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库网jiuku356.com由一群喜欢酒的小伙伴组建而成,我们热爱白酒热爱酒文化,同时为您准备了很多关于酒文化与礼仪专题,而白酒频道是专门为大家介绍各类白酒知识的地方,如《藏族饮酒礼仪与禁忌(二)》内容就是由小编精心整理而成。

藏族饮酒的礼仪和习俗极为丰富。每酿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长幼有序”的古训首先向家中的长才敬酒,其后家人才能畅饮。在节日婚庆或众多人聚会场合,饮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长者敬献,然后按顺时外方向依次敬酒。敬酒者一般应用双手捧酒杯举过头顶,敬献给受酒者,特别对长者更是如此。而受酒者先双手接过酒杯,然后用左手托住,再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地蘸上杯中的酒,向空中弹一下,如此反复三次,有的人口中还要轻声念出“扎西德勒平松措……”等吉样的祝词,然后再饮。弹酒三次是对天、地、神的敬奉和对佛法僧三宝的祈祝。
饮酒时不能一饮而尽,而要遵循“松珍夏达”(gsum--sgron--zhobs--dag)的“三口一杯”制。在弹酒敬神后,受酒者应先饮一口,敬酒者续满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饮一口斟满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滴酒不剩者,才是较有诚意的。聚会饮酒时酒器是大家共用的,能在一起饮酒者,其关第可视为一家人,亲同手足,因此饮酒时不能分用酒具,否则被视为外或瞧不起。在过去,屠夫、铁匠、天葬师等所谓从事“下层职业”者一般不与大家共用酒杯,他们总是自带碗杯,各自单独饮用。
有酒就有歌,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向他人敬酒时,敬酒人一般要唱酒歌。若不唱,受酒者可以拒绝饮用。敬酒人献上酒,受酒者接过酒杯,即可要求敬酒人唱酒歌。有时敬酒者斟满杯中酒,走到宾客前即开始唱酒歌,唱到一半时,再将酒杯敬上,唱完酒歌再履行弹酒仪式及饮酒。在许多地区还流行罚酒制度,一般分“角羌”(mgyogs--chang)、“过羌”(vgor--chang),“替羌”(thigs--chang)等形式。所谓“角羌”意为快酒,即在敬酒者尚未唱完酒歌之前,饮酒人提前将杯中酒过快饮干。唱酒歌时,杯中没酒认为是不礼貌的,故而需
罚酒一坏。所谓“过羌”意为慢酒,即在敬酒人已唱完歌之后,饮酒人还未饮完杯中之酒,被视为反应迟钝,也要罚酒。“替羌”意为滴酒,即在敬酒者唱完酒歌时,饮酒人也正好将杯中酒饮掉,但在杯底还剩有少许酒,哪怕是几滴,也要罚酒。人们认为杯中剩酒,是对敬酒者的不尊重或是无诚意,对这样的人要给予惩罚。不会饮酒的人,可以说理由,一般不会强迫饮酒,而藏族社会上很少有不会饮酒之人。如果敬酒者唱过洒歌后,有人偷偷地将酒倒掉,将被视为极端无礼的行为,会招致来历的处罚。以上罚酒是对饮酒者而言的。若敬酒人唱酒歌时将歌词唱错或是忘记歌词等,也要罚酒一杯。有时,敬酒者唱的酒歌极其出色,饮酒人可以接过酒杯,反过来向敬酒者献酒,这杯酒则称为“勒羌”(legs--chang),意为好酒,表示对敬酒者歌唱的赞赏,在座者会一致要求唱歌者饮下这杯好酒。饮酒接近尾声时,若将酒器中的酒倒在酒杯中,正好满了,则为大吉大利的征兆。酒器中往往还能空出几滴酒,则将其倒入手中,抹到自己的头顶上,认为会给自己带来福分与吉祥。饮酒给欢聚的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人们会想方设法制造各种机会使对方陷入圈套,让他多喝酒,或是多唱酒歌。
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听,内容多为祝福,赞美之辞。敬酒人有时边唱边舞,声情并茂,也有即举演唱的,诙谐幽默。
在西藏各地都能听到酒歌。酒歌歌词简朴却饱含深情,表现了人们对欢聚的祈盼与珍视,并表达了人们对无病无灾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深深祝福。

jiuKU365.com延伸阅读

出国禁忌: 饮酒礼仪


西方人将酒大致分成三类:1.liquor烈酒,包括brandy白兰地、whiskey威士忌、vodka伏特加、tequila龙舌兰等;2.beer啤酒;3.wine葡萄酒和水果酒。除此之外,还有cocktail鸡尾酒、mixeddrink调酒、liqueur利口酒(具甜味而芳香的烈酒)。
好朋友一起喝酒,往往未动筷吃菜就先干三杯,“Cheers”之声不绝于耳,而且必须Bottomsup(干杯,杯底不要养金鱼)。;干杯;还有其他的英文说法,Letsmakeatoast.是其中一个。据说,从前人们在喝酒的时候,为了加重酒味,会在杯子里放一小片土司,而这就是这句话的由来。
英文中喝酒喝很多的人是heavydrinkers(酒鬼,就像把瘾君子叫做heavysmokers一样),而形容一个人喝很多酒、很会喝酒则是drinklikeafish,即牛饮、海量。
喜欢喝酒的人不仅自己喝,也喜欢劝别人喝。劝酒就是强迫别人喝酒,英文叫做forceotherstodrink。但是,如果是跟外国人一起喝酒的场合,这一点必须小心为好。
不同文化的饮酒礼仪也迥异。在俄罗斯,你若不能一口喝完杯中的伏特加酒,主人就会很不满意。而在法国,只给自己添酒而不顾及同桌的其他客人,会被看作失礼。在韩国,女性只能给男性倒酒;;不能为其他女性倒酒;;如果你想添酒,要先把杯里的酒喝干。在拉丁美洲,千万不要用左手倒酒;;那会带来坏运气。
WhatYouShouldDoInstead:Untilyoureculturallyfluent,leaveittoyourpalstopour.
对策:除非你对当地文化了如指掌,倒酒这种活儿还是留给你的同伴吧!

藏族敬酒礼仪


马上就是十一长假了,很多人会去放松自己。去西藏旅游的你要注意了,了解当地的风俗与禁忌有助于旅途更加愉快和顺利,今天好酒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藏族敬酒礼仪。

相关推荐:敬酒礼仪让你游刃有余在餐桌上、酒桌上的敬酒礼仪

如果你是前列次在藏族人家作客,或是恰逢婚礼、新年等喜庆节日,必须要“三口一杯”:即主人敬酒时你要双手接过,然后轻啜一口,主人即给你把酒杯添满,等你再喝一口之后再添满,第三口要将添满后的杯中酒一饮而尽。这三口一杯,藏语称为松折夏达。

另外,主人招待完饭菜之后,要给每个客人逐个儿敬一大碗酒,只要是能喝酒的客人都不能谢绝喝这碗酒,否则,主人会罚你两大碗。饭后饮的这杯酒,叫作“饭后银碗酒”。按理说,敬这碗酒时,应该需要一个银制的大酒碗,但一般也可用漂亮的大瓷碗代替。

唱祝酒歌也是藏族人民较有意义的普遍习俗。藏族有一句笑话:“喝酒不唱祝酒歌,便是驴子喝水。”谁来敬酒,谁就唱歌。大家常爱唱的歌词大意是:“今天我们欢聚一堂,但愿我们长久相聚。团结起来的人们呀,祝愿大家消病免灾!”祝酒歌词也可由敬酒的人随兴编唱。唱完祝酒歌,喝酒的人必须一饮而尽。

别小瞧这点儿小常识,如果你在藏区受到藏民敬酒敬茶地礼遇时,按照上述的做法去做,一定会让彼此的距离一下子拉的更近,不信你就试试吧。

藏族地区的饮酒习俗


笃信藏传佛教的藏族人又是酒的嗜爱者。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刚出生的孩子,从居家日常生活到敬奉神灵的供品,藏族的男女老幼都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藏族人还创造了以青稞酒为载体的藏族酒文化,其独特的魅力饮誉海内外,成为世界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众所周知,佛教是主张“出世”的,它认为世间“无常”,万物本“空”,要求人们断除“三毒”(贪、填、痴),摈弃一切欲望和享受,饭依“三宝”(佛、法、僧),求证“涅坚”。而“酒,天之美禄也”(李时珍语),饮酒无疑是一种物质欲,是追求享受。这与佛教主张的断除“贪”“痴”是相违的。另一方面,酒能醉人,使人“乱性”,对于这种“迷人心智”之物,修习佛法者理应摈除,故从佛教的总观念来看,酒乃与佛教不相容者,当然更不能并行发展。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在雪域高原竟出现了这种奇特的社会民俗现象:人们笃信佛教,人们同样也热爱酒,并且将二者生动的结合在一起。
在藏族地区,一个新的生命诞生的第三天,照例要请喇嘛来家为新生儿行灌顶礼,赐予他(她)以生命力”。喇嘛到家后,在靠墙的供桌上摆列各种供品,其中包括象征“色”、“声”、“香”、“味”、“触”和“生命瓶”、“生命珠”、“生命箭”等各种碗、瓶、珠、盘等和“朵玛”。还在一个人头盖骨碗中,盛满了加糖的“生命酒”。当喇嘛念经作法后,先将“生命瓶”置于婴儿和其父母之头,再用“生命箭”向四方挥舞,意为使婴儿获取更多生命。然后便将“生命酒”一匙,倾于其父母之掌中,使他们喝了,再蘸一点放人婴儿口中,意为使他获得生命之源泉。这样,一个刚临人世的藏族人便前列次在接受上师加持的同时,尝到了酒的滋味。
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样都是非常重视仪式、仪轨的,向神佛供奉更是必不可缺的。佛教供品包括外观漂亮的欣赏品,美妙动听的声音,能闻,能尝的美食,轻巧柔软的衣衫,珍贵的珠宝、饰物等五大类。藏传佛教在供品方面种类尤其繁多,不可胜数。细分为:有主供品(如栽培的花朵)、无主供品(如野生的花卉);有形供品(如实物),无形供品(如音东、念诵);外供(外在五官能想知的供品),(奉献给本尊的供品)、密供(奉献双修之妇女),以及世间供品、出世间供品等共十六大类。酒,也是供品之一,主要用于“”。
所谓“”,是修密法者向神的一种供奉。藏传佛教是显密兼修,偏重密宗。僧人修完显宗后,可入密宗院深造(这是格鲁派等经宗教改革后的新教的修行顺序。在一些旧教派,如宁玛派等宗派中,则不一定要先修显宗,才能修密宗)口修密宗者经上师灌顶传法后,要入静室“观修”,他必须先选定一位神佛作为自己的“本尊”,仿其身、语、意而观想,使自己与“本尊”身、语、密三密契合,合为一体,从而得到“正觉”。因此,修法者要力图使自身与本尊变成一体无别,尽量缩小二者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必须注意对本尊供奉。而酒与茶等藏区人民普遍嗜爱的东西,自然是奉献给自己的本尊神的较佳供品了。所以,凡修密法者都会在自己本尊神像前供上美酒,不过这酒必须是经过自己虔诚地祝祷后才能供上。
为什么酒与佛教在藏族社会中能兼容并互相渗透呢?这是许多民俗学家和社会学家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探讨这一特殊民俗现象的根源,大致有两大因素造成:一是藏地的特殊环境,二是藏传佛教本身的某些特点。
藏族地区处于海拔平均4000公尺以上的青藏高原。高寒的气候,漫长的冬季,以及物质生活的低下,使人们对“和气行血_,壮神御寒,消愁遣兴”《本草纲目?酒》的酒自然形成了嗜爱,特别因藏区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的压迫,人民生活水平极低,物质贪乏,人们的嗜好极少。对于热爱生活,生性乐观的藏族人来说,酒能给他以欢乐、勇气、兴奋,增添其生活的质量和丰彩。另一方面他们笃信佛教,同时又深受苯教这一藏地固有原始宗教的影响,而苯教则是对酒极为嗜爱的宗教,在敦煌出土的吐蕃时期笨教殡葬仪执书中。记载了苯教宗教仪执中处处用到酒的情况,而且所用的酒品种极多,除今天藏区流行的青稞酒外,还有小麦酒、葡萄酒、米酒等。苯教虽已被佛教取代,但苯教的不少习俗,至今为藏族人保留(如烟祭等),以酒敬神的一些作法,亦多源于苯教。
早在佛教兴起于西藏之前,雪域的人已开始酿酒,公元七世纪文成公主进藏,把汉地先进的酿酒技术传入吐蕃,从而形成藏族青稞酒的酿造工艺。它吸取了内地成熟的黄酒酿造方法,用高原特有的原料青棵酿制。成为藏族民间家家户自都能掌握的技艺。一千多年来代代相传,家家自酿,人人能饮,已成为固有之风俗习愤。藏传佛教的兴起,则远比藏族酿酒的历史要晚得多。佛教虽在七世纪时已输入藏地。但它经过三百年之久的佛苯斗争和融合,才在十一世纪前后形成为藏传佛教。从宗教社会学观来看,任何宗教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适应,甚至依附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像佛教传入儒学氛围甚浓的汉地后,不得不吸收儒学的某些成份,以致出现像禅宗这样的佛教宗派一样,佛教在苯教传统下的藏地也不得不吸收苯教的某些成份以适应于社会大众。因此,藏传佛教中出现酒作供品和笃信佛教的藏地群众盛行饮酒也就不觉为奇了。而且既然适度的饮酒并不妨碍群众对宗教的虔诚敬信,那么作为深深植根于藏族群众之中的藏传佛教,又怎能不表现出对人民饮酒的某种宽容和认同呢!

独特的藏族饮酒文化


藏族古代饮的酒种类较多,据古文献记载,吐蕃早期所饮的酒就有米酒、小麦酒、葡萄酒、蜂蜜酒和青稞酒等。随着历史上藏族与中原汉族的文化交流,藏族也掌握了内地传入的酿酒法,仿内地黄酒酿制的新型青稞酒得到了藏族的普遍喜爱,而且成为现在藏族人民还十分喜爱的传统酒饮。现代社会藏族人民饮酒的种类也趋向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青稞酒,像啤酒、红酒以及不同国家的特色酒类也都可以品尝到。在城市的藏族青年,啤酒更受到特别的喜爱。大多数藏族聚居地区平时接待客人时,一般是敬茶不敬酒。但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时,如果客人到来,则要敬酒。敬酒时,主人先斟满一碗,献于客人面前。按照藏族传统的习俗,客人必须双手接过,先喝三口,但不要喝干,等主人再斟满时再一口喝干。完成之后,客人有酒量可以继续喝,酒量浅的可不再喝,主人也不强劝。如果客人一时兴起喝醉了,主人绝不会讥笑,而会认为是坦城的表现。藏族酒具有壶、杯、碗。西藏仁玉县生产的绿玉酒壶和酒杯、酒碗,晶莹剔透,最受藏族人喜爱。江西景德镇生产的绘有“吉祥八宝”图案或“六字真言”的碗,也是藏族珍爱的酒具。早在1000多年前,藏族就已开始酿酒,形成了独特的藏族饮酒文化。藏族人民生性豪放、热情,他们虽爱饮酒,但是不酗酒;酒对藏族来说是喜庆的饮料,而不会用来消愁解闷。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