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65.com酒文化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关于茅台镇的酒文化专题。这篇关于《宋代官窖的发掘 改变的不仅是茅台镇的酿酒史》内容是我们酒库网小编精选推荐,欢迎大家阅读!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提起饮酒,大多时候指的是白酒,而非啤酒、葡萄酒及黄酒。白酒,古时称烧酒、白干、烧刀子。要说起白酒的起源,大多数酒企、学者及从业者都认同是元朝;要说起茅台镇酿酒史,总离不开清朝时汾酒及西凤酒的身影。随着古镇酒业宋代官窖的发掘,不仅将茅台镇的酿酒历史提前到宋代,而且为中国白酒出现不晚于宋代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

茅台镇的酿酒史提前到宋代

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以上摘自清道光年间的《遵义府志》,由此可见,茅台镇酿酒在清代已然成熟。清末民初时,茅台镇成为黔北重要交通口岸,贵州省三分之二的盐由此转运各地,随着盐业的蓬勃发展,酒业也逐渐兴盛。茅台镇当地的美酒随盐一道被马帮运往外地,酒业名声渐渐超过盐业。在清代时,茅台镇酱香酒的独特工艺大体定型。1915年,茅台镇所酿美酒勇夺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更是将茅台镇酒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代以前关于茅台镇酒的历史是很模糊的,唯有一段汉武帝甘美之的史话。茅台镇独有的酿造工艺,传承于何方,众说纷纭。比较主流的看法,是清代时吸收汾酒、西凤酒的操作方法,又接收南方小曲酒的作法,从而形成独特的工艺操作。《贵州经济》、《十年来贵州经济建设》、《祖国的贵州》及《贵州茅台酒史》均有类似记载。问题来了,茅台镇酿酒的主体工艺产生于何时?直到古镇酒业发掘的石窖在2016年被考古专家鉴定为宋代酿酒遗址,答案才浮出水面,茅台镇酿酒的主体工艺形成不晚于宋代。

位于古镇酒业的宋代官窖遗址

中国白酒出现不晚于宋代

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诞生,美酒便孕育其中。如今常见的蒸馏白酒,大多数人认为起源于元代。究其原因,是我国明代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李时珍的翔实记载烧酒的工艺,成为众多专家学者考证白酒起源于元代的证据。

严格意义上,药物学家李时珍的记载只能说明烧酒不晚于元代出现,工艺基本成熟于元代,不能说元代之前就没有烧酒。宋代的科学极速发展,指南针、火药及活字印刷等发明均出现在宋代,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著作《梦溪笔谈》同样出现在宋代。南宋王朝与元王朝共存多年,烧酒存在于宋王朝亦合情合理。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代出现了小酒、大酒之分。国营酒厂春酿秋售的小酒,分成26等,最低档5文1斤,最高档30文1斤;冬酿夏售的大酒,分为23等,最低档8文1斤,最高档48文1斤。《酒史》中提到,小酒,当年酿制,度数较低,不便贮存。大酒,经过腊月下料,采用蒸馏工艺,从糊化后的高粱酒糟中烤制出酒,且经过发酵、蒸煮出来的白酒,还要储存半年,待其自然老熟,方可出售。这种施曲蒸酿、储存醇化的大酒的用料、工艺、发酵及贮存已经有了茅台镇酒的雏形。

中华书局出版的《宋史食货志》

2008年发掘,2016年鉴定,古镇酒业宋代官窖成为宋时出现大(烧)酒的又一佐证,所以说中国白酒出现不晚于南宋,甚至不晚于宋代。

宋代官窖,破土而出,改变的不仅是茅台镇的酿酒史,还有中国白酒酿造历史。

jiuku365.COM精选阅读

苦艾酒:不仅是时髦的绿色


一个古老的爱情魔咒:在圣路加日,采一些万寿菊花、墨角兰枝条、百里香和一些小苦艾草;在火炉前将它们烤干,压成粉末;然后用一小块细麻布筛滤,并用慢火炖煮,添加少量的蜂蜜和醋。在睡觉前用这种制作的浆糊涂擦皮肤,你将梦见你未来伴侣的模样。正是这种奇妙的草药苦艾,赋予了苦艾酒(Absinthe)无穷的魅力和争议。

苦艾酒是一种有茴芹、茴香味的高酒精度酒,主要原料是茴芹、茴香及苦艾(wormwood)药草,这三样经常被称作圣三一。此酒芳香浓郁,口感清淡而略带苦味,并含有55度以上高酒精度。苦艾酒一般呈翡翠绿色、黄绿色或者橄榄绿色,因而它有着绿色精灵的昵称。

苦艾酒是一种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酒精饮料,可谓源远流长。历史上,苦艾酒曾经是很多文学艺术家的宠儿,跟苦艾酒相关的诗作画作都数不胜数。苦艾酒容易让人迷醉,忘却凡尘琐事。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喜欢苦艾酒,对苦艾酒见其影而欢喜,闻其香而开怀,尝其味而迷醉。

此外,苦艾酒的传奇已经存在200多年,它曾是画家灵魂的源泉,亦是诗人笔中的绿色精灵。这款绿色的在欧美禁了100年的禁酒,由于里面含有治疗忧郁症的成分,酒精浓度高达70%,喝了以后会让人嗨得不得了,据说画家梵谷以前每天都要喝上2大瓶,自残割耳也是酒后兴奋过度的结果。

艺术家们把喝苦艾酒进化成一种仪式:先把一块方糖放在一个特别设计的带有开孔或开槽的苦艾酒漏勺上,勺子被放在标有剂量线、杯身短而杯口大的苦艾酒玻璃杯上。浇在方糖上的冰水渗过方糖缓慢而均匀地滴入苦艾酒中。苦艾酒中的酒精溶解在水中,而那些从茴芹、茴香、八角中提取的水溶性差的成分便会从酒精中像云一样沉淀并产生出浑浊的乳白色的悬乳阴影。香精被释放出来,如同草药绽放一般,香气和美味过后,剩下的酒水耐人细细品尝。

在彰显自由和个性的19世纪,如果你在咖啡馆点了苦艾酒,服务员一定会同时呈上方糖、苦艾酒匙和一瓶冰水。不过,是否添加糖,以及水的使用量,用什么方法饮用,完全是自己的偏好。

葡萄酒转杯不仅是优雅


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男女主角一边轻晃酒杯,一边慢慢轻呷细品。这仅仅是为了让品酒变得更加优雅吗?其实转杯的最大秘密不只是优雅,而是让酒的香气充分散发出来。

事实上,这是品酒的基本动作,好的酒经过轻晃后会留下酒痕,酒由玻璃壁上滑落,如果留下清楚的酒痕,那就表示酒的品质不错。

轻晃酒杯的目的,一是散发葡萄酒的香气,使品酒者能够通过闻酒的过程判断酒的好坏。一般人的嗅觉能区别超过100种以上不同的气味,凑近酒杯,深吸一口,好的酒会有其特殊的香气。酒的香气是品酒时非常好的指标,好的红酒有颇为复杂的气味,不会搀杂坏的气味或奇怪的味道。精于此道者甚至能在闻酒的过程中区别出包括橡木桶、黑樱桃、紫罗兰、肉豆寇,或其它种种不同的香味。

二是为了挥发一部分的二氧化硫。葡萄酒开瓶之后,其中的二氧化硫会挥发一部分,若再摇一摇杯,还会有30%~40%的二氧化硫挥发。因此每次喝前摇一摇,使摄入的二氧化硫微乎其微。二氧化硫是酿造葡萄酒必需的物质,它可以杀死葡萄皮表面的杂菌,它又是一种抗氧化剂,在保护酒液的天然水果特性的同时,还能防止酒液老化。如果没有二氧化硫,葡萄酒会在短时间内坏掉。

由于二氧化硫对身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吸入二氧化硫的最大量应控制在0.7毫克/公斤。对于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这相当于每天42毫克。在欧美,只要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超过10毫克/升,就必须标明含二氧化硫。至于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上限,美国是350毫克/升,中国是250毫克/升,市面上的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平均为100毫克/升。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特殊人群对二氧化硫比较敏感,其不良反应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呼吸困难等,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这部分人一定要及时引起注意,一旦喝葡萄酒时察觉到不适,必须及时就医。

大宋美学与酿酒文化完美结合—宋代官窖神秘图案解析之一


图案、符号,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古代非常神圣,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但凡有考古发现,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传承,更多的体现当时文化、风俗及宗教信仰等。茅台镇古镇酒业2008年出土的古代窖池,于2016年被考古界认定为宋代文物,鉴定报告中对石窖上的神秘图案描述为空心或实心菱形构图和卷枝花卉。

作为酒水行业研究者,笔者曾三次到古镇酒业的宋代官窖实地考察,对六个窖池五百多块砂石花砖上的神秘图案产生浓厚兴趣,于是翻阅不少宋代文献,近日有所心得,借本文想浅析一下宋代官窖众多神秘图案中的部分图案。

雕刻有众多神秘图案的宋代官窖

一、左右相对游鱼图

宋代官窖的石砖图案

解析左右相对游鱼图

菱形组成左右对鱼图,寥寥数笔,鱼的形、神都表现生动,结构也极为巧妙。可以看出,在菱形中有两头左右游展的鱼,鱼头中间的小方块代指游鱼张嘴,两目炯炯有神,跃然纸上的是两条活灵活现对游的鱼。

鱼,通余,通玉,有鱼跃龙门,富贵有余,金玉满堂等说法,象征着平稳、繁荣、富贵、吉祥。游鱼,通有余,寓意着年年有余。早在商代时玉佩便有鱼的造型,唐代规定五品以上官员都得佩戴鲤鱼形饰品鱼符于腰部,并一直延续到宋明各代。时至今日,鱼寓意丰富且美好备受人们喜爱。

二、展翅高飞蝙蝠图

宋代官窖的石砖团案

解析展翅高飞蝙蝠图

菱形组成蝙蝠,中间的菱形为蝙蝠的身体,两侧的菱形为蝙蝠的翅膀,对称和谐,符合东方美学。蝙蝠双翅有力,展翅高飞,大巧若拙,跃然而出。

传统的蝙蝠吉祥图案

蝠,与福谐音,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福气;蝙蝠即遍福,福气、幸福延绵无边。蝙蝠与寿桃,福寿延年,多福多寿。若三只蝙蝠在一起,意味着三福(福禄财)临门;若五只蝙蝠在一起,意味着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及善终)临门。

三、同心相连方胜图

宋代官窖的石砖图案

宋代官窖的石砖图案

解析宋代官窖上的方胜纹

方胜纹首饰盒

方胜纹座椅

方胜纹,两个菱形压角相叠,组成的图案或纹样,是汉族传统吉祥寓意图纹。方原为并驾齐驱的双船,后指有倾斜度的方形;胜原为古代汉族神话中西王母所戴的发饰,后为古代妇女的饰物。

方胜纹,因为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被赋予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吉祥含义,寓意永结同心、美满吉祥。方胜纹,经过历代工匠的研究及拓展,延伸出以方胜纹为基础的方胜杂宝纹、方胜盘长纹。

方胜杂宝纹又名民间八宝,是将金铤、银锭、圆钱、象牙、犀角、方胜、珊瑚及如意等多种寓意吉祥的图案经过组合而成,多见于木雕及瓷器等,亦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

以方胜纹为基础的的民间八宝

方胜盘长纹,是方胜纹与盘长(吉祥结)组合而成,成为中国古代又一独特的吉祥几何装饰纹样,是一种艺术化的民间传统吉祥结。因其具有连绵不断的工艺特性,常被人们作为诸事顺利、好事连绵的象征。

由方胜纹衍变而来的盘长纹(左)盘长(吉祥结)(右)

方胜纹,同心相连、延绵不断,不仅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美满婚姻的渴求和希冀,而且传达着人们自始至终对生命无限的崇拜和对吉祥的企盼。方胜纹对称、均衡、连续的构图,强烈而简洁的装饰感呈现出鲜明的东方个性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成为独特的东方符号。

茅台镇的酱香酒价值


同样是高粱酒,价格为什么最贵?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是非常的悠久,在古代的时候中国人就有了喝酒的习惯。古时候人们喝的都是白酒,现如今不仅有白酒,还有啤酒,红酒,洋酒,香槟等多种酒水。不过,对于上了年纪的大人们来说,还是白酒更深得他们的喜欢。而且是越纯的酒越是他们喜欢喝的,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白酒大多数用到的原料就是高粱了。

酒友们现在看到的这种农作物就是高粱,而它就是用来酿制高纯度白酒的。这种农作物在北方很常见,在南方地区特别是赤水河谷及其周边。种植的高粱就不是这个样子的了。所以,市面上大部分的高粱酒都是北方地区的人们酿制出来的。那么,就有网友有疑问了,为什么市面上那么多的白酒都是高粱酒,但为什么就茅台镇的酱香酒是最贵的呢?

茅台镇生产的酱香酒除了酿制的方法非常独特(重阳下沙、三伏制曲、9次蒸馏、7次取酒、窖存时间达5年以上)外,酿酒原料高粱也是有本制区别的,那么这种高粱和北方的高粱有什么区别呢?

赤水河谷及其周边地区的"糯高梁"与外地高梁相比颗粒小、皮厚、扁园、结实、干燥、耐蒸煮淀粉和单宁含量合理,尤其是对酿酒大有益处的支链淀粉含量比外地高梁高出三分之一。茅台人珍视这种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将"糯高梁"的优点发挥到极致。把种植"糯高梁"的田间地块称为酱香酒的第一生产车间。

“红缨子”高粱也称小红粮,只能在赤水河谷及其周边生产,因产量有限,除了茅台酒厂外,还有茅台镇上的其他酒厂都在收购这种高粱,导致红缨子高粱的收购价都在三元多一斤。

红缨子这么贵也是有原因的,它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耐蒸煮。

我们都知道茅台镇生产优质酱香酒需要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其他高粱五六次就能把酒取完了,只有红缨子高粱能坚持到最后一轮,完成它的使命。

淀粉含量高,红缨子支链淀粉含量达90%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茅台镇酱香酒传统工艺的多轮次翻烤,营养的消耗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除此之外红缨子高粱含1.68%的单宁,这种物质在红葡萄酒中比较多,而所说的的对心脏血管好也是因为这种物质。

茅台镇的传统工艺酱香酒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酱香酒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酱香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

而茅台镇生产的优质酱香酒独特的风味都和这些微量物质有关,当地也在大力扶植种植这种红高粱,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规定不得使用农药等。

这也算一个离开茅台镇就产不出优质酱香酒的原因了,毕竟除了在茅台镇,其他地方业产不出这种高粱了,这是大自然给茅台镇人民的礼物。

踏寻茅台镇的韵律美


初次到访茅台镇,便被茅台镇的别致折服。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座酒香飘千年的古镇,更是一个一山一水、一石一峰都自成一格的人间胜境。

在这里,一殿二亭四重檐,华表树侧顶立天的国酒门,世界最大的、7层楼高的茅台酒瓶,浓缩中国五千年酒文化辉煌与精髓的国酒文化城是其坐标性建筑,它们向世人展示着茅台酒庄重与显赫的国酒地位。

然而,茅台镇的游览若到此画上句号,那么此次旅行必将留下深深的缺憾......因为茅台镇的别致与胜美绝不止于此。

追逐视觉上的震撼

千年古镇却写尽现代繁华,历尽沧桑却永葆青春活力,深藏大山却早已声名远播一个极富传奇与神秘色彩的地方......这是别人笔下的茅台镇,也是我对茅台镇观念化、对象化的认知。

然而,近距离接触茅台镇之后,我发现寥寥数语不足以尽得茅台镇之精髓。站在国酒门前,看着进进出出交织的车辆与人群,视觉上的冲击使原本悸动的心境变得更加起伏,顺着国酒门后蜿蜒的坡路往里走去,便是传说中的茅台酒厂。

多少商贾为之一掷千金的茅台酒就在此处酿造、储存、灌装、外销,此时此刻我却可以和它如此的贴近,在同一片天空下同呼吸、共命运。一条条马路依势而建,蜿蜒曲折,驾车顺着道路而下,鼻尖萦绕着茅台的酒香,虽然因水汽的充盈让酒香变得有些寡淡,却也是另外一种感悟。场内蜿蜒曲折的马路,地势高低起伏,恍惚间觉得这并不是一座酒厂,而是一处弥漫着酒香的世外桃源。

约10分钟的光景,国酒文化城的大门便映入眼帘,从大门而入,又落入另一番景象。虽然都是亭台镂花的古代建筑,却不是江南的婉约,多了一份川黔的硬朗与豪情,依循着自己的心境在园内闲庭信步,在酒源、酒技、酒韵、酒俗、酒器馆、国酒茅台馆中体味中国五千年酒文化的辉煌历程。

然后踱步至由388瓶各款茅台纪念酒组成的巨墙,每瓶酒背后都蕴藏着重大的纪念意义,388瓶酒组成一扇巨大的屏风,给人以视觉上的巨大冲击,茅台酒历史底蕴的厚重由此扑面而来!这样的直观感受,比洋洋洒洒上万字的文字描述来的更直接、更深刻,无不让参观者感叹与折服!因为,这样的视觉冲击来的太直接、太震撼,毫无征兆的映入眼帘,让你应接不暇。

参观完国酒文化城后,在茅台小镇的路上恣意游荡,踩着高低起伏的连绵山路,从赤水河的这岸晃到那岸,这座小镇带来的视觉震撼却久久不能释怀......同时,还依稀希望到大山的更深处去一探它的绝美本色。

捕捉心灵上的触动

茅台镇的山,一味连绵却起伏错落,虽不高入云霄长奇松怪石,却也不乏断崖峭壁,悬泉瀑布;茅台镇的水,从遥远的彩云之南聘聘婷婷一路奔来,像一条善良的飘带蜿蜒微漾,静静地依偎在茅台城的脚下,任船帆争渡......

驾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山下是银光熠熠的赤水河谷,河谷对岸是零星散落的土著人家,如一颗颗明珠镶嵌于半山腰间。房子依地势而建,格局错落有致,即便群山连绵不绝,也不用担心景致重复单调,反而会呈现出别样的韵味。

难怪有人会说:茅台镇不只酒醉人,其山水也会醉人。在此之前我并不相信,但此时此刻我却深深的为之沉醉,希望自己可以深入大山深入,亲自体会一下他们的生活起居、劳息耕作,以便更好的感受茅台镇灵魂深处的悸动......

随着车子的不断前行,窗外渐渐飘起了小雨,这时神采八卦园慢慢驶入视野,各色植物勾勒出的八卦图案,分乾、坤、震、坎、艮、巽、离、兑八个方位,分别由高粱、油菜、桃树、李树及部分彩叶植物构成,这个图案中累计种植了81种植物。同时,八卦图与周边是盛开的各色鲜花、红顶的农舍、远山、雨中的薄雾互为映衬,美的动人心魄!

从车上下来,淋着淅沥沥的小雨漫步在园中,大片大片的马鞭草汇成紫色的海洋,顺着长廊踱步前行,凉亭、水车等景观不时映入眼帘,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油然而生。漫无边际的紫色海洋,叮咚叮咚的水流声,再加上小雨敲打在伞上的声音,一切都仿佛浑然天成,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其中,淅沥沥的小雨让这唯美的意境锦上添花,我们恣意徜徉在这紫色的花海,想要探索每一条曲径尽头的幽美胜景,却不忍心刺破远处的静谧与美好,于是便择一高处的台阶登高望远、驻足远观,希望将这天然去雕饰的美好尽收眼底。

最后,却因雨势的增大,我们不得不踏上归程。

回去的路上,我不断地思考:大自然如何将茅台镇雕饰成这般动人心魄,让人流连忘返,也许这便是所谓的自然之道:宇宙万物、众生灵各有其生存之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同的道在宇宙中自由的生长演述其道,物质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皆有其韵律和法则。

茅台酒、国酒门、国酒文化城是世人赋予茅台镇观念化、对象化的外在标签,不可窥其全貌,而茅台镇的灵动与韵味,体现在山水之间也,萦绕在茅台镇的酒香中。因此,若要真正的了解茅台镇的韵味、品味茅台镇酒的醇厚,需要你与大娄山、赤水河近距离的接触,感触其内在的悸动,方可发现其内在的韵律美,这是此次茅台镇之旅的心得感悟,也是这次旅行最大的收获!

茅台镇酱香酒是怎样酿成的?


醉仙堂酱香酒品鉴馆、像品茶一样品鉴酒、像品酒一样品悟人生

贵州遵义市仁怀是国酒茅台的原产地,习水,赤水等地是酱香型白酒原生态传统工艺的发祥地和酱香白酒的主产区,全国酱香型白酒酿造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仰天地之赐,得自然之宠,酿酒资源得天独厚,具有独特的不可复制的环境、气候、土壤、水质、生物等自然因素;同时拥有独特的传承工艺和先进技术;也有以茅台为代表的世界级白酒品牌。使仁怀走出了一条天人合一的绿色、有机、环保、健康的善酿之路。

上天将酿造优质酱香白酒的最佳气候条件,赐予了酒都仁怀。赤水河经仁怀段又称“茅台河”,蜿蜒盘回形如酒甄,呈三山环抱之势,形成了冬暖夏热少雨、风微雨少、微生物易生殖而不易失散的外部“世界”。特殊的气候,加上特殊的地质结构,使茅台河谷空气中飘散着无数微生物菌种群。在几千年酱香酒酿造过程中,这些大自然的“酿造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无法克隆的微生物圈。

赤水河有一个奇特现象,每年的端午节至重阳节,因雨季来临而河水呈赤红色,而重阳节至第二年端午节之间,河水则清澈透明。与这一奇特自然现象巧合的是,仁怀酱香酒完全按照赤水河的自然变化规律和原料的生长期来组织生产酿制。与其他白酒几乎一年四季都投料不同,仁怀酱香酒以高粱、小麦和水为原料,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端午踩曲、重阳投料。每年重阳节开始酿酒,正是各家酒厂取水投料的时候。此时,高粱成熟,赤水河清澈透底,河水清爽绵甜。待来年端午节后,小麦成熟,赤水河又变成赤红的颜色,气温湿热,对高制曲极为有利。“每年九月九,下河挑水酿烧酒”、“重阳酿酒香满缸”,是公开的秘密,也是解不开的神秘。

酱香酒的酿造工艺品质决定了品质价值。酱香型白酒高温蒸馏时接酒温度高达40度,高温工艺将低沸点刺激性物质自然挥发。高温存储,在漫长的贮存过程中,陶坛长期贮存有益酒分子自由呼吸,促进老熟,使酒体中酸、酯、醇、醛四大主要香味成分达到新的平衡,酒精分子与水分子形成缔合最牢固的浓度——53度左右,酒体变得更为醇和,口感更加协调、醇厚。

以酒祭天,以酒敬地,感恩自然,祈风顺雨调、五谷满仓,酒为通天地之灵物;以酒祭祖,以酒敬老,感恩祖辈,祈庇荫福祉、幸福安康,酒为通神魂之灵物;以酒为媒,以酒成礼,亲情友情,祈百年之好、情意绵绵,酒之神奇在于架起一座“人与天相近、人与地相连、人与人相亲”的桥梁。

上天给我们的生命仅此一次,如歌的生命,如酒的生活,需要自己去体味、探寻、感悟,把上天给我们的礼物收好、用好、品好,发挥生命的价值,实现自我的超越,感恩我遇见了你。

醉仙堂酱香酒品鉴馆,邀您共同品鉴贵州茅台镇各大著名酒厂真正的酱香酒,感悟酱酒文化,体味如酒人生。

本酒行支持私人订制,成就您尊贵梦想。

你知道茅台镇白酒的起源吗?


1、酱香酒起源

酱香型白酒起源于西汉时期,时称枸酱酒。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35年(西汉建元6年),汉武帝刘彻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今广州),于南越王宴间尝到了鳛部(今仁怀)产的枸酱酒,独特的口感令人惊叹。为取悦汉武帝,唐蒙特地绕道鳛部一带,取枸酱酒献给武帝。武帝饮后,大赞甘美之,故有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之说。公元前130年,(西汉元光5年),唐蒙奉旨赴夜郎,因枸酱酒的缘故,竟改道出符关(今四川省合江县南),沿赤水河而上奔鳛部而来。

清仁怀诗人陈晋熙有诗为证:尤物移人付酒怀,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鳛部来。清代大诗人郑珍也有:橡蚕不自乌江渡,枸酱还从鳛部来之句,都证实了早在汉朝以前,仁怀已盛产美酒。

2、神奇酒镇

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镇的最为甘洌。茅台镇为黔北名镇,酒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美酒得以名扬中外,缘于其独特的小气候及地质结构:年平均气温16.3℃,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地处大娄山脉河谷地带,蕴涵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群,这一切造就了一个神奇的美酒之域

3、独特原料

茅台镇酿酒原料为一种独有的糯性高粱,俗称红缨子,其与其它高粱不同,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质优,富含2%-2.5%的单宁,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形成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适于酱香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可使每一轮的营养消耗有一个合理范围。

4、美酒之河

茅台镇酿酒取源赤水河,河水甘甜可口,由此酿出的酒尤为甘美。赤水河因水色赤黄而得名,是历代酿酒技师口口相传的美酒之河,也是我国有史记载最早的酿酒之地,清代诗人曾有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的咏句。赤水河流域紫红色的土壤中砂质和砾土含量高,水质纯净,清甜甘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酿成的酒醇厚可口,完好保存河水的天然甘洌。

早在1972年,周恩来总理明确指出:在茅台酒厂上游100公里内,不能因工矿建设而影响酿酒用水,更不能建化工厂。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就指出,赤水河是长江上游自然环境保持最好的流域,极具保护价值。

5、百年古法

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茅台镇酿酒形成了季节性生产、高温酿造、长年贮藏的独特工艺。以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取酒工艺为基石,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酒浆正好吸纳四季之灵气,生产周期历时一年。此后酒浆再分型贮藏,在漫长而神秘的生物反应过程中,各种有益的微生物尽数罗置于酒中,酿成地道老酱香。

6、长年贮藏

酿酒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贮藏。新酒酿成后,按轮次、酒精浓度、典型体、生产日期的不同进行分类,把优质原浆装入酒坛长年贮藏,在适宜的温度下,原浆酒透过容器呼吸干湿度适宜的空气并发生变化,酒体便随着存储年份的增加而愈加醇厚柔和,酱香盈溢,实现品质与风味的同步升华。

茅台镇酿酒,生产周期历时一年,此后分缸窖藏一年,然后盘勾,再窖藏三年,前后历时至少五年方能出厂。

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的储存文化!


酱香型白酒是白酒中的一种,也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积淀了一定的文化,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酱香型白酒的酒文化吧!

一、种植文化酝酿美酒

酱酒诱人的芳香,从一粒粒红彤彤的高粱与金灿灿的小麦在西南大地翩翩起舞间开始酝酿。

二、岁月流淌中的储存文化

岁月流淌中,赤水河从远古走向了未来;

时光飞逝中,留下的往往只有时代的背影和美酒的芳香;

于是乎,人们留下了深入浅出的谚语—“酒是陈的香”!

酱香型白酒更是将储存的作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经过一年生产周期生产出来的酱香型白酒并不是立即装瓶售卖,而是要在专业的存储环境中,存放三年以上,通过时间的沉淀,挥发不利因子,产生有利因素,再行进行勾调。

三、“严格”的酿造文化

酱酒一代又一代的酿酒人口口相传着一段口诀—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四时合序,酱香始出,千锤百炼,是为金沙!这段口诀中的“曲”原料为小麦,“沙”原料为高粱,正是这两种大自然馈赠的天然作物,成就了诠释中国白酒味道的酱香型白酒。

四、独特环境孕育地域文化

这是一条厚重的长河,古称安乐水,今名赤水河,从远古淌来,向永恒流去;

这是一股勇敢的力量,源于高原深处,开山劈崖,在高原间拓出一条生命通道,流向滚滚长江;

赤水河,它从云南镇雄出发,流经贵州毕节、大方、金沙、仁怀,猛然向北进入四川古蔺,再蜿蜒返回贵州赤水,在川黔交界崇山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在崇山峻岭间润泽着西南大地,滋养着沿岸人民,更成就了辉煌的酱酒黄金地带。

五、超高品质,独创养生文化

按照中医理论,舌尖为心肺经,舌中为脾胃经,舌根为肾经,左右两边肝胆经。酱领酒芳香能醒脾提神,甘甜能保脾健胃,酸能护肝扶肝,苦能养心养神。此外,酱领酒喝后不口干,按《说文解字》,舌边有水为“活”,是生命的最佳象征。故酱酒之饮食功效,与汉代名医张仲景《伤寒论》“保胃气,存津液”的主题一脉相承的。而且,由于酚类最多,饮用美容功效与干红葡萄酒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六、品鉴文化

观色读酒、闻香知酒、尝味品酒,组成了酱酒的品鉴文化。将样品注入洁净干燥的品酒杯中,在明亮处用眼睛正视与俯视;轻轻摇动酒杯,记录其色泽、清亮程度、沉淀及悬浮物情况(酱酒颜色为无色或微黄,略有固化物),仔细观察酒的颜色、粘稠度、挂杯效果等。酱酒中的陈年好酒,颜色会发黄,酒像胶水一样粘稠,倒在杯中,酒会沿着杯壁慢慢网上蔓延,达到一定的高度。

七、诗酒文化

“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首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把诗酒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从很早时代起,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古代帝王祭祀山川、祖宗和举行朝廷大典,都奉献酒诵颂诗;唐朝在乡试饮酒礼中要诵《鹿鸣》之诗,称之为“鹿鸣宴”。从宫廷到民间,酒与诗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成为人们一种精神生活的需要。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