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气候长年温和晴朗,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它是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与酿制葡萄酒的国家。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用陶罐盛装和运输出口的葡萄酒。陶罐的造型精美、雅致,装饰图案以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为主。画面构图和容器造型取得了高度和谐统一,陶罐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这种葡萄酒包装可以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葡萄酒包装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考古资料证明,葡萄酒的酿造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古代的波斯,即现今的伊朗。但关于最早的葡萄酒包装,真正有资料证实的还是从埃及古墓中发现的大量文物。我们可以从这些文物中看到古埃及人用来盛装葡萄酒的容器。这是一种底部小圆、肚粗圆、上部颈口适中的土陶罐。主要用泥灰作原料,并有一些彩绘装饰,设计风格古朴典雅、简洁大方,距今约有5000多年的历史。

JIUku365.com扩展阅读

甜葡萄酒的历史与发展


甜葡萄酒要比其他葡萄酒酒类要来的久。自古近东时代(NearEast)起,经过古埃及文明一直到希腊帝国,所发现的酒大多是甜酒。根据书籍记载,早期希腊人会把酒用水(甚至于海水)稀释后再加上香料一起饮用。古罗马人怕酒坏掉,会把葡萄汁在发酵前先煮过,这样不但葡萄汁变得比较浓郁,而且氧化后的酒保存时间会变长许多。近代甜酒的发展则是从匈牙利的托卡伊(Tokaj)开始。在中世纪,许多葡萄农从意大利和现在的比利时移居到托卡伊,一直到15世纪末才有所谓的托卡伊·阿苏(TokajiAszú)出现。但是一直要到公元1562年匈牙利主教把托卡伊·阿苏当做礼物送给教皇庇护四世后,这款甜酒才开始名声大噪,变成国王和贵族们宴会上不可缺少的美酒。(不过有另外一个故事版本是,1650年托卡伊城因为与土耳其帝国战争导致葡萄延后采收,因此才发现贵腐酒)。德国的贵腐酒则是在1775年在约翰山酒庄(SchlossJohannisberg),因为报信人延误了采收时间才发现。而1830年苏玳区(Sauternes)的白塔酒庄(ChateauLaTourBlanche)主人,把在德国学到酿造贵腐酒的技术带回波尔多,传授给当时滴金庄(Chateaud'Yquem)的主人后,法国才开始有贵腐酒。南非的开普敦康斯坦提亚(Constantia)区生产的甜酒也曾经在英国和欧洲各地造成一股风潮,拿破仑和当时的俄国沙皇也都是这种甜酒的喜好者之一。后来很多生产甜酒的酒厂因为根瘤蚜虫害受创许多,花了很多年才恢复以前的水准。

文化艺术气息影响葡萄酒包装的发展


有的葡萄酒包装受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设计中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有机结合。在葡萄酒容器的瓶型设计上强调装饰和奢华的表现形式,彰显葡萄酒高贵典雅的超凡品质。一般高质量葡萄酒通常是装在传统型厚重的瓶子里,特殊的瓶型则常是商业性需求的结果。艺术思潮影响,追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设计风格,产品琳琅满目、造型各异。受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一些葡萄酒容器造型抽象概括,较少有过多的装饰线条,瓶体上下浑然一体,简洁挺拔、极富现代感。瓶贴一般采用对称式编排,以醒目的字体为主体形象,其它字体采用花体字或斜体字,排列错落有致、端庄秀丽。或以产地的葡萄种植园作背景画面,色调清新淡雅,各构成要素协调统一。例如有些国家和地区在盛大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常会推出一些特殊的瓶型,具有很好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一款法国葡萄酒的瓶型设计采用写实主义表现手法,造型模拟法国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晶莹的瑚珀色瓶体与红宝石色酒融为一体,令人赏心悦目。浮雕图案的设计更显酒质的纯正、淳美以及尊贵气派。整个设计突出强调法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达到很好的视觉表现效果,使葡萄酒身价倍增。因此葡萄酒包装更具传统性、艺术性,充满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

葡萄酒的起源与发展(一)


最早有关于葡萄种植的记载出现在圣经上,诺亚带着飞禽走兽们走出方舟后,便开始耕作土地,并种植了一个葡萄园。然而没有人知道是谁最早发明了葡萄酒,在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中也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只是充满了史前的神化故事。

多数史学家认为,红酒的酿造起源于公元前6000年古代的波斯,即现今的伊朗。对于葡萄的最早栽培,大约是在7000年前始于前苏联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后来随着古代战争、移民传到其它地区。初至埃及,后到希腊。

在埃及古墓的浮雕上,清楚地描绘了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酿制步骤和饮用葡萄酒的情景,这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那时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并且已经注意到了不同的葡萄酒品质,并且发明了最初的修剪方法,也许关于储藏葡萄酒的温度也已经掌握了。在当时葡萄酒是只供给祭祀与皇室成员的,其他人只能喝啤酒,而所谓的“葡萄酒品酒师”也已经出现了。古代巴比伦人则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如何管理和酿造葡萄酒,在著名的神化史诗吉尔伽美什(Gilgamesh)中更是生动地描述了美丽的葡萄园,这部神话史诗被认定为出自于公元前十八世纪。

希腊,是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与酿制葡萄酒的国家,一些航海家从尼罗河三角洲带回葡萄和酿酒的技术。葡萄酒不仅是他们璀璨文化的基石,同时还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考证,古希腊爱琴海盆地有十分发达的农业,人们以种植小麦、大麦、油橄榄和葡萄为主。大部分葡萄果实用于做酒,剩余的制干。几乎每个希腊人都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酿制的葡萄酒被装在一种特殊形状的陶罐里,用于储存和贸易运输,这些地中海沿岸发掘的大量容器足以说明当时的葡萄酒贸易规模和路线,显示出葡萄酒是当时重要的贸易货品之一。

公元前六世纪,希腊人把葡萄通过马赛港传入高卢(现在的法国),并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但在当时,高卢的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并不重要。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后,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葡萄酒,很快就传到了罗马,并经由罗马人之手传遍了全欧洲。

葡萄酒的起源与发展(二)


葡萄酒是罗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罗马帝国势力的慢慢扩张,葡萄和葡萄酒又迅速传遍法国东部、西班牙、英国南部、德国莱茵河流域和多瑙河东边等地区。在这段期间,有些国家曾实施禁止种植葡萄的禁令,不过,葡萄酒还是在欧陆上风行。

葡萄酒在中世纪的发展得益于基督教会。对基督徒而言,葡萄酒是耶苏圣血的象征。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正式公开承认基督教,在弥撒典礼中需要用到葡萄酒,助长了葡萄树的栽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而基督教的北传,也让葡萄被带往天气寒冷、生长困难的北欧,意外地促成了欧洲寒冷气候区葡萄酒业的发展。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传教士在十六世纪将欧洲的葡萄品种带到南美洲,在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半岛和亚利山那等地栽种。

十九世纪初开始,从新大陆传进欧洲的各种葡萄树病虫害,如霜霉病和白粉病等,对欧洲种葡萄造成很大的伤害。其中以根瘤蚜病最为严重,法国有250万公顷的葡萄园受到殃及。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找到利用嫁接的技术,将欧洲葡萄品种植在美洲葡萄植株上,利用美洲葡萄的免疫力来抵抗根瘤蚜病虫害的方法,而且沿用至今。

1857年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L.Pasteur)发现葡萄酒制造的原理在于酵母菌将葡萄汁里的糖转化为酒精,他还完成了葡萄酒的成分与葡萄酒的老化等研究,使得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得以大大提高,并成为专业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酒厂和酿酒师便开始在全世界找寻适合的土壤、相似的气候来种植优质的葡萄品种,研发及改进酿造技术,使整个世界葡萄酒事业兴旺起来。尤以美国、澳洲采用现代科技、市场开发技巧,开创了今天多彩多姿的葡萄酒世界潮流。

中国葡萄酒历史与发展概况


(图为北京龙徽葡萄酒博物馆)

我国的酿酒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汉代以前,那时候我国就已开始种植葡萄、酿制葡萄酒了,并且葡萄酒的生产规模较大,但内地种植较少,主要产地在西域。

到公元前138年,西汉特使张骞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于是,带回了葡萄和葡萄酒酿制技术,葡萄酒酿制技术开始从西域传到内地。

西汉时,中原地区的农民对葡萄和葡萄酒的特性,认识得非常清楚了。只是葡萄酒只限于在贵族中饮用,平民百姓是绝无口福的。东汉时,葡萄酒仍很珍贵。汉代之后,中原地区就不再种植葡萄了,而仅一些边远地区以贡酒的方式向后来的历代皇室进贡葡萄酒。

而在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时才又重新从西域引入葡萄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并且葡萄酒在当时颇为盛行,酿造技术也已相当发达,风味色泽更佳,这是一个上至天子满朝文武下至平民百姓文人墨客都喝葡萄酒的辉煌盛世,葡萄酒的酿造已经从宫廷走向民间。《班府元龟》是第一本明确记载内地用西域传来的方法酿造葡萄酒档案的史书。

到了元代中国葡萄酒生产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统治者甚至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并在山西太原、江苏南京开辟了葡萄园,而且在元28年还在皇宫中建造了葡萄酒室,甚至有了检测葡萄酒真伪的办法。

到明朝时,粮食白酒的发酵、蒸馏技术日臻提高完善,蒸馏白酒开始成为中国酿酒产品的主流,葡萄酒生产由于具有季节性,酒产品不易保存,酒度偏低等特点局限而日渐式微。

清朝,尤其是清末民国初,是我国葡萄酒发展的转折点。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葡萄酿酒公司,并在烟台栽培葡萄。这是我国葡萄酒业经过二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后,出现的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贮酒容器也从瓮改用橡木桶。从西方引入了优良的葡萄品种,并引入了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从此我国的葡萄酒生产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之后,青岛、北京、清徐、吉林长白山和通化等葡萄酒厂相继建立,虽然大部分由外国人经营、生产方式落后,但我国近代葡萄酒工业的雏形已经形成,然而,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再加上帝国主义的摧残和官僚资本的掠夺,葡萄酒工业萧条、暗淡,一直没有得到发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葡萄酒工业得到重视,才有了迅速的发展。

汉朝——葡萄酒业的开始与发展


我国早在汉朝时期,即公元前206年(汉武帝建元年间)以前就已经开始种植葡萄,并且有了葡萄酒的生产酿造。司马迁曾在《史记》中首次记载了葡萄酒的信息。公元前138年,外交家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史记·大宛列传》)。大宛是古西域的一个国家,位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这一史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西汉时期,已经从邻国学习并掌握了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技术。西域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葡萄酒的主要产地。我国栽培葡萄的技术从西域引入后,先至新疆,经甘肃河西走廊至陕西西安,其后传于华北、东北及其他地区。从张骞将西域的葡萄及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引进中原后,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在两汉时期,葡萄酒成为当时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用的上等珍品佳酿。据《太平御览》卷972引《续汉书》云:“扶风孟佗以葡萄酒一斗遗张让,即以为凉州剌史。”这句话是说一个叫孟佗的人拿了相当于现在20升(合约26瓶)的葡萄酒贿赂张让,结果换得了凉州剌史一职。这一历史典故足以说明在东汉时期,葡萄酒是相当珍贵的。

探究葡萄酒中酸味形成的原因


在中国这样一个喜甜的国度,不少葡萄酒新手都表示很难接受酒中酸涩的感觉,于是就有了往葡萄酒中兑雪碧或可乐的做法。当然,更有甚者直接认为葡萄酒带酸味是放坏了。那么,葡萄酒为何尝起来有点酸呢?

为什么我的葡萄酒尝起来有点酸?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所有水果中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酸性物质,如柠檬、橘子、苹果和葡萄。通常随着葡萄的成熟,糖分会逐渐积累,而酸性则会越来越低。不过,酸糖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当地气候。

在气候凉爽或生长季较短的地区,葡萄生长过程中分解的酸有限,因此能更好地保留葡萄本身的酸度,最终出产的葡萄酒酸度自然也会相对较高;反之,气候炎热或生长季较长的地区,葡萄中的酸度大多已经转化,因而得到的葡萄酒酸度也不会太高(此处不考虑人工添加)。当然,即使是完全成熟的品种在最后采收时,其酸性也不会完全消失,更有甚者在积累高糖分的同时还能保留高酸。因此,最终酿成的葡萄酒中自然有酸味。那么,这些酸都是什么物质带来的呢?

葡萄酒中的酸是什么?

葡萄酒中的酸种类繁多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非挥发性酸和挥发性酸 2 种。

1非挥发性酸

葡萄酒中的非挥发性一般为有机酸,其含量相对较多。这些物质无色无味,只能通过口腔和舌头两侧进行感知。

① 酒石酸:含量最多的一类酸。这种物质的酸性较弱,因此即使含量较多也不会带来过于明显的酸感。有的酒石酸独立存在于酒液中,有的则以酒石酸盐的形式存在,例如有时候瓶底会出现一些晶体沉淀物,这就是酒石酸盐结晶。

② 苹果酸或乳酸:葡萄酒中还含有一定比例的苹果酸或乳酸,这两者的含量呈反比关系,前者多那么后者势必就会少,反之亦然。这是为何呢?其实,这是因为苹果酸是来自酿酒葡萄本身,而乳酸则是通过苹果酸-乳酸发酵而来,所以未进行这一发酵的葡萄酒苹果酸含量更高。

③ 其它:葡萄本身还带有多种酸,如柠檬酸、琥珀酸等,这类酸的含量相对较少。

2挥发性酸

葡萄酒中的挥发性酸主要为醋酸,这种物质在一系列微生物活动(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等)后会自然产生。同样,当葡萄酒暴露于空气中,也会氧化产生醋酸。由于它具有挥发性,因此含量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明显闻到一股刺鼻的酸味。

为什么葡萄酒不能少了酸?

说了这么多,我们还不知道葡萄酒中的酸究竟有何作用呢!请看!

1稳定果香

在年轻时,葡萄酒的果香往往相对较足,不过如果没有酸的存在,清新的果香会很快进行转化。可以说,一款酸度不够的葡萄酒,很难有浓郁的果香。

2带来新鲜活力

酸度对葡萄酒的风味口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酸度能使葡萄酒喝起来更加可口,同时帮助开胃,它也会让葡萄酒的风味更加清晰易辨。尤其对于白葡萄酒而言,酸度的作用更大,它还能给葡萄酒带来活力与清爽之感。

3平衡口感

酸度是葡萄酒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干型葡萄酒如果没有酸度作为支撑就会显得松弛乏味,而甜型葡萄酒更不能没有酸度,否则喝起来一定甜到腻。

4保护作用并帮助陈年

许多微生物在酸性环境下难以生存,因此它还和酒精一起担负着保护葡萄酒的重任,对抗入侵葡萄酒的微生物。正是因为酸度在葡萄酒陈年过程中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因而高酸葡萄酒陈年潜力也相对更突出。例如经典的优质黑皮诺(Pinot Noir)之所以可以长期陈年,和酸度有着莫大的关系。

当然,酸不仅能从本质上防止葡萄酒腐坏变质,也可以帮助二氧化硫保鲜进而促进其作用。而说到二氧化硫,就不得不解释一下,二氧化硫在葡萄酒中的含量微乎其微,但作用却大得惊人。如果没有它的存在,我们几乎不可能在国内喝到进口酒。

5稳定色素

我们都知道酸度是根据 pH 值来判定,通常 pH 值越低的葡萄酒,其色素稳定性越高。因此酸度较高的红葡萄酒,其颜色越深,变化速度也会较慢,不过高酸的内比奥罗(Nebbiolo)却是个例外。同样,白葡萄酒的颜色也会受到酸度的影响,低酸环境下酒液容易出现轻微的棕色色调。

6帮助配餐

在进行餐酒搭配时,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葡萄酒中的主要成分,这其中就包括酸度。酸度是配餐是否成功的关键,它不仅使食物更加清新易于入口,同时也可以平衡食物中的酸味。需注意的是葡萄酒的酸度不能低于食物的酸度,常见搭配有用酸爽的长相思(Sauvignon Blanc)来搭配带有柠檬汁的鱼肉。

常见的高/低酸葡萄酒

需声明的是,不同产地出产的葡萄酸度不一,典型例子霞多丽(Chardonnay)就在不同气候环境下拥有不同的酸度,因此以下内容仅供参考。另外,白葡萄酒的酸度普遍高于红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因此只能在同一类别中进行对比。

1偏高酸代表

长相思和雷司令(Riesling)是天然的高酸白葡萄品种,因而酿出的酒酸度也较高;黑皮诺和内比奥罗等酿出的红葡萄酒也是典型的高酸葡萄酒。

2偏低酸代表

在苏玳,赛美蓉(Semillon)常需要长相思的配合来提高酸度,可见赛美蓉本身酸度不高。此外,琼瑶浆(Gewurztraminer)以及来自罗讷河谷的维欧尼(Viognier)和玛珊(Marsanne)等葡萄酒的酸度一般不会太高。红葡萄酒中,歌海娜(Grenache)经常容易酸度不足,因此即使是年轻的葡萄酒也易出现棕色边缘。

为什么白葡萄酒比红葡萄酒更酸?

大体上来说,白葡萄酒的确比红葡萄酒更酸,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一方面这受葡萄品种本身和采摘时间的影响;另外,红葡萄酒在浸皮过程中,除了萃取了葡萄的酸度外,一些碱性物质也会溶解在葡萄酒中,所以中和了一定的酸度;当然,影响最大的当属苹果酸-乳酸发酵。

在酿造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红葡萄酒都会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而只有少数的白葡萄酒才会进行这一步骤。在前文我们也有提到,在苹果酸-乳酸发酵中,酸性更强的苹果酸会转化为温和的乳酸,因此进行这一发酵的红葡萄酒酸度自然会下降。值得一提的是,白葡萄酒保留酸性更强的苹果酸是为了保留清新的果香和口感。

如何感知葡萄酒的酸度?

用历史上一个典故来说大家应该就明白了:相传曹操在带领部队长途跋涉时,士兵们都很口渴但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于是曹操急中生智,指着前面一座小山说,那里有一大片梅林,结的梅子又酸又甜,可以用来解渴。士兵听闻,都自然而然地开始流涎,望梅止渴的典故由此而来。

其实这是因为酸会给口腔带来尖酸刺激的感觉,有时候即使是凭空想象,也会让人不自觉流口水,因为人体对酸度有一定的记忆。而在品尝葡萄酒时,口水流的越多,时间越长,一般说明该款酒的酸度越高。例如在品尝一款甜度非常高的葡萄酒时,如果生津不止,其实是因为口腔在试图恢复它应有的酸碱平衡,而这便是判断此酒高酸的依据。

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口腔处于脱水状态,那么分泌的口水势必会减少,因此这时候作出的判断可能会有偏差。

如何描述葡萄酒的酸度?

了解了什么是酸度后,你还需要知道如何描述葡萄酒的酸度。那么碰到一款比较酸的葡萄酒时,你会怎么形容呢?其实,品酒师一般有一些惯用词汇来表达,常见的有:清新的、活泼的、明快的、爽脆的、清爽的、柔弱的、松弛的、毫无生机的和酸甜平衡等。

为什么有的高酸葡萄酒没有明显的酸感?

一般情况下,对于一款高酸葡萄酒,我们应该能很明显感知到尖酸刺激的感觉。不过有时候,尤其是喝甜白时,并不那么容易感知到葡萄酒明显的酸度。这是为何呢?

在回答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可口可乐酸吗?相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回答道:不酸!然而,你可知道,其实可口可乐的酸度比普通葡萄酒的酸度要高得多。我们之所以感受不到其酸度,就是因为它的糖分含量非常高,而这两者之间达到了一定的平衡。

同样,对于甜白葡萄酒来说,当酸甜达到极致平衡时,这两者会互相掩盖,因此喝起来就不会显得过酸或过甜了!

欢迎阅读酒库网jiuku365.com红酒频道的《葡萄酒包装的形成与发展》内容,更多精彩访问葡萄酒与红酒的区别专题!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