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众现在可以在市面上购买到各种各样的葡萄酒,有干红、干白、桃红、甜白、贵腐、香槟不同种类的葡萄酒让人们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酒名让人们摸不着头脑,这些描述葡萄酒的词语到底都有哪些含义呢,它们又分别代表着什么类型的葡萄酒呢?你想解开心中的疑团吗,那就快点跟上笔者的脚步吧!。
笔者以中国官方发布的葡萄酒国家标准(GB15037-2006)为基准,根据我们经常遇到的葡萄酒分类问题,从葡萄酒的颜色、二氧化碳压力、含糖量、采摘原料与特殊工艺等不同方面为你全方位立体式的揭开市售葡萄酒的各种类型。
一、按照葡萄酒颜色分类,可以分为:
(一)红葡萄酒:酒液颜色一般为紫红、宝石红、石榴红、砖红色的葡萄酒。
(二)白葡萄酒:酒液颜色一般为黄绿色、禾杆黄、柠檬黄或者金黄色的葡萄酒。
(三)桃红葡萄酒:酒液颜色介于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之间,一般呈现橘红色、粉红色的葡萄酒。
二、按照二氧化碳的压力分类,可以分为:
(一)平静葡萄酒(stillwines):是指在20℃时,酒中二氧化碳压力低于0.05Mpa的葡萄酒,市面上的大部分葡萄酒都是属于这种类型。
(二)起泡葡萄酒(sparklingwines):是指在20℃时,酒中二氧化碳压力高于或等于0.05Mpa的葡萄酒,法国香槟(Champagne)、西班牙卡瓦(Cava)以及意大利阿斯蒂(Asti)等都属于起泡葡萄酒,但不是所有的起泡葡萄酒都可以叫做香槟或者卡瓦。
1)低泡葡萄酒(semi-sparklingwines):是指在20℃时,酒中二氧化碳压力在0.05Mpa-0.35Mpa的葡萄酒。
2)高泡葡萄酒(sparklingwines):是指酒中自然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压力高于或等于0.35Mpa的起泡葡萄酒。对于酒瓶容量小于250ml的葡萄酒,二氧化碳的压力高于或等于0.3Mpa时,也可称为高泡葡萄酒。高泡葡萄酒较为常见。
三、按照含糖量(以葡萄糖计,下同)分类
(一)一般的葡萄酒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干型(dry):含糖量小于或等于4g/l的葡萄酒,或者当总糖与总酸(以酒石酸计,下同)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0g/l时,含糖量最高为9.0g/l的葡萄酒。这种类型有时候会标示为seco。
2)半干型(semi-dry):含糖量一般为4-12g/l之间,或者当总糖与总酸的差值小于或等于2.0g/l时,含糖量最高为18.0g/l的葡萄酒。这种类型有时候会标示为semi-seco。
3)半甜型(semi-sweet):含糖量不超过45g/l的葡萄酒;需要注意的是,高泡葡萄酒没有半甜这种类型。
4)甜型(sweet):含糖量超过45g/l。
(二)高泡葡萄酒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天然(brut):含糖量小于或等于12.0g/l(允许差为3.0g/l,下同)。香槟中的天然干型(brutnatural)、超级干型(ExtraBrut)、干型(Brut)一般情况下均属于这种类型。
2)绝干(extra-dry):含糖量一般为12.1-17.0g/l之间。虽然葡萄酒的国标GB15037中的英文命名与香槟中的ExtraBrut类似,但是这两种却并非同一种类型。
3)干(dry):含糖量一般为17.1-32.0g/l之间。
4)半干(semi-dry):含糖量一般为32.1-50.0g/l之间。
5)甜(sweet):含糖量超过50g/l。
四、特种葡萄酒(specialwines)
特种葡萄酒是指鲜葡萄或者葡萄汁在采摘或者酿造工艺中使用特定方法酿制而成的葡萄酒。
(一)冰葡萄酒(icewines):是指葡萄推迟采收,当气温低于-7℃(有些地方规定的温度更低)时,使葡萄在树枝上保持一定时间结冰,之后在凌晨低温时进行采收,在结冰的状态下压榨而酿制的葡萄酒。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区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德国等地。这种类型的葡萄酒一般会标示为Icewine或Eiswein。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通过了VQA认证的加拿大冰酒会标注icewine,而未通过VQA(加拿大酒商质量认证)的加拿大葡萄酒酒标上一般标示为icewine。
(二)贵腐葡萄酒(noblerotwines):是指在葡萄的成熟后期,果实感染了贵腐菌,使果实的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用这种葡萄榨汁后酿造出的葡萄酒带有独特的风味,芬芳香甜,特别珍贵。世界著名的产区有苏玳(Sauternes)、德国、奥地利以及匈牙利的托卡伊(Tokay)。
(三)利口葡萄酒(liqueurwines):是指在葡萄生成酒精度为12%以上的葡萄酒中,加入白兰地、食用酒精或葡萄酒精以及葡萄汁、浓缩葡萄汁、含焦糖葡萄汁、白砂糖等物质,使得其最终产品酒精度数为15.0%-22.0%的葡萄酒。如葡萄牙的波特(Port)和西班牙的雪莉(Sherry)。
(四)产膜葡萄酒(flororfilmwines):是指葡萄酒经过全部酒精发酵,在酒的自由表面产生一层典型的酵母膜后,可加入葡萄白兰地、葡萄酒精或食用酒精,最终产品所含酒精度大于或等于15.0%的葡萄酒。西班牙的雪莉是一种典型的产膜葡萄酒。
(五)加香葡萄酒(flavouredwines):是指以葡萄酒为酒基,经浸泡芳香植物或者加入芳香植物的浸出液(或者馏出液)而制成的葡萄酒。人们常称之为味美思(Vermouth)。常见的品牌有马提尼(Martini)。
(六)葡萄汽酒(carbonatedwines):是指物理特性与起泡葡萄酒类似,但是酒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为部分或者全部人工添加的葡萄酒。
(七)山葡萄酒(V.amurensiswines):是指采用新鲜山葡萄或山葡萄汁酿成的葡萄酒。山葡萄包括毛葡萄、刺葡萄、秋葡萄等野生葡萄。
(八)脱醇葡萄酒(non-alcoholwines):是指采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进行发酵,并应用特种工艺加工而成的、酒精度为0.5%-1.0%的葡萄酒。
(九)低醇葡萄酒(lowalcoholwines):是指采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进行发酵,并采用特种工艺加工而成的、酒精度为1.0%-7.0%的葡萄酒。
清香型白酒:亦称汾香型,以山西汾酒、北京二锅头、金门高粱酒等为代表,属大曲酒类。它入口绵,落口甜,香气清正。
特点
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配谐调,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亦可称酯香匀称,干净利落。
总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为:清、正、甜、净、长五个字,清字当头,净字到底。
工艺追求纯净
采用大麦、豌豆制曲,清蒸清烧两遍,固体发酵工艺生产。其酒气清香芬芳,醇厚绵软,甘润柔和,余味爽净是中国传统酿酒技术的正宗。
用特殊工艺生产的酒头调味酒、高酯调味酒、陈酿调味酒、综合调味酒,其用量只有0.1%~1,但对提高各种质量档次的清香型白酒,特别是对固液勾调的新工艺白酒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许多已知和未知的微量成分,能协调酯香、柔和口感、突出风格.
清香型酒生产用三种大曲,即: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高温曲)。这三种大曲在生产工艺、生化指标、微生物种群数量以及在产酒量上都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大曲的培养温度不同而产生的。
对于清香型白酒来说,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酿造工艺。要酿出一瓶清香型白酒,主要有以下几道工艺:
1、原料粉碎
2、配料
3、蒸糁
4、加浆冷散下曲
5、入缸发酵
6、出缸
7、拌辅料
8、装甑蒸馏
典型代表汾酒
清香型的酒主要使用大曲做发酵催化剂。清香型白酒大曲翻曲频繁,属于中温曲和高温曲,工艺特点为多热少晾。这类酒以山西汾酒作为代表。生产工艺以汾酒为代表,采用清蒸二次清、地缸、固态分离发酵法。
所谓清蒸,即酒醅的原料(高粱和辅料)都要进行清蒸处理,将蒸煮后的高粱拌曲(低温大曲)后放入陶瓷缸,缸埋入土中,发酵28天,取出蒸馏。蒸馏后的酒醅不再配入新料,只加曲进行第二次发酵,仍发酵28天,取出蒸第二次酒,其醅蒸后为扔糟。两次蒸馏得酒,经储存勾兑成汾酒。
由此可见,原料和酒醅都是单独蒸馏,酒醅中不再加入新料,与混蒸续渣(如大曲浓香)工艺显著不同,汾酒的主体香是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而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基本无痕迹。因为它采用了清渣法,发酵设备为陶瓷地缸、封口用石板,场地、晾堂用砖或水泥地,刷洗很干净,这就保证了汾酒清香、纯净的显著特点。
汾酒大生产每年从8月底或9月初立排投料,至次年7月份最后一排挑糟,历经10~11个月的生产周期。
清香型白酒新标准
在2018年7月27日召开的全国白酒标准化委员会清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上通过审定,审定后的新版《清香型白酒》标准将取消产品分类,不再区分高度酒与低度酒。
据了解,修订后的新版《清香型白酒》标准有四个方面的亮点:
一、定义中明确清香型白酒生产采用大曲、小曲、麸曲及酒母为糖化发酵剂以及缸、池为发酵容器,凸显大清香品类优势。
二、取消产品分类,不再区分高度酒与低度酒。
三、对于感官特征的表述兼顾专业性和通俗性,便于专业鉴定和引导消费。
四、酒度范围、酒质分级、酒体成分检测等理化要求与国际接轨。
白酒起源于什么时候?白酒什么时候出现的?迄今说法尚不一致。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醴字,淮南子说:清醴之美,始于耒稆。《尚书说命》记载:若作酒醴,尔为曲糵。最早的文献记录是鞠糵,发霉的粮食称鞠,发芽的粮食称糵,从字形看都有米字。米者,粟实也。由此得知,最早的鞠和糵,都是粟类发霉发芽而成的。杜甫《归来》诗里有恁谁给曲糵,细酌老江乾,陈騊声有深深曲糵日方长的诗句,这里的曲糵也是指酒。
中国酒史十分久远,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据考证,酿酒在我国原始社会已经很兴盛。中国诗人借酒抒情言志,酒是历代文人吟咏的对象。《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的诗句,表明我国酒的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酒作为一种特殊饮品,给人带来了喜怒哀乐,影响着数代代人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剂。在中国浩如烟海中有关酒的记载与著述有以下几个传说:
1.猿猴造酒说
传说一群猿猴在野外采摘了许多成熟野果,把吃剩下的野果放在了石洼中,堆积的野果在雨水中浸泡使野果果皮腐烂,腐烂的野果产生了酵母菌使野果中的糖分开始发酵,慢慢发酵成了酒浆。
猿猴造酒的古代传说就是基于这种天然果酒的,不过猿猴的这种造酒,充其量只能说是造出了天然的带有酒味的野果,跟人们酿制的酒相差甚远,其中有质的不同。猿猴虽非因酿酒而采果,但大自然神奇的力量却在不经意间创造了这个惊喜。
2.上天造酒说
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并矣。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周礼》一书中记载了古人发现的二十八星宿。关于酒旗星的说法,《晋中》记载了: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酒旗星的命名说明我们的祖先有丰富的想象力,也证明酒在当时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酒星和酒旗这两个词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鬼才李贺龙头泻酒邀酒星、诗仙李白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的语句。才华横溢的诗人所处年代不同,个性不同,却皆都嗜酒。在中国古人,上天作为能降福于人的万物主宰者已经根深蒂固。酒星发明了酒也成为了古人一种思想。
在我国,酒桌上会出现很多的酒令,
比如,我干了,你随意、感情深,一口闷,
最常出现的,便是干杯了。
白酒为何要干杯?是品还是干?
而今很多时候,谈生意、交朋友,要先喝一顿再说,酒局上好像不把自己和别人都喝倒就似乎没有诚意,酒量似乎也成了能力的代名词。
这时候,自然要干杯,不仅一杯要干,一杯接一杯,杯杯都要干,这样既显得豪爽、酒量大,也能够最快地将喝酒的人带入气氛。
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酒一直是最为豪迈而充满灵性的部分。在中国人含蓄的情感体系中,白酒是白日放歌须纵酒,是与尔同销万古愁,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即使不是举杯邀明月的自斟自饮,也是家人团聚时的春风送暖入屠苏。庆祝时固然举觞豪饮,更多的则是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品赏。
除了酒文化的熏陶,品酒也有其科学依据。古代因为酿酒和蒸馏技术的落后,酿出的酒大多度数较低,喝酒多少动辄以升、斗来计量,而千杯不醉的神话在唐代之后就鲜少能够看到实例。
但是现代白酒的度数二三十度已经稀疏平常,酒局上更是时长出现四五十度等高度白酒。如果还像喝低度酒时一样干杯,不仅容易醉,还会对身体,特别是过滤酒精的肾脏产生极大的负担。白酒变干为品,已经是时代趋势。
既然是品,自然需要进行细致的品鉴。目前我国白酒的品鉴要领都分为看、闻、品等几个环节,欣赏酒液的流入、挂杯、闻香等等。
如何才能结合中国传统酒文化和现代的标准化评价标准,形成专属于白酒的欣赏流程和要领?也许,当我们学会品酒,让喝酒慢下来的时候,才能真正能使酒文化得以传承。
爱酒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中国白酒是分香型的。可是很多朋友却不知道白酒香型怎样区别,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聊聊白酒香型是由什么决定的。
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正式提出和确立了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四大香型,开创了白酒分香型的先河。
后来,随着鉴定技术越来越精细,现今白酒已细分为12大香型。但是最主流的,还是浓香、酱香、清香3种。
浓香型白酒以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等为代表;酱香型以茅台、郎酒等为代表;而清香型则以汾酒、二锅头等为代表。
不同香型的酒,风味区别较大,这是因为酿造的工艺、环境不同,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酒曲制作工艺的不同。
公元1324年酿酒大师郭怀玉在泸州发明大曲之后,极大提高了中国白酒的风味。
随后大曲的制作工艺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被各地的酿酒作坊广泛采用。各地又在其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改进,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香型口感。
郭怀玉大师制作酒曲的发酵温度适中,在55℃左右,生产出来的主要是浓香型白酒。有些地方把酒曲发酵温度提高到60℃以上,酿造出来的就是酱香型白酒。
而有的地区把酒曲发酵温度稍降到50℃出头,酿造出来的就是清香型白酒。酿酒界有一句老话,叫做曲定酒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已经能检测出来不同香型白酒最主要香味的化学成分:浓香型白酒的最主要香味物质是己酸乙酯,酱香型白酒是丁酸乙酯,而清香型白酒则是乙酸乙酯。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到酒曲不仅给白酒带来了风味,而且还带来了多种香型。所以说,酒曲在酿酒中起着关键作用。
讲到这里,我们顺道说一说酒曲的品质等级。在酿酒界,品质最好的10%的酒曲,可被称作特曲,而后依次是头曲、二曲、三曲。
改革开放前,酿酒技师和作坊老板们都很淳朴,就直接用酒曲的等级来划分并命名白酒,因此特曲、头曲、二曲、三曲等渐渐也成为了白酒的产品名称。当然,酿酒所使用的酒曲的品质越好,酒的品质也就越高。
酱香型的白酒香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浓不猛,回味悠长,倒入杯中过夜香气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实杯还香,令人回味无穷。
酱香型白酒是由酱香酒、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兑而成的。所谓酱香是指酒品具有类似酱食品的香气,酱香型酒香气的组成成分极为复杂,至今未有定论,但普遍认为酱香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与低沸点的醇类组成的复合香气。
浓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劲余长等特点,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
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乙酸乙酯,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浓香型白酒的品种和产量均居全国大曲酒之首,中国名酒中,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洋河大曲、古井贡酒、五粮液都是浓香型白酒中的优秀代表。
清香型白酒酒气清香醇正,口味甘爽协调,酒味纯正绵软。酒体组成的主体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结合成为该酒主体香气,其特点是清、爽、醇、净。清香型风格基本代表了中国白干酒类的基本香型特征。
米香型白酒指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的一类小曲米液,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酒种。米香型酒香气清柔,幽雅纯净,入口柔绵,回味怡畅,给人以朴实纯正的美感。
米香型酒的香气组成是乳酸乙酯含量大于乙酸乙酯,高级醇含量也较多,共同形成它的主体香。
在以上四大主体香型基础上,后来又衍生出了其他8种香型白酒,主要为以西凤酒为代表的凤香型、以董酒为代表的药香型、以酒鬼酒为代表的馥郁香型、以四特酒为代表的特香型、以衡水老白干为代表的老白干香型、以玉冰烧为代表的豉香型、以景芝为代表的芝麻香型以及白云边为代表的兼香型。
以上几种香型只是中国白酒中比较明显的香型,但有时即使是同一香型白酒香气也不一定完全一样。
一瓶飞天牌贵州茅台酒端上桌,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贵州茅台酒五个大字,字体沉着稳重,刚劲有力。作为包装的重要符号,这五个字完美地诠释了贵州茅台酒的名称及内涵。
翻遍方志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的《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志》,也没有查到贵州茅台酒五字究竟是谁的手笔。问及茅台集团的内部人士,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才了解到这五个字是岭南大书法家麦华三(19071986)先生所书。
上世纪80年代初,贵州茅台酒厂时任厂长邹开良随团前往法国,看到波尔多一家葡萄酒厂为自己的年份酒颁发证书时,让邹开良深受触动。因为他看到,正是因为葡萄酒的年份、优秀的酒质让其价格成倍地增长,更成为收藏者的最爱。
回国后,邹开良与季克良、李兴发等人商量,并在厂务会上将新产品定名为珍品茅台酒。1985年,珍品茅台酒酒质在厂评酒委员会上一致通过,并经专家论证,开始投入设计生产工作中。
珍品茅台酒的包装设计由贵州省包装进出口公司负责。该公司装潢设计科科长、高级美术师马熊早在1974年就参与过茅台酒的包装设计。他接受任务后,最终决定了以红、黑、白、金4种颜色为主色调,飞天图案和岭南书法大家麦华三先生书写的贵州茅台酒行书字体为主要元素的设计方案。
时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的麦华三先生,早年编著《古今书法汇通》扬名海外,抗战爆发后举办书展宣传抗战,倡导书风著名书法家陈永正在《岭南书法史》中称麦华三为现代最有影响的书法理论家。
麦华山先生当时已届耄耋之年,闻讯欣然题写了贵州茅台酒五个大字。次年于广州逝世,享年80岁。这成为麦华山先生最后题写的酒名当无疑义。
不久后,马熊的包装设计顺利完成。但是,当时茅台酒地位特殊,用什么样的包装并不是自己说了算,还必须得到中央批准。为此,马熊作为设计师陪同茅台酒厂和贵州省的领导赴北京请示,受到时任副总理谷牧的接见。珍品茅台酒包装顺利通过审查,获准上市。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志》记载:1990年8月,贵州省轻纺工业厅对部分茅台酒价格的批复中,这种珍品茅台酒每瓶出厂价达133元,零售价高达170元。
珍品茅台酒高雅、华贵、古色古香的格调,深受国际好评。1986年荣获第十届亚洲包装设计评比会最高奖亚洲之星包装奖,这也是中国包装行业首次参加国际性评比。
后来,普通飞天牌茅台酒包装也全面使用了麦华三先生题写的贵州茅台酒五个大字。直到今天,贵州茅台集团企徽、官网乃至贵州茅台镇的众多民营酒企,在包装、广告中仍广泛使用这五个字,成为了茅台集团和茅台酒的标准字体。可以说,麦华三先生的书法,展现出了贵州茅台酒的高贵品质和文化特质,为国酒茅台品牌的推广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花了不少钱买回来的葡萄酒,兴致勃勃地打开一看,结果发现橡木塞顶端有非常细小的霉斑,心情一下跌入谷底。橡木塞都发霉了,那么这瓶酒还能喝吗?
橡木塞为什么会发霉?
实际上,橡木塞发霉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橡木塞上面的霉斑来自于酒窖的潮湿环境。一般而言,酒塞发霉并不意味着葡萄酒变质,因为葡萄酒(尤其是优质葡萄酒)常常会被储存于大型的地下酒窖,这种阴暗潮湿的环境与很多消费者印象中高大上的葡萄酒有着很大的反差由于霉菌滋长,许多酒窖可以说是完全被霉腐覆盖,场面一点也不好看。
酒庄在将葡萄酒封装之前会让葡萄酒在酒窖中陈年,时间从数个月到数年不等,酒窖的温度通常介于10~15摄氏度之间,而湿度则更加重要:假如酒塞由于干燥而破裂,氧气就会乘隙而入,与葡萄酒直接接触。葡萄酒与大量的氧气接触,会导致葡萄酒的氧化,葡萄酒的风味也会过早地消散。
因此,大多数酒窖的湿度会维持在50%以上,50%~70%之间是比较理想的湿度环境,葡萄酒可以长期储藏,缓慢陈年,让葡萄酒的风味充分绽放。而在这样相对较高的湿度环境之中,整个酒瓶包括橡木塞的顶端都会出现发霉的情况,甚至会被霉腐完全覆盖。
发霉的酒塞会影响酒质吗?
酒庄在将葡萄酒包装出售之前,会将酒瓶上的霉腐擦拭干净,但是由于酒塞表面的不平整,少量霉斑仍然会留在橡木塞顶端。幸运的是,霉菌通常无法穿透长达数厘米的酒塞,因此虽然霉斑并不美观,但对葡萄酒的酒质并没有什么影响。
实际上,酒塞上出现霉斑,表示该款葡萄酒曾经在酒窖中经过长时间的陈年(例如西班牙里奥哈最高等级的GranReserva,需要在装瓶后进行3年时间的陈年,酒塞上出现霉斑的几率远大于等级较低、陈年时间较短的Crianza葡萄酒),而能够进行长时间陈年的葡萄酒往往拥有更健壮的结构和复杂度,品质也更高。因此,虽然听起来有点怪怪的,但是酒塞上的霉斑可能是高品质葡萄酒的标识之一。
酒塞发霉酒塞污染
受到橡木塞污染的葡萄酒,会有发霉、潮湿纸板、腐烂菇类的三氯苯甲醚的味道,因此难免有人将出现霉斑的酒塞与橡木塞污染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两者的来源却不一样:酒塞发霉来自于阴暗潮湿环境下滋生的霉菌,而橡木塞污染则来自于经由空气传播的细菌和真菌同时与氯和酚类化合物的结合。
相比酒塞上的霉斑,橡木塞污染更难察觉,许多污染不严重的葡萄酒并没有明显的难闻气味,从外观来看酒塞也没有什么异样,只是在饮用时缺少花香和果香,口味寡淡,让人以为只是品质不佳的产品。污染严重的葡萄酒则完全难以下咽。而发霉的酒塞虽然外观上有明显的缺陷,酒的品质却不受影响。
摘要:很多没品尝过葡萄酒的人会有一种好奇的预设:葡萄酒一定像葡萄一样香甜芬芳。可是,人们一旦将葡萄酒饮入口中,就会发现那种苦味并不像预设的那样能被立即接受。
为什么多数葡萄酒都是不甜的?
其实,能与葡萄一样甜的饮料是葡萄汁,而葡萄酒是一种与葡萄汁不同的葡萄产品。用中学知识简单地来说,葡萄变成葡萄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而葡萄变成葡萄酒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小编觉得,以为葡萄酒会是甜的消费者一定是刚刚开始了解葡萄酒的饮者。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葡萄酒都是不甜的,但红酒兑雪碧情况的出现多少还是说明了消费者对于干红葡萄酒不甜这回事儿是介意的。记得有位著名导演曾讲过这样一个事情,人家外国人辛辛苦苦把葡萄酒里的糖弄没了,结果咱们的哥们儿又专门把雪碧放在里面其实,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小编的想法就是这种做法还不如向葡萄汁里兑点伏特加来得实在,因为这样做的成本会更低。
一、酿酒葡萄中的糖分与葡萄酒的甜味程度是什么关系?
甜味是指具有糖和蜜一样的味道,是最受人类欢迎的味感。由此可见,葡萄酒甜不甜与葡萄酒中的糖分是息息相关的。品尝过含有不同残余糖分含量的葡萄酒后,可以使用恰当的形容词来形容葡萄酒的甜味,如干型(感觉不到甜味的葡萄酒)、半干、微甜、中等、中甜及非常甜等。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葡萄酒的甜度主要取决于葡萄酒中的残余糖分,但葡萄酒中的其他成分,如酸、单宁和二氧化碳、侍酒温度、醇类物质和酒精含量等也会影响这种感觉。
那么,问题来了,葡萄明明是甜的,为什么到了葡萄酒这一步,残余糖分的甜味程度就会下降了呢?
二、谁吃了葡萄里的糖?
酵母
酵母这种东西说起来,还真可用好吃懒做来形容。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俗称酒精)来获取能量。我们都知道,任何一种酒的酿制,都是通过糖分转化成酒精而成的。而这其中,就是酵母在发挥作用。
三、为什么有的葡萄酒尝起来会很甜呢?
其实,按照上面说的,葡萄酒理应不甜,但为什么有的葡萄酒喝起来还是甜的呢?
这就要分情况说明了。比如,有的甜葡萄酒是通过在中途打断发酵酿制而成的,而有的甜葡萄酒则是因为葡萄本身的糖分太高,没有发酵完全造成的。
对于后一种情况,它的发生原因是酿酒葡萄由于风干、或冰冻压榨后糖分变得较高,当发酵着的葡萄酒酒精浓度达到15%-18%左右时,酵母就会被高浓度的酒精抑制功能,发酵过程就会自然终止。这时,葡萄酒中未发酵的糖分就成了浓度较高的残余糖分,消费者品尝起来也就会有一种酒精与糖分同在的感觉了。
当葡萄酒文化在中国还不像今天这般普及的时候,那时,中国葡萄酒消费者大多是来自一线城市的精英,葡萄酒的价格也相对高昂,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人对葡萄酒形成了优雅、高端、昂贵的第一印象,以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葡萄酒都是精英阶层才能享用的饮品。
饮酒与选酒
我们先来说说饮酒种类,在大部分欧洲国家,葡萄酒的普及率是非常高的,其次是烈酒比如威士忌、白兰地等以及啤酒,最后,果酒和鸡尾酒也是人们会选择的酒类。
而和中国一样的是,在不同的饮酒场合,人们选择酒的种类也有很大的差别。通常情况下,在一般家庭或者聚会用餐的时候,多数人会选择葡萄酒,因为葡萄酒不仅可以很好的搭配食物还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是一种文化习惯。而在一些较为休闲的场合,例如酒吧,人们选择通常会选择烈酒、啤酒或者鸡尾酒。而在工作之余,在没有特定场合的情况下,同事以及朋友闲聊的时候,葡萄酒以及啤酒又会成为了选择的主流。
其实,如果和中国人的饮酒习惯进行类比不难发现,欧洲国家的饮酒习惯和我们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中国,诸如酒吧、啤酒、鸡尾酒等文化都是欧洲国家的舶来品,因此在饮酒的选择上就有很多共通的地方,而饮酒,除了口味,更多的就是文化的体现。
葡萄酒价格
说了这么多,价格应该是很多人都会关注的重点。从总体来看,在欧洲国家,葡萄酒是人们日常消费的饮品,并非多么奢侈的商品,那么大多数普通消费者会买多少钱的酒呢?
在一般的超市里,大多数销售的都是1欧元到20欧元的葡萄酒,即使是在一些相对高档的商店,也很难看到标价十分夸张的葡萄酒,反而是在很多飞机场的商店里往往有很多昂贵的高档葡萄酒卖,不过那显然是有意照顾前来欧洲出差或者旅行的外国人,尤其是亚洲人的。
而作为当地消费者,最喜欢的也是购买价格便宜的葡萄酒,而销售最快的通常都是3、4欧元的产品。欧洲人家里款待客人的往往也是些便宜的葡萄酒,客人们也不大会在意主人到底花了多少钱招待自己。到欧洲人家里赴宴的客人最喜欢带束鲜花或者一瓶葡萄酒酒,而且通常是带一瓶几欧元的。因为这样无论是送礼的人还是主人都不会为葡萄酒的价格费什么心思,假如带一瓶价格昂贵的葡萄酒,的话反倒会使人尴尬。
作为欧洲的年轻人,他们也喜欢约三两好友带带上葡萄酒和零食到河边草地或树下桥上地席地而坐,而且,这时候的消费的一般也就是几欧元的酒。是不是更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感觉?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也不难看出,对于大多数欧洲普通消费者来说,葡萄酒是一种日常消费的必需品,没有过多的讲究,更不要很昂贵只要喜欢就好,为此在很多市场都出现了性价比更高的利乐包葡萄酒。此外,由于葡萄酒在欧洲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消费者对于选择什么样的葡萄酒也有更加明确的认知,所以,还是那句话喜欢的才是最好的。
经常喝红酒的童鞋也许都有这样的经验,酒瓶中或者喝完的酒标杯底会发现有残留的沉淀物!很多人将其称作酒渣,并且认为是红酒品质变坏的标志;又有人说,红酒里面有沉淀物才是好酒。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说法,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
渣渣的来源
葡萄酒中的沉淀物,大致有两个来源:
一种来自于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另一种则来自于葡萄酒装瓶后的长期陈年。
也就是说,葡萄酒的酒渣,并不是什么外来添加物,而是在葡萄酒的不同生命阶段自然产生的。那么,这两种不同来源的沉淀物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酿造过程产生的酒糟
简单来说,葡萄酒在发酵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被称作酒糟(Lees)的沉淀物,这种沉淀物的主要成分包括:
死去的酵母细胞
蛋白质
葡萄梗
葡萄皮
大多数情况下,酒糟在发酵结束后就会被隔离,因此很少出现在最终装瓶的葡萄酒之中。但是,部分高品质的葡萄酒会利用酒糟,让葡萄酒与酒糟多接触一段时间,处理得当的话可以增强葡萄酒的风味及口感的复杂度。
即便如此,在将葡萄酒从发酵桶转移到橡木桶或是不锈钢桶之前,酒糟都会被彻底过滤。因此,最终出现在酒瓶里的酒糟非常罕见。除非你手上的是一瓶香槟或是采用传统的香槟法酿制的起泡酒:采用香槟法酿制的起泡酒会在葡萄瓶中进行二次发酵,这个发酵过程有可能产生非常少量的酒糟。
这类沉淀物对葡萄酒的口味几乎没有负面的影响,即使发现了也可以忽略不计。
酒石酸盐
在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另一种叫做酒石酸盐的物质,由葡萄中的酒石酸(TartaricAcid)发展而来。由于酒石酸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在葡萄果汁中的溶解度低,在酿造过程中,它会和钾进行结合生成酒石酸氢钾,这就是最终你观察到的晶体沉淀物。
理论上来说,酒石酸盐是酿造葡萄酒的必然产物之一。不过,现代的酿酒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通过低温控制和过滤把葡萄酒中绝大部分的酒石酸盐除去。不过,这些葡萄酒在装瓶之后,经过各种运输工具的折腾,假如运输途中温度又大幅降低,那么酒石酸盐很可能就会重出江湖。
我们都知道葡萄酒经过剧烈的温度波动,会极大地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因此,使用低温控制来去除酒石酸盐的方法并不适用于高品质的葡萄酒。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那些根据传统方法酿造的、价格比较昂贵的葡萄酒由于没有使用低温控制和过滤技术,反而更容易出现酒石酸盐。
简单来说,如果是一款来自法国或者意大利、采用传统方法酿造而成的葡萄酒,出现酒石酸盐这样的晶体沉淀物可能性会更高,而且会被许多人看做是葡萄酒质量的象征。
酒瓶陈年出现的沉淀物
大多数人见过的酒渣,都属于长时间陈年后在酒瓶中出现的这类沉淀物。不过事实上这种酒渣并不常见,一般而言,只有陈年时间超过8年以上的红葡萄酒才会出现非常少量的酒渣。
这类沉淀物的组成非常简单,主要由单宁以及长时间凝聚而成的色素构成。这类沉淀物往往会让葡萄酒尝起来更加苦涩,影响口感,因此在将年代久远的红酒倒入酒杯之前,最好先将酒倒入醒酒器,防止沉淀物进入酒杯。
小tips:假如你有一瓶陈放多年的葡萄酒,在品酒之前可以先将酒瓶竖着放置几天,让沉淀物集中在瓶底,方便隔离。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