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拉(Syrah)是世界上最流行的红葡萄品种之一,更是澳大利亚的“国宝”级葡萄品种,在澳大利亚被称为“设拉子Shiraz”,它适应能力强,在全球很多知名葡萄酒产区都有种植,酿造出了很多顶级的优质葡萄酒。而小西拉(PetiteSirah)是另一个红葡萄品种,用它酿造的葡萄酒颜色深浓,酒体饱满。这种葡萄在全球的种植面积不算广,主要分布在美国加州。
葡萄品种差异
关于起源,两种葡萄品种都起源于法国。西拉(Syrah)起源于法国罗讷河谷(RhoneValley)的埃米塔日(Hermitage)和罗第丘(CoteRotie);19世纪60年代,小西拉(PetiteSirah)在法国东部被发现,在当地名为杜瑞夫(Durif),1884年,小西拉以“PetiteSirah”之名被引进美国加州。
西拉(Syrah)中等成熟,果粒小,皮厚,果皮颜色深,不适宜种植在石灰含量高的土壤中。而由于小西拉(PetiteSirah)亲本中有西拉(DNA研究表明,小西拉是西拉和一种叫做佩露西(Peloursin)的法国葡萄杂交而成),两者在外观上有一定的相似度。小西拉的“小”体现在果粒的小上,其果皮颜色也很深,皮薄,晚熟,易受暴雨、灰霉菌等影响,因此适合生长在地中海式气候下,有较长的干燥生长季便于成熟。
葡萄酒风格差异
西拉(Syrah)葡萄酒颜色深,带有黑色水果、黑巧克力和黑胡椒的香气,口感饱满。在气候较温和的地区,西拉葡萄酒可能还带有薄荷等草本植物、烟熏肉和黑胡椒等香料的风味。在气候较炎热的地区,则会更多地表现出甘草和丁香等甜香料风味,陈年后会带有美妙的动物味和植物味。
小西拉(PetiteSirah)葡萄酒的主要风味特征包括黑莓、巧克力和黑胡椒。虽然它和西拉葡萄酒一样,通常口感强劲,带有香料味,但相较而言,小西拉的颜色更深,酒体更重,风味更浓郁,单宁更丰富,口感更宏大,需要更长的时间达到适饮期,西拉葡萄酒就显得更柔顺,更精致。
在西班牙的北部产区中,里奥哈(Rioja)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只要稍稍再往北走一点,你就能进入纳瓦拉(Navarra)产区一个以桃红和饱满的红酒著称的葡萄酒圣地。纳瓦拉坐落于比利牛斯山脉(PyreneesMountains)的山脚下,邻近埃布罗河(EbroRiver),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探索桃红与红葡萄酒的奥妙。
图片来源:51qilv
纳瓦拉产区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年。当时,罗马人占领了西班牙,并在当地建立起酒庄。1,000年后,强有力的纳瓦拉王国(theKingdomofNavarra)与其邻居葡萄酒大国法国保持着密切的往来关系。19世纪,由于根瘤蚜虫病(Phylloxera)的蔓延,欧洲许多葡萄园都被摧毁,纳瓦拉产区的葡萄园也无一幸免。根瘤蚜虫病过后,人们开始重新种植葡萄树,新建葡萄园。令人遗憾的是,此时葡萄种植者对葡萄产量的渴望已超过了质量,整个产区的声誉也因此下降,沦为高产低质的葡萄酒产区。
20世纪末,随着人们经济状况的好转,纳瓦拉酒商的酿酒理念也逐渐认识到高品质远比高产重要。他们开始专注于酿造出能够充分展现当地独特风土条件的葡萄酒,并将它们出口至海外。这些葡萄酒在出口后受到了全球各地葡萄酒爱好者的一致好评,纳瓦拉的声誉也逐渐恢复。
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纳瓦拉夏季温暖,冬季较短,全年降水较少且平均。根据地理特征,纳瓦拉产区可细分为5个子产区:瓦迪萨贝(Valdizarbe)、埃斯特拉领地(TierraEstella)、上河岸(RiberaAlta)、下河岸(RiberaBaja)和下山(BajaMontana)产区。其中,下河岸的酒庄数量最多且占地面积最大。
纳瓦拉地区主要种植西班牙的本土红葡萄品种,其中丹魄(Tempranillo)的种植面积最广,比例为37%,歌海娜(Garnacha)次之,占比26%。此外,波尔多(Bordeaux)明星品种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和梅洛(Merlot)在此地也多有种植,采用这两种葡萄酿造的纳瓦拉葡萄酒风格粗犷,水果风味浓郁,带有黑醋栗和洋李子的香气。
虽然当地种植的葡萄95%都是红葡萄品种,但在一些葡萄园中,你依然能够发现霞多丽(Chardonnay)的身影。值得注意的是,纳瓦拉出产的葡萄酒有四分之一都是采用歌海娜酿制的桃红酒,若你恰巧为桃红或歌海娜的爱好者,不妨来此试试这里的歌海娜桃红,相信你定会对其印象深刻。
9月将近,在北半球的不少产区,葡萄采收准备前的工作即将拉开帷幕。采收葡萄时,葡萄园里到处可见酒农们忙碌的身影,一串串葡萄被采摘下来,运往酒庄酿成美酒。
在葡萄酒诞生的整个历程中,采收其实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对成酒的品质影响重大。今天,小编将从以下三个角度,带你认识酿酒葡萄的采收。
一、北半球vs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存在季节差异,因而葡萄生长周期也截然不同。就采收而言,北半球的葡萄采收时间一般是9-10月份,用于酿造晚采收(LateHarvest)葡萄酒和冰酒(IceWine)的葡萄采收时间稍晚,而南半球的采收时间则是在3-4月份。在北半球葡萄丰收之时,南半球正值春季,葡萄树处于发芽期。
二、采收注意事项
1.采收时间
这里说的采收时间有两层含义。一是较大范围的采收时期,二是采收在一天当中的时间点。
采收时期对于葡萄品质而言非常关键。具体而言,过早采收会造成色泽不良,含糖量低,成熟度不够,酿造出来的葡萄酒酒精度低,带有青椒等生青味,品种的风味特征无法得以表达。而采收过晚则会造成酸度不足,酒精含量偏高,酿造出来的葡萄酒缺乏活力,平衡性不佳。因此,酿酒师会通过仪器精确测量或者反复品尝的方式来确定最终的采收日期。
采收在一天当中的时间也相当重要。一般而言,酒农们会选择在早晨露珠干了之后或下午3点之后采收,避免果实过于潮湿或由于高温失水。当然,在气候温暖或炎热的地区,夜晚采摘的方式也很常见。首先,夜晚温度较低,氧化的速度有所下降。其次,低温有助于保留葡萄的香气和风味,且能够减少葡萄被杂菌侵染的可能性。此外,白葡萄酒所需的发酵温度一般较低,夜晚采收还可减少降温能耗。而一些红葡萄酒在发酵前会经过冷浸渍(ColdMaceration)工序,因而利用低温的夜晚采收也是有利的。
2.人工采收葡萄注意事项
人工采收葡萄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工作,需要长时间劳动,体力消耗不小,相当辛苦。但每年到了葡萄采收季,还是有不少学生和休假的上班族加入兼职采收葡萄的行列,体验一番收获的乐趣。那么,葡萄采收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1)做好采收准备工作。葡萄采收前要把握天气情况,如果采收之日恰逢大雨,果实会被灌满水分,风味浓郁度大打折扣。除此之外还要准备好专业的采收工具和设备,如采收剪、采收篮筐和装运果实的车等。
(2)葡萄采收讲究快、准、轻、稳。快即讲究效率,保证在最快的时间内采收完毕,防止天气突变,同时保证葡萄的新鲜度;准是指下手的部位要准,用剪刀把葡萄的柄剪下来,注意不能损害枝叶,同时要去除感染病菌以及成熟度不够的果实;轻即轻拿轻放,要避免弄掉果实表皮上的果粉及损坏果实,注意采摘时用一只手托住葡萄的底部,避免果实掉落破碎;稳是指果串拿在手中一定要稳,装箱时也要放稳。
(3)若是夜晚作业要小心夜行性动物,如蛇、蝙蝠和狼等。
(4)采收后的装箱和运输工作一定要迅速,以最大程度地防止氧化,保证果实的新鲜度。白葡萄品种比红葡萄品种更容易氧化,这是因为红葡萄品种果皮中的单宁和花青素使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三、人工采收vs机械采收
许多人认为人工采收的葡萄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品质更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工采收和机械采收各有优缺点。人工采收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较高,效率较低,这是其缺点,但其优点在于,细腻温和的手工方式能够极大程度地减少对果实的损伤。机械采收最突出的优势是效率高,据估计,一台收割机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1英亩葡萄园的采摘,但同样的量人工却需要5个小时来完成。机械采收一个较大的缺陷是随意性较大,且采收过程中的撼动可能会对葡萄造成破坏,对于黑皮诺(PinotNoir)这般娇弱的品种而言更是如此。
酒庄在这两种方式间的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例如产区的法律规定和葡萄园的地形地势等。法国香槟(Champagne)和博若莱(Beaujolais)产区规定所有葡萄必须经由人工采摘,这是因为葡萄需要成串压榨,减少异物风味,而这只能通过人工采摘来实现。
一般而言,在地势陡峭的地区,受地形限制,人们无法利用机器作业。德国的摩泽尔河谷(MoselValley)、法国北罗讷河谷(NorthernRhone)、西班牙普里奥拉托(Priorat)、葡萄牙杜罗河(Douro)上游和意大利的普洛赛克(Prosecco)产区就是常见的例子。
事实上,无论是人工采收还是机械采收,都能够酿造出品质上乘的葡萄酒。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广泛应用,用于收割葡萄的机器已越来越先进,有一些甚至能达到精确控制的效果,高效的同时也保证了采收质量。
黑皮诺(PinotNoir)是一个需要葡萄种植者和酿酒师悉心照顾的品种。世界上能出产优质黑皮诺葡萄酒的产区屈指可数。除了最经典的法国勃艮第(Burgundy)之外,新世界国家中的新西兰也是该品种的顶级产区之一。
图片来源:VinePair
新西兰的黑皮诺葡萄酒通常酒体比较饱满,酸度也比较高,果味纯净浓郁,融合了旧世界的优雅、结构与新世界的活力和果香。这里的黑皮诺葡萄酒十分适合搭配口感丰富的菜肴,譬如烤火鸡和芝士汉堡。此外,它也可以为蘑菇类菜肴佐餐。
在新西兰,很多产区都种植黑皮诺。其中,中部奥塔哥(CentralOtago)、马尔堡(Marlborough)和马丁堡(Martinborough)等产区皆出产了各具特色的黑皮诺葡萄酒。中部奥塔哥的黑皮诺葡萄酒带有成熟樱桃的香气,酒体饱满,结构平衡,具有不错的陈年潜力。马尔堡的黑皮诺葡萄酒香气更加馥郁,且带有更多的花香。而马丁堡种植的黑皮诺果实较大,单宁细腻,口感圆润,余味悠长。
黑皮诺(PinotNoir)、灰皮诺(PinotGris)和白皮诺(PinotBlanc)是皮诺(Pinot)家族的三大成员。黑皮诺和灰皮诺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异彩,在它们的掩盖下,白皮诺经常被忽略。实际上,这一品种具有不错的可塑性,既可以酿造静止酒,亦可酿成起泡酒。此外,它还能酿制甜型葡萄酒。
白皮诺是由灰皮诺变异而来的一个葡萄品种,而灰皮诺本身又是黑皮诺的变种。该品种在19世纪末首次在法国勃艮第(Burgundy)被发现,现在主要种植于阿尔萨斯(Alsace)。它所酿成的葡萄酒一般具有适中至饱满的酒体和较高的酸度,拥有苹果、李子、杏子以及柑橘类水果的风味,尝起来口感清新,风味清淡。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白皮诺常被误以为是霞多丽(Chardonnay),因为两者风格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白皮诺的风格比较内敛。
不同产区的酿酒师会采用不一样的方式来诠释白皮诺。法国的阿尔萨斯是最经典的产区,该产区通常会将白皮诺与灰皮诺、欧塞瓦皮诺(PinotAuxerrois)等皮诺品种混酿,还会运用橡木桶进行熟化。成酒酸度适中,口感新鲜活泼且丰富。同时,白皮诺也被用于酿造阿尔萨斯起泡酒(CremantdAlsace).
在意大利,白皮诺被称为PinotBianco,常与其它品种混酿。它还是意大利起泡酒弗朗齐亚柯达(Franciacorta)的法定酿酒葡萄之一。在当地,许多酒庄都偏向于酿造未经橡木桶陈酿的白皮诺葡萄酒,成酒散发优雅清新的花香,酒体轻盈,口感脆爽,颇受欢迎。
而在美国加州(California),一些酒庄偏爱更为纯净的风格,它们会将白皮诺葡萄汁放入不锈钢罐中进行低温发酵。而有一些酒庄则通过橡木桶进行发酵与熟化,以酿造酒体饱满、风味丰富的白皮诺葡萄酒。
除了以上产区,白皮诺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和加拿大地区均有种植。
西班牙是传统的旧世界国家之一,目前以高性价比的形象流行于国际舞台。该国气候炎热,一般采用传统的酿酒工艺,葡萄酒酒精度较高,果味浓郁突出。当然,这些葡萄酒都往往来自不同产区,风格也相异较远。以下这张产区地图能让你对西班牙的DO产区一目了然。
西班牙的优秀产区太多,所以,下文就简要介绍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葡萄酒产区。
1、普里奥拉托(Priorat)
该产区为DO产区的升级版DOCA产区,以生产歌海娜(Grenache)红葡萄酒闻名,拥有高海拔陡峭的梯田葡萄园,还有红黑相间的带状石英岩和板岩这样的独特风土。此产区葡萄酒颜色深黑,酒体丰满,单宁紧涩,拥有矿石香气,耐久存。
2、瓦伦西亚(Valencia)
这是西班牙的传统产区,但主要生产大量类型各异的普通餐酒。
3、拉曼恰(LaMancha)
该产区为大陆性气候,位于伊比利亚高原之上。此地生产数量较多的普通品质的阿依仑(Airen)白葡萄酒和丹魄(Tempranillo)为主要品种的红葡萄酒。
4、卢埃达(Rueda)
该产区主要出产弗德乔(Verdejo)为主要葡萄品种酿造的白葡萄酒以及丹魄为主的红葡萄酒。此外,著名的瑞格尔侯爵酒庄(MarquesdeRiscal)就位于此产区。
5、杜罗河(Douro)
该产区以出产丹魄红葡萄酒为主。贝加西西利亚酒庄、平古斯酒庄(DominiodePingus)和费南德兹酒庄(BodegasAlejandroFernandez)等名庄就在这里生产红葡萄酒。
6、里奥哈(Rioja)
这是西班牙于1991年承认的首个DOCA产区。19世纪中期,此地区受波尔多酿酒师影响。虽然西班牙的新兴产区在不断涌现,但由于里奥哈酒品的品质优异且价格合理,所以,仍然是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产区。目前,此产区所产葡萄酒价格较低,有市场优势。
随着近来天气转凉,爽脆的白葡萄酒或适宜冷藏的红葡萄酒都逐渐让位给了风味更加温暖强劲的红酒。而若你恰巧喜欢诸如西拉(Shiraz)和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等酒体饱满的红酒,那么下面这个葡萄品种你更应该了解并亲自品尝一番。它便是来自于格鲁吉亚的红葡萄品种晚红蜜(Saperavi)。
事实上,格鲁吉亚不光是晚红蜜的发源地,还是葡萄酒的发源地。据最新一项考古研究表明,该国与葡萄酒的渊源最早可追溯至8,000年前,而晚红蜜很早便在格鲁吉亚扎根了。如今,许多树龄达数十年的葡萄树都种植于此,尽管产量不高,但其种出的晚红蜜品质都是顶级的。
在格鲁吉亚语中,晚红蜜的意思是染料。该名十分贴切,因为作为世上少有的几种染色葡萄之一,晚红蜜的果皮和果肉都是红色的。它的这种特性也使其能够酿出颜色深邃的葡萄酒,这种葡萄酒酸度高且风味强劲,并带有多汁熟水果的香气。此外,晚红蜜具有极强的气候适应能力,所以在格鲁吉亚微气候条件不同的各大产区,你几乎都能看见它的身影。最近格鲁吉亚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激增,晚红蜜功不可没。
尽管卡赫季(Kakheti)是晚红蜜的发源地,但该葡萄从这里起步后,已然覆盖了格鲁吉亚的大部分地区,并且还成功地进军国际。如今,南澳维多利亚州(Victoria)和美国手指湖(FingerLakes)产区的一些酒庄已经开始尝试在当地种植晚红蜜了。
如果读者朋友们想要尝试晚红蜜葡萄酒,不妨在酒标上寻找如下字样:穆祖扎尼(Mukuzani)产区和纳帕热利(Napareuli)产区是高品质干型晚红蜜葡萄酒的代名词,而肯兹玛罗利(Kindzmarauli)产区和阿克哈舍尼(Akhasheni)产区则盛产半甜型或者晚采收型晚红蜜葡萄酒。(文/Gerard)
橙葡萄酒是指由白葡萄酿成,酒色呈橙黄色的葡萄酒。喜欢橙葡萄酒的人认为它是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之间一座很好的桥梁,而不喜欢的人则认为它隐藏了葡萄的特点和产区的风土特色,难以成器。橙葡萄酒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葡萄酒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图片来源:tripadvisor
虽然橙葡萄酒近几年才走进大众视野,但实际上它已在意大利北部、斯洛文尼亚、格鲁吉亚、澳大利亚、美国纽约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地流行多年。橙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可追溯回5,000多年前的格鲁吉亚。当时,格鲁吉亚的酿酒师将带皮的葡萄汁放在大陶罐中,用蜂蜡密封罐口,然后将其埋在地下长达6个月。用这一方法酿出的葡萄酒便是橙葡萄酒的前身,这种酿酒方法也一直被人们沿袭下来,但酿出的葡萄酒并没有统一的称谓。后来,英国葡萄酒进口商大卫哈维(DavidHarvey)以葡萄酒的颜色来命名这种葡萄酒,橙葡萄酒的名字由此而来。
橙葡萄酒虽由白葡萄酿成,但酿造方法却与红葡萄酒相似。在橙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葡萄皮需要在葡萄汁中浸渍较长的时间,甚至带皮发酵,以萃取葡萄皮中的色素。因此,橙葡萄酒又被酿酒师们称为带皮发酵酒(Skin-FermentedWine)。酿酒师在挑选葡萄的时候偏向于挑选较成熟的葡萄,因为它们带有更成熟的葡萄籽,这些葡萄籽所含的苦味物质较少,可以保证在较长的浸渍过程中单宁等苦味物质不会被过多地萃取。
橙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极少使用添加剂,甚至不使用人工酵母,而是利用葡萄皮自带的野生酵母菌进行发酵,以减少发酵过程中的人工干预,保存葡萄最纯粹的味道。因为浸渍的时间较长,所以橙葡萄酒也比一般的白葡萄酒单宁含量更高,酒体结构更丰富,风味也更浓郁,在发布之前一般都会进行陈年。
橙葡萄酒带有鲜花、蜂蜜和热带水果的香气,入口带有坚果的风味,同时兼具白葡萄酒的酸度和红葡萄酒浓郁醇厚的口感,十分难得。橙葡萄酒中含有较多的单宁,因此更适合与咖喱、奶酪以及各类肉菜进行搭配。在餐厅就餐时,如果您想要喝白葡萄酒,而眼前的食物却需要红葡萄酒来搭配,那么橙葡萄酒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目前,出产橙葡萄酒的主要产区有意大利东北部的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Friuli-Venezia-Giulia)产区、格鲁吉亚和斯洛文尼亚边境地区等地。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NewSouthWales)的奥兰治(Orange)产区出产的葡萄酒也可以叫做OrangeWine,但此处并不是橙葡萄酒的产区。
如果你也想尝试一下这种用古老方法酿造而成的葡萄酒,那不妨以你喜欢的白葡萄品种入门,虽然口感可能会与你印象中的白葡萄酒有所出入,但是定能给你带来全新的特别体验。
侍酒是一门大有学问的艺术,从储存葡萄酒到选择酒杯,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都会影响葡萄酒在口中的表现。而想要保证葡萄酒在杯中能真实充分地展现其风采,就得选择合适的酒杯来侍酒,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对葡萄酒杯的形状构造有足够的了解。那么,你可曾好奇过,葡萄酒杯的杯梗有什么用处呢?
或许你会觉得葡萄酒杯的杯梗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可事实上它的角色非常重要。传统的葡萄酒杯之所以都带有杯梗,是因为有无杯梗会影响到葡萄酒在杯中的表现。个中奥秘在于,如果没有杯梗,我们在饮用葡萄酒时只能用手握住杯肚,这时手部的热量会传递到酒杯,导致酒液温度的上升,从而破坏葡萄酒应有的香气、风味与口感。而有了杯梗,我们就可以在不接触杯肚的情况下稳固地持杯,有效避免了体温对酒液温度的影响。对于适宜在较低温度下饮用的葡萄酒,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杯梗的用处并不局限于这一方面。通过握持杯梗,我们可以更方便地将酒液靠近光源,以准确观察其颜色并评估酒款是否有缺陷。其次,有了杯梗,我们也可以更轻松地晃杯,让葡萄酒充分呼吸。再者,杯梗的存在还可以防止在杯肚外壁上留下指纹。此外,带有杯梗的葡萄酒杯更加优雅美观,非常适合在正式场合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带有杯梗的葡萄酒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较之无梗酒杯,它们比较脆弱易碎,容易在杯梗处断裂,在清洁和打包存放时需要格外小心。
杯梗这一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品鉴者提供便利,并避免人体的温度对葡萄酒的香气、风味及口感造成的不良影响。如果要享用适宜在较高温度下饮用的红葡萄酒,我们可以选择无梗酒杯。不过,对于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和起泡酒,若想要真实地捕捉它们的美妙之处,有梗葡萄酒杯才是最佳选择。
我们都听说过有机葡萄酒以及近几年兴起的使用生物动力法(Biodynamic)酿造的葡萄酒,但天然葡萄酒(NaturalWine)究竟为何物?它与有机葡萄酒又有何区别?
很多人会觉得,既然葡萄酒都是由葡萄酿造而成的,那么理所当然它们都应当是天然的。其实这个想法并不准确,对于天然葡萄酒,我们还需要知晓与之相关的诸多细节。
下面,小编就通过十个问题,来为你一一解惑。
1.什么是天然葡萄酒?
实际上,关于天然葡萄酒的定义现在仍是众说纷纭,但有一些基本原则是葡萄酒酿造者和品酒师们所能够达成共识的。对于何为天然葡萄酒,最好的解释是:一种不论是在葡萄园还是在酒庄的酿造过程中,都尽可能少地使用化学成分和机械操作酿造而成的葡萄酒。在他们看来,葡萄酒的风味只与其风土条件密切相关,若有过多的人类活动和化学成分对其进行干扰,这是不被允许的。因此,为了酿造出天然葡萄酒时,人工干预是越少越好。
2.天然葡萄酒是有机的么?
是的。尽管没有任何法律规定,但天然葡萄酒的酿酒葡萄都必须在有机的环境下种植和生长。
3.天然葡萄酒的酿造都遵循生物动力法么?
虽然很多天然葡萄酒的酿造者都遵循生物动力法进行酿酒,但不同于有机种植,这种做法并不是强制性的。尽管如此,大多数天然葡萄酒的酿造者还是会采用生物动力法来种植葡萄。
4.酿造天然葡萄酒有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
同样,这个也没有明文规定,但大多数酿酒者都认为使用化学成分、除草剂、灭虫剂、以及添加酵母和糖分是不被允许的。此外,酿造天然葡萄酒的葡萄必须经由手工采摘而不是借助机器,任何有可能损坏葡萄酒品质的机械作业都是被禁止的。
5.为什么说用传统酿造法酿造出的葡萄酒不是天然的?
别理解错了,并不是说传统的酿造方法就不如天然的。事实上,大多数传统方法酿造出的葡萄酒并不会逊色于天然葡萄酒。只不过如果酿酒者在酿造过程中添加了某种酵母,或是在采摘葡萄的时候使用了机器,那么酿出来的葡萄酒就不能称之为天然葡萄酒,而添加酵母和使用机器这两种做法在酿酒界是十分普遍的。
6.为什么在有些天然葡萄酒中会留有沉淀(Sediment)?
大多数传统法酿造的葡萄酒在装瓶之前都有下胶和过滤的工序。但对于天然葡萄酒来说,下胶和过滤都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所以酿酒师们一般都不会进行这些步骤。因此,在天然葡萄酒中,出现沉淀属于自然现象,并不会对葡萄酒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
7.天然葡萄酒会更贵吗?
答案是否定的。与传统方式酿造的葡萄酒一样,天然葡萄酒价格的跨度也非常广,在不同的价位区间都有其相对应的酒款。
8.天然葡萄酒会更健康吗?
理论上是没错的,因为酿造天然葡萄酒的葡萄都是有机种植的,而且酿酒师在其酿造过程中也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这就好比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的比较,尽管传统食品并不会对你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但选择更为天然的替代品终归是更健康的,同时也更加环保!
9.在哪可以找到天然葡萄酒?
如今,在葡萄酒商店和餐馆里,天然葡萄酒正变得越来越流行,有些餐馆和商店甚至只销售天然葡萄酒。当然,如果在这些地方都找不着你想要的酒款,网上商城是个不错的选择。
10.天然葡萄酒中含有亚硫酸盐(Sulfites)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只含有少量。实际上,所有的葡萄酒都含有少量亚硫酸盐,因为这种成分是葡萄汁发酵的副产品。尽管如此,在关于天然葡萄酒是否应该含有亚硝酸盐这一点上仍存在着争议。许多酿酒师认为,亚硝酸盐的添加是和产品的天然性是相违背的,但也有人觉得这是酿酒的必要环节,亚硝酸盐的存在可以使葡萄酒保存得更久。
黎巴嫩(Lebanon)位于亚洲西南部地中海(Mediterranean)东岸,习惯上称为中东国家。该国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Syria)接壤,南部与以色列(Israel)为邻,西濒地中海。在这个国家,约有54%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Islam)。众所周知,伊斯兰教严禁烟酒,因此当人们谈及黎巴嫩时,少有人会联想到葡萄酒。然而,黎巴嫩的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其葡萄酒行业也是该国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个产业,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望。
1.历史
根据考古研究,第一批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人可能居住在高加索山脉(CaucasusMountains)地区,即当今的亚美尼亚(Armenia)和格鲁吉亚(Georgia)境内。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酿酒葡萄引入了地中海国家,然后才传播至西欧地区。
黎巴嫩人的酿酒史可追溯到5,000年前,他们的祖先腓尼基人(Phoenician)拥有深厚的旅游贸易文化,对葡萄酒在西欧的传播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位于黎巴嫩贝鲁特(Beirut)北部的比布鲁斯(Byblos),被认为是世界上至今一直有人居住的最古老城市。这里的港口因在古典时代(ClassicalAntiquity)成为黎巴嫩的葡萄酒生产贸易中心而闻名。而提尔(Tyre)和西顿(Sidon)作为腓尼基人贸易的主要港口,其葡萄酒的名声更是响彻整个古地中海。腓尼基人通过这些港口,将本国的葡萄酒出口到意大利、西班牙和埃及等地中海国家,推动了早期地中海文明的发展。
黎巴嫩的现代葡萄酒产业可追溯到19世纪。提及其现代葡萄酒史,那就不得不谈到该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商卡萨瓦酒庄(ChateauKsara)。这座位于贝卡谷地(BekaaValley)的酒庄由耶稣会(SocietyofJesus)僧侣创建,于1857年开始种植葡萄,奠定了黎巴嫩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基础。然而,黎巴嫩那时还处于奥斯曼帝国(OttomanEmpire)的统治下。根据伊斯兰教法(ShariaLaw)规定,除了服务于宗教的葡萄酒,不允许生产或消费其他葡萄酒,因此,第一批酿酒厂遭到了打压。
一战(WorldWarI)结束后,法国对黎巴嫩的统治推动了黎巴嫩葡萄酒文化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黎巴嫩内战(LebaneseCivilWar)结束,该国的葡萄种植业又注入了新的动力,葡萄酒行业也逐渐复兴。1998年,黎巴嫩的酒庄总共不到10座,时至今日,其酒庄数量已超过50座。如今,黎巴嫩葡萄酒主要出口至英国、法国和美国等拥有更多葡萄酒消费群体的国家,促进了黎巴嫩现代葡萄酒行业的健康发展。
2.产区
黎巴嫩最重要的产区是东部的贝卡谷地。除了西北部的拜特龙(Batroun)和南部的杰津(Jezzine),几乎90%的黎巴嫩葡萄酒都产自贝卡谷地。这条狭长的山谷平均海拔1,000米,位于黎巴嫩山(MountLebanon)和前黎巴嫩山(Anti-LebanonMountains)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约120千米。虽然西侧的黎巴嫩山阻挡了来自海洋地区的降雨,但山顶融化后的雪水会流入山谷。因此,该产区的年降雨量虽然少,却依然有足够的新鲜水源。
3.葡萄品种
黎巴嫩主要生产红葡萄酒,酿酒品种以法国南部的经典葡萄品种和波尔多(Bordeaux)品种为主,包括神索(Cinsault)、佳丽酿(Carignan)、歌海娜(Grenache)、西拉(Syrah)、慕合怀特(Mourvedre)、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梅洛(Merlot)和品丽珠(CabernetFranc)等。而黎巴嫩的白葡萄品种主要有白玉霓(UgniBlanc)、克莱雷(Clairette)、霞多丽(Chardonnay)、长相思(SauvignonBlanc)、赛美蓉(Semillon)、维欧尼(Viognier)和敖拜德(Obeideh)等。
我们饮用葡萄酒时都希望能获得愉悦的饮用体验,那么这就要注意储酒和侍酒时的一些小细节了。
储酒
葡萄酒架虽然很美观,但是在没有酒窖的情况下,在家中用酒架存放葡萄酒,并不能有效地让葡萄酒避免强光的照射,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葡萄酒的储存温度和湿度。此时可以考虑入手一个家用的葡萄酒柜,这样能保证葡萄酒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当然,最为理想的便是建造一个私人酒窖。
妥当储酒并不只是为了防止葡萄酒氧化或受热那么简单,还意味着当你需要享用一款葡萄酒的时候,这款酒的温度能够接近适饮的温度。一般来说,葡萄酒的最佳储存温度在10℃至15℃之间。
侍酒温度
侍酒温度对于葡萄酒的口感来说十分重要,葡萄酒的侍酒温度过低,会封闭其香气和风味,让口感显得寡淡;葡萄酒的侍酒温度过高,酒精味会非常突出,香气和风味会被掩盖;起泡酒温度太高则会产生泡沫,而非气泡;白葡萄酒温度太高会导致酒液失去平衡和活力。
一般来说,红葡萄酒在保持室温或略低于室温时饮用即可,但由于受到季节影响,室温不稳定,可以适度低于室温饮用。一般情况下,多数红葡萄酒的侍酒温度为15℃-18℃,最理想的侍酒温度为16℃左右。起泡酒和酒体较为轻盈的白葡萄酒适合在6至10℃饮用;中等酒体至饱满酒体以及风味浓郁的白葡萄酒适合在9至15℃饮用。桃红葡萄酒的最佳侍酒温度与白葡萄酒基本相同,在10℃-15℃的温度范围内饮用即可,具体高低依然根据酒体轻重而定。
酒杯
用来盛放葡萄酒的酒杯也会影响饮用体验,最基本的因素便是确保酒杯是干净的。此外,酒杯的形状也很重要,采用与葡萄酒个性相配的酒杯有助于酒液更好地散发香气,发展风味,提升口感。葡萄酒酒杯根据不同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国际标准品酒杯(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Glass,简称ISO酒杯),这类酒杯基本适用于品尝所有种类的葡萄酒,常见容量一般为215毫升,还有用于盛放雪莉酒(Sherry)的120毫升,以及410毫升和300毫升杯;勃艮第(Burgundy)杯、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杯和波尔多(Bordeaux)杯等;此外,用于甜型红葡萄酒的酒杯有波特杯、雪莉杯、马德拉(Madeira)杯和苏玳(Sauternes)杯;白葡萄酒可以配标准葡萄酒杯或者霞多丽(Chardonnay)杯;香槟(Champagne)等起泡酒可以搭配笛形杯或郁金香杯。
在这些酒杯当中,红葡萄酒杯的杯肚相对来说最大,杯口也较宽,方便摇杯醒酒,以给予葡萄酒足够的空间与氧气接触,激发隐藏香气的释放以及酒精的挥发,让葡萄酒的口感更加圆润。白葡萄酒酒杯杯肚较红葡萄酒酒杯来说要小,近似U形,这可以减少酒液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以保存白葡萄酒的香气和较低的温度。起泡酒所用的酒杯比白葡萄酒杯更为细长,这是为了让二氧化碳在酒液中留存的时间更长,以使得气泡不会过快消散。
在初学葡萄酒时,许多爱好者识得的第一个词就是干型(Dry),但它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却并非人人都理解得准确。
首先,很多人会想当然地从字面上来理解干型,认为它就是葡萄酒之于人感官上的感受,比如口干舌燥。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下面,小编就将为大家奉上一套关于干型葡萄酒的简易指南,从而让大家对其有更为准确的了解。
一言以蔽之,干型葡萄酒指的就是那些残留糖分(ResidualSugar)为4克/升以下的葡萄酒,这意味着它的甜度不会很高,而个中奥妙就潜藏在其发酵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葡萄酒的酒精是通过酵母对葡萄含有的糖分发生作用产生的,所以,为了使酿出的葡萄酒带上一丝甜味,很多酿酒师都会提前结束整个发酵过程。如此,酵母便没有足够的时间分解掉葡萄中的所有糖分,而留存下来的,就被称作是残留糖分。
假若酿酒师让整个发酵过程完整地进行,酵母便可充分地对糖分进行分解,这样酿出来的葡萄酒既无残留糖分也不带有甜味,这就是干型葡萄酒。此外,有些人会把甜味的缺失和果味的缺失等同起来,这其实是不对的,在一款干型葡萄酒中,你仍可品尝到缤纷果味。
既然干型的概念这么好理解,为什么仍有许多葡萄酒爱好者会误用这个词呢?
或许,这与人们先入为主的观念有关。在语言长期的发展中,Dry这个词(或者是法语里的Sec)已经和干燥的感官体验交融在一起了。因此,当我们尝到一款让人口干舌燥的葡萄酒时,很容易就把它定义为一款干型葡萄酒。事实上,这种所谓让人口干的葡萄酒只是一款单宁含量较高的葡萄酒,尽管许多干型葡萄酒的单宁含量恰巧也很高,但它们从来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此外,还有很多人认为干型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都比较高,其实这也是个谬误,而出现这种误解的原因是人们在品尝高酒精度的葡萄酒时,其酒精的风味会在口中营造出一种干燥的感觉,从而导致了感官上的混淆。
总而言之,干型葡萄酒仅仅指那些残留糖分为4克/升以下的葡萄酒,而与该酒是否让人感到口干舌燥毫无联系。
在纯净的国度新西兰,白葡萄酒叱咤风云,似乎是酒界唯一的主角。其实,人们时常忽略了这里生产的精品红葡萄酒。新西兰的红葡萄种植面积仅为7,919公顷,不足白葡萄的三分之一,但是酿造出来的酒却是不容小觑。标志性的清新感、浓郁奔放的果香和充沛的活力,新西兰红葡萄酒将这些特点尽收囊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新西兰最重要的几种红葡萄酒。
一、黑皮诺(PinotNoir)
黑皮诺葡萄酒的产量约占新西兰葡萄酒总产量的9%,在红葡萄酒中位列第一。黑皮诺是新西兰种植面积第二大的葡萄品种,仅次于长相思(SauvignonBlanc),主要生长在凉爽的产区。由于这些产区的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条件丰富多样,酿成的黑皮诺葡萄酒也产生了缤纷多彩的风格。如今,新西兰黑皮诺已经成为勃艮第(Burgundy)黑皮诺以外的又一典范,广受国际认可。
1.概况(2017年数据)
种植面积:5,653公顷
年产量:28,760吨
年出口量:1,251万升
2.产区及风格
马尔堡(Marlborough):香气馥郁,风味以覆盆子和樱桃等红色水果为主,微妙的酸度带来典型的清新感,与紧实的骨架达到平衡;产区南部的酒具有更饱满的酒体。
中部奥塔哥(CentralOtago):吉布斯顿谷(GibbstonValley)子产区的酒果香甜美、柔和且鲜明,展现出覆盆子、草莓、新鲜草本和香料的风味;班诺克本(Bannockburn)和洛本(Lowburn)子产区气候温暖,葡萄酒酒体饱满,单宁充足,带有樱桃和黑色水果气息;亚历山德拉(Alexandra)的酒普遍蕴含果干风味。
怀拉拉帕(Wairarapa):展现出深色水果风味,夹杂着咸鲜气息,口感饱满,常带有黑李子和巧克力的甜美风味,精致的单宁为酒液提供结构感。
坎特伯雷(Canterbury)和怀帕拉谷(WaiparaValley):兼具红色水果与深色水果的果香,还展现出香料和泥土的风味,结构紧致,酸度坚实。
霍克斯湾(HawkesBay):散发出黑皮诺的典型香气,既有以樱桃、莓果、李子、鲜花和香料为风味的清新风格,也有带有咸鲜味和泥土味的深沉风格,但都具有浓郁的风味和柔顺的单宁。
尼尔森(Nelson):香气芬芳而复杂,展现出樱桃、李子和香料的气息,风味集中度高,平衡性佳,单宁持久。
3.侍酒及配餐
推荐侍酒温度:15℃
配餐建议:适宜与各式咸鲜的禽类和肥美的鱼肉搭配,如鸭肉、鹌鹑、火鸡和三文鱼。
二、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梅洛(Merlot)混酿
早在19世纪,赤霞珠与梅洛相结合的波尔多混酿(BordeauxBlend)就出现在了新西兰。在当今的新西兰赤霞珠-梅洛混酿葡萄酒中,梅洛占据高比例的风格已成为趋势。波尔多混酿在这里被赋予了独特的新西兰色彩,纯净的果香四溢,年轻时即可带给人愉悦的品鉴体验。
1.概况(2017年数据)
赤霞珠种植面积:251公顷
梅洛种植面积:1,217公顷
年产量:8,688吨
年出口量:97.2万升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