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酒文化的传承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酒令的传承文化》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酒令自古在民间流传,也深受人们的喜爱。酒令对于活跃酒席气氛,增强交流沟通情感,还有传递知识都有一定的作用。古人行酒令把经史百家、诗文词曲、歌谣谚语、典故对联等等文化内容,都融入到酒令中了。酒令是对人的聪明才智、知识水平、文学修养和应变能力的严峻考验。现在的酒席上,即使是类似杠子老虎、孙悟空猪八戒、一只小蜜蜂的小游戏,也是一些很健康阳光的。酒令中小小的活动也都能体现出一些文化的传承细节,从中吸收到我们酒令文化的精髓。
无酒不成席。酒席上大家举杯间,借助酒令,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文人更是多嗜酒。酒能激发灵感,活跃思维,一部文学史,几乎页页都散发着酒香。众所周知的李白和杜甫,都嗜酒成性。李白自称“酒仙",杜甫因有一句“性豪业嗜酒”,被郭沫若称之为“酒豪”;郁达夫曾赋诗“大醉三千日,微醺又十年”;丰子恺也写道:“世间较好是酒肴,莫如诗句。”真是,琴棋书画诗酒花。另外还有,惩恶扬善的江湖侠士武松,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无一不是白酒的功劳;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也是与白酒有关。更有范增替项羽设下鸿门宴,平和从容的宴席上杀机四伏。关于酒的故事,与酒有关的故事不胜枚举。无论是幸福、快乐、忧愁、郁闷、沉重、轻松都可以对酒倾诉,与酒共享。在当今社会,不论是生活休闲,还是职场上的宴会、餐饮,面对各种交际场合,饮酒也是一种生活运动。同时开启品味的另一扇窗。当然饮酒要适度适量,身体较重要。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爱惜自己的身体。

jiuku365.Com小编推荐

酒令中的酒文化


我国酒文化历史悠久,从周朝开始,宴会上饮酒就有了酒令,酒令是活跃酒席气氛的重要方式,随着历史的变迁,酒令却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虽然行酒令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酒宴上依然倍受欢迎。古代行酒令的方式非常多,如猜拳、骰子令、筹令、酒牌令等,玩法众多,筛子令现在也非常流行,特别是酒吧,古代的筛子和现在的麻将色子类似,有四面、六面、八面的,通过摇色子获得点数来喝酒;酒令和酒牌是通过抽签的方式,不同签上写的东西不同,根据不同的规定来喝酒,有人将我国古代的酒令整理,共有三百余种。酒令中的筹令是很常见的,但是制作却很麻烦,先做好筹签,然后在签上刻上酒令、令辞和酒约,而且多少不等,有的十几签、有的数十签甚至上百签,不同的筹签需要喝的酒不同,能够很快的调节酒宴上的氛围,这是我国最为传统且独特的酒文化。

白酒中的酒令文化


白酒是我国独有的传统饮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的传统文化与人的心理传承中,白酒都有着独特的地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白酒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生态。
的白酒,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它依附于农业,是农业经济的一部分。人常说“酒足饭饱”,其实是饭饱酒足,人民生活先富足而后才出现酿酒业。所以说,白酒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品质上好的白酒馥郁芳香,醇厚甘鲜,回味无穷。细品慢酌,便可以尝到各种滋味。而且往往随着时间的久远会更为浓烈。所以白酒是陈的香。其营养物质含量高,而且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因此,如果啤酒被列为营养食品,称为“液体面包”的话,白酒被誉为“液体蛋糕”是当之无愧的。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们的生活也增添了不少丰富的色彩。白酒不可以用来解渴,是用来表达情感、表现品位、点缀美好生活的奢侈品。自从我们的老祖宗从腐烂了的野果的酸香味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酿酒术,制作出人间醇厚甘香的白酒,从此人类的生活丰富多彩了许多,人类的文化也变得斑斓多姿。
酒令文化是饮酒过程中的另外一个文明的标志。酒令对于活跃酒席气氛,增强交流沟通情感,还有传递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古人行酒令把经史百家、诗文词曲、歌谣谚语、典故对联等等文化内容,都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令中去了。酒令是对人的聪明才智、知识水平、文学修养和应变能力的严峻考验。
我国还有许多的酒俗与酒习,也是色彩艳丽的民族文化。生活上的酒俗与酒习有:有婚嫁酒,生丧酒、寿酒、时节酒、清明酒、端午酒、生活酒、新居酒,宴宾酒,除游乐性的如“元宵赏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赏菊品蟹”等约亲友小酌外,尚有“洗尘酒”、“接风酒”、“饯行酒”、“送别酒”等。另外,还有“会酒”、“罚酒”、“谢情酒”等等。

延续千年的酒令文化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酒令就在黄河流域的宴席上出现了。酒令分俗令和雅令。猜拳是俗令的代表,雅令即文字令,通常是在具有较丰富文化知识的人士间流行。白居易曰:“闲徵雅令穷经吏,醉听新吟胜管弦。”认为酒宴中的雅令要比乐曲佐酒更有意趣。文字令又包括字词令、谜语令、筹令等。
酒令是酒与游戏的结合物。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投壶游戏,秦汉之间的“即席唱和”等都是一种酒令。但是游戏的发展成了一种带有强制性与结束性的游戏后,就成了既轻松又严肃的—种文化现象了。西汉时吕后曾大宴群臣,命刘章为监酒令、刘章请以军令行酒令,席间,吕氏族人有逃席者,被刘章挥剑斩首,为喝酒游戏而戏掉了脑袋这也许就是戏中之戏了。此即为“酒令如军令”的由来。唐宋是古代较会玩的朝代,酒令当然也丰富多彩。白居易便有“筹插红螺碗,觥飞白玉卮”之咏。酒令在明清两代更步上层楼,发展到了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清代俞敦培将酒令分为四类:占令、雅令,通令、筹令、筹令是酒令中的重头戏。
筹令,顾名思义,行酒令必用筹子,筹子是此类酒令的显著特征。说起筹令先要弄明白什么是筹。筹本是古代的算具。古代没有计算器,一般用竹木削制成筹来进行运算、善计者可以不依赖算具求得结果,因此筹引申为筹谋、筹划。《汉书.高帝汜》记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现在把军事指挥将在室内制订作战计划,即称为运筹帷幄。其中的筹,志义为筹划、筹略、筹谋之义。从唐代开始,筹子在饮酒中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用法:其一,仍用以记数、白居易诗“醉折花枝作酒筹”中的”酒筹”即为此类、这种意义下的筹在后代酒令游戏中仍可见到,作用是以筹计数,后再按所得的筹的数量行酒。另一种就比较复杂了,人不满足于筹子的原始用法,而把它变化成了一种行令的工具。筹的制法也复杂化,在用银、象牙、兽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筹子上刻写各种令约和酒约。行令时合席按顺序摇筒掣筹,再按筹中规定的令约、酒约行令饮酒。据考,唐代的《论语》酒筹是目前所知的较早的—种筹令。
筹令的包容量很大,长短不拘。大型筹令动辄有八十筹,而且令中含令,令中行令。
筹令因有这样的特点,才有能力从长篇巨作的戏剧《西厢记》及《水浒传》、《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小说中取材,也才能有包容像《易经》的六十四卦等具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
酒筹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也是—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不能设想,在高节奏运转的现代化生活的今天,再有几个年轻人慢腾腾地坐麦当劳玩什么《红楼梦》酒筹。但是酒筹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仍然是我们老祖宗留下一份宝贵财产,除了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外,在某种特定的适当场合也会有一定的文明作用。比如,无论如何、总比什么“感情深,一口闷”式的蛮喝,“哥俩好哇,五魁首哇”地俗喝要好一些。因为“附庸风雅”总比“附庸粗俗”要有品位。而“附庸风雅”本来也就不是个贬义词。
酒筹文化是饮食合餐制的产物,它的本质是农业文化。酒宴中的酒筹令有着很大的文化含量,参加者自古今名著、诗词歌赋,至天文地理、民俗俚语都要胸中有数才能现场发挥得好而不被罚酒。人们在欢宴中也锻炼了才思敏捷和竞争精神;既活跃了饮食的氛围又增添了审美情趣。

赖永初酒传承的独特工艺与特色文化


“赖永初”酒系酱香型白酒,是茅酒传人经典产品,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特点,是酱香型白酒传统技术的完美体现。历经百余年沧桑,是酿造者以神奇智慧,提梁之精,取小麦之魂,采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捕捉特殊环境里不可代替的微生物发酵、揉和、升华,为酒文化之碑。作为茅台原产地域的保护产品,是绿色产品,有机食品。众多科学研究证明:经过9次蒸发,8次摊晾、加曲、上堆发酵、入池发酵、7次取酒后酿造的“赖永初”酒,具有“无色、透明、醇香、回甜”之风格,以“酱琼厚”为酒质特性,具有较强的保健作用和疗效功能,饮后不上头、不刺喉、不口干、不伤胃等特点。

潞酒——香飘万里醉半山 潞酒传承文化


潞酒,因产于潞州(今长治市)而得名。1400余年的酿造历史,使得潞酒在《山西通志》中有了“酒之美者“”汾潞之火酒盛行于世”的记述,可见潞酒与汾酒在我国古代已齐名于四海。到了唐朝中期,潞酒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方风味,故民谚曰“上党潞酒,天下少有”。

长治是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气候湿润,四季分明,适合于酿酒所必须的粟、谷物、高粱等农作物的生长,加之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也为潞酒的生产提供了必备的原材料供需,因此,是太行山上的甘泉沃土,造就了潞酒千年流芳。

田海燕介绍,潞酒属清香型大曲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以豌豆、大麦踩制的中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地缸发醇、清蒸“二次清”工艺,清蒸流出的酒进行分级贮存、勾兑出厂。具有酒液清亮透明、酒味清香纯正、入口绵甜、落口爽净、饮后回味悠长等特点,独特之处在于有浓郁的梨花香气,沁人心脾。1974年获“山西名酒”称号,2004年,“潞酒”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知名白酒信誉品牌”称号

在长治市潞酒有限公司的厂区里,一些造型拙朴的巨大木箱引起了记者的好奇。田海燕介绍说,这是一种古制的储酒容器,名叫酒海。它采用优质木材制作,用麻纸、猪血百层裱糊,以菜油、蜂蜡等涂封,其内壁表层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同时,使酒避免接触金属,有利于酒的酯化和储存。经酒海贮存的白酒,浑厚醇和,绵甜悠长,清香四溢。“我们一直沿用这种古老的容器储酒,现在有传统酒海120余口,这在全省仅此一家,在全国上万家酒厂中也属罕见。”田海燕颇为自豪地说。如今,潞酒的生产酿造工艺依然沿袭古法,在操作上坚持“稳、准、细、净、冷、热、潮、燥”等要诀,并以“立春封坛,立夏立窖,秋分开坛,立冬缮海”为酒海储酒之法,陈年潞酒,逐之问世。

“一壶潞酒十里香,入口绵绵永难忘”,潞酒始创于北周,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因产于潞州而得名。早在中唐时期,潞酒就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味,潞州各县酿酒业很发达,有近50座烧酒坊。唐玄宗曾镇守潞州,即帝位后,视潞州为发迹之地,开元十一年到二十年(723-732年)9年间先后三次登太行山来潞州,以潞酒“宴父老”。从明代起,潞酒的营销网络已经遍及华北地区。以上党盆地为中心,北过东阳关到冀,南下天井关到豫,东过小南天到鲁,西行出翼城达陕。古时运输不便,酒商靠肩挑把一担担潞酒运送出去,因此有“潞酒一过小南天,香飘万里醉半山”之说。明清晋商辉煌之时,晋酒已遍布大江南北,当时的潞商更是把潞酒带到了酒之王国的川蜀之地,以至于“百花潞酒”至今仍为四川涪陵三宝之一,谱写了潞酒独特的辉煌。在潞酒的发展史中,无论是从酿造工艺还是制作工艺,都打造出了众多的奇迹。潞酒以其透明清香、绵软味长的品质,走在了当代众多白酒品质前列。

长治市潞酒有限公司改制后,企业资金、技术与人才实力得以空前提升。长治市潞酒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潞酒迁建项目,是长治市潞酒有限公司为实施“五五”战略,重现潞酒辉煌而进行的重大举措。该项目座落在长子县宋村工业园区,占地533余亩,项目总投资11亿元,项目达产后,年实现利润34000万元。新一届公司领导将带领全体职工,秉承“千年潞酒,永世传承”的企业使命,全面重塑这一久远的上党文化遗产。

宣酒是对千年“小窖酿造工艺”的文化传承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是宣酒白酒的创始人纪叟离世时李白对他的深切悼念,也是李白对宣酒小窖的高度评价。1200多年来,宣酒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承载着时代和历史的变迁。在的传统文化中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历史上,对宣酒的认知始于李白。当年李白七游敬亭山,畅饮老春酒,激情万家酒店的故事流传至今。宣酒也因受到李白的推崇,一直声名远播,一度还成为王室的贡酒。如今宣酒集团发现宣酒古小窖池,传承和发展纪叟的老春酿造工艺,形成了现在的宣酒。
现在宣酒集团在原来宣酒小窖工艺的基础上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积极发展宣酒小窖酿造,并且新建的宣酒小窖池以原来的宣酒古窖泥为种泥,以此扩大培养新的宣酒小窖并传承了古小窖的酿造工艺,历年珍藏,延迟开封,才得宣酒的绵柔品质。宣酒的古小窖也成了宣酒绵柔之根。
宣酒的小窖在酿造工艺上也是精酿深藏,以达到宣酒浑然天成之效。宣酒质量总监黄明告诉记者,好酒要经过贮存,才能使酒分子链重组,酒体才会变得醇绵,才具备出库调味的资格。宣酒的绵柔之道在于陈酿,在宣酒的生产过程中,特别注重优质酒分段摘取和历年储存,使宣酒形成了良好的酿酒储酒传统,悠久的历史也为宣酒积累了丰富的陈年原酒。虽是小窖储存,宣酒的贮酒罐也是规模宏伟,宣酒人珍重每一罐宣酒,每罐上都标明宣酒的等级、生产日期等。
发展古小窖,严格选材,高科技精心酿造,这些都是宣酒品质的保证,使宣酒集团建成省级科研中心。正是这样虚心传承,潜心发展,使得宣酒的小窖酿造工艺经久不衰,酿出较绵柔的宣酒。

古代有趣的酒令


酒令,是人饮酒时助兴娱乐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之名,较早见于刘向的《说苑》。后汉贾逵曾撰《酒令》一卷,《后汉书·贾逵传》说:“逵作酒令,学者宗之。”他大概是创作酒令的高手。据说,较初设立酒令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周灭殷后,以殷人酗酒亡国为鉴,发布了禁止酗酒的命令,即知名的《酒诰》。从此,正式宴会上,方有令官之设。或曰“酒令”,或曰“觞政”,职责就是维护、执行周王的诰令。战国时的滑稽大王淳於髡讽谏齐威王时说:自己原有一石的酒量,而在齐王的宴会上,前有酒执法,后有酒御使,心惊胆颤,俯伏而饮,只要喝一斗就醉了。从中可以看出,设“酒令”之初,目的在于禁止酗酒。但后来,恐怕认为宴饮之时,用不着这样正儿八经,慢慢就向着游戏方向发展,此时令官的作用就是监督游戏的公正性及执行罚酒任务。
隋唐时,酒令有了很高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酒业振兴,酒风甚浓,为酒令的拓展提供了沃土。酒令除常见的掷骰、射覆、酒筹、酒牌、文字令外,还有击鼓传花、手势令、旗幡令、小酒令等等,其花样之新,门类之多都达到了非凡水平。到五代时期,酒令不拘一格,不再追求工整。
宋代酒令由雅趋俗,俗中见雅,比唐代酒令有了更广泛的基础。宋朝酒令受当时诗词歌赋的影响,又有了新的发展。到了元代,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酒令从士大夫、文人雅士及富豪之家的酒宴普及到民间。明朝时,酒楼、酒馆已行令成风。
至清朝,无论樵夫渔人、村农店妇,均能行令,为酒令的鼎盛时期。《红楼梦》第四十四回:“鸳鸯吃了一种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唯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第六十二回中的那次寿宴中,史湘云出酒令:“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这个酒令题面繁复得一塌糊涂,把有关诗词歌赋以及瓜果农耕等五种词语凑成一句话,难度可想而知。

划拳酒令的含义


酒令含义:1、一心敬。此出唐代诗圣杜甫《高都护马行》:与人一心成大功。表示祝酒人诚心敬酒,同心共饮之美好心愿。2、两相好。今人划拳多以两相好开局,乃至哥俩好、爷俩好。3、三星高照。系祈盼福星、禄星、南极老寿星高照。4、四鸿喜。古人四喜是指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5、五魁首。五魁首者,系指古人苦读《诗》、《书》、《易》、《礼》、《春秋》五种经籍著作,以求功名,夺得魁首。6、六大顺。《左传》云: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数者累谓六顺也。7、七巧。相传农历七月初七,天上牛郎织女相会,民间妇女比穿针引线,斗巧取胜,祝贺织女喜会牛郎。俗称乞巧,因乞七谐音故之。8、八马。周穆王常驾八匹骏马四处游玩,相传曾在昆仑山瑶池与西天王母诗酬谢唱。今人划拳常呼八仙庆寿以取代八马。9、久长。据《史记》载:建久安之势,成长久之业。后人取其久长二字作为典故,谐音为酒长,借喻人们相聚美酒不尽。10、十全。双手合十,一个不缺。理解为十全十美。清朝乾隆皇帝自诩文治武功,福禄寿俱全,自称十全老人。

古代酒令有哪些,古代酒令大全


古代酒令,重在觞政。早的酒令,完全是在酒宴中维护礼法的条规。在古代还设有【立之监】、【佐主史】的令官,即酒令的执法者,这种酒令是限制饮酒而不是劝人多喝酒的。

而“今人饮酒,不醉不欢,古人皆然,唯醉必由于劝酒。古人习以冠带劝酒,劝而不从,饮不尽兴,自生佐饮助兴之趣。”久而久之,觞政渐渐湮没,所谓“酒令”,沿习成俗,流传至今。

西周:燕射

在西周时期就有了一种为饮酒而设的礼仪,这时候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决定胜负。负者饮酒。《周礼·春官·乐师》记载:“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

春秋战国:投壶

古老而又持久的酒令当首推投壶。投壶产生于春秋前,盛行于战国,《史记:淆稽列传》就载有投壶盛况,《礼记》中慎重地写着《投壶》专章。

三国名士邯郸淳的《投壶赋》描绘为出色:“络绎联翩,爰爰兔发,翻翻隼隼,不盈不缩,应壶顺入”,可窥见当时盛况。

魏晋:流觞曲水

魏晋时,文人雅士喜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还因被罚作诗这种高逸雅致的精神活动的参与,使之不同凡响。

唐朝:藏钩·射覆

《胜饮篇》中有:“唐皇甫嵩手势酒令,五指与手掌节指有名,通吁五指为五峰,则知豁拳之戏由来已久。”

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欧阳修《醉翁亭记》:“觥筹交错起座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明清:拧酒令儿

明清两朝流行的酒令当推“拧酒令儿”,即不倒翁。先拧着它旋转,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脸朝着谁就罚谁饮酒。

俞平伯先生引《桐桥倚棹录》称其为“牙筹”,是一种泥胎,苏州特产,一般为彩绘滑稽逗乐形象。《红楼梦》里写薛蟠给薛姨妈和宝钗带的礼物中就有这种惟妙惟肖的酒令儿。

花风令

制酒筹24根,选24种花卉名字,分别刻在筹子的上端,下端刻该行何令,如何行酒等。合席轮流掣筹,明刻写令的饮酒。

梅花:笑者饮,首座者饮,南方人饮,找人划过桥令拳。

山茶:吃茶者饮,红顶者饮,行一品令。

水仙:衣冠淡雅者饮,行饮中八仙令。

瑞香:善睡者饮,洒香水者饮,行斗草令。

山矾:着紫色衣黄色衣者饮,行猜朵令。

迎春:先到者饮,合席吟诗,要有花名,不可出花字。

樱桃:有妾者饮,行猜点令。

望春:面东者饮,行击鼓传花令。

菜花:吃斋者、乡下住者、闭门韬晦者饮,行花间令。

杏花:有大学文凭者饮,赴试者饮,行金门射策令。

李花:无言者饮,姓李者饮,行哑拳令。

桃花:多子者饮,新婚者饮,行漁翁下网令。

棠棣:有兄弟者照数饮,行公领孙令。

蔷薇:说笑话讥讽者饮,每人说一句笑话。

海棠:杭州人饮,行走马拳令。

木兰:曾从军者饮,新乘船者饮,各举美人名,名非花名者饮。

桐花:抱孙者饮,善弹琴者饮,打通关拳。

菱花:正吃点心者饮,身摇者饮,行两岐令。

柳花:吴地人劝客殷,行花红柳绿令。

牡丹:位尊者饮,甲子年生者饮,行福禄寿令。

酴醾:酒量大者饮,行卖酒令。

棟花:后到者饮,行寻花令。

美女、江湖、行酒令,醉人的不是酒,而是任逍遥的意境。(酩悦)

古时的禁酒令


“禁酒令”进入历史舞台时间久矣,是最古老的法令之一。虽然全世界不存在完全禁酒的国家,但是有些国家关于禁酒的法律制度还是比较严厉的。世界上最早的酒起源于何时何地,现在已无法考证。一种传说是:酒的最早发明人是杜康,曹操曾在《短歌行》中写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在汉代已经将“杜康”作为酒的代名词,这种称谓一直流传至今。还有一种说法,酒是一个叫“仪狄”的女子发明的。据《战国策》记载:“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对此,在《太平御览》中也有同样记载,“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从《战国策》的角度看,是“帝女”命令仪狄做的酒,按照现在知识产权法的说法,“帝女”才是酒的权利人,仪狄造酒行为实际是一种“职务行为”,所以,在我国上古时期,掌管酿酒的官员也多被统称为“仪狄”。不管怎么讲,中国都是公认的世界上最早发明酒的国家。《酒诰》:中国最早的“禁酒令”伴随着酒的产生,禁酒令也成为最古老的法令之一进入了历史舞台。世界上最早的禁酒令出现在我国,几乎是伴随着酒的产生而同时出现的。据《战国策》记载,“帝女”,即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将仪狄酿的酒进献给禹,大禹品尝后觉得很好喝,并说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手谕,诏令仪狄不要再酿酒了。大禹作为我国第一个王朝夏的高祖,他发布的禁酒令对后世并没有起到任何警示作用。据记载,夏桀“做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夏桀最终因贪杯而丢了天下。然而,继任统治的殷商,也没有摆脱纵酒亡国的命运,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最多一次竟然连喝了七天七夜。商亡于纣后,周武王为了争取前朝遗老的支持,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朝歌封了国,同时为了防止他复辟,在旁边又加封了邶、鄘、卫三国以加强监督,被称为“三监”。武王旋即死去,刚满13岁的成王即位,这使得比他年长的很多诸侯心怀不满。原本是用来监督武庚的“三监”,此时竟然扶植武庚召集殷商遗老叛乱。叛乱被周公镇压后,引起了周王室的思索,为什么原本忠义双全的“三监”会叛乱呢?除了权力之争以外,一定是过分的饮酒使他们昏了头。周公和成王认为禁酒令势在必行,于是历史上第一个禁酒令的成文法——《酒诰》形成了。因为卫国是原商朝统治核心区域,此地民俗民风大多以酒为乐,所以这篇禁酒的法令是针对新封在卫国的“康叔”所做,告诫他切不可放纵饮酒误国误己。《酒诰》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只有祭祀的时候才可以饮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说的就是饮酒误国的原因是酒后“丧德”,这已经被前代和本朝所验证。第二,饮酒之时需要用道德约束自己不要喝醉,做到“德将无醉”——有德行的人是不会放任自己喝醉的。第三,要减少酿酒,爱护粮食。“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这里说的“土物”就是指庄稼,粮食用来酿酒是一种浪费。最后,《酒诰》还对商朝遗老和百姓做了告诫,让他们爱护粮食不要饮酒,对于随便聚众饮酒者,一旦抓到就要杀掉。从《酒诰》可以看出,这个禁酒令立法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误国,二是保护粮食。惩罚措施也很严厉——极刑。《酒诰》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成为以后历代禁酒令所遵循的典范。三国时期刘备曹操皆禁酒西周以后,中国历朝历代出于各种目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禁酒令。汉初,丞相萧何曾颁布法令“禁群饮”,“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民间私斗,节省酿酒粮食。到了三国时期,各路势力的禁酒令一时间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出现了很多趣事。刘备刚入蜀之时,为了筹措军粮,颁布了严厉的禁酒令,禁止民间酿酒。《三国志·简雍传》记载,刘备和简雍在路上溜达的时候,偶然看到一农户家存有酿酒工具,刘备大怒,准备将这家人治罪。为劝谏刘备这过于严苛的做法,简雍手指路边行走的一对男女,说他们欲将成奸,主公何不治罪?刘备不解。简雍答道,此男女身藏成奸之器,这与因藏有酿酒之器而被治罪是一个道理。刘备大笑,于是将私藏酿酒工具的农户放了。吕布偷袭刘备得了下邳城,却被曹操军队团团包围。为防止诸将饮酒误事,吕布特别颁布了禁酒令,军中任何人不得饮酒。他手下大将侯成等人因找到了走失的马匹,私自酿酒并进献吕布,以示庆祝。不料吕布翻脸不认人,将酿酒的诸将统统责打一顿。侯成等将军因此心怀怨念,趁吕布睡觉之时将其捆绑,然后献城投降。吕布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因为禁酒令得罪了诸将,沦为阶下囚。同时代的曹操也因为粮食问题和整顿民风,下决心颁布禁酒令。结果禁酒令刚下,少府孔融就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孔融是孔子后裔,本是一路诸侯,投靠曹操后一直桀骜不驯。他虽然才高八斗却是个酒徒,曾写下:“归家酒债多,门客粲几行。高谈惊四座,一夕倾千觞”的豪放诗句。孔融对禁酒令的反对,不仅表现在朝堂之上大吵大嚷,而且还专门写了一篇浩浩荡荡的文章《论酒禁书》,公开发表以取笑曹操,他以列举的方式反对禁酒令:天上有叫“酒旗”的星斗,地上有叫“酒泉”的郡城,禁酒难道要将天上的星斗和地上的酒泉郡都改名么?樊哙借酒劲救沛公,沛公借酒劲斩白蛇,景帝和袁盎也都好喝酒,屈原倒是不喝酒,结果在楚国遭到厄运。所以,孔融得出结论:“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此文一出,曹操也立即发表文章回击,以列举历朝历代亡国之君嗜酒乱政作为反驳。孔融又写了一篇更加犀利的文章予以回应:历史上曾有君主因为过于仁爱和谦让导致亡国的,是不是也要禁止仁爱和谦让呢?当年鲁国因为过于崇尚文学而灭亡,是不是就要禁止人们写字呢?夏朝和商朝都是因为宠爱女人而灭亡,是不是就要禁止结婚呢?对此,曹操无言以对。虽然,对禁酒令的争论使得孔融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这几篇禁酒和反禁酒的锦绣文章却流传千古,成为禁酒史上的花絮。榷酒制和税酒制之争我国历史上还广泛存在一种禁酒令,不单为了节省粮食,而且是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最早对酒课以重税的人当属商鞅,他没有明文禁止酿酒和卖酒,但提出政府要对酒加收十倍成本的赋税。所以,酒对于秦国的老百姓来说,有点太过奢侈了。到了汉武帝天汉三年之时,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军费开支,汉武帝宣布施行变相的禁酒令——“榷酒”制度,即酒要政府专卖,禁止民间酿酒和卖酒。汉武帝依靠“卖酒”换来的军费南征北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榷酒制度发展到后来,又演变成“税酒”制度。榷酒指的是官府全部买办,而税酒则由民间商家经营,政府只负责收税。纵观中国历朝历代的禁酒令都是在禁酒、榷酒和税酒三个制度之间徘徊。汉武帝首创的榷酒制度施行了17年,后来因为无法控制民间走私而改成税酒制度,到王莽篡汉时,又将税酒改回到榷酒,刘秀打败王莽后,再次恢复了税酒制度。到两晋南北朝时期,两种制度交替并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