,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点鸡蛋和肉,因为这些高蛋白的食品在胃中可以和酒精结合,发生反应,减少对酒精的吸收。

谎言七、感情深一口闷

有些人喜欢喝快酒,动不动就劝大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走一个。

其实,喝酒的速度宜慢不宜快,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喝,体内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

谎言八、烟酒不分家

一些人认为一支烟、一杯酒,快乐似神仙。尤其是喝酒到了兴头上,边上递过来一支烟,这时哪怕一些平时没有吸烟习惯的人,也会边说难得今天高兴,接过来点上。

但事实上,边喝酒边抽烟,是伤肝又伤肺。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觉中就会大大增加了饮酒量。

谎言九、高度酒才够劲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总觉得低度酒是酒精与纯水勾兑而成的,喝着没劲,而高度酒多为粮食酿造,喝醉不上头,喝着更带劲。

其实,度数越高的酒也意味着酒精含量越高。因为酒精进入体内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大量的酒精加重了肝脏的解毒负担,酒的度数越高,摄入量越大,对肝的损伤就越严重。另外,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酒的酒精度数越高,肌体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也就越多。

谎言十、突然戒酒易伤身

很多人因为健康问题被医生建议戒酒,但很大一部分人始终未能成功戒酒,甚至会以突然戒酒反而伤身体为理由,继续自己的美酒生涯。

专家指出,一些人认为突然戒酒反倒伤身其实指的是一种戒断症状。对酒精已经产生了依赖的人,如果突然戒酒,可能会出现手抖、心慌、抽搐发作、呕吐等戒断症状。但此时更应戒酒,而不是认为应该喝一点酒来缓和症状。针对这种戒断症状,临床上有适当的药物能有效控制戒断症状。

有关葡萄酒的6大谎言


热映葡萄酒电影《杯酒人生》(Sideways)曾极力地颂扬黑皮诺葡萄酒(PinotNoir)的美味,然而当你回头去喝一些梅洛葡萄酒(Merlot)时,你也会发现梅洛也丝毫不亚于黑皮诺。同理,大多数酒迷都怀抱ABC迷思AnythingButChardonnay,即除了霞多丽,什么都可以的偏激想法,然而,人们讨论最多的却是蒙哈榭(Montrachet)。蒙哈榭以出产充满黄油味的风味浓郁型霞多丽著称,不过人们似乎很偏爱着这个拗口的名字。为了阻止这样的错误认识继续遮蔽人们的眼睛,本文就为您揭开葡萄酒界甚为流行的6大谎言。

谎言一:白葡萄酒只适合女性饮用

谎言:这个谎言可能是这样流传开来的丈夫要了一杯白诗南葡萄酒(CheninBlanc),而妻子居然笑的前俯后仰,于是丈夫觉得很失面子就再也不喝白葡萄酒了。这就跟男人不穿粉红T-Shirt道理一样。

真相:事实上,白葡萄酒也可以非常优雅精细和复杂。只要避免一些甜白葡萄酒,白葡萄酒也同样可以清新可口,比如奥地利的绿维特利纳(GrunerVeltliner)、希腊的阿斯提可(Assyrtuko)、意大利的维蒙蒂诺(Vermentino)以及长相思(SauvignonBlanc)等等。

谎言二:高酒精是恶魔

谎言:一些人对高酒精度葡萄酒谈虎色变,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酿酒师故意采用过熟的葡萄,因而葡萄的含糖量上升以至于发酵成的酒精也越多,最终达到17%ABV左右。而对于葡萄酒来说,15%-17%ABV的酒精含量已是超高型了。

真相:高酒精是恶魔的这一看法不仅对葡萄酒产区不公平,对某些葡萄品种也是不公正的。一些葡萄品种比如仙粉黛(Zinfandel)本身就是富含糖分的葡萄,因此用其酿造的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很容易就达到16%ABV以上。而对于象西班牙、南意大利、加州、澳大利亚以及阿根廷部分地区等这样阳光充沛的产区来说,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更是习以为常。而酿酒师们也可以通过控制发酵过程或采用提前采收葡萄的方式来让这些本该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更加的美味可口。

谎言三:90分酒比89分酒更好

谎言:《葡萄酒观察家》(WineSpectator)、《葡萄酒爱好者》(WineEnthusiast)、《葡萄酒倡导者》(WineAdvocate)、PinotReport、JamesSuckling、InternationalWineCellar、Vinous、BeverageTastingInstitute、ConnoisseursGuidetoWine以及一些博客都有各自的评分体系,他们的首要目地当然是卖酒。

真相:一些研究表明葡萄酒根本就不能用准确的分数来衡量。比如一款酒今天的评分可能是90分,那么明天它的分数可能就只有89分或88分了,这也就是说葡萄酒是一种不断变化的东西,你不能完全用准确的分数来进行衡量。因此千万不要让这些分数左右你的选择。

谎言四:陈年酒比年轻酒更好

谎言:一个私人酒窖的管理者曾经这样说道:当看着客户酒窖中存放着堆积成山的勃艮第白葡萄酒时,他感到异常沮丧。事实上,没有什么比看着这些窖藏的佳酿白白地错过其最佳适饮期而更加令人心痛了。

真相:今天的大多数葡萄酒都是适合年轻时饮用的,而现在市面上的葡萄酒也大致可分为两种:适合陈年型和适合即饮型。而那些适合陈年的葡萄酒往往含有高单宁和高酸,只有陈年方见其伟大。

谎言五:旧世界新世界

谎言:自从酿酒葡萄品质从高加索地区传入欧洲后,其身影现以遍布世界各地,也因此世界分成了旧世界和新世界,也就是传统葡萄酒生产国与新兴葡萄酒生产国之分。

真相:在过去的60年间,葡萄酒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和澳大利亚不再是葡萄酒世界里的小玩伴,而中国、英国、加拿大、泰国、俄罗斯以及印度也都在大量出产葡萄酒。新旧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而且其葡萄酒风格也由于酿造技艺的不断提升而变得越来越难以区分。

谎言六:酒杯越大越好

谎言:酒杯中的葡萄酒需要一定的空间来散发出它的香气,因此,酒杯越大越好。

真相:尽管酒杯制作商们会极力地告诉你酒杯在葡萄酒品鉴中的重要性,但这并不代表着酒杯越大越好。大的酒杯固然对醒酒有利,但这也可能给葡萄酒带来过度氧化或者香气无法从杯中冒出的风险。

葡萄酒中常见的6种矿物质香气


我们在品鉴葡萄酒时,难免会谈到各种香气,例如花香、果香、植物香和香料香等等。除了这些,其实还有一类香气叫矿物质香气,尤其是在品鉴勃艮第(Burgundy)葡萄酒时,酒友们会经常听到矿物质味这个评价。那么矿物质味到底有哪些,你知道吗?

1.泥土

泥土的味道主要分为石头/矿物质类和土壤类。在葡萄酒中,泥土的芳香往往来自于单宁,就如同酒液经过了葡萄树根的层层过滤,越是单宁细腻、有层次的葡萄酒,其泥土的气息就越浓。旧世界的葡萄酒强调风土(Terrior),因此它们的泥土味比较明显。不同的风土培育出不同风味的葡萄酒。比如,夏布利白葡萄酒(Chablis)拥有类似白垩土的风味。另外,意大利托斯卡纳(Tuscany)出产的桑娇维塞(Sangiovese)葡萄酒,以及美国卡内洛斯(Carneros)的黑皮诺(PinotNoir),都或多或少带有泥土的香气。

2.汽油

这种香气通常与陈年的雷司令(Riesling)葡萄酒联系在一起。随着成熟度的增加,雷司令会散发出汽油的香气,这种汽油味广受赞誉。除此之外,某些比较年轻的葡萄酒也会有汽油的味道,尤其是产自温暖地区的年轻的雷司令葡萄酒。

3.橡胶

橡胶味,尤其是烧焦的橡胶的气味,通常与南非的皮诺塔吉(Pinotage)葡萄酒联系在一起。生产商们并不喜欢葡萄酒中出现的这种味道。现在,品酒师们一般把橡胶说成是烤咖啡的风味。

4.焦油

德国的雷司令(Riesling)香气馥郁,酸爽纯净,但随着瓶中陈年,会逐渐浮现出明显的汽油(上已述及)或是焦油味。有些酒友对这种焦油味着了魔般地迷恋。如果你也迷恋这个味道,除了雷司令,也可试试南非的皮诺塔吉(Pinotage)。由该葡萄品种酿造出的葡萄酒在年轻时就已带有标志性的焦油味。另外,除了这两种葡萄酒,烈酒中的干邑酒(Cognac)、澳大利亚的西拉(Shiraz)葡萄酒,以及气候凉爽地区所出产的梅洛(Merlot)葡萄酒,也带有焦油的味道。

5.石头

这种气息像极了刚刚擦拭过的黑板透出的味道以及倾盆大雨后的马路所散发的味道。这种味道同样多见于勃艮第葡萄酒,属于别具一格的风味之一。

6.湿羊毛

这种风味通常出现在白诗南(CheninBlanc)葡萄酒中,尤其是那些产自卢瓦尔河谷(LoireValley)的白诗南葡萄酒;有时它也会出现在勃艮第(Burgundy)产区的霞多丽葡萄酒中。

湿羊毛并不是一种负面的风味,它可以增强葡萄酒的风味。它和湿狗的味道不同,湿狗的味道通常与引起软木塞污染的三氯苯甲醚(TCA)有关。

关于葡萄酒的6大谎言


热映葡萄酒电影《杯酒人生》(Sideways)曾极力地颂扬黑皮诺葡萄酒(PinotNoir)的美味,然而当你回头去喝一些梅洛葡萄酒(Merlot)时,你也会发现梅洛也丝毫不亚于黑皮诺。同理,大多数酒迷都怀抱ABC迷思AnythingButChardonnay,即除了霞多丽,什么都可以的偏激想法,然而,人们讨论最多的却是蒙哈榭(Montrachet)。蒙哈榭以出产充满黄油味的风味浓郁型霞多丽著称,不过人们似乎很偏爱着这个拗口的名字。为了阻止这样的错误认识继续遮蔽人们的眼睛,本文就为您揭开葡萄酒界甚为流行的6大谎言。

谎言一:白葡萄酒只适合女性饮用

谎言:这个谎言可能是这样流传开来的丈夫要了一杯白诗南葡萄酒(CheninBlanc),而妻子居然笑的前俯后仰,于是丈夫觉得很失面子就再也不喝白葡萄酒了。这就跟男人不穿粉红T-Shirt道理一样。

真相:事实上,白葡萄酒也可以非常优雅精细和复杂。只要避免一些甜白葡萄酒,白葡萄酒也同样可以清新可口,比如奥地利的绿维特利纳(GrunerVeltliner)、希腊的阿斯提可(Assyrtuko)、意大利的维蒙蒂诺(Vermentino)以及长相思(SauvignonBlanc)等等。

谎言二:高酒精是恶魔

谎言:一些人对高酒精度葡萄酒谈虎色变,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酿酒师故意采用过熟的葡萄,因而葡萄的含糖量上升以至于发酵成的酒精也越多,最终达到17%ABV左右。而对于葡萄酒来说,15%-17%ABV的酒精含量已是超高型了。

真相:高酒精是恶魔的这一看法不仅对葡萄酒产区不公平,对某些葡萄品种也是不公正的。一些葡萄品种比如仙粉黛(Zinfandel)本身就是富含糖分的葡萄,因此用其酿造的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很容易就达到16%ABV以上。而对于象西班牙、南意大利、加州、澳大利亚以及阿根廷部分地区等这样阳光充沛的产区来说,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更是习以为常。而酿酒师们也可以通过控制发酵过程或采用提前采收葡萄的方式来让这些本该高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更加的美味可口。

谎言三:90分酒比89分酒更好

谎言:《葡萄酒观察家》(WineSpectator)、《葡萄酒爱好者》(WineEnthusiast)、《葡萄酒倡导者》(WineAdvocate)、PinotReport、JamesSuckling、InternationalWineCellar、Vinous、BeverageTastingInstitute、ConnoisseursGuidetoWine以及一些博客都有各自的评分体系,他们的首要目地当然是卖酒。

真相:一些研究表明葡萄酒根本就不能用准确的分数来衡量。比如一款酒今天的评分可能是90分,那么明天它的分数可能就只有89分或88分了,这也就是说葡萄酒是一种不断变化的东西,你不能完全用准确的分数来进行衡量。因此千万不要让这些分数左右你的选择。

谎言四:陈年酒比年轻酒更好

谎言:一个私人酒窖的管理者曾经这样说道:当看着客户酒窖中存放着堆积成山的勃艮第白葡萄酒时,他感到异常沮丧。事实上,没有什么比看着这些窖藏的佳酿白白地错过其最佳适饮期而更加令人心痛了。

真相:今天的大多数葡萄酒都是适合年轻时饮用的,而现在市面上的葡萄酒也大致可分为两种:适合陈年型和适合即饮型。而那些适合陈年的葡萄酒往往含有高单宁和高酸,只有陈年方见其伟大。

谎言五:旧世界新世界

谎言:自从酿酒葡萄品质从高加索地区传入欧洲后,其身影现以遍布世界各地,也因此世界分成了旧世界和新世界,也就是传统葡萄酒生产国与新兴葡萄酒生产国之分。

真相:在过去的60年间,葡萄酒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和澳大利亚不再是葡萄酒世界里的小玩伴,而中国、英国、加拿大、泰国、俄罗斯以及印度也都在大量出产葡萄酒。新旧世界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而且其葡萄酒风格也由于酿造技艺的不断提升而变得越来越难以区分。

谎言六:酒杯越大越好

谎言:酒杯中的葡萄酒需要一定的空间来散发出它的香气,因此,酒杯越大越好。

真相:尽管酒杯制作商们会极力地告诉你酒杯在葡萄酒品鉴中的重要性,但这并不代表着酒杯越大越好。大的酒杯固然对醒酒有利,但这也可能给葡萄酒带来过度氧化或者香气无法从杯中冒出的风险。到底怎样的酒杯才最适合呢?请参见《如何选对酒杯》。

葡萄酒品鉴10大常见错误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保健。于是葡萄酒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首选之酒,但在品鉴葡萄酒的过程中,却容易有一些常见错误。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10大常见错误,新的一年你可一定要避免。

1.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适合加热后饮用

Gluwein?没错,这是一种在欧美非常流行的热葡萄酒,即往普通红葡萄酒中加入各种香料然后加热饮用的葡萄酒。然而,并非所有葡萄酒都适合加热饮用的。一般来说,在温度快速改变的情况下,红葡萄酒就会失去其新鲜口感,风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对于红葡萄酒,室温(18℃左右)即是它的适饮温度,所以,让葡萄酒自动升温到室温或在杯中自动至室温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因此,对于那些品质优异的葡萄酒来说,千万不要试图快速改变其饮用温度,否则你会追悔莫及。

2.不要用手掌去握杯肚

就如上文所言,如果你不想快速改变杯中之酒的温度或影响其饮用温度,请不要用手掌去握杯肚,因为这也是加热葡萄酒的一种方式。尽管说握杯姿势是个人习惯,但对于香槟或甜酒这些对适饮温度有较高要求的葡萄酒来说,丝毫的温度改变都可能会影响其品鉴效果。因此,酒饕们,还是老老实实地手执杯柄吧!

3.不要过度摇杯

适度地摇杯的确有利于葡萄酒香气的释放。然而,如果摇杯过度,那就会令葡萄酒氧化过度,令风味丧失得更多,尤其对于那些风味微妙复杂的葡萄酒。因此,酒饕们,请适度摇杯哦!

4.不要过度挑剔

有些酒饕非名家不买,非名庄不饮,须不知葡萄酒的乐趣就在于玩味这些葡萄酒微妙的差异。不要过度地炫耀你喝过多么多么著名的酒,也不要过度挑剔葡萄酒的出身,好好享用一杯葡萄酒真的有那么难吗,势利的酒饕?

5.不要让你的酒瓶与酒杯亲密接触

倒酒时,谨防你的酒瓶碰到酒杯。这样做的目的一来可以防止坚硬的酒瓶将脆弱的酒杯边缘磕破,二来凌空让酒注入酒杯还能让酒液充分与空气接触,进一步醒酒而释放香气。尤其是在倒起泡酒时,请先将酒杯倾斜,让酒液沿着酒杯内壁注入,这样就能尽可能地保留住起泡酒中的气泡了。

6.不要往白葡萄酒中加冰

酒饕们都知道白葡萄酒的最佳适饮温度在8-13℃之间,那就意味着要将白葡萄酒稍稍降温处理,因此很多人就会如饮用烈酒一样,往白葡萄酒中加冰块。然而,须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彻底将酿酒师精心打造的平衡口感打破。因此,酒饕们,不要再盲目了,也不要太心急,就等你的白葡萄酒好好在冰桶中凉爽一下再饮用吧!

7.不要炫耀那些晦涩的术语

葡萄酒术语众多,但这仅限于专业领域。对于普通消费者,这些晦涩的术语不仅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去认识杯中之酒,而且还可能导致误解,更何况有些术语还被滥用乱用。

8.不要贪图多而将酒倒满整杯

少即是多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因为在品酒时,适度摇杯让葡萄酒释放香气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如果杯子太满,你觉得你还能摇杯,还能让葡萄酒充分释放香气吗?一般来说,倒酒时将酒液倒至杯肚最大处最有利于葡萄酒释放香气。

9.不要将葡萄酒垂直储存

对于采用螺旋盖封瓶的葡萄酒,水平或垂直储存都不要紧。然而,对于软木塞封瓶的葡萄酒,就不能考虑垂直储存了。侧放能保证酒液与软木塞接触,不至于让软木塞干化而让空气进入酒瓶中,进而氧化葡萄酒,让葡萄酒变质,失去新鲜风味。

10.不要将葡萄酒兑雪碧或可乐

葡萄酒加雪碧或可乐,这在很多国家如中国、西班牙、希腊等都司空见惯,这是因为兑了这些饮品的葡萄酒口感更好更亲民。然而,单单为了口感好就将珍酿残忍地戕害,那真真的算暴殄天物了,即便你再土豪,也不要将柏图斯(Petrus)兑雪碧呀!

6大烈酒品牌的传奇故事


烈酒就是高浓度的烈性酒。烈酒通常被分为六大类:威士忌(Whisky)、白兰地(Brandy)、伏特加(Vodka)、朗姆酒(Rum)和龙舌兰酒(Tequila)和风味烈酒,包括金酒(Gin)和茴香风味烈酒等。下面小编跟大家讲述烈酒品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1.杰克丹尼(JackDaniels)

杰克丹尼酿酒厂于1866年获得营业许可,所酿造的陈年威士忌一直沿用杰克丹尼(JackDaniel)先生1866年所使用的方法,并始终遵照其创始人的座右铭:滴滴精酿,始终如一。其创始人杰克丹尼1911年死于败血病。他之所以患上败血病,是因为,在某天他很早地来到了办公室,然而在试图打开办公室保险箱的时候,他记不起来密码。然后,盛怒之下的杰克丹尼用脚来踢保险箱。由此,受伤的脚指头成为他罹患败血病的源头,并且至死未愈。

2.百加得(Bacardi)

葡萄酒商人唐法昆多百加得马索(DonFacundoBacardiMasso)于19世纪初从加泰罗尼亚移民来到古巴。在这时,朗姆酒制造成本低廉,不属精致饮料之列,很少在高档酒馆出售。唐法昆多着手驯服朗姆酒,在尝试若干方法后,发现了用木炭过滤朗姆酒以去除杂质的方法。此外,法昆多使用橡木桶存放朗姆酒,达到了为其添加醇香的效果。最终所得到的产品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白朗姆酒。

法昆多和他的兄弟何赛在1862年2月4日建成了一个小酿酒厂,把之前的试验发现投入到商业生产中。他们的第一个铜加铸铁制的蒸馏器每天能生产35桶发酵糖蜜。车间房屋的梁上住着水果蝙蝠,蝙蝠因此成为了百加得的蝙蝠商标。

3.威凤凰波本威士忌(WildTurkeyBourbon)

作为全球销量最好的高级肯塔基波本威士忌之一,威凤凰继承了美国威士忌的光荣传统,具备波本威士忌的一贯高贵品质。威凤凰的原文意思为野火鸡,据说,威凤凰品牌的创立源于其托马斯麦卡锡(ThomasMcCarthy)的一次旅行。当时,托马斯麦卡锡去南卡罗来纳州(SouthCarolina)狩猎野生火鸡,朋友们分享了他带来的威士忌后都争相称赞。不久后,威凤凰便登陆了市场。

4.皇冠伏特加(Smirnoff)

皇冠伏特加是闻名世界的伏特加,全球销售达一千五百万箱,行销多个国家。该品牌起源于沙俄时代。1860年,皇冠伏特加酒厂(PierreSmirnoffFils)在莫斯科建立。1870年,化学家安德鲁阿尔巴诺夫(AndrewAlbanov)发现了用木炭的吸收品质,皇冠伏特加开始使用木炭过滤伏特加。1930年,其配方被带到美国,在美国建立了皇冠伏特加酒厂。

5.轩尼诗(Hennessy)

路易十五(LouisXV)在位期间,一位生于爱尔兰的年轻人来到法国,投身法国的爱尔兰军团。他是巴利玛英贵族(Bellymacmoy)的长子,自小满怀大志,一直为理想的生活和荣誉而奋斗,他就是李察轩尼诗(RichardHennessy)。李察轩尼诗骁勇善战,迅即官至上尉,并且以英勇不凡的气度,广受同僚赞誉。1760年,他派驻法国西南部加农地区的雷岛驻防,随后退伍,并创办了一家名为HennessyConnellyCo公司,专门酿制干邑。他将酿制而成的生命之水(eaux-de-vie),寄了数桶回爱尔兰,结果大受亲友欢迎,此举奠定轩尼诗干邑的盛名。随后,连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和凡尔赛宫的贵族,亦深深推崇干邑的超卓品质和精致品味。

6.帝王威士忌(Dewars)

帝王威士忌品牌由约翰德华(JohnDewar)于1846年在苏格兰伯斯(Perth)成立,并逐渐成长为成为苏格兰威士忌中的佼佼者。1987年,人们在休伦湖(LakeHuron)发现了1913年失事的女王号(Regina)轮船的遗骸,并在该轮船上发现了一批帝王威士忌。陈年苏格兰威士忌的味道堪称经典,这些已过百岁的威士忌登上了2013年的一场无声拍卖会。

喝酒的三大常见错误


喝酒的三大常见错误

一、酒兑饮料喝:我们有时候喜欢酒兑饮料,可能在我们内心都会随着时尚而来,觉得很是时尚。如果有红酒加雪碧或者威士忌加冰红茶之类的搭配放在眼前,我们肯定看的眼花缭乱的,或许是在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在喝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像在喝饮料,结果就是导致了很多人对它痴狂的迷恋吧。在我们的胃里面的酒通常是来自兑酒的碳酸饮料,当然它们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会让酒精以加速度进入肠道,然而小肠所化解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这样就会加大酒对身体的损伤了。

二、我们很多人甚至一些酒行的人也会认为红酒可以养人就可多喝,其实这也是谎言,超过定量后,无论什么酒都有可能会伤肝伤对我们身体不利的。

三、还有就是所谓烟酒不分家,这更是个天大的谎言。但是真话是边喝酒边抽烟,是伤肝又伤肺。很明显的是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作用,也就是相当于被麻醉了,然后就可想而知了,也就大大增加了饮酒,危害更深了。

葡萄酒入门七大常见疑问


林裕森在其著作《葡萄酒全书》中写道,没有任何一种其他饮品比葡萄酒更复杂难解,但也没有其他饮品可以像葡萄酒这般为我们带来如此多样的乐趣。诚然,作为世界上最微妙的饮品之一,葡萄酒中无垠的迷人世界吸引着无数探索者,但其中浩瀚有时也难免使人感到迷茫。本文将解答初入葡萄酒世界时邂逅频率较高的七个疑问,助你拨开云雾,一探究竟。

Q1:酒精度高的葡萄酒更优质吗?

葡萄酒中的酒精是由葡萄果实中的糖分转化而成的,葡萄中所含的糖分越高,其潜在酒精度(糖分完全发酵时葡萄酒的酒精度)就越高。当然,酒精度也可以在酿酒过程中进行管理和控制。例如,在糖分完全转化为酒精之前人为打断发酵,就可以生产出酒精度较低、残糖较多的偏甜型葡萄酒;而如果酿酒师选择在发酵时通过葡萄醪强化(MustEnrichment)或加糖(Chaptalisation)等方式增加葡萄醪的糖分含量,也可以提高最终成酒的酒精度,不过这些方法并不常见,在许多国家也是被禁止的。

撇开酿造工艺中的选择不谈,影响葡萄果实中天然含糖量的因素亦有很多,如种植地的气候以及葡萄园管理方式等等。生长于澳大利亚和智利等温暖或炎热产区的葡萄果实含糖量天然较高,而产自德国等凉爽地区的果实含糖量则相对较低。提前采摘可以获取糖分含量较低的葡萄,推迟采摘的果实中糖分含量则会相应增加。

酒精含量会直接影响到葡萄酒的口感,往往表现为舌根和喉咙处的灼热感。一般来说,灼热感越强烈,说明酒精含量越高。酒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葡萄酒结构的平衡性。平衡指的是葡萄酒中各结构成分互相融合的程度,包括果香、甜度、酸度、单宁和酒精度等。也就是说,酒精度并非衡量葡萄酒质量的绝对指标,更不是越高越好。真正优质的葡萄酒就好比一支悠扬的协奏曲,各方面都十分均衡且和谐,不会有某项要素显得过于突兀。

Q2:酒液颜色越深,葡萄酒品质越好吗?

葡萄酒的颜色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1.葡萄品种

不同葡萄品种的果实大小和果皮厚薄程度不同,酿制出的葡萄酒颜色深浅也不一样。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和西拉(Syrah)等品种酿制出的葡萄酒颜色会更为深浓,多为紫红色或深宝石红色;黑皮诺(PinotNoir)和内比奥罗(Nebbiolo)等品种酿制出的葡萄酒则色泽较浅,多呈浅至中等宝石红色。

●2.酿造工艺

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与葡萄汁的接触时间越长,萃取出来的色素和风味特征就越多,葡萄酒的颜色也就越深。

●3.陈年时长

通常而言,红葡萄酒的颜色会在陈年过程中越来越浅,最终变成红茶色或棕色;白葡萄酒则正好相反,从年轻时的柠檬色或金黄色逐渐向棕褐色演变。这是因为在红葡萄酒的陈年过程中,赋予葡萄酒颜色的花青素(Anthocyanins)会不断减少,使酒液如同褪色一般日渐浅淡;而白葡萄酒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聚合色素和酚类物质,使葡萄酒的颜色相应加深。

综上所述,酒液颜色是葡萄品种、酿造工艺和陈年时长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论酒色浅淡还是深沉,都无法作为判断葡萄酒品质的依据。若单是以色取酒,恐怕会与不少佳酿失之交臂。

Q3:软木塞越长,葡萄酒品质越有保证吗?

采用橡木这种天然材料制成的软木塞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孔隙,使用更长的橡木塞可以相对减小这些孔隙对于密封性的影响;另外,在陈年过程中,酒液会缓慢地往软木塞里渗透。因此,对于适合长时间陈年的葡萄酒来说,使用越长的软木塞封存就越保险。

许多产自旧世界国家的的顶级葡萄酒都会采用长木塞,这也解释了为何部分消费者习惯于把软木塞的长短与葡萄酒的陈年潜力和品质挂钩。不过,回到我们的问题本身,这只能说明陈年潜力出色的优质葡萄酒多使用较长的软木塞,但并不能证明使用长软木塞的就一定是优质葡萄酒。

Q4:如何正确认识葡萄酒的挂杯?

挂杯是葡萄酒品鉴中经常用到的一个术语。摇动酒杯,使葡萄酒均匀接触酒杯内壁,再把酒杯直立静止后,酒杯内壁上形成的无色酒柱就是挂杯,又称酒泪或酒腿。挂杯现象与液体表面的张力有关,酒精的蒸发速度比水快,表面张力又比水小,在重力作用下就形成了挂杯。

葡萄酒中的甘油、酒精和糖分等含量越高,摇杯时就越容易形成酒柱。此外,挂杯现象与酒杯的材质和洁净程度也有关系。单纯通过一款葡萄酒的挂杯多少来判定其质量是没有道理的。

Q5:葡萄酒里有沉淀,还能喝吗?

葡萄酒里出现少许沉淀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葡萄酒中最常出现的沉淀物质为酒石酸(Tartaricacid)结晶。酒石酸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葡萄果实或其它水果(如香蕉或酸角)中的有机酸,在低温下就会析出形成晶体,但不会随着温度的回升而再次溶解,因此很容易在酒中形成沉淀。所有种类的葡萄酒中都有可能产生这种沉淀。在白葡萄酒中,酒石酸沉淀往往是无色透明的晶体;而在红葡萄酒中,由于色素的存在,酒石酸结晶则会被染成红色或是黑紫色。

如果葡萄酒中出现酒石酸沉淀,说明这瓶酒可能曾经存放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酒庄会在葡萄酒装瓶之前对其进行低温处理,让酒石酸结晶提前析出,从而避免葡萄酒日后产生酒石酸沉淀。大多数酒庄在装瓶之前还会对酒液进行沉淀、下胶和过滤,以提高葡萄酒的澄清度。与此对应的是,也有部分酒庄希望尽可能保留酒液原本的风味和质感,因此选择不经过滤直接装瓶。

除了酒石酸结晶之外,在一些红葡萄酒中也会出现一些颜色较深、呈薄片状的沉淀,这种沉淀的主要成分是在陈年过程中逐渐沉积的色素与酚类化合物等物质。红葡萄酒中若出现此类沉淀,说明这瓶酒已经在瓶中陈年过较长时间,或是葡萄酒的风格饱满浓郁比如炎热年份的波尔多(Bordeaux)葡萄酒和一些来自新世界的用赤霞珠及西拉等品种酿成的葡萄酒。

不论是酒石酸结晶,还是沉积的色素与酚类化合物等,这些沉淀都是天然形成的,无毒无害,也不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只需在饮用前通过换瓶除去即可。不过,如果葡萄酒中的沉淀呈絮状漂浮在酒液中,并且酒液颜色浑浊,那这瓶葡萄酒很有可能已经变质,不再适合饮用了。

Q6:酒瓶越重,葡萄酒越高档吗?

这一说法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较重的酒瓶通常瓶壁更厚,或是瓶身更宽、更高,因此包装成本也会略高,但由此推断葡萄酒品质的高低则是无法成立的。

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葡萄品种、产区、葡萄种植方法和酿造工艺等。酒瓶的重量只是葡萄酒包装规格中的一部分,而包装更多取决于营销策略或是酒庄自身的偏好,与葡萄酒的品质并无必然联系。

Q7:瓶底凹陷越深的葡萄酒越好吗?

葡萄酒瓶底部凹槽的学名叫作碹(xun)底。早期的玻璃瓶都是人工吹制的,由于工艺限制,无法将瓶底做得十分光滑平整,所以当时平底的瓶子并不利于放置。而底部有凹槽的酒瓶能减小瓶底与放置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酒瓶倾倒的可能性。

随着玻璃制作工艺的发展,人们早已能够制作出底部平整的玻璃瓶,而且平底玻璃瓶相比于碹底玻璃瓶更加轻便,生产成本也更低。不过,人们发现碹底玻璃瓶对于葡萄酒来说有一些好处,于是将其沿用至今。首先,碹底玻璃瓶能够增加玻璃瓶的结构稳定性,使其更加牢固,这对于瓶内气压极大的香槟(Champagne)等起泡酒来说十分重要;其次,碹底有助于将葡萄酒在陈年过程中形成的沉淀积聚在底部;另外,在倒酒时,碹底还能帮助侍者更好地握持酒瓶。

出于上述原因,如今大部分起泡酒以及很多适合陈年的葡萄酒都会选用碹底玻璃瓶进行包装。不过,酒瓶是否为碹底和碹底的凹陷程度与葡萄酒的品质高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毕竟使用何种玻璃瓶还是人为决定的。比如,一些质量上乘的白葡萄酒,其酒液本身的澄清度已经很高,即使长期陈年也不会形成太多沉淀,所以可能会采用平底瓶;而使用碹底瓶的葡萄酒也并不一定就具有十分出色的陈年潜力。单单通过酒瓶、瓶塞等外包装难以判断葡萄酒的品质,要真正了解一款葡萄酒,最好的办法还是开瓶一品其馥郁滋味。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