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酒是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呢?在市场上购买的大部分白酒,存放时间较长不过25年,高度酒随着时间的推移,纯度越来越大,味道也更加醇厚,低度酒是不适宜存放的,时间久了会有酸味的产生,一旦开瓶,应尽快饮用完。
花要半开,酒要半醉。
主流媒体很有必要走进那些具有优良传统的白酒企业,报道他们对卓绝品质的追求。
目前市场上的陈年白酒大部分不超过25年
抿下一口酒,于老露出赞许的表情:“这是有点年份的酒了,入口绵滑甘醇”。他同时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太多的陈年酒,大部分白酒的存放时间不可能超过25年”。于老解释说,建国初期白酒产量很低,例如1949年我国白酒的产量只有10800吨,还比不上现在一个大型白酒厂家一年的产量。整个计划经济时期,能够作为酒原料的粮食短缺,那时候的酒是真正的奢侈品,一部分还是作为保健品主要供给渔民、矿工等需要驱寒的人饮用。
直到1984年8月24日,白酒与粮食终于可以自行采购之后,的白酒产量才开始多了起来。在此之前,绝大部分酒厂只有生产权而没有支配权,是不被允许存酒的。因此于老提醒消费者,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品牌的白酒,存放时间较长不会超过25年。在1984年以前只有极个别的酒厂可以存下一点酒,作为藏酒珍藏,这是极少量的。消费者购买陈年酒时要多加了解。
于老的说法得到了部分业内人士的认同。据茅台中心城专卖店的负责人介绍,目前茅台的50年、70年等陈年酒确实量非常少,50年酒将于今年下半年断供。他还表示茅台每年都会将约20%的酒保存在专门的酒窖中,成就将来的陈年酒。记者同时了解到,在安徽口子酒业的地下酒窖里,也存放着几坛类似出土文物似的酒,据说是口子窖几经周折才终于保存下来的镇窖之宝——明末清初的珍酿。
那么通常我们常听到的“某种酒有上百年历史”的说法是怎么回事呢?于老指出:这是指该酒的制酒历史或者其制酒的酒窖、酒池的历史有上百年的历史,制酒的工艺、以及制酒的设备,尤其酒窖和酒池,对酒的品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越老的酵池的泥越湿润肥沃,适宜多种菌群生长及多菌群发酵,酿出的酒也越香。
地理环境是制酒的较关键因素
作为较早从事白酒工业化研究的专家之一,于老等一批专家研究出了白酒香型的构成问题,并试图通过了解这些构成达到工业化生产白酒的目的,可是专家们较后的发现是:一方水土养一方酒,决定白酒香气的较关键因素是地理环境。
于老介绍:传统白酒香气的构成主体是由发酵过程形成的(一小部分由加热过程形成),而决定香气成分的关键是微生物,而决定微生物的因素是环境、温度、湿度、土壤养分——较简单的界定就是地理环境。
制造好酒有五种必备条件:原材料、大曲、工艺、设备、地域。于老指出较首要的是地域条件。同样的材料、设备和工艺在不一样的地方酿出来的酒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的产酒大省并不多,而且每个地方的酒都有自己的特点。正因为酒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水土渊源,才构成了川酒、徽酒和鲁酒的白酒流派和区域化的产业集群效应。
较后,于老语重心长地说:从这个层面上说,白酒是大自然的馈赠,没有大自然的孕育,我们就享受不到那样的美味,白酒值得我们虔诚对待,细细品味。
兼香型是白酒技术不断创新的产物
“的白酒文化博大精深,要尝遍我国各地的好酒可是不那么容易的!”于老感叹道。当前白酒的香型有十几种,其中又以浓香、清香、兼香、酱香为主。同一种香型还有各种不同流派,例如以四川为龙头的川派白酒就是浓香白酒,主要特点是香气浓郁,而苏、鲁、豫、皖等淡雅型的浓香白酒,就要比川派的淡雅一些。
于老指出,近年不少厂家,争相开发兼香型白酒。作为白酒技术不断创新的产物,兼香型融合了浓香和酱香两种香气,做到了浓中带酱,恰到好处。从2007年的数据看,浓香、清香、兼香、酱香等不同风味的白酒产量同步增长,其中酱香和兼香型白酒产量增长突出,同比分别增长40.53%和43.58%。可见兼香型已经拥有了很大一批消费者。同时,兼香型也获得了国家标准部门的认可,2008年国家标准委就在口子酒业设立兼香型白酒分标委员会。
“勾兑”是酿造白酒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艺
“虽然白酒文化历史悠久,但是大多数老百姓对白酒的知识并不了解,甚至还有人对白酒产生了误解和敌意。”于老说,这一方面是由于过去曾出现过假酒、劣酒充斥市场的情况,另一方面是许多人不太健康的饮酒方式造成了白酒的“过错”。
“实际上,大家谈‘勾兑’色变是不对的。”于老解释:“勾兑”是白酒酿造的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工艺,俗话说:产香在发酵,提香在蒸馏;成型在勾兑风格在调味。勾兑不是简简单单地向酒里掺水,而是包括了不同基础酒的组合和调味,是平衡酒体,使之保持独有风格的专门技术。
现在白酒行业的监管力度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多加强对白酒知识的了解也是必要的。同时,于老也呼吁有更多的主流媒体走进那些具有优良传统的白酒企业,报道他们对卓绝品质的追求,让消费者了解真实情况,消除对白酒的误解和偏见。
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传说固然能给古镇增色,但随着现代交通的发达,新型工商业的兴起,不少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镇由于缺乏经济的支撑,都一个个先后衰落。对于当代人来说,当年地位显赫的古代“四大名镇”概念已不复存在,襄樊乃至湖北的许多繁华古镇也早就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唯有石花古镇能够穿越漫长的历史时空,仍保持着往昔的盛名。这个特殊现象曾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不少经济界人士与新闻记者曾为此作了专门探讨,结论大抵都是“石花镇一直站在改革的潮头,与时代同步快速发展”,或是“地方工业的繁荣促进了古镇经济的起飞,从而使石花镇盛名不衰”云云。然而本镇居民和真正了解石花镇发展史的人士却不肯苟同,他们认为:石花历史固然悠久,但是若没有知名的石花大曲酒,石花镇同样摆脱不了被人遗忘的命运。客观分析这个观点,确实令人信服。如果单纯从经济的角度,广东、浙江等工业发达地区崛起的许多新型名镇的光辉早已将石花靠历史交通地位和“宝石开花”之类传说闻名的小镇遮盖。而石花古镇之所以盛名不减当年,经济快速发展固然是重要因素,但较主要的还是因为始终在我国、全省白酒行业占据重要地位的石花大曲系列白酒。如同茅台酒始终维系着茅台镇的知名度一样,石花酒厂出产的上好白酒从民国初年至上世纪末,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悠远时空里,始终同山西汾酒等知名清香型白酒平分秋色,保持着稳定的市场份额,而在湖北本省名声更盛,长期与“白云边”并驾齐驱,占据着湖北白酒市场的半壁江山。从北国边陲到椰岛海南,到处可以看到包装简朴、质地优良的石花酒的身影;无论在大饭店的盛宴上还是寻常百姓的餐桌上,都可闻见石花大曲的清醇酒香。
在的现代白酒市场不同的流派中,一直对杂粮酒和单粮酒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在众多以杂粮酒为主的传统品牌占据的酒市场中,亦长时间被杂粮酒主导着好坏的标准,这样的不对等讨论变得功利以及毫无意义,而人似乎也在几百年的杂粮酒饮用中被同化,对真正的单粮酒知之甚少。
杂粮酒由于原料类别多样,发酵过程比较复杂,不同原料的发酵时间不同生成物不同,且大部分杂粮本身并不易于发酵,而导致部分杂粮酒只能选用发酵力度更强但同时异味更明显的大曲进行,以至在成酒后大多需要使用一些辅料或工艺对味道进行调整,才得以缓和。
但各种成分混合后的味道各异,成酒仍需要陈放一段时间方可饮用。而由于其复杂的口感和气味,绝大部分品质欠奉的杂粮酒,即使陈放多年,也只能以配餐的方式饮用,而难以纯饮。
相比之下,由于单一粮食酿造,单粮酒有着天然的优势,纯粹从工序上而言,单粮酒的生产比杂粮酒更为简单,但要酿造一瓶高品质的单粮酒,就要比杂粮酒翻倍严苛了,由于单粮酒的纯洁性,也对所有的酿造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才能酿造出纯正的好酒。
举例如大米单粮酒,它对大米的品质要求、对水质的讲究、对酒曲的选择、对气候温度的把控等,因为这些细微的差别均能直接反映在酒中,随意不得。
一瓶高品质的单粮酒带有浓郁芬芳的自然原味,其血统尊贵、酒体厚实、香气纯正清冽,饮用后口腔无残留异味、更不用说酒后上头等副作用。
放眼全世界范围,几乎所有通行国际的酒品种,均为单粮酒,如威士忌、葡萄酒、伏特加、朗姆酒、清酒,甚至啤酒。单一粮食或者果实酿造的酒香味较为自然纯粹,较能反映优质粮食转化的真实魅力。
在日渐丰衣足食的当下,应当享用品质更好的、自然新鲜的稻米单粮酒,那么纯粹、那么清澈、那么尊贵,体验一气呵成的独特韵味。
从1817年到2010年,“枝江”从清朝嘉庆年间的“谦泰吉”古槽坊一路走来,稳健的步履跨越了三个世纪的风霜雪雨;从1978年到了1998年,“枝江”伴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展露地方名酒的独特风采,走进北京中南海,成为湖北人民的骄傲与自豪;从1998年到2010年,“枝江”沐浴着企业改制的时代春风,一路从容,一路高歌,走进亿万个家庭,以“”和“新名酒”的品牌魅力,成为消费者所公认的新名酒领军品牌,以“曲香窖香较秀雅”的风格特色,成为浓香型白酒的杰出代表。
当“枝江枝江,名酒之乡”的赞誉在辽阔的天地间久久回响,当“知心知己枝江酒”被我国各地的广大消费者用真情收藏,当枝江酒业“做较大的新名酒品牌”的旗帜在共和国的版图上迎风飘扬,我们追寻“枝江”品牌的历史渊源,回顾“枝江”品牌的发展历程,品读“枝江”品牌的企业文化,领略“枝江”品牌的规模速度,展望“枝江”品牌的辉煌前景,或许就可以零距离地触摸和感受到“枝江”品牌的魅力之源。
2012年,指数几乎“零增长”,在过去的两年半时间中大盘也是持续下跌。然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近段时间以来,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一批食品饮料公司股价却连续创出历史新高。我们注意到,在食品饮料行业共计1.1万亿元总市值中,权重较大子行业是白酒行业,其市值约7000亿元,占比达64%。我们不妨尝试从社会固有的文化和传统,以及白酒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商业模式来理解这一行业的投资价值。
首先,从需求的角度,白酒承载着的是文化,正是数千年来的生生不息的文化赋予了白酒行业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从行业数据来看,2011年,我国白酒产量1025.6万千升,同比增长30.7%;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抛开二三线小公司动辄翻番的增速不谈,市值千亿级别的行业龙头公司“大象也起舞”,Wind市场一致预期显示龙头公司中期业绩预计增速达40%以上,更有公司创造出连续7年65%以上的净利润增速奇迹。
其次,从盈利的角度,白酒行业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商业模式是其业绩成长性傲视群雄的根源所在。白酒是完全符合巴菲特所推崇的拥有无法攻破的“护城河”的行业,其行业特征和商业模式决定了“天生就赚钱”,并且能够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尽管在当前较为低迷的经济形势之下,企业主动放缓了价格调升的节奏,但我们相信,拉长一段时间来看,品牌白酒价格继续上升将是必然趋势,强大的品牌力本身就是白酒公司的“护城河”,从而保护企业享有较高的资本回报率。
这是一个基本不需要考虑成本、库存、资本开支、食品安全等因素的极为“简单”的行业。“简单的就是较好的”,即便不考虑提价因素,在极高的毛利率、净利率和ROE之下,我们也几乎不需要去考虑白酒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等上升对企业盈利的负面影响;“酒是陈的好”,其它行业谈虎色变的库存对于白酒行业而言反而成为了衡量生产企业内在价值的重要考量因素;良好的现金流状况使得白酒上市公司基本无资本开支之虞,板块分红金额早已远远超过募集资金;而白酒的生产工艺也决定了其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概率微乎其微。
这是一个虽有数千年历史,仍在不断创新进取历久弥新的行业。就产品创新而言,近些年来我们看到白酒企业不断与时俱进,“馥郁香型”、“绵柔口感”等等新产品的推出极大地顺应了消费需求新趋势;而在产品“高端化”基础之上的营销和渠道创新,“深度我国化”,相关上市公司也由此成为了行业中耀眼的明星。
的白酒行业可能是沪深股市中为数不多的长年经营性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为正的行业,通俗地说,就是很少需要股东投入就能不断给股东创造价值,上市对于很多白酒行业的公司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品牌推广的作用而非融资。对于投资者来说,这种行业是稀缺的。
2009年,山东泰山生力源成为山东白酒前列家销售收入过十亿元的企业,其销售额突破十亿大关。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2月20日,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84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30%。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陈晨认为,山东泰山生力源营收突破十亿,不仅让鲁酒企业跨过十亿门槛,更预示着鲁酒在沉寂一段时间后,正在趋于复苏回升阶段。虽然和川酒、苏酒等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这也标志着鲁酒振兴将成为未来山东白酒行业和企业努力的方向。
山东白酒曾经连续10年位居我国产销前列,期间,山东白酒行业还涌现出诸如“秦池”、“孔府宴”等享誉我国的白酒品牌,但是较近几年,在川酒、苏酒等强势领跑行业的同时,山东白酒却缺席白酒盛宴。实为白酒大省,但不是白酒强省,从2007年开始,四川替代山东成为国内前列白酒产量大省,而山东全省的白酒利润还不及一个四川五粮液酒厂。
产量大、品牌多、结构乱、利润低,这成为山东白酒产业运行较主要的写照。目前,鲁酒主要以中低档酒生产为主,比重达80%以上,高档酒生产比重较小。山东白酒地方头牌众多,但没有我国性的知名品牌可以与川酒等争雄。在和外省酒竞争的同时,山东白酒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虽然在本省占据优势,但是在省外山东白酒的市场却是节节败退。
由此可见,品牌形象低下、市场竞争力弱,这是制约鲁酒振兴的两个关键。为了振兴鲁酒,山东省在2009年出台了《山东省白酒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决定以以头牌产品为龙头,促进强强联合,增强山东省白酒整体实力,还将采取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强化品牌建设等措施。
目前,山东全省白酒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74家,2008年生产商品酒76.55万千升,比2007年下降了8.25%,产量仅次于四川的111.76万千升,居我国第二位。2008年销售收入166.6亿元,比2007年增长18.32%,其中,销售收入过3亿元的企业有10家。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