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凤酒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名酒之一,西凤酒的历史悠久,据初步考证,其成于周秦,盛于唐宋,距今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西凤酒的产地古雍州,更是因炎帝故乡及祥瑞频至而文明。不论传说中的炎帝是否生、卒于此,但神农庙遗址仍伫立此地。至少可以确定的是,这里是全国祭炎最早的地方。从《路史·后记》中记载黄帝在凤翔对炎帝进行祭祀开始,到汉成帝公元前十年最后一次郊雍,凤翔作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黄帝的祭祀圣地,历时3000年之久。当时凤翔酒就成为文明古国的圣酒,凤翔也被誉为“酒文化之乡”。西凤酒无色清亮透明,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集清香、浓香之优点融于一体,幽雅、诸味谐调,回味舒畅,风格独特。被誉为“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而各不出头。即酸而不涩,苦而不黏,香不刺鼻,辣不呛喉,饮后回甘、味久而弥芳之妙。西凤酒,黄土高原孕育出的“酒中凤凰”,携着神奇的凤香,重现千年的经典,从黄土高原上香飘万里,释放芬芳,将中国古老的文明再次发酵,将黄河母亲的无限爱意带到身旁,将大自然的珍贵馈赠无私分享,令一代代勤劳质朴,充满智慧的华夏儿女陶醉其中,无比自豪。
从小到大,喝酒抽烟的人就被定义为不学无术的人,大人也一直在提醒我们,酒是万恶之源,可也有种说法说酒是百药之长,我们到这里就迷茫了,酒到底是好是坏呢?酒为什么会有百药之长的称呼呢?
“酒为百药之长”一说,出自后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这是我国古人对酒在医药上应用的高度评价。酒未问世之前,人们得了病要求“巫”治疗,由于酒的酿造,我们的祖先在饮酒的过程中,发现了酒能“通血脉、散湿气”,“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除风下气”,“开胃下食”,温肠胃,御风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加之用酒入药还能促进药效的发挥,于是“巫”在医疗中的作用便被“酒”逐渐取而代之。这是古代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在古代,用酒治病,特别是制成药酒来防治疾病的现象十分普遍,因而古人视“酒为百药之长”。例如,用酒泡大黄、白术、桂枝、桔梗、防风等制成的屠苏酒,是古代除夕男女老幼必用之品。端午节饮艾叶酒,重阳节饮茶花酒以避瘟疫。《千金方》载:“一个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可见药酒在古代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用酒浸药,不仅能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浸泡出来,使人易于吸收,而且,由于酒性善行,能宣通血脉,还能借以引导药物的效能达到需要治疗的部位,从而提高药效。另外药物久渍不易腐败,便于保存,可以随时饮用。这就是药酒受到历代医家重视和广大群众欢迎的原因。
酒确有延年益寿之效。这一点在历代的医疗实践中已得到了证实。如对老年人具有补益的作用的寿星酒;补肾壮阳、乌须黑发的回春酒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列举了69种不同功效的药酒。如五加皮酒可以“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当归酒可“和血脉,壮筋骨,止诸痛,调经”,人参酒可“补中益气,通治诸虚”,黄精酒“壮筋骨,益精髓,褒白发”等。
其实,用酒治病在外国也很流行。《临床医药的酒饮料》着作中这样介绍:在发明激素很久以前,酒饮料是糖尿病患者的药物;即使在能够使用激素以后,酒饮料仍不会被放弃,在欧洲,许多医生将酒饮料特别是烈性佐餐葡萄酒作为糖尿病患者饮食的重要一部分。经检验和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一天饮用一杯左右的烈性佐餐葡萄酒,血液中的糖分基本不上升。又加以酒治疗心绞痛,早在几个世纪以前就被应用了,时至今日,许多医生仍认为酒比硝酸盐更为出色。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硬化而引起的阵阵剧痛,在发作时饮用1~2小杯不经稀释的蒸馏酒,一般在2~3分钟内就可使剧痛缓解。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