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白酒香味成分分析已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据悉,酱香型白酒检测出873个,出峰数963个,清香型白酒703个,凤香型白酒826个。微量成分囊括了醇类58种,醛类19种,缩醛类10种,酮类38种,酯类124种,脂肪酸类31种,吡嗪类12种,酚类27种,芳香族化合物91种,萜烯类41种,吡啶吡咯类8种,呋喃类22种,内酯类10种,硫化物16种,氨基类7种,烷烃类38种,其他化合物11种,未知类若干。
目前,对白酒的感官描述大多用以下词汇描述:如浓香型酒:窖香浓郁,绵甜醇厚,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清香型酒:清香醇正,醇甜柔和,自然协调,余味爽净;酱香型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兼香型酒:酒香幽雅,细腻丰满,酱浓(或浓酱)谐调,余味悠长;芝麻香型酒:芝麻香突出,幽雅醇厚,甘爽协调,尾净等等。而这种描述方式太抽象、太笼统、太模糊,不能准确反映白酒中微量成分的呈香呈味特征。
一借鉴“香味轮”分类法的描述方法,对白酒中的微量成分进行系统研究。
香味轮分类:
1青香(green)绿叶、绿色植物的香味。
2水果—酯类香(fruityester—like)成熟的香蕉、梨子、瓜果的水果发出的香甜香香味。
3柑橘香(citrus—likeflavor)柑橘、柠檬、橙子、柚子等柑橘类水果和植物发出的香味。
4薄荷香(minty)薄荷油发出的甜、清鲜、清凉的香味。
5花香(floral)带有甜香的青香、水果香、药草香的花香。
6辛香—药草香(spicyherbaceousflavor)辛香料和药草共有的香味。
7木香—烟熏香(woodysmokeflavor)愈创木酚、木香、甜香、烟熏香香味。
8烤香—焦香(roastyburntflavor)含糖香品加热时产生的香味,以及烤坚果的微芳焦香。
10脂肪—腐臭香味(fattyrancidflavor)典型代表是丁酸和异丁酸令人厌恶的酸味。
11奶油—黄油香味包括从典型的黄油香到奶油的发酵香。
12蘑菇—壤香(mushroomearthyflavor)以1—辛稀—3—醇为代表的典型蘑菇香和使人联想到土壤的香味。
13芹菜—汤汁香味(cderysoupyflavor)温暖的辛香植物根的香味,使人联想到浓汤香味。
14硫化物—葱蒜香(sulphurousauiaceousflavor)包括令人愉快的硫醇味,烯丙基硫酸等化合物的葱蒜香味。
借鉴上述方法描述,可以有效解决白酒传统描述的笼统性、不确定性,增加香味描述专业性、科学性,为白酒的描述拓宽新的思路。
白酒可将香气分三类:原料香气、发酵香、陈酿香气。
原料香气:粮香、糟香、曲香等。
发酵香气:发酵过程的产物,如挥发性的醇、酯、醛和酸。将发酵香分为花香、果香、烘烤香、坚果香、肉香、丁香等。
陈酿香气:陈香、氧化味、水解味、老练味等。
二研究香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来丰富对微量成分的感官辨识,为进一步摸清白酒中各类微量成分的呈香呈味功能做准备。
在芝麻香型白酒香味成分研究中,烷基吡嗪和乙酰基吡嗪是其香气的主要组分。大多数杂环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均具有强烈的放香作用,是主要的助香成分。吡嗪类的单体多数是焙烤香,有些具有爆米花香、焦香。呋喃类具有甜香,酚类具有烟味,噻唑具有坚果香,含硫化合物具有葱香。为此,笔者认为,对各香型白酒研究,从香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来判定微量成分的感官作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食品风味中将香味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大致分为:
1焦糖香味:麦芽酚、乙基麦芽酚、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4—羟基—5—甲基—3(2H)—呋喃酮、4—羟基—2—乙基—5—甲基—3(2H)—呋喃酮、甲基环戊烯酮醇(MCP)等;
2烤香香味:2—乙酰基吡嗪、2—乙酰基—3,5(6)—二甲基吡嗪、2—乙酰基吡啶、2—乙酰基噻唑等;
3肉香味:3—呋喃硫化物、α,β—二硫系列、3—巯基—2—丁醇、α—巯基酮系列、1,4—二噻烷系列、四氢噻吩—3—酮系列等;
4烟熏香味:丁香酚、异丁香酚、愈创木酚、4—乙基愈创木酚、香芹酚、对甲酚、对乙基苯酚、2—异丙基苯酚、4—烯丙基—2,6—二甲氧基苯酚、4—甲基—2,6—二甲氧基苯酚等;
5葱蒜香味:带有丙硫基或烯丙硫基基团的化合物,如烯丙硫醇、烯丙基硫醚、丙硫醇等。
笔者利用GC—MS和MDGC—MS分析,结合感官评价,对白酒香味成分与酒质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
1浓香型白酒的重要化合物为:己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丁酯、1,1—二乙氧基—3—甲基丁烷、3—甲基丁酸乙酯、辛酸乙酯、己酸、戊酸乙酯、丁酸、戊酸、辛酸、乙缩醛、乙酸乙酯、环己羰酸乙酯、庚酸乙酯、3—甲基丁酸、3—甲基丁醇、甲基吡嗪、糠醛、4—乙基愈疮木酚、香草醛、2—苯乙醇、乙酸—2—苯乙酯等。其中4—乙基愈疮木酚、4—甲基愈疮木酚、4—乙基苯酚对酒贡献丁香、甜香、及烟熏香等香气;1,1—二乙氧基乙烷、1,1—二乙氧基—2—甲基丙烷、1,1—二乙氧基—3—甲基丁烷等能赋予白酒水果香和花香。这些复杂成分的幽雅香气,也是优质白酒品质高雅与一般普通白酒区别的重要原因所在。
2己酸乙酯与适量的丁酸乙酯、戊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乙酯,它们香度大,有助于前香和喷香,是酒香馥郁的重要因素之一。
3戊酸乙酯、戊酸、甲酸、丁酸、庚酸、辛酸、丙醇等对白酒的陈味贡献较大。其中,酸的变化是研究陈味的重要途径之一。
4醛类物质如乙醛、乙缩醛等对酒的“香、爽”贡献较大,其含量过多则糙辣、劲大。异戊醛、异丁醛呈坚果香。
5酸类物质是白酒中重要的呈香呈味物质。甲酸、戊酸对白酒的陈味有一定贡献,丁酸、己酸、戊酸、乳酸、庚酸对绵甜贡献较大,但其含量过大,则使白酒出现杂味。乙酸对白酒的爽净贡献很大,过多则压香。
6酯类物质中己酸乙酯与戊酸乙酯对白酒的陈味贡献较大。乳酸乙酯和戊酸乙酯对白酒的绵甜贡献较大。
7醇类物质中正丙醇对白酒的陈味和绵甜贡献较大。多元醇对香气和绵甜贡献较大,过大则易使白酒糙辣、劲大及杂味。
《萧十一郎》中有这样一段话“她喜爱骑快的马,爬高的山,吃辣的菜,喝烈的酒,玩利的刀,杀狠的人”来形容风四娘这个风风火火、快意恩仇的江湖儿女!那么怎样的酒才是烈的酒呢?小酒瓶对于烈酒的印象就是“辣”,但是白酒的“辣”是受什么影响呢?难道真的如坊间传闻“度数越高白酒越辣”吗?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就是这方面的小知识!度数越高白酒越辣?白酒口感“辣”和度数相关系吗?白酒为什么会辣?我们应该清晰的就是白酒为什么会有“辣”的口感。第一追溯白酒的酿造历史,许多也没熟悉认为传统意义上的酒是由酸、甜、辣这三种主要味道合成的。一般情况下,假如白酒勾调得当,酒体和谐的话这三种味道是不会特殊突出一种味道的。其次纯酒精在在味觉的体验上的味道是微甜而不是我们等待中的“辣”,那么为什么白酒会出现“辣”的口感呢?下面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揭开白酒“辣”的奇妙面纱吧!相信许多酒友都特别清晰酒的成分是特别复杂的,酒体中除了水之外还有醇类、醛类、酯类、酚类、微量元素等等成分,并且每种成分中还有他复杂的子类成分,这些物质共同构成了白酒复杂的口感和风味,所以我们的白酒才会出现这么多的香型和流派!那么在这些物质之后哪些物质决定着白酒“辣”的口感呢?醛类物质是造成白酒口感上“辣”的主要因素,再具体来讲起主要作用的成分就是乙醛,酒体中乙醛的成分越高,白酒口感上就会越辣,为什么酒体中会有乙醛呢?在这里小酒瓶给大家分享一位酿酒师傅的体会:酒体中醛类物质的产生主要是酿酒过程中产生的,例如酿酒时辅料用量比较大,并且没有清蒸酒酿酒的话,白酒就会产生辣味;再例如发酵过程中发酵的温度过高或者发酵温度不平均,不正常发酵的时候都会长生较多的乙醛,酒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比较重的“辣”味!白酒的“辣”味和度数有没相关系?白酒度数的定义是酒精在酒中所占的体积比,例如某一款酒100毫升中酒精的含量为10毫升,那么这款酒的度数就是10度,上面小编也已经提到过纯酒精的味道是微甜的,所以无论白酒的度数有多高,酒精含到底有多少对白酒的口感是没有影响的,也就是说白酒的度数和白酒口感上的“辣”味是没直接关系的!所以对于一瓶好酒来说酒体和谐是特别重要的,给人各种感官上的平稳感和层次感是一般的酒所达不到的!所以我们在评判或者品尝一款酒的时候应该撇清晰白酒度数和“辣”的关系:白酒度数的高低并不能影响白酒口感上是否会辣!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愿大家都可以如李白一般找到一个观赏自己的酒友——杜甫,但是善饮并不代表酗酒,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适量饮酒,健康生活!
白酒度数的高低取决于食用酒精(乙醇)含量的多少,乙醇的含量越高,酒度越高,酒性越烈。40度以上是高度白酒,40度以下是低度白酒。
向酒的酒度因各地的饮用习惯和制造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有些地区消费者喜欢高度白酒,有的地区喜欢低度白酒。有些人认为酒度越高质量越好,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从酒的质量来说,在53-54度之间,酒类分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强,酒的口感柔和,酒味协调(许多名酒就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优质低度白酒的酿制技术要求更高,传统白酒刚蒸馏出来的酒度都是比较高的,做低度白酒要保持白酒的风味,就要选择更好的原酒通过加浆(水)降低酒度,因此好的低度白酒技术要求更高。酒精度高的烈性酒过量饮用,容易引起慢性酒精中毒,对神经系统、胃、十二指肠、肝脏、心脏、血管,都能引起疾病。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