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在中国可谓是千年已久了,所以在酒桌上的酒文化也很浓厚的,也有很多的规矩,如果不知道这些规矩可能会让自己小则很失态,大则误了大事的,下面就介绍一下我们传统的酒文化。
在喝酒的时候一般的情况一下,盘菜没有上齐不喝酒,除非是很好的几个朋友在一起,正规场合是不允许喝酒的,
在凉菜上齐的时候就要倒酒了,这里有很多讲究的,一定要先给领导或长辈或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倒酒,如果一瓶酒倒完了还不够一圈,就再开一瓶,上一瓶未倒好的叫发财酒,第二瓶再开的酒,第一个倒叫开瓶香。一般头和尾要在一个杯子里,这样好对别人有礼貌。
在酒桌上倒酒并不每一个谁想倒酒就倒酒,那也不是的。一般是年龄较小的免辈或主人倒酒,这样显示对客人或对长辈的尊重。
如果你是主人或你的酒量比较好,你可以打通关,意思就是你可以给一桌子上的所有人都喝,这时你要按照次顺来,一个一个的喝,不要这一个那一个的喝,那样不礼貌,明显就有了重视与轻视之分。
在敬的时候一般是一桌人喝完三个酒以后才可以敬酒,一般先敬老人或领导,给老人领导敬酒时酒杯要到老人或领导的面前,双手帮老人或领导把酒杯端起来能示敬意。敬酒时你要喝完,让老人或领导随意,这样更有礼貌。
和别人碰酒时,或敬酒时酒杯一定要低于别人的酒杯,轻轻碰一下,然后自己先喝完。
如果你不能喝酒,就从头到尾都不要晚酒,千万不要在别人喝的差不多的时候你再给别人喝,或给别人敬酒,这样是不礼貌的,别人对你也会有意见的,
当领导其它人给你碰酒时,即使你不能喝酒也要把酒杯端起来,和领导碰一下杯,并说谢谢,千万不要推三推四的说我不会喝酒,领导给你喝酒是对你的重视或能看得起你,如果你不喝的话就是不给领导面子,那样领导也会在酒场上下不了台的。在上大菜的时候要注意了,当上鱼的时候,一定要让鱼头对头老人或有身份的领导,虽然鱼头对着谁,谁就得多喝一杯酒,但对着他,他会很高兴的,这说明一桌子的人对他很尊重。当领导或老人喝酒确实喝不完时,你不要抢着帮他代酒,代酒也有代酒的规矩,一般不代酒,到最后确实喝不完了,领导想找人代酒了,你可以代酒。在酒场上喝酒,在其它人没有喝酒的情况下,你自己一个人千万不要自己端着杯子自己喝酒,也不要在大家都举杯的时候你一个人不喝酒,这都是不礼貌的表现。喝酒讲究个气氛,一定要将自己容入这个环境中,和大家一起乐。
酒喝多了,话有时就多了,在酒桌上要注意不要说错话,不要一桌子的人都看你一个表演,吃菜的时候要注意形象,不要连三刀,一般大菜上桌了,让长辈或领导先吃,然后自己再吃。
喝酒能抗癌?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3日上午11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获得2016诺贝尔医学奖,以表彰他发现了细胞自噬机制。
大隅良典在酿酒酵母中发现了细胞自噬的关键基因,而这种基因的研究,将会有利于帕金森症、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疑难疾病的治疗。
1、什么是细胞自噬
所谓的细胞自噬,指的是细胞自身分解并循环利用自身组成物质。
简单的理解就是,动物细胞有一种功能,就是自己吃自己。生理生化反应多而复杂,经常产生大量残渣,致使细胞活动受到影响甚至停滞,故此,自噬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它能够将淤积在细胞之中的蛋白质等代谢残渣清除掉,恢复正常的细胞活动。
2、酿酒酵母的神奇之处
因为细胞自噬的机制太复杂,所以研究起来极其困难。
1990年代,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用一系列美妙的实验,在酿酒酵母中发现了自噬的关键基因。他随后阐明了酵母中自噬的机制,并展示了在人的细胞中也有相似的复杂机制。
酵母细胞作为人们认识较早的真核微生物,常被用作人类细胞的模型,用于寻找那些复杂细胞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
大隅良典对酿酒酵母的研究,证明了酵母细胞中也存在自噬现象,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一种方法,能够识别和鉴定涉及这些过程的关键基因。
而在酒行业,在酒类生产中大量使用酵母,在将糖转化成酒精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提高了出酒率。
3、酒的价值超乎想象
酿酒酵母中具有细胞自噬的关键基因,而自噬过程能够清除掉淤积的代谢残渣,关联多种包括癌症的疾病,从这一角度出发,喝酒便有抗癌这一大好处呢!
其实,在传统的中医中药理论中,酒就有百药之长一说,合理使用能够有效增加中药疗效。据记载,酒具有通血脉,散湿气、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除风下气、开胃下食、温肠胃、御风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所以,适量饮酒对于身体来说反而有益处。
以白酒为例,不同的酿酒方式,就会存在不同的化合物,之于心脑血管、抗菌等都会有相应的作用。正是因为酿造工艺的不同、原料的不同,白酒具有不同的香型和品类,之于健康方面的裨益也会有所不同。当然,纯粮发酵的粮食酒会是健康养生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白酒除了具有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还有诸多养身健体之效,想不到真是低估了平常爱喝的小酒,居然有如此美好的内在!
但是,提醒您,不是所有的酒都与抗癌有关!喝酒,还是要喝好酒,喝酒还是要喝粮食酒!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其中蕴含了八种内涵:
1、历史文化:悠久历史自然是不可复制的、希缺的珍贵文化资源,因此,一些历史文化名酒纷纷推出悠久的品牌历史文化。剑南春号称唐时宫廷酒,泸州老窖推出国窖1573,沱牌挖出了600年前的酒坊,忙不跌地推出中国白酒第一坊
2、地域文化:好酒离不开好水、好的粮食和适宜的菌群,而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此酒有很强的地域性。茅台、汾酒、枝江大曲、衡水老白干、绍兴花雕等就是地域文化的代表。
3、名人文化: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人喝名酒,名人助成名酒品牌。诗仙太白、大千酒、曹雪芹家酒等就是利用名人文化。
4、传统儒、释、道文化:孔府家酒附着孔府文化和传统家文化,和酒则是运用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舍得酒的舍得一词最早出自梵语,在融合了中国的老庄道学思想后,遂演化成为禅的一种哲理,算是佛学;小糊涂仙的难得糊涂则是无为清净的道家思想了。
5、养生文化:竹叶青酒、椰岛鹿龟酒、致中和五加皮、杞浓酒蕴涵着修身养生的健康文化。
6、福、禧文化:金六福、剑南福和各种婚宴酒则是注入了人们喜闻乐见的喜庆、吉祥的文化情感。
7、时尚文化:随着酒类消费的代际转换,人们对酒的时尚化要求越来越强,一些顺应时尚的酒文化应运而生,表现不俗的洋河蓝色经典即是其一。
8、市井文化:市井百姓自有市井百姓的文化情感,店小二酒、乡巴佬酒等传达的市井俚俗文化,传递着轻松调侃,满足着这类文化情感的需求。
饮酒的民谣不少,大多是劝酒令。透过这些劝酒令,可以反映社情民意,更可以瞥见国人的千古饮酒文化。
劝酒令中雅一点的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舍命陪君子;俗一点的如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舔一舔。民谣反映社情民意。这些年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强调与国际接轨,强行劝酒,硬要把人灌醉的劝酒令少了,反映世风民情的民谣多了起来。比如,喝酒像喝汤,此人在经商。有的商家练就善喝豪饮的本领,在与客户觥筹交错时乘着酒兴把生意搞定;喝酒不受伤,老弟在镇乡。基层干部迎来送往,陪吃陪喝,强颜欢笑,心头烦躁,久经(酒精)考验,实属无奈;工作就是开会,开会就要喝醉,喝醉就要乱睡。说明美酒也是把双刃剑,既能助兴,也能乱性。有道是:喝酒不醉是英豪,见色不迷最为高,不义之财不可取,有气不生气自消。此诗巧妙地将酒色财气四字嵌入诗中,颇像劝世文。
民谣,是民俗文学的分支,其历史悠远,多为老百姓口头创作的民谣,流传的快,传播的广。很多流传至今的民谣我们无法确定其作者是谁,但丰富且朗朗上口的内容却能将文化更长久的传承。
《易经》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易经》的卦辞和爻辞中,有六处直接或间接的提到了酒,并赋予了丰富了酒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内涵。
《易经》中酒与其他食物一样,是维持人类生命的必需品,是中正祥和、德泽万民的完美象征。《易经》的需卦主要讲生物为维持生命,饮食是必需品。象征等待,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会亨通顺利。
在阐述人维持生命的必需之物时,《易经》需卦九五的爻辞说:需于酒食,贞吉。意即需待于酒醪食肴,守持正固可获吉祥。酒食,食物之丰美者,喻德泽。此谓九五居《需》卦君位,阳刚中正,犹如需待丰美的食物以施惠于民,故贞而获吉。《周易学说》引王逢曰:酒食,德泽之谓也;九五之君,当天中正,以泽乎民。
紧接着《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象传》是说,需待于酒醪食肴、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说明九五居中得正,此时处于中位,完美无缺。九五阳爻阳位得中,在上卦得中,又是至尊的地位,所以最安全,因而,用可以安闲的饮食等待,作为象征。
九五这一爻,强调在可以安全等待的状况时,仍然不可以违背中正的原则。在这里,把美酒与美食和美德并列,而且是贞吉的,是中正祥和的象征。此时处于中位,完美无缺。
在《易经》中酒成为正大光明,坚强刚毅,坦诚来往,克服困难,避免灾祸之吉祥物。《易经》坎卦是陷阱,象征重重的艰险困难,君子应当坚持不懈地努力,反复不间断地前行。
《易经》坎卦六四的爻辞说: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樽:古代的盛酒器具。尊本义为推崇好酒。木与尊联合起来表示盛装名酒的专用木容器。簋贰读guǐr,簋是装谷物的竹盘,贰,二也。缶读fǒu,按《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纳牖读nyǒu,程颐《易传》:纳约,谓进结於君之道;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约是俭约。后遂以纳牖谓导人于善。
六四的爻辞意思是说,一樽薄酒,两簋淡食,用质朴的瓦缶盛物,虔诚地奉献来尊者,通过明窗接纳信约,终将免遭咎害。虽然礼轻,却充满了深厚的情意,正大光明地表示诚信,最终不会发生灾祸。
接着《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象辞》是说,虽仅一樽酒两簋饭,但在艰险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推心置腹,相互信任地交往,刚柔相济坦诚的来往,所以最终免遭灾祸。际是两墻相合的界线,有相合相亲的含意。六四接近尊位的九五,本来君臣之间的分际非常严格,但在险难的时刻,刚强的君与柔顺的臣,就不能不省去一切繁文缛节,而以诚意代替了。
这里把酒与以下意义联系在一起:人与人之间在艰险困难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推心置腹、相互信任、刚与柔能够坦诚的来往,合作无间深厚的情意,正大光明地表示诚信,最终不会发生灾祸。
在《易经》中酒成为富足吉祥、荣禄临身的写照。《易经》困卦象征困顿,作为君子应该身处穷困而不气馁,为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惜牺牲生命。
面对重重困难时,《易经》困卦九二的爻辞说: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绂读fu,古代祭服的饰带,朱绂借喻荣禄。九二爻辞的意思是说酒食贫乏困穷,荣禄即将到来,利于主持宗庙祭祀的大礼,此时进取虽多凶险,但是无所害咎。
接着《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象传》是说,酒食贫乏困穷,说明九二只要保持中道就有福庆。
由此可见,在《易经》看来,如果没有酒食,人就会陷于贫困,酒与富足紧密相联,对人生是多么的重要。
在《易经》中酒是神圣之物、高贵庄严、亨通畅达的化身。《易经》震卦象征雷声震动,可致亨通。《易经》震卦的卦辞说: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亨读heng,顺利。虩读x,恐惧的样子。哑哑读yāyā,象声词,形容笑声。匕读bǐ,古代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鬯读chng,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匕鬯,泛指饮食用具。百里,喻地域广阔,兼指古代诸侯国以白里为封地;
《序卦传》说: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主社稷重器的人,莫如才德高的长子。长,德能长人。
从远古以来,酒是祭祀时的必备用品之一,而主持祭祀者必为德高望重之辈。原始宗教起源于巫术,在中国古代,巫师利用所谓的超自然力量进行各种活动,都要用酒。酒与维护封建秩序的礼相互交融,反映周王朝及战国时代制度的《周礼》中,明确地说祭祀时,用五齐、三酒共八种酒。大羹玄酒礼源于周,广泛应用于祭祀等场面宏大或庄严神圣的场合。可见酒之高贵与神圣。在古代,酒是被视为神圣之物,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
《易经》把酒作为诚意厚笃、美好愿望的信物。《易经》中孚卦象征诚信。
《易经》中孚卦九二的爻辞说: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这是《易经》众多爻辞中最美的句子。《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此本意是说,鹤的那些同类们一声声地应和着它,说明它们表露出了内心的意愿。这是心中的愿望,能相互沟通的缘故。爵,古代饮酒的器皿,表示美酒。白鹤鸣叫在山的背阴,它的同类声声应和,自己有好酒,愿意与你同杯共享;也比喻彼此之间的诚意能够沟通。因为言行必须谨慎,所以用鸣鹤、好酒来比拟。这一爻,说明诚信必须能够沟通,引起共鸣,始能发挥作用。以分享美酒,来描绘和借代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及美好的愿望。
《易经》告诫我们饮酒要有节制,方可达到福庆亨通的境界。《易经》未济卦象征事未成。勉力使成可获亨通。事物永远不穷尽,所以继之以未济。
《易经》未济卦上九的爻辞说: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意思是说信任他人,安闲饮酒,不致咎害,但逸乐过渡,将如小狐渡河被水沾湿头部,那是无限度地委信于人而将损害正道。《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象传》是说,如果喝酒不有所节制,就像小狐渡河以致把头弄湿了,即使心怀诚信,这也是不恰当的。
这一爻告诫我们,如果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事物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福可转为祸,祸亦可转为福;既济可转为未济,未济也可转为既济,事物就在这否定之否定的对立统一中发展,永无止境。信任他人,安闲饮酒,不致咎害,但逸乐过渡,将如小狐渡河被水沾湿头部,那是无限度地委信于人而将损害正道。由此可见,饮酒是一件非常逸乐的事情,是一种福气的象征;同时,又说明饮酒不能过度,失去节制,否则福可转为祸,也不正当了。
除此之外,从《易经》的角度讲,阴阳平衡则吉,失衡则凶,万事有度。饮酒又何尝不是如此。
唐诗宋词中有不少是写酒的,以至于我们常常把大诗人大词人与酒联系在一起。那么酒在当时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它的精髓又在哪里呢?
浊酒
浊酒在宋词中俯拾皆是。那么,什么是浊酒呢?浊酒是与清酒相对的。一种说法是,浊酒是指没有滤过的酒,或者因为技术不高,纯度不够,从而不够清澈。也有说法,古代时候酿的酒都是米酒,里面大多有很多沉淀物,所以有浊酒之说。
最初浊酒的典故约应出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对好友山涛劝他出仕说了自己的许多不便,然后说: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嵇康以此表明自己不羡慕荣华富贵,只要有简单的物质享受,能够和子孙亲人安享天伦之乐即可。
由此不难知道,浊酒并非质量很好的酒,甚至可能是质量较差的酒。这种浊酒,便成了物质生活简单的象征,所用寓意也颇为广泛。一则可以反映恶境之下的悲壮情怀,二则可以描绘虽为浊酒却丝毫不减情致意趣的心境,三则还可以体现慨叹美好不再的忧愁。
悲壮
浊酒在边塞词中多添了一份英雄气概。范仲淹在其着名的《渔家傲》一词中有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荡气回肠之句,浊酒恰是边塞军旅生活条件低劣的写照。
边塞词中浊酒多表现的是悲壮与沉郁。张孝祥的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则更多的是边关将士的悲壮!镇守边关,唯有浊酒可以解心中为国征战的情愫,饮罢迎面而来的风也多了几分悲壮的色彩。
洒脱
杨慎《临江仙》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字一字读来,感受到的无不是作者乐观洒脱的情怀。故友相逢,庆贺只需要一杯浊酒。故友知心,不在乎外在的形式,一杯浊酒就足以将所有的世事变幻一起饮下,这便是饮酒之人的洒脱、豪迈。
由高中到大学,不仅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也是年龄阶段的跨越,到了大学之后,逐渐离开父母的约束,思想更为独立、成熟。且如今,大学里的聚会,不外乎喝酒唱歌,不论是班级聚餐,社团部门聚餐,除了喝酒也就是喝酒。再不同于初、高中,一旦得到批评亦或异议,大学生便将其美其名曰:发扬中国的酒文化。
现在不论是东西,只要加上文化二字,都仿佛一下变成了多么文雅有内涵的东西。酒文化就比单纯的喝酒听起来高大上许多。
中国确实有一种酒文化,不过此酒文化非彼酒文化。古时的文人有七大雅琴棋书画诗酒茶。酒作为七大雅之一,一向是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但是古时饮酒是分对象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古代的文人饮酒,是品酒,用的酒盅也是小酒盅。牛饮者或是市井粗人,或是江湖豪侠。而到如今,似乎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看见白酒先来三大杯才是正确的事情,否则就是不敬。
且看看大学,每年总有那么一段时间马路上都是醉汉,一是因为每年年底各种社团或是学生自发组织的聚餐活动,二是因为每年毕业季大四学长学姐的散伙饭。但是这种聚餐多拼酒而非品酒,从啤酒喝到白酒,偶尔还来点黄酒,不喝得头昏脑胀满嘴胡话不罢休。
不过仔细想想也不能把事情的责任都归咎于大学生。大学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大学里的酒文化或是现今社会上所谓酒桌文化的延伸。很多人都喜欢把事情放到酒桌上谈,谁喝的多谁就在谈判中占优势。然而这种所谓的酒桌文化把酒里蕴藏着的真正的文化内涵压制。
古人以酒助兴,唐朝李白斗酒诗百篇,魏晋嵇康更是号称醉仙,酒成了他们灵感的源泉,孕育了一篇又一篇传世华章。可是现如今斗酒灌下去,大抵只能得到一些醉酒的胡话,更有甚者还会出现酒后失德的事情。
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万万不可混淆文化之概念,传统的酒文化更不应该被随意更改,若是毕业之后,将这种酒文化带与社会上,传播与异国人,岂不可笑?
对于葡萄酒爱好者而言,有葡萄酒的生活是那么多姿多彩,有滋有味!这些有趣的酒言,有没有道出你的心声?
有一句歌词说,有些情绪是该说给懂的人听。小编认为,有些话也要对懂的人说。对于葡萄酒爱好者而言,大家肯定有许多心意相通的心里话。一起来看看这些有趣的酒言,有多少句戳中了你的心?
1.我对葡萄酒没上瘾,我们只是处于一段忠诚的关系
2.永远要确保你心爱之物系好安全带
3.我家有个开门的约定:你带酒,我就开门
4.过去我觉得葡萄酒对我无益,所以我放弃了思考
5.有的人需要在特别的场合喝酒,而我只需要一个杯子
6.赢得我芳心的方法:1)给我买酒2)给我倒酒3)成为葡萄酒
7.如果你要问我现在喝葡萄酒是不是过早,那么抱歉!你是业余爱好者,我们不可能成为朋友
8.人生苦短,永不屈服,永不轻言放弃,永不放过一杯葡萄酒
9.葡萄酒是生活中令人愉快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0.你问我要不要来多一杯葡萄酒,等于问我要不要更多的钱
11.这就是我周末的计划
12.这是我听到开瓶后的表情
13.就是它!我需要一杯葡萄酒!
14.她喝好多酒哦
噢,这就是她为什么这么漂亮
15.这个周末我带你出去喝咖啡
你把葡萄酒拼错了吧
16.我喝太多了
再来一点?
一杯?
一瓶
好呀
白酒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从白酒文化建设上来说,许多人用尽十八般武艺进行探索和实践。但若是从品味文化上来讲,可大致分为四韵和五意。
白酒文化四韵
四韵指的是色韵、香韵、味韵、格韵。韵是赏酒、评酒、品酒、鉴酒的一种感知状态,既是对酒性品质的表达,也是对美味欣赏层次的诗意表达。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韵的高境界是合,色香味格,融合而不同,美轮美奂,恰到好处。
白酒文化五意
五意,指的是意向、意境、意情、意趣、意义。
意是喝酒、爱酒的一种感知状态,既是精神情怀的表达,也是人性修养的体现。比如花看半开,酒饮微醉,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意的高境界是融,将爱酒的状态真正的融于自身,匠心追梦。
五千年时间的发展,它已经拥有了非常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如今白酒文化被赋予许多现代化的意义,但若回归传统与宁静,更能发现白酒传统的内涵。
提起传统的酒一定少不了的就是中国传统酒文化,现如今的世界上所有的酒也全都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创造出来的,这是绝对不可忽视的酒文化。你知道中国酒文化的起源是什么吗?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看来,冥冥之中早有安排,酒作为现在最流行的饮品之一,它的出现自然不是某个人能随随便便创造的,天公作美,酒的出现便有了几分神秘色彩。
晋人江统在《酒诰》里载有:“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这说明了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人们受这种自然发酵成酒的启示,逐渐发明了人工酿酒。
我国最晚在夏代已能人工造酒。如《战国策》:“帝女令仪狄造酒,进之于禹。”周代,酿酒已发展成独立的且具相当规模的手工业作坊,并设置有专门管理酿酒的“酒正”、“酒人”、“郁人”、“浆人”、“大酋”等管职。
酒,是人类各民族民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大饮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弥人;中国最古老的实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据专家考证系粮食酒,至今仍香醇可饮,可谓奇也!中国甲骨文中早就出现了酒字和与酒有关的醴、尊、酉等字。从中可以佐证酒的存在之久。
至于文史中的记载更是枚不胜举,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即醉以酒,即饱以德”(《大雅·即醉》)的诗讯《周易》、《周礼》、《礼记》、《左传》等典籍中,关于古代酒俗的记载更多,如“酒者可以养老也”(《礼记》)、“酒以成礼”(《左传》)等。这说明酒存在着多种用途。是生活习俗中必不可少的。
【结束语】煮熟了的谷物,丢在野外,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可自行发酵成酒,这就是人们最早受到的启发。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