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按照颜色分类,可以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葡萄酒的颜色和葡萄品种、产区和葡萄酒酿造方法有关,即使是同一种葡萄酒,在颜色上也有细微的差别。葡萄酒颜色主要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
(1)与葡萄品种有关
用不同酿酒葡萄酿造出来的葡萄酒其颜色也,有的葡萄品种的葡萄皮颜色特别重,颜色特别深黑,呈深紫色,如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西拉(Syrah)、马尔贝克(Malbec)等。有的葡萄品种的葡萄就相对来说比较浅呈浅宝石红色,如黑皮诺(PinotNoir)和内比奥罗(Nebbiolo等。不同的葡萄品种酿出的葡萄酒单宁也不同,单宁含量较高的红葡萄酒酒体通常不透明。
(2)与酿酒葡萄的成熟度有关
多数情况下葡萄的成熟度越高,其糖份也越高,葡萄皮的颜色也越深,特别是受到长期日照的葡萄,皮的颜色更是深黑,酿成的葡萄酒除了酒精度高,酒色也会特别深。
(3)与酿造工艺有关
不管是红葡萄品种还是白葡萄品种,将其皮肉分享你会发现葡萄果肉是无色的,所以酒庄可以选择红葡萄品种去皮来酿造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却只能选择红葡萄品种来酿造,而且红葡萄酒的颜色主要来自酿造时的浸渍过程,浸渍其实就是在酿造时将果皮甚至葡萄梗浸在葡萄汁里面,以便萃取果皮中的色素与单宁物质。生产发酵过程中,温度也会影响葡萄酒的颜色,一般发酵温度升高,红葡萄酒的颜色会变浅。
(4)与是否陈年有关
随着葡萄酒的陈年,其颜色也会发生变化,红葡萄酒陈年之后颜色会变浅,其中很多在陈年后由深红色变成了深褐色;白葡萄酒陈年之后颜色会加深,逐渐变成深金色,最后变成棕褐色。
红葡萄酒中的单宁随着陈年的氧化过程也会变得越来越柔和,就像苹果放置的久了也会被氧化一样,氧化也让单宁吸附酒液中的色素,红色素日渐减少的葡萄酒颜色由紫红色逐渐变成褐红和橘红色,到了老年期常常只剩下淡淡的砖红色。
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马修戈达德和他的同事研究发现细菌和真菌确实能够影响葡萄酒的香气和风味,对葡萄酒的口感造成影响。
风土,这个概念广泛地存在葡萄酒行业中,但却很少人能够把它说得清楚。有些人把它归于土壤、纬度、天气、酿造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总和,也有些人持不同的观点。尽管它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但大多数人都认可它的存在,认为它决定着葡萄酒的口感。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不同产区的葡萄酒拥有不同的口感源于产区内不同的微生物群。土壤中的微生物,以及葡萄皮上的微生物都能够对葡萄酒的口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ofAuckland)的马修戈达德(MatthewGoddard)和他的同事们研究发现细菌和真菌确实能够影响葡萄酒的香气和风味。
他们选用新西兰马尔堡产区(Marlborough)产区的酿酒葡萄,把它们压榨成为葡萄汁,消毒后分装成6个不同的批次,每一个批次内都加入不一样的酵母,这些酵母都取自新西兰主要的葡萄酒产区。经过测试,他们发现每一个批次都新增了不同的化学物质,并且呈现出不同的风味特征。葡萄酒的香气以及风味物质是由上百种化合物构成的,而这一半以上都来自于酵母的产物。譬如说大部分葡萄酒中的果香是来自于酵母而不是葡萄本身。此外,戈达德和他的同事们还在这些不同批次的葡萄酒中检测出了不同酵母的差异,尽管这些差异很小,但还是能够检测得到。
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旱涝灾害、末日传言这些糟心事与气候变暖脱不了干系。但或许让你更加糟心的是,气候变暖竟会让你寻不到你最爱的葡萄酒了!
缘由?气温年年上升,味道将不再是那个味道,产区也将不再是那个产区了!
全球变暖,将如何影响葡萄酒?
我们先来看看气温是怎样年年上升的: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有关全球地表温度的最新监测数据,自2001年至今的17个年头里,出现了136年间温度最高的16个年份(仅1998年除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未来50年的地表平均气温将上升2.5度(可能的情况)~4.7度(最坏的情况)。可信又可怕对不对?
再来看看,气温上升是怎样让我们最爱的葡萄酒,变了味道:
甜头大、酒精度高,酸度不够、口感松散,熟大了、像煮过一样,太平淡,风味不足!,这些都有可能是葡萄生长期内历经过多的高温天气导致的。
季节性的升温会改变葡萄生长周期,葡萄的花期、转色期和采收期都会相应提前。而转色期则尤为重要,转色期提前则意味着葡萄最主要的成熟过程会提前到相对炎热的日子进行。而后果就是,葡萄的化学变化明显:含糖量增多,酸度降低(尤其苹果酸),花色苷和甲氧基吡嗪含量降低。
温度升高会促进糖分的积累,葡萄含糖量高,转化出的酒精度就会高。含糖量和酒精度过高,酸味和其他风味会被掩盖,葡萄酒的香气和口感自然会改变(总体味道可能会如粘稠果酱般)。高温也会抑制花色苷的合成,而花色苷是一种对葡萄酒的色泽、风味、口感等方面其重要作用的酚类化合物。
另有相关研究证明,高温还会使葡萄酒产生氧化、蒸煮等缺陷性味道。
除了高温带来的影响,温室效应导致空气中二氧化氮含量增多,这些都能引起葡萄本身发生化学变化,继而影响葡萄酒的质量。
此外,温室气体CO2的增多与温度、湿度等因素相结合,很可能会加快葡萄生长,使葡萄皮增厚(单宁增加),生物活性增强(易患病害),从而影响葡萄的香气和味道。
当然,高温也不是一无是处,甲氧基吡嗪(青椒气味的来源物质)会被降低、促进它的降解,最终葡萄酒中不成熟味道的蔬菜、草本类(青椒)气息也将很难再出现。(当然对于认为生青味道是某些Cabernet家族的代表气味的人,这也是一个坏消息)
各产区葡萄酒味道日渐改变,世界葡萄酒地图也将随之变动?
一个葡萄酒产区不朽声誉的建立,除了土壤类型、海拔和种植技术,也许更要取决于葡萄生长期内得天独厚的日照、热量和降水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决定葡萄酒优劣的风土定义也将被改写,历史悠久的葡萄酒产区因其稳定而和谐的天气模式带给葡萄酒的独特味道将逐渐消失,甚至变得根本不适合葡萄生长。
世界葡萄酒产区版图即将发生改变。如今,著名葡萄酒产区将不再适合种植葡萄。
美国非政府组织国际环保以HannahLee为首的研究人员,使用17种不同的气候模型,来解释气候变暖对全球九大葡萄酒产区的影响。
这项研究表明,根据IPCC50年后气温将上升2.5~4.7度的预测,葡萄酒行业将经历一场地理革命。据估计,最首当其冲的要数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如意大利托斯卡纳和法国波尔多地区的产量将下降85%。同样的命运也会降临到澳大利亚内陆国家(-74%)、加利福尼亚(-70%)、南非(-55%)和智利(-40%)。
也就是说,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区可能很快就不再适合种植葡萄了。这一预测结果被发表在了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学报上。
如果上述言论不足以让你信服,那来看一看更多的葡萄酒学家、气象学家们关于葡萄酒产区的这些伟大的(可怕的)预言吧!
旧世界:
墨西哥暖流的减弱或消失会让波尔多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变冷,被迫选择凉爽气候产区葡萄品种(有没有电影《后天》的既视感)。
然而,其他地区将变得更加温暖,以优雅、花香、酸爽口感著称的凉爽气候下葡萄品种很快就会被更具果酱味、更浓郁的温暖气候版本所代替。
有可能会重新定义我们平常所说的一款经典罗纳河谷红葡萄酒或者经典勃艮第黑皮诺。前景尤其堪忧的要数葡萄品种黑比诺,因为能够保证它健康生长的温差空间只限于2摄氏度以内(但其他葡萄品种正常生长的温差区间一般为10C左右)。
勃艮第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类似波尔多,甚至该地区的黑比诺种植可能会因为其娇气特质失去生命力,走向灭亡。
阿尔萨斯,在过去几十年间,采收期已经从10月提前到了9月,变暖的步伐将继续加快。
西班牙内陆则可能同样遭受干旱缺水的天气无以为继。
托斯卡纳的奇昂第地区将因为葡萄成熟过早而另选品种。
欧洲的地中海沿岸,涉及意大利、希腊和法国部分区域,将在2050年,变得完全不适合葡萄生产;相反,英国南部将会十分适合香槟的生产。
过去,人们讲究出门看天气,盖房看风水;谁能想得到,现在品酒也要选择吉时,而且还要看月亮的变化。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疯狂,其实,月亮的盈亏变化确实可以影响到你品尝葡萄酒时的口感,这一理论最初是由《生物动力学品酒时间表》(WhenWineTastesBest:ABiodynamicCalendarForWineDrinkers.)的作者玛利亚图恩湖(MariaThun)在进行多年的研究后提出来的。玛利亚图恩湖是一个权威的生物动力学专家,她的生物动力学种植日历在葡萄种植上被广泛应用。
生物动力学的原则最初是由奥地利社会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Steiner)在1924年提出来的。鲁道夫认为,生命的力量与宇宙和万物都有联系,只是我们浑然不觉而已。因此,植物的能源不仅会受到人类行为的影响,也会受到月亮及其它行星的影响。何时播种、何时修剪,应该根据月球甚至宇宙的规律来决定。
受鲁道夫所提出理论的启发,从1950年代开始,玛利亚图恩湖便开始在德国达姆施塔特(Darmstadt)的农场进行试验。她发现,当月亮处在不同星座时种植的蔬菜,也会长成不同的形状和尺寸。经过多年的研究,从1962年开始,她发表了一系列的年度种植日历。2010年,她和儿子马提亚一起出版了《生物动力学品酒时间表》,这本书中提到最佳品酒的时间与月亮的位置息息相关。《生物动力学品酒时间表》将一年中的时间划分为根系日、生果日、绿叶日(Leafday)以及鲜花日(Flowerday),其中根系日、绿叶日不适合品酒,鲜花日适合品尝带有花香的葡萄酒,而生果日则是最佳的品酒日。
尽管有众多学者都怀疑这种说法的科学性,但还是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向她请教。据报道,一些主要的大型超市近几年的品酒会均是根据玛丽亚的《生物动力学品酒时间表》进行的。
阿根廷MarksSpencer酒庄的酿酒师JoAherne最初也是不相信的,不过后来他遇到了一件事情,让他对之前的看法有了转变。在一次品酒会上,我们将同一款葡萄酒分两天品尝,在同样的情况下,第二天品尝时的口感远不如第一天那样好喝。当时我们无法理解这一现象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那两天所品尝的葡萄酒都是我最爱的同一款酒,也都是在相同的情况下品尝的。后来有人查看了日历,我们发现,第一天是生果日,在那天葡萄酒的表现非常好,芳香充沛;而第二天则是根系日,那天葡萄酒的状态就比较封闭。
专业葡萄酒杂志《Winefolly》的工作人员前后也进行了大概为期三年的测试,尝试着去推翻这一缺乏科学理论依据的日历表,但是他们却发现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葡萄酒确实在生果日时,风味表现更佳。
虽然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但是这个情况却让人不得不相信,也许月亮真的会影响葡萄酒的口感,只是我们浑然不觉而已。
晃动,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最终都会影响到葡萄酒的外观和口感。葡萄酒是多种有机成分的复杂组合,是不断变化的物质。晃动会使其中的各种成分分离,有时候会导致葡萄酒进入休克状态。不过不用担心,通常你在商店买了酒之后,回家路上的颠簸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你只需要把酒静置一段时间再喝就可以了。
沉淀物
有时候,晃动只是让酒瓶底部的沉淀物分布到瓶中各处,这个问题更常见于红葡萄酒。如果酒的整体颜色没有变化,那么你只需等沉淀物回到酒瓶底部再倒酒即可。有时候,你会发现酒中的沉淀物过于明显,那么你可以多放置一段时间。
休克状态
葡萄酒休克,或者叫葡萄酒晕瓶与晃动密不可分。因为沉淀物较多,陈年的葡萄酒(10年及以上)比新葡萄酒更容易受到晃动的影响。不管是在装瓶的时候还是在成品运输过程中,晃动都会使底部的沉淀物升起,导致色泽透明的酒液变得浑浊,酒的风味散失。
澄清
葡萄酒休克的状态是暂时的,通过静置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根据葡萄品种、酒瓶大小和储藏条件的不同,所需时间也不同。有的酒需要3个月才能澄清,而大部分葡萄酒只需8周即可。澄清的时候要把酒放在凉爽干燥的地方。
老而脆弱
陈年葡萄酒都很脆弱,轻微的晃动都会激起沉淀物,并导致风味物质分离。因此,陈年葡萄酒适合放在家里,年轻的葡萄酒则可以带出去喝。当需要移动一瓶平放的陈年葡萄酒时,最好慢慢把酒瓶移动到直立位置,放置24小时后再饮用。
醒酒
尽管老酒容易被激起沉淀物,但是醒酒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取出软木塞之后,把瓶口擦干净,然后用手电从瓶口照射,观察酒液内沉淀物的位置。然后缓慢连续地将酒倒入醒酒器,等沉淀物到达瓶肩位置时停下。葡萄酒在醒酒器中醒完之后就可以倒入杯中饮用了。
一、红葡萄酒
1.紫色(Purple):大部分品质较佳,具有陈年潜力的年轻葡萄酒。
2.樱桃红(Cherry):酒体较轻的红葡萄酒,比如采用黑皮诺(PinotNoir)、佳美(Gamay)、歌海娜(Grenache)、梅洛(Merlot)酿制的葡萄酒,以及博若莱(Beaujolais)、希侬(Chinon)、布尔格伊(Bourgueil)、瓦波利切拉(Valpolicella)和新西兰红葡萄酒。
3.深红色(Crimson):红葡萄酒最典型的色泽,范围较广。
4.深紫红色(Mulberry):很可能是马尔贝克(Malbec)、西拉(Syrah)或来自气候炎热产区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
5.红棕色(ReddishBrown):很可能是一款较为成熟的葡萄酒。如果带有橙色色调,则属于内比奥罗(Nebbiolo)葡萄酒的典型特征,如巴罗洛(Barolo)、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布鲁奈罗蒙塔希诺(BrunellodiMontalcino)。如果带有黑色色调,则可能为来自南非或澳大利亚的红葡萄酒,且该酒虽然成熟却不属于是老酒。
二、白葡萄酒
1.近乎无色(AlmostColorless):鸽笼白(Colombard)、白诗南(CheninBlanc)、苏瓦韦(Soave)、慕斯卡德(Muscadet)、年轻夏布利(Chablis)或商业化廉价混酿白葡萄酒。
2.黄绿色(GreenishTinge):如果葡萄酒颜色非常浅,则很可能为德国白葡萄酒;如果带有金色色调,则很可能为澳大利亚白葡萄酒。
3.浅色/浅黄色(Pale/PaleYellow):大部分年轻干型白葡萄酒,范围较广。
4.金黄色泽(YellowGold):来自欧洲的白葡萄酒在光照充裕、经过陈年或含有残留糖分的情况下,呈金黄色泽。琼瑶浆(Gewurztraminer)、灰皮诺(PinotGris)、赛美蓉(Semillon)、维欧尼(Viognier),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和澳大利亚出产的霞多丽(Chardonnay)一般呈金黄色泽。
5.深金色泽(DeepGold):优质甜白葡萄酒,这种酒在陈年后,颜色逐渐向棕色靠拢,而不会衰退。
三、桃红葡萄酒
桃红葡萄酒的色调和深浅程度差异很大。这种酒呈现何种颜色,除受酿酒品种影响外,还会受酿酒工艺影响。一般来说,带有紫色色调的桃红葡萄酒很可能采用现代化酿酒工艺酿制,而带有橘黄色色调则表明部分酒液被氧化。靠盲品来对桃红葡萄酒做出判断,是非常困难的。
一、红葡萄酒
1.紫色(Purple):大部分品质较佳,具有陈年潜力的年轻葡萄酒。
2.樱桃红(Cherry):酒体较轻的红葡萄酒,比如采用黑皮诺(PinotNoir)、佳美(Gamay)、歌海娜(Grenache)、梅洛(Merlot)酿制的葡萄酒,以及博若莱(Beaujolais)、希侬(Chinon)、布尔格伊(Bourgueil)、瓦波利切拉(Valpolicella)和新西兰红葡萄酒。
3.深红色(Crimson):红葡萄酒最典型的色泽,范围较广。
4.深紫红色(Mulberry):很可能是马尔贝克(Malbec)、西拉(Syrah)或来自气候炎热产区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
5.红棕色(ReddishBrown):很可能是一款较为成熟的葡萄酒。如果带有橙色色调,则属于内比奥罗(Nebbiolo)葡萄酒的典型特征,如巴罗洛(Barolo)、巴巴莱斯科(Barbaresco)、布鲁奈罗蒙塔希(BrunellodiMontalcino)。如果带有黑色色调,则可能为来自南非或澳大利亚的红葡萄酒,且该酒虽然成熟却不属于是老酒。
二、白葡萄酒
1.近乎无色(AlmostColorless):鸽笼白(Colombard)、白诗南(CheninBlanc)、苏瓦韦(Soave)、慕斯卡德(Muscadet)、年轻夏布利(Chablis)或商业化廉价混酿白葡萄酒。
2.黄绿色(GreenishTinge):如果葡萄酒颜色非常浅,则很可能为德国白葡萄酒;如果带有金色色调,则很可能为澳大利亚白葡萄酒。
3.浅色/浅黄色(Pale/PaleYellow):大部分年轻干型白葡萄酒,范围较广。
4.金黄色泽(YellowGold):来自欧洲的白葡萄酒在光照充裕、经过陈年或含有残留糖分的情况下,呈金黄色泽。琼瑶浆(Gewurztraminer)、灰皮诺(PinotGris)、赛美蓉(Semillon)、维欧尼(Viognier),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和澳大利亚出产的霞多丽(Chardonnay)一般呈金黄色泽。
5.深金色泽(DeepGold):优质甜白葡萄酒,这种酒在陈年后,颜色逐渐向棕色靠拢,而不会衰退。
三、桃红葡萄酒
桃红葡萄酒的色调和深浅程度差异很大。这种酒呈现何种颜色,除受酿酒品种影响外,还会受酿酒工艺影响。一般来说,带有紫色色调的桃红葡萄酒很可能采用现代化酿酒工艺酿制,而带有橘黄色色调则表明部分酒液被氧化。靠盲品来对桃红葡萄酒做出判断,是非常困难的。
喝葡萄酒时需要选用一个合适的酒杯才能更好的展现葡萄酒出色的一面,酒杯是如何影响葡萄酒品鉴的呢?
1、杯肚的尺寸和形状
酒杯的杯肚的宽度能影响葡萄酒香气展现的速度,杯肚越宽,葡萄酒的香气就越能展现出来。
因为红葡萄酒需要与空气接触以达到醒酒的目的,所以一般情况下红葡萄酒的酒杯杯肚大多比较圆润,杯口相对较宽,这样有利于敏锐的察觉葡萄酒不断变化的香气。
而白葡萄酒常用的酒杯一般是垂直的U型杯肚,这样更利于释放葡萄酒的香气,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保持冰镇白葡萄酒的温度。
起泡酒通常选用笛形杯,这种酒杯呈直立状,其突出特点是杯身细长,可以给气泡预留足够的上升空间,从而不至于那么快消失。
2、杯梗的长度
葡萄酒酒杯有一个长长的杯梗,之所以杯梗会有这么长,是考虑到手掌的温度。喝葡萄酒时,葡萄酒的温度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而杯梗的目的就是将品鉴者的手掌温度与杯肚隔离开,以免影响葡萄酒温度。杯梗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个人喜好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杯梗长的酒杯看起来非常优雅,但很容易断,并且放进洗碗机里清洗也不方便,存放也是个难事。相比之下,稍短的杯脚更实用,尤其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
3、杯子的材质
葡萄酒杯的材质以玻璃和水晶为主,虽然在外观上极为相似,但是水晶酒杯和玻璃酒杯带来的香气与口感会存在细微的差别,这是由两者表面相异的粗糙程度所致。
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与玻璃平滑的表面相比,水晶表面具有较多的凹凸面,葡萄酒在酒杯晃动的过程中,利于打破酒分子释放香气。此外,水晶材质具有较强的韧性,耐磨度较高;光的折射点也是异常丰富,从而使酒杯在自然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观;而其不含任何色泽、完全透明的特质能够更好地烘托葡萄酒的美感,还原酒体的本来面目(玻璃通常带有灰绿的色泽)。
精美的铅水晶杯售价一般比较昂贵。如今,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可以买非铅材质制作的且同样也非常精美的水晶杯。
4、杯子的颜色
酒杯选择无色透明且杯肚最好无装饰,因为品酒的第一步就是察看葡萄酒的颜色,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酿酒葡萄品种和酒龄等信息。这样能更好地完成葡萄酒的视觉评价,如颜色、浓度和粘稠度等。
美食与美酒的基本原则
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健康、最卫生的酒精饮料。法国人每餐必须饮用葡萄酒,所以一提葡萄酒就能联想到法国。而然葡萄酒与美食的合理搭配,对人类来说是生活中一种美的享受。葡萄酒可以互相提携美味,可以衬托出菜肴的最佳风味,同时可以反衬出葡萄酒的香醇可口。
当我们品味甜味的美食时,最好采用甜度相近或者更高的葡萄酒来搭配。美食越甜,就需要选更甜的葡萄酒进行搭配,这样葡萄酒与美食才能更美味。晚采收葡萄酒,特别是贵腐酒和麝香甜葡萄酒,是甜点等美食的最佳伴侣。
当我们品味酸味的美食时,最好采用酸度相近或者更高的葡萄酒来搭配。美食越酸,就要选择酸度与葡萄酒相吻合的进行搭配。意大利葡萄酒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高酸,大多数意大利美食中的主料是西红柿和橄榄油,以及一些其他较酸的配料,如柠檬、酸橙和醋等。
当我们品味鲜味的美食时,要搭配的葡萄酒不含单宁的葡萄酒,这类的葡萄酒一般是没有受橡木影响的白葡萄酒。
当我们品味咸味的美食时,为了提高口感,就需要选择新西兰的长相思或者智利的梅洛。这类葡萄酒可以很好的搭配味重的食物。
当我们品味油腻的美食时,搭配含有高单宁含量的葡萄酒可以提升美味的同时降低油腻感。清新的雷司令葡萄酒和巴贝拉葡萄酒能够很好的搭配油腻美食。这类葡萄酒可以与动物性蛋白质结合,可以柔化葡萄酒的涩感。
最近为一家企业培训时,有听者提到这个问题:是不是白葡萄酒必须用白色的葡萄,而红葡萄酒必须用红色的葡萄酿造呢?猛然一听,问题类似黑人妈妈会生白人孩子吗
其实,如果我们将一粒葡萄从中切开,就会发现只有葡萄皮是红色的,而葡萄果肉是白色的。这说明葡萄的红色素只存在于葡萄皮中。
所以如果要生产白葡萄酒,就应将葡萄汁迅速压出,防止葡萄皮中色素溶解在葡萄汁中;而想要生产红葡萄酒,则应使葡萄皮中的红色素在葡萄汁中,即必须将葡萄汁和葡萄皮混合在一起,是葡萄汁对葡萄皮进行浸渍作用。
因此,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生产的主要区别在于,白葡萄酒是用澄清葡萄汁发酵的,而红葡萄酒则是用皮渣(包括果皮、种子和果梗)与葡萄汁混合发酵的。
所以,在红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酒精发酵作用和固体物质的浸渍作用同时存在,前者将糖转化为酒精,后者将固体物质中的丹宁、色素等酚类物质溶解在葡萄酒中。因此,红葡萄酒的颜色、气味、口感等与酚类物质密切相关。
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汁经过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酒精饮料,在发酵过程中不存在葡萄汁对葡萄固体部分的浸渍现象。此外,干白葡萄酒的质量,主要由源于葡萄品种的一类香气和源于酒精发酵的二类香气以及酚类物质的含量所决定。
因此,在葡萄品种一定的条件下,葡萄汁取汁速度及其质量、影响二类香气形成的因素和葡萄汁以及葡萄酒的氧化现象即成为影响干白葡萄酒质量的重要工艺条件。所以,问题的答案就是根据葡萄的颜色不同,可将葡萄品种分为白色品种(白皮白肉)、红色品种(红皮白肉)和染色品种(红皮红肉)三大类:用白色品种只能酿造白葡萄酒,染色品种只能酿造红葡萄酒,而红色品种可酿造从白色到深红色的颜色各异的各种葡萄酒。
品酒,包含视觉、嗅觉、和味觉(包含舌上触觉)的感知,而酒杯即在其中扮演重要的媒介,尤其是嗅觉,葡萄酒杯可说是集大成也。
先不论杯壁杯型对葡萄酒品饮的影响,今天小编就从入门角度,先谈谈葡萄酒的香气吧。
葡萄酒的香气,法文称作arme,为什么人闻得到各种气息?简单来说就是挥发性分子的扩散,从你开瓶的那一刻起,挥发性分子会乘坐氧气,从葡萄酒飞到你的鼻腔里。
所以我们如果想要好好闻到香气,必定是要让这些挥发性分子充分与氧气结合,好好收集起来送进鼻腔,对吧?
为能够使香气能够聚拢,酒杯就在这里扮演了重要角色。
用来品酒的理想杯型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就是杯身直径要杯口直径宽!
这种郁金香形状的杯子,有助于把酒中的挥发性香气分子集中送至杯口,让它们被你的鼻子牢牢捕获。
你如果不相信,可以试着用2个不同杯子品尝同1支葡萄酒,一只酒杯口径宽,另一只口径窄,看哪一杯酒的香气较集中。
这实验在红葡萄酒上尤其明显,为什么?我继续解释给你听。
为什么有白葡萄酒杯、红葡萄酒杯、甚至各种葡萄品种的不同杯型?
现在除了经典的ISO品酒杯外,许多酒杯商还推出了适应不同葡萄品种、葡萄酒产区的葡萄酒杯型。
一开始我还真不信,觉得不过就是杯子怎么可能差这么多,亲身试过之后才发现,同样的一瓶酒,在不同杯型的酒杯中,可以呈现不同香气特质,即使在某个杯型的酒杯中几乎闻不出什么细节,只要换一个杯型的杯子,香气即刻崭露无遗。
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有趣,便稍微研究了一下差异,这边暂且不谈论酒杯接触舌缘时,酒液进入口腔的位置,单就香气来聊聊,发现香气跟杯型的影响因素,来自于香气分子的重量,也就是挥发性。
花香、清新果香,是容易溢散的高挥发性香气分子,会聚集在上层;
成熟果香、植物性气息,聚于中层;
而木质、菸草、皮革等气息,则盘据底层。
一瓶酒打开,最先透漏的信息即是上层的高挥发性香气分子,他们不需要跟大量的氧气结合,便能飘进你的鼻腔。
所以白葡萄酒杯通常不需要太宽的杯身(杯口直径与杯身直径的比例较相近),有些特别设计给花香主导的白葡萄酒杯,杯口直径甚至偏宽,目的是让你的鼻子可以很快捕获这些气息。
而那些颇具分量的香气分子呢?
杯身直径较宽的红葡萄酒杯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胖胖的红葡萄酒杯,能让酒内的香气分子(甚至是单宁)与氧气做充分结合。因此一般而言,用来品饮教皇新堡的红葡萄酒杯杯身,都会比品饮博若莱的红葡萄酒杯杯身要宽。
霞多丽杯,在白葡萄酒杯界里,是不是算杨贵妃等级的?
过桶霞多丽白葡萄酒杯
杯型设计主要也是这个道理,过桶后的霞多丽以成熟果香、香草奶油、木质香气为主,需要较宽的杯身让香气与氧气结合,这些杯子的设计每款都是巧思。
香槟杯
说了这么多,一定会有人想问:那笛型香槟杯呢?为什么杯型这么长?
Zalto的手工香槟杯
首先香槟的香气以挥发性较高的花香、果香为主,所以杯身不必太宽。再来,香槟最重要的其中一个元素,就是气泡!长型杯身可以让气泡(也就是二氧化碳)逸散的比较慢,气泡维持得比较久。
但是!如果品饮的是陈年的年份香槟呢?
年份香槟的香气更加复杂有层次,重点在感受香槟的气息而非气泡,所以郁金香型的酒杯会更加合适。
总结
其实好的手工葡萄酒杯,拿起来是会上瘾的,杯壁薄如蝉翼,葡萄酒在里头就像悬空了一样。
如果是初阶玩家,以下几点挑杯小建议供大家参考:
1.杯身直径比杯口直径宽
2.酒杯重量不要太重
3.酒杯的杯壁不要太厚
4.杯身曲线流畅
葡萄酒价格高低不一,你可以在超市买到十几元的葡萄酒,也可以看到一些上万元的葡萄酒,为什么葡萄酒价格相差悬殊这么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葡萄酒酿造环节
酒庄的产量愈大、其葡萄酒价格愈低;而且有些葡萄品种比其他品种的价值来得更高(例如:夏多丽品种VS.白玉霓品种);酿酒葡萄耕种的型态:有机农法或自然动力农法都是要求对葡萄园投入较多心力照顾的农法,因此造成葡萄酒生产的成本较高。
2、货物运送的路径
运输也会影响到葡萄酒价格,如果距离越远其葡萄酒定价就会越高,而且葡萄酒价格也会受到运输的方式影响,空运比海运的成本高得多。
中盘商数量的多寡:生产者直接贩售与透过进口商、经销商、葡萄酒商店家等不太一样。
各种税与关税:增值税及葡萄酒进口时所交的消费税(间接向消费者征收的税)
3、法定产区葡萄酒的牌价
最低参考价固定以每桶或百升为单位。牌价的高低与法定产区葡萄酒的名声信誉、葡萄栽培生产区域密切相关,也跟葡萄收成的数量、能酿造的葡萄酒产量有关。
4、年份的品质
法国由于位在三种气候类型交会影响的地带,每年的天气变化相当大,这也是为何某些年份生产的葡萄酒表现会高于往年。
5、稀有性
有两个主要的理由,源头的葡萄酒产量本来就很少。另外,对于年份的葡萄酒,年份愈古老,葡萄酒数量就愈匮乏,往往会与年份葡萄酒的品质优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6、酿酒师
有些酿酒师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他们酿造的葡萄酒都是经过钻研精心酿制而成,所以会卖得比较昂贵。相对地,其他无名的酿酒师,想让他们酿造的葡萄酒增值就困难了。
7、葡萄酒评鉴与葡萄酒选购指南
近二十几年来,国际葡萄酒评鉴和民间出版的葡萄酒选购指南,会使某些获得高评价的葡萄酒价格飙涨,对葡萄酒价格影响甚大。
一般来说,葡萄酒的颜色主要是有红色、白色和桃红色的,但是很少有人会去关注葡萄酒的颜色方面的内容的,那么,大家是否了解过葡萄酒颜色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详细的了解一番吧。
葡萄酒是唯一在天然情况下就拥有有许多不同颜色和色调的饮料,按最简单分类的也需要分为红白粉三系。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色彩也在丰富的变化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一瓶酒从最初的紫色红宝石色的绚丽慢慢变成了红木的庄重华贵。仿佛它也拥有生命,也在看过世事变幻沧海桑田后静静的积淀。
那么这些斑斓的色彩究竟从何而来,颜色的演化又是为何发生的呢?我的第一篇博文就先讲讲最常见的红白二色葡萄酒,至于桃红,橘色以及其他颜色葡萄酒将会以后慢慢道来。
首先,葡萄果肉压榨后形成的是接近白色的汁液(至少对于在法国授权品种)。葡萄酒类丰富的颜色主要来自于:
-黄酮类物质:黄色,米色或白色,
-果皮中各种深色的花青素:红色,紫色,
-种子及橡木桶中的单宁:影响颜色稳定性
-葡萄皮上存在的一些金属元素
红葡萄酒的颜色方面内容
酿造过程中将红色,紫色或黑色的葡萄皮在葡萄汁中浸渍,留下了深色的花色素苷,便是得来了红葡萄酒。花色素苷的形式不同以及它们的糖基化程度不同,观察到的颜色变化和分子的稳定性便有了区别。
所以不同深浅的红色一般涉及三个因素:品种,浸渍和酒龄。
一般来说,浸渍时间越长越高,酒体着色越深,也越是富含单宁。但也并非绝对如此,对于一些单宁已经非常丰富的葡萄,浸渍被缩短,以避免有太多单宁带来的不平衡,这养的酒颜色自然不会太深。
随着酒的成熟与衰老,酒内不停的发生着的氧化还原反应,色素组合改变:花色素苷分解,同时单宁转化积累,并带来一抹棕色。
所以,红葡萄酒成熟各阶段颜色也会变化:未成熟的程鲜亮紫色,成熟转换期呈红李子色,成熟后呈红棕色,老化期呈深红棕,衰竭期呈淡褐.
白葡萄酒的颜色方面内容
呈现出米白色,黄色,香槟色的白葡萄酒是由白皮或黑皮的葡萄酿得。葡萄压汁后,只保留汁液不浸皮。这样,透明的黄色被保留下来。它的颜色取决于葡萄品种,发酵和年龄。
和红葡萄酒一样,葡萄品种对颜色的影响很大,但这次不是葡萄皮的影响,而是果肉的影响。有些葡萄品种果肉比别的着色深,有些确是几乎透明的淡黄色乃至白色。
糖转化为酒精的发酵过程,也将决定着白葡萄酒的颜色。发酵时间越长,越多的糖转化为酒精。一般情况下,糖的比例越高,较高的葡萄酒是黄色的(比如苏玳甜白)。与此相反,糖越少,酒色越浅。同样,在成熟过程中,白葡萄酒变色趋势是从淡黄色向琥珀色变化。
葡萄酒的颜色问题并不是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的,其里面也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各种知识内容在里面的,如果不明白的朋友们,可以来看看上面的内容,好了,以上的内容就先说到这里了。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