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
糖化过程是麦汁吸氧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控制麦芽粉碎的时间,糖化过程的密闭,麦汁的煮沸强度要大于8%,麦汁尽快沉淀,避免麦汁回旋时间过长,使麦汁口味变差,颜色变深。要尽量做到糖化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减小热麦汁与氧的接触机会。洗糟不能过度,否则,麦芽中的多酚物质将大量溶出,带入麦汁大量还原性物质。
发酵
发酵过程严格掌握尺度,麦汁冷却时,充氧是麦汁惟一接触氧的工序,要加大检测力度及频率,麦汁溶解氧含量要求在6~8mg/L。不可过高,溶解氧过量则发酵时形成较多的双乙酰前驱体α-乙酰乳酸,消耗更多的还原物质。满罐酵母数控制在1.0~1.5×107个/mL,不能过高,过高则发酵旺盛,生产大量发酵副产物,过低则发酵缓慢,使酸类物质生成量增加,影响啤酒口味,并且严格保持罐压,严禁半罐酒长时间存放和倒罐。
过滤
过滤时,特别是用压缩空气备压时,会增加氧的侵入机会,清酒罐应使用纯度99.9%的二氧化碳或氮气备压。用脱氧水引酒,实行等压过滤,应用脱氧水流加硅藻土,避免酒液在清酒管道中形成湍流造成溶解氧含量过高,清酒罐贮存清酒不应超过24小时,要及时灌装。
灌装
灌装过程要尽量避免啤酒与氧的接触,必须保证罐罐、条条包装线用99.9%二氧化碳备压,瓶子二次抽真空。实行平稳灌装,加强维修,减少停机次数,利用高压引沫装置,减少瓶颈空气含量。要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禁止人工兑酒及二次上线灌装,要让员工知道:当瓶颈空气含量在5~10mL时,啤酒的保鲜期只有15天,当瓶颈空气含量在5~15mL时,啤酒的保鲜期只有3~7天。如果啤酒的瓶颈空气含量高,啤酒高温杀菌时,啤酒强烈氧化,会很快产生老化味。瓶颈空气含量控制在3mL以下,灌装引酒时,要用脱氧水。
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
啤酒发酵应在相对“纯净”的环境下进行,任何杂菌的侵入都将影响到发酵的正常进行,特别是污染了野生酵母的发酵液,会使啤酒中醇的含量明显上升。啤酒生产过程应加强对啤酒中有害微生物检测,典型的有害菌为:四联球菌、醋酸菌、果胶杆菌类、巨球菌类等,醋酸菌给啤酒带来入口酸味;四联球菌类给啤酒带来不愉快的双乙酰味;果胶杆菌、巨球菌类给啤酒带来下水道臭味。因此,要严格控制生产环节的清洗杀菌,保证按清洗杀菌工艺进行,各微生物控制点检测合格后,再进行生产。
设备管道
材质应为不锈钢,尽量不使用铜制和碳钢设备,生产用水和原料,硅藻土中铁含量、铜含量应降低,以免这些离子促进啤酒氧化。
控制啤酒杀菌机出口温度在25℃以下,防止啤酒运输过程激烈振荡及日光照射,严格贮存温度在5℃~25℃,以防止酒质产生沉淀和形成日光臭。
保证CO2或N2等保护性气体的纯度采用CO2或N2备压,前提条件是CO2或N2的纯度达99.9%以上,杂菌数≤1个/10分钟,只有这样,各种措施才能起到积极作用。
严格控制杀菌强度
杀菌过程控制在较佳状态,应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杀菌正常。过度杀菌相当于啤酒出厂之前,做了一次老化实验,酒体已严重氧化,因此,应严格将杀菌强度控制在较加状态。
啤酒的酿制过程非常的简单,仅需5道工序,其中,主要是糖化﹑发酵﹑贮酒後熟3个过程。
原料粉碎:将麦芽﹑大米分别由粉碎机粉碎至适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
糖化:将粉碎的麦芽和淀粉质辅料用温水分别在糊化锅﹑糖化锅中混合,调节温度。糖化锅先维持在适于蛋白质分解作用的温度(45~52℃)(蛋白休止)。将糊化锅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兑入糖化锅後,维持在适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温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麦醪。麦醪温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两种。蛋白﹑糖化休止时间及温度上升方法,根据啤酒的性质﹑使用的原料﹑设备等决定用过滤槽或过滤机滤出麦汁後,在煮沸锅中煮沸,添加酒花,调整成适当的麦汁浓度後,进入回旋沉淀槽中分离出热凝固物,澄清的麦汁进入冷却器中冷却到5~8℃。
发酵:冷却後的麦汁添加酵母送入发酵池或圆柱锥底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用蛇管或夹套冷却并控制温度。进行下面发酵时,较高温度控制在8~13℃,发酵过程分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发酵5~10日。发酵成的啤酒称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饮用。
後酵:为了使嫩啤酒後熟,将其送入贮酒罐中或继续在圆柱锥底发酵罐中冷却至0℃左右,调节罐内压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贮酒期需1~2月,在此期间残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渐沉淀,啤酒逐渐澄清,CO2在酒内饱和,口味醇和,适于饮用。
过滤: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为商品,啤酒在-1℃下进行澄清过滤。对过滤的要求为:过滤能力大﹑质量好,酒和CO2的损失少,不影响酒的风味。过滤方式有硅藻土过滤﹑纸板过滤﹑微孔薄膜过滤等。
经常饮酒的我们,知道啤酒是怎样酿制出来吗?也许你对这个问题也横感兴趣,那我就给你介绍一下吧。
1.选麦
收割好的啤酒麦,至少得先经过6-8周贮藏,等养足发芽力后才能用于啤酒制造。先用精选机将杂质去掉,再用筛选机选出颗粒均匀的大麦。
2.浸麦发芽
将大麦放在麦槽里,使其吸收发芽所需的足够水分。通过浸麦槽的网状底部下面连续送4-6天的湿空气,当大麦的麦根长到麦粒的1.5倍时,麦芽长到麦粒长度的2/3左右。在这期间,芽内的糖化酶形成并充满活力。这时生成的麦芽叫绿麦芽。
3.供干
用热风将绿麦芽烘干,使其停止生长,产生出啤酒所需的色素。然后用除根机去掉麦芽根部,放到筒仓里贮藏起来。麦芽分淡色啤酒用的淡色麦芽和做黑啤酒用的浓色麦芽。这主要通过调节供干温度和时间制成。
4.制浆煮浆
先将麦芽粉碎,再加人大米等辅料和温水搅拌,加热到适当温度。由于麦芽里的酶的作用,麦芽和辅料中的淀粉被搪化变成麦芽搪。将其过滤后得到的清的麦汁(糖汁)灌到煮沸锅内,再加人啤酒花,一起煮沸,让啤酒花特有的清香和苦味融人麦汁里。
5.冷却
做好的热麦汁在完全无菌的状态下被送入发酵室进行冷却(一般冷却到5~6℃)。
6.发醉
在冷却后的麦汁里加人啤酒醉母。醉母开始发酵,将麦汁中的糖分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经过1周的低温发酵,就生成了生涩啤酒。
啤酒是生活中常见的酒品,关于啤酒知识很多人不太了解,今天好酒网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啤酒知识之啤酒麦芽的制造过程!
啤酒麦芽制造过程:
啤酒麦芽是大麦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经浸麦、发芽、干燥、除根的操作过程,生产上称为制麦。
原料大麦进厂后,经过初选、精选、分级,除去杂物和干瘪的麦粒.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大,在浸麦槽内用水浸泡,两天后体积膨胀了1.5倍的大麦被输送到发芽箱内,在低温和湿度条件下通风发芽,发芽的目的是使麦粒生成大量的各种酶,大麦中的细胞壁得到溶解而使组织变得疏松,一部分非活化酶得到活化和增长。大约在5至7天后,又将绿麦芽输送到干燥炉烘干,将水分从大约45%,烘干至3.5%,烘干后的麦芽通过除根机除掉麦根,即成为成品麦芽。成品麦芽经过一段时间的存储,就可以运送到酿酒车间酿酒了。
发祥于古巴比伦的啤酒,传到了欧洲,又传遍了世界。作为一种健康的饮料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把啤酒制造发展成为重要的食品工业部门之一。1873年的冷冻机的发明,使得原来只能在寒冷的冬季制造的啤酒变成了全年都能制造的产品,带来了低温储藏啤酒的兴盛。1865年加热杀菌法的发现使得啤酒的长期保存、远距离运输成为可能。之后又有微生物管理技术和卫生技术的进步。
1881年汉森确立了用单一酵母进行繁殖的纯粹培养法,对啤酒品质的提高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再以后、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制瓶技术的进步、王冠的发明等等确立了啤酒制造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
较近,啤酒制造机器在大型化、高速化、控制装置、分析技术、管理技术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啤酒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965年朝日啤酒研究开发了室外发酵储藏罐以及相应的酿造技术,被世界啤酒制造业公认为“划时代的技术进步”,为啤酒制造的现代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尽管有了许许多多的技术进步,啤酒制造工艺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朝日啤酒公司的啤酒制造工艺,既严格遵守着尊重自然的传统、又运用着长期不懈的努力积累的技术和研究的成果。
啤酒制造首先从原料选择开始,包括培育麦芽的“制麦工序”、将麦芽加工成麦汁后添加酵母制造啤酒的“酿造工序”、将啤酒装入容器的“装瓶工序”这三大工序。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夏日喝冰啤就成了上海民俗,男女老少都喜爱。那时去餐馆点一杯冰啤,常常还要被搭售五毛钱猪头肉或剥皮鱼。弄堂口的冷饮店,每天都会排起长龙,人们拿着钢精锅、提着热水瓶,往往等上半小时才能买到散装啤酒,这景象都上了外国的电视节目。那时的上海人优越感很强,视其他城市的人为“乡下人”,喝冰啤这类风俗就是积累心理优越感的因素。
后来到了武汉,满大街找不到一家卖散装冰啤的冷饮店,好在本地产的一种瓶装啤酒也不错。八十年代中后期,一瓶普通桔子汽水三毛五,啤酒才六毛一瓶。一瓶汽水容量350毫升,当时一瓶啤酒容量接近其两倍,显然喝啤酒更划算。那时课余时间,我常常去小卖部一口气喝上一瓶。这个举动让我在学校莫名其妙获得了一定的“辨识度”,不少同学以为我在耍帅装酷。在当时一般人观念中,喝啤酒得有下酒菜,哪怕只有几粒茴香豆。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外国人大多将啤酒视为饮料,我的喝法完全和国际接轨。
到了1993年,我被单位派往即将动工的三峡库区。正值炎夏,却很少见人喝啤酒。当地人大热天仍在喝白酒。一打听,他们觉得啤酒像马尿,喝不惯。“这算什么酒?都是泡泡。看着就想到了小便池,怪恶心的!”我们所住招待所的门卫刘大爷如此评价啤酒。我不由感慨万千,同饮长江水,相隔一千四五百公里,在喝啤酒方面竟有差不多二十年“时差”。喝白酒常被讽刺为喝猫尿,“猫尿”、“马尿”听起来其实差不多,资深酒鬼刘大爷居然如此难以接受“马尿”这种新生事物。后来接触了一些当地干部,他们也都只喝白酒,可见不是个别现象。后来全国各地建设队伍和生意人纷纷涌入库区,并没有哪家啤酒厂做宣传,互相交往很快改变了饮酒习惯。几年下来,原本喝“猫尿”的当地人,都渐渐接受了“马尿”。刘大爷夏天再也不喝白酒了,每餐一瓶啤酒是标配。人员流动胜过好的广告宣传,啤酒“版图”在开放中急剧扩张。
九十年代末,我到某商城啤酒经营部工作,负责销售本地一家高端品牌啤酒。在接手之前,我想当然地以为主要竞争对手是某外国品牌。干了一个月,才知道虽然那种啤酒在上海、北京卖得不错,不过我们这儿的酒友都很“爱国”,我们主要的对手竟然是省内一个小城市的啤酒公司。洋品牌不敌国货,这在其他领域不常见。究其原因,一是口感习惯不同。比如当地人喜欢喝清淡啤酒,偏偏洋啤酒不仅酒精度较高,入口还偏苦,于是粉丝小众化。另一个原因是土生土长的啤酒厂销售手段更灵活,进场费舍得出高价,给酒店服务员的开瓶费、促销费也不惜血本。外企毕竟制度严格,“上手段”时力度、灵活度都不够,因而常常干不过我们这些土包子。当时我负责的区域里,一大半酒店不是我们就是那家省内对手获得专卖权。
这些年,啤酒“版图”越来越大,已经普及到了村镇,按说这行越来越好干了。但近看到一位专业人士的文章,说国内不少大品牌啤酒销量在“走麦城”。因为这些年出国旅游或公干人数激增,国人变得见多识广了,对于啤酒的鉴赏力提升很快,回国再喝“土产”啤酒,常常觉得差强人意。当年,一旦有人出差,我们就会托人家带瓶啤酒回来,如此这般顶多也只喝过二十种左右。如今轻点鼠标,世界各地的啤酒都能买到。顾客们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了,不会任由你说什么是什么。
短短四十年间,从小众到大众,从每个地方守着自己的“特产”,到足不出户喝遍世界。啤酒杯里,倒映出时代的变迁。
优质啤酒的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每个环节都按照工艺标准去做。
一、生产原料的控制
1.麦芽
如果生产麦芽焙焦温度不足,出炉水分高于5%,那么,在麦芽贮存及糖化过程中就会产生过多氧化前驱物质。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将麦芽出炉水分控制在<5%,焙焦温度在85℃时达3小时以上。
2.大米
大米作为辅料,其脂肪的含量应加以控制。含脂肪过多的大米不易贮存,易氧化生成脂肪酸,应增加大米脂肪与脂肪酸的含量及大米新陈度的检测。应使用一星期内脱壳的大米,新陈度显色不合格的大米绝不使用。
3.啤酒花
根据酒花品种、新陈度等改进添加工艺,并严格冷藏贮存。使用时要现领现用,酒花在糖化室的贮藏时间较好不超过12小时,否则酒花haicent.com将自身氧化,造成啤酒苦味不均一,酒体发涩。
尽量将多种原材辅料搭配使用,保证啤酒风味的一致,如法麦、澳麦、加麦、国产麦芽等按一定比例搭配使用,避免由于原料的不稳定而影响啤酒的质量。
二、生产过程控制措施
1.糖化单元控制措施
1.1糖化生产时,尽量不要打开糖化、糊化锅等锅体的入孔,避免麦汁与氧过分接触。
糖化过程是麦汁吸氧的重要阶段,应严格控制麦芽粉碎的时间、糖化锅的密闭,避免麦汁回旋时间过长。尽量做到糖化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减小热麦汁与氧的接触机会。
1.2严格控制过滤速度及洗槽质量。过滤要形成好的滤层,保证滤出的麦汁澄清、透明。洗槽要彻底,但不能过度,避免多酚物质的大量溶出。洗槽时一般控制残糖浓度为1-1.5°P。
1.3麦汁煮沸要彻底,煮沸强度要大于8%,保证麦汁的可凝固性氮去除干净。蛋白质凝聚不充分,将影响成品啤酒的保质期,产生蛋白质浑浊。
1.4严格控制麦汁回旋及静止时间。麦汁煮沸定型后,有大量的热凝固物析出。然而,仍有一些细小的蛋白质颗粒不易沉降,麦汁回旋给细小颗粒以离心力,缩短了其沉淀时间,麦汁回旋时间一般控制在30-40分钟之间。这样既保证了麦汁热凝固物的去除,又避免了麦汁过分与氧接触。
1.5控制好麦汁冷却,及时排除冷凝固物。
麦汁回旋完毕后,进行急冷却,麦汁速冷却后,有大量冷凝固物析出,麦汁冷却温度愈低,冷凝固物愈多,一般冷却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下。大量的冷凝固物进入发酵罐后要及时排出,否则,将引起啤酒澄清缓慢及过滤困难。
1.6合理控制麦汁组分。
啤酒风味物质的生成量随麦汁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麦汁中α-氨基酸的含量对发酵过程形成啤酒风味物质至关重要。一般要求12°P麦汁,α-氨基酸含量控制在140-160mg/L,这样既对啤酒整体风味有利,又不影响酵母的生长和繁殖。
20世纪80年代,啤酒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80年代末,这种竞争更加白热化。我国800多家啤酒厂此时已有约1/3的企业步履艰难或面临崩溃。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他们决定走“实行强强联合,发展规模经济”之路!
1990年11月15日,经市体改委、经委批准,济南啤酒厂、白马山啤酒厂实行强强联合,组建济南啤酒集团,1991年5月5日,济南啤酒集团总公司正式成立。企业满怀着“团结奋进、跻身五强”的雄心壮志,经过一年努力,初步实现了“济啤集团在竞争中崛起,‘趵突“白马’在联合中强盛”的目标。1991年两厂生产啤酒12.2万吨,实现利税5142万元,十项经济指标创历史较好水平,使济啤集团当年跻身我国同行五强,产量、产值、收入、利税分别跃居我国同行的第三、四和第二、三位。1992年生产啤酒14.7万吨,实现利税5655万元,继续跻身我国五强。
济啤认真实行“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决果断、十分精心地争创优质头牌”的质量方针。即:坚定不移地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坚持不懈地抓好质保措施,坚决果断地行使质量否决权,十分精心地瞄准、争创和赶超世界头牌。响亮地提出了“坚持质量前列”,“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职工的饭碗”,“企业靠质量发家”,“职工靠质量致富”等口号,并将其转化为全体职工的质量行为,从而使产品质量优质品率始终保持。
济啤还坚决贯彻“五个坚持”的治厂方针:(1)坚持竞争观念。在市场竞争上制定了进攻性的经销战略,在我国各地选择重点地区设置销售办事处;(2)坚持以优取胜。用优质产品赢得市场,用优化结构赢得效益,用优良服务赢得信誉;(3)坚持科技进步。用前列流的设备工艺技术装备企业,从德国、丹麦、比利时等国引进先进酿造、包装设备及检测仪器,如较先进的3.6万瓶/小时罐装线等;(4)坚持从严治厂,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机制;(5)坚持育人为本,不断强化企业整体素质。
强烈的竞争意识,顽强的拼搏精神,诚信的经营方针,精湛的工艺,优异的质量,为“趵突泉、北冰洋”啤酒赢得了信誉并继续获得国家、国际及行业的多项荣誉称号;1991~1993年,企业得以较快发展并达到“顶峰”。
1991年,“趵突泉、北冰洋”啤酒获质量管理协会“受国内外用户欢迎的产品奖”,并荣获第30届世界优质产品较高金奖;1992年被评为“我国较佳明星啤酒”,“趵突泉啤酒”、“北冰洋啤酒”商标被确认为山东省知名商标;1993年又荣获“我国消费者信得过优质酒”、“质量免检产品”。企业1991年荣获“轻工部质量管理奖”和省级技术进步先进企业,1992年被定为国家大型一档企业;1993年实产啤酒15.1万吨,实现利税5069万元,并荣获我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名列我国73家饮料制造业第二十九位,17家啤酒厂中的第五位,我国轻工200强中利税第五十九名,销售额前列0三名;连续数年进入我国较佳效益500强行列。“趵突泉啤酒”的社会知名度非凡提高,“趵突泉、北冰洋”啤酒连续多年成为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四大喉舌专用啤酒。
随着各地啤酒厂家纷纷崛起,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啤酒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到1993年末,青啤等各大啤酒厂家均已形成翻倍,规模达30~50万吨能力,省内许多小厂在地县优惠政策扶持下迅速形成15—20万吨能力,赶上或超过了济啤,济啤的规模优势正在消退。为加快实现规模发展,济啤于1993年实行股份制定向募集资金4150万元,并于1994年起与外方合资,吸引外资1461.24万美元,以加快完成“二期”技改工程。
济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难地前行,1992~1996年还先后兼并了济南打宇机厂(趵突泉宾馆)、济南金笔厂、白马山肉食加工厂、济南印刷二厂等企业,并与临朐啤酒厂、庐江啤酒厂联营,试图多种经营发展壮大企业集团。尽管受规模限制、市场影响等多因素制约,企业有数年徘徊不前,但企业狠抓产品质量始终不放松,继续促进头牌加快成长:1994年趵突泉啤酒荣获“公认头牌产品”称号;1995年1月趵突泉啤酒成为全省同行业中获得产品质量方圆标志认证的企业,并荣获酿酒工业协会“国家优质产品奖”;1996年12月北冰洋啤酒通过产品质量方圆标志认证;1997年趵突泉啤酒被食品工业协会推荐为头牌产品;1998年获国标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1999年趵突泉、北冰洋啤酒又双获产品质量认证。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