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葡萄酒市场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机会点。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在全球葡萄酒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的大形势下,中国葡萄酒产量持续上升,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7%,2012年达到最高13.8亿升。近两年受“三公消费”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葡萄酒产量随之小幅下滑,但2014年葡萄酒产量出现回升,同比降幅仅为1.4%。受益于国内消费驱动的需求提升,有观点认为,2015年国内葡萄酒产量将回升至正增长。与此同时,2014年国内中低档葡萄酒消费占比高于70%,已经占据了葡萄酒行业的一大半市场,葡萄酒价格下移已经成为行业新常态的重要标志。以张裕为例,中高档酒销售占比从2011年的70%降低到2013年的50%,而低档酒销售占比则从2011年的30%提高到2013年的50%。此外,今年张裕表示未来会把大众餐酒做到70%。推行中的大众酒路线和不断优化的渠道结构,表明国产葡萄酒也试图在当下的调整期内实现逆势崛起,尽管在过去与进口酒的市场博弈中略处下风,但本土葡萄酒试图在“中国性格”的塑造上开始绝地反击。“中国消费者在葡萄酒口感上具有阶段性,国产葡萄酒企业要有意识地迎合、引导消费者对葡萄酒的口感和香气需求,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才是中国葡萄酒的市场。”著名葡萄酒专家郭松泉表示。市场博弈进口酒一直是国产葡萄酒的劲敌,在此之前,进口酒在中高端市场的步步紧逼使得国产酒份额下滑严重。特别是2005年进口关税下降后,新旧世界葡萄酒迅速涌入国内市场,其市场份额由2005年的9%持续上升至2011年的21%。但是,受严控“三公消费”的影响,2012年之后,进口葡萄酒的市场占有率增速趋缓,市场份额基本稳定在21%左右。不过,这一状况或许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全球领先葡萄酒行业市场调研和咨询公司酒智(WineIntelligence)最新发布的《中国葡萄酒消费者细分2015》(WineIntelligenceChinaPortraits2015)报告表明,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和进化,消费主力正在从传统的高端名庄爱好者向年轻的、参与度较低并购买“入门级别”葡萄酒的一般消费者转移。伴随着进口酒市场价格的逐渐理性和渠道的慢慢稳定,较高毛利润催生的一大批投机型的进口酒经销商抽身离去,而部分以高端进口酒为主营的团购型专卖店也纷纷关门歇业。2005~2012年,智利、新西兰等新葡萄酒出口大国的关税持续下降。2012年以后,关税已经没有了进一步下降的边际效应。特别是2013年的“三公消费”限制,加上近年来电商渠道的逐步盛行(2014年电商渠道占比达27%),这在齐鲁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胡彦超看来,导致高毛利的高档酒销量大幅减少,进口葡萄酒渠道利润逐步回归至合理水平。显然,这也是国产葡萄酒趁势崛起的一个机会点,在大众酒时代,高性价比的国产葡萄酒凭借着深入的终端网络体系布局或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近期,国产葡萄酒龙头企业张裕的“全国寻找500家店长”规划可以看作是国产葡萄酒在渠道拓展层面的突破。“未来张裕将在全国搭建3000家连锁专卖店,今年计划先行开设500家店。”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裕先锋国际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健介绍道,这500家连锁专卖店将完全由张裕投资、个人经营,全部实行统一形象、管理、配送等。大众路线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现在国内的葡萄酒市场正在逐步复苏,根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的报告,2014年,葡萄酒(不包括起泡酒)在中国的销量提升4.5%(扭转2013年葡萄酒销量减少5%的局面)。中国不仅进口大量葡萄酒,而且正在发展其本土葡萄酒的生产,以满足国内需求。可以发现,本土葡萄酒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跟随法国潮流”之后,也在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和特点,其中依赖本土环境优势在葡萄种植方面中国已经成绩卓著。根据总部在巴黎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ofVineandWine)的报告,中国现在的葡萄园面积甚至已经超越法国,仅排在世界第一名的西班牙之后。也就是说,在葡萄种植面积方面,中国现在已经名列世界第二。“多年来,优质葡萄原料短缺一直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瓶颈,提高葡萄原料的质量是提高产品品质的关键所在,所以基地建设是重中之重。”在威龙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珍海看来,本土葡萄酒应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但也不能一味地照搬,外国人有外国人的饮食习惯、配餐规则,到了中国,难免水土不服。“威龙致力于根据中国人的味觉习惯来改良工艺,酿出更加适合中国人口味的葡萄酒。”另外,本土葡萄酒的另一个“性格特点”则是对大众消费品定位的重视。国内龙头企业张裕的产品结构调整就在继续。“以前的时代不会回来了,张裕的产品线必须往下走,更亲民,张裕近期推出了13个品牌。”据孙健介绍,张裕今年的一大转型就是向中低端市场倾斜。“2010年开始的葡萄酒生产、销售形势新变化,国产葡萄酒产品结构正逐步发生改变,高端产品销售大幅下降,中低端产品销售逐步上升,2014年中低端产品销售比重明显增加。”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表示。在王祖明看来,国产葡萄酒性价比不合理。行业内普遍存在产品成本高价格就要高的认识误区,甚至存在只要聘请国外专家和酿酒师就能种出好葡萄,或没有好葡萄也能酿造出好葡萄酒的认识误区,很多产品价格定位背离市场、消费者、产品品质等要素,往往从经营者喜好意愿为产品定价,因而失去很多消费者。葡萄酒大师简丝·罗宾逊表示,为了更好地销售葡萄酒,中国国产葡萄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酒在包装上完全不惜工本,有时包装费甚至超过葡萄酒产品本身。确实有一部分消费者在购买葡萄酒时遵循着“买最贵而不买最佳”的原则——尽管这部分市场日渐式微,但目前看来还没有到崩塌的时候。显然,在大众酒路线的指引下,具备“中国性格”的葡萄酒需要在性价比层面做出比进口酒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时主动去规避减少过度包装、过度广告引起的非生产性投入,缩短酒庄酒走向普通大众餐桌的距离,并提升葡萄园的机械化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葡萄酒的生产成本。齐鲁证券研究认为,从国际市场发展情况来看,葡萄酒更多的适用于大众消费。并且受进口酒高性价比冲击,国内中低档葡萄酒消费占比超过70%,价格下移已经成为行业新常态的重要标志。因此,未来国内葡萄酒消费将更倾向于高性价比产品,大众消费市场竞争会更激烈。中式个性与国外的酒庄相比,中国的酒庄尤其是那些近期密集而生的酒庄最不缺的就是富丽堂皇和奢华建筑,而最应该被重视的技术、个性或者说是本真质朴、手工匠心却在整个行业快速扩展的大环境下被有意无意地抛弃了。简丝·罗宾逊在她的《中国式庄园》一文中写道:“有数不清的中国富豪有着酿造中国最好且最贵葡萄酒的梦想。为此,他们雇用外国的酿酒师,高价引进葡萄苗或所谓的新技术。”也许,经历了一个狂热和急躁的黄金期后,中国的葡萄酒产业也需要一些冷静和理性。在与国际葡萄酒的对抗和博弈中,国内葡萄酒产品和葡萄酒从业者们目前还缺少什么?中国酿酒大师、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刘树琪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面对多元化的中国葡萄酒消费市场,中国葡萄酒必须张扬个性。“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必须要盯住市场,盯住消费者。同时凸显产区的个性,显现产区的优雅风格。”有一个小故事或许可以给当下的国产葡萄酒企业家们带来一些启迪。博纳佰馥是一个在2011年才成立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酒庄”,创建它的是两个80后年轻夫妻孙淼和彭帅。据说,同在山东大学读书,后又一起去法国留学研习葡萄酒专业。完成了学业,两人在法国工作生活了一段时间后,选择了回国创业,而他们选择的创业路径就是建设一个“传统、乡土、简约、古朴甚至手工的葡萄酒庄”。他们俩人有一个坚定的做酒的信念就是,做酒要用心做,而不是要用面子做。这里没有排场,甚至没有像样的办公场所,没有奢华的场景和华丽的摆设,有的只是宁夏贺兰山脚下安静的葡萄园、直接去森林里现场挑选上好材质定制的橡木桶和从法国直接订购的让塑化剂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输酒管道……孙淼说,“在中国做酒庄真的不需要太多的钱。这个上有觥筹交错的高尚酒会、下能双脚埋在泥土里的行业中,需要的是精准的手艺、大胆的尝试,而最重要的,就是踏实做酒的心,不浮躁,慢慢来。”当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挑剔也同时越来越专业的时候,本土葡萄酒需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做出更多“有性格”的差异化葡萄酒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当前,国产葡萄酒行业正在聚焦于中国风格探索。郭松泉认为,中国特色葡萄酒值得研究和推广。“例如,分布在武陵山脉等地区的刺葡萄酒,集中在广西区域的野生毛葡萄酒,以及集中吉林省集安和柳河的山葡萄酒,在世界上其它地区绝无仅有,是中国葡萄酒同质化竞争中的一抹亮点。”郭松泉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华教授认为,原产地的生态条件、葡萄品种以及所采用的栽培、采收、酿造方式等,决定了葡萄酒的质量和风格,这也是葡萄酒地理标志的基础。“葡萄酒是多种因素复杂关系的产物,包括人和自然、地点与社会、生态与文明等。”
当酒杯倾斜45°时,可明显看到酒的层次,通常有三个部分:
中心点的位置,在葡萄酒的专业术语里,称之为“酒眼”(Eye或Bowl),这上部位的颜色通常最深黯。
酒眼到边缘的区域,称为“中间色带”(MiddleColour),通常最容易察觉颜色的变化。
最外端的边缘,一个是最外围无色如水的“水色边缘”(RimEdge),另一个是本色边缘(RimProper),两个边缘各代表不同的信息。
边缘色泽分辨葡萄酒的酒龄
通常人们可以从一瓶葡萄酒的边缘看出它的年龄,年轻的红葡萄酒边缘通常呈紫色,随后从红宝石色过渡到赤褐色,这个颜色,说明这个酒的年龄已经不小了。白葡萄酒常有宽宽的水水的边缘,年轻时显绿色光晕,随年龄增长,会慢慢趋向深黄金色。
中间色带分辨葡萄酒的酒龄
白葡萄酒的颜色随着年份增加愈来愈深,颜色从浅龄时带有微泛绿的黄色(Green-TintedYellows)或淡黄色(PaleYellows),慢慢地转变成稻草色(Straw)、金黄色(GoldenYellow)、金色(Gold)、琥珀色(Amber),乃至于褪色/棕色(Brown)。
红葡萄酒之酒龄愈高,愈散失其色泽,颜色的变化从浅龄时的紫色色调(PurpleHues),逐步演变成黯红(Dark-Red)、宝石红(Ruby)、棕红(Brown-Red)、红褐色(Mahogany)、橙色(Orange)、砖红色(Brick),及至于染有红色线晕之琥珀色(Amber),呈现出红葡萄酒成熟和陈年之色泽。
智利作为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国,其酿造的葡萄酒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走向世界。由于物廉价美、口感独特等一系列因素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欢,可以说正是因为智利独特的风土环境,才能酿造出口感独特的葡萄酒。
我们将从智利的地理位置、风土环境以及葡萄品种的不同风味来分析智利葡萄酒的特点。
智利拥有适合葡萄生长的完美气候绝不是偶然。智利作为一个狭长的国家,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主要在冬季,但夏季安第斯山融化的雪水为智利提供纯净的水源。温和的气候和较大的昼夜温差,让葡萄可以比其他产区有更长的成熟期。
智利北部靠近沙漠,气候干燥。南部是冰川地带,很多地域都处于零下的温度。而在中部地区,却拥有着温暖的气候和肥沃的谷地地形。这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东部的安第斯山脉,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和南极冰川,西部的太平洋和海岸山脉,保障智利的葡萄园远离有害物质,并为其提供了多样的土壤类型,酿出品种及价位多元的美酒。
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颜色较深,果味浓郁,单宁结实,尤加利和薄荷气息是智利赤霞珠的明显特点,不同山谷的赤霞珠各有特色,有的红色浆果味浓郁、有的带有果酱味、有的胡椒味明显,还有的具有香草味道。
长相思(SauvignonBlanc)是智利非常重要的白葡萄品种,果实含汁量多,味道酸甜,因种植条件不同呈现出多样风格,通常带有柠橙和柚子的水果香,芳香型带有荔枝、龙眼的果香,北部的长相思明显有矿物质的特点。
梅洛(Merlot)酿造出的葡萄酒色泽美丽。智利的这一品种果香丰富,酿造的葡萄酒具有李子、樱桃、蓝莓、黑莓的果味以及黑胡椒的辛辣感,此外在红酒中还充溢着薄荷香。
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酒的酸度高,酒精淡,以青苹果等绿色水果香为主,不同产地,霞多丽的香气差别较大。智利的霞多丽,酸度明显高于长相思。
冰酒(Icewine)
冰酒的发现是一个美丽的错误。18世纪末,德国的弗兰克尼(Franconia)的葡萄园遭受突然来袭的霜害,为了挽救损失,酿酒师将冰冻的葡萄压榨后按传统方法发酵酿酒,惊讶地发现酸甜平衡,甘如蜂蜜般的美酒,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发现,将之命名为冰酒。随后冰酒的酿造技术由德国移民带入加拿大、奥地利等国。
酿造冰酒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葡萄10月成熟后需原封不动地留在葡萄树上,在次年的一月左右,温度在零下8摄氏度的时候采摘。由于葡萄已经冻成固体,只有最浓甜的葡萄汁才能被压榨出来,经过缓慢的发酵后,酿造成稀少的冰酒。冰酒的产量仅是普通葡萄酒的十分之一,因此十分珍贵。
冰酒的香气浓郁、复杂,这种复杂性是普通葡萄酒中很难体味到的,即便是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爱好者,也能够从冰葡萄酒中感受到蜂蜜、杏、桃子、芒果、蜜瓜、太妃糖等甜水果、糖果的风味以及荔枝、槐花、玫瑰花、桂花等花香,但是,这些香气总是层层叠叠地展现出来,让不同的品尝者在品尝的不同时刻都会找到不同的感受。
贵腐葡萄酒
潮湿的空气让葡萄滋生贵腐霉菌,细长的菌丝能蚀穿葡萄果皮,让葡萄皮表面形成千百万个小孔,午后太阳升起,葡萄里面的水分顺着小孔蒸发出来,果肉干缩,浓缩成金黄色果酱般的葡萄,糖分和香气都无比浓郁,还带有特殊的贵腐香气。所有贵腐葡萄的采摘只能手工进行,每次仅采用几近成为葡萄干的贵腐葡萄,并需要进行多次反复采摘,有时采摘时间长达数月,产量极低,因此格外珍贵。
贵腐葡萄酒往往具有杏脯、果酱等特殊香味。贵腐酒散发着浓郁的花香和果香,层次丰富,杏干和芒果味尤为突出。其酒体丰满醇厚,入口如饮甘露,如食蜜饯,味道绵长,甜而不腻。
迟采收类型甜葡萄酒
在葡萄正常成熟后,仍然将葡萄果实留在树体上不采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果实进一步积累糖分,形成特殊香气,同时,也有一定程度失水使得葡萄含糖量进一步提高,采用这样的葡萄酿造出正常酒精度(12度左右)的葡萄酒,仍然可以保留超过100克每升的糖份,香气浓郁、酸甜适口。这种类型的甜葡萄酒在标签上注明“晚采收”或者“迟采收”葡萄酒(英语称为“lateharvest”,法语称为“vendangetartive”),多分布在法国的卢瓦尔河谷(LoireValley)和阿尔萨斯地区(Alsace)、德国等。
由于葡萄过熟除了正常品种特有香气以外,而给葡萄酒带来一些特殊香气,如类似熟透的哈密瓜、果酱、桃脯等。
天然甜葡萄酒
在法国罗讷河谷(CoteduRhone)南部地区,由于气候干燥,葡萄果实糖分积累容易,在果实糖分含量达到290克以上,并且果实酸度充足时,采收、压榨,采用这样高浓度的果汁进行部分糖分发酵,残留适宜的糖分,添加葡萄酒酒精终止发酵,这样获得了具有15度以上酒精度,每升酒含糖超过50克的葡萄酒,这种葡萄酒被称为“天然甜葡萄酒”(法语vindouxnaturel,简称VDN)。在这一地区酿造VDN的葡萄品种以小粒白麝香(Muscatapeutitbaie)尤为著名。
波特酒(Port)
英法战争让英国人发明了波特酒,因为在英法战争期间法国不再向英国出售葡萄酒,英国人被迫购买葡萄牙的葡萄酒作为法国酒的替代品。为了保证葡萄牙的酒能够在海上运输时保持稳定,英国人把少量的白兰地掺入葡萄酒,这就是最早的波特酒。波特葡萄酒就是葡萄糖度发酵到10度左右时,通过添加葡萄白兰地终止发酵获得的酒精度在16-20度的具有甜味的红色强化葡萄酒。
通常波特葡萄酒被称为强化葡萄酒(fortifiedwine),由于具有甜味,在配餐方面与甜葡萄酒类似,也是具有甜味同时具有单宁的葡萄酒,适合搭配油性的甜味品。
葡萄级搭配雪碧的喝法想必大家都知道,当然这种喝葡萄酒的方法是错误的!为什么会有葡萄酒搭配雪碧这种喝法呢?因为可以减少葡萄酒中的苦涩味道,这样喝起来会更好喝!
那葡萄酒为什么有苦涩味?这是正常现象,而且要有这种感觉才能进入葡萄酒的队伍。其实真正的葡萄酒不是不甜,而是甜味没有马上出来,起码要让"她"醒来呼吸点空气。下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造成这味觉的主因:单宁(Tannin)
单宁是葡萄酒酚类物质的一部分,主要来自于葡萄皮本身,也有部分单宁来自发烤后的橡木桶。它是红葡萄酒的天然防腐剂。通常喝下单宁比较重的红葡萄酒,舌后到喉咙之间那部分会感觉比较干,这称为收敛性,单宁的内部分子和唾液里的蛋白质结合后产生凝结,使口腔内部表层产生邹折感,从而渐渐的干燥。
质量尤其的单宁酸,聚合作用强烈,称为单宁集中,质量差的我们成为单宁松散。因此,我们一般用:单宁集中,单宁松散,单宁柔顺,单宁粗糙,单宁不足和单宁过重来形容。红葡萄酒经过长时间的陈年后单宁会逐渐沉淀,在酒瓶产生沉淀物(肉眼看不到),这是陈年葡萄酒的自然现象,所以一般陈年葡萄酒都应该先醒酒把沉淀物隔离在原由的酒瓶里,再从醒酒器倒出干净的酒来品尝。
白葡萄酒也有单宁,不过相对比较少,其原因是在酿造的最早期白葡萄酒有些是用红葡萄去皮后再酿制,有些直接整个白葡萄来酿,不过由于白葡萄皮的单宁很少,没有红葡萄酒多,所以即使有收敛性,多半是由于木桶的单宁渗透造成。
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从你最喜欢的葡萄酒看你的性格特点》内容,更多精彩访问葡萄酒文化的特点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