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通常是餐桌上必备的酒类之一,不过它并不像烈酒和啤酒一样可以搭配任何食物。随着葡萄品种、环境、气候、天气、阳光、水分、气温、养分、栽植和酿酒方法的不同,葡萄酒口味也非常多元化,即使是同一产区和葡萄品种,年份的不同,口感也不一样。
也就是因为葡萄酒的多元口感,让它在搭配食物的时候,必须谨慎挑选,若刚好相冲,即使食物再好吃,葡萄酒再高档,也将毁于一旦。喝葡萄酒时,搭配的食物大致上要避免甜、鲜、苦、辣四种口味元素。
葡萄酒与美食搭配,甜、鲜、苦、辣是禁忌,为何?
甜味,会降低葡萄酒本身的果香,让葡萄酒更苦、更酸,因此要吃有甜度的食物时,必需选择具有高甜度的葡萄酒。例:浓郁且甜美的巧克力蛋糕与波特或者其它甜型葡萄酒搭配最为合适。柠檬奶油蛋羹甜里带酸,因此一款莫斯卡托(Moscato)或者麝香(Muscat)甜葡萄酒会使得柠檬奶油蛋羹口感不会变得那么沉重。
鲜味,则会突显红葡萄酒的单宁味,而让酒难以下咽,白葡萄酒因为不含单宁,因此是搭配海鲜的最佳选择。
苦味,同样也会提高葡萄酒中的苦味,而让人难以忍受。而高单宁的红葡萄酒就非常适合与含有大量脂肪的肉类食物搭配,红酒配牛排就是经典实例。此外,樱桃味十足的红葡萄酒如意大利桑娇维塞葡萄酒搭配上托斯卡纳地区经典美食。
辣味,则会抵销葡萄酒的酒体、浓郁度、甜度和果香味,更会让酒精带来烧灼感。一盘辛辣的菜还可以与半干的雷司令或者琼瑶浆葡萄酒(Gewurztraminer)相搭配。葡萄酒的甜味将会抵消食物中的辛辣味,此时,除了尝到葡萄酒的甜味外,你还可以品尝到葡萄酒中的果香。用雷司令、灰皮诺(阿尔萨斯型)或者琼瑶浆葡萄酒搭配辛辣的泰国或者印度食物真是美味极了。
虽然咸和酸两种口味元素可更增加葡萄酒的口感,但是太酸的食物,若搭配酸度不够的葡萄酒,反而会让葡萄酒平淡无味,也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中国的白酒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白酒已为人们所喜爱。白酒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特殊饮料,千百年经久不衰,并不断发展提高,国内消费量逐渐上升,出口量不断增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现如今,白酒不仅深受爱酒者的追捧,由于酿造工艺的过程中产生的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益生菌等开始备受关注!
在白酒中,98%是乙醇和水,其余则主要是醇类、酸类、酯类和羰基类香味化合物。它们的含量仅占白酒成分的2%,却决定着酒的香气、口味、风格,构成了白酒的不同香型。因此,对这些香味物质的熟知度和辨别力就是品酒和调酒的关键。
醇类物质
醇类物质是香与味的桥梁,低碳的多元醇有自然的甜感,在酒中可起到调和作用。
醇类化合物的沸点普遍比其他组分的沸点低,易挥发,在挥发过程中就会拖带其他组分分子挥发,因此有助香的作用。
此外,醇类的味觉作用在白酒中也是相当重要的,它构成了白酒相当一部分味觉的骨架。它主要表现出柔和的刺激感和微甜、浓厚的感觉,但有时也会赋予酒体一定的苦味。
例如:适量的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可起衬托酯香的作用,使香气更丰满,在呈味方面它们可使白酒有后劲,使味道的持续时间长,是白酒中不可缺少的香气和口味成分;若其含量过少,则会使白酒的味道十分淡薄,过高则会使人感到不愉快的苦涩怪味即杂醇油味。
丙三醇、2,3-丁二醇等多元醇能使酒入口甜,落口绵,使酒带有自然感,适量可使酒体柔和丰满、浓厚。
酸类物质
酸类物质是味的主体,同时它烘托放香的程度和放香的持久性。
白酒中的酸类物质都是有机酸,是白酒中重要的呈味物质。
此外,酸也是新酒老熟的有效催化剂和味感剂:可增长后味,消除酒的苦味、杂味和燥辣感,出现甜味和回甜味,增加醇和感,减轻低度白酒水味,对白酒的香气也有抑制和掩蔽的作用。
小时候,我们都曾在炎热的夏天里津津有味的吮吸过一根水果冰棍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似乎都厌倦了那些廉价的香精味,也越来越羞于在大众面前做这样的事了。
如果能有一款既有甜甜的水果味,风味和口感也更有深度和内涵的冰棍,让成年人也能开心的重温当年消暑的乐趣就好了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满怀少男心的微醺君琢磨了好长时间后,终于找到了完美的解决方案,那就是金巴利橙子冰(个人命名)~
配方的秘诀是Campari金巴利,我很喜欢的一款利口酒。
这款来自意大利的开胃酒,既有浓郁的橙子果香,也带有草本药材浸泡后的苦味,很多初学者可能会不大适应。然而正如我经常说的,酒鬼的口味是越喝越干的,如果你是一个饱经世故又试过很多酒的成年人,那一定会爱上它独特的口感。
金巴利的传统饮用方式,是兑上橙汁或者苏打水饮用。它本身的酒精度已不高,仅有25度,混合橙汁后口感接近于西柚汁,柑橘类的甜味带上一点苦味后调;混合了苏打水的金巴利,甜味和苦味则会被稀释得清新怡人,让人可以放心的喝上一下午,消暑开胃,又没有心理负担。
所以欧洲人很喜欢把它作为开胃酒使用。下班了,先去咖啡馆和朋友聊聊天,喝几杯放了苏打和冰块的金巴利,既不用担心醉酒,又能解救炎热天气中被影响的食欲。等到人都到齐了,胃口也好了,正好再去吃饭。
因此,将金巴利和橙汁按一定比例调配,再冻成冰棍后,一款甜中略苦、香气复杂、风味内涵、颜值漂亮的金巴利橙子冰就诞生了,而且制作方法简单,材料易得,你可以很方便的在家里自己制作,简直不能太棒。
赶快给自己冻上几支,然后满足的舔上一口,重温少时的嗜甜乐趣和成人的微醺愉悦吧~
原料:
1杯清水
1杯白糖
3杯橙汁(无糖品牌橙汁或者鲜榨橙汁)
1杯金巴利酒
几滴柠檬汁
步骤:
1.将清水和白糖倒入一个小锅内,低温加热直到白糖融化在水里。当糖水煮沸后,让它继续沸腾3分钟,然后关火,等待冷却。
2.将橙汁和柠檬汁和金巴利酒在容器中混合起来,根据自己口味适量加入冷却后的糖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常温时的甜度会比冰冻后的甜度感觉起来更甜,所以混合时可以在自己喜欢的甜度上稍微调的更甜一点。
3.将混合后的液体倒入冰棍模型里,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8小时以上。吃的时候,只要将模型快速在热水里浸一下,就能很方便的将金巴利橙子冰连着棍儿取出来。
如果使用含糖的橙汁饮料,可省略制作糖浆的过程。
美国葡萄酒大师(MasterofWine)蒂姆汉尼(TimHanni)认为,饮酒者对于葡萄酒的偏好是由其基因决定的,根据这一点,他把饮酒者分为了四个不同的类型:甜型(Sweet)、过敏感型(Hypersensitive)、敏感型(Sensitive)以及忍耐型(Tolerant)。而除了基因,在汉尼的理论中,环境也是决定葡萄酒偏好的一大因素。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饮酒经验的积累,饮酒者的品味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
其中,甜型饮酒者主要以女性居多,这类饮酒者通常会比较挑剔,并且偏好于酒体轻盈、风格精致的甜酒。而其它种类的葡萄酒对他们来说往往会显得酒精感过于突出或风味过于强劲。相较于甜型饮酒者,过敏感型饮酒者则更乐意尝试不同风格的葡萄酒,不过他们的偏好仍然局限于风格纯净且入口感不是过于强烈的酒款。
而就敏感型饮酒者而言,汉尼认为他们的感官敏感性适中,因此在选择葡萄酒时也更为开放灵活,较强的适应力让他们能够享用大部分风格的葡萄酒。在汉尼的观点里,该类别囊括了大部分的饮酒者。最后,忍耐型饮酒者希望能在葡萄酒中感受到浓郁度和强劲风味,他们往往偏好于丰富且酒体饱满的葡萄酒,而不能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会喜欢喝风格柔弱的葡萄酒。
最近,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State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就汉尼的理论做了一项测验,他们请来一组成年人,并事先调查好他们的饮食偏好和饮食模式。之后,这些参与者被要求对12张桌子上的不同食物及葡萄酒进行评分,一个是单独享用两者时的分数,一个是把两者搭配在一起时的分数。而研究结果显示,汉尼的理论是具有一定正确性的。因为根据参与者给出的饮食偏好和饮食模式,研究人员便可轻松推断出该参与者对于葡萄酒的偏好。
该研究表明,饮酒者的类型不同,他/她对于其它食物的偏好也会相应地有所不同。比如,甜型饮酒者通常会比较喜欢气泡饮料,而忍耐型饮酒者则享受着浓咖啡带来的强劲感觉。对于这一点,该研究的领头人曾经当过厨师的卡尔博克格雷温克(CarlBorchgrevink)说道:起主导作用的其实是我们的味觉,而非别人在餐酒搭配上的固有观念。
同样曾当过厨师的汉尼在1990年就成为了葡萄酒大师,是最早取得该称号的美国人之一。人称风味专家(FlavorMaven)的他坚信自己这一套饮酒者类型理论应当在侍酒师或零售商为顾客推荐葡萄酒时被广泛应用。目前,汉尼正在全球举办各种关于风味平衡、感官科学和烹调历史的讲座。
市场上只要一出现一种新款式的酒产品,就会被传统的白酒打压,这是很正常的市场规律。对于新产品我们都很好奇,这也是酒企打着不同的噱头的来兜售产品的策略。就像酒糟埋藏酒一样,用酒糟埋藏酒这真的能喝?酒糟埋藏酒又是什么样的一款酒,消费者不知道,批发商,投资商也不清楚,那么怎么才能让消费者认可而不质疑呢?
酒企需要做的就是让酒糟埋藏酒正规化,所谓正规化正是指符合正式规范与特定标准的模式或状态,也可指为了达到规定标准、实现正规目的而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相关活动。酒糟埋藏酒需要的就是一个安全指标,一个安全保障,一个合格的额生产许可证,每一瓶酒糟埋藏酒正规化生产包装。这才是消费者最为需要的,而不是消费者一上度娘看到的全是批判酒糟埋藏酒的负面新闻。
笔者也喝过酒糟埋藏酒,酱酒酒的味道很浓,也含有其他的复杂香味,当绝对不是我们闻到刺鼻酒糟味道,那是一种比传统酱香酒味道更浓厚的酱香。长时间的酒糟埋藏,让酒不带一点酒糟味,这打破了我对酒糟埋藏酒的认知,让我进一步的认识到了酒糟埋藏酒的灵魂所在。
酒糟埋藏酒味道真的不错,你喝过了吗?可以尝试下这款酒糟埋藏酒,他们叫它“移动的酒窖”,“会呼吸的酒”,看似夸张,其实这也算阐述一个事实依据了。
爱酒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中国白酒是分香型的。可是很多朋友却不知道白酒香型怎样区别,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聊聊白酒香型是由什么决定的。
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正式提出和确立了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四大香型,开创了白酒分香型的先河。
后来,随着鉴定技术越来越精细,现今白酒已细分为12大香型。但是最主流的,还是浓香、酱香、清香3种。
浓香型白酒以泸州老窖、五粮液、剑南春等为代表;酱香型以茅台、郎酒等为代表;而清香型则以汾酒、二锅头等为代表。
不同香型的酒,风味区别较大,这是因为酿造的工艺、环境不同,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酒曲制作工艺的不同。
公元1324年酿酒大师郭怀玉在泸州发明大曲之后,极大提高了中国白酒的风味。
随后大曲的制作工艺在全国得到迅速推广,被各地的酿酒作坊广泛采用。各地又在其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改进,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香型口感。
郭怀玉大师制作酒曲的发酵温度适中,在55℃左右,生产出来的主要是浓香型白酒。有些地方把酒曲发酵温度提高到60℃以上,酿造出来的就是酱香型白酒。
而有的地区把酒曲发酵温度稍降到50℃出头,酿造出来的就是清香型白酒。酿酒界有一句老话,叫做曲定酒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已经能检测出来不同香型白酒最主要香味的化学成分:浓香型白酒的最主要香味物质是己酸乙酯,酱香型白酒是丁酸乙酯,而清香型白酒则是乙酸乙酯。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到酒曲不仅给白酒带来了风味,而且还带来了多种香型。所以说,酒曲在酿酒中起着关键作用。
讲到这里,我们顺道说一说酒曲的品质等级。在酿酒界,品质最好的10%的酒曲,可被称作特曲,而后依次是头曲、二曲、三曲。
改革开放前,酿酒技师和作坊老板们都很淳朴,就直接用酒曲的等级来划分并命名白酒,因此特曲、头曲、二曲、三曲等渐渐也成为了白酒的产品名称。当然,酿酒所使用的酒曲的品质越好,酒的品质也就越高。
酱香型的白酒香气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浓不猛,回味悠长,倒入杯中过夜香气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实杯还香,令人回味无穷。
酱香型白酒是由酱香酒、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兑而成的。所谓酱香是指酒品具有类似酱食品的香气,酱香型酒香气的组成成分极为复杂,至今未有定论,但普遍认为酱香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与低沸点的醇类组成的复合香气。
浓香型的酒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劲余长等特点,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
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乙酸乙酯,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浓香型白酒的品种和产量均居全国大曲酒之首,中国名酒中,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洋河大曲、古井贡酒、五粮液都是浓香型白酒中的优秀代表。
清香型白酒酒气清香醇正,口味甘爽协调,酒味纯正绵软。酒体组成的主体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两者结合成为该酒主体香气,其特点是清、爽、醇、净。清香型风格基本代表了中国白干酒类的基本香型特征。
米香型白酒指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的一类小曲米液,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酒种。米香型酒香气清柔,幽雅纯净,入口柔绵,回味怡畅,给人以朴实纯正的美感。
米香型酒的香气组成是乳酸乙酯含量大于乙酸乙酯,高级醇含量也较多,共同形成它的主体香。
在以上四大主体香型基础上,后来又衍生出了其他8种香型白酒,主要为以西凤酒为代表的凤香型、以董酒为代表的药香型、以酒鬼酒为代表的馥郁香型、以四特酒为代表的特香型、以衡水老白干为代表的老白干香型、以玉冰烧为代表的豉香型、以景芝为代表的芝麻香型以及白云边为代表的兼香型。
以上几种香型只是中国白酒中比较明显的香型,但有时即使是同一香型白酒香气也不一定完全一样。
酿造白酒的原料有很多,粮食、酒精、水等等,但是外行人可能不知道到底是哪些决定了白酒的香味,今天唐三镜吴月平就来告诉大家白酒的香味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如果对此感兴趣就快来围观吧!
一:粮食
小麦和稻子或高粱等农作物的香味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在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后散发的香味就是不一样的。
二:水
用于酿造的水也有很大的影响,常听人说这酒是由天然山泉水酿制的很好等等,这就是因为不同的水质酿成的酒的香味也是不同的,水质越好酒质就越好,除此之外水的酸碱度、软硬度等都会对白酒的品质有所影响。
三:酿造容器
制酒的容器有泥窖、陶罐等等,每一种容器的材质都不一样所以对白酒的酿制香型也会有所影响。
四:酿造工艺
工艺不同也就是说在白酒的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方式不同,加的原料也不同,香味也就自然不同了。每一个酿造的步骤都有可能会改变白酒的香味,所以酿造工艺的不同也决定了白酒香味的不同。
五:操作原因
操作不当也会影响白酒的香味。这主要体现在白酒加工的手法不对会产生一些异杂味,这也是对白酒香味不利的影响因素。总之,白酒的香味会受到很多方面的不同的影响。
绍兴黄酒具有诱人的馥郁芳香,这种芳香不是指某一种特别重的香气,而是一种复合香,是由酯类、醇类、醛类、酸类、羰基化合物和酚类等多种成分组成的。关于绍兴黄酒的酒味,您知道用哪些吗?
酸味。酸有增加浓厚味及降低甜味的作用。绍兴酒中乳酸、乙酸、琥珀酸等为主的有机酸达10多种。这种酸味主要来自米、曲及添加的浆水和醇醛氧化,但大都是在发酵过程中由酵母代谢产生的。其中以乙酸、丁酸等为主的挥发酸是导致醇厚感觉的主要物质;以琥珀酸、乳酸、酒石酸等为主的挥发酸是导致回味的主要物质。酸性不足,往往寡淡乏味;酸性过大,又辛酸粗糙;只有一定量多种的酸,才能组成甘冽、爽口、醇厚的特有的酒味。所谓酒的老、嫩,即是指酸的含量多少,它对酒的滋味起着至关重要的缓冲作用。
甜味。制作工艺米和麦曲经酶的水解所产生的以葡萄糖、麦芽糖等为主的糖类有八九种。另外,发酵中产生的甜味氨基酸和2、3-丁二醇、甘油以及发酵中遗留的糊精、多元醇等。这些物质都是甜味,从而赋予了绍兴酒滋润、丰满、浓厚的内质,饮时有甜味和稠粘的感觉。
苦味。黄酒中的苦味物质,在口味上灵敏度很高,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但它并不一定是不好的滋味。绍兴黄酒的苦味,主要来自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某些氨基酸、酪醇、甲硫基腺苷和胺类等。另外,糖色也会带来一定的焦苦味。恰到好处的苦味,使味感清爽,给酒带来一种特殊的风味。
鲜味。鲜味为黄酒所特有,很受饮者欢迎,而绍兴黄酒的鲜味又比其他黄酒更为明显。绍兴黄酒中的鲜味,来自众多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以及蛋白质水解所产生的多肽及含氮碱。这些物质均呈有鲜味。此外,琥珀酸和酵母自溶产生的5-核苷酸等物质也具鲜味。
辛味。辛味不是饮者所追求的口味,但却是绍兴黄酒中不可缺少的一味。它由酒精、高级醇及乙醛等成分构成,以酒精为主。适度的辛辣味,有增进食欲的作用,没有适度的辛辣味,就会像喝一般饮料那样,缺乏一种滋味感。
涩味。绍兴黄酒的涩味主要由乳酸、酪氨酸、异丁醇和异戊醇等成分构成。涩味适当,能使酒味有浓厚的柔和感。
幼年烈
每个年龄层次的人,喝白酒的味道是不一样的。
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富裕。喝的酒在现在看来,很难摆的上台面。但是,小时候的白酒,就是浓,就是烈,好像隔着桌子、闻着味道,便已经醉了。
逢年过节、串门走动、红白喜事,大伙儿总会有齐聚一堂的时候,喜也好,悲也罢,主人家总会摆上两桌,邀请大伙儿喝两杯。
小的时候,最喜欢这种热闹,不仅仅能吃到平时少见的鱼、肉。还喜欢看大人们觥筹交错的场面,这种热闹的场面混合记忆中浓烈的白酒味道是童年中对白酒的第一印象。
青年苦
慢慢的,长大。却又不是真的长大阶段,虽然学校三令五申,爸妈耳提面命,却仍然会背着他们,偷偷和朋友们喝点。
青春年少,总以为自己经历了所有的苦。暗恋对象不喜欢我,苦。考试没考好,苦。买不起同学炫耀的东西,苦。每次喝酒,都是叫嚣很多,聊天很少。
这是年少时期,青春灿烂的记忆之一,也许关于友情,也许因为懵懂的爱情,也开始经历了无数的离别和重逢,多少个夜晚,伴着微风,将成长的苦涩一饮而尽。
中年润
人到中年,早已在职场打拼多年,菜鸟变老鸟,老鸟成了公司主干,喝酒应酬免不了。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不得不在酒桌职场拼命。
喝酒是一种学问,酒桌上该怎么喝?该先给谁敬酒?该说什么?都得拿捏的恰到好处。
摇晃的酒杯,映着一张张脸。觥筹交错间,喝下的酒,不似年幼时的浓烈,少年时的苦涩,有点润。偶尔有些苦涩,但也无奈。
有时想起少年时期朋友们的放荡不羁,如今却已天各一方,岁月实在是怀念。
老年淡
到了老年,该经历的经历了,该见识的见识了,不再嗜酒如命,不再火气冲天。真好。
点一盏时光的寿烛,照亮满头银发,挪动一把木椅,来到院子里,于一方小桌摆上酒具,浅浅地酌上一杯。皱巴巴的手,握着岁月的风尘,把颐享天年的玄机深藏在慢慢举起的酒杯中,深邃的双眸里溢满幸福的味道。
人生如酒,一滴酒的生命历程和老人的命运连在一起,历经沧桑,依然守候在生命的渡口,品味一口酒的辛酸苦辣,在一杯酒的畅快淋漓中绽放成一片晚霞。
这时候,我们还能想起年轻时的事情,也会去买自己曾经爱喝的酒,可总觉得喝不出以前的味道了。淡了!
其实不是,而是记忆的味道,年轻的味道,都已经过去了,再品,也品不出来了。
酒还是酒,只不过,跟以前自己喝的酒,不大一样了。
人的四大味觉甜、咸、酸、苦,加上鼻腔的嗅觉,一笔一画,就勾勒了白酒的味道。从感官,到工艺分析,到本质的追溯,这是品评技术的核心之一。
酿酒过程中,由于工艺控制不当或其他原因,常常伴随着白酒产量低,或者带有令人不愉快的异杂味,甚至难以下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白酒异杂味分析:
(一)苦味
酒中的苦味,常常是过量的高级醇、琥珀酸和少量的单宁,还有糠醛和酚类化合物较多引起的。生产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治。
一、原辅科发霉变质,单宁、龙葵碱、脂肪酸和含油质较高的原料产生苦味。因此,要求清蒸原辅材料。
二、用曲量过大,酵母数量多,配糟中蛋白质含量高,在发酵中酪氨酸经酵母发酵产生干酪醇,它不仅苦,而且味长。
三、生产操作管理不善,配糟被杂菌污染,使酒中苦味成分增加。应注意环境卫生。
四、蒸馏中,大火大汽,把某些邪杂味馏入酒中引起酒有苦味。因为大多数苦味物质都是高沸点物质,因此应缓火蒸酒。
五、加浆勾调用水中碱金属盐类、硫酸盐类的含量重,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给酒带来苦味。故对加浆用水需进行净化处理。
若酒的苦味成分过重,可适当延长贮存期,或用活性炭作净化处理,降低苦味。
(二)辣味
辣味的有效成分有乙醛、杂醇油、糠醛及硫醇等,酒精与乙醛相遇也会呈辣味。若酒中杂醇油过多,则既辣又苦。
防治措施
①辅料用量不宜过多,糠壳使用前应清蒸。
②要从用曲量、粮糟比等方面控制好发酵醅的品温。若升温过猛、落温太快,则会使酵母早衰自溶并生成多量乙醛。
③在冬季入池品温过低而发酵不完全时,也会生成多量的乙醛。故应注意在池底置温糟,踩紧醅料及池边,加强保温。
④蒸馏时注意酒头的截取量。
⑤新酒经贮存后,可降低其辣味。
(三)涩味
涩味来源乳酸及乳酸乙酯,单宁分解物,杂醇油、乙醛等醛类,铁、铜等重金属离子均可呈涩味。
防治措施
①对单宁、木质素含量较高的原料、设备、设施需经处理。②用曲量不能过大,配糟也不能比例太大。③新酒经贮存处理,去除涩味。
(四)咸味
酒中存在的咸味物质有卤族元素离子、碱金属盐类等,其含量超标将使酒出现成味,其酒口感粗糙。因此,对酿造用水的要求应严格按照饮用水标准和酿酒用水标准执行。
(五)臭味
酒中的硫化氢、硫醇、杂醇油、己酸、乙硫醚等一旦超标,将出现臭味,影响酒的质量。
原料中蛋白质含量高,经发酵后仍有过剩,提供了产生杂醇油及含硫化合物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蒸馏时馏入酒中,使酒产生臭辣味。生产中操作不当,发酵中酸度上升,乙醛含量增高,蒸馏中生成部分硫化物,都会使酒中产生臭味。卫生条件差,易受杂菌污染,使酒精酸度增大。若酒糟受到腐败菌的污染,就会使酒糟发黏发臭,这将给酒中带入臭杂味。大火大汽蒸酒,使一些高沸点物质进入酒中而出现臭味。
生产中要求严格工艺条件,保持清洁卫生,防止臭味产生并进入酒中。
(六)糠味及霉味
糠味的产生
不重视辅料的选择和处理,使酒中呈现生谷壳味。因此,选用糠壳作填充料时,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清蒸处理,用量不宜过大。
霉味的产生
①原辅料保管不善,受潮霉变,加上操作不严,灭菌不彻底,使霉味进入酒中。
②发酵管理不严,如封桶不严,出现漏气、漏水。发酵糟烧色及发酵盖糟、桶壁四周发酵糟生霉,造成酒中不仅苦涩味重,而且易使酒带霉味。
③发酵温度太高,大量耐高温细菌同时繁殖,造成出酒率低,可能也给酒带进霉味。
(七)腥味、焦糊味
酒中的腥味
酒中的腥味来源于锡、铁等金属离子,常称之为金属味。未经处理的加浆水也有可能把水中的腥臭味带入酒中。
酒中的焦糊味
酿酒时因底锅水少造成被烧干后,锅中的糠、糟及沉淀物被烧焦后产生糊焦味串入酒糟中,然后带人到酒中。因此,生产中应细心操作,切忌粗心大意。
但是白酒的异杂味可不止这几种,还有诸如橡胶味、泥臭味、醛味、煤油味等等,也是异杂味中较常见的。那你是否知道产生这些味道的原因呢?你知道白酒中还可能出现哪种异味吗?
众所周知,食物可分为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两个大类,人们进食必须酸碱食物搭配才能维持体内血液酸碱度即PH值的平衡。所谓酸性和碱性食物,并非由口感或味觉来识别,主要是看食物被机体吸收氧化后所蕴含的化学元素来作为鉴别的依据。
白酒是酸性还是碱性?
粮食在发酵过程中一直都是在酸性环境中,所以成品白酒是酸性的。用PH试纸实际测量试纸颜色偏黄,酸度值大概在5-6之间。啤酒的ph值一般在4.0-5.5左右。一般黄酒的pH值在3.5~4.5。
白酒为什么是酸性的
白酒是属于酸性的物质,而我们生活中所合的一些葡萄酒则是碱性的,因此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少喝一些白酒,尤其是一些有胃病的患者,更加要减少自己喝酒的次数,酸性的物质在使用过度的时候会对我们人体产生很大的伤害,因此,你在喝酒了之后,可以尽量的多喝一些热水来缓解自己身体内部的胃酸反应,从而减少自己身体可能受到更大的伤害。
酸性食品通常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食品,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硫酸、盐酸、磷酸和乳酸等物质。迄今为止,有关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的说法在商业性期刊上出现的概率远远高于学术期刊,并且学术期刊多为质疑和批判。酸碱食物的概念被认为是炒作宣传意义大于科学研究意义。因此白酒虽为酸性但并不意味着对身体有不利影响。
很多酒友在喝酱酒的时候,会吐槽说:明明同一品牌的酱酒,但是不同的时间生产的酒拿出来喝,味道有差异,于是认为是厂家质量有问题,甚至是用劣质酒冒充好酒。
其实,味道不一样就对了!
真正好的酱酒,每次喝的味道还真的是不一样的!这才是真正的传统工艺酿造的酱酒特点,就是所谓的真茅台酱酒特点!这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酿酒条件的一点小变化,会导致味道不一样
传统工艺酱酒是纯手工生产,酒的品质与发酵温度、湿度、大曲与高粱的比例、搅拌的均匀度、烤酒的温度、时间等相关,这些因素会导致每一窖酒的风味都会有小差异。
2、调酒师勾调的每批酒味道也会不一样
优质的酱香酒,都是通过酒勾酒勾调出来的,勾调师的口感会有一定的变化,这些都会导致每一批勾调出来的酒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就如大厨炒菜,即使同一个师傅同一个锅炒的回锅肉,每次味道也都不完全一样。
3、不同调酒师勾调出来的味道也会不一样
不同的调酒师的口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就像同一个餐馆的不同大厨炒出来的回锅肉味道也会不一样。
4、勾调后的酒存放的条件不一样,味道也会不一样
传统的酱酒是勾调好之后再需要存放半年到一年后才出厂的,在储藏期间,不同的储藏地点、温度、光照等变化,也会导致味道有一定的差异。
5、工序多、生产周期长,也会导致味道不一样
传统的酱酒至少需要160多道工序,1800天(5年)以上全球最长的食品生产加工周期,无数工匠参与完成,每道工序的一小点差异,都会导致味道不一样。
6、不同的时间与心情喝,味道也会不一样
人的味觉,在不同的时间与情绪下,敏感度不一样,因此对酱酒里面的酸甜苦辣涩的味道的感受也不一样,也会感觉味道不一样。如身体不适会更多体会到苦味;心情愉悦甜味会占上风!
7、不同的人,喝起来的味道也会不一样
酱酒是无主体香的:其香味物质1600余种竟然无一主体,和谐相处,谁也不冒头;每个人的味觉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人能感受到的味道为酸、甜、苦、辣、涩等,味觉灵敏人士会感受到更多细微的味道,如水果、烤面包等复合味。
8、储存环境不同导致味道不一样
单瓶酒的存放环境不同、时间不同时也会产生里面味道的细微变化。
9、饮用环境不同时味道也会跟着变
如你手中的好酒每瓶味道完全一样;哪你反而需要小心了,估计你喝到工业化大量生产的酒了(酒精+香精+糖精等勾兑的配置酒),只有流水线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味道才会一致:就如你去XX劳吃的薯条,保证全球一个味,与中国大厨做的美食完全不一样!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国人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关文章
最新更新